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萘酚生产工艺1

2-萘酚生产工艺1
2-萘酚生产工艺1

2-萘酚生产工艺

一、性质

2-萘酚(2-naphthol),外观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的片状结晶或白色粉末,又名β-萘酚、乙萘酚、2-羟基萘。分子式C10H8O,分子量144.16。密度:1.28g/cm3;熔点:123~124℃;沸点:285~286℃;闪点:161℃;久置于在空气中颜色会变暗,有苯酚的气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其水溶液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绿色。

二、用途

1、2-萘酚

2-萘酚又称乙萘酚、β-萘酚,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中间体,由其直接合成的染料、颜料品种达130多种,染料中间体20多个。在医药、农药、橡胶助剂、香料、皮革鞣制、纺织印染助剂和选矿剂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在染料方面,2-萘酚的主要衍生产品有2,3-酸、吐氏酸、重氮萘酚磺酸、G酸、R酸、Y酸、J酸、2,6酸等;在医药、农药方面,2-萘酚主要用于生产消炎镇痛剂萘普生、除草剂萘丙胺、植物调节剂2-萘氧基乙胺等。近年来,萘酚下游产品用于感光材料及液晶材料的生产,如羟基-1-萘甲酸、萘酚苄基醚、2-羟基萘-6-甲酸等,有着非常广泛的市场前景。

2、1-萘酚

1-萘酚又称甲萘酚、α-萘酚,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制造,手性催化剂合成等方面。由于近年开发出许多1-萘酚的新用途,导致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前景看好。它的生产方法类似于2-萘酚生产,是2-萘酚生产中的重要异构体。

三、工艺技术

利用工业萘为主要原料生产精萘和2-萘酚。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工业萘精制和利用精萘生产2-萘酚。

1、工业萘精制

工业萘原料,在80℃左右熔融后,在48~79.6℃区间进行分步结晶后得到精萘和分离萘油。

2、2-萘酚生产

2.1磺化

用98%硫酸与精萘,用调节导热油的方式控制反应温度在160~165℃,生成2-萘磺酸和水,用压缩空气压至水解锅供水解、吹萘岗位用。

2.2水解

磺化反应生成的2-萘磺酸和水在水解锅内反应,生成硫酸和萘。用蒸汽把萘吹走。

2.3吹萘

水解结束后,加一定量的水和30%的NaOH于水解后的物料中,中

和掉剩余的硫酸,并和2-萘磺酸反应产生晶种;并进一步吹出未反应的萘和水解产生的萘,以便提高成品质量。吹萘结束后用压缩空气把物料压至中和锅。

(1)与水解物中的游离酸起中和反应

(2)与部分2-萘磺酸生成2-萘磺酸钠盐结晶种子和水

2.4中和

用一煮沸产生的Na2SO3溶液中和2-萘磺酸,生成2-萘磺酸钠晶体、水,并生成SO2供酸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压缩空气把物料压至中和物料冷却槽。

2.5冷却、吸滤

中和反应生的2-萘磺酸钠在中和物料冷却槽应经冷却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冷却至45℃以下放至吸滤槽,经真空泵负压吸出水溶液,产生符合碱熔要求的2-萘磺酸钠盐。

2.6碱熔

2-萘磺酸钠盐与熔融状态下的NaOH在330~340℃反应生成2-萘酚钠、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结束后经锅底放料阀放至加好水的稀释锅中。

2.7稀释

把碱熔生成的2-萘酚钠放至水中稀释降温,为酸化做准备。

2.8酸化

(1)碱熔生成的2-萘酚钠与中和反应生成的SO2反应生成2-萘酚、亚硫酸钠;

(2)中和掉碱熔反应过程中未反应的氢氧化钠生成亚硫酸钠、水。用真空泵抽酸化锅形成负压,把中和反应生成的SO2抽至酸化锅。反应结束后用压缩空气压至一煮沸锅。

2.9一煮沸

用蒸汽把二煮沸洗水和酸化反应生成的2-萘酚加热至沸腾,静止分层,产生亚硫酸钠溶液。产生的亚硫酸钠溶液压至亚硫酸钠冷却槽,2-萘酚压至二煮沸锅。亚硫酸钠溶液经冷却析出溶液中含有的2-萘酚,经压滤滤除2-萘酚后的亚硫酸钠溶液供中和反应。静止分层的中间层压至另一个一煮沸锅。

2.10二煮沸

用蒸汽把三煮沸洗水和一煮沸后的2-萘酚加热至沸腾,静止分层。2-萘酚压至三煮沸锅,二煮沸洗水压至一煮沸锅做一煮沸洗水。

2.11三煮沸

在三煮沸锅加入一定量的清水,用蒸汽把洗涤二煮沸的2-萘酚加热沸腾,静止分层,洗净除盐。洗涤后的2-萘酚压至干燥锅,洗水压至二煮沸锅做二煮沸洗水。

2.12干燥

干燥三煮沸过来的2-萘酚,减少水份,减少蒸馏时间提高成品质量。

2.13蒸馏

经干燥后的粗酚压至蒸馏锅,加热升温,负压蒸馏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的成品2-萘酚。蒸馏后的蒸馏残渣排至排渣锅,冷却后的残渣为沥青装包后外卖。

2.14切片

蒸馏产生的符合质量要求的2-萘酚压至成品高位槽,经转鼓切片包装后外卖。

2-萘酚生产工艺1

2-萘酚生产工艺 一、性质 2-萘酚(2-naphthol),外观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的片状结晶或白色粉末,又名β-萘酚、乙萘酚、2-羟基萘。分子式C10H8O,分子量144.16。密度:1.28g/cm3;熔点:123~124℃;沸点:285~286℃;闪点:161℃;久置于在空气中颜色会变暗,有苯酚的气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其水溶液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绿色。 二、用途 1、2-萘酚 2-萘酚又称乙萘酚、β-萘酚,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中间体,由其直接合成的染料、颜料品种达130多种,染料中间体20多个。在医药、农药、橡胶助剂、香料、皮革鞣制、纺织印染助剂和选矿剂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在染料方面,2-萘酚的主要衍生产品有2,3-酸、吐氏酸、重氮萘酚磺酸、G酸、R酸、Y酸、J酸、2,6酸等;在医药、农药方面,2-萘酚主要用于生产消炎镇痛剂萘普生、除草剂萘丙胺、植物调节剂2-萘氧基乙胺等。近年来,萘酚下游产品用于感光材料及液晶材料的生产,如羟基-1-萘甲酸、萘酚苄基醚、2-羟基萘-6-甲酸等,有着非常广泛的市场前景。 2、1-萘酚

1-萘酚又称甲萘酚、α-萘酚,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制造,手性催化剂合成等方面。由于近年开发出许多1-萘酚的新用途,导致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前景看好。它的生产方法类似于2-萘酚生产,是2-萘酚生产中的重要异构体。 三、工艺技术 利用工业萘为主要原料生产精萘和2-萘酚。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工业萘精制和利用精萘生产2-萘酚。 1、工业萘精制 工业萘原料,在80℃左右熔融后,在48~79.6℃区间进行分步结晶后得到精萘和分离萘油。 2、2-萘酚生产 2.1磺化 用98%硫酸与精萘,用调节导热油的方式控制反应温度在160~165℃,生成2-萘磺酸和水,用压缩空气压至水解锅供水解、吹萘岗位用。 2.2水解 磺化反应生成的2-萘磺酸和水在水解锅内反应,生成硫酸和萘。用蒸汽把萘吹走。 2.3吹萘 水解结束后,加一定量的水和30%的NaOH于水解后的物料中,中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汇总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 ┌——┐┌——┐┌———┐┌——┐┌——┐┌——┐┌——┐ │验布│→│裁剪│→│印绣花│→│缝制│→│整烫│→│检验│→│包装│ └——┘└——┘└———┘└——┘└——┘└——┘└——┘ 服装生产的工艺流程大全 (一)面辅料进厂检验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2)对于不同批染色或砂洗的面料要分批裁剪,防止同件服装上出现色差现象。对于一匹面料中存在色差现象的要进行色差排料。(3)排料时注意面料的丝绺顺直以及衣片的丝缕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对于起绒面料(例如丝绒、天鹅绒、灯芯绒等)不可倒顺排料,否则会影响服装颜色的深浅。(4)对于条格纹的面料,拖料时要注意各层中条格对准并定位,以保证服装上条格的连贯和对称。(5)裁剪要求下刀准确,线条顺直流畅。铺型不得过厚,面料上下层不偏刀。(6)根据样板对位记号剪切刀口。(7)采用锥孔标记时应注意不要影响成衣的外观。裁剪后要进行清点

钛白粉工艺流程简图

金红石钛白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钛铁矿钛铁矿粉碎酸解沉降及泥浆处理 亚铁分离结晶 水解一次水洗漂白 表面处理中粉煅烧盐处理 干燥汽流粉碎 工艺流程说明: 1. 钛铁矿粉碎 拆包后的散装钛铁矿由自卸车运至原矿库,经铲车加料至斗式提升机,再经链式输送机送入磨前贮斗。经电子秤称重量后加入磨机,磨后料由循环风机送至分级机进行粗细分选,细度不合格的物料经返料链运机返回磨机重磨。细度合格矿粉随风进入旋风分离矿粉后进入循环风机,一部分热风回到磨前与热风炉供给的热风一起进磨供研磨与干燥,并把磨后物料带出磨机,一部分热风回到磨后作为输送的分级所需风量的补充。多余的含尘气体经布袋收尘器净化后由风机排空。 旋风和布袋收尘器的矿粉由链式输送机集中送入矿粉贮斗转由斗式提升机、链式输送机送至酸解的计量贮斗待用,或送入矿粉的缓冲贮仓贮存。 2.酸解-泥浆处理: 由硫酸装置送来的95%(或91%)硫酸进入本工序设置的硫酸贮槽经计量加入到预混合槽,与来自原矿粉碎工段经计量后的钛精矿在预混合槽经搅拌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经分配器放入选定的酸解罐中。 用蒸汽加热引发酸解反应。酸解反应使钛铁矿中的大部分金属氧化物与硫酸发生反

应,其中钛以硫酸氧钛的形式作为分解产物。酸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酸解罐中的物料温度迅速升高至180℃~200℃左右,温度的升高加速了酸解反应的进行。 酸解主反应完成后熟化一定时间,通过仪表计量加水浸取,浸取一段时间调整钛液中的三价钛离子含量及F值。浸取完成后的钛液用泵送到沉降工序。 酸解反应产生的酸解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及微量的矿粉尘、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雾等污染物质。通过管道将酸解尾气引至酸解罐主烟囱中,将水池中的碱性水通过水泵喷射进入酸解罐主烟囱,洗涤除去酸解尾气中的矿粉尘及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并将酸解尾气冷却至50℃左右,洗涤后的酸解尾气通过酸解罐烟囱40米高点达标排放。洗涤废水设冷却塔循环使用,并用其中一部分输送酸解泥渣至污水处理场,分离部分未反应矿粉后进入污水处理场同其它酸性废水一并中和处理。 将改性好的絮凝剂加入到絮凝剂溶解槽,加水通过蒸汽加热使絮凝剂溶解,絮凝剂稀释到使用浓度后送入絮凝剂计量槽。 稀释后的絮凝剂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比值流量调节方式与酸解后的硫酸钛液一道加入沉降槽。在絮凝剂的絮凝作用下,钛液中未反应的钛矿和其它不溶性的杂质在沉降槽内以泥浆的形式沉降到沉降槽的底部。吸取沉降槽上部澄清合格的清钛液用泵送钛液热过滤工序进一步净化。 沉降槽底部的泥浆待积累到一定位置后用泵送到泥浆处理工序,泥浆在泥浆槽中通过蒸汽间接加热,加热后的泥浆用板框过滤,滤液返回到沉降槽,泥渣用压缩空气吹干,直接送泥渣场堆放。 3.过滤-结晶-分离: 由酸解-沉降工序来的钛液加入助滤剂木屑粉或硅藻土,经混合均匀后泵送至钛液板框进行一次控制过滤,除去钛液中的杂质。除杂后的钛液进入真空结晶系统,亚铁结晶析出。达到放料终温后去圆盘分离机分离硫酸亚铁。亚铁去堆场进行包装,叉车送至亚铁库。滤液进入稀钛液贮槽再泵至以木炭为助滤层的板框压滤机中进行二次精过滤。 4.浓缩-水解 合格的清钛液经泵送入钛液预热器,用蒸汽冷凝水预热后进入薄膜蒸发器,使之浓度提高至200 g/l,然后进入浓钛液贮槽。二次蒸汽同一次控制过滤的钛液换热后进气压式冷凝器,不凝性气体由水环泵排空。

2-萘酚技术

2-萘酚技术发展与市场研究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物质,其环上羟基化反应的研究不仅涉及了有机中间体和功能性物质的合成,而且还涉及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人体有毒物质的代谢等相关重要课题。萘作为最简单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它最简单的羟基化物——一元萘酚的合成研究,是PAHs羟基化反应的最基本反应之一。 一元萘酚有1-萘酚、2-萘酚两种异构体。其中2-萘酚又称乙萘酚、β-萘酚,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中间体,由其直接合成的染料、颜料品种达130多种,染料中间体20多个。在医药、农药、橡胶助剂、香料、皮革鞣制、纺织印染助剂和选矿剂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在染料方面,2-萘酚的主要衍生产品有2,3-酸、吐氏酸、重氮萘酚磺酸、G酸、R酸、Y酸、J酸、2,6酸等;在医药、农药方面,2-萘酚主要用于生产消炎镇痛剂萘普生、除草剂萘丙胺、植物调节剂2-萘氧基乙胺等。近年来,萘酚下游产品用于感光材料及液晶材料的生产,如羟基-1-萘甲酸、萘酚苄基醚、2-羟基萘-6-甲酸等,有着非常广泛的市场前景。 1-萘酚又称甲萘酚、α-萘酚,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制造,手性催化剂合成等方面。由于近年开发出许多1-萘酚的新用途,导致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前景看好。它的生产方法类似于2-萘酚生产,是2-萘酚生产中的重要异构体。 近40年来,人们在对现有工艺进行完善、改进的同时,又在不断研究新的萘酚合成方法。 2-萘酚(2-naphthol),外观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的片状结晶或白色粉末,又名β-萘酚、乙萘酚、2-羟基萘。密度:1.28g/cm3;熔点:123~124℃;沸点:285~286℃;闪点:161℃;久置于在空气中颜色会变暗,有苯酚的气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其水溶液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绿色。 2-萘酚是十分重要的有机原料及染料中间体,用于制造吐氏酸、J酸、2-萘酚-3-甲酸,还用于制造防老剂J、DNP以及有机颜料、杀菌剂等,在医药、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 验布│→│裁剪│→│印绣花│→│缝制│→│整烫│→│检验│→│包装│ (一)面辅料进厂检验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2)对于不同批染色或

钛白粉的生产工艺流程

钛白粉的外形就是一些白色粉末,可是大家不要小看这些白色粉末,它对工业发展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钛白粉的生产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主要就是偏钛酸的漂白及漂洗,而偏钛酸漂白的方法可以分为锌漂和三价钛漂,都是用化学方法进行漂白。具体的过程以及发生的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让我们一起来跟随迈图化学厂家的工作人员看一下: (钛白粉-图例) 【钛白粉生产工艺之偏钛酸的漂白及漂洗】 钛白粉偏钛酸的漂白及漂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偏钛酸漂白的原理: 经水洗的偏钛酸中的铁杂质是以三价铁离子水解生成的极为细小的固体氢氧化铁的形式存在的。漂白就是先将固体氢氧化铁转化为可溶性的硫酸盐,然后用化学活泼性强的金属或金属离子将其还原为低价的硫酸盐,最终通过水洗进一步除去。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铁大量转化为硫酸铁,硫酸高铁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被还原成硫酸亚铁。 2Fe(OH)3+3H2SO4=Fe2(SO4)3+6H2O 偏钛酸漂白的方法: Fe2(SO4)3+Zn=ZnSO4

Fe3++Ti3+=Fe2++Ti4+ 偏钛酸漂白的方法按漂白时使用的不同的还原剂可分为以下两种: 1.锌漂:用锌粉作还原剂的漂白方法叫锌漂。还原反应如下: 2Fe3++Zn0=2Fe2++Zn2+ 2.三价钛漂:用三价钛离子作还原剂的漂白方法叫三价钛漂。还原反应如下: Fe3++Ti3+=Fe2++Ti4+三价钛漂白和锌漂相比,前者具有硫酸用量少、还原剂用量少、操作温 度低、漂白时间短,无残留物污染等优点,所以三价钛漂白是目前最佳的漂白方法。 3.偏钛酸漂洗: 偏钛酸漂白后的漂洗与前章所述水洗过程相同,一般采用真空叶滤机或转鼓真空过滤机。为了防止物料重新被污染,洗涤用水需经净化处理,至少应经过砂滤以除去固体杂质,如能用电渗析水或去离子水,效果更好。由于物料本身含铁量较低,水洗时间比第一次水洗短,一般不超过10小时。水洗后,物料含铁量应低于0.003%(以TiO2计)。 锌漂漂白容易使氧化锌混入成品,氧化锌是一种很强的金红石型化促进剂,但也有副作用。某些不允许含氧化锌的产品就不宜用锌漂,另外,锌漂过程为液固反应,还原剂渗入偏钛酸颗粒内部需要较长时间,效果较差,故已逐步为三价钛盐漂白所代替。

服装生产制作工艺流程介绍(1)演示教学

服装生产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一)生产准备 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打版→试板样→封样→制定做工艺文件→裁剪→缝制→确认首件(水洗首缸)→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出运。 (二)面料、辅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根据发货单详细出现短码/少现象要亲自参与清点并确认大货跟单负责大货的交货日期确定及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及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根据客户确认后的单耗对面/辅料的进行核对,并将具体数据以书面形式报告公司。如有欠料,要及时落实补料事宜并告知客户。如有溢余则要报告客户大货结束后退还仓库保存,要节约使用,杜绝浪费现象。 由于坯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裁剪前,必须根据裁剪用布配料单,核对匹数、尺寸、密度、批号、线密度是否符合要求,在验布时对坯布按标准逐一进行检验,对影响成品质量的

各类疵点,例如色花、漏针、破洞、油污等须做好标记及质量记录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收到样品、原始资料,按工艺要求(参考客人的原样),制作合理的纸板,并做好各种技术工艺的记录,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负责。 按照客户和厂部的规定的样品时间,安排好样衣的生产,并做好几率,遇到做样衣时,工艺单不清楚的地方,要主动向跟单提出或向厂长提出,让他们去同客户商讨,不能自作主张。 认真审核客供工艺单的资料,原样衣,明确了解客户的要求,尺寸,原辅料和配料等,在做给客人的批核样衣时,以便于车间的生产为原则,提示可以简化的车缝的工序。样衣完成后,对比原样品和工

服装工厂的生产流程

服装工厂的生产流程 服装工厂的生产流程 一、前期操作: 第一步的操作并不是从选料或裁剪开始,收到原样品先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首先要分析款样以及订单操作中的注意点,确认尺码,整理各颜色主辅料的使用。 首先是规格表,规格表可以分为款样规格表、批办样规格表、产前规格表。其中款式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设计师看款式效果及生产 的用料计算。一般情况下用同类布料打样,允许辅料代用。对生产 工厂来讲,此规格表仅仅是供报价用,以便争取得到真正的定单, 在运用这个表格时应注意每个项目内容与规格,因为这些内容与规 格往往同成本直接相关联,任何有利于降低成本而又不改变原有服 装的基本要求的方法和建议都可以采讷。所有在此规格表中变化的 内容,都必须做出注释,以便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时候前后对应。此外,批办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打批办样。批办样制作前,根据提供 的款式样和样品规格表中具体要求逐项进行操作,检查样品的织物 组织、结构规格、测量所有的尺寸,确信各个点的尺寸在允许误差 范围内。把款式样和规格表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审查各疑点难点, 以便全面了解样衣的情况。原则上,打批办样用正式主料和辅料。 另外,产前表此规格表主要是批办样被客户批准后客户才提供的表格。只有这个产品规格表才是供工厂大货生产用。如果用以前的规 格表代替,经常会发生差错,因为经过打样后,客户常更改原有的 尺寸,而这个尺寸的更改又往往是不起眼的,在大批生产经营之前,还须打一次样,叫做产前样,在制作这个样衣中,所有的主料和辅 料都必须用以后生产中要用的料,客户完全认可后方可大批开裁。 二、服装生产具体操作:

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布料物料进厂检验、排料、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八个工序。 材料的检验与测试:包括色差的检验,维斜和疵点的检验。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物料检验包括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物料不予投产使用。 接下来就是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合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排料:先进行1:10的预缩排料,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 裁剪:每辅料与裁剪一次称之为一床或一刀,裁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相对的节约原材料,比手工裁剪更能确保质量,一般裁剪的层数越少成本越高。 缝制:缝迹和缝型是缝合的基本要素,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缝制时有制程分析图表。 三、后期工序:

服装制作工艺流程图

服装制作工艺流程图 一、课程简介: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课程是在原有的服装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合并调整后的课程名称,更新后的《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之一,课程的教学贯穿服装专业教学的整个阶段。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是艺术和技术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两个重要性质。是高等服装院校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主要讲授服装结构的内涵和各部件相互关系,兼备装饰和功能性的设计、分解与构成的规律,研究如何将裁剪好的平面衣片进行组合和缝制,完成服装立体造型的工艺过程的一门实用技术性科学。《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成衣生产技术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设计等课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改革更适应服装工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日益发展。 二、本考核方案适用专业:服装工艺技术专业 三、考核方式:根据《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特点,改革考试内容与方式,考试内容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采用分段教学和分段考核验收,理论与实践教学考核各占考试成绩的50%。具体内容与方案见本手册 四、课程的组成: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课程由服装结构与工艺Ⅰ、服装结构与工艺Ⅱ两段教学环节组成: 1.服装结构与工艺(一):课程内容主要有人体结构与服装的相互关系,下装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规律,款式变化原则与人体功效学的关系,同时掌握裤装、裙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流程安排。 2.服装结构与工艺(二):通过教学熟悉人体体表特征与服装点、线、面的关系;性别、年龄、体型差异与服装结构的关系;成衣规格的制定方法和表达形式;号型服装的制定和表达形式。

《服装产品工艺流程图及详解》整理

服装类产品工艺流程图 ┌——┐┌——┐┌———┐┌——┐┌——┐┌——┐┌——┐ │验布│→│裁剪│→│印绣花│→│缝制│→│整烫│→│检验│→│包装│ └——┘└——┘└———┘└——┘└——┘└——┘└——┘ 服装生产的工艺流程大全 (一)面辅料进厂检验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2)对于不同批染色

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后处理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后处理 无论从硫酸法锻烧,还是从氯化法氧化之后所产生的钛白粉是十分纯的 产品,但作为颜料填料并不使用这种产品,通常根据不同的市场用途如涂料、塑料和造纸需进行后处理。其目的是改善其应用性能,如提高钛白粉的耐候性;提高钛白粉在不同介质溶剂、塑料、水溶性乳胶中的分散性;提高钛白粉润湿性;提高遮盖力及光泽。后处理主要有湿磨、无机包膜、洗涤、干燥、气流磨及有机包膜和产品包装等工序。为提高钛白粉的耐候性,进行无机包膜的目的是屏蔽紫外光,阻止其钛白粉的光催化活性,因此有必要了解光催化原理。 1. Ti02 的光催化性质无论硫酸法还是氯化法,在二氧化钛晶体形成和生长过程中,均存在晶格缺陷(肖特基缺陷,Schottky Defect,“氧缺陷”)。由于二氧化钛这些晶格缺陷,使其表面上存在许多光活化点,在紫外光(UV)的作用下,发生如下光催化反应,如图1 所示。 第一步,二氧化钛颗粒吸收紫外光,在其颗粒中发生电荷分离,在导带的负电荷电子e-和在价带的正电荷空穴P+形成激发态。[next] 正是由于Ti02 具有的这一特殊的光催化特质,使钛白粉作为颜料在塑料、涂料等的应用中加速老化。所以,除在晶体形成和生长过程中采取措施弥补和减少其晶格缺陷外,必须对其进行后无机物包膜处理,以屏蔽紫外光造成的光催化作用。此处有必要说明的是,锐态型二氧化钛因结构与金红石二氧化钛结构的差异,其表面的光活化点更多,光催化作用更强;加之,又没有进行包膜处理,无论用在涂料还是塑料上乃为不明智之举(至于遮盖力、资源浪费等,此处不作一一赘述)。 2.湿磨为从硫酸法生产中经转窑煅烧获得的Ti02 或从

二萘酚资料

第二章2-萘酚市场分析及预测 2.1 项目产品概述 2.1.1 项目2-萘酚产品简介 2-萘酚又名β-萘酚、乙萘或2-羟基萘,分子式:C10H8O,是重要的有机原料和染料中间体,可用于制备吐氏酸、丁酸、2-萘酚--甲酸,也可用于制备防老剂丁、DNP及其它防老剂、有机颜料和杀菌剂等。 2.1.2项目产品2-萘酚应用 1、在染料及颜料工业中的应用 染料及颜料中间体是我国2 - 萘酚最大的消费领域,其重要原因是染料中间体生产已在进行世界性的转移,如2, 3酸、J 酸、γ酸、R酸、色酚AS等都是我国重要的中间体出口产品,出口量占国内总产量一半以上。除了用于合成染料及颜料中间体, 2 - 萘酚还可以作为偶氮基部分,和重氮化合物反应制得染料。 (1)2, 3酸 2, 3酸化学名2 - 羟基- 3 - 萘甲酸,其合成方法为2 - 萘酚与氢氧化钠反应,减压脱水,得到2 - 萘酚钠,然后和CO2 反应得到2 - 萘酚和2, 3酸钠盐,除去2 - 萘酚,酸化,得到2, 3酸。目前其合成方法主要有固相法和溶剂法,目前溶剂法是发展的大趋势。 2, 3酸为偶合组分的色淀颜料,这类颜料的合成方法是先将重氮组分制成重氮盐,和2, 3酸偶合,然后用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可以将其转化为不溶性的色淀染料。2, 3酸色淀颜料的主要色 谱为红光。如: C. I.颜料红57∶1, C. I. 颜料红48∶1等。 2, 3酸大量用于色酚系列冰染染料的合成, 在1992年《染料索引》上,以2, 3酸合成的色酚有28个。色酚AS系列为偶合组分的偶氮颜料,这类颜料的合成方法是先将重氮组分制成重氮盐,和色酚AS系列衍生物偶合,如重氮组分的芳环上只含烷基、卤素、硝基、烷氧基等基团,那么反应后得到普通的色酚AS系列为偶合组分的偶氮颜料,如重氮组分的芳环上还含有磺酸基,和色酚AS系列衍生物偶合,然后用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可以将其转化为不溶性的色淀染料。 (2)吐氏酸 吐氏酸化学名2 - 氨基萘- 1 - 磺酸,其合成方法为2 - 萘酚磺化得到2 - 萘酚- 1 - 磺酸,在氨化得到2 - 萘胺- 1 - 磺酸钠,然后酸析得到吐氏酸。吐氏酸经磺化得到磺化吐氏酸(2 - 萘胺- 1, 5 - 二磺酸) 。 吐氏酸及衍生物可用于制造色酚AS - SW、活性红K1613、立索尔大红、活性艳红K10B、活性艳红KE- 7B 等染料,以及有机紫红等颜料。 (3)J酸 J酸化学名2 - 氨基- 5 - 萘酚- 7 - 磺酸,其合成方法为吐氏酸经过高低温磺化,在酸性介质中水解盐析得到2 - 萘胺- 5, 7二磺酸,再中和、碱熔、酸化得到J酸。J酸再反应得到N - 芳基J酸、双J酸、猩红酸等J 酸衍生物。

工厂成衣生产流程

成衣生产流程 在我们公司进行生产前,调查中心进行了市场调查问卷,得出了结论: 设计师根据结论结合公司的风格进行了服装设计出效果图和选择面料,饰品,创作出适合于目标市场的款式。设计理念先用效果图表现出来,供样板师用,样板师根据效果图,设计师表现的风格结合面料进行纸样设计,把他们的设计理念准确地表达出来,交给裁剪工程。 ?生产准备工程 ? 1.生产计划的制定 ?2原料预算与采购(成衣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成衣面料、里料、其他铺料等)?3验布、预缩 ?4样衣试制 ?5绘制成产用样板(根据确认的样板和相应的号型系列样板等技术文件,绘制基本样板,并推出所需要的型号。) ?6工艺制定 原材料准备 采购员根据设计师的风格结合市场上原材料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了一系列的采购工作。原材料是成衣生产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条件,成衣生产中原材料准备工作包括原材料的选购;进厂材料的复核与检验;材料的预缩整理等。 一、原材料消耗预算 (一)原材料小消耗的构成 (1)产品用料消耗 (2)加工工艺性损耗 (3)其他损耗 (二)产品用料消耗预算 取一定长度的缝线L1,缝纫后量出L1长度的缝线所缝的缝迹长L2, L1与L2的比值E称为缝纫线消耗比。缝纫线用量=E*缝迹长度(三)原材料的损耗预算 原材料的损耗由材料本身质量损耗;成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加工工艺性损耗和其他损耗三部分组成。 (1)自然回缩损耗(2)缩水损耗(3)疵点损耗(4)段料的损耗(5)残疵产品的损耗(6)特殊面料的正常 损耗 (7)试样用料损耗 二、原材料的复核与质量检测 (一)规格数量的复核 (1)品名,数量,色泽复核 (2)匹长复核 (3)门幅规格复核 (二)质量检测 (1)纬斜检验(2)疵点检验(3)色差检验(4)染色牢度检验(5)耐热性能测试(6)收缩率检验

钛白粉安全技术说明书

钛白粉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钛 化学品英文名称:titanium(IV)o xide 中文名称2:钛白粉 英文名称2:titanium dioxide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二氧化钛含量≥90% CAS No. 13463-67-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长期吸入氧化钛粉尘的工人,肺部无任何变化,亦未发生接触性皮炎、过敏反应。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应急处理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

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10 前苏联MAC(mg/m3):10 TLVTN:ACGIH 10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90%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熔点(℃):1560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燃烧热(kJ/mol)、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闪点(℃)、引燃温度(℃)、爆炸上限%(V/V)、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不溶于水,不溶于稀碱、稀酸,溶于热浓硫酸、盐酸、硝酸。 主要用途:是一种重要的白色颜料和瓷器釉料。

钛白粉生产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钛白粉生产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https://www.360docs.net/doc/2818522282.html, 2014年12月17日 09:49:19 钛白分中心 生意社12月17日讯 摘要:本文叙述了全球现有商业化钛白粉生产技术与工艺,简述了硫酸法与氯化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进步与改进。为便于借鉴国际同行的发展轨迹,同时简要介绍了全球主流钛白粉生产商的情况和近年来重组带来的新变化,以及面对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与进步。鉴于中国攀西钛资源、钛白加工、生产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特有产业的优劣,评述了钛白粉生产技术的未来走势与技术发展方向。 1钛白粉生产技术现状 钛白粉生产技术自上个世纪的1916年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闻世以来,直到1958年氯化法工艺的生产装置投产,钛白粉生产工艺的发展硫酸法经历了近百年,氯化法也快经历了60年。

因元素氟较之元素氯更易于钛元素反应生成氟化钛,曾经有美国的一些公司进行了大量的氟化法工艺研究,并进行了生产实验装置的工艺开发,因氟化物尤其是氟化氢对人及环境的危害与安全较之氯化法更大而不得不放弃此工艺的开发。 本世纪刚开始的2002年4月23日,美国俄特尔纳米材料公司(Altair Nanomaterials Inc.)申请了发明专利(10-11)。该工艺即不同于硫酸法生产工艺,也不同于氯化法工艺。硫酸法是以硫酸分解钛原料,然后沉淀出偏钛酸并进行液固分离以及煅烧生产钛白粉(以固液分离为主);氯化法是以氯气分解钛原料生成气体氯化物,然后进行气固和气液分离及气相氧化生产钛白粉(气固分离为主)。 俄特尔公司是以盐酸分解钛原料,然后进行容积萃取(液液分离)和沉淀以及热解后煅烧生产钛白粉的工艺,所以谓之盐酸法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为:盐酸浸取分解钛铁矿,分离不溶的残渣;浸取液进行高价铁还原为低价铁,冷却结晶出氯化亚铁,分离氯化亚铁;分离出氯化亚铁后的含钛浸取液进行第一次溶剂萃取,萃取相为含钛和高铁溶液,萃余相为含亚铁的水溶液,返回工艺用于再生盐酸,回到浸取工序;含钛的萃取相进行第二次萃取,萃取相为含钛的水溶液,萃余相为含高铁的水溶液,返回盐酸再生工序;经过萃取提纯后的氯化钛溶液进行水解,最好的水解是喷雾加热水解,得到偏钛酸,气相的盐酸和水返回盐酸再生系统。水解后的偏钛酸进行煅烧、湿磨、无机包膜、过滤洗涤、干燥、汽粉和包装即为产品。 由于溶剂萃取的液液分离等诸多因素致使该项目未能如愿,也没有商业化生产。也有熔盐法生产工艺,该工艺用碱熔融分解钛原料、酸溶水解沉淀煅烧生产钛白粉。 国内中科院过程所齐涛教授领衔的清洁生产熔盐工艺,即可用于钛精矿生产钛白粉,也可回收硫酸法钛白粉酸解渣(黑泥),已在山东东佳集团完成了工业性试验。 现第二大钛白粉生产公司克瑞斯托(Cristal)在原美利联公司时期曾经出资150万美元,由英国利兹大学的Prof Jha教授研究并申请专利的绿色萃取工艺,该法用碱和钛铁矿在850~875℃进行焙烧,然后采用有机酸进行浸取,以移走其中的杂质,得到的的钛化合物产量达到95%~97%的人造金红石,产品粒径在150~300μm之间;钙含量0.3%、铁含量1%~1.5%和铝含量0.5%以下。用于氯化法生产钛白粉比传统低于20倍的氯的消耗。 这些新开发的工艺因装置设备或材质,碳足迹的全生命周期不胜完美,甚至经济问题,均没有实现商业化的生产装置。所以,全球现有钛白粉生产工艺技术,也还是保留在经典的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生产工艺;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典的硫酸法与氯化法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除过去环保、健康、安全(EHS)外,更需要随着社会地发展以满足“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态文明要求。 2全球钛白粉市场和主要生产商与其可持续发展行动 2.1全球钛白粉生产量及主要生产商表1全球主要钛白粉生产商(能力10万吨以上) ★2014年9月10日欧洲委员会批准亨兹曼收购罗德伍德公司旗下颜料莎哈利本公司。 ★★中国大陆在建产量未统计,某些装置宣传能力与实际产量出入较大。

2萘酚技术操作规程

二萘酚理化性质 1 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 1.1.1 中文名称:β—萘酚(或2—羟基萘, 2—萘酚) 1.1.2 英文名称:β—Naphthol 1.2 产品物理、化学性质 2—萘酚为灰白色薄片或均匀粉末,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等及苛性钠的水溶液中。熔点122 闪点161 升华点78 常压沸点285-286 稍溶于水,与适量水混合约在88 熔化 1.3 产品的主要用途 2—萘酚用来制造苯胺染料工业中的各种中间体,制造橡胶工业的防老剂,制造晒盐工业用的蒸发促进剂,以及作颜料、油漆和棉织品的冰染染料等。 1.4 产品化学结构式 1.5 产品分子式: C10H8O 产品分子量: 144.16 2 产品、原料规格 2.1 产品质量指标(根据GB/T1646—94)

二萘酚原料规格 1 一级精萘(根据GB3609.2—86) 分子结构式: 分子式:C10H8 分子量:128 外观:白色片状或粉状结晶体 结晶点℃:≥79.6 酸洗比色: ≤4 2 硫酸(根据GB11198.1—89) 分子式:H2SO4 分子量:98 外观:无色油状粘稠液体 含量:≥98% 3 液碱(根据GB209—93) 分子式:N a OH 分子量:40 外观:无色至浅红色油状液体 含量:≥30% 4 包装 2—萘酚装于内衬塑料袋的编织袋中,净重25Kg/袋。袋口用线扎紧,防止散落及雨水浸入。

二萘酚化学反应过程和生产工艺流程图 化学反应过程 1 磺化 +H 2 SO 4 140-165 +H 2 O 副反应,(1)生成1-萘磺酸 +H 2 SO 4 140-165 +H 2 O 部分1-萘磺酸转位为2-萘磺酸 生成砜 2 +H 2 SO 4 (砜)+ 2H 2 O 生成少量的萘二磺酸及其转位产物 由于硫酸的氧化作用而析出二氧化硫气体 2 水解(利用1-萘磺酸比2-萘磺酸活泼 1- ) +H 2 O +H 2 SO 4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常用的服装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以下介绍的是一般梭织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 (一)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运。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见表1-1。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