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后嫔妃的服饰(图)
清朝各种职位能穿的颜色
清朝各种职位能穿的颜色各种职位能穿的颜色皇太后:明黄色正红色等任何颜色,可戴凤钿/凤冠,可戴金步摇,可戴垂至肩膀流苏,且可两边同时佩带皇上:明黄色,花纹可用飞龙图腾。
皇后:可着明黄色正红色,衣纹可用凤凰牡丹,头饰可带凤冠【九凤】,宫中花卉可用牡丹,可佩带垂至肩膀流苏,只能垂一边。
皇贵妃:可着宝蓝色,正紫色,可戴侧凤【六凤】簪钗。
宸妃:衣着宝蓝色,可着芍药纹样。
可着朝阳五凤挂珠钗。
宫中可用孔雀做装饰,可佩带镶玉金步摇,可佩带垂至脸颊流苏。
贵妃:可佩带护甲,可穿橙红、海棠红等一切偏红,可佩戴金步摇,可佩带垂至耳垂流苏。
妃:可穿浅紫,淡紫,紫罗兰等一切偏紫。
可佩戴玉步摇,不可佩带短流苏。
嫔:可着宝石蓝,靛蓝等一切偏蓝。
可佩戴宝石翡翠为材质制成的首饰。
可饰步摇、两侧玉石玛瑙流苏。
贵人:可着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之外的所有颜色,颜色可为正色。
可佩戴珊瑚象牙为材质制成的首饰。
可饰两侧丝质流苏。
常在、答应:可穿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之外的所有颜色,颜色必须为偏色。
可佩戴金银为材质制成的首饰。
可饰一侧丝质流苏。
官女子:统一穿粉红色/浅绿色宫服。
只可带头花。
秀女:统一穿淡绿色宫装,梳旗头。
不可带金银头饰。
嬷嬷:可着深绿,深紫,少许银饰,玉扁方。
宫女:可着青衣、粉衣,少许银饰,一般用于宫花。
太公主:可着水红、桃红、米黄、宝蓝色,宫中可用鸾做装饰,可戴镶金额饰,镀金单坠,耳环镀金,镶珍珠。
长公主:可着水红、宝蓝、宝石青。
衣纹可着各种花卉【牡丹除外】,翡翠双坠,耳环镶金。
尊公主:可着淡粉,浅蓝,浅黄等淡色,可戴金银、水晶花簪,石棉双坠,耳环用1等珍珠,宫中可用蝶做装饰。
皇公主:可着淡青,淡紫罗兰等浅色,可戴上等镶金珠钗,玛瑙单坠,耳环用3等珍珠,宫中可用花卉做装饰。
御公主:可着浅绿,浅粉,丁香色,衣纹可用各种景物【牡丹除外】,可戴宮花,不可戴金饰,蜀锦单坠,耳环用3等东珠。
公主:可着鹅黄,豆绿,可戴银吊饰,丝织双坠,耳环用玉。
清朝嫔妃等级及头饰样式
清朝嫔妃等级及头饰样式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
这时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
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下面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晋姑且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
皇太极时期,有了后妃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先介绍一下清朝嫔妃等级及头饰样式正超品:皇后一位正一品:皇贵妃两位从一品:贵妃、德妃、贤妃、丽妃庶一品:夫人正二品:妃从二品:贵嫔庶二品:嫔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从三品:修仪、修容、修媛庶三品:充仪、充容、充媛正四品:淑仪、淑容、淑媛从四品:贵仪、贵容、贵媛庶四品:月仪、月媛、月容、月华正五品:婉仪婉媛婉容婉华从五品:德仪德媛德容德华庶五品:丽仪、顺仪、佩仪、芳仪正六品:贵姬从六品:姬庶六品:容华正七品:婕妤从七品:贵人庶七品:常在正八品:美人、佳人、良人从八品:顺人、才人、淑人庶八品:小仪、小媛、小娣正九品:承徽、承荣从九品:宝林庶九品:采女正十品:选侍从十品:答应庶十品:秀女清朝嫔妃等级及头饰样式:牡丹花色的器物只得皇后使用,海棠花色的器物只得从五品以上妃子使用,其余花色的器物任一品阶都可使用。
皇后:明黄色正红色,可戴凤钿/凤冠(九尾凤),可戴垂至肩膀流苏,且可两边同时佩带皇贵妃:正紫色,可戴侧凤簪钗(七尾凤),可戴垂至肩膀流苏,但只可佩带一边各宫主位:宝蓝色,可戴侧凤珠钗(五尾凤),可佩带垂至耳垂流苏从三品以上可穿红色(红色必须为偏色,如橙红、海棠红),可佩戴金步摇,可佩带垂至耳垂流苏从四品以上可穿紫色(紫色必须为偏色,如浅紫,紫罗兰),可佩戴银步摇,可佩带短流苏从五品以上可穿蓝色(蓝色必须为偏色,如宝石蓝,靛蓝),可佩戴宝石翡翠为材质制成的首饰从七品以上可穿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之外的所有颜色,颜色可为正色。
可佩戴珊瑚象牙为材质制成的首饰从九品以上可穿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之外的所有颜色,颜色必须为偏色。
清朝后妃服饰制度
清朝后妃服饰制度清朝后妃服饰制度1.朝褂:(1)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贵妃朝褂,按《大清会典》规定,有三种款式,均石青色,织金缎或织金绸镶边。
这三种朝褂领后均垂明黄色绦,绦上缀饰珠宝。
朝褂是穿在朝袍外面,穿时胸前挂彩??、领部有镂金饰宝的领约、颈挂朝珠三盘、头戴朝冠,脚踏高底鞋,华美绝伦。
①圆领对襟,有后开裾,缺袖的长背心,自胸围线以下作襞积(褶裥),其纹饰在胸围线以上前后绣立龙各二条,胸围线以下则横分为4层,第1第3两层分别织绣行龙前后各2条,第2第4两层分别织绣万福(蝙蝠)万寿(团寿字),各层均以彩云相间。
②圆领对襟、缺袖、后开裾、腰下有襞积(褶裥)的长背心,纹饰前胸后背各织绣正龙一条,腰帷织绣行龙4条(前后各2条),下幅织绣行龙8条(前后各4条)。
三个装饰部位下面均有寿山纹,平水江牙。
③为圆领、对襟、缺袖,无襞积左右开裾至腋下的长背心,前后身各织绣大立龙各二条相向戏珠。
下幅为八宝寿山江牙立水、立龙之间彩云相间。
假如说前两式朝褂的装饰风格是横分割,精美奇丽,则这第三种款式为竖分割,豪放富丽。
(2)贵妃、妃、嫔朝褂,与皇贵妃相同,但领后的绦为金黄色。
2.朝袍:(1)皇太后、皇后朝袍,分冬夏两类,均为明黄色,其基本款式均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合。
开领和袖子另有特点,开领是从领口右缘向右方折斜,故与斜领或圆领右衽的一般款式不同。
袖子是由袖身与接袖(约12厘米宽)、综袖(又称中接袖)、袖端(即马蹄袖)相接而成,并在腋下至肩部加缝一段上宽下窄的装饰性护肩,领后垂明黄绦,上缀珠宝。
穿时朝袍必与朝褂配套。
3.龙褂:龙褂为圆领、对襟、左右开气、平袖端、长与袍相应的服装。
龙褂只能由皇后、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服用。
皇子福晋、亲王福晋、郡王福晋、固伦公主所穿就叫吉服褂而不叫龙褂。
皇后龙褂纹饰,据文献记载有两种类型,北京故宫所藏实物,则有三种类型,均石青色。
一种饰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胸后背各一团为正龙,前后襟行龙各二团;下幅八宝、寿山水浪江牙及立水纹;袖端行龙各二及水浪纹。
清朝皇后服饰,配饰,朝冠(图)
描述:朝冠之皇后夏朝冠皇后朝冠除中央顶饰三层金凤外,朱纬上还缀一周金凤共7只和金翟1只,位于后面的金翟向脑后垂珠为饰,皇后为五行二就,冠后又垂护领。
【典制】皇太后、皇后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
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
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小珍珠十六。
翟尾垂珠,五行二就,共珍珠三百有二,每行大珍珠一。
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
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
描述:·皇后朝珠·皇后朝珠须佩戴三盘,东珠一盘正佩于胸前,另外两盘珊瑚朝珠交叉于胸前,由左右肩斜挂至肋下。
且女性所戴朝珠两串记念的一侧在右胸前,与男性正相反。
只有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东珠串成的朝珠。
皇贵妃以下至妃为蜜珀1串、珊瑚2串,嫔以下至乡君为珊瑚1串、蜜珀2串。
【典制】皇太后、皇后朝服御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
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其宜,绦皆明黄色。
描述:·皇后金约·金约为后妃及女贵族穿朝服时佩戴在朝冠下檐的饰品,形似圆形发卡。
金约以其上镂雕的金云纹和镶饰的珠宝数目以及脑后所垂贯珠的形制区别等级。
【典制】皇太后、皇后金约镂金云十三,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
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五行三就,共珍珠三百二十四,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八,末缀珊瑚。
描述:·皇后领约·领约为后妃及女贵族穿朝服时佩戴在朝袍披领之上的饰品,形似项圈。
领约以所饰东珠数和两端所垂绦色区别等级。
【典制】皇太后、皇后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十一,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
中各贯珊瑚,末缀绿松石各二。
描述:·皇后彩帨·彩帨是清代后妃等女性贵族垂戴于胸前的彩色绸带。
彩帨在颜色及纹饰上尊卑有别【典制】皇太后、皇后彩帨绿色,绣文为五谷丰登,佩箴管、縏袠之属。
珠围翠绕,锦衣华服——清代皇后礼服赏
珠围翠绕,锦衣华服——清代皇后礼服赏说起乾隆,就不得不提“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孝贤纯皇后了。
想必对清史稍有熟悉的人,对这位乾隆帝深深挂念的皇后一定也略知一二。
作为乾隆的原配皇后,富察氏*不仅身世显赫(其父为察哈尔*总管、大学士李容保),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她的贤能更为乾隆所称道。
遗憾的是,富察氏在随乾隆出巡山东回京路上,不幸因舟车劳顿病倒后撒手人寰,二十二年夫妻伉俪情深,乾隆悲痛万分之时写下“回思想对坐,忍泪惜娇儿。
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
”的《述悲赋》,可见其夫妻二人鹣鲽情深,感人肺腑。
孝贤纯皇后其父:李容保*富察氏:满族姓氏,八大姓之一,为女真最古老的姓氏。
*察哈尔:察哈尔地区是指清代察哈尔八旗四牧群游牧之所,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乌兰察布市大部、锡林郭勒盟南部及河北省西北部地区。
不过在这里,我们并不打算细数孝贤纯皇后与乾隆帝之间浪漫的爱情故事,而是要从这幅画说开去……孝贤纯皇后朝服像皇后华丽显贵的服装是不是让你有些眼花缭乱?耳饰、朝珠以及衣服上琳琅满目的刺绣是不是让你有些应接不暇?其实逐步拆解开来,认识这些服装与配饰并不是一件难事。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关于皇后礼服的那些事儿。
在详细介绍皇后这身礼服之前,先给大家普及几个关于古代服饰的术语以及清代服饰特点的小知识,以便在之后的介绍中更好的理解皇后的礼仪服饰。
我国古代服装最显著的特点大概非“右衽”莫属了。
右衽,顾名思义就是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
巧合的是,尽管清统治者入关后,改服易制,全面废除了中国古代汉族传承上千年的冕服制度和宽衣薄袖式服装,强制推行本民族具有骑猎特色的紧身窄袖式服装,但右衽同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穿衣传统,因此也被保留了下来。
清代服饰最为鲜明的特点,在皇室服装上的体现便是满人特有的“马蹄袖”。
女真族人尚武,又生活在北方苦寒地区,冬季酷寒,骑马狩猎时为了保护手腕,这种形状类似马蹄的袖口应运而生。
*前襟:衣服的胸前部分。
清朝后宫嫔妃服饰
清朝后宫嫔妃服饰女服服饰:朝服:皇后的朝服则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为一整体。
吉服:由外褂与袍组成。
清代后妃朝服清代后妃服饰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
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
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之间各贯东珠一只。
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
冠后饰金翟一只,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颗,每行另饰青金石、东珠等宝石,末端还缀有珊瑚。
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
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
披领也绣龙纹。
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
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
本图为清代乾隆帝孝贤纯皇后朝服像。
清代贵妃朝服清代后妃服饰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
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
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之间各贯东珠一只。
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
冠后饰金翟一只,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颗,每行另饰青金石、东珠等宝石,末端还缀有珊瑚。
朝袍以明黄色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
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护肩与袍身组成。
披领也绣龙纹。
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
上面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
本图为清代乾隆帝慧贤皇贵妃冬朝服像,头戴冬朝冠,外穿冬朝褂,内穿冬朝袍,周饰貂皮边。
清代女龙袍清代服饰清代女龙袍为圆领、右衽、大襟、左右开气、袖有袖身、接袖、综袖、马蹄袖端的明黄色的长袍。
领与接袖、中接袖、袖端为石青色。
纹样有三种类型:第一类为饰金龙九条,间以五色云纹及福、寿纹,下幅饰八宝立水,领托前后正龙各一条,左右及交襟处饰行龙各一条,袖相接处饰行龙各二条。
绵、夹、裘根据季节而定。
皇贵妃龙袍与此相同为黄色,贵妃及妃龙袍用金黄色,嫔龙袍为香色。
第二类为织绣五爪金拢八团,两肩、前胸、后背饰正龙各一条。
襟饰行龙四条。
下幅饰八宝立水,其它与第一类龙袍相同。
中国清代服饰、摆设年代图谱
中国清代服饰、摆设年代图谱
2 、绛地彩云金龙妆花缎龙袍清乾隆(1736-1795)
崖纹,以寓江山一统。
绣八团龙纹,两肩各一、前后身各三,下幅饰八宝立水纹。
5、杏红缎地平金云龙夹褂清代(1644-1911)
常着于饰有补子的褂内。
下面的是方补~~~~~~
盘金绣豹方补清代(1644-1911)
彩绣虎方补清代(1644-1911)
石青色织锦鸡方补清代(1644-1911)
绛紫色葡萄纹暗花缎袍清代(1644-1911)
瓜皮帽清代(1644-1911)
短里长、上重下轻的视觉效应。
大红彩绣独枝花蝶旗服清代(1644-1911)
雪青暗花仙纹坎肩清代(1644-1911)
花盆底鞋清代(1644-1911)
一新。
粉色梅兰竹菊暗花缎女衣清代(1644-1911)
绿色皮球花绸蝴蝶纹绸裤清代(1644-1911)
百蝶暗花缎五彩折枝花卉戏出十团夹袄清代(1644-1911)
和多层假袖最为别出心裁~~
缂丝道袍清代(1644-1911)
清代服饰
朝服:由披领和袍裙组成。
马蹄袖,中腰有襞积。
列十二章,饰龙穿着场合:登基、大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祭天、祭地
日朝
月朝
吉蓝
穿着场合:平时穿着
这件夹褂款式为对襟直身,为女衣。
曲水云鹤纹缂丝龙袍
盘金绣狮子方补
③缂丝补子,用彩线或金线根据图案需要缂织而成。
夫妻双双把家还纹抹胸
五蝠捧寿雕花漳绒。
甄嬛传清朝的宫廷女装研究
甄嬛传清朝的宫廷女装研究扬眉剑舞以往很少看宫斗剧,受不了近年影视服饰之离谱是很大的一个原因,虽说服饰陈设对于一出古装剧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方面,但若太扯太粗制滥造也有碍观感,往往看过剧照就兴趣索然。
这两年《甄嬛传》大获成功,想必是有其过人之处,便想一探究竟。
《后宫甄嬛传》原是历史架空小说,无明确时代,电视剧版选择了雍正朝为背景拍摄。
略开剧情不谈,看过之后,发现服饰、陈设倒比预想中的要好很多,至少还是有认真花点功夫做正常衣服而非如有的戏一般彻底乱来,也有钿子、吉服的概念,并且其服饰纹样、妆容还随着人物身份、境遇变化不断有细微改变。
对于一出中国影视剧来说,能做到这样实属难得,还算赏心悦目。
但尽管如此,还是不得不说,片中服饰离雍正朝的真实情况依然很远,而主要以晚清旗装为设计基础。
其实不止中国,各国历史剧服装,都多少存在用晚期形象设计该朝早期服饰的情况,比如李朝末的服饰通拍李朝,江户末的服饰通拍整个江户时代。
毕竟晚期资料多,时间近,标志性造型概念根深蒂固,同时戏剧服装设计时又要考虑到很多视觉上的效果、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等等,也难用复原的标准来看待。
清前期宫廷日常服装原本被学界研究的也很少,就更难苛刻要求设计师了。
影视剧归影视剧,不必太较真,今天倒也不妨也单来聊聊雍正朝,以及前后康乾时期的宫廷女装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许会与大家一般的印象有很大差异。
-------------------------------------雍正在位十余年,留下的服饰实物不算多,但戏中涉及的太后乌雅氏、皇后乌拉那拉氏、熹贵妃钮祜禄氏、果亲王福晋、公主、乾隆皇后富察氏、一般嫔妃倒也均有若干容像和服饰传世,结合当时其他实物、容像、绘画、文献,以及前后时期资料,还是能够窥知大体情况。
清代冠服在形制上彻底改变前朝样式,但依然体系庞大琐碎,条律严密,比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制度的形成,也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和修订,直至乾隆中期才完善定型,礼制之外的便服则更是变化剧烈,并非一成不变。
清朝嫔妃服饰制度
清朝嫔妃服饰制度首先,清朝嫔妃的服饰制度分为三个等级:皇后、贵妃和嫔妃。
皇后是最高级别的嫔妃,贵妃次之,嫔妃则是最低级别的嫔妃。
每个等级的嫔妃服饰有所不同。
皇后的服饰是最为华丽和庄重的,通常由黄色、鹿皮黄色或紫色为主导色。
皇后的礼服是七彩缎绣衣,背心和腰带上都镶嵌着金线、白虎纹、宝兽纹等装饰。
皇后的头饰是金尖冠,上面镶嵌有宝石和珍贵的珠宝。
除此之外,皇后还佩戴有玉玺、珠宝腕带等贵重的配饰。
贵妃的服饰也十分华丽,通常以红色为主导色,搭配金线、珐琅和锦绣等装饰。
贵妃的礼服是红色绸缎,缀有锦绣花鸟等图案。
贵妃的头饰是金丝钿冠,冠上镶嵌着红宝石和珍珠。
贵妃还佩戴有珍珠项链、宝石手镯等精美的配饰。
嫔妃的服饰相对简单,通常以蓝色、绿色和白色为主导色。
嫔妃的礼服是蓝色、绿色或白色缎绣衣,衣服上常常绣有云纹或蝴蝶图案等装饰。
嫔妃的头饰是银钗冠,上面镶嵌着珍珠和宝石。
嫔妃还佩戴有银镯、铜坠等简单而雅致的配饰。
除了等级差别,清朝嫔妃的服饰还受到季节和场合的影响。
夏天,嫔妃们穿着宫绸衫、褂子和羊毛裙子等轻便的服装。
冬天,嫔妃们穿着厚重的宫绸衣、皮袄和绒裤等保暖的服装。
在正式场合,嫔妃们穿着礼服,配上金饰和宝石。
而在日常生活中,嫔妃们穿着日常服饰,比如束腰褂子和长裙。
此外,清朝嫔妃的服饰制度也规定了不同服饰之间的颜色搭配和配饰的使用。
例如,皇后的服饰通常以黄色为主,贵妃的服饰以红色为主,嫔妃的服饰以蓝色、绿色和白色为主。
嫔妃们的配饰也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佩戴镶有珠宝和宝石的饰品,只能佩戴简单而雅致的配饰。
总结起来,清朝嫔妃服饰制度严格,根据嫔妃等级和身份规定了不同的服饰款式、颜色和配饰。
皇后、贵妃和嫔妃的服饰在华丽、庄重和简朴等方面有所不同。
嫔妃们的服饰还受到季节和场合的影响,同时有严格的颜色搭配和配饰的使用规定。
这些制度不仅体现了清朝宫廷的等级制度和仪仗规范,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代服饰
这件衬衣,月白色妆花 缎面,黄色缠枝暗花绫 里,全身以红、绿、香、 绛、湖蓝、深灰、浅黑、 淡白等十余色丝线织出 牡丹、莲花、海棠、梅 花、秋海棠、石榴花、 水仙、桃花、绣球、兰 花等花卉,又有螳螂、 蝈蝈、蜻蜓和蝴蝶飞舞。 呈现百花盛开、百蝶翻 飞之景。织造精良,做 工细致,纹样雅丽 宫中保存下来的极 少的早期衬衣之一,弥 足珍贵。是一件乾隆时 期的精品。 月白缎百花妆夹衬衣
另一类便服,两侧开裾,也就是两侧有开衩。是在中晚清逐渐出现 的,被称为“氅衣”。“氅衣”这种便服不单穿,一般套穿在衬衣 之外。
直身,衣长至掩足,只露出旗鞋 的高底。圆领,捻襟右衽。双挽舒 袖,袖端日常穿用时呈折叠状,袖 长及肘,也可以拆下钉线穿用。袖 口内加饰绣工精美的可替换袖头, 既方便拆换,又像是穿着多层讲究 的内衣。 衣边、袖端则装饰多重各色华 美的绣边、绦边、滚边、狗牙边等, 尤其是清代同治、光绪以后,这种 繁缛的镶边装饰更是多达数层。 氅衣作为清晚期宫中后妃便服, 氅衣改变了满族传统服饰长袍窄袖 的样式,迎合了道光、咸丰以后的 晚清宫廷生活追求豪华铺张、安逸 享乐的风尚,很快被认可,后妃们 必不可少的日常服饰之一
步摇
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 簪或钗,是古代妇女插于 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 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 一般形式为凤凰、蝴 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 有旒苏或坠子 走路的时候,金饰会 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 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 故名
华盛 华通花 华盛是制成花草之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的发饰
梳篦 古代简称“栉” 梳篦梳理发饰,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 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唐插梳盛行,梳也成为了饰品。
影视作品各种的花钿
把花钿化在脸颊上,叫做晓霞妆
各式贴花钿在贴用的时候要用到一种呵胶,据说是用一种牛鱼鳔制成,呵气即黏 有似今天我们用的邮票后所涂的特制胶类,卸妆时用热水敷软即可揭下
美轮美奂的15种凤钗旗头:还珠皇后高大上,华妃点翠太惊艳
美轮美奂的15种凤钗旗头:还珠皇后高大上,华妃点翠太惊艳清宫剧里的旗头五花八门,若有凤钗加持一定会熠熠生辉。
虽然凤凰发钗是皇后才配拥有的,但电视上的许多嫔妃也喜欢戴凤钗。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美轮美奂的15款凤钗旗头(少数是钿子和礼冠),比比谁戴上凤钗后才是艳冠后宫的一枝花!大家一定能认出这副旗头是谁的吧?没错,就是《还珠格格》里戴春荣所扮演的皇后,小时候对皇后的旗头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她拥有一只硕大的火凤凰,那派头就差西游记女儿国国王的凤钗一截了。
除了中央那只火凤之外,两侧各有一只点翠衔珠凤凤凰,无比的奢华霸气,光是看到这装扮都不敢招惹她。
与《宫锁心玉》同一题材的《步步惊心》里的造型十分用心,尊卑等级森严,嫡福晋都戴金钗,侧福晋都戴银钗(除了娘家功勋显赫的年侧福晋戴金钗)。
而凤钗更是唯皇后才戴的,穆婷婷扮演的雍正皇后头戴一顶大拉翅,怒放的红花之上金凤展翅,两侧各有一只偏凤,这排列有些类似还珠格格里的皇后。
一只中央大凤+两只偏凤的排列方式,在娄艺潇扮演的建宁公主头上也同样出现过。
或许咱还是头一回见公主能戴这么高大上的大拉翅吧!整个就像金子堆砌似的,恨不得把更多的金子戴上去。
接下来要欣赏一波《甄嬛传》里的凤钗旗头了,最惊艳的莫过于华妃娘娘头上戴的整套点翠头饰了吧!乍看之下两侧花钗乱花渐入迷人眼,细看之下才见中央大凤独领风骚。
华妃另得了一支小巧的赤金凤凰步摇,系太后所赐,红金色,插在华妃满布金钗的发髻间,犹如锦上添花。
莞嫔的凤钗旗头极为别致,椭圆的发髻,左端戴紫色牡丹花,右边佩戴凤凰金钗,还悬挂一串流苏,看起来既不逾越,又显宠妃的特别。
剧中皇后从未戴凤钗,反而妃子们频频有凤钗的加持。
甄嬛比宜修更有幸做上了名副其实的太后,一只婀娜的金凤凰斜戴在钿子右边,极尽奢华。
宜修看到这派头肯定要气死了。
不但宠妃年世兰和甄嬛,就连后期不怎么得宠的沈眉庄都有两只凤钗加持。
歪旗头上,高的一端配棕色头花,矮的一端配衔珠凤钗,后宫就属她最有韵味。
明清两代诰命夫人们的服饰演变历史和异同比较
明清两代诰命夫人们的服饰演变历史和异同比较明朝皇后十二龙九凤大礼服冠前一段时间在一个评论里,跟条友议论过明清外命妇的服饰了,因为评论里说的有限,答应他写一篇文,把这个事细说一下。
明清两代都有内命妇、外命妇(诰命)专门的礼仪服装,“凡命妇入内、朝见君后,在家见舅、姑、并夫及祭祀,则服礼服”。
妇随夫阶,朝廷按照等级对礼服的颜色、纹饰、衣衫面料、冠饰等方面均有着较严格地规定。
明朝三翟冠六品安人清朝和明朝还不一样,清朝的外命妇又分为满洲外命妇和汉人外命妇,满洲外命妇的服饰国家出了《钦定大清会典图》,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汉人外命妇的服饰,并未做硬性规定,依然沿用明朝的制度,这也是清朝女子不易服的政策。
所以清初很多命妇的服饰跟明朝的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有可能它在前朝是命妇,清朝之后她依然穿着之前的衣服参加各种重要场合。
恂勤郡王清恂勤郡王胤禵及福晋(满洲命妇)服饰就像明朝初年的服饰与末年的服饰有区别的道理相同,随着时间的过去,潮流的变化,汉人外命妇的服饰也在发生变化,到了清朝中后期,就形成了自己不同于明朝的鲜明特点。
这是一个大体的概述,我们接下来就细致地把这个事拆白一下吧。
明代兵部侍郎、右都御史顾养谦妻子李淑人明朝代元朝之后,原本国家的服饰是有蒙古族特点的,新朝建立之后,洪武元年就开始制定新的服饰,由于元朝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不能有人完全记得宋朝的服饰,至于前朝典籍图册有遗存,但是新朝乍立也不能搜罗的那么完全。
所以明朝的服饰只能稽古不能复古,有些东西一时说不清,实用性上,穿着还挺舒服,就连蒙古服饰及元素也得以保留下来(比如曳撒、比甲),这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明朝外命妇的服饰制度制定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经历了洪武四年、洪武五年、洪武二十四年、洪武二十六年的四次修改,基本上确定了外命妇的服饰制度。
之后,永乐年、嘉靖年又做过一些调整。
明朝比甲乃是元世祖皇后必察所制在洪武二十六年之后,外命妇的礼服制度基本定型,命妇的服饰由冠、衫、霞帔及坠子、褙子组成。
清朝后宫服饰文化
东珠朝珠
红珊瑚朝珠
龙华清代传统服饰
没有领子,或者衣 领分开。因此在着 装时,尤其是冬季, 都需要这样一条龙 华围在脖子上,一 头夹在大腋下,一 头垂在胸前。既保 暖,也美观。后期 随着领子出现, 这种龙华也就退出 历史舞台。
后妃头饰
随着清朝统治的加 强和生活方式的变 化,后妃的发式经 历了由实用向审美 方向的转变,各种 精美的头饰品也应 用而生。当然,因 为等级不同,所戴 饰物也有一定的差 别。
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
必不可少的首饰。通常满族妇 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 珠玉、玛瑙、等名贵材料制成 的大、小挖耳子簪、珠花簪、 凤头簪等。 簪分两种类型。一是实用簪, 多用於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 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 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 簪头,专门用於发髻梳理后戴 在明显的位置上。 后妃戴簪有季节性,冬春两季 戴金簪,到立夏这天换下金簪 戴玉簪。直到立冬又换上食簪。 头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 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 成的寓意吉语还有托物寄情、 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
盆底鞋清代妇女受女
真人削木为履的风习影 响,穿木底鞋,称为 “旗鞋”。其特点在 鞋底中间脚心部分有一 个高出10厘米许的高底, 高底的形状有的像花盆, 称为“盆底鞋”,有 的像马蹄,称为“马 蹄底鞋”。 鞋跟都用白细布裱蒙, 鞋面用刺绣、穿珠绣等 工艺施加纹饰,慈禧太 后穿的高底鞋,把鞋头 做成一个凤头形,嘴衔 珠穗,称为凤头鞋。 这种凤头鞋大概是由清 初的厚底凤头鞋发展而 来。
【采帨】
皇后采帨为绿色,绣文 为“五谷丰登”。佩箴 管等,绦为明黄色。 皇贵妃之采帨与皇后制 同。 贵妃采帨,绦为金黄色。 余制与皇贵妃相同。 妃之采帨,绣文为“云 芝瑞草”,余亦同贵妃 制。 嫔之采帨不绣花文,余 同妃制。
清朝后妃服饰制度
清朝后妃服饰制度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王朝,其间后妃服饰制度极其讲究。
后妃是指封建王朝皇后、嫔、贵妃、妃、福晋等后宫女子的总称。
在中国历史上,后妃服饰的变化,往往是时代、制度、文化和品位的反映。
下面就清朝后妃服饰制度进行分析。
后妃的头饰头饰是后妃服饰中最为讲究的部分之一,也是在区分不同身份等级之间的重要方式。
皇后和贵妃所戴的头饰最为华丽,而妃和嫔的头饰则相对简单。
清朝的后妃头饰主要有以下几种:1.凤冠凤冠是皇后、贵妃等高级后妃所戴的头饰,由一架金饰和一只凤形饰品组成。
凤冠装饰华丽,由金属、玉、珠子等制成,象征着皇后的高贵身份。
2.凤翠凤翠是一种用宝石、玉石等制成的饰品,只有身份高的后妃才能戴。
凤翠十分精美,由一架长的饰品和两只凤口饰品组成,饰品之间用宝石连着,显得富丽堂皇。
3.鹿角冠鹿角冠是慈禧太后所戴的特殊头饰,由一只大的角饰品和三只小的角饰品组成。
鹿角冠外形独特,象征着皇后权威和尊严。
4.金钗金钗是嫔、妃等低级后妃所戴的头饰,是一种华丽的金属饰品,形状长而尖,上插数根珠子。
金钗本身构造简单,但装饰得十分华美。
后妃的衣装清朝后妃的衣装也是相当注重色彩、质地和形制的。
不同级别的后妃服饰也是不同的。
1.皇后服装皇后的服装一般是红色和紫色,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色,而紫色则是权贵和尊贵的象征。
皇后的服装上往往有金线、金线绣花以及宝石等装饰。
尤其是在宫廷典礼上,皇后会穿着特殊的袍子和衣服,例如十二章锦袍、十二章锦裙和龙袍等。
2.贵妃服装贵妃服装的颜色以青色和翠绿色为主,青色是清朝皇室的代表色,翠绿色则寓意着新岁和美好的生活。
贵妃的服装相对皇后来说要简单一些,但也绝不可粗制滥造。
贵妃的裙子和袍子上常常有龙凤、瑞兽等图案,这反映出贵妃在贵族社会中的地位高贵和尊严。
3.妃、嫔服装妃、嫔服装则要相对简单一些,以桃红色为主。
桃红色是代表美好愿望和吉祥的颜色。
嫔妃服装亦常采用轻纱为纱绸、花扇绸或者锦缎等质料,这些质地柔软、质量佳,穿起来显得舒适而优雅。
盘点甄嬛28套服饰:从青荷到金凤(组图)
盘点甄嬛28套服饰:从青荷到金凤(组图)1号奸妃·甄嬛服饰《甄嬛传》的服装指导陈同勋应导演郑晓龙的要求,把甄嬛的人生细分为3个阶段,设计出三十多款服装,全部是先做设计图,拿出衣料的样品、色卡,得到导演认可后,再送服装工厂一针一线手工制作出来。
为了打造甄嬛的“奸妃装”,最后动用的造型有28套之多,而与之相配的各种首饰也有38套之多。
《甄嬛传》对于细节表现的严谨真实,让它成为一部不同气质的宫廷剧。
《甄嬛传》中的“奸妃装”每一件都大胆采用了以往古装剧中从未使用过的面料;衣着上的所有图案,都是在参考大清服饰宝典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妃子不同的个性、品阶、爱好而设计的。
每场华丽的后宫女人群戏,嫔妃们的服装颜色如何搭配、如何彰显主次,都经过精心设计,甚至让观众仅从宫人们的服饰上一眼就能看出剧情的深意。
而“奸妃饰”更是经过专门的定做和敲制,动用了真金和镀银,混搭绢料、琉璃、珠子等材质的绢花,搭配衬托不同妃子脸型、大小不一的旗头,甚至偶有价值上万元的点翠真品、老银饰。
在欣赏妃子们一颦一笑的生动表情和波涛汹涌的暗藏心机时,这些华美饰品为一场场华丽的宫斗增添了威严和说服力。
妃子们的冬装照让人赏心悦目。
服装篇400多套设计服,人人有份在沟通之初,导演郑晓龙就对服装指导陈同勋提出了自己对剧中服饰的要求。
“郑导要的风格是文化,他不像其他导演想着取悦观众,他是靠自己的魅力来吸引观众。
”在《甄嬛传》中,陈同勋一共为演员们设计了400多套衣服,如安陵容、眉庄这样的妃子,每人都有十多套造型,皇帝也有15套服装可供更换。
在陈同勋设计完毕后,设计图会被送到绣花部门、染色部门、绘图部门、合成部门等逐步加工,历经60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每套衣服的造价都得上万元,大装可能会更贵,所以服饰总价要三四百万元。
”面料:韩国纱、和服纱、真丝绡值得一提的是,《甄嬛传》中使用的多是以往古装剧中没用过的面料。
“比如做韩国民族服装时用的韩国纱;日本和服用的和服纱;还有国内的真丝绡。
从《延禧攻略》窥探清朝服饰美学
从《延禧攻略》窥探清朝服饰美学去年热播的《延禧攻略》热播,好评如潮。
反古装剧纯良无辜小白兔人设,化身“黑莲花”,凭借其勇往直前的霸气和临危不乱的机敏成为了网友心中最带感的女主,随着魏璎珞的不断“打怪升级”,解锁新地图,《延禧攻略》也获评2018年暑假第一“爽”剧。
其实一部好的影视作品重要的不仅仅是剧情,还有细节问题,尤其是古装剧,要极高程度的还原历史,无论是服饰,还是场景布置,人物妆容等都需要有据可考,这就需要参考史实,借助大批量的古籍文献。
所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于正导演这次翻身之作到底优秀在哪里吧,从《延禧攻略》窥探清朝服饰美学。
在中国,首次提出审美的是庄子,中国的哲学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自然”是庄子审美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落实到人的实际行动之中。
这与最早希腊人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求得在自然灾祸中掌握平衡大相径庭,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的起源与发展紧密相关。
在研究中法服饰文化差异的时候,还需要从审美思想中去进一步分析在过去的中国,服装的款式可简单划分为两种,分上下款或连体,以中国清朝初期服饰为例,在乾隆皇帝统治期间,皇帝的制服是最高级的礼服,皇帝一般身穿的龙袍在西方人眼里是最能代表中国的。
龙袍款式呈A 字型向两边略微展开,正中间有一条垂直的缝。
龙袍上有3 种龙纹,并固定有9 条龙的图案,2条位于肩部,3条位于前胸,3 条位于后背,1 条位于衣襟折叠的部分不为外人所见。
礼服上的十二章纹饰象征着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权力,十二章包括日、月、星辰、山、黼、黻、龙、华虫、藻、宗彝、火、粉米,十二种纹饰,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穿用。
皇后的礼服与皇帝类似,但是层数更多,皇帝和皇后的礼服均未刻意强调人体形态,而讲究抒发人性的一种人文精神,浮云踏波的祥龙与龙袍上的“水脚”,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繁荣的。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创建并统治的王朝。
清代是由满族人建立并统治的,在长达268年的统治时期,他们为中国服饰的历史续写了重要的篇章。
清朝皇后的头饰有多精致,一个凤冠就3公斤
清朝皇后的头饰有多精致,一个凤冠就3公斤衣冠服饰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差别的重要标识。
清代以满族服饰为基础,同时借鉴汉族冠服的形式制定了冠服制度。
如皇后着朝服时所戴冬朝冠以薰貂制成,上缀珠纬,贯冬珠,有金凤、金翟、猫睛石、青金石、珊瑚等为饰。
而那些钿子、扁方、簪钗、手镯、戒指、牌子,多以金银、玉翠、珍珠、珊瑚、琥珀、蜜蜡、象牙制成,精工巧致,处处透露出宫廷女性的细腻与燕婉。
1、金镂空嵌珠石扁方金镂空嵌珠石扁方,长34.7cm,宽4.7cm。
扁方饰镂空花叶纹,两端在镂空处分别用翠、碧玺和珍珠填嵌枝叶、花瓣及花蕊,周边嵌以珍珠,全器共镶嵌珍珠100粒,断接处包以银箍。
扁方背面有“宝华13”、“华13”两方戳记。
此扁方形体轻盈剔透,颜色搭配和谐,表现了清代宫廷流行的审美情趣。
2、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清,通高30cm,口径23cm。
冠圆式,貂皮为地,缀朱纬,顶以三只金累丝凤叠压,顶尖镶大东珠一,每层之间贯东珠各一,凤身均饰东珠各三,尾饰珍珠。
朱纬周围缀金累丝凤七只,其上饰猫睛石各一,东珠各九,尾饰珍珠。
冠后部饰金翟一只,翟背饰猫睛石一块,尾饰珍珠数颗。
翟尾垂挂珠穗五行二就(横二排竖五列),中贯两面金累丝“心”形结,珠穗饰有金累丝与珊瑚制成的坠角。
3、白玉嵌莲荷纹扁方白玉嵌莲荷纹扁方,清,长31.5cm,宽3.1cm。
扁方白玉质,长方片状。
器表中部光素,两端镶嵌对称的莲荷纹。
图案由各色宝石组成,以碧绿色翠制作枝干、莲蓬、荷叶,粉红色碧玺制作盛开的荷花以及荷叶上的青蛙,红蓝宝石制作小花蕾。
柄端两侧镶嵌浅粉红色碧玺花,花芯嵌珍珠各一。
此扁方玉质洁白,嵌石艳丽,为清代妇女所喜爱的头饰。
清代皇太后和皇后冬季所戴的朝冠形制与皇帝的冬朝冠基本一致,但装饰所用的珠宝更多。
夏朝冠的形制和装饰与冬朝冠亦基本相同,只是把金累丝凤变成金镶桦皮凤。
4、金镶珠翠耳坠金镶珠翠耳坠,清,一对,长8.5cm。
耳坠为流苏式,金托各嵌翡翠蝴蝶,背面有金针,用于穿耳。
清朝服饰——甄嬛传
清朝女性服饰——甄嬛传例析氅衣为清代的妇女服饰,氅衣与衬衣款式大同小异。
衬衣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气的长衣。
氅衣则左右开衩开至腋下,开衩的顶端必饰有云头,且氅衣的纹样也更加华丽,边饰的镶滚更为讲究。
纹样品种繁多,并有各自的含义。
皇后——乌喇那拉氏平时的皇后:基本上都头戴钿子示人。
钿子指一组令人眼花缭乱的装饰,及固定它们的类似于帽子的容器。
一般宫廷女性内梳两把头来集中头发,并且固定这种钿子。
皇后头戴的钿子主色为灿金色,以精美的镂空雕花纹路装点整个钿子,并镶嵌大颗珍珠,饱满且圆润,整体灿烂繁华。
鬓边浅粉色的绢花,花瓣颜色较亮新鲜,在鬓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皇后的沉稳恬静。
服饰以明橘色为主色,秀丽而又不刻意,衣袖上的米白微棕色的花饰枝叶纹路清晰可辨。
着吉服的皇后:吉服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衣袖及衣襟边缘,都饰有宽花边,只是图案有所不同。
其中一件凤穿牡丹,整件服装在鲜艳的艳红缎地上,绣八只彩凤,彩凤中间,穿插数朵牡丹。
牡丹的颜色处理得净穆素雅,色彩变化惟妙,具有传统的山水画特点。
与此相反,凤的颜色比较浓重,红绿对比度极为强烈,凸显出皇后恰如牡丹、仪若凤凰,中间的深绿镶红朝珠更是体现出华贵的气韵,所以皇后的吉服往往的出现都是在比较隆重的场合上。
冷宫中的皇后:紫黑色为主色的服饰,纹早已不如先前那样贵气繁复,而是变得简洁起来,暗黄镶红边的波纹在悲伤下显得微微黯淡,娇小玲珑的嫣红花朵仍然鲜艳刺目。
绸缎印染的红色,殷红如血,不再如先前雍容的明黄色般夺目。
妃嫔——甄嬛、眉庄、陵容、华妃。
秀女甄嬛:上身舒袖小袄,下着马面裙。
袄子的渐变色印花,似是荷塘春色的图案。
少女情怀以一种含蓄清雅的方式表现出来,也暗喻了甄嬛官家小姐的身份。
而马面裙上的如意纹路,与葡萄硕果累累的图案,则可能有祝福的意思在里边。
入宫避宠的甄嬛:头上垂下一排碧玺珠子的粉色碧玺玫瑰花簪子,还是同色系的杏花天影印花旗装,脖子上系有白绢,这条白绢当然不叫“围巾”,有一个气度高华的名字:“龙华”。
全面介绍清代的服饰
全面介绍清代的服饰1644 年—1911 年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因其长期处于游牧生活和征战状态,所以紧身、简洁、便于骑射是其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这与汉族传统的服饰文化差异较大。
清朝统治者一直对自己的民族服饰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不仅认为民族服饰是祖先的传统,而且认为这是他们屡战不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民族服饰的继承和发展极其重视。
清朝服饰也是中国历代服饰中最为庞杂和繁缛的,对于近世纪的中国服饰影响较大。
套金护指的慈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慈禧写真像》皇帝朝冠皇帝朝冠分为冬朝冠和夏朝冠两种。
冬朝冠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
用薰貂或黑狐毛皮制作,顶上加金缧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宝顶分为三层,底层为底座,有正龙 4 条,中间饰有东珠 4 颗;第二、三两层各有升龙 4 条,各饰东珠 4 颗;每层间各贯东珠一颗;共饰东珠 15 颗。
顶部再嵌大东珠一颗。
夏朝冠冠形作圆锥状,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
用玉草或藤丝、竹丝作成,外面裱以罗,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在两层喇叭口上镶织金边饰;内层安帽圈,圈上缀带。
冠前缀镂空金佛,金佛周围饰东珠15颗,冠后缀东珠7颗。
冠顶再加镂空云龙嵌大东珠金宝顶,宝顶形式与冬朝冠相同。
清皇帝冬朝冠清高宗夏朝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高宗夏朝冠冠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龙袍清代只有皇帝才能穿十二章龙袍,龙袍是圆领、大襟、右衽、窄袖加综袖、马蹄袖端,四开裾式的长袍,明黄色,用缂丝或妆花、刺绣作金龙九条,再装饰十二章纹样,间以五色云幅纹,下幅装饰八宝立水。
领前后饰正龙各一条,左右及交襟处饰正龙各一条,马蹄袖端饰正龙各一条。
领和袖均用石青色镶织金缎边饰。
随季节变换棉、纱、夹、裘等材料。
清乾隆皇帝一式冬朝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皇帝祈谷穿用的夏朝服(国家博物馆藏)清太祖努尔哈赤朝服像清乾隆二式皇后缂丝龙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帝慧贤皇贵妃冬朝服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皇后朝冠冬朝冠用薰貂制作,冠体为圆顶呈半圆坡状,上缀朱纬,周围有一道冠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皇后嫔妃的服饰(图) 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
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
”一般妇女多用铜丝或铁丝做成“头发撑子”,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
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
金簪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
通常满族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
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
比如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
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骨簪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
进关以后,由於受到汉族妇女头饰的影响,满族妇女,特别是宫廷贵妇的簪环首饰,就越发的讲究了。
如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办六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各种簪子的名称就让人瞠目结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等等。
这些发簪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上,无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点翠钿子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簪分两种类型。
一是实用簪,多用於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
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於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
现故宫内珍藏的多幅宫廷写实画,都有后妃戴簪的描绘。
从图上看,她们有的将簪戴在发髻正中,有的斜插在发髻的根部。
后妃们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发簪却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宝为质地,制作工艺上亦十分讲究,往往是用一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
如北京故宫珍藏的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制成的,簪梃即是寿字的最后一笔。
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盘肠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饰中之佳作。
此外还有金质的福在眼前管、喜鹊登梅簪、五蝠捧寿簪等以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而受到瞩目。
还有金质底上镶嵌各种珍珠宝石的头簪,多是簪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丽华贵之感。
随著清代后妃发式逐步加宽加大,簪饰的形制也逐步朝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簪头逐渐变小,如疙瘩针、耳挖勺、老鸦瓢等;另一种是簪饰越来越大,不仅适合满族妇女梳两把头覆盖面大的特点,还逐渐演变成头花、扁方等大首饰。
头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成的寓意吉语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
就清代后妃遗留下的簪饰来说,形式之多,花样之广是前代各个时期所不及的。
曾在珍宝馆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报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
簪头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约五厘米长,看上去就像一顽童在作舞蹈状。
在畸形珠左边饰一蓝宝石雕琢的宝瓶,瓶口插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枝衬托著一个“安”字。
顽童背后一柄金如意柄,将其与宝瓶连为一体,并将金累丝灵芝如意头露在顽童右侧。
从顽童装饰看是个男孩。
整个如意连在一起便称.之为“童子报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
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讲究“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皇帝的妻妾当然是以皇帝为纲,要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寿多子孙”,以使皇家血脉旺盛,帝王基业万古千秋地传承到永远,这只头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事实并非那麽称心如意,清代康熙帝三十五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二十四个,诸皇子争权夺势,使康熙帝不到古稀之年就撒手人寰。
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即有皇后又有妃子,却无子嗣,致使其母慈禧两度垂帘听政,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
慈禧还爱美成癖,一生喜欢艳丽服饰,尤其偏爱红宝石、红珊瑚、翡翠等质地的牡丹簪、蝴蝶簪。
咸丰十一年,奕泞病逝承德的避暑山庄。
慈禧二十七岁便成了寡妇。
按满族的风俗,妻子为丈夫要戴重孝,释服二十七个月。
头上的簪子要戴不经雕饰的骨质的,或光素白银的。
慈禧下旨令造办处赶打一批银制、灰白玉、沈香木等头簪。
同治元年二月,这批素首饰陆续送到慈禧面前。
慈禧每天勉强插戴,极不情愿。
释服期满,这批首饰全部被打入冷宫。
慈禧又戴上精湛华贵的艳丽头簪,直到老年此习不改。
慈禧翡翠发簪后妃戴簪有季节性,冬春两季戴金簪,到立夏这天换下金簪戴玉簪。
直到立冬又换上食簪。
清晚期在慈禧身边当过女翻译的裕德龄女士回忆:1903年农历四月24日是立夏,“这一天每个人都得换下金簪戴玉簪”。
就在这一尺,慈禧赐给裕德龄母亲、妹妹和她本人每人一支玉簪,“太后拣了支很美的给我母亲,说这支簪曾有三个皇后戴过,又拣了两支很美丽的给我们姐妹俩各一支,说这两支是一对,其中一支是东太后常戴的,一支是她自己年轻时戴的”。
清末,后妃头簪子多都是祖宗传下来的遗物,宫中后妃都视若珍宝。
慈禧讨她喜欢的人可以任意赏赐,毫无拘束。
但对光绪帝却为一支玉簪而恨之入骨,至死都不予谅解。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光绪囚禁瀛台。
一日隆裕皇后去看光绪,光绪极为反感。
他与隆裕虽是名义上的夫妻,但夫妻情分丝鼍没有。
因此,光绪一见到隆裕就厌恶得连气都喘不均匀。
隆裕的到来,光绪看也不想看,连说两次“跪安吧!”隆裕十分恼火,故意装作没听见。
光绪见她不走,气得两手发抖,使足了劲想把她推出去,没想到用力过猛,碰到隆裕发髻上的玉簪。
玉簪摔到地上立刻粉碎。
这支玉簪是乾隆时的遗物,传到慈禧手裏,她又给了隆裕。
降裕见状,立刻哭著把这件事告诉了慈禧。
慈禧大怒,心中更加气恨光绪,从此派人严加看管光绪,送馊饭,送凉汤,对待光绪像对待罪人一样。
政治分歧使慈禧和光绪关系如同陌路人,而一支玉簪成为他们母子亲情彻底决裂的导火索,光绪的英年早逝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在民间,一般来说是富家多用玉质银质,贫家则用骨质。
普通人家嫁闺女,银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
因是陪送来的较为贵重物品,女人们都非常珍视,有的用一辈子也不丢不坏。
可民间广泛使用的簪子绝大多数是骨质,所以人们总是习惯将其称之为“骨头簪子”。
簪子一般长三四寸,更长些的也有,但很少。
簪子头部尖细,尾部有一个圆疙瘩。
头细易插入发髻,尾部的小疙瘩能使之牢固。
还有一种扁簪子,两头粗,中间细,多是银、铜质。
扁簪子的两面分反正,正面饰有花朵草叶及吉祥图案,反面是光的,整个形状略往裏弯。
扁簪子具有十分明显的装饰意义,固定发上,闪闪发光。
簪子是许多民族的妇女在修饰头发时所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它是妇女们固发、美发的有效用品,这是它几千年来盛用不衰的主要原因。
头花是簪发展而来的首饰。
由花头和针梃两部分组成。
由於满族妇女发式是由软翅头发展到两把头,进而成为架子头,最后产生大拉翅,头上的发式也越来越宽大.於是一种覆盖面较大的头饰——头花,便应运而生。
头花大多由珍珠、宝石为原料,因此,需要一个稳定的依托,即在簪的基础上做了某些相应的改动。
如在针梃的顶端焊一个十字形横托,并於十字横、竖交叉点做头花的主体。
起装饰作用的花草枝叶、鸟兽虫蝶、吉字祥符等环抱四周,簇拥著主体。
这样互相搭配既使构图的主次关系明显,又使以珍宝为原料的头花本身合理的分担了承受能力。
满族妇女在梳头时,把大朵头花戴在两把头正中,称为头正,也有选用两朵相同颜色和造型的分插两把头的两端,俗称压发花,又称压鬓花。
满族妇女除了旗头、簪子外,还普遍喜欢在发髻上插饰花朵,将硕大的花朵戴在头上历来是满族的传统风俗。
扑趾源在《热河日记》中记载了满族妇女“野花满鬓,老少无分”.“五旬以上”犹“满髻插花,金钏宝趟”。
“即便年近七旬,甚至“颠发尽秃,光赭如匏”仍“寸髻北指,犹满插花朵”。
在辽北地区,有些满族妇女甚至在发髻上插一个内装清水的小瓶,瓶内再插上数枝鲜花,生气盎然,反映了她们对美的强烈追求。
清前期,国家正值上升时期,人们的生活消费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
满族妇女为了满足美的欲望,常将应时的鲜花戴在头上还有一种“金银花缕”。
即用纸胎为表,有的似铜丝为质,装成各种各样的花朵,高不过二三寸,最大的也有将近一尺,并选用极精致的珠翠做装点。
顺治初年,满族军营中的随军家属,常用这种金银花饰饰於发髻之上。
随著清王朝政治的确立,国家政权日益巩固,满族妇女所插戴头花也随之擡高了身价。
虽然鲜花遍地,但妇女们更喜欢珍宝质地的头花。
这些女性们头上戴仡与其说是为了美饰,莫不如说是为了炫耀。
清晚期,国库困窘,国力日衰,人们生活自然受到影响,为了撙节开支,头花也由昔日的纯金变成镀金、包金,珠宝大花变成了绒花、绢花,甚至纸花、通草花,就连羽毛点翠的头花,都用茜草染色代替了。
羽毛点翠首饰在我国流传久远,其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到乾隆时代已达顶峰。
它以色彩艳丽、富丽堂皇而著称但制作起来非常繁杂。
据了解,先用金、银片按花形制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随图案花形的边缘焊起…圈凸起的槽。
在中间凹下去的部分涂上适量胶水待用,用小剪子剪下翠鸟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涂了胶的底座上。
翠鸟毛以翠蓝色和雪青色为上品,然而翠鸟娇小,羽毛柔细,制一朵头花需要许多翠鸟。
因翠鸟毛光泽好颜色鲜亮,再配上金光闪闪的凸边,做成头花后戴在头上与其他首饰相比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现在北京故宫内珍藏的金属类首饰,以乾隆时期的居多。
如红宝石串米珠头花、点翠嵌珍珠岁寒三友头花,蓝宝石蜻蜓头花、红珊瑚猫蝶头花、金累丝双友戏珠头花、金嵌花嵌珍珠宝石头花、点翠嵌宝石花果头花、金嵌米珠喜在眼前头花、点翠嵌珊瑚松石葫芦头花等等,都是以焊接底托工艺制成的。
它即沿用历史传统技巧,又突出乾隆时期的特点,使虫禽的眼睛、触角、植物的须叶、枝权都用细细的铜丝烧成弹性很大的簧,轻轻一动,左右摇摆,形象活泼逼真,充满动感。
还有一种金属焊接作底托与针梃,珠宝花用铜丝扎成一束的头花,也以灵活多变受到后妃们喜爱。
它是以不同粗细的铜丝做成花枝、叶枝,再将宝石做成的花瓣、叶片末端的小孔串成花朵、花蕊、花叶、枝权等不同的单枝,然后再按照图形将各部位摆好,将单枝扎成一束,最后集中在一根较粗的铜丝上与针梃扎牢。
这样的头花戴在头上效果甚佳,为女性增加了楚楚动人的娇态。
此外,金属镶嵌头花,金累丝头花也都以形象逼真、做工精细而被前人喜爱,使后人赞叹。
满族妇女最偏爱的头花当属绒花,尤其是在女儿出嫁时,头上必须戴红色绒花,图火红吉利,据说汉语中的“绒花”,与满语中的“荣华”近音,因此,便有戴绒花即为荣华富贵之意。
在满族妇女中,只要条件允许,不仅婚礼喜庆日时要戴绒花,而且一年四季都愿意头戴绒花,求谐音吉祥。
尤其到应时节序戴应季绒花:立春日戴春幡,清明日戴柳枝,端阳日戴艾草,中秋日戴桂花,重阳日戴茱萸,立冬日戴葫芦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