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自2011年10月始,笔者在探索、研究、总结、提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流程为:创设情境、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评价体验----巩固练习、点拨提升----达标测试、拓展延伸。

关键词:自主;合作;小组;展示;交流;提升;体验;拓展

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两种有利学生增长技能、提高创新和研究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将这两种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笔者对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模式流程为:创设情境、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练习、评价体验----达标测试、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景,问题导学,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动机。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的。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探究的状态,创设良好的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

积极性有着巨大的作用。

如: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时候,在教学之初,就用多媒体创设同学们春游的情景,里面蕴涵着该节课学生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

决的数学问题。这一方面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主旨,另一方面也为下面的探索研究准备好了素材。

二、自主探究,经历知识、技能发现与发展的过程;小组合作,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统计观念、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观念的形成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是在过程中体验和发展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些过程目标实现的根本就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就要求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锤炼自己的思想,逐步使自己的经验合理化。因此,需要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想法不断的反思。如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二年级“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探究新的算法,每一种计算方法的探索,都是由学生借助于操作小棒,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所得到。真正体现了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索的过程。

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研究,取长补短,相互帮助,从而使自己的思路更广,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多更佳,进而揭示知识规律。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三、展示交流,在接纳与批判中完善;评价体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要把握合适的合作时机,积极营造和谐的合作交流的情境,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争论、倾听与反思,让他们在接纳与批判中得到提高。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每次合作的契机,在学生愤悱之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倾听中得到启迪;在需要帮助时,有来自伙伴的援助,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的去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另外,在每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具备感性知识的时候,引导他们合作探究,让他们领略他人思维的策略和方法。

质疑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学生除了倾听别人的发言,博采众家之长的同时,也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意见进行批判的接受,而不是盲从。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计算0.67÷0.22=67÷22=3……1,刚开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只有极少的学生感觉不正确,这里就引起了学生的疑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去探究问题的实质,找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展示交流中,老师要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予以评价,使他们获得自主探究知识的情感体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途径,使学生对此有所感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

获取主动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探究出多种和最佳算法总结出法则后,老师这样评价学生:今天我们同学经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究,获取了许多新知识。大家回顾一下学习过程,我们这节课探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如何来探究的?我们有哪些收获?学生通过老师的激励评价,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愉快体验,更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四、巩固练习,探寻规律,开拓学生的思维;点拨升华,引导建构提高。

在探究、评价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老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既让学生更进一步巩固新知、掌握技能技巧,又让学生置身于有趣的、有效的新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有效参与,探寻规律,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在老师评价和学生自我总结后,老师组织这样的练习:

1.学生自己出两个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题目,用竖式计算,做完后,互批互改。

2.学生计算:24×63 36×42 12×84 48×21

做完后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找出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

让学生在巩固笔算的同时,有意识地安排蕴含规律的两组算式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探究,学生感到其乐无穷,兴趣盎然,学

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发现这两组是回文算式,每一组两个算式的积相等,还发现

24×63=36×42 12×84=48×21

学生寻找有这样规律的算式,有较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巩固练习中,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果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探究。因此,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观察,适时介入指导。在适当时机,教师对探究和合作的方向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体会拨云见日的感觉,使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相统一。

五、达标检测,注意及时反馈;拓展延伸,在实践中求创新。

达标检测,既是对本节课的一次系统的总结,又是对本节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这一环节,意在注重课堂40分的教学效果。

数学学习的过程,说到底,是一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探索、感受、体验、训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将未知变成已知,据已知推测未知是这种训练的自然要求和较高追求。因此,要尽可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内研究引向课外研究,激发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如,教学《找规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为黑板报设计有规律的花边,为“学习园地”设计有创意的花边,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花边新颖、漂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