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课件

合集下载

杜甫《月夜》[1]

杜甫《月夜》[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 乡怀人之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杜甫《月夜忆舍弟》 张九龄《望月怀远》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未解/忆/长安 ④何时/倚/虚幌
作者简介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 “杜少陵”。青少年时期,怀有远大理想,但他仕途 不得志,一生贫困潦倒,饱经忧患。曾经在长安困顿 十年,安史之乱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是我国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 其诗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提供 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在诗歌创作上 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 后人称为“诗圣”。 •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与李白合称“李杜”。
附: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
祖父杜审言,是三朝宰相。杜甫24岁考进士未第。 这一时期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代表诗作《兵车行》、《丽人行》,对“安史之乱”前 的开边政策进行讽刺,反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文风开 始走向现实主义。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45——48岁 亲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仕途几经 辗转,生活充实,佳作较多。创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代 表作:《月夜》、《春望》、《北征》、“三吏”、“三 别”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 漂泊11年, 最终客死在旅舟上。代表作:《蜀相》《登高》《春夜 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月夜》课件

杜甫《月夜》课件
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 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
达则兼济天下,穷更心怀天下。 真圣人也!
学诗明己任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
教师寄语: 珍惜和平安康的幸福生活,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 为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努力学习!
写诗颂伟人(作业)
赏读入其境,品读悟其情—— 写得怎样?
赏读《月夜》,你会重读哪些字? 为什么?(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独看、怜、忆、湿、寒、双照、泪
研读知其法——怎样写?
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 却说妻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诗人从妻子下笔,想象妻子思念他的情景, 借此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从对方入手,借他人写自己,实质是表达
自己思念对方的手法叫“对写法” 。
“对写法”其实就是把“我很想念你”, 表述成“你也一定在想我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考探究一:
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说妻 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 要分析。
参考答案: A.诗人采用对写法的手法(或想象);
B.不说自己在长安望月思念妻子,却说妻 子在鄜州望月怀念自己,比直写自己思念 之情多了曲折含蓄;C.更能表现诗人对妻 儿的思念之痛,牵挂之深。构思奇特,让 人回味无穷。
检测预习,了解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 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 “安史之乱” 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被人们誉为 “诗。史” 他 忧国忧民忧君 ,人格高尚,诗艺精 湛,被奉为 “诗圣”。有《杜工部集》。

杜甫《月夜》[1]详解

杜甫《月夜》[1]详解
月 夜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诵读、品味诗歌,体会诗人 内心的情感。 3、学会通过分析意象把握诗歌 的主要情感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月夜
杜甫 (唐代)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断句
①闺中/只/独看 ③香雾/云鬟/湿 ⑤双照/泪痕/干
附: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
祖父杜审言,是三朝宰相。杜甫24岁考进士未第。 这一时期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代表诗作《兵车行》、《丽人行》,对“安史之乱”前 的开边政策进行讽刺,反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文风开 始走向现实主义。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45——48岁 亲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仕途几经 辗转,生活充实,佳作较多。创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代 表作:《月夜》、《春望》、《北征》、“三吏”、“三 别”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 漂泊11年, 最终客死在旅舟上。代表作:《蜀相》《登高》《春夜 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精读诗歌,合作探究
古代诗话有“诗眼”的说法,认为“一字 之响,能使全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 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词句。请 指出这首诗的诗眼来? “独看”“双照”。 “独看”写当下,不仅是妻子在独看, 自己也在独看。浸透了对天下战乱离 散的悲哀。 “双照”既表过去也表将来,包含作者 渴望和平的愿望。
朗读诗歌,品味诗歌,重点突破
1、鄜州望月之人是谁?为什么这样写?
诗人远在鄜州的妻子。首联的“闺中”,系指闺中 人。古代妇女多居于闺房之中。 抒写角度的转换,含蓄地表达诗人的 思念之情,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 子的一往情深。 曲笔:古人吟诗作词,常用婉转的方法抒情,即 通过想像,从对方着笔来曲折地表达。

第五讲-杜甫《月夜忆舍弟》ppt课件

第五讲-杜甫《月夜忆舍弟》ppt课件
19
• 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又遇40岁的高适(官至刑 部侍郎),三人同游梁、宋(开封、商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望岳》会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 。 《画鹰》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诗》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遣怀》• 杜甫: 斗志昂扬、年轻气盛
39
3.炼字对仗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 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炼字与 对仗高超的体现。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 创新,如,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 作的独到之处。
40
4、内容深远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 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 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 国忧民情怀杜诗善于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 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体现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 如“三吏” 、“三别”。
5
• 苏轼: “李太白、杜子美以英伟绝世之姿, 凌跨百代, 古今诗人尽废。 ”• 严羽: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 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 太白不能作。 ”• 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6
李白与杜甫的不同• 不同的诗歌题材:李白写任侠、求仙学道,写祖国的壮丽 山河,抒发个人失意的不平,而他反映当时 现实最深刻的、是那些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 的诗篇。杜甫也写祖国的壮丽河山,也抒发个人 的失意的不平,也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而 他反映当时现实最为动人的,则是那些描写 贫富悬殊、战乱灾难、生民疾苦的诗篇。
49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在白 露的夜晚,寒意逼人。“月是故乡明”,亦写景之语,突出了诗人对 故乡的感怀。

《月夜》PPT课件

《月夜》PPT课件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
看”而泪痕不干,意在言外。
月 夜
联想妻子的愿望,亦即自己的 愿望。
“照”字应“月”字,“双”
字应“独”字,“双照”与
“独看”对举成文,由虚入实,
回忆过去的欢乐,感伤现在的
孤独,将团聚寄托于将来。
诗眼:
▪ “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 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 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 其中。
本诗只写个人的遭遇,与亲人的离散之痛,对 吗?
提示:不对。诗中写个人遭遇,深刻地反映 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的悲苦生活。其中写夫妇、父 子之爱已与忧君爱国、悯时伤乱之情融为一体,
这就是文学的典型性。
夫妇之情 父子之爱
(个人)
忧国伤民 悯时伤乱
(国家)
这首诗以《月夜》为题, 抒写夫妻思念的之情,反映了 乱离时代的相思之苦。虽只写亲情, 但具有广阔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抒 发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月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杜甫
王维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独在异乡为异客,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遥知兄弟等高处,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遍插茱萸少一人。
(1)在写作手法上,两首诗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诗歌 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在长安的父亲。
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 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

赏析古诗《月夜》唐 杜甫

赏析古诗《月夜》唐 杜甫

创作地点:杜甫在长 安城内的住所附近
创作背景:《月夜》是 杜甫在长安城内的住所 附近创作的,当时正值 唐朝的鼎盛时期,但是 杜甫已经看到了唐朝的 衰败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忧 国忧民的情感。
社会背景
唐朝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战乱频发, 百姓生活困苦
《月夜》这首诗反 映了杜甫对社会现 实的担忧和对和平 生活的渴望
杜甫的《月夜》被誉为唐 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对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 产生了深远影响
杜甫的《月夜》被誉为 “诗史”,对后世诗人的 诗歌创作和历史观产生了 重要影响
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被后世诗人所借鉴和传承,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 格
杜甫的《月夜》成为了中 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诗歌的创作和欣赏 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赏析古诗《月夜》 唐 杜甫
演讲人
目录
01. 《月夜》的创作背景 02. 《月夜》的诗歌结构 03. 《月夜》的诗歌语言 04. 《月夜》的艺术价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月夜》的创作背景
创作时期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创作时间:唐玄宗天 宝年间
杜甫生平:杜甫生活 在唐朝的鼎盛时期, 他的诗歌反映了唐朝 的繁荣和衰败
04
结构严谨:《月夜》的诗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杜甫的语言艺术
01
诗句精炼:语言简练,字字珠玑
02
形象生动:借助景物、人物等形象化表达
03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深远的意境
04
富有哲理:通过对生活、人生的观察,揭示出深刻的哲理
4 《月夜》的艺术价值
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月夜》杜甫优秀课件

《月夜》杜甫优秀课件

译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 ,怎懂思念的心酸?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 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 泪痕。
月 夜
今夜 往昔
两处独看 两地相思
无人相伴 幼子不解
两处泪垂 共赏长安月
执手忆长安
他日
(何时)
倚虚幌 泪痕干
天下离乱 辛酸、悲哀
四海升平 美好理想
对对虚 比面实 反落相 衬笔生
本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后所写的《述 怀》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 相遇!”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离乱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 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的时代脉搏依然是清晰可辨的。全诗虚实相生,对比反衬,对面落笔 ,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正如清人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杜诗说》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今夜、独看:明月当空,夜夜可见,特指今夜“独看”,由此可见往日的“同看”和他日的“同看”。 往日的同看暗含于一二联之中。
忆长安:①解意:一是心系丈夫,心忧杜甫;二是怀念过往;三是念及常年今非昔比,充满辛酸、忧 虑。②溯源:安史之乱前,诗人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共同 忍饥受寒,自然一同观赏过长安的月亮。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至羌村,定与妻子“同看”鄜州月,同忆长 安城。如今杜甫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更交织着 忧虑与惊恐。

杜甫《月夜》上课ppt课件

杜甫《月夜》上课ppt课件
炼字类
.
1、有人说“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这一联中 “湿”,“寒”这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 ,含蓄凝练,你觉得好在哪,请简要说明理 由。
“湿”,沾湿。“寒”,生出寒意 。 夜深露重,雾气沾湿了妻子散发芳香的发髻。 清冷的月光洒在她的身上,她柔润如玉的双臂一定 生寒了。 “湿”和 “寒”可触可感,表现了妻子望月之久 ,忆夫之深。更深层的,是写诗人看月之久,忆妻 之深的痛苦现实。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
(3)炼副词: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 龄《出塞》)
(4)炼数量词:
.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鉴赏杜甫的另 一首诗,在课文的15页《登岳阳 楼》,完成以下问题:诗中的颔 联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
合作探究
1、《月夜》中望月之人是谁?这是一种 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闺中的妻子 。 主客移位(或想象/以虚写实/对写法)。
.
名片解释
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 景、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 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 ,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 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 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 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关于杜甫我们还了解多 少呢?下面我们来做几道 填空题。
.
(1)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现实主义 大诗人。
(2)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
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安史之
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
,体忧现国忧民的情感,故称 “。诗史” (3)他的诗歌创作,遣词造句,精工巧妙
,艺术成就极其突出,被后人尊为“诗圣”
在哪些字上下功夫呢?也 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锤 炼哪一类的词语?

月夜 杜甫

月夜 杜甫

月夜杜甫《月夜》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赏析: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

如果从自己方面落笔,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

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

所以悄然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已经透过一层。

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

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

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

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

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杜甫月夜——对写法(上课用)课件

杜甫月夜——对写法(上课用)课件
对写法能够丰富诗词 的表达方式,使情感 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
对写法能够拓展诗词 的意境,使诗词更加 生动、形象,富有艺 术魅力。
通过描绘对方的行为 或心境,能够引发读 者的共鸣,使诗词更 具感染力。
02 杜甫《月夜》的创作背景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 “李杜”,被誉为“诗史”。
03 对写法在《月夜》中的具 体运用
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
杜甫在《月夜》中通过对比自己和家人的处境,突显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通 过对比自己漂泊在外和家人安居故乡,更加深刻地表达出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 。
对比手法的作用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情感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增强了诗歌的艺 术感染力。
象征手法的运用
对写法使主题超越了个人 的情感,具有了普世的意 义,使读者能够更广泛地 产生共鸣。
强化主题的感染力
对写法能够让读者从对方 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从 而增强主题的感染力。
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
丰富情感的层次感
增加情感的表达维度
对写法通过从对方角度描写,使情感 的表达更加细腻、层次丰富。
对写法不仅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表达情 感,还可以从对方的角度来丰富情感 的表达维度。
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对写法的其他经典诗词作 品
李白的《静夜思》
李白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象,表达出 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对写法 运用得淋漓尽致。
VS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 诗篇,通过对夜晚的月光进行细腻的 描绘,将读者的思绪引向远方,感受 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诗 中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等诗句,巧妙地运用了对写法,将实 景与虚景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 艺术效果。

杜甫《月夜》ppt课件(13页)

杜甫《月夜》ppt课件(13页)

• 有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 • 其诗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 重大历史事件都有反映;而且提供了战乱时 期生动的社会画面,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故称“诗史”。 • 在诗歌创作上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 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 •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 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草堂-----四川成都
知人论世话杜甫
• • • • • • 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遇李白,同游梁宋之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居少陵,自称“少陵野老”。 安史乱起,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任左拾遗。 被贬后投严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 缠身,于770年冬死于赴岳州的舟中。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 夜

意本我思家,而偏 想象家人之思我。
1、儿女因太小不懂得 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2、儿女们不理解望 月思亲的母亲。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妻子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还不懂得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发髻
望月之久,忆念之深。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薄薄的帐子
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思考: 情感:对亲人的思 月 夜 • 1、全诗的诗眼是哪 念之情和对和平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几个词? 活的向往之情
• 2、请说说这首诗的 诗意,表达了什么情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感?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月夜》杜甫

《月夜》杜甫

《月夜》杜甫《月夜》杜甫《月夜》杜甫1[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1】舍弟:家弟。

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2】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5】一雁:孤雁。

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6】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7】分散:一作“羁旅”。

【8】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9】长:一直,老是。

【10】不达:收不到。

达,一作“避”。

【11】况乃:何况是。

【12】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注解】: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

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简析】: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离乱也久已没有得到他们的音讯,连想要写卦信去都没办法,怀念之情一层一层递进。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杜甫《月夜》古诗词PPT

杜甫《月夜》古诗词PPT

诗词赏析
在前四句中,“怜”字和“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 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 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 “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联之中。分明 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 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长安度过的。和妻子一同 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 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共忆长安的往事,已 经不胜其辛酸!
作者生平
客死舟中
大历四年(769)正月,杜甫离开岳州,沿湘江南下投靠亲友,临行前,再登 岳阳楼,写了一首《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三月,到达潭州,又至衡州。第 二年春,仍泊舟潭州,遇到李龟年,作《江南逢李龟年》。四月避臧玠乱, 往衡州。又想去郴州投靠舅舅崔玮。因遇到发大水,船只无法前进,一家人 在船上饿了五天五夜。幸亏耒阳聂县令送来白酒牛肉。后返回潭州。一路上 看到各种凄惨景象,写下了《湘夫人祠》《过洞庭》等诗。770 年冬,杜甫 自潭州赴岳州,作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死 于舟中,终年59岁。
第二部分
诗词内容
诗词内容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词内容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女子所住的地方。这里指作者的妻子。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 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 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云鬟:指乌黑 秀美的头发。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春望》《月夜》对比鉴赏+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春望》《月夜》对比鉴赏+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望春——想望家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背景链接】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
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 诗人一家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孤身前 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
《月夜》中的主人公是?她是什么心情? 有小儿女在身旁,怎么也是只独看? 月夜表达的情感?
• 对写手法:对写法”是我国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之 一,在中学诗歌鉴赏中常常碰到。所谓“对写”, 是指抒情主人公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着笔,虚写 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形象真挚的表达自己的 思念怀想,将深沉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真切动 人,使诗歌意境更显深邃。
写作手法: 《月夜》:运用了对写手法,想象、集中具体地描写月光下 的妻儿。 《春望》:意象多、融情于景。
望春看月——忧国忧民
【背景链接】 《月夜》大约写在《春望》诗之后一个月,杜甫终于冒着生命危险设法
逃出长安,穿过两军对垒的危险地带,抄小路奔向凤翔。从长安到凤翔三百 一十五里,还得躲避胡人耳目,这是很不简单的。“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 肘。”这是他进见肃宗时的狼狈样子,但也正是一个不怕牺牲的爱国志士的 光辉形象!
望春看月,忧国忧民
——《春望》、《月夜》对比阅读
春望
杜甫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的情感多忧国忧民。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望春——读懂诗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一生坎坷,忧国忧民的杜甫。 2、学习本课诗歌中对比表现手法的运用。 3、把握诗歌反映的主题,体会诗人深沉
的情感。
自学完成
1、了解杜甫——我心中的杜甫。 2、《月夜》一诗中,杜甫身处长安,为
何开句却是“今夜鄜州月”? 3、诗中“湿”、“寒”二字写思念之久,
又含思念之深,请分析其中含义。
参考:从全篇看,“独看”、“双照”为 诗眼。“独看”从对面着想,虽只写妻子 的“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 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涵其 中;“双照”兼有回忆和希望:感伤“今 夜”夜色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并把 希望寄予不知何时的“将来”。这两个诗 眼对全诗主题表达起了关键作用。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 载。当年六月,安史叛军 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 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 (今陕西),寄居在羌村。 后来离家北上,不幸被叛 军所俘,掳往长安。 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 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 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2、《月夜》一诗中,杜甫身处长安,为何 开句却是“今夜鄜州月”?
扩展阅读
白居易《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 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 东流。
走进杜甫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曾祖时迁居河南 (今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 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长安, 困顿十载。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 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后因事被 贬,作检校工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 他所投奔的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 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770年死于赴岳 州舟中。
参考: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 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 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 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 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 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使思念之情更 深一层。
3、诗中“湿”、“寒”二写思念之久, 又含思念之深,请分析其中含义。
一个“湿”字,一个“寒”字,写出妻子 望月之久,雾湿云鬟,月寒玉臂,以月光 的清冷衬托出妻子的思念之深以至夜不能 寐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 流出,两地相思,悲苦难言。
思考讨论
古代诗话中有“诗眼”的说法,所谓“一 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今人认为“诗 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词句。 请指出《月夜》的“诗眼”,并加以分析。 (课后练习二)
杜甫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时(756),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 杜甫去投奔肃宗,结果被叛军俘获,抓到长安, 因官职卑微,未被囚禁。此诗写于次年三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 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 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 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 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 不动安如山!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 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 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诗歌中都有 反映,他的诗于是被称为诗史。杜甫在诗歌 创作上各体兼工,谴词造句,精工巧妙,艺 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他在盛唐诗 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成李杜。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 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 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划线三个句子中,运用了什么相同的手法
人同此心,一旦想起家来,不管身处何地, 或赶上什么季节,也不论是远去西南,还是孤灯 为伴、冬至之夜抱膝枯坐,亦或凭栏凝愁,那魂 牵梦萦之处,总是亲人的关注与乡情的呼唤,只 不过他们,没有在诗中用语言直接表达他们的内 心感受,而是通过形象的思维,设想在家的亲人, 远在天涯的佳人对自己的惦记,从而曲折委婉地 传达了这一份人间最深沉、最真挚的亲情。
感悟杜甫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支交响乐队,那些充满 才华的诗人们每个人都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 陈子昂的悲慨,王昌龄的雄浑,王维的秀丽, 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刘禹锡的清俊,柳 宗元的简淡,韩愈的险怪,李贺的冷艳,白居 易的轻俗,李商隐的雅艳……而无疑,李白是 这场交响乐演奏中飞扬最高、飘扬最远的一支。 杜甫呢?所幸有了杜甫,他为这支队伍压住了 阵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