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空间经济学概述(上)共22页文档
空间经济学文献课件
学习交流PPT
42
第二类模型可以称之为线性模型,放弃柯布- 道格拉斯型 效用函数和不变替代弹性效用函数以及“冰山”型运输 成本假设,利用准线性二次效用函数及线性运输成本, 并把这种假设与第一类不同模型结合起来,从而摆脱了 困扰核心-边缘模型的非线性关系。
尽管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而言,经济变量在时间上的变化 是连续的过程,但经济变量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都是不 连续的。
学习交流PPT
20
2、经济活动的空间非均衡内生解释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非均匀分布是普遍的现象: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及要素禀赋的空间差 异是一个重要原因,却不足以解释现实中的区域经济差 异问题,具有相同或相似自然条件的区域,在经济活动 强度和密度方面却可以存在很大差异。
学习交流PPT
39
第一类空间经济学模型主要包括:
1、克鲁格曼(1991)的核心-边缘模型(CP模型); 2、马丁和罗格斯(1995)的自由资本模型(FC模型); 3、奥塔维诺(2001)、福斯里德(1999)、福斯里德和奥塔 维诺(2003)等发展起来的自由企业家模型(FE模型)。
(要素流动模型)
空间经济非连续和突发性的块状经济特征说明:区域之 间必然存在某种非均衡力。
非均衡力
聚集力
本地市场效应 价格指数效应
分散力 市场拥挤效应
学习交流PPT
28
● 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垄断型企业选择市 场规模较大的区位进行生产并向规模较小的市场出售其产品 的行为。亦称市场接近效应(market access effect)或后向联 系(backward linkages )。
学习交流PPT
9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是根据时间、层次、传统三维空间相互转化原理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向、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
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1][2]
1定义编辑空间经济学是根据时间、层次、传统三维空间相互转化原理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向、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
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
[1][2] 2释义编辑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
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
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
既然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既然一国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并无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经济活动的集聚?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活动的区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国或一个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沦为“外围”?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讲课提纲)
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讲课提纲)曾道智日本香川大学教授第一次空间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什么是空间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的发展概况难解的Krugman原始模型Martin-Rogers的可动资本模型Ottaviano-Tabuchi-Thisse的拟线性模型Ottaviano-Forslid的可动企业家模型其他可解模型第二次农业部门的运输费现有模型的一些问题农业部门的运输费有多大?结论:U字型区域发展多种产业的空间经济自国市场效应第三次不同消费者的空间分离居住分离公共经济学的解释:Tiebout的用脚投票模型空间经济学的解释第四次工业发展和污染的空间经济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工业聚集和环境污染污染避难港(pollution haven)的假说建模结论及其政策性含义第五次人口移动的动态系统常微分方程渐近稳定对策论以及ESS人口移动的动态系统: 近视和远视参考文献:安虎森, 2005. 空间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梁琦主译(藤田昌久,Krugman, Venables著), 空间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05 Fujita, M. and Thisse J.-F, 2002. 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 Cambridge Univ. Press.Picard, P. and Zeng, D.-Z. (2005):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 77, No. 1, 75-106. Zeng, D.-Z. (2006): Re-dispersion is different from dispersion: spatial economy of multiple industries,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Vol. 40, No. 2, 229-247.。
《空间经济学》课件
xx年xx月xx日
• 空间经济学的定义与背景 • 空间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 空间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 空间经济学的前沿研究 • 空间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方向 • 案例分析
目录
01
空间经济学的定义与背景
定义
空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空间经济活动 和现象的学科,主要探讨地理空间因 素对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的影响。
详细描述
空间均衡理论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通过分析不同区 域的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空间 均衡理论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制定出符合区 域特点的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和
可持续发展。
03
空间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 用
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
要点一
城市规划
空间经济学在城市规划中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交通规划 、城市增长边界等方面。通过研究土地利用的演变和影响 因素,可以更好地指导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产业集聚、区域发展、城市经济等,为解决 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1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空间数据的计量和分析方法。
2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为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提供 了更加科学和严谨的方法论基础。
3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空间相关性、空 间异质性、空间权重矩阵等,为解决现实问题提 供了更加精确的计量工具。
产业转移的空间经济效应
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承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产业转移过 程中的空间经济效应。
产业转移的政策与策略
研究政府在产业转移中的政策选择和策略制定,提出促进产业合理 转移的政策建议。
空间经济学ppt课件
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经济活动空间聚集
• 普雷德在1966年提出基础-乘数模型 • 哈里斯在1954年提出市场潜力概念 •
不过,传统的关联效应和传统的空间经济 学理论都无法回答一些关键性问题,其中 最棘手的问题是竞争和定价问题。
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要求最低限度的工厂规模 单个企业层面上存在规模收益递增 企业间竞争不是完全竞争
• 其次,可以用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最早从事此种研 究的就是阿隆索(1964),认为城市中商业活动的土地 利用模式可以由杜能模式来决定,只不过中心商务区取代 了城市中心,不同的企业取代了不同的农产品。在杜能的 模型中,人口相对集中在外生给出的城市,这意味着市场 需求是非均匀的,因此当存在农产品运输成本的情况下, 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必然表现出从城市中心到外围的差异 性。
空间经济学的概念
新经济地理学(也称空间经济学)
• 把被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维度纳入 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研究经济活动的 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不同规 模、不同形式的生产活动空间集中机制, 并通过这种机制的分析探讨经济增长规律 与途径。
• 《收益递增和经济地理》 ——保罗·克鲁格曼,1991
规模收益不变但存在运输成本,或 任何人(企业)都在本地解决(生产)所 者规模收益递增且存在运输成本 需的消费品(或投入品),不会输入任何
消费品(或投入品)
规模收益递增但不存在运输成本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集中在某一特定区位上
规模收益可变但不存在运输成本 存在运输成本且规模收益递增
所有经济活动都在本地不变规模水平上进 行,但无法确定各种,将出现一组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 集约化程度随离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变化的同心圆圈,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杜能环”。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安排经济空间,调整产业空间结构,获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
时间,水平和传统的三维空间。
空间经济学和街沟使发展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1定义空间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安排经济空间,调整产业空间结构,获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
时间,水平和传统的三维空间。
空间经济学和街沟使发展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2口译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令人兴奋的领域。
空间经济学是许多基于位置理论发展起来的学科的总称。
它研究空间经济现象和规律,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经济活动的空间位置。
由于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且由于一国对生产要素的流动没有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然有如此多的经济活动聚集起来?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的经济活动地点将发生什么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成为“周边国家”?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里程碑麻省理工学院于1999年出版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地区和国际贸易》是一个里程碑。
它是三位著名经济学家的合作:京都大学的藤田正久,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鲁格曼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安东尼·维纳·比尔斯。
这本书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许多大学为博士生提供的教材,并已被翻译成日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中文等。
此后,许多类似的作品陆续问世。
其中,剑桥大学2002年出版的《经济学前沿理论》包括两本书:《集聚经济学》和《地球经济学概论》。
2003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了《经济地理与公共政策》。
近年来,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
实际上,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活动的空间定位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十年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也为空间经济学赋予了新的活力。
空间经济学导论
空间经济学导论导言空间经济学是研究地域经济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学科领域。
它探讨了空间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寻求解释为什么某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有更好的经济表现。
本文将介绍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以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空间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经济地理学。
当时,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经济学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参与。
今天,空间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理论和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2. 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空间经济学主要关注地理空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为了研究这种影响,空间经济学引入了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如聚集经济和分散经济。
2.1 聚集经济聚集经济是指一种现象,即某些产业或经济活动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集中发展,形成资源和人力的聚集优势。
聚集经济有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与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在聚集经济中,企业可以共享成本和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2.2 分散经济分散经济与聚集经济相反,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分散在多个地理区域内的现象。
分散经济可能是由于资源的分散或市场的离散性所致。
分散经济可能导致资源利用的低效率,但也有利于缓解城市过度拥挤和资源过度竞争的问题。
2.3 空间组织与空间结构空间组织描述了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分布特征和组织方式。
空间组织的形式可以是集中化的,也可以是分散化的。
空间结构则是指地理空间内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
空间组织和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潜力。
3. 空间经济学的应用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可以应用到许多实际问题中。
以下是一些空间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3.1 区域发展规划空间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和机构确定合适的区域发展规划,包括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空间经济学》课件
城市群发展
通过研究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 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群的经济 增长和区域一体化。
空间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数据驱动决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空间数据和分析工具将被应用到空间经济学研究中,促进更精 确的决策。
2 可持续发展
空间经济学将会致力于研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推动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跨地域合作
空间经济学的未来将更加注重跨地域间的经济合作和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空间经济学》PPT课件
空间经济学是研究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分布、规模和影响的学科。本课程 将介绍空间经济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领域、方法与工具、在城市规划和 区域发展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什么是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如何在地理空间上分布、面积和互动的学科。它 关注经济行为对地理区域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研究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影响,优化城
市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
3
住房市场分析
通过空间经济学的工具,研究住房供 需关系,制定房地产市场政策。
空间经济学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农发展研究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 业机会,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 收入增加。
产业发展区
通过空间经济学的方法,规划 和管理产业发展区,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区域发展
研究地理上的经济差异和经济增长的模式, 以及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
交通和交通网络
研究交通运输的影响力,以及交通网络对经 济活动的连接和发展的影响。
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GIS技术通过空间数据分析经济活动的分 布和特征。
城市化
研究城市化的规模、速度和影响,以及城市 化对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空间经济学概述PPT
沈筠彬
• 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为载体 • 现实经济生活中空间经济问题无处不在
• 两个多世纪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中,空间因 素却未能受到经济学者的重视,未能纳入 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体系 • 1991年,保罗· 克鲁格曼发表了著名的“收 益递增和经济地理”一文,为空间经济学 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规模报酬递增
• 传统理论框架下,规模报酬不变与完全竞 争的市场结构相对应 •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 一些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都将规模报酬递增 作为前提条件,或一种外部性
• 规模收益递增是空间经济学研究中无法回 避的问题
规模报酬递增
• 1977年,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发表《垄 断论
空间经济学的核心结论
• • • • • 1 本地市场放大效应 2 循环因果链 3 内生的非对称性 4 突发性聚集 5 区位黏性
空间经济学模型的分类
• 第一类模型 沿用克鲁格曼CP模型思路,没有摆脱Dixit and Stiglits(1977)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框 架 • 第二类模型 可以称为线性模型,放弃了DS的垄断竞争一 般均衡分析框架、不变替代弹性效应函数和 “冰山”型交易技术
• 基本假设 • 理论基础 • 核心结论
空间的设定
• 空间的设定:空间是非同质性性,在自然 条件及要素禀赋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 空间经济学寻求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 以及这些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空间 分布的问题 • 空间经济学中认为空间是同质性的平面, 而且空间的存在导致经济主体间交易过程 中的运输成本
循环因果链
• 空间经济学最主要的研究内容是通过人口和经 济活动聚集、工业地区和农业地区的差异、城 市的形成以及城市化、产业聚集的研究来解释 某一区域经济增长动因及过程。
空间经济学专题
一、空间经济现象的重新认识 (一)、空间经济现象与收益递增
1 空间经济现象 许多商业中心、产业带、城市都表现为人口、企业及经济活动在 一定区域的聚集,这些就是空间经济现象,其共有的特征就是经济活动 的聚集。产生聚集的原因在于规模报酬递增,因此,空间经济学研究空 间经济现象的理论基础是规模报酬递增。正是由于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空间聚集现象才能够不断得以延续和加强。然而,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 研究经济现象时,都假定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显然,这一假定与现实 经济不符。 2 规模报酬递增的相关研究 传统理论框架下,规模报酬不变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相对应,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由于认识不清产生规模报酬 递增的机理,因此,一些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都将规模报酬递增作为前提 条件,或一种外部性,不解释其产生的原因,而直接作为一种既定的前 提来使用。然而,规模收益递增是空间经济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引发了收益递增的革 命。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1977)发表的《垄断竞争和最优的产品多 样化》一文,进一步发展了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并以更加明确的形 式表示了垄断竞争理论,为诸多研究领域建立收益递增模型奠定了基 础。之后的许多理论将产业组织的分析工具应用到国际经济学和新经济 增长理论的研究,并产生了一些新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出现了新的流 派。如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结合(Krugman),空间经济学理论
生产份额的空间变化,从而影响中间投入品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不 同区域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企业的经营利润,经营利润较高的地区就会吸 引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这种循环因果关系也使得 市场接近性优势得以实现,成为促使聚集的力量。
空间经济的理论与应用
空间经济的理论与应用第一章空间经济概述随着国际贸易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和国家的空间经济问题越来越关注。
空间经济理论是研究城市和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空间经济理论可分为三个方面:政治经济学的空间理论,新地理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
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的曲折发展与国际贸易与地方尺度化之间的关系存在深刻差异。
新地理经济学将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视为主要问题,而城市经济学则强调城市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空间经济理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将经济学与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结合。
空间经济不仅是建立城市规划和维护公共设施的重要工具,而且也促进了外来投资和技术的发展,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
第二章空间决策与规划政策制定者和规划师在制定城市和地区的决策和规划时,必须考虑空间因素,以便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
空间规划涉及城市发展、土地使用和交通等领域。
政府在空间规划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改变税收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促进经济活动的扩大,并提高城市和地区的竞争力。
政府还可以通过修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式来改善区域交通,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部分。
创建高效的物流和运输系统可以降低城市和地区的快递成本,促进贸易和投资活动,提高城市和地区的竞争力。
所以,城市规划需要仔细考虑交通、水源和景观等基础设施。
第三章空间经济的应用空间经济理论有助于政府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但同时也能为企业分析市场提供支持。
例如,在国际航空运输中,空间分配是一项开销巨大的决策。
空间经济理论可以为空间分配提供合理的分析框架。
另一个应用领域是城市和地区分析。
对运输、土地使用、人口和就业率等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能够协助规划师和政策制定者了解城市和地区内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以实现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第四章空间经济的挑战空间经济的不足之处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都会导致其失衡。
一些挑战包括人口迁移、基础设施腐败、城市增长和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
第一讲 经济学中的空间与空间经济学
第一讲经济学中的空间与空间经济学空间经济学(Spatial Economics),又称新经济地理学(New Economic Geography),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其标志是克鲁格曼1991年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一文。
新经济地理学主要是基于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的框架(D-S框架),用主流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生产的空间集中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的分析探讨经济增长规律与途径。
根据马丁的观点,“新经济地理学”包括两个重要主题,即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区域增长集聚的动力分析。
1.1 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及主流经济分析中的空间缺失一、现实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中看,人口、财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非均匀分布是普遍的现象。
经济活动的分布和经济发展并非是新古典“平滑经济”所描述的那样——呈现出连续性和单调性,而是呈现出非连续性和突发性,表现出明显的“块状”特征,换句话说,从空间上看,现实经济不是“平滑经济”,而是“块状经济”。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非均匀分布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是经济活动和经济景观集聚的集中表现形式。
以我国的浙江省为例,“块状经济”分布于全省各地,在地理版图上形成块状明显、色彩斑斓的“经济马赛克”。
永康的五金、诸暨的珍珠、温州的皮鞋、嵊州的领带、义乌的小商品……100多个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撑起了浙江经济强省地位。
2006年,大唐(一个乡镇)袜业占全国产量的65%、全球产量的35%;三都贡缎占到全国产量的80%、非洲市场的95%;山下湖淡水珍珠及珍珠制品产量占全国80%;店口管件占全国产量的70%。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非均匀分布的另一个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活动水平的巨大差距。
从历史上看,这种区域差距古已有之;从现实中看,这种差距普遍存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还是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一现象。
《空间经济学概述》幻灯片
规模报酬递增。 •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时,都假
定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
规模报酬递增
• 传统理论框架下,规模报酬不变与完全竞 争的市场构造相对应
•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 一些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都将规模报酬递增
《空间经济学概述》幻灯 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 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为载体
• 现实经济生活中空间经济问题无处不在
• 经济活动聚集能够产生并持续下去,这是由 于空间聚集本身能够不断的自我强化。
• 要在规模报酬递增模型中,探求规模报酬递 增的开展变化情况,产生循环因果关系的原 因。
循环因果链
• 新古典经济学的鼻祖Marshall从三个方面阐述 了规模收益递增
• 知识的溢出 • 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 与本地大市场相联系的前后向联系
空间的设定
• 空间的设定:空间是非同质性性,在自然 条件及要素禀赋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 空间经济学寻求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 以及这些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空间 分布的问题
• 空间经济学中认为空间是同质性的平面, 而且空间的存在导致经济主体间交易过程 中的运输本钱
空间经济学的根本假设
• 存在两个区域 • 两种生产部门 • 两种生产要素
• 两个多世纪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中,空间因 素却未能受到经济学者的重视,未能纳入 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体系
空间经济现象及其理论渊源
The triangular trade pattern in Asia-Pacific
Japan and NIES
final goods intermediate goods
intermediate goods capital goods (consumption goods)
final goods (parts)
认识旳规律:“对精确性和逻辑性旳要求提升后,人们 对某些事物旳了解会大有改观,但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使 人们不乐意研究那些信息质量达不到新技术要求旳领域。 某些此前有许多人研究旳领域因而极少有人涉足。只有 经历了一段相当长旳时期后,才干逐渐有人重新研究这 些被遗忘旳领域。”
——保罗·克鲁格漫《发展、地理学与经济地理》pp3。
但这个解释过于简朴,不能令人信服,因为: (1)20世纪晚期,人们旳学术爱好非常广泛,没有什 么领域,尤其是像区位经济学这么旳课题,会被人们 无故旳忽视旳;
(2)尽管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忽视了空间经济学,但他 们之后,在学术界试图将区位问题纳入研究旳努力一 直没有间断,艾萨德(Isard, 1956)、亨德森 (Henderson, 1974, 1980, 1988)、阿朗索( Alonso, 1964 )等。
China ASEAN
世界旳工厂
final goods (parts)
US (and the ROW)
中国三大地带(东、中、西)
100000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东部:52.34% 中部:31.21% 西部:16.45%
( 0.6
31.2 )
Digital cameras
空间计量经济学介绍PPT21页
三、 空间交互作用—空间依赖性
空间依赖性也叫空间自相关性,是指在样
本观测中,位于位置 的i 观测值和 位j 置的观测
值具有相关关系(其中 j),i呈现某种非随机
全域空间相关性检验(有Moran’s Ⅰ、Geary’s
C、Global G,主要用于检验变量是否在整体上存 在空间依赖性,但不能检验不同区域间依赖性
的强弱) 区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只要有LISA、G统计、
Moran散点图,用于检验区域间空间相关性的检
验) CSD检验(用于检验不同区域间的空间依赖
性,并不仅限于相邻区域的相关性,这是一种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的空间模式,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y if(y j), j 1 ,,n , j i
空间依赖性并不意味着否定空间各单位的独 立性,并且空间相关性的强度和模式由绝对 位置或相对位置(布局、距离)决定,通常我们 假定距离较近的观测之间的空间相关程度比 距离较远的程度高。
三、 空间交互作用—空间依赖性
度量和检验空间依赖性的方法:
对拟合残差的检验)
三、 空间交互作用—空间依赖性
三、 空间交互作用—空间依赖性
三、 空间交互作用—域缺乏均质性, 存在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中心(核心)和外围 (边缘)地区等经济地理结构,从而导致经济社 会发展和创新行为存在较大的空间上的差异性。 空间异质性反映了经济实践中的空间观测单元之 间经济行为关系的一种不稳定性。
第一讲:经济学与空间
0.10
为产出份额向就业份额靠拢的
0.00
态势。
沿海就业份额 沿海产业份额 中部就业份额 中部产业份额 西部就业份额 西部产业份额 东北就业份额 东北产业份额
区域发展不均衡
• 沿海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2%, 7000 6000 却产出了50%以上的GDP和工 5000
业增加值。
4000
3000
• 沿海地区的经济密度是中部地 2000 区的5-6倍,是西部地区的10倍 1000
– 成本差异究竟来自技术还是资源禀赋 – 资源的相对价格影响生产成本 – 技术也影响生产成本
• 显示比较优势(RCA)
– 以贸易份额反映显示比较优势 – 事后的结果,而非潜在的可能 – 显示比较优势体现的不仅是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 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1985)
– 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或国家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企业或 国家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源于技术、管理、品 牌、劳动力成本等。
四大板块平均GDP增长率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2000 110.04 108.62 108.82 108.77 2005 112.94 112.48 112.64 112.00 2010 113.05 114.07 113.67 113.57 2013 109.37 109.77 111.04 108.33
2015年城市GDP排序
位次 城市 GDP(亿元)
1 上海
25300
2 北京
23000
3 广州
18100
4 深圳
17500
5 天津
17200
6 重庆
16100
7 苏州
14400
8 武汉
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