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生物的进化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生物的进化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生物的进化

异是生物自身的事情,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
3.意义 科学地解释了__生__物__进__化___的原因和_生___物__多__样__性___形成的原因。 4.局限性 ①对_遗__传__和___变__异____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还局限于性状水平;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个__体___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_渐__变___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 现象。 5.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①发展原因: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
比较内容 标志
变化后生物与 原生物关系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物种形成
出现生殖隔离
生物进化 基因频率改变
属于不同物种
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二者关系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 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 新物种的形成,进化是量变,物种形成是质变;②新物种 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动力
内因
适者生存 + 遗传 结果
新类型的出现
总结:自然选择学说
内因:生物产生的变异(不定向变化)
进化 原因
外因: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定向变化)
相互作用:定向变化的环境选择不定向的生物变异,环境条件推动
着生存斗争表现为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和环境的关系:
变异在前且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在后且是定向的。环境只起选择作用。变
遗物 或生活痕迹等。②意义: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

。③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 证据
经过漫长的地质
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原揭始示的出共生同物祖由先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复习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复习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2、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 3、进化的历程: (1)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 始无脊椎动物 → 原始鱼类 → 原始两栖类 → 原始爬行类 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 (2)植物进化历程: 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 物 →原始种子植物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
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是选择的手段, 是选择的基础,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是选择的结果。 是进化的内因,
生物进化 的原因 长期的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 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工业污染区 没有污染的非 工业区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64 393 16 158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154 406 82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性状 。 (2)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 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 完全变态发育 _____ 。 某人做了如下实验: 将深色桦尺蛾和浅 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 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 __ 做 对比 。 非工业 (3)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 较高,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 比较高,这说明桦尺蛾对环境具有 适应性 。 (4)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的排烟量 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 生怎样的变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地球产生的时间:大约46亿年前 2、生命的起源: (1)物质基础:原始大气成分 (2)能量条件:高温、紫外线、雷电等 (3)场所条件:原始海洋 3、历程:原始大气成分 → 简单有机物小 分子→ 复杂有机物大分子 →原始的生命 (原始单细胞的生物)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 生物的进化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   生物的进化

2.[2020·山东临沂蒙阴实验中学期末] 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 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 量变化曲线如图7-22-4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图7-22-4 A.在Ⅰ、Ⅲ时间段内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Ⅱ时间段发生剧变的过程中,A和a基因频率可能相同 C.在Ⅲ时间段,隐性个体比显性个体的适应能力更强 D.Ⅰ→Ⅲ时间段过程中,该种群发生进化
[解析]据题分析,萝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生物,将萝卜(AA)与甘蓝(BB)杂交,收获种 子并培育成F1(AB)植株(异源二倍体),该个体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可育。秋水仙素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的原理是在分裂前期抑制 纺锤体的形成。F1(AB)无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故不能进行自交产生 后代,A错误; 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不分裂,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的叶肉细胞不会使染色 体数目加倍,B错误; F1是萝卜和甘蓝杂交形成的,萝卜产生的配子(A)有9条染色体,甘蓝产生的配子(B) 有9条染色体,F1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N=AB=18,C正确; 萝卜与甘蓝可杂交产生F1,但因F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说明二者仍存 在生殖隔离,D错误。
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项目 主要观点
贡献 评 价
不足
自然选择学说 ①过度繁殖;② 生存斗争 ;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科学地解释了生物 多样性 的形成 ①对 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 个体 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 渐变 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生物生物进化复习题集及答案

生物生物进化复习题集及答案

生物生物进化复习题集及答案题1:何为进化?进化的机制有哪些?答案:进化是指物种随时间逐渐发生变化和演化的过程。

进化的机制主要包括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动和突变。

题2:什么是自然选择?请举例说明。

答案:自然选择是指环境中的适应性优势会使得某些个体生存率和繁殖机会更高,从而逐渐改变物种的遗传构成。

例如,在某个群体中,一部分个体具有长脖子的突变,能够更容易获得食物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脖子个体的比例将逐渐增加,以适应食物资源的需求。

题3:遗传漂变与自然选择有何区别?答案: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事件,如自然灾害或种群迁移等原因,导致某些基因频率的变化。

遗传漂变不依赖于个体的适应性,而是随机发生的。

与自然选择不同,遗传漂变的结果无法预测,并且可能对物种的适应性产生不利影响。

题4:什么是基因流动?基因流动对进化有什么影响?答案: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基因的交换,包括移民和交配。

基因流动可以引入新的基因组合,增加遗传多样性。

这对于物种的进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因为更多的基因组合有助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题5: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案:突变是指基因组中的变异点,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通过突变,新的基因型和表型可以产生,并且可能对物种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例如,在昆虫群体中,某些个体可能经历了突变,使得它们能够抵抗某种杀虫剂。

这些突变个体的数量将逐渐增加,从而导致整个物种对该杀虫剂具有抗性。

题6:简要解释自然选择理论和达尔文的观点之间的关系。

答案:自然选择理论是由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他认为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决定了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自然选择理论是解释生物进化的核心理论,深刻影响了生物学的发展,并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石。

题7: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的智力逐渐提高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智力的提高与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有关。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适应环境的需求推动了大脑的发展和进化,从而导致智力的逐步提高。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解释物种形成的主流观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不可能含有相同的基因B.共同进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改变D.生物体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就增加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离定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B.只要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发生改变就会导致生物进化C.人为干预和外来物种入侵,可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群落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相互选择而进化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多样性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某生态小组向某地区引入某外来物种,引入时该外来物种仅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引入该外来物种后其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表所示,已知该外来物种通过随机交配产生后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环境作用下,A基因会定向突变为a基因B.引入后五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小于a基因的C.在调查期间,含有A基因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D.十五年后,该种群中的a基因会彻底消失5.某岛屿上,生活着田鼠和狐狸,田鼠的皮毛颜色有黑色、灰色、黄色等多种变异,因为黄色等变异较为显眼,易被狐狸捕食,长此以往,该岛屿上田鼠几乎全为黑色和灰色。

下列分析错误是()A.田鼠皮毛的变异是多方向的且可遗传B.狐狸在田鼠皮毛颜色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C.该岛屿田鼠发生了进化,因为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D.田鼠皮毛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6.某种生活在南美的动物。

无意中带到温带。

因无天敌等,很快变成了入侵物种。

生物进化复习题

生物进化复习题

生物进化复习题1.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进化的基本概念?a) 物种的改变是随机的和突然的b) 进化是有目的的和可预测的过程c) 进化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过程d) 进化对所有物种都是积极的答案:c) 进化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过程2. 下面哪个不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a) 突变b) 自然选择c) 基因流动d) 遗传漂变答案:d) 遗传漂变3. 什么是适应性辐射?答案:适应性辐射指的是物种迅速分化成多个新物种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4. 比较有机体在不同生境上的形态和行为差异,这是什么类型的进化证据?答案:比较形态学和行为学。

5. 以下哪个是宏观进化的举例?a) 一个种群内的某个基因频率的变化b) 物种之间的分化和形成c) 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d) 蛋白质序列的改变答案:b) 物种之间的分化和形成6. 如果一个基因型的频率发生变化,这被称为什么?答案:遗传漂变7. 下面哪个过程导致了新的基因组组合的形成?a) 突变b) 基因流动c) 选择d) 遗传漂变答案:b) 基因流动8.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哪种个体更容易在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答案:具有更适应环境的个体。

9. 抗生素抗性是如何产生的?答案:抗生素抗性是由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产生的。

当一些细菌具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时,它们能够在受到抗生素压力下生存,繁殖并传递这些基因给后代。

10. 适应是进化中的一部分吗?答案:是的。

适应是通过自然选择来实现的,有利于个体适应环境,这在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总结:生物进化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过程,它由突变、自然选择、基因流动和遗传漂变等驱动力推动。

适应性辐射是物种迅速分化成多个新物种以适应不同环境的过程。

比较形态学和行为学是研究有机体在不同生境上的形态和行为差异的进化证据。

宏观进化是指物种之间的分化和形成。

遗传漂变是指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抗生素抗性是由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产生的。

进化中的适应是通过自然选择来实现的,并在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生物的进化复习课

我生物的进化复习课

提高题

3、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 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 B ) A.定向生存斗争 B.适应特定环境 C. 定向遗传 D.只产生有利的变异
2、 达尔文发现远离大陆的克格伦岛上经常刮暴 风,岛上树木花草大多都很低矮,许多昆虫翅退化 、很弱、不能飞,少数昆虫能飞,但翅都异常发达 ,请回答: A、岛上树木花草大多都很低矮的原因是什么? B、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 遗传变异 _____________产生的。 C、为什么许多昆虫翅退化、很 弱、不能飞,少数昆虫能飞,但 翅都异常发达? D、凡是存活下来的昆虫都是适 应环境的,这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而且是通过 生存斗争 来实现的。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和变异
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环境的改变
3.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可遗传变异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二)自然选择 1.主要内容: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
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2.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 淘汰的现象
动脑1. 关于生命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是( ) C 筋 A.原始生命肯定是在地球上起源
B.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相 同的 C.最早的生物可能是由原始大气的成分先 形成有机物,再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 的 D.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 了原始的生命
2.原始大气中不含(B )
A.氢气
393
158
406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性状。 (2)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 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 完全变态发育 _____。某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 桦尺蛾和浅 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 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非工业 做 对比。 __ (3)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 较高,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 比较高,这说明桦尺蛾对环境具有 适应性 。 (4)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的排烟量大 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生 怎样的变化?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生物的进化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1.雄性海龙鱼承担育儿责任,其具有细长管状嘴和育雏袋等。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海龙鱼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雄性海龙鱼细长管状嘴和育雏袋的出现是适应的表现C.雄性海龙鱼承担育儿责任是雌雄个体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深海环境相对稳定,海龙鱼的进化速度相对较慢2.某个蜂鸟种群中鸟的喙有长而弯和短而直两种类型。

长弯喙蜂鸟适于在略弯曲的长筒状花柱中采蜜,短直喙蜂鸟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短筒状花柱中采蜜;尽管长弯喙蜂鸟也可以取食短筒状花中的蜜,但它们更偏爱长筒状花。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短小笔直的花灭绝,在长筒状花的选择下短喙蜂鸟的喙会定向突变为长而弯的喙B.长弯喙蜂鸟和短直喙蜂鸟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C.即使蜂鸟发生了有害的基因突变,也可能为其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蜂鸟之间,蜂鸟与其他物种之间,蜂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协同进化3.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交配后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一定不存在隔离B.生物的变异一定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并繁殖后代D.种群中一些个体发生基因突变,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4.大量证据表明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下列不支持该论点的证据的是()A.人和鱼的胚胎发育早期都有鳃裂和尾B.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鲸的鳍、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等“同源器官”结构相似5.达尔文认为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来源于微小的有利变异的逐渐积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适应就是指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有适应B.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C.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获得性遗传,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经多变的环境诱发产生可遗传变异的个体大都更加适应新环境二、多项选择题(共2小题)1.现有1000只某品种的昆虫迁入某岛屿中,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30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150只,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复习一、地球上生命的起科学的推测:①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36亿年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原始地球特点: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表面笼罩着原始大气。

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

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

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①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②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过渡类型。

③蛋白质分子差异比较: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 的差异越大。

——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中,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板块。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还能让我们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探究生物的发展历程。

生物进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以积累,从而形成了新的物种。

例如,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按照自然选择学说,在远古时期,长颈鹿的脖子长短不一。

在食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脖子较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脖子较短的个体则难以获得足够的食物,生存和繁殖的机会相对较少。

经过漫长的岁月,长脖子这一有利变异逐渐积累和加强,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长颈鹿。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它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个体。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使得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生殖隔离则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例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就是由于地理隔离,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这些地雀最初来自同一个祖先,但由于分布在不同的岛屿上,彼此之间无法交流基因,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它们的形态、习性和食性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差异,形成了多个不同的物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生物的进化一、教学内容复习生物的进化包括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简单过程。

二. 学习重点1. 能够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解释生命现象。

2. 利用基因频率的计算解决有关遗传问题。

3. 了解生物进化的进程。

三. 学习过程(一)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提出1. 内容(1)过度繁殖:若理想状态(无制约因素),生物均呈现“J”型增长。

(2)遗传变异:子代与亲本的性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3)生存斗争:(制约因素)与环境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

(4)适者生存:在斗争中获胜,得以生存;有利变异遗传下来。

2. 核心自然选择: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因此,现存生物均适应生存环境。

3. 意义(1)给出生物进化的原因。

(2)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自然选择)。

4. 不足(1)没有说明遗传变异的本质。

(2)没有说明自然选择如何发挥作用。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1)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2)种群是生物的繁殖单位:在种群中基因自由交流。

(3)基因库: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保护濒危物种——根本上是保护其基因库。

(4)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基因频率可以反映种群特征:例如,有关白化基因——A. 正常、a. 白化,若A为95%种群多数为正常人;若a为95%种群多数为白化病人。

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使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种群的个体差异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例如,白桦树选择了灰色的桦尺蛾,工业兴起后黑色树皮选择了黑色的桦尺蛾。

4.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1)物种: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主要包括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3)新物种形成的方式:通常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断绝基因交流)导致生殖隔离。

(三)生物进化的过程:1. 生物结构上的进化:无机物——有机物——大分子体系——原核细胞——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2. 代谢类型的进化:异养厌氧型——自养型——需氧型3. 生活环境的进化: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四. 疑难点拨:1. 基因频率的计算:(1)由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种群中,若AA=30个 Aa=60个 aa=10个,求A、a的基因频率?解:A:(30×2+60)/(100×2)=0.6a:(60+10×2)/(100×2)=0.4(2)由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种群中,若AA=30% Aa=60% aa=10%,求A、a基因频率?解:A:30%+60%/2=60% a:10%+60%/2=40%2. 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拉马克观点(用进废退)——长颈鹿的脖子由于不断吃高处的树叶,越用越长。

(主动变异)达尔文观点(自然选择)——长颈鹿本来就有的长脖子、有的短脖子,是高处的树叶选择了长脖子的长颈鹿。

(先不定向变异,后定向选择)。

注意:解题时,必需运用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得出结论。

拉马克的观点,以及其他的进化理论仅作为课外了解的知识。

3. 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点:(1)氧气的出现:自养型生物的出现,为还原二氧化碳,夺得水中的氢,生成了氧气。

①出现需氧型生物,使生物代谢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加快了生物的进化。

②形成臭氧层,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从而减少陆地上紫外线的摄入量,使水生生物得以登陆。

(2)真核细胞的出现:出现了核膜及各种细胞器,形成丰富的生物膜系统。

①出现有丝分裂,进而出现减数分裂,又形成有性生殖,大大增加了生物的变异类型。

②细胞分化,真核细胞才有细胞分化现象,才能形成多细胞生物。

4. 鉴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以鉴定生物大分子的差异程度:包括DNA、RNA、蛋白质。

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DNA分子杂交:取不同来源的DNA,进行高温处理,DNA自然解链;缓慢低温后,DNA会自然配对形成双链,不能配对的序列就形成“环”,“环”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环”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5.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原因:在使用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已经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变异是不定向的),使用农药后,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选择了下来,并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农药失去了杀虫的作用。

【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1. 自然选择是指()A. 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 生物过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争C.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 遗传使微小有利的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2.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C. 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生存斗争导致多数个体死亡,少数生存3. 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以b为食,(图B表示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

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

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B. 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C. 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D. 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4. 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②④⑤⑥⑦B. ②③④⑥C. ①②⑤⑥D. ①②③⑤⑦5. 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B.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C. 经过突变的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D.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6.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A. 24%,72%B. 36%,64%C. 57%,43%D. 60%,40%7. 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0.32%)、 X B Y(46%)、X b Y(4%),则在该地区X B和X 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 6%、8%B. 8%、92%C. 78%、92%D. 92%、8%8. 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频率是多少?(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A. 0.36,0.48,0.16B. 0.48,0.36,0.16C. 0.16,0.48,0.36D. 0.16,0.36,0.389. 在某个海岛上,每1万人中有500名男子患红绿色盲。

则该岛上的人群中,女性携带者的数量为每万人中有(设男女性比为1:1)()A. 1000人B. 900人C. 800人D. 700人10. 在一个进行无性生殖,个体数量庞大而又被充分隔离的自然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基因突变、自然选择B. 基因重组、自然选择C.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D. 遗传漂变、迁移11. 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1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个基因?()A. 0.5 ×104B. 104C. 2×104D. 4×10412.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下列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的地雀物种B. 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C. 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 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13.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

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

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

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

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A. 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B. 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 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D. 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14. 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 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B. 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C. 繁衍后代的需要D. 自然选择的结果15. 下列表示进化关系的各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厌氧→需氧B.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C.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D. 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16. 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②④⑤B. ②③⑤C. ①②④D. ①③⑤17.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的新陈代谢类型,最大可能是()A. 自养厌氧型B. 自养需氧型C. 异养厌氧型D. 异养需氧型18. 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19. 有一个老鼠的种群,最初都生活在一个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和B两个种群。

如果A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种群的地区没有变化,则种群A进化的速率很可能是()A. 最初比B慢B. 最初比B快C. 与B相同D. 开始比B 慢,然后比B快20.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A. 表现型B. 基因型C. 不利变异的基因D. 肽链结构21. “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