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14bb48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5.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选学课文。
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写了杨梅树和杨梅果,重点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
文章脉络清晰,词句优美,耐人回味。
根据文本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生动、形象的摹状、描绘手法,品味其中的喜爱之情。
而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我的教学思路为:一、图片导入,学生介绍杨梅。
二、品读“杨梅”,学习描摹。
三、聚焦“爱”,体会喜爱之情。
四、拓展原作,感悟爱乡之情。
从课堂实施的过程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已达成,教学重点也较突出,教学难点也得以突破。
我觉得较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品读“杨梅果”,学习描摹,这一重点突出。
课文第四到六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条理清楚,是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的最好范例。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到文中直接描写杨梅果的句子,交流后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思考作者分别从哪几方面描写了杨梅?然后引导学生精心研读,掌握写法,明白作者是怎样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写清楚的?我想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让学生学习作者的描摹方法,是很有实效的。
2、注重学生的自主读悟,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感悟,以学生的自我感悟来理解课文,体会感情。
在聚焦“爱”,体会喜爱之情这一板块中,我围绕“请大家再来读读直接写杨梅以外的句子,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这一个主问题,先让学生自由读,在交流、理解的过程中进行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最后指导感情读。
从学生的朗读中可看出他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3、在教学杨梅树这一小节中,我运用了创设对话的方法,效果也不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外,也帮学生理解的个别难以理解的词语。
4、在突破难点这一环节上,处理得较好。
为了能让学生比较自然地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我在上课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有关作者的资料和相关的历史背景。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爱的故乡的杨梅》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爱的故乡的杨梅》说课稿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1467121c1c708a1294a4413.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爱的故乡的杨梅》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学具准备】带一种家乡特产来【课时划分】两课时【设计特色】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以读为主线,以读促理解,以读体会情感,以读表达情感。
二、说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让学生一边看CAI课件,一边朗读第1、2自然段。
【通过课件直观演示跟读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杨梅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二)自学4-6自然段,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1、自读课文4-6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的是杨梅果的哪个方面。
(教师倾听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认真阅读,用画、圈、批、注等手段,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懂的再提出来。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归纳:①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②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呢?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小组学习,共同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自读、自学、质疑、问难,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性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学生作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人,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将不断提高。
这就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组长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2、组长汇报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哪个方面?3、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教师相机板书)①对比两段话,A、杨梅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B、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9e207e579563c1ec4da714c.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
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针对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特点,在设计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一、重主导,重主体,寓教学活动以“和谐”。
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上镜.教学时,
首先让学生带着上节课的疑问“杨梅果有什么特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师生交流中梳理文章层次.然后让学生选
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四五六自然段,在充分读中去发现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作者情感,接着对重点词句咬文嚼字,反复
推敲,让学生借助想象及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理解内容,同
时领悟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的惹人喜爱,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重积累,重感悟,还语文教学以“朴素”.
熏陶,起到陶情冶性的效果.教学中,进行删、换、比较重点词语等训练,让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准确,这是语文语感训练之道.叶老说,课文是个例子,本设计体现了这一原则,把课文当作例子进行教学,体现了语文教学之本色。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通用5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34ff1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f.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通用5篇)《我爱故乡的杨梅》篇1《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
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针对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特点,在设计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特点:一、重主导,重主体,寓教学活动以“和谐”。
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上镜.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带着上节课的疑问“杨梅果有什么特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师生交流中梳理文章层次.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四五六自然段,在充分读中去发现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作者情感,接着对重点词句,反复推敲,让学生借助想象及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理解内容,同时领悟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的惹人喜爱,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二、重积累,重感悟,还语文教学以“朴素”.近年来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运用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一个人的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的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因此,学习语言应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设计时由读议交流到背诵训练,充分体现了语文之厚积.感悟是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研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而归纳出杨梅果的特点,并相机指导理解“细腻”“染满”等词意.然后我不怕花费时间,让学生再读再议再悟,读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这样,学生在练读中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仿佛自己不是在课堂中,而是在亲口品尝杨梅果,自己已被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所打动.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感悟追问:“你从读中有什么发现?”这样将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入深层,学生思维活跃,众说纷纭,把自己在读中新的感悟体会说出.紧接着,教师再抓住学生的回答,领会作者写作方法.这样,通过一次次的读,一次次的导,一次次的悟, 学生悟出了品词析句的方法,悟出了朗读的技巧,悟出了写作方法.三、重读书,重训练.现语文教学之“本色”.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自由读、体会读、换词读、练习背诵以及边想象边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领悟和体验用自己确认的语气表现出来,增强了情感的熏陶,起到陶情冶性的效果.教学中,进行删、换、比较重点词语等训练,让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准确,这是语文语感训练之道.叶老说,课文是个例子,本设计体现了这一原则,把课文当作例子进行教学,体现了语文教学之本色。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范文.doc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范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01d6165b80eb6294dc886c49.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范文《故乡的杨梅》是一篇传统的文字。
描述杨梅形状、颜色和味道的片段是语言学习的典型例子。
让我们来看看“我爱我的家乡杨梅”教学反思模式,仅供您参考!“我爱我的家乡杨梅”教学反思1在“我爱我的家乡杨梅”的第一堂课上,我第一次用鲜红色和嫩红色的杨梅来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知道什么?学生们通过观察了解杨梅的颜色:其外观的一些特征,如形状、大小等同时,它也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你觉得看到这么可爱的杨梅怎么样?这个问题就像一块激起波浪的石头。
学生们渴望马上尝试。
有些人想试试,有些人想摸摸,有些人想仔细看看。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被引导去学习课文,体验作者的感受,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
当意识到作者年轻时吃杨梅的感受时,灭绝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再现这种体验:谁愿意展示作者年轻时吃杨梅的感受?学生们立即来到现场,分别分组排练。
在小组竞赛表演的前提下,我还组织学生向全班汇报。
看到学生们的表演和生动的动作,我感受到了在课堂上成功创造最佳教学情境的喜悦。
根据教学开始时的悬念,在学习完课文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净杨梅,分发给每组的学生,让他们真正品尝到这个国家美丽南方的水果。
学生品尝完杨梅后,让学生谈论他们的感受。
学生们亲自品尝并亲身体验了杨梅的甜味。
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谈论吃杨梅的感觉。
什么是“美味”、“真正的糖醋”、“糖醋”、“酸中带甜”、“酸中带甜”和“甜中带辣”...这些话出自学生之口,甜蜜的滋味和渴望的表情更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再现了生活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增强了他们的感知,接受了熏陶,接受了美育。
从以上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大脑创造学生亲身体验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师生合作效果,为提前教学的真正目的创造最佳的教学氛围。
教师教学的成功也在这里收获。
在“我爱家乡的杨梅”的第2课结束时,学生们能够用连贯流畅的语言详细生动地描述他们的感受。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爱的故乡的杨梅》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爱的故乡的杨梅》说课稿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1b1766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e.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爱的故乡的杨梅 》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我爱家乡的杨梅》课文描述了家乡杨梅树的漂亮及杨梅果的得意,表达爱慕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晰,语言漂亮简洁、朴实亲切。
通过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的挨次及“眼看、手摸、嘴尝”的方法发展观看,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发展表达,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训练工程是“以读为本,读出情感,体味情感”。
依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一)学问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树的漂亮和杨梅果的得意,体味爱慕家乡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能用一两段话写一种家乡的特产。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爱慕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力量目标哺育学生观看、口语表达、朗读、审美、绘画等力量。
【学习重点】理解、体味杨梅的得意,学习观看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从字里行间体味宠爱家乡杨梅之情。
【学具豫备】带一种家乡特产来【课时划分】两课时【设计特色】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索的学习方式来发展学习。
以读为主线,以读促理解,以读体味情感,以读表达情感。
二、说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让学生一边看CAI课件,一边朗读第1、2自然段。
【通过课件直观演示跟读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体味用拟人的手法把杨梅当做人来写,表达了对杨梅的宠爱之情。
】(二)自学4-6自然段,分组争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索。
1、自读课文4-6自然段,说说你最爱慕的是杨梅果的哪个方面。
(教师倾听反应,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
)2、学生自由选择爱慕的段落,子细阅读,用画、圈、批、注等手段,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懂的再提出来。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发展引导、归纳:①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②是如何写详细的呢?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小组学习,共同探索。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272258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5.png)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1《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选学课文。
这是一篇状物的__,写了杨梅树和杨梅果,重点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
__脉络清晰,词句优美,耐人回味。
根据文本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生动、形象的摹状、描绘手法,品味其中的喜爱之情。
而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我的教学思路为:一、图片导入,介绍杨梅。
二、品读“杨梅”,学习描摹。
三、聚焦“爱”,体会喜爱之情。
四、拓展原作,体悟爱乡之情。
从课堂实施的过程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教学重点也较突出,教学难点也得以突破。
我觉得较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品读“杨梅”,学习描摹,这一重点突出。
课文第四到六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条理清楚,是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的最好范例。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到文中直接描写杨梅的句子,交流后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思考作者分别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杨梅?然后引导学生精心研读,掌握写法,明白作者是怎样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写清楚的?我想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让学生学习作者的描摹方法,是很有实效的。
2、注重学生的自主读悟,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感悟,以学生的自我感悟来理解课文,体会感情。
在聚焦“爱”,体会喜爱之情这一板块中,我围绕“请大家再来读读直接写杨梅以外的句子,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这一个主问题,先让学生自由读,在交流、理解的过程中进行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最后指导感情读。
从学生的朗读中可看出他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杨梅树这一小节中,我运用了创设对话的方法,效果也不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外,也帮学生理解的个别难以理解的词语。
3、在突破难点这一环节上,处理得较好。
为了能让学生比较自然地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我在上课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有关作者的资料和相关的历史背景。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通用20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通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3d9f8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2.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通用20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1)【案例描述】:《故乡的杨梅》是一篇传统课文。
其中描写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语段是语言学习的典型范例。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结合三年级大纲学写状物文章的要求,我给学生上了一节写水果的作文课。
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丰富敏捷,富于想象。
那么,怎样从作文起步阶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文,进而喜欢作文,对写作感兴趣呢?为此,我创设了让学生看看、尝尝的情境;提供了想象、说说的自我表现的机会,落实到动笔写写的目标中。
课的开始,老师提了一篮水果,对同学说:“今天老师请同学们品尝水果,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谈论自己喜欢的水果。
老师借机会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把喜欢吃同一种水果的同学安排在一起.分完水果,老师又说道:“同学们愿不愿意把你拿到的水果介绍给同学。
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提示补充。
”同学们各个跃跃欲试。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
使学生养成观察得习惯,提高感知的灵敏度,大大丰富了语言材料。
例如:学生说出:“荔枝圆圆的、红红的。
”我就提示他用手摸一摸,他马上补充道:“外面有一层硬硬的壳,而且上面布满了小疙瘩,非常粗糙。
当有的学生说:“苹果皮十分光滑,像涂了一层蜡。
”老师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评价。
“这个同学说的好吗?好在哪里?”学生马上评出,好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师继续点拨,不仅好在语言的表达,而且他还发挥了自己的想象。
就这样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启发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于是,学生边观察苹果,边说:“苹果圆圆的,像一个小皮球;苹果红红的,像小姑娘红红的脸蛋。
”边观察香蕉,边说:“香蕉弯弯的,像一座小桥;像雨后天上的彩虹;香蕉黄黄的,像天上的月牙。
”学生说的多了,便千篇一律起来。
这时,老师提示学生在《杨梅》一文中,作者写杨梅的形状时用了比较的方法。
学生自然想到:“荔枝圆圆的,如乒乓球一样大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故乡的杨梅》原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故乡的杨梅》原文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23060c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6.png)
【导语】《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采⽤细腻的⼿法,具体地描绘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
写杨梅果的形、⾊、味,处处可见描写细致的语句。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故乡的杨梅》原⽂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故乡的杨梅》原⽂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如丝,⼀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样⼤⼩,遍⾝⽣着⼩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个放进嘴⾥,⾆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感到细腻⽽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乎变成⿊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因为太红了,所以像⿊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嘴唇上⾆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
没有熟透的杨梅⼜酸⼜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越吃越爱吃。
我⼩时候,有⼀次吃杨梅,吃得太多了,发觉⽛齿⼜酸⼜软,连⾖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齿被它酸倒了。
2.⼩学三年级语⽂《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采⽤细腻的⼿法,具体地描绘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
写杨梅果的形、⾊、味,处处可见描写细致的语句。
⽐如:杨梅果上⼩刺的特点和变化,颜⾊的⼏次变化,成熟过程中酸甜味道的细微变化,以及作者那种细致⼊微的感受等,字⾥⾏间透出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体会课⽂字⾥⾏间透出的。
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是本⽂的教学难点。
采⽤什么样的⽅法来突破本⽂的教学难点,使读者对杨梅产⽣如见其形、如观其⾊、如品其味的感觉?我做了以下尝试: 1、词句品读 本⽂词句优美,描写细腻⽽⽣动,很能让⼈产⽣喜爱之情。
“⽂中哪些词句写得细腻⽽⽣动,让你喜欢,让你从中体会到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让学⽣带着这样的问题充分地⾃读,⾃画,⾃品。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607caf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6c.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我爱故乡的杨梅》《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写了杨梅树的叶、果实,重点写了果实的形状、颜色和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
文章脉络清晰,词句优美,耐人回味。
抓住这一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来设计教学思路。
从杨梅的图片谈话入题——第一次与文本对话(初读):学习生字;思考你从哪里读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第二次与文本对话(加强读):找到你认为特别能体现作者对杨梅喜爱的句子反复读,好好体会。
——抓住一个主问题:你从哪里读懂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自主读悟、体会交流——梳理文章思路,进行分段,再读课题,体会爱故乡之情。
(时间不够没达成)——拓展延伸从课堂实施的过程来看,一、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能通过文中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成功之处①注重学生的自主读悟,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感悟,以学生的自我感悟来理解课文,体会感情。
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一个主问题,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再说理解的过程中进行指名读、小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形式,最后指导感情读、美读。
让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获得语文学习的领悟、积累。
在加强诵读的基础上,获得运用语言、语调,再现作者的言语气势,取得似作者般的真切感受。
通过多形式读、美读深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②引导贴近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让学生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产生同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近一步走进作者的内心,产生共鸣。
(杨梅味道的同感、关于杨梅的趣事)在语文学习中有悟有得。
③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
围绕主问题安排个人、小组、全班相结合的教学互动组织形式,让学生既获得知识、情感的双重满足,又增加了学生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语言实践的机会。
三、遇到的困难① 对学生深层感悟的引导不够。
(调控)② 感情读、美读不够到位。
(指导)③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以至于“爱故乡”之情没有提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c93e03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2.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反思引言教学是一项艺术,每一堂课都需要教师有创新的思维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对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总结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杨梅的特点和食用价值;2.通过实践学习杨梅的采摘和处理方法;3.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杨梅的特点和食用价值;2.杨梅的采摘和处理方法;3.与杨梅有关的故事和诗词。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知识导入:通过展示杨梅的图片和介绍杨梅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杨梅的外观和口感;2.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校园内的杨梅园,让学生亲自体验采摘杨梅的过程;3.杨梅的处理方法:在采摘后,引导学生学习杨梅的处理方法,如清洗、晾晒等;4.杨梅的食用价值:通过展示杨梅相关产品和介绍杨梅的营养价值,培养学生对杨梅的兴趣和喜爱;5.故乡情感的培养:通过杨梅的故事和诗词,引导学生对故乡的情感深入思考。
教学亮点1.实践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去杨梅园采摘杨梅,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采摘的乐趣,增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主动性。
2.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杨梅的图片和相关信息,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杨梅。
3.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杨梅的故事和诗词,引导学生对故乡的情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牵挂。
教学问题及改进1.教学时间安排:本节课内容较多,时间安排紧张。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采摘杨梅的时间略短,导致有些学生没有充分体验到采摘的过程。
下次教学中可以适当延长采摘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亲自参与。
2.教学评价方法:本节课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
下次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问题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杨梅相关信息的收集:本节课中,教师只提供了杨梅的基本特点和食用价值,缺乏更深入的了解。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c3a5be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b.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4.摘录描写杨梅特点的句子。
【教学重点】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杨梅实物或模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谁能用“故乡”说一句话?2.在我的故乡,最让我难忘的是什么?3.我有一个故乡,让我爱得无法用言语表达,每当我谈起故乡的某一事物,都会以一个“爱”字为开头。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我故乡的杨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各自轻声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划出不懂的词句,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把词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
3.思考:作者对故乡的杨梅有着怎样的感情?完成表格填写。
4.指名读课文,回答问题。
5.说说文章的结构。
6.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故乡的杨梅?分别写了杨梅的哪些特点?7.画出表现故乡杨梅特点的句子。
汇报交流。
板书:形:圆圆和刺;色:红黑;味:又酸又甜;能力:丰收。
8.根据板书内容,尝试背诵第1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
指导背诵时要注意:抓住特点;按顺序叙述;状物文章要边叙述边评价。
9.杨梅果真太让人喜爱了!作者对杨梅还有着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
作者除了喜爱故乡的杨梅之外,还对它进行了怎样的评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自由说。
师引导:评价杨梅时应用了什么方法?生自由说。
10.师小结:用了拟人、比喻、比较等方法对杨梅进行了全面的评价,突出了它的可爱之处。
这样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师引读:作者爱杨梅——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对杨梅做了全面评价——读第二自然段;作者由衷地赞美杨梅——读第三自然段;作者爱——读第四自然段。
11.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在理解课文之后试着背诵课文(自由背、指名背)。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fdf3c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6.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写故乡风物人情的散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深厚情感。
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旨在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一、教学目标与实施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杨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联想、想象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深厚情感,进而引发对自己故乡的思考。
二、教学亮点1.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杨梅的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杨梅树下,感受杨梅的诱人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互动讨论: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乡杨梅的了解和感受,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引导: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作者对杨梅的描写、对故乡的眷恋等,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不足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课文导入部分,我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较为紧张。
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对杨梅的特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3.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教学中,我较多地采用了讲授法,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今后应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进措施1.优化课堂时间安排: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课堂时间的分配,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且有序进行。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多元化教学方法:尝试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4我爱故乡的杨梅_苏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4我爱故乡的杨梅_苏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9e7cb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3.png)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4我爱故乡的杨梅_苏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是我们本学期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我这一次的问题研讨课中选了《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篇拓展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漂亮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晰。
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通过“眼看、手摸、嘴尝”的方法进行观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文章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淳朴、亲切。
作者采纳拟人、比喻、对比的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方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受,是一篇专门好的习作教学的仿照教材。
在讲《我爱故乡的杨梅》前,我先让学生先去充分自读这一篇自读课文。
上课时,我让学生听老师朗诵课文,并提出让学生在听中摸索:作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这有利于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然后我让学生再次快速自读文章,在文中作者是如何样写故乡的杨梅的。
紧接着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不作空泛的判定,而是要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在交流中指导学生总结出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为仿写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如:我在明白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在读后进行交流,体会从中想到了什么,学生找出是拟人句,明白的枝条的颜色,叶子的形状。
在指导写杨梅果的大小这一部分,我让学生找到了作比较的句子,并进行仿写。
在指导学生学习颜色这一部分时,抓住了“先……随后……最后……”这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也较好地为接下来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一节课讲完了,我觉得我的目标达到了。
理由如下:一、在阅读中增强明白得,在阅读中躯体了写作的方法。
二、加强交流学习。
关于课文的写作结构,单靠学生自己,是专门难全面把握的。
因此,关于作者是如何写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文中的要紧问题,我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在交流中,不作无凭据的瞎说,要求有根有据。
三、文本与生活实践结合。
在讲解完文章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自己带来的水果,运用观看五件宝:眼看、耳听、鼻闻、嘴尝、手摸来进行。
《我爱故乡的杨梅》语文教学反思例文.doc
![《我爱故乡的杨梅》语文教学反思例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cf0bf712f121dd36a32d82d9.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
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针对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特点,在设计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特点:一、重主导,重主体,寓教学活动以“和谐”。
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上镜。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带着上节课的疑问“杨梅果有什么特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师生交流中梳理文章层次。
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四五六自然段,在充分读中去发现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作者情感,接着对重点词句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让学生借助想象及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理解内容,同时领悟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的惹人喜爱,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重积累,重感悟,还语文教学以“朴素”。
近年来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运用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
一个人的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的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
因此,学习语言应重在积累,贵在运用。
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设计时由读议交流到背诵训练,充分体现了语文之厚积。
感悟是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研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而归纳出杨梅果的特点,并相机指导理解“细腻”“染满”等词意。
然后我不怕花费时间,让学生再读再议再悟,读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这样,学生在练读中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仿佛自己不是在课堂中,而是在亲口品尝杨梅果,自己已被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所打动。
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感悟追问:“你从读中有什么发现?”这样将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入深层,学生思维活跃,众说纷纭,把自己在读中新的感悟体会说出。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案例及评析(精选12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案例及评析(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069c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c.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案例及评析(精选12篇)《我爱故乡的杨梅》及评析篇1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通过重点词、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体会作者喜欢杨梅的可爱、美丽,来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会作者抓住特点,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及对故乡的热爱。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生自由答。
)你们吃过杨梅吗?杨梅酸溜溜、甜滋滋的,可好吃了。
你们想吃吗?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中体会杨梅的味道怎么样?采用这样的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二、小组探讨、合作学习(一)、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杨梅怎么样好吃,作者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二)、在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
(三)、启发学生:本篇课文没有自学提示,能不能想想办法?(学生可能会想到自己提问题,自编自学提示。
)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帮助实施计划。
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可以独树一帜。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出自学提示。
大屏幕出示,并让学生朗读,看看能不能解决。
自学提示:1、作者开篇先写了什么?2、作者写杨梅时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3、作者是怎样写杨梅树的?写了哪些特点?4、作者是怎样写杨梅果的?写了哪些特点?得到学生的认可后,教师提出要求: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自己单独完成,也可以先自己学习再和同学们交流,想怎样学就怎样学,但要有效果,注重效率。
自学开始,教师要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特别是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给予帮助。
如:学生可对杨梅树的特点和杨梅果的特点分析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适当引导,鼓励其思考。
(四)小组汇报1、汇报第一题,学生可能回答:作者开篇先写了“我爱故乡的杨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
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针对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特点,在设计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一、重主导,重主体,寓教学活动以“和谐”。
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上镜.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带着上节课的疑问“杨梅果有什么特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师生交流中梳理文章层次.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四五六自然段,在充分读中去发现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作者情感,接着对重点词句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让学生借助想象及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理解内容,同时领悟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的惹人喜爱,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重积累,重感悟,还语文教学以“朴素”.
近年来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运用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一个人的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的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因此,学习语言应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设计时由读议交流到背诵训练,充分体现了语文之厚积.感悟是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研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而归纳出杨梅果的特点,并相机指导理解“细腻”“染满”等词意.然后我不怕花费时间,让学生再读再议再悟,读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这样,学生在练读中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仿佛自己不是在课堂中,而是在亲口品尝杨梅果,自己已被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所打动.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感悟追问:“你从读中有什么发现?”这样将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入深层,学生思维活跃,众说纷纭,把自己在读中新的感悟体会说出.紧接着,教师再抓住学生的回答,领会作者写作方法.这样,通过一次次的读,一次次的导,一次次的悟,学生悟出了品词析句的方法,悟出了朗读的技巧,悟出了写作方法.
三、重读书,重训练.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自由读、体会读、换词读、练习背诵以及边想象边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领悟和体验用自己确认的语气表现出来,增强了情感的熏陶,起到陶情冶性的效果.教学中,进行删、换、比较重点词语等训练,让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准确,
这是语文语感训练之道.叶老说,课文是个例子,本设计体现了这一原则,把课文当作例子进行教学,体现了语文教学之本色。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