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分析二(计划生育)
公共政策——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分析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偏差
1、强制绝育手术行为(附加型政策执行 ) 部分地方政府为控制新增人口,在年轻夫妻生育过一个孩子 后,以为初生儿开具出生证明为要挟,强制要求双方中的一 方接受绝育手术。这种行为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但在实 施过程中,很多当事人难以与政府对抗,被迫接受手术。这 种附加性的执行做法已经触犯了我国的法律。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偏差
5、强制引产堕胎现象(照搬式政策执行 )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为了让人类和谐的生活,但在实施中却 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有些政府为了完全达到上级政府的 要求,控制人口数量,做好计生工作,在当事人没有能力承担 计划生育罚款的情况下,强行对孕妇进行引产或堕胎手术,对 孕妇及其家人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这种只知照搬政策的执行 方式,让遭遇此不幸的当事人产生极大的仇恨,遭受极大的痛 苦。
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问题
2、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由于受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的 影响和中国农业大国的国情,我国 在施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男婴比例 迅速增加。2005年出生的人口男女 性别比已经达到118.9:100,男性 比女性多20%。这种性别的严重不 均衡可能会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之内 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现代化社 会让女性有能力拒绝婚姻,会让问 题更雪上加霜。 “90后”在达到婚龄时,将会有 10%的男性不能成婚,2020年中国 娶不上媳妇的光棍将达3000万至 3500万。
2013年计划生育新政策:开放 二胎。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解决措施
2、提高执行能力,加强队伍建设。 公共政策执行其最终效果与执行者的素质密切相关,防止政 策执行偏差,更需着力提高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首先要提 高执行人员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强化其整体观念、法治观 念,增强其道德意识和自律精神,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才能纠正政策失灵的现象。二是提高执行主体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水平,通过不断完善公务员培训机制,建立一支德才兼 备的人才队伍,并将这种培训制度与其奖惩、提拔等相挂钩, 确保考评起到应有的效果。
实施全面二孩的公共政策理论分析
一、公共政策全过程分析(一)公共政策主客体分析1.主体分析在拥有政治权威和权力的政策制定者中,女性从人数到决策影响力都明显低于男性,容易忽视男女差异、保护女性权益的声音不易受到重视;即便制定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多数仅是倡导性、宣言式条文,缺乏可操作性;其次,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关注点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等对国家整体的影响,女性政策制定权力的缺失导致女性要求很难成为现实政策。
2.客体分析作为生育主体,女性权益保障存在许多政策未能触及的现实问题,包括女性就业、教育、家庭权益等问题。
具体来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加剧了女性就业的严峻形势,可能会直接导致一些女性几乎不可能在生育后回归职场,这无疑成为女性就业另外一道“隐形门槛;此外,随着全面放开二孩,许多女性为了生育二孩自愿或是在舆论压力下被迫放弃再受教育机会并选择稳定、缺乏竞争力的岗位,这在无形中使女性受教育权益受到侵犯;生育二孩后女性原来的经济收入及职业发展机会遭受损失,一旦婚姻发生危机,女性必然处于劣势地位。
3.环境分析在社会背景中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层出不穷:女性因自身特殊的生理条件以及其肩负的哺育下一代的家庭责任,女性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从经济背景出发企业因经济利益偏好男性员工,女性就业环境更加严峻;此外相关法律法规与社会现实问题脱节,缺少相适应能够解决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可能存在的就业问题的规定,难以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新挑战。
(二)公共政策价值分析1.公共政策价值的地位政策的价值取向是由政策制定主体的价值选择决定的,生育政策兼顾公平与效率,充分体现的是公平正义的理念。
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标志着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体现了生育政策从“效率”向“公平”的价值回归。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了数十年,人口增长过快得到有效改善,出生比例逐年下降,这意味着人口问题不仅不再是负担,人口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功能已逐渐凸显,因此政策价值评估方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公共政策之计划生育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之计划生育政策分析计划生育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调控人口数量和结构,通过政府的干预手段来实现计划生育的政策。
本文将从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背景、政策目标与关键措施、政策效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计划生育政策最早起源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但在当时并没有形成全面的计划生育政策。
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口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国政府开始倡导节育,提出了“晚婚晚育、少生多育”的方针。
随后,在198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提出了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
此后,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到2024年全面推行“全面二孩”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中,计划生育政策主要依靠计划生育数量目标来实现,包括一胎化、二孩政策等。
政府通过采取政策措施,如晚婚晚育政策、宣传教育和法律法规等手段来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
政府还成立了计划生育机构,负责推行政策、提供服务和管理人口数据。
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数量上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人口数量相对控制,避免了人口大爆发对资源环境的冲击。
根据中国人口规划协会数据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中大大减少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
从结构上看,政策使得人口年龄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导致了部分地区人口男女比例失衡,产生了相应的社会问题。
然而,计划生育政策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
首先,一胎化政策导致了部分人口的流动和转移,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集中,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在一些地区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强制和过度干预的现象,引起了伦理和人权争议。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还给一些特定的权益群体带来了不公平的待遇,如单独子女家庭的独生子女。
最后,计划生育政策也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就业结构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长期以来一项重要的国策,通过政府的干预手段来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分析二(计划生育)
超生罚款的案例分析案例: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倒数几位。
200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
该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新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
措施1:对计划外生育实行罚款;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元,第三胎罚款5000元,第四胎罚款1万元。
措施2:考虑到计划生育的艰巨性,为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政府分别可提成30%。
政策实施两年后,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果: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罚款,也要生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是在所不惜。
有的群众甚至认为,缴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款交上去。
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案例分析过程:一、政策质量方面: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以来,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和色彩,工作方式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条例调整,基本上形成以行政制约、“人治”管理为主的运作模式,法制建设滞后。
计划生育工作往往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多,提供服务少;要求群众尽义务多,考虑群众的权益少;考虑政府行使的权利多,而考虑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少。
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经济是一种命令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
文件与法规政策是计划生育工作中各博弈方的游戏规则,主要是指乡镇级及其以上政府机关所发送和传达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等。
文件相对于下级土政策是普遍主义的。
在基层社会运作中这个因素一直起着宏观支配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有各种变通,特殊主义几乎无处不在。
不同的博弈方面都在利用规则。
比如,“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作为政策力量,就是强大的合法性后盾。
村民也在利用文件政策。
对生二胎游戏规则的规定和解释中的利用,是村民和干部同时利用同一规则进行互利式合作的一个例子。
浅析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以计划生育政策问题为例
一
( 五 )计 划生育政 策 问题 的层 次性 政策 的制定 与实施是 为 了解 决客观存 在 的政策 问题 ,而具体 的 ( 二 )计划 生育政 策 问题 的主观 性 政策问题只存在于社会的 一 定层面 ,它 只对这一层面 上的公 众的利益 政策 问题 往往是 被有选 择的加 以解释 、确认 和评估 的问题 ,它 与客观的现象有关 。也与政策决策者的个人选择有关 。而作为公共政 进行调控 。为解决不 同层 面的政策 问题 就会有不 同层 次的公共政策 。 计划 生育政 策问题 的层 次性 主要体 现在 两个方 面 : 策问题 的一 种计划生育政 策也具有主观人 为性 。 1 、政策 问题决 策主体 的层次 性。一是按政策制定 和实施主体 的 计划生育政策问题的产 生是人 们对人 口 数量 和质量 变化趋 势的主 观判断 ,其产生、存 在、改变具有强烈 的主观人 为性。政策 问题是人 隶属关系来 划分 ,可以分为中央政策 、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 。一是按
二 、计 划生 育政策 问题 的特征 ( 一 )计 划生育政策 问题 的 系统关联性
新 中国成立 以来 ,计 划生育 政策 问题 的界 定和认识 主要经 历 了 三个 阶段 。建 国之初 ,百 废待 兴 ,毛泽 东主 席从 当时 的情况 出发 ,
按照系统论 的观点 ,任何事物 的发 生和发展都不 是孤立进行 的。 认 为人多 力量 大 ,人 不但 有一 张嘴 ,还有 一双 手 ,可 以创造 世界 , 社会 是 个 大 系统 ,由各 个子 系统 组 成 ,这些 子 系统 相互 影 响 、相 鼓励 中国女性生得越多越 光荣 。上个世 纪七八 十年代 ,这一政策却导 形成 了一系列的社会 问题 ,经济问题 , 互作用 ,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是控制人 口数量 和质量 致了中国人 口数量 的过度膨胀 , 对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 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 , 中 的公共政策 ,是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之一 ,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人类 生态问题 , 社会的 内部关系和人类社会与政治 、经济 、自然之间的关系 。计划生 国开始实行 了严格 的计划生育政 策 ,这一政 策的实施遏制了中 国人 口 的迅速增长 ,取得 了巨大 的成绩 ,中 国人 口进入 了低增长 阶段 。但是 育政策问题是一个问题系统 ,因而计划生育政策问题具族 已婚夫 妻只 能生 育一胎 ,对 农 村夫妻 、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分析二计划生育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分析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指国家或地区对人口数量及其结构进行调控的一种人口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计划生育在全球各国都有不同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本文将分析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并探讨其优劣势。
自1979年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该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该政策在首次实施的20年间,预计减少了将近4亿的人口数量。
此外,该政策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年龄结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抑制了人口增长速度,降低了人口数量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由于封闭和贫弱的经济条件,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过快,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资源短缺和环境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计划生育政策在极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保护了自然资源。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了人口结构的改善。
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多子女家庭普遍存在的特点,这导致了就业、教育、医疗等资源的短缺。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渐形成了晚婚晚育和小家庭观念,大大改善了人口结构,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基础。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还推动了妇女权益的提升。
在过去,妇女面临着频繁的生育、家庭压力和社会歧视等问题,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妇女获得了更多自主权。
妇女可以自己决定生育的时间和数量,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教育和工作,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
然而,计划生育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一些家庭可能被迫终止婴儿的生育,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权问题。
有时候,这种政策实施的方式也可能不够人性化,对个别家庭造成了伤害。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在一些地区和群体中可能导致人口失衡。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的观念,一些家庭对男孩的偏好导致了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公共政策第四次作业之案例分析案件2
公共政策第四次作业之案例分析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省倒数几位。
199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外生育实行罚款:超生第二胎罚款两千元,第三胎罚款五千元,第四胎以上罚款一万元。
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
考虑到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分别可提成30%。
政策实施两年后,县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纳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在所不措。
有的群众甚至认为,交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金交上去。
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请从政策质量、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这一案例中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分析:导致该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因素包括:(1)政策质量:主要是政策设计不合理,特别是村乡从罚款收入中提成,实际上对村乡干部鼓励计划外生育起到了诱导作用;根据《计划生育法》第三十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三)索取、收受贿赂的;(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该县政府领导运用职权,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对计划外生育实行罚款,这是不符合计划生育法的,更为严重的是,该领导规定超生第二胎罚款两千元,第三胎罚款五千元,第四胎以上罚款一万元。
公共管理学案例-(2)
公共管理学案例与案例分析2004-12-13案例一: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保护民营经济开展的无为民营经济的开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
市市长曾说:“在,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
〞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开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开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人民群众自发开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
如低质皮鞋在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
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政府。
为此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
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
在此根底上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
1992年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开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根底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本钱。
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根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案例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在当今社会,公共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它涉及到国家、地方和组织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深入了解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并评估其结果和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公共政策案例来展示这种方法的应用。
本文所选的公共政策案例是中国推行的“全面二孩政策”。
2016年,中国政府放宽了独生子女政策,允许夫妻双方其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再次生育。
该政策的目标是提高出生率,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一孩政策导致了人口结构失衡,劳动力供给短缺,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等问题。
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考虑放宽独生子女政策。
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部门召开了专家论坛和公众听证会,以了解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最终,政府通过了全面二孩政策,并宣布于2016年开始实施。
接下来,让我们来分析这个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首先,全面二孩政策确实提高了出生率。
根据统计数据,自该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的出生率有所回升。
其次,这项政策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由于可以再次生育的机会增加,中国的年轻劳动力供给将得到增加,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该政策还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发展。
许多夫妻在获得二孩政策后决定再次生育,这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孩子和家庭的幸福感。
然而,这个政策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由于中国长期实行一孩政策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孩子就足够了,对二孩政策持消极态度。
其次,该政策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差异。
由于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居民更愿意追求高质量生活,而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经济困难和社会问题。
这导致了二孩政策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效果不一。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方法。
通过分析中国的全面二孩政策,我们看到了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及该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有助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经过小组讨论和仔细分析,我总结出了一些该项公共政策获得支持的原因。
一、开放“单独二胎”政策是顺应民意的政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实施这一政策前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严重,未来20年、甚至更早就可能出现的劳动力匮乏的问题、家庭规模持续缩减,人们出于对情感需求的考虑,对这项政策是支持的,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执行起来困难必然会降低不少。
二、政策执行过程中注重宣传,改变民众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现有的思想。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
这一政策的宣传对象主要是年轻人,当今的年轻人大都选择少生或不生,加强宣传,使大部分民众接受这项新政策。
三、政策制定过程中遵循了智囊原则,体现了群众路线原则。
政府通过进行民意调查,发现大部分市民都同意这一新的公共政策。
这样就坚定了政府执行这一新政策的信心,各省份已经陆续开始实施。
四、加强了政策的整合。
开放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相关政策在执行并确定了政策执行的对象: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2、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农业人口,下同),已生育一个女孩的,但一方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职工或一方从事工商业一年以上的以及双方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一年以上的除外;3、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一方两代以上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4、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女方父母只生育一个或两个女儿,男到女家落户,并赡养女方父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只适用于姐妹中一人);5、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已生育一个子女的;6、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一方是少数民族并具有本省两代以上户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7、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8、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9、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丧偶并已生育两个子女的;10、已生育一个子女,经设区的市以上病残儿童鉴定机构确诊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11、一方连续从事矿井井下作业五年以上,已生育一个女孩,并继续从事井下作业的。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分析二计划生育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分析二计划生育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超生罚款的案例分析案例: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倒数几位。
200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
该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新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
措施1:对计划外生育实行罚款;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元,第三胎罚款5000元,第四胎罚款1万元。
措施2:考虑到计划生育的艰巨性,为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政府分别可提成30%。
政策实施两年后,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果: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罚款,也要生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是在所不惜。
有的群众甚至认为,缴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款交上去。
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案例分析过程:一、政策质量方面: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以来,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和色彩,工作方式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条例调整,基本上形成以行政制约、“人治”管理为主的运作模式,法制建设滞后。
计划生育工作往往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多,提供服务少;要求群众尽义务多,考虑群众的权益少;考虑政府行使的权利多,而考虑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少。
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经济是一种命令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
文件与法规政策是计划生育工作中各博弈方的游戏规则,主要是指乡镇级及其以上政府机关所发送和传达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等。
文件相对于下级土政策是普遍主义的。
在基层社会运作中这个因素一直起着宏观支配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有各种变通,特殊主义几乎无处不在。
不同的博弈方面都在利用规则。
公共政策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改善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 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 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 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 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二、 我国人口现状和计划生育 儿政策面临的困境
• •
目前,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是一种低 水平、初级阶段的计划生育政策,它仅 是解决上世纪我们人口快速增长的权宜 之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面临 重重困境,不能适应我国当前人口发展 需要,迫切需要调整和完善。其具体表 现以下几个方面:
L/O/G/O
我国计划生育政 策的调整与改善
组员介绍与分工
组长与主讲人: 肖扬飞 资料收集:江若 廖慧珍 曾琪 赵云峰
资料整理人:黄涛
课件制作人:王地秀 黄婷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改善
1 我国生育政策的变迁
2
我国人口现状和计划生育政策面临的困境
3
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策略
鼓励生育阶段(1949—1953年)
认识:计划生育真正的着力点应该落实
Hale Waihona Puke 一、第一胎生育界定为每个人的基本 权利。 二、全面实行自愿生育二胎制度 三、对三胎及以上者实行重罚制度。
实行二胎自愿生育制的实施细则与对策
建立严格的二胎申请制度。 建立全面的人口性别监测系统,随时 对全国人口结构和性别比例,特别是 对同一阶段的人口年龄性别比例进行 监测,随时了解整个国家人口发展的 动向。 计生部门根据人口性别比例,根据当 事人申请,科学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生 产
政策转变及反复阶段
(1954—1959年) • 1955年3月中共中央在回复卫生部关 于截止生育问题报告中批示指出: “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 一项重大政策性问题。当前历史条 件下,为了国家、家庭和新生一代 的利益,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 生育的”。但是大跃进以及随后的 大饥荒,改变了中国人口的转变方 向,“浮夸风”“高产风”盛行全 国,“人多力量大”、“人多可以 办大事”的想法在国家领导人的心 中占主要地位。
从“某县计划生育政策”看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从“某县计划生育政策”看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案例阐述:话说某县新任领导为挣脱长期以来背负着的“计划生育落后”的帽子,积极推行其“计划生育高额罚款”的新政策。
具体的新政措施如下:针对不同超生数量的情况而定的不同等级的罚款处理。
另还附加了对工作人员进行“罚款提成”的相关规定,用来解决基层工作的艰巨性而带来的经费不足、及工作人员的消极情绪等问题。
而在两年后的调查中发现,这个本是为有效控制县中的人口数量的政策,却没有达到县政府的预期目标。
超生问题不但没被解决,结果却是愈演愈烈。
具体又包括:一方面,县中的村民宁愿缴高额罚金(甚至举债超生)来买超生的权利,并认为这是种理所当然的事了;而另一面,县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人员将这种罚款当作创收的途径,对超生现象乐此不疲。
✧背景透视:众所周知,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积极贯彻由国务院领导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规定,“各地方政府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其所管辖区域内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并合法的受法律保护”。
因此,案例中县政府为落实上级任务而制定具体的政策实施办法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也就是说,县政府在制订执行政策措施这一方面是由法律基础作为保证的。
那么作为政策服务对象,该县村民为何如此钟情于超生?也是有其情感原因的。
由于此县长期以来的落后封闭,导致人们的思想无法与外界交流而造成其顽固的传统观念以根深蒂固,意识僵化。
而当村民们的这种“多子多富、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群众思想与县政府所承担的行政责任发生冲突时,自然造成了双方利益的矛盾,甚至陷入不可解决的难堪状况。
事实上,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过程,更是双方的一种利益博弈的较量。
只有双方都满足就可以达到平衡状态。
若双方都不妥协退让时,就导致问题的无法解决,造成公共政策难以有效地被执行这一现象。
✧分析成因:●为何公共政策的执行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呢?1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手段冲突公共政策理论认为,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是政策主体为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手段作用于政策对象,使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的实践过程。
7389 公共政策对家庭决策的影响:以生育政策为例
公共政策对家庭决策的影响:以生育政策为例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对家庭决策越来越产生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在生育政策方面,政策的实施对人民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笔者将以生育政策为例,探讨公共政策对家庭决策的影响。
生育政策的历史与影响生育政策的基本情况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化。
从一胎政策到二孩政策再到三孩政策,政策的变化对于人们的家庭决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生育政策对家庭决策的影响生育政策对于个人和家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家庭的计划生育,例如当政策允许二孩时,很多家庭会考虑生二胎。
其次,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家庭的经济负担,例如当政策开放二孩时,家庭需要支付更多的教育支出。
对政策的看法政策的变化对于家庭有正面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
尤其是针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应该加强针对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公共政策与家庭教育随着公共政策的不断完善,家庭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影响。
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家庭的教育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孩子们的成长。
同时,家长也需要自觉地将公共政策的精神融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得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国家。
公共政策与家庭消费公共政策对于家庭的消费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免费教育、医疗保障等政策的出台,直接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保障了家庭的生活质量。
这也提醒我们要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建设,为自己和家庭争取更多的权益和利益。
我的看法总体来说,公共政策对于家庭决策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些政策的变化,做出更好的个人和家庭决策,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建设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公共政策的变化对于家庭的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政策的意义和影响,才能做出更好的家庭决策。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单独二胎案例——公共政策视角
案例:计生政策,生还是不生?——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单独二胎”政策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10年11月进行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主要数据,也被外界认为是有利于。
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40亿人;年均增长率0.57%(2000-2010年);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为13.2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06(女为100)。
出生率方面,2000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0.57%,较之上一个十年--1990年-2000年的1.07%年均增长率,下降接近一半。
截至2013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达到13.26%,已属于“轻度老龄化”。
过去这几年针对“放开二胎”的呼吁和争论,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却多次强调,“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
这一次虽然有关部门称“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仍须长期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但是,关于“完善生育政策”,官方称“正在组织调查研究”。
显然,官方表述已经有变化了。
必须指出的是,完善生育政策不会立竿见影,必须未雨绸缪,需要从未来经济、养老、国防等角度和高度来研究制订中长期的生育政策。
另外,研究生育政策必须要综合考虑公共服务水平,或者说,公共服务政策要与生育政策配套,甚至要走在生育政策调整之前,因为人口变化会对公共服务带来新的要求和考验。
国务院组织开展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为:中国人口总量峰值应控制在15亿人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中国现时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5至1.6之间。
目前,中国生育水平稳中有降,人口增长惯性趋弱,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减少,人口老化速度加快。
生育政策适应形势变化作出调整,是科学的决策。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作业
作业一我国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全省倒数1~3名的位置,199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为了建立政绩,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生育实行高额罚款。
具体的惩罚标准是: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元,超生第三胎罚款5000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惩罚10000元。
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县里的生育数量。
考虑到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该政策还做出了惩罚提成的相关规定,既,村、镇两级各提成30%。
这项政策实施两年后,县政府调查发现,根本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超生问题仍然很严重。
许多人宁愿交纳高额惩罚也要生育第二胎和第三胎,有些没钱的家庭甚至举债生育也在所不惜。
人们认为交了惩罚就等于合理合法的超生。
一些基层干部甚至把超计划生育罚款作为了一种创收的途径,为了多来钱,对超生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分析公共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并提出其对策。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400字。
答:导致该项政策未能有效执行的因素主要有:1、政策目标与执行措施相矛盾、相冲突,执行越有效,结果离目标越远。
2、执行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反映出政策问题构建的错误。
如允许乡镇从罚款中提成,无疑会对基层干部起到一定的诱惑作用,计划生育给他们带来了实惠。
他们怎么会积极制止这种行为呢;3、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受经济利益驱使,其所作所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4、沟通不畅,政策对象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政策目标缺乏认识和理解,而政策执行者宣传不够,解释工作不到位等。
有效执行政策的对策,措施建议:1、加大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少生优生的观念深入人心;2、计划生育的推进工作应该是依法进行的,不应该是人治的,不应该是可以用钱妥协的,计划生育国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能在钱的面前底下腰‘3、沟通不畅,政策对象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政策目标缺乏认识和理解,是问题产生的根源,所以政策执行者应大力度宣传,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4、完善和落实对独生子女家庭的政策倾斜和照顾,要解决独生子女家庭的后顾之忧。
公共政策之计划生育政策分析课件
公
共
——
中政
策 国
计
分 划
行生
管
3
班
析 育
政 策
马 贝 贝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分析
中 国 计 划 生 育 政 策
公共政策之计划生育政策分析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分析
计划生育政策出台背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 民安居乐业,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迅速增长,再加之长期缺乏对人口增长 的适当控制,致使人口数量增长迅速。1969年中国人口突破了8亿。但中国政 府却错过了在建国后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期间解决人口过快增长的时 机。
• 2001年 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人 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 理办法》的颁布和地方条例的修订实施,标志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进入 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的阶段。
公共政策之计划生育政策分析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分析
计划生育执行情况
•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 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随后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 策。
• 1982年2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中发 [1982]11号),具体规定了生育政避孕节育政策、奖励政策、限制政策等。这 一政策一直持续到现在。同年9月,中共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 策,同年11月后写入新修改的《宪法》,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 务。”
公共政策之计划生育政策分析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选择分析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选择分析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虽处于高速的进展中,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增长过快,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稍微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愈加突出,控制过大的人口基数,减慢人口增加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何科学合理的落实计划生育举措,是计划生育工作者探讨的难题之一。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选择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公共管理;计划生育政策;选择引言我国的总人口为 1370536875 人,加之 0.12%的人口漏登率,中国人口大致已有 14 亿,居世界第一。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薄弱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同时,人口过多不仅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而且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总根子”,为解决其他许多问题设置了巨大障碍。
人口问题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并将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因此本文对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选择进行分析尤为重要。
一、计划生育政策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由于人口发展自身独特的规律性,现时政策对于人口出生和结构的影响必然影响未来人口的发展。
正是如此,计划生育政策就更加具有时滞性。
不少专家早就指出,中国的人口政策发展到今日己到一个转型关口,人口专家的注意力几乎不约而同地放在了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个议题上。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的确缓解了人口膨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有它的两面性。
我们在肯定其对解决人口问题贡献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如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独生子女家庭生活风险加重等问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困扰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生罚款的案例分析
案例: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倒数几位。
200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
该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新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
措施1:对计划外生育实行罚款;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元,第三胎罚款5000元,第四胎罚款1万元。
措施2:考虑到计划生育的艰巨性,为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政府分别可提成30%。
政策实施两年后,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果: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罚款,也要生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是在所不惜。
有的群众甚至认为,缴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款交上去。
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案例分析过程:
一、政策质量方面: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以来,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和色彩,工作方式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条例调整,基本上形成以行政制约、“人治”管理为主的运作模式,法制建设滞后。
计划生育工作往往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多,提供服务少;要求群众尽义务多,考虑群众的权益少;考虑政府行使的权利多,而考虑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少。
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经济是一种命令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
文件与法规政策是计划生育工作中各博弈方的游戏规则,主要是指乡镇级及其以上政府机关所发送和传达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等。
文件相对于下级土政策是普遍主义的。
在基层社会运作中这个因素一直起着宏观支配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有各种变通,特殊主义几乎无处不在。
不同的博弈方面都在利用规则。
比如,“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作为政策力量,就是强大的合法性后盾。
村民也在利用文件政策。
对生二胎游戏规则的规定和解释中的利用,是村民和干部同时利用同一规则进行互利式合作的一个例子。
办二胎准生证的理由之一是,符合“经县级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织鉴定,报市(地)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织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条款。
上级的人口生育计划中有这方面的指标,各地都有。
于是,村民可以此作为来寻求生第二胎;而乡村等有关干部也可利用这一点从中牟利。
例如某村民,花了
3000元办个二胎准生证。
在这种合作中村民获得了生育第二胎的权利,干部们获得了被请客和得到现金等礼物的好处。
二、政策执行主体方面:基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主体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如何认识和定位最基层的行驶执法主体是立法上的重要问题。
就全国范围而言,在《人口计划生育法》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前,各地法规规定的基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主体有三种: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主管部门。
其中以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为基层行政执法主体为多,涉及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行政执法权往往也集中于此。
因为具体的管理措施、方法和手段等具体行政行为通常是通过最基层的行政执法主体而加诸于管理相对人并影响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这种基础执法权属的差异,导致以上各级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主体相应职权和职责参差各异。
在讲求法制协调统一的法制国家,是极其不和谐的。
三、政策对象方面:生育观是人们对生男育女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长期受同一文化传统影响,当地群众有着大体一致的生育观,诸如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不孝有三,无后(指男孩)为大”习俗所安排的是男系继承制,儿子天生具
有继承父母财产的合法权利。
另一方面,生理因素和社会文化造成了男女有别,从而重男轻女本身也是一个现实的生活
四、
五、
六、重要。
超生罚款就是用经济手段对村民加以制约。
近乎残酷的罚款对村民形成巨大的压力,但村民们都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多生孩子,以钱铺路仍然是村民们常用的策略。
三是互利的合作,先说村民的合作,村民们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世世代代一起生活的熟人,他们是一个群体。
在计划生育中村民之间自然达成联盟,可以让别人的东西暂时放在自己家里,打一下掩护,当外人打探某某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事时,不向外人提供信息等。
相互提供方便,至少不坏别人事。
村民们明白,合作比背叛好。
再看基层干部一方,他们之间的差别也造成内部的不同博弈方。
我们可以把他们粗略地分成乡级在编干部、乡级不在编干部和村干部三个博弈方。
在编干部要对上级负责,所以要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结果,比如,低超生,但又要保持工作尽量不太出格,出了问题就是麻烦,影响可获得提拔资格的政绩。
而具体工作通常是由那些村干部做的。
所以在编干部必须保持与不在编干部的合作,以求他们工作细致谨慎,干出成绩又少惹是非。
现在来看干部和村民的合作,生二胎就是干部和村民默契的互利合作的一个很好例子。
此外,基层干部不完成一定的任务就要受罚,又要照顾到村民实际,所以集执行小鬼和庇护神于一身,平时是以村民为对手打游击,上级来检查时又与村民结成同盟,通风报信,出谋划策。
村民面对上级调
查者,衡量利弊的结果,就是对他们说假话。
这样相互隐瞒对双方都有利。
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的另一方面就是权力缺乏监督。
有效的监督,可以预防和制约违法政策。
应把建立高效运转的监督机制作为实施执法责任制的重要环节,逐步形成以计划生育法制机构为主体,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政纪监督、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群众监督综合发挥作用的监督体系。
对重大的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案件,计划生育法制机构为主体缺乏事前指导和事后监督也是计生政策难以执行的重要原因。
综上分析,该案例中的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