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
7%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
![7%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1c7f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6.png)
7%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关于7%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的基本模板。
请注意,具体的配合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用途和技术要求进行调整,同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和规范。
7%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1. 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1.2施工地点:[施工地点]1.3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1.4施工单位:[施工单位]2. 原材料2.1碎石:采用 [碎石规格],符合 [相关标准]。
2.2水泥:采用 [水泥规格],符合 [相关标准]。
2.3水:采用 [水规格],符合 [相关标准]。
3. 配合比设计3.1稳定剂含量:7%3.2水泥用量:按照7%的含量计算,具体用量为 [计算值]。
3.3碎石用量:按照7%的含量计算,具体用量为 [计算值]。
4. 配合比具体值4.1水泥含量:7%(按重量计算)4.2碎石含量:93%(按重量计算)4.3水含量:适量(按需添加,以确保混合物湿度适宜)5. 混合工艺5.1碎石清理:对碎石进行清理,去除杂质和粉尘。
5.2混合过程:将清理后的碎石、水泥和适量水进行混合,确保均匀。
5.3搅拌时间:确保搅拌时间充分,以保证混合物的均匀性。
6. 试验检测6.1抗压强度: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6.2稳定性:进行稳定性试验,确保在承载力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6.3含水率:进行含水率测试,确保在合理范围内。
7. 结论与建议7.1 本次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各项试验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
7.2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合物湿度的控制,以确保最终工程质量。
8. 附图[可以添加配合比图、试验结果图等相关图表]这份报告是一个基本的模板,具体的配合比和试验要求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建议在编写报告时参考相关的建筑标准和规范。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2259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4.png)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1.确定基层的设计要求: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基层
的强度等级和稳定性要求。
2.确定碎石的级配范围: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碎石级配
范围,以满足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确定水泥用量: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
定水泥的用量,以达到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4.确定水胶比:根据水泥用量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定水胶比,以保证水泥的充分反应和碎石的骨料填充效果。
5.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确定的水泥用量和水胶比,进行配合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重复进行试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和准确性。
2.注意试验条件的控制:控制试验环境和试验条件,确保试验结果符
合实际施工条件。
3.注意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的质量对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必须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要求。
4.注意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条件对配合比
试验结果有影响,必须保证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可以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佳配合比,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同时,配合比设计也为施工提供了指导,保证基层工程的质量和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是路面工程中重要的环节,对保证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24c12fa45177232f60a253.png)
水泥(石灰)剂量标准曲线试验结果
结合料剂量(%)
0
2
4
6
8
EDTA消耗量(ml)
集料各规格粒径掺配比例
集料规格粒径(mm)
5-10
石屑
掺配比例(%)
40
20
40
选定无机结合料配合比
材料名称
水泥
集料
水
单位用量(kg/m3)
108
2160
127
单位比
1
20
检测结论:经检测,该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所检指标均满足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
备注:/
试验:审核:签发:日期:2014年06月16日(公司
YP-DL2014-SNJ-002
集料
碎石
新睦采石场
YP-DL2014-CJL-003
集料
5-10mm 碎石
新睦采石场
YP-DL2014-CJL-001
集料
石屑
新睦采石场
YP-DL2014-XJL-002
击实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最大干密度(g/cm3)
最佳含水率(%)
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
种 类
5%水泥稳定碎石
试验依据
JTG E51-2005
判定依据
JTJ 034-2000、设计文件
样品描述
拌合均匀、无离析、无结块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数控标准电动击实仪(S-13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S-151)
搅拌方式
机械拌合
强度等级(MPa)
4
材料名称
规格
生产厂家/产地
JB010707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aa8b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f.png)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定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在碎石基层上使用水泥作为稳定剂进行强化处理的一种道路基层结构。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能够提高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道路的承载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原则1.基层结构力学性能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满足道路设计要求中对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包括强度、稳定性、变形性等方面的指标。
2.基层材料的选择: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选择合适的基材和稳定剂材料。
碎石作为基材应满足一定的物理性能要求,稳定剂水泥应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掺量。
3.配合比设计原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应合理确定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保证基层材料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方法1.确定水泥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水泥的用量。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可以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2.确定碎石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碎石的用量。
碎石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3.确定水灰比:水泥与碎石的配合比例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验数据和经验准则,确定合理的水灰比,保证水泥和碎石能够充分反应,并达到所需的稳定效果。
4.确定掺合料用量:根据情况需要,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掺合料来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如矿渣粉、石灰粉等。
掺合料的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5.配合比设计验证: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来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配合比。
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的注意事项1.应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和掺量,以及碎石粒径和分配规格。
2.在设计中应考虑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并合理安排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e02f49767f5acfa1c7cdf8.png)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1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泥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二、原材料试验2.1 集料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的规定,结合指挥部、监理组相关要求,我部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试验,我部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试验,本次设计全部采用恒固生产的安山岩质集料(规格为:1#料9.5mm~31.5mm,2#料4.75mm~9.5mm,3#料4.75mm以下)。
各种集料的室内试验的实测值及采用指标列于表2-1(水泥稳定碎石集料试验项目结果汇总表)中。
2.2水泥本次设计选用的水泥为南京宁峰建材有限公司产的P.C32.5缓凝水泥,其实测值及采用指标值列于表2-2(水泥稳定碎石水泥试验项目结果汇总表)中。
2.3粉煤灰采用溧水电厂生产的粉煤灰,粉煤灰试验数据见实验报告(附表)。
2.4级配根据各种集料的筛分的结果进行试配,提出满足要求的集料配比。
各种集料的原始筛分结果及合成级配的计算结果列于表2-3(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筛分及配比计算结果汇总表)中,合成级配曲线见图(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筛分级配范围及合成级配图)。
三、混合料试验3.1 标准击实试验按照表2-3中的集料配比进行了4组标准击实(水泥:粉煤灰:集料=3.5:1.0:100,4.0:1.0:100,4.5:1.0:100,5.0:1.0:100 ),并进行了EDTA滴定,其结果汇总于表3-1(水泥稳定碎石标准击实、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中。
3.2 强度试验根据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了7d无侧限抗压成型、抗压试验,其结果汇总于表3-1(水泥稳定碎石标准击实、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中。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三篇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33820b783e0912a2162a8c.png)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三篇篇一: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1.概述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同时为了适应现在大交通量和重轴载的特点,筑路材料也不断地更新;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以水泥稳定材料(简称半刚性材料)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应用。
据统计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采用了半刚性材料。
在半刚性材料中,水泥稳定混合料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筑路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可用于各种类别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由于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因此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板体性。
与其它半刚性材料相比,水泥稳定混合料具有早期强度高、强度增长快、抗冲刷性能好、原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非常适合现代重型交通要求。
2.配合比设计依据:2.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2.3《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2.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XX2.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2.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2.7《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设计图》要求;3.设计资料:3.1该高速公路路面二合同段地处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厚为18cm,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要求值为4.0Mpa。
3.2水泥要求强度等级为32.5Mpa(初凝时间要求3h以上,终凝时间要求6h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宜;碎石集料压碎值小于30%;碎石集料中小于0.5mm颗粒材料的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如表1适宜用水泥稳定颗粒组成范围表1结构层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基层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28 <9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aa183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e.png)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报告一、引言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将水泥与碎石混合后进行固化的材料,具有压实性好、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
配合比试验是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物中水泥与碎石的比例关系,以获取最佳的工程性能的重要环节。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的试验研究,探究最佳的配合比参数,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二、试验目的1.确定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中的水泥与碎石比例;2.分析不同配合比下的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特点;3.探讨最佳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参数。
三、试验方法1.材料准备准备水泥、碎石和水作为试验材料。
水泥按照规定比例搭配,粒度为15-25mm的碎石。
2.配合比设计选择3种不同的水泥与碎石比例进行试验分析,分别为1:6、1:8和1:10。
3.试验制样根据设计的配合比,按照一定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比例制备试样。
4.试验内容(1)密度试验:测定水泥稳定碎石试样的湿密度、干密度和相对密度。
(2)抗压强度试验:进行不同养护时间下的抗压强度试验。
(3)耐久性试验:浸泡试样在硫酸盐溶液和氯离子盐溶液中的耐久性试验。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1.密度试验结果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到不同配合比下的水泥稳定碎石试样的湿密度、干密度和相对密度。
结果显示随着水泥与碎石比例的增加,密度逐渐增加。
2.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不同配合比水泥稳定碎石试样在不同养护时间下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泥与碎石比例的增加,抗压强度有所提高。
3.耐久性试验结果五、结论通过对不同配合比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1:8的水泥与碎石比例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试样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良好的耐久性。
2.在硫酸盐溶液和氯离子盐溶液的耐久性试验中,1:8的水泥与碎石比例试样的失重率较低,耐久性较好。
3.水泥稳定碎石的密度随着水泥与碎石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六、建议1.进一步扩大配合比范围,探索更多的水泥与碎石比例条件下的水泥稳定碎石性能。
2.在现场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与碎石比例。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4edf3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2.png)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试验目的:通过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试验原理: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常用的路面基层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水泥、稳定剂和碎石。
水泥在水中反应生成胶凝物,能够增强碎石的黏结性和强度。
稳定剂能够提高碎石的排水性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水泥稳定碎石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试验材料:水泥、稳定剂、碎石。
试验步骤:1.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试验的基本配合比。
2.将所需水泥、稳定剂和碎石按照配合比准备好。
3.将水泥和稳定剂与一部分水混合均匀,形成胶体。
4.将胶体与碎石混合,用搅拌机进行搅拌,确保各组分均匀分布。
5.将混凝土均匀倒入模具中,进行振实,使其排出空隙。
6.将模具放入恒温水箱中,养护一定时间。
7.取出样品,并进行强度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8.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继续试验。
试验结果:根据试验数据统计,得出以下结果:1.不同配合比下,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如下:配合比,抗压强度(MPa),抗拉强度(MPa)--------,--------------,--------------1,10.2,1.52,12.8,1.83,14.6,2.04,15.2,2.22.不同配合比下,水泥稳定碎石的稳定性如下:配合比,稳定性(%)--------,-----------1,802,853,904,95结论: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配合比为配合比3,即水泥与碎石的比例为1:5,稳定剂的用量为碎石总质量的2%。
在这个配合比下,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稳定性达到了90%以上。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如增加水泥的用量或稳定剂的用量来进一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此外,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并考虑其他因素,如环境条件和成本等,来综合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路面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路面基层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7be90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e.png)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路面基层配合比设计发布时间:2021-06-24T11:31:15.030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5期作者:陈求德[导读]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陈求德身份证号:46003319***2094475,海南海口 570000摘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但也容易出现明显的缺陷,如干缩和温度收缩裂缝。
如何有效利用其优势是混合设计的关键。
关键词:水泥;分级碎石;混合比例设计引言∶水泥稳定的梯度碎石混合比设计的目的是形成真正的骨架致密结构。
由于水泥材料的固结,因此无需确保一定的空隙率。
将不同粒径的矿石用于入岩,形成致密的渐变,可以提供坚固的轴承层,并有效减少干缩和温度收缩裂纹。
矿物质的级配设计是关键,可以采用连续分级和不连续分级。
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路面的理论1.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实验提出了理想曲线。
据信,固体颗粒是根据粒径,厚度和细度的组合排列的,并且可以获得具有最高密度和最小空隙的混合物。
W 型?B型?Fuher提出了理想的抛物线最大密度曲线,认为矿物混合物颗粒的灰度曲线越接近抛物线,密度越大。
2.粒子干涉理论间隙颗粒的粒径不应大于间隙之间的距离,否则颗粒之间会产生干扰。
为了避免干扰,粒子应以一定数量分布,并且第一粒子之间的距离应从临界干扰中得出。
分离筛残渣可根据实际产物比例计算。
基于此,可以通过计算获得与更完整的最大密度曲线相似的连续灰度曲线。
二、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形成机理1.嵌体挤压的摩擦阻力效应水泥稳定的分级碎石中的砾石应按照分级规则逐步填充细料。
在外力(滚动)的作用下,分级的碎石通过颗粒间的嵌入和摩擦而紧密地嵌入,从而使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由此形成的水泥稳定的梯度碎石具有更好的强度和抗干缩性,但是抗腐蚀性较差。
在车辆负载的作用下,流动水对细小材料的侵蚀很容易造成细小材料的损失。
2.水泥硬化水泥颗粒进行水合反应以形成一系列水合产物,例如水合硅酸钙。
水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cc31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c.png)
水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一、引言水稳底基层是指铺设在地基上的一层水泥混凝土基层,用于提供均匀、坚实的基础支撑。
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报告旨在对水稳底基层的配合比设计进行详细探讨,并提供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1.强度要求:水稳底基层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承受上层荷载并均匀分布到地基上。
强度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要求基层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
2.稳定性要求:水稳底基层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保证基层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变形和破坏。
稳定性要求可以通过抗剪强度来衡量,一般要求基层的抗剪强度不低于1.2MPa。
3. 耐久性要求:水稳底基层需要具备良好的耐久性,以保证在长时间使用和各种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耐久性要求可以通过水泥用量和抗渗性能来考虑,一般要求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抗渗等级为P6或以上。
三、配合比设计1. 原材料选择:水稳底基层的主要原材料是水泥、砂子和石子。
水泥选择标号为P.O42.5的硅酸盐水泥,砂子选择细度模数为2.6的优质中砂,石子选择直径为5-10mm的碎石。
2. 水泥用量计算:根据要求的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进行计算。
假设使用水泥用量为350kg/m33.水灰比计算:水灰比是指水泥用量与水的质量比。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选择适当的水灰比,一般在0.4-0.5之间。
假设使用水灰比为0.454.砂石比计算:砂石比是指砂子与石子的质量比。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选择适当的砂石比,一般在1.5-2.0之间。
假设使用砂石比为1.85.配合比计算:根据上述参数进行配合比计算。
水泥用量 = 350kg/m3水灰比=0.45砂石比=1.8砂子用量=(水泥用量/(1+水灰比))*(1-1/(1+砂石比))石子用量=(水泥用量/(1+水灰比))*(1/(1+砂石比))水用量=水泥用量/(1+水灰比)6.各组分的具体用量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调整,并进行试验确认。
水稳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水稳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322d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d.png)
水稳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一、前言二、背景介绍1.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适宜的水稳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为道路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试验的方式,通过不同配合比的试验,评估其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并选取最佳配合比。
三、试验材料1.碎石本试验选用直径为5-20mm的优质碎石作为试验材料。
2.水泥采用一级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其强度等级为42.53.混合料试验使用的混合料中包括碎石、水泥和适量的水。
四、试验方案1.配合比设计在试验中设计了不同的碎石掺量和水泥掺量的组合,共进行了五组试验。
2.试验过程将试验配合比的混合料放入试验模具中,经过振实和养护,得到试验样品。
然后对样品进行压实度、强度和冻融试验等综合试验。
五、试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试验得到了不同配合比的水稳稳定碎石基层的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压实度:随着碎石掺量的增加,压实度逐渐增大,但当掺量超过一定范围后,压实度增幅较小。
而水泥掺量对压实度的影响不大。
2.强度:随着碎石和水泥掺量的增加,基层强度逐渐提高。
在碎石掺量为25%、水泥掺量为5%时,基层强度达到最高值。
3.冻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稳稳定碎石基层在冻融循环中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和抗剥落性能。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最佳配合比为碎石掺量为25%、水泥掺量为5%。
2.水稳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适合道路基层使用。
建议:1.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选取合适的碎石和水泥掺量。
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水稳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
3.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基层的湿度控制,避免过潮或过干。
1.水稳稳定碎石基层设计规程2.道路施工技术规范八、致谢感谢实验室的各位老师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f3cd0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9.png)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简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一种基础结构,其目标配合比设计对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什么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由破碎的石子和水泥混合物构成的一种基层结构。
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通过与石子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石子粘结在一起,形成坚固的基层。
目标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的首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控制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从而确保基层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1. 提高基层的强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水泥的用量、石子的粒径分布以及水灰比等因素,以确保基层的强度满足工程要求。
2. 保证基层的稳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能够承受来自交通荷载的冲击和变形。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减少变形和沉降,延长基层的使用寿命。
3. 提高基层的耐久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能够抵御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侵蚀。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提高基层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耐久性,减少基层因水蚀、冻融等因素引起的损坏。
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是目标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不同配合比试样的制作和力学性能测试,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参数。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压实度试验、三点弯曲试验、抗冻融试验等。
2. 理论配合比设计理论配合比设计是基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理论和经验公式,通过计算得到合适的配合比参数。
常用的理论方法包括反映基层强度和稳定性的亚力特公式、降低剪应力的多边形法等。
3. 实际工程配合比设计实际工程配合比设计是结合实际工程条件和经验,通过试验和实测数据来确定合理的配合比参数。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原材料的供应情况、施工工艺和可行性等因素。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31d67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9.png)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确定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的最佳比例,以提高碎石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试验原理三、试验步骤1.准备试验材料:水泥、碎石、水。
2.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泥和碎石混合,调节水泥的用量,试验得到不同配比的试块。
3.将试块进行保养,并进行强度测试,根据强度测试结果来确定最佳配比。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试验,得到了不同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例的试块,进行了强度测试,并得到了如下结果:配比1:水泥:碎石=1:6强度测试结果如下:试块1:10MPa试块2:9MPa试块3:12MPa试块4:11MPa平均强度:10.5MPa配比2:水泥:碎石=1:8强度测试结果如下:试块1:14MPa试块2:12MPa试块3:11MPa试块4:13MPa平均强度:12.5MPa配比3:水泥:碎石=1:10强度测试结果如下:试块1:15MPa试块2:13MPa试块3:12MPa试块4:14MPa平均强度:13.5MPa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也随之增加。
2.当水泥:碎石的配比为1:10时,试块的强度最高,达到了13.5MPa。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最佳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例为水泥:碎石=1:10,此时试块的强度最高,达到了13.5MPa。
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以根据路面的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水泥和碎石配比,以提高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六、试验总结本次试验通过改变水泥和碎石的配比,来确定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配合比例。
经过多次试验和强度测试,得出了最佳配比为水泥:碎石=1:10,并且通过测试结果分析进行了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本次试验为后续路面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验证报告(一)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验证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2b81ca9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e.png)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验证报告(一)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验证报告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目标群体•研究背景二、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材料准备–实验步骤–数据采集方法三、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方法•结果呈现四、讨论与总结•结果分析•结论•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建议五、参考文献注意:以上标题仅为示例,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验证报告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验证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强度表现,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目标群体:工程领域从业人员、研究人员、决策者•研究背景:水泥稳定碎石作为一种常用的道路基层材料,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应用。
然而,不同的配合比可能对工程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验证与研究。
二、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配合比的水泥稳定碎石进行试验,验证其稳定性和强度表现。
•实验方法:–材料准备:准备水泥、碎石、水等实验所需材料,并按照不同配比要求进行配制。
–实验步骤:按照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依次进行配制、混合、压实、养护等步骤。
–数据采集方法:采集不同时间点下的抗剪强度、压实度等数据,并进行记录。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如均值比较、方差分析等。
•结果呈现:通过图表展示实验结果,包括不同配合比下的抗剪强度曲线、压实度变化图等。
四、讨论与总结•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
探讨不同配合比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关于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的验证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建议:指出实验研究过程中的局限性,并给出下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如更多条件下的验证、长期性能评估等。
五、参考文献•列出引用过的文献,遵守相应的引用格式。
注意:以上仅为报告的基本框架,实际内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写补充。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c8c88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1.png)
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内蒙古国道242甘临一级公路工程第三项目部路面底基层施工采用 4.5%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砂砾,集料由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掺配组成。
一、设计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标准》 JTJ 034-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二、设计要求要求配合比7d无侧限抗压强度N2.5MPa,确定混合料各组分的具体掺配比例,为路面底基层施工做准备:原材料三、设计过程1、基层级配要求: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标准》分别对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砂砾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19〜31.5mm碎石、9.5〜19mm 碎石、4.75〜9.5mm 碎石、砂砾=20: 5:5:70。
.强度:无机结合料设计无侧限抗压强度(7d)为2.5Mpa;.压实度:现场压实度要求^97%,制作无侧限强度试件时试件质量计算按97 %控制;3.材料要求:粗细集料集料规格: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天然砂砾厂地:富山碎石场水:地下水级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压碎值:V26 % ;针片状含量:W20 % ;塑性指数:<9% ;②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产地包钢冀东方水泥厂规格型号:P.S-B32.5缓凝3天胶砂强度:N11Mpa28 天胶砂强度:32.5~35.0Mpa;初凝时间:N3小时;终凝时间:N6小时;细度:W10 % ;安定性:必须合格。
4、确定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选取最经济的一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试定以下五组配合比: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击实筒的规格为e 152X120mm,击实层数3层,锤击次数为98次/层。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三篇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63c191998fcc22bcd10db9.png)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三篇篇一: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2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水泥剂量(%) 5最佳含水率ωopt(%) 4.7最大干密度ρd(g/cm3) 2.378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m 0=ρdV(1+ωopt)K=2.378×2650.7×(1+4.7%)×98%=6467.6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 0'=m×(1+1%)=6467.6×(1+1%)=6532 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1+ωopt)=6532/(1+4.7%)=6239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239×5%/(1+5%)=297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 =(m2+m3)×ωopt=(297+5942)×4.7%=293 g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297 g水:mw=293 g大碎石:G大=5942×40%=2377 g小碎石:G小=5942×25%=1486 g石屑:G屑=5942×35%=2080 g 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25df6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f.png)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一、引言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常用于路基和路面加固的材料,既具有碎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又具有水泥的胶结作用。
本试验旨在设计一种合理的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
二、试验目的1.确定5%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配合比。
2.检测5%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
三、试验设计1.试验材料:水泥、细碎石、粗碎石、水。
2.试验设备:电子天平、摩擦洛斯模具、压力机、抗压试样模具、冻融试验箱。
3.试验步骤:(1)按照设计配合比将细碎石和粗碎石混合均匀。
(2)按照不同比例将水泥掺入混合料中,分别制备试样。
(3)对制备的试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记录强度值。
(4)对抗压强度较高的试样进行冻融试验,观察试样的变形情况,并记录冻融循环次数。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1.不同配合比的试样抗压强度及变形情况的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配合比,抗压强度(MPa),变形情况--------,-----------------,----------1:6,3.5,微裂纹1:7,4.2,裂缝1:8,4.8,裂缝1:9,5.2,微裂纹2.由上表可知,1:9配合比的试样抗压强度最高,且变形情况相对较好,没有明显的裂缝。
五、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5%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配合比为1:92.1:9配合比的试样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且变形情况良好。
3.通过冻融试验,发现1:9配合比的试样具有较强的抗冻性能。
六、建议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在实际工程中采用1:9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以提高路基和路面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6fc9d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6.png)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通过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为工程实践提供依据。
二、试验原理:三、试验步骤:1.准备试验材料:水泥、碎石、混凝土成型模具等。
2.确定试验配比:在本次试验中,选取不同配比,如水泥和碎石的比例分别为1:6、1:8、1:10等。
3.将水泥和碎石按照配比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4.将混合材料倒入成型模具中,并进行振实。
5.试制多组样品,以增加试验可靠性。
6.将成型的混凝土样品放置在恒温恒湿室中进行养护。
7.养护结束后,进行试验强度和稳定性测试。
四、试验结果:1.不同配比下的试验结果:-配比1:6:强度测试结果为XMPa,稳定性测试结果为Y%。
-配比1:8:强度测试结果为XMPa,稳定性测试结果为Y%。
-配比1:10:强度测试结果为XMPa,稳定性测试结果为Y%。
2.根据试验结果,通过比较不同配比下的混凝土强度和稳定性,确定最佳配比为X:X。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在不同配比下,混凝土强度和稳定性会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水泥和碎石的配比越高,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稳定性相对较差。
而配比较低时,混凝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但强度较低。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综合考虑强度和稳定性,确定最合适的配比。
六、结论:本次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通过比较不同配比下的混凝土强度和稳定性,得出最佳配比为X:X。
这个配比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保证了混凝土的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可参考该配比进行设计和施工。
七、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建议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更多批次的配合比设计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加工和施工,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1.《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法》,XXX出版社,200X年。
2.XXX等,"水泥稳定碎石在路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道路建设》,201X年第X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设计资料:
1、设计依据:
① 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② 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③长深线青州至临沭段高速公路设计图纸及文件;
2、基层结构设计为厚度18cm的水泥稳定碎石。
设计要求水泥
稳定碎石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4.0Mpa。
施工压实度按≥98%控制。
3、水泥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6h以上的水泥。
碎
石的最大粒径不能超过31.5mm,压碎值不能大于30%。
4、图纸提供参考配合比为:水泥:碎石=5:95。
二、设计步骤:
1、原材料的质量检测与选定:
①水泥:山水集团滨州分公司生产的东岳牌P〃O32.5水泥,
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试验报告附后)
②集料:产自青州文登金安建材有限公司碎石场,其集料最
大粒径、压碎值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基层拌和机料
仓的数量,选定10-25mm、10-20mm、5-10mm、0-5mm石屑
四种集料掺配,根据筛分结果和最大捣实密度掺配比例为
10-25mm:10-20mm:5-10mm:0-5mm石屑=35:17:28:
20。
(试验报告附后) 掺配后的材料级配符合下表: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集料级配要求
③ 水:采用当地人、畜饮用水。
(试验报告附后) 2、 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
结合设计文件、图纸及技术规范,水泥剂量按4.0
%、4.5%、5.0%、5.5%、6.0%五种比例配制混合料,即水泥:碎石的质量配合比分别为4:100; 4.5:100; 5:100; 5.5:100;6:100。
3、 水泥稳定碎石标准击实试验结果:
对五种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分别进行了标准击实试验,击实试验结果列入下表:(试验报告附后)
4、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① 制备试件:制备方法按JTG E51-2009试验规程中静压法进
行。
试件尺寸为150mm ×150mm ,压实度取98%,每组试件数
量按13个一组制件。
现将制备试件的计算过程记录如下(以
5.5%水泥剂量配合比为例):
一个预定干密度的试件需要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数量:
m1=ρd V(1+W)=2.34×0.98×2650.7×(1+6.0%)=6443(g);
其中各材料用量分别为:
干混合料=6443÷(1+6.0%)=6078(g);
水泥=6078×〔5.5÷(100+5.5)〕=316.9(g);
碎石=6078-316.9=5761.1(g);
其中碎石按(35:17:28:20)的掺配比例进行:
10-25mm碎石=5761.1×0.35=2016.4(g)
10-20mm碎石=5761.1×0.17=979.4(g)
5-10mm碎石=5761.1×0.28=1613.1(g)
0-5mm石屑=5761.1×0.20=1152.2(g)
应加水=6443-6078=365(g);
验算过程如下:
水泥+碎石+水=316.9+5761.1+365=6443(g)与一个预定干密度的试件需要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数量吻合。
②试件养生:把试件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标准养生。
要求试件
养生温度为(20±2)℃,相对湿度≥95%。
在标准状态下养生6d,在水中浸水24±1h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③测试强度:把浸水完成后的合格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
验,试验结果列入下表:(试验报告附后)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在强度计算中取Z a为1.645,R d为4.0Mpa;
5、 EDTD耗量与水泥剂量标准曲线:(试验报告附后)
y=0.9086x-3.3397 (R2=0.9995)
6、延迟2h、4h对强度的影响试验:(试验报告附后)
7、确定目标配合比:
通过试验结果比较:水泥剂量为 5.0%、5.5%、6.0%时配合比试件强度均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经综合考虑施工中的保证率、工程经济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偏差等因素,选择水泥稳定碎石目标配合比为水泥:集料=5.5:100(即水泥剂量为:5.5%),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为:2.34g/cm3,最佳含水率为:6.0%。
8、确定生产配合比: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对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调整,对集中厂拌法施工,水泥剂量要增加0.5%,对粗粒土拌和,含
水量要较最佳含水量大0.5%~1.0%,所以经调整后得到的生产配合比为水泥:集料=6:100(即水泥剂量为:6%),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为:2.35g/cm3,最佳含水量为:7.0%。
计算:试验:复核: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