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的史学理论.ppt

合集下载

阎步克中国古代史一PPT课件

阎步克中国古代史一PPT课件

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
禽兽。”
——《史记·殷本
纪》
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
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
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
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
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悦),雨
乃大至。
——《吕氏春秋·顺民》
殷人屡迁,前八而后 五。居相圮耿,不厥 常土。
中国上古的部族集团
华夏集团 (河洛民族)
东夷集团 (海岱民族)
苗蛮集团 (江汉民族)
SUCCESS
THANK YOU
2020/3/16
二 早期国家:夏与商
夏朝的有关记载 对夏文化的探索
商朝的兴衰
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 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 者无数。禹亲自操耒耜,而九杂天 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 栉疾风,置万国。
一 史前考古发现与古史传说 二 早期国家:夏与商
三 商朝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一 史前考古发现与古史传 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古史传说
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简表
直立人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周口店) (猿人) 人 早期智人 金牛山人 许家窑人 丁村人 马 (古人) 坝人 长阳人 晚期智人 山顶洞(周口店)人 峙峪人 河 (新人) 套(红柳河)人 柳江人 资阳人
前国家时期:部落联盟?酋邦?
传统说法: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较新的观点: 游团(或群队,bands)——部落(tribes)——
酋邦(chiefdoms)——国家(states) 酋邦的特征:
尖锥体形的分层社会;集中的个人权力;官僚萌 芽 引发的问题:

《中国古代史》课件

《中国古代史》课件

总结词
远古传说与历史记载
详细描述
介绍中国古代的远古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和伏羲八卦等。同时,介绍最早的历史记载《尚书》和 《史记》等。
夏商西周时期
总结词
夏朝建立与国家发展
详细描述
阐述夏朝的建立和发展,介绍夏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 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介绍夏朝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
总结词
北朝的民族融合
南北朝的战争与和平
南北朝时期,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和和平谈判,最终在隋朝时期实现了 全国统一。
北朝在政治上实行了民族融合政策,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05
隋唐时期
隋朝的贡献
完成中国统一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 状态,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创立科举制度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 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03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 权国家,为后世政治制度奠定
了基础。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 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修建万里长城
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 ,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
焚书坑儒
为了推行儒家思想,秦始皇采 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对文化
《中国古代史》ppt 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中国古代史的开端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 明清时期 • 结论
01
引言
课程简介
01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史》
02
03
04
适用对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对中古 代史感兴趣的公众主要内容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课件
通过史学研究,人们可以深入探究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从而更好地认识和评价不同文化、不同时代 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史学研究还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和启示。
史学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史学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广泛,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文化传 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01
定量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定性分析
02
03
比较分析
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资料,对历 史事件、人物等进行深入剖析和 解释。
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资料进 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的异同点 和发展变化。
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提纲
根据研究问题和资料情况,制定详细的研究报 告提纲。
通过学习史学概论,学生可以了解历史学的本质、特点和学 科体系,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提高对历史事件、人物 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历史知识服务于现实 社会。
史学概论的发展历程
史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历 史学家对于历史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论就有了一定 的思考和探讨。
社会调查资料需要经过科学设计和严谨分析,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需要与其他资料 进行相互印证和补充。
04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确定研究问题
明确研究方向
在大量阅读和了解相关领域的基 础上,确定一个具体、可操作的 研究问题。
口述历史资料
口述历史资料是指通过口头叙述的方 式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这种方式可 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 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历史。

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三节 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资治通鉴》
二、《资治通鉴》的“资治”思想 “资治”的撰述思想决定了其书的内容以
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 司马光认为,历史上盛衰治乱之变的根本
原因在于“君臣”的政治见识、能力和举 措。 在司马光看来,决定“国家盛衰”“生民 休戚”的首要因素是君主的修养和能力。 司马光特别强调“官人”即选用人才对于 政治统治的重要性。
第五节 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
一、本朝史的撰述
关于本朝的撰述,除官修者外,南宋时期涌现出大量的私修本 朝史,数量之多,水平之高,都令人惊叹,这是宋代史学一个 突出的特点和成就。
宋代本朝史撰述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北宋史,以探求、总结 北宋灭亡的历史教训;一是南宋初期“中兴”历史的回顾和总 结。
在蔚为大观的本朝史撰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部巨著: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新唐书》主持修撰者为欧阳修。《新唐书》本纪、志、表之序,以及《选举志》《仪卫志》出自欧 阳修,列传为宋祁所撰,范镇作志,吕夏卿制表。《新唐书》同样贯穿着欧阳修师法《春秋》的思想 旨趣,他所撰写的本纪,如同编年大事记,并有一定书法以寓褒贬。《新唐书》编修时得以参考的唐 朝文献以及后人撰修的唐史著作要远远超过《旧唐书》。
郑樵“会通”思想的理论价值,反映在历史观方面,是强调重 古今之相因,极古今之变化;反映在历史文献学方面,是提出 广搜博览,然后能成一家之言的原则。
马端临《文献通考》是继《通典》之后又一部典制体通史巨著。 马端临将历史的“会通因仍之道”分为“理乱兴衰”“典章经 制”两个层面。
第四节 纪传体史书的“会通”之作《通志》
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读书笔记
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作者介绍
侯外庐(1903年2月6日-1987年9月14日),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出生于山西省平遥县,毕业于 法国巴黎大学,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一生主要从事社会史、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并亲身执教,对 教学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翻译了《资本论》等著作。1987年9月14日,侯外庐在北京逝世。
第三节秦文明和周文 明的比较
第四节秦国文明的起 源及其发展
第一节古代世 界变法的路径
第二节古代中 国变法的经济 因素
第三节晋齐楚 秦的变法运动
第四节法家的 阶级斗争思想
引子
一、翻译《资本论》, 为社会史研究奠定重
要的理论基础
二、探究亚细亚生产 方式,揭示中国文明 社会的起源及其特殊 性
三、重识《中国古代 社会史论》的学术价 值与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国
马克思主 义
亚细亚
关系
贵族
中国
研究
社会
史学
理论 起源
文献
史论
社会
先王
城市
氏族
国家
特性
内容摘要
本书对中国上古时期的城市、国家、生产方式、社会阶层及关系、阶级、文明起源等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 侯外庐在本书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尤其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结合上古中国的相关史料,探 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路径和独特规律,他在本书中提出的很多独创意义的见解对中国史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书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开创性著述。

《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课件

隋朝的政治制度
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 中央集权,提高了明
唐朝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实行开 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与周边国
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经济繁荣
唐朝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水利 设施得到完善,手工业和商业也得 到了发展。
文化昌盛
唐朝文化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诗、唐画、唐乐等成为了中国文 化的代表。
周朝时期制定了严格的礼乐制度。礼 乐制度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 的地位和权利,以及在不同场合下应 该遵守的礼仪规范。这种制度对于维 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体现了周朝文化的独特性和先 进性。
思想文化
周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 文化名人,如孔子、老子等。他们提 出了各自的思想主张和文化观念,对 于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同时,周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也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诗经》、《 尚书》等典籍的编纂和传承,为后世 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南北朝时期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重要 的成就,如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贾 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等。
05
CATALOGUE
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全国及大运河开凿
隋朝的统一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实现了大一统,为经济文 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大运河的开凿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 展,同时也方便了隋炀帝 的南巡。
思想文化的活跃与 进步
在思想领域,王阳明的心学、 李贽的异端思想等对传统理学 产生了冲击。同时,随着西学 东渐,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 思想传入中国,对晚明社会产 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风气的变化
晚明时期,社会风气发生了显 著变化。人们开始追求物质享 受和个性解放,奢侈之风盛行 。同时,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 ,市民文化蓬勃发展,小说、 戏曲等文艺作品繁荣。

史学概论ppt课件

史学概论ppt课件

历史知识的解放性特质
历史知识的功能并不在于它能指示具体行 动。它的功能在于,经由扩大人们自我认 识的历史视野,进而提升行为能力,以及 开启更多的行动机会。
历史知识的功能在启示人们,社会化过程 中,获得自由的机会何在。人们的个别的 自我意识,经历史知识注入以后,可以扩 大而产生“我是全人类的一部分”的意识。
历史学的现实意义
钱穆:一国家当动荡变进之时,其以往历史,在 冥冥中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着它的前程,规 范着它的旁趋,此乃人类历史本身无可避免之大 例。否则历史将不成为一种学问,而人类亦根本 不会有历史性之演进。(《国史新论·自序》) 钱穆:诊病必须查询病源,建屋必先踏看基地。 中国以往四千年历史,必为判断近百年中国病态 之最要资料,与建设将来新中国惟一不可背弃之 最实基础。 (《国史新论·自序》)
他必须首先确定他想发现的东西是什么,然后要 确定什么样类型的发掘点可能挖出他想要的东西。 这是“问答逻辑”的中心原则,也适用于考古。
第二条原则是,由于真正的历史是思想的历史, 历史中就不存在什么“事件”了,被误称为“事 件”的东西实际上是行动,它表明了行动者的某 个思想(意图、目的);因此,历史学家的任务 就是识别这个思想。
爱德华·卡尔:《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 事实》。
第三讲 史义
两种错误的倾向:发现社会发展的密码——元史 学;古董癖和文物癖 历史学与“通人教育” 历史学的用途: 1、“差异”的意义(一种有关各种可能性的清单; 帮助区分持久性现象与暂时性现象;直面痛苦) 2、“背景”的意义(整体感;历史的不重复性) 3、“过程”的意义(发展序列预测;对一些所谓 “真理”提出质疑的能力)
历史学是关于现在的学问
历史知识所要达成的,是以深刻的时间面向说明 现今社会。 以历史方式研究过去,对史家而言,他所要研究 的过去,根本是现社会在过去先行发生的事情。 历史知识是现今(社会及人)借着过去事迹为媒 介的自我认识。而这个过去,不管它是以如何的 方式进入现状之中,它又将走出现今状态之外, 朝向未来。 人类的自我,借着历史知识为媒介,展开自己对 自己的认识:历史知识是自知的知识——知识的 主人,认识他自己是某个历史演变的结果;也洞 识他在与时俱移的(个人与世界的)活动中,所 形成的个性。

中国史学史课件第一章

中国史学史课件第一章
• 第二,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变化与社会需求的促进, 使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史学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
• 第三,历史著述中,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内容明显增加。 • 第四,历史的鉴戒功能被逐渐认识,得到很好发挥。
第二节 从学在官府到私人著史
二、孔子修《春秋》
春秋晚年,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开创了私人讲 学和私人撰述之局,这是孔子的创造,也是社会变化和思想 文化发展的结果。
诸侯国形成大国割据局面。邦国的数目越来越少 ,规模却越来越大。 • 兼并过程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诸华 、诸夏文明圈的范围,带动了民族融合的脚步。
国家机制的健全,民族意识的加强,知识阶层的扩 大和文化传播手段的进步,带来了史学变化发展的契 机。当时史学的主要变化有:
• 第一,从孔子修《春秋》开始,出现了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 。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史旧文改写的一部史书,被后世 列为儒家经典,因此也称《春秋经》。
《春秋》中寄托着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评判。这本书 的编纂就寓含着他针砭社会,儆戒人心的用意,因此,书中 的观点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第二节 从学在官府到私人著史
三、《左传》及其历史编纂特点
•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成熟的编年体史书 ,大致成书于战国初期。
第一节 远古传说、历史意识与历史记载
四、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的国史
• 《左传》和《国语》中,多次用 “春秋”指称各 国史书。
• 国史主要记载的是当时朝聘、会盟、征伐、城筑 、祀典等国家大事和统治者与王公贵族各种争夺 权利的活动。
• 春秋时期,国史的表述形式至少有三种:一是只 记某时有某事发生;二是写出史事的过程;三是 记言,或以记言为主,或记事又记言。
• 《战国策》包含了更多的社会内容,包含了不少非 贵族出身的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结构 变化的特点,这是史书中新出现的内容。

目录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目录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二章 秦汉时期史学
第一节 大一统政治局面与秦汉史学 第二节 奠定史学宏大规模的《史记》 第三节 刘向、刘歆的历史文献学成就 第四节 第一部反映大一统历史局面的朝代
史《汉书》 第五节 汉代史学的其他成就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
第一节 发展
第二节 第三节
历史形势的变化促进史学的多途
第六章 辽夏金三朝和元时期史学
第一节 辽夏金三朝的史学 第二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元代史学 第三节 马端临《文献通考》对《通志》的拓展 第四节 丰富的少数民族史学
第七章 明至清中期史学
第一节 明代史学的发展 第二节 晚明史学的特点 第三节 明清之际史学家的历史批判精神 第四节 清代前期史学的繁盛与嬗变 第五节 章学诚与《文史通义》 第六节 中国古代史学优良传统及其局限
绪论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 二、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国史学的发展 三、学习中国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和研究中国
史学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史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远古传说、历史意识与历史记载 从学在官府到私人著史 战国时期的多种历史撰述 先秦诸子的历史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建设新成就 第三节 历史撰述的主要成果 第四节 当前中国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地方史、家传、谱牒及其他
第四章 隋唐时期史学
第一节 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第二节 刘知幾与《史通》 第三节 典制体史书《通典》的旨趣及其史
学价值 第四节 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第一节 时代变迁与史家的历史思考 第二节 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资治通鉴》 第四节 纪传体史书的“会通”之作《通志》 第五节 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

《中国史学史》课件

《中国史学史》课件

历史研究中的“文化热”
01
历史研究中的“文化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历史研究
中出现了对文化因素的重视。
02
“文化热”的影响
拓宽了历史研究的领域,深化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促进了跨学
科的研究合作。
03
“文化热”的局限性
有时过于强调文化因素在历史中的作用,忽视了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制
详细描述
刘知几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的著作《史通》是中 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对之前的史书进行了系统的 分析和评价。他提出了史书编写的原则和方法,强调 史论的重要性,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总结词
编年体通史巨著,对后世影响巨大
详细描述
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它详细记载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 史。司马光在编纂过程中不仅注重史实的准确性,还强 调史论的重要性,使得《资治通鉴》成为一部具有极高 价值的史学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总结词
清代史学以考据为主,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 述和分析。
详细描述
清代史学以官方修史为主要形式,修有《明史》、《清史稿》等重要史书。同时,清代 学者注重考据和校勘,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考量和评估。在研究方法上, 清代史学开始引入了西方的一些学术思想和理论,如实证主义等,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改
胡适与《中国哲学史大纲》
总结词
首部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著作
详细描述
胡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史著作。该 著作采用西方哲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价,对中 国哲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ppt

中国古代史ppt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其文化成就具有深远的影响。宋朝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如苏轼、辛弃疾等文学家的诗词作品,以及范宽、郭熙等画家的绘画作品等。此外,宋朝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和火药等重要的科技成果。
宋朝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文化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朝代,其在13世纪和14世纪期间统一了中国。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朝的统一
清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清朝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此外,清朝的文化和科技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如《四库全书》的编纂等。
清朝的发展
清朝的统一与发展
07
中国古代史的总结与启示
中国古代史的成就与贡献
总结词: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详细描述 Nhomakorabea01
秦始皇陵与兵马俑的发现
02
03
04
04
汉朝与三国时期
汉朝的政治制度
汉朝时期实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并设立三公九卿掌管国事。同时,汉朝还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如《法经》和《秦律》等。
汉朝的文化
三国时期的分裂
三国时期的战争频繁,主要有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著名战役。这些战争不仅涉及军事技术的较量,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国时期的战争
三国时期的分裂与战争
三国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三国时期的科技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农业技术、造船技术、制瓷技术等都有所进步。同时,医学、天文学等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成就,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祖冲之的圆周率等。

中国古代史学

中国古代史学
• (3)再次,中国古代史著是传统文化的主 要载体,历史著作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具有记载、保存、 传播文化成果的重要功能。中国古代史学无异 于一座蕴含着历代文化精品的宝库。只要我们 粗略地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文化,就不难看出, 历史学与其他诸学科都有密切联系。
• 如经学、哲学、文学、宗教,艺术经济都 与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史注经” 的治学传统,表明经学的发展离不开史学。 中国古代素有文史哲不分家之说,像《左 传》、《史记》、《资治通鉴》、《战国 策》等,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佳作, 对中国古典文字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史学还为文学创作提供子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素材。如《三国演义》取材于陈寿 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所作的注解。
• (3)官修史书制度正式确立。隋文帝曾下令: “人间有撰集国史者,皆令禁绝。”贞观三年, 唐太宗设史馆于宫中,专修国史。表明皇家对 修史的垄断,私修之风受到扼制。这一做法为 后世各朝所效法,影响深远。
• (4)出现了史学理论专著。唐代著名史学家 刘知几所著《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 学理论专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史学发展 到一个新阶段。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下移和私学的 兴起,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各诸 候国都有史官,记载本国的史事,如晋国 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 秋》一书不仅创立了编年体史学体裁,开 启了私人修史之先河,而且形成了“寓褒 贬、别善恶”即通过历史褒贬忠奸,区别 善恶,惩恶扬善的史法和轻鬼神、重人事 的史观,因而孔子被学者们尊为“中国史 学之父”。
• (5)史评史论在在明清时期有了新的发展, • (6)明清两代的官修史书,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
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官修正史有《元史》和 《明史》。乾隆年间官刻《二十四史》。

中国古代史全套课件课件

中国古代史全套课件课件
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从杂婚到血缘群婚到族外 婚再到对偶婚最后演进成一夫一妻制。
15
一、与人类起源有关的古猿类 化石的发现
• 人类社会历史开始之前,我国大地上 已经生存着作为人类远祖的几种古猿。 目前我国已经发现了这些古猿的化石。 这些古猿化石的发现,对于了解人类 遥远的直系祖先或其旁支,研究他们 演化发展的谱系,探讨人类起源等问 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第一编中国的原始社会 (约 200万年前~前2070
年)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文明起源最早的国家之 一,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 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发现的众多的石器时代的 文化遗址, ( 包括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 ) , 犹如满天星斗分布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些灿烂的石 器时代的文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 他们的意识形态及社会生活。中国先民用他们的勤 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13
大同世界
• “夫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狐独废疾者皆有养, 男有份,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世 界
14
• 三是指历史学科,即通过史料中介,在历史记 录的基础上,再现还原历史过程,对历史事件 作出解释说明,并探寻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6
2、什么是《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是指中国的先民在中国的土地上繁 衍、发展进化的过程,习惯上把1840年鸦片战 争前的中国历史称为中国古代史,它占据全部 历史的绝大部分,越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的发展、衰亡的历程。

第三章中国古代史学

第三章中国古代史学

第三章中国古代史学第三章中国古代史学史学是研究和阐述⼈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按照时代顺序,运⽤具体历史事实,阐明⼈类社会⾃⾝运动的进程及其规律。

在⽂化⼤系统中,这⼀以事实为基础的逻辑思维科学,⼜是⼈类从⾃发的实践活动⾛向⾃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史学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涌现出众多的史学家和史学著作。

中国历史记载的完整性在世界上是⽆与伦⽐的。

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历史是依靠中国⽂献才得以有完整的了解,这是中国⽂化对世界历史做出的重要贡献之⼀。

第⼀节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先秦: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我国是世界上史学发达最早的国度之⼀。

早在远古我们的祖先就注意积累租保存以往的经验,那时没有⽂字,⼈们⽤脑记⼝说和结绳刻⽊等⽅法记事,记载⼈类童年时期的实践活动。

⼈类学家从⾄今还没有⽂字的民族那⾥知道有结绳、刻⽊这种⽅法,但这种记录却⽆法保存永久,⼝头传说有的却⼀代⼀代流传下来,并且被后⼈⽤⽂字记载下来,这些古代的传说,就是我们知道的最早的历史,如“⼥娲补天”、“后羿射⽇”、“黄帝战蚩尤”、“鲧禹治⽔”等。

中国有⼤量的有关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这些历史传说还不能称为史学作品,但已经包含着史学的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史学的源头。

夏商时期,⽂字的出现和历法的产⽣并不断成熟,为史学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史学开始萌芽。

有意识地历史记载逐渐成为统治者经常性的活动和国家的⼤事。

《尚书·多⼠》说:“惟殷先⼈,有册有典”。

“册”是由多⽚⽵简编成的书籍,也就是历史⽂献。

“典”是放在架⼦上的⽵简。

这时也有了起草⽂书、记载史事、兼管国家典籍的史官。

商代甲⾻⼘辞中有“作册”、“史”、“尹”等字。

“史”是负责记事兼有巫官⾝份的⼈,《说⽂》:“史,记事者也”;据王国维考证,“作册”等于“内史”。

“尹”是掌管⽂献者。

甲⾻⽂中还有“册六”、“编六”等字样,说明商代编纂⽂献的规模很⼤。

商代还设左学、右学,让贵族“学于古训”,也就是学习历史。

专题27.史学理论(共16张PPT)

专题27.史学理论(共16张PPT)

2.古代中国的修史 (1)修史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国家行为,由国家任命的太史令、著 作郎、起居郎等史官和专门设置的修史局、史馆负责。为前代修史 多由宰相监修。所修之史被定位为“正史”,以区别于各类别史、 野史。私人修史,基本上是国家修史的补充。 (2)修史的目的是维护和强化国家的统治秩序,具有强烈的政治 性。 (3)修史所关注的内容,主要是关系王朝兴亡盛衰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活动。 (4)修史倡导“据事直书”,反对“曲笔”,要求不掩恶,不虚 美,因此治史者被要求兼具史德、史学、史识与史才。但是,在很 长一段时间中,史学的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仍是传统经学;判断善 恶美丑的标准,仍是由儒家伦理道德所主导的。
(3)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辨别 ①同一历史事实在被叙述时可能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时代背景和叙述主体的立场、利益、认识等,从而形成 不同的历史叙述。 ②历史叙述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一定能完全客观地反 映历史事实。 ③多则历史叙述中的共同点,通常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 历史事实。
(4)历史结论:是人们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 件总结性的认识,包括对现象的性质、意义、 历史地位等所作的总结。如鸦片战争是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5)历史观点 ①概念: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 史现象的评价。 ②特点:是以某一个或某些历史事实为依据 产生的;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产物。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不能准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确记述作者的事迹,A项错误;材料没有 与其他相关研究著作比较,故B项错误; 版本的新旧与接近历史真相的程度没有
必然联系,C项错误。
预祝同学们金榜题名!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廷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时带有很多

中国文化概论 第11章 中国古代史学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第11章 中国古代史学PPT课件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
• 文字产生以前,口耳相传的传说,乃 史学的源头。

42
43
44
• (3)清代的考据学在校、勘古籍、 考证史实等方面,都取得了超越前 人的成果。重要的著作有钱大昕的 《廿二史札记》等。

45
46
• 清代学风,以考据为盛。
47
• (4)明代史学,方志、稗史增多,经济史撰 述繁富,史学通俗化和历史教育广泛展开。 方志编修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数量之多、 范围之广,亦为前代所不及。
24
• 杜佑《通典》为史学开辟了新路。
25
• 宋元时期史学成就: • (1)正史的编修取得了一定的成
就。这一时期修成的正史有:宋代 薛居正的《五代史》(即《旧五代 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和 《新唐书》。 •
26
27
28
• (2)产生了带有总论性的三部通 史巨著,即宋司马光的《资治通 鉴》、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 临的《文献通考》。
6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下移和私学 的兴起,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春秋战国 时期限的史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记事 为主的编年体史书,如《春秋》、《左 传》、《世本》、《竹书纪年》。另一类 是以记言为主的记言体史书,如《国语》、 《战国策》等。
• 总之,先秦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
7
• 孔子的 《春秋》 就是以 鲁国国 史编撰 而成。 它的出 现具有 划时代 的意义。

中国古代史ppt

中国古代史ppt
科举考试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是古代中国的一项创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 。
THANK YOU.
推行儒家思想
汉朝推崇儒家思想,提倡忠孝仁爱等传统美德,对中国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与科技
文化繁荣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出现了许 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如屈原、韩愈等。
科技发展
秦汉时期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 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造,如造纸术、指南针等。
宗教信仰
秦汉时期,中国的宗教信仰也得到了发展,道教 、佛教等宗教在中国传播开来。
03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
鲁隐公摄政
01
公元前722年,鲁隐公摄政,执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

齐桓公称霸
02
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政策,实行“井田制
”,增强国力,最终称霸中原。
宋襄公争霸
03
宋襄公在位时,积极参与中原争霸战争,图谋称霸中原,但最
终以失败告终。
战国时期
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史称“三家分 晋”。
经济思想和理论
儒家经济思想
儒家经济思想强调“重农抑商 ”,主张重视农业生产,抑制
商业发展。
法家经济思想
法家经济思想主张发展商业, 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道家经济思想
道家经济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认为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 的干预,让经济自由发展。
09
中国古代文化
文学和艺术
诗词歌赋
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经典,以及唐诗、宋词、元 曲等文学形式。
07
心是皇位世袭制,即传位给子孙或兄弟,以维护皇 帝的绝对权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刘知几作《史通》与 中国古代的史学批判著作
魏晋到隋唐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体现
一 南朝梁人刘勰《文心雕龙· 史传》 二 唐初政治家关于史学的言论 三 《晋书》卷82有关史家的传记 四 《隋书.经籍志》史部诸序 五 刘知几《史通》
刘知几与《史通》
意义:提出了系统的史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论,标志 着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第二部分:宋元史学思想关注的问题
第一部分:宋元史学思想的时代特点
宋元时期的史学思想在隋唐史学的基础上
继续发展,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兴 起于北宋中期的理学,在唐代儒家经学和 佛、道思想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形成与发 展起来,并出现了诸多理学流派与理学家,他 们将理学思想运用至历史研究中,以理阐史、 以史证理,使宋元史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 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⑶、正统论
理学家们讲儒学要讲究道统,史学
则要讲究正统.
⑷、对历史阶段的划分
理学家们所推崇的天理成为其划分历史阶
段的标准,他们把历史划分为三代以前和三 代以后,即所谓的”先王”个”后王”两个 阶段极力美化三代,宣称三代是天理流行的 时代.受其影响,宋元史学思想中也体现了对 于三代的推崇,司马光的表现尤为突出.
第二,关于撰史原则。
《史通.采撰》篇强调“征求异说,采鏣群言,然后能成一家。慎于 采撰,根本的问题是要辨别什么是历史事实,这是刘知几撰史原则的核心。
第三,关于史书的体裁、体例。
《序例》篇说:“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 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这是指出史书体例本是史家反映 历史见解的一种形式。刘知几推崇《春秋》、《左传》、范晔 《后汉书》、萧子显《南齐书》的体例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史学第一次大发 展时期。史学从神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向 人的方向发展,建立了帝王将相,英雄伟人 创造历史的英雄伟人史观.可以说,历史只 能是人的历史,历史作品也只能是人的作 品,人类历史活动以”人”为本位,历史最 深层面也是以人性为支撑.
秦汉时期史学理论发展的背景:
秦汉时期 封建政治权力控制史学, “焚书坑儒”确立了文化专制的传统,虽 被后后世批评,但一直被变换手段而沿用。
这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政治与 史学的关系。统治者认识到史学的功能, 积极支持历史编纂,注重历史教育,以便 鉴往而知来。
秦汉时期史学理论发展的背景:
董仲舒继承了齐学之风,吸收了法、阴阳、 名等学派的思想,对先秦儒学进行改造,创 造新学体系。 以董为代表的汉儒对《春秋》 等史书的解说,对后世中国人研究历史和史 学思想方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孔子作<<春秋>>时,处于社会的大崩溃,大分化,大改组 与文化的大发展,理性精神大觉醒的时代.故孔子希望通过书 乱世之史,以为天下后世立定仪法,作出劝诫,从而建立起新 的有序的王道社会理想.这也是<<春秋>>史义的体现. 史家,史书关于历史事实的解释与论断,是史家在确定了 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基础上,对于历史事实所具有的性质,特点, 作用以及意义等方面的深层考察.中国传统史学中,孔子以<< 春秋>>笔法开历史事实价值判断之先河.如<<春秋>>的例,大 多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第四,关于史书的文字表述。
他认为“简要”是“美”与“工”的基本要求。他还主张 “用晦”,还提出采用“当时口语”,“从实而书”,以不失 “天然”。
第五,关于史家做史态度。
《史通》提出“直书”、“曲笔”两个范畴认为这是“君子 之德”和“小人之道”在史学上的反映。他认为,直书才有“实 录”,曲笔导致“诬书”,它们的对立从根本上决定了史书的价 值和命运。
中国传统史学理论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 步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史学意识产生了。 史家对于历史记载的态度,史书的表述,史 书的内容与形式,史学的性质与作用,史家 自身修养的认识,史家批评的理论与方法等 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使之不断丰富与发展起 来。
第一节、从《春秋》到《史记》 -中国史学的奠基
三 重人事轻天命
这是人本主义传统的体现,开创了中国史学的传统。
孔子 主张“为而无所求”。虽然强调“知命”,但仍以 “正名”,“仁义” ,“忠恕”作为规范人的理想道德标准。孔子持有”畏 天命,重人事”的天人观.但更注重人事.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其《春秋》在历史表述上,也是先秦时期的史籍中最早摆 脱天、神羁绊的史书。它记述的是人的历史,而且孔子确 实存在尊先王,尊圣贤的英雄史观.
史学理论的先师 ——孔子
一 孔子及其《春秋》所体现的史学理论
(一) 确立史学的求真原则 追求历史真实性并将之视为史学评论 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具有重要意义。 王鸣盛(清):“议论褒贬皆虚文 耳”,认为只有追求历史事实的真实,才 是“学问之道”。 兰克规定自己研究历史的目标:“只 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已”
价值判断首先应解决其判 断标准问题,这最终为史家治史 目的决定.孔子巧妙而创造性的 将<<春秋>>史义与”比事”的 史法融合,开创了“成一家之言” 的春秋笔法.
孔子的春秋笔法
首先,寓褒贬,别善恶,为尊,亲,贤者扬善隐恶.
孔子以王道为标榜,以拨乱反正,匡救天下为 己任,将角色意识定位于”王者师”.史学是他 发扬道德裁判的工具,服从政治伦理原则.故有 了”称爵不一”,”称弑不一”,”为亲者讳,为尊 者讳,为贤者讳”的春秋笔法.又有孔子”笔 削”<<春秋>>,借事明”义”,人事双修,” 文””义”兼顾,即”立功立德立言”.司马迁 对此给予直接继承, 称<<春秋>>“辨是非,故 长于治人”. 其次,书法不隐,直书其事. 孔子很强调”南董之志”,赞其”书法不
第六,关于史学的功用。
刘知几提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的命题,是 基于这样的认识,因“史官不绝,竹帛长存”,故后 之学者可以“神交万古”、“穷览千载”,从而产生 “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愿望和要求。
司马光作《资治通鉴》与宋元 时期的史学
(一)综述:理学影响下的宋 元史学思想
第一部分:宋元史学思想的时代特点
求真原则的体现
一)大量引用文献,<<左传>>中提及 数十种,如 <<虞书>>,<<康诰>>,<< 夏训>>,<<周书>>等. 二)广泛征引各类笔记体史书,广泛博 览周鲁之室的古文献,从中收集史记旧闻. 三)取自各国史官所记国史及民间传 说,许多直接取自各国史策.
孔子及其《春秋》所体现的史学理论
(二)<<春秋>>笔法
(二)、宋元时期重要史家与其 史学思想
宋元时期,我国史学继续发展,涌现出了
一大批史家与史著,如司马光、郑樵、 欧阳修、朱熹、马端临等人,其中,以司 马光的成就为最大.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⑴、<<资治通鉴>>的编写方法 ⑵、司马光的史学思想
⑴、<<资治通鉴>>的编写方法
<<资治通鉴>>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 编年体通史巨著,共294卷,记述了上起周威烈王二 十二年(前402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 年)共1362年的历史.如此卷帙浩繁的史籍,起编写 方法很值得我们关注.司马光本着尽可能突出事件 完整性的原则,自己主编,启用刘恕和范祖禹为助手, 采用长编法,编成了这部卷帙浩繁的史籍.
“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的核心目的,表 明历史家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就是以新的史学思 想为核心建立史学体系。司马迁用于形成自己 独立的思想体系,表达对于历史前途的看法。 强调了撰述中史家评判的重要性,表达了对 “史义”的追求。司马迁在天人关系、古今关 系、政治成败、撰史旨趣等方面都提出了新思 想,故而 是“一家之言”。
司马迁及其《史记》所体现的史学思想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著作有纪传体史书《史 记》。 司马迁纵观古今学术,熟悉当代政治人物和政治情况, 自序称其总的原则是:“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 语。” “整齐”有综合排比、批判订正的意思。丰富的 材料,经过司马迁的综合整理,熔铸于宏篇局制中,使 《史记》成为名符其实的历史资料的总汇。
司马迁著《史记》总的史学观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体现的是探讨历史是由天还是 由人决定的——即历史的决定论。是针对天命、 天意对历史变化和社会生活其支配作用,还是人 事的力量其支配作用的问题做出回答。司马迁承 认“天人感应”,但对天意、灾祥之说表示怀疑, 强调人事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他将自然变化与社 会变化统一在一起,突出了人的历史主体性。

返回
②、历史变化的过程
理学家们认为历史盛衰的变化是治与乱的循环,如
理之消长,在此影响下,郑樵提出”会通”的观点, 反对把历史过程割裂开来;马端临也主张把古今制 度的变化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 在对于怎样看待”历史的王道时期和霸道时期” 这一问题上,史学家具有不同于理学家的观点,朱熹 认为”义”与”利”不能并力;而陈亮则认为”王 霸并用,义利双行”,坚持历史过程发展是一贯的, 不能把历史分裂成两截,且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这在宋代史学思想的领域里,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 用 返回.
⑴、贯通意识浓厚

理学的”求理”思维特征之一是通 天通地、贯古贯今,反映在对史学思想 的影响上,则表现为一种”通识”的意 识.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郑樵的 <<通志>>等,都是在这种意识指导下完 成的.
⑵、历史盛衰论
理学家们认为:决定历史存亡兴衰的是
天理,人们应该从天理的角度来解释历 史的兴衰,受其影响,宋代史学家如司马 光就认为:维护纲常名分的等级制度,是 使”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的根本办 法.且这一时期的各种史书中,多以天理 为标准来评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