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关键在问——焦点讨论法在学校中的应用》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心得《关键在问——焦点讨论法在学

校中的应用》读后感

这本书是国际引导大师“乔·尼尔森”50年教育实践与研究之倾心力作。

我为什么被吸引?

文章首先谈到了我们教学中存在充满挫败感的故事和关于教学的矛盾问题。

无论走进全世界任何一位教师的办公室,你都能在一片嗡嗡声中听到各种充满挫败感的故事和关于教学的矛盾问题。

学生为什么不学习?

他们为什么不能更深入地思考,从而发展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高阶思维能力呢?

他们为什么缺乏动力,去学习我们想让他们学习的内容?

他们为什么学不会怎样与其他人一同学习或好好相处?

文章还谈到了教师中存在的挫败感。

在这些办公室里,还充斥着其他的挫败感——耗费时间的备课、漫长而无效的教职工会议、与家长之间困难的沟通,以及与其他教师之间的误会;与此同时,家长、学生、学校

管理者也都在为相似的问题苦恼着。

还有教师的压力。

作为教师,我们还面临着各种压力:我们要向更多的学生、彼此差异更为显著的学生教授更丰富的内容,但与此同时,给他们的资源和支持却又在不断减少。面对这些更为紧迫的现状,我们必须寻找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工具。

这些不就是我们身边的林林总总吗,这些状态好真实啊!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

文化事业学会文化事业学会(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ICA)在四十年的工作中,基于对人们处理信息的研究和观察的基础上开发完善了一种方法。而这本书就是为了与我们老师、学校管理者、家长、学生分享这一工具——焦点讨论法,以便帮助我们解决上述种种问题。

作者谈到了这种方法的好处种种,让我感觉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方法。

作者说它是一个用于设计和引导讨论的实用方法,它可以用来引导儿童和成人的学习,可以为学习注入现实生活的意义,可以令沟通更为深入有力,可以在个人和团体层面解决问题。这个方法也可以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有效的逻辑框架,帮助他们理清自己的思考。

总的来说,使用这一方法可以做到:拓展思考力和学习

力、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让团体沟通更为有效、避免和解决矛盾问题、增强教学评估的有效性。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我迫不及待的想了解作者所获得的这个极富价值方法。

原来这个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名称,如“艺术形式方法”、“讨论法”、“焦点讨论法”,等等。这一方法包括“O-R-I-D”四个层面。简单的说,这一方法依次涉及四个思维层面:客观性层面(Objective):处理信息和感官的觉察;

这一环节可提出问题、困难,描述人物事件行为,事件的发生等。让学习者与外部世界相遇。提出关于事实、外部现实或印象的问题。

反应性层面(Reflective):有关个人的反应和联想;

这一环节是回忆、联想、说出自己的担心,感受。让外部世界与自己的内部经验相联系。唤起个人对信息反应的问题。

诠释性层面(Interpretive):关于意义、重要性和含义;

思考主题、思想,事件的原因。发现其中的意义、价值、重要性、含义的问题。

决定性层面(Decisional):关注解决方案。

思考“怎么办”的问题,就是基于以上过程得出结论或做出决定。

这四个步骤其实就是遵循了人类认知的内部过程:知觉、反应、判断和决定。

读下去,发现书中包罗了多门学科的实例,每个例子中都是精心设计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从以上四个方面的角度来设计,确实很便于理解和应用。我觉得这本书的“问”和我们的“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观不谋而合。同时,我感到这本书和萨提亚的思想,还有《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听孩子才肯说》的观点异曲同工。我理解的“会问”就是,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共情、让学生在倾诉中自我梳理,自己就能明辨是非,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不禁对自己处理过的一次学生的打架事件进行了回顾。当我面对怒气冲冲的学生,没有进行直接的评判,而是先让他俩平复心情。之后我问:发生了什么,你们对事件的看法是什么,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你们觉得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怎么做最好?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契合书中提到的“客观性层面、反应性层面、诠释性层面、决定性层”的四个方面呢?

读书明理,读书促进思,读书使我坚定了曾经的自我行为。愿我们都能做“会问”智慧的教师。感谢国际引导大师“乔·尼尔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