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小结与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复习教学设计
2.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函数的关系。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特点。
3.讲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与时间、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应用进行讨论。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针对九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反比例函数作为函数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图像、性质和实际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时可能遇到困难,如对双曲线、渐近线等概念的理解。
5.针对课堂所学内容,编写一道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题,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6.阅读教材中关于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应用,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自主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及其应用。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具体例子,使学生深入理解双曲线、渐近线等概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1节《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学会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其他类型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函数图象的绘制和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学会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特点。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入反比例函数。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资料,用于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例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行驶的距离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种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解释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小结——《反比例函数》复习说课稿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小结——《反比例函数》复习说课稿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小结——《反比例函数》复习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节是小结章节,主要是对反比例函数的复习。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象和解析式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解析式。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和图象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实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知识,引导学生自然地过渡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

2.新课导入: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6.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6章反比例函数小结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6章反比例函数小结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探索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3.会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并能利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内容的复习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等能力;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掌握其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2、难点: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反比例函数作为中招的考点之一,我们利用本节课对本章内容作以复习,使本章知识系统化,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本章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二、本章内容框架(学生回忆,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展示)1、定义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k 值与面积问题 三、例题讲解(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班级展示交流)知识点一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例1 下列函数:①y =2x -1;②y =-5/x ;③y =2x -1④y =3/x ²;⑤x y =3;⑥y =k/x 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________(填序号)____a )1(延伸:22=-=-是反比例函数,则a x a y知识点二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 y=-2/x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图象必经过点(-1,2)B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C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D .若x >1,则y >-2例3 已知点A(-1,y 1)、B(2,y 2)、C(3,y 3)在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上.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y 1>y 2>y 3B .y 1>y 3>y 2C .y 3>y 1> y 2D .y 2>y 3>y 1变式:反比例函数y =6x 图象上有三个点A(x 1,y 1)、B(x 2,y 2)、C(x 3,y 3),其中x 1<x 2<0<x 3,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A .y 1<y 2<y 3B .y 2<y 1<y 3C .y 3<y 1<y 2D .y 3<y2<y 1知识点三 k 值与面积问题例4:如图,点P ,PD ⊥x 轴于D.则△POD 的面积为变式:换一个角度:过双曲线 y=k/x 上任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段, 与x 轴y 轴围成矩形面积为12,求函数解析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6章 总第7课时《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6章  总第7课时《小结与复习》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第7课时小结与复习
一、要点梳理
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图图2 图3
◆◆◆◆针对训练
(2) 若该反比例函数与过点M(-2,0)的直线l:y=k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如图所示,当△ABO的
l的解析式;
(3) 在第(2)题的条件下,当 x 取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2.病人按规定的剂量服用某种药物,测得服药后2 小时,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达到最大值为4毫克. 已知服药后,2小时前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y(单位:毫克)与时间 x (单位:小时) 成正比例;2小时后y与x成反比例 (如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 求当0≤x≤2时,y与x的函数解析式;
(2) 求当x>2时,y与x的函数解析式;
(3) 若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不低于 2 毫克时治疗有效,则服药一次,治疗疾病的有效时间是多长?。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小结与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小结与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doc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出示课件“本节复习目标和本节知识结构图:”
教师:出示课件“本节复习目标和本节知识结构图:”
学生:仔细阅读本节复习目标和本节知识结构图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是否能够回忆起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基础知识。
明确复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活(1)反比例函数定义:?
(3)学生是否明确矩形面积=︳mn︱=︳K︱,为何加上绝对值?
教师:(1)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确定两个函数的图像处于同一个象限之中?
(2)小组交流,理清思路;
(3)学生个人展示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代表本组进行展示解题思路。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能否清晰地阐释比例系数的符号特征和图像所在象限的对应关系?达到数形结合的目的。
(3)学生代表展示直线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x的取值范围的思考方法。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明确关于原点O对称的任意两点的特征,能否求出△ABC的面积?学生是否明确变式1与已知条件的一致性?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求解方法是否科学?直线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x的取值范围的思考方法?
教师:出示问题,由过:双曲线y= 上任一点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段,与x轴y轴围成矩形面积为12,如何求函数解析式?为何有不同的答案?变式有何不同?
(2)反比例函数等价形式?
(3)随堂训练:
下列函数y与x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②y=
③y= ④y= ⑤x y=0
⑥y=-x-1⑦2y=x⑧y=
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而后抢答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基础知识。
学生: 定义:y= (k≠0)。
等价变形:
y=kx-1xy=k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套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课标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能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抽象反比例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复习:什么是函数?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你能写出关于t的解析式吗?1463vt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形式的函数.二、探究归纳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直接写出解析式.(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 2,人均占有面积S (单位:km 2/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1000y x=,41.6810S n ⨯= 归纳概念:一般地,形如ky x=(k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强调: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例题指引:例: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2时,y =6.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4时,求y 的值.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ky x=,把x =2和y =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 的值. 解:(1)设ky x=,因为当x =2 时,y =6, 所以有62=.k 解得:k =2. 因此12=.y x(2)把x =4代入12y x=,得 1234y == 三、应用提高1.用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游泳池注满水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注水速度v (单位:m 3/h )的变化而变化;(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长方体的高h (单位:cm )随底面积S (单位:cm 2)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00N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单位:Pa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单位:m 2)的变化而变化.2.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4y x =,3y x =,2y x =-,61y x =+,21y x =-,21y x=,123xy =. 3.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4.(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1.5时,求y 的值; (3)当 y =6 时,求x 的值. 四、体验收获 说一说你的收获.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我们是如何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 3.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五、拓展提升1.关系式xy +4=0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若是,比例系数k 等于多少?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如果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z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与x 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六、课内检测1.在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85y x =+ B .37y x =+ C .5xy = D .22y x= 2.已知函数7m y x-=是正比例函数,则m = . 3.已知函数75m y x-=是反比例函数,则m = .4.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3时,y =-8.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 =2时x 的值.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8页习题26.1第1、2题. 选做题:教材9页习题26.1第7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课标要求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和表达式y =xk(k ≠0)探索并理解k >0和k <0时,图像的变化情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其性质;3.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函数的解析式,进而解决一些较综合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画图、观察、猜想、思考等数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具体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2.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感受其规律的能力; 3.从较综合的题目的解答中学会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图象的画法和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图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2.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和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解决综合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涵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描点、画出图象,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图象和性质,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1.图象的对称性选点,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比较大小以及对反比例函数几何意义的理解学会利用图象分析、解决问题.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我们知道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二次函数y =ax 2 +bx +c (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是什么样呢? 我们用什么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呢? 有哪些步骤?根据k 的取值,应该如何分类讨论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探究归纳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6=y x 和12=y x的图象. 解:列表思考:请观察反比例函数6=y x 与12=y x的图象,它们有哪些特征? (1)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 的增大,y 如何变化?你能由它们的解析式说明理由吗? (3)对于反比例函数(0)=>ky k x,考虑问题(1)(2),你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 归纳1:当k ﹥0时,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追问:你能由函数的解析式说明这些结论吗?探究:回顾上面我们利用函数图象,从特殊到一般研究反比例(0)=>ky k x的性质的过程,你能用类似的方法研究反比例(0)=<ky k x的图象和性质吗? 归纳2:当k ﹤0时,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它是双曲线.归纳:一般地,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是双曲线,它具有以下性质:(1)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6).(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2)点B(3,4),14(24)25,C--,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解:(1)∵点A(2,6)在第一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yx.∵点A(2,6)在其图象上,62,k∴=解得:k=12.∴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12 =yx.当x=3时,y=4,所以点B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当x=122-时,y=445-,所以点C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当x=2时,y=6≠5,所以点D不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例3:如图,它是反比例函数5-=myx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x1,y1)和点B(x2,y2),如果x1>x2,那么y1和y2有怎样的关系?解:(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有两种可能: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者位于第二、第四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一象限,∴另一支必位于第三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 ∴m -5﹥0, 解得m ﹥5. (2)∵m -5﹥0,∴在这个函数图象的任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 1>x 2时,y 1﹤y 2 . 三、应用提高1.下列图象中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是( )2.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0,且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 .3.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过点(2,1),则它的图象在________象限,k ___0. 4.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在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上.如果x 1﹤x 2,而且x 1,x 2同号,那么y 1,y 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四、体验收获 说一说你的收获.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怎样得到的?画图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在每一个象限内的性质? 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的应用中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能否谈谈你的体会? 五、拓展提升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kx 与(0)=≠ky k x的图象大致是( ). A .(1)(2) B .(1)(3) C .(2)(4) D .(3)(4)2.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上,如果x 1>0>x 2,那么y 1和y 2有怎样的关系?六、课内检测1.如图所示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5y x = B .23y x =+ C .4y x =D .3y x=-2.反比例函数5y x=的图象在第 象限. 3.已知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3,-4).(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 x 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 (-3,4),C (-2,6),D (3,4)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为什么?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8页习题26.1第3、5题. 选做题:教材9页习题26.1第9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课标要求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出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形成自己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促进;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性质?引出课题: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看到了反比例函数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探究归纳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 m时,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 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解:(1)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Sd =104,所以S关于d的函数解析式为410Sd =.(2)把S=500代入410Sd=,得410 500d=解得:d=20(m)答:如果把储存室的底面积定为500 m2,施工时应向地下掘进20 m深.(3)把d=15代入410Sd=,得41015S=解得:S≈666.67(m2)答:当储存室的深度为15 m时,底面积约为666.67 m2.例2:码头工人每天往一艘轮船上装载30吨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平均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天数t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要求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多少吨?解:设轮船上的货物总量为k吨,根据已知条件得k=30×8=240,所以v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为240vt=.(2)把t=5代入240vt=,得240485v==(吨).∴如果全部货物恰好用5天卸载完,那么平均每天卸载48吨.∵对于函数240vt=,当t>0时,t越小,v越大.∴若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则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48吨.问题1:公元前 3 世纪,有一位科学家说了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你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这里蕴含什么样的原理呢?杠杆原理: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例3: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分别为1200 N 和0.5 m.(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解:(1)根据“杠杆原理”,得Fl=1200×0.5,所以F关于l的函数解析式为600Fl=.当l=1.5 m时,6004001.5F==(N).对于函数600Fl=,当l=1.5 m 时,F=400N,此时杠杆平衡.因此,撬动石头至少需要400N的力.(2)当14002002F=⨯=时,由600 200l=得6003 200l==(m),3-1.5=1.5(m).对于函数600Fl=,当l>0时,l越大,F越小.因此,若想用力不超过400N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1.5m.追问: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越省力?问题2: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功率P(单位:W)、两端的电压U(单位:V)以及用电器的电阻R(单位:Ω)有如下关系:PR=U2.这个关系也可写为P=2UR,或R=2UP.例4:一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为110~220 Ω.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1)功率P与电阻R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多少?解:(1)根据电学知识,当U=220时,得2220PR=.(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把电阻R最小值=110代入2220PR=,得P最大值=2220440110=(W);把电阻R最大值=220代入2220PR=,得P最小值=2220220220=(W);因此用电器功率的范围为220~440W.追问:想一想为什么收音机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以及电风扇的转速可以调节.三、应用提高1.如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容积为1L(1L=1dm3)的圆锥形漏斗.(1)漏斗口的面积S(单位:dm2)与漏斗的深度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cm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答案:(1)3Sd=(2)30 cm2.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80 km/h的平均速度用6 h到达目的地.(1)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汽车的速度v与时间t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该司机必须在4h之内回到甲地,那么返程时的平均速度不能小于多少?答案:(1)480Vt=(2)120 km/h3.新建成的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只剩下楼体外表面需要贴瓷砖,已知楼体外表面的面积为5×103m2.(1)所需的瓷砖块数n与每块瓷砖的面积S(单位:m2)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漂亮,建筑师决定采用灰、白和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瓷砖的面积都是80cm2,且灰、白、蓝瓷砖使用数量的比为2∶2∶1,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答案:(1)3510nS⨯=(2)250000块,250000块,125000块四、体验收获说一说你的收获.1.我们如何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2.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五、拓展提升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路线铺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 N,那么(1)木板面积S 与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3)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答案:(1)600(0)p SS=>(2)3000 Pa(3)至少0.1m22.已知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蓄电池时,电流I(单位:A)与电阻R(单位:Ω)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1)请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3)完成下表:范围?答案:(1)36IR=(2)36V(3)12,9,7.2,6,5.14,4.5,4,3.6(4)R≥3.6六、课内检测1.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单位: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单位:h)关于行驶速度v(单位:km/h)的函数图象是()答案:C2.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电流I (A )与电阻R (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I 与R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12 A 时,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Ω?答案:(1)36I R=(2)电阻R 大于或等于3 Ω 3.密闭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容器的体积V (单位:m 3)变化时,气体的密度ρ(单位:kg /m 3)也会随之变化.已知密度ρ与体积V 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1)求密度ρ关于体积V 的函数解析式; (2)求V =9 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ρ.答案:(1)9.9Vρ=(2)1.1 kg /m 3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16页习题26.2第2、3、4、7题. 选做题:教材17页习题26.2第9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 小结复习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 小结复习 教案设计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知识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会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1、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感知水平。

2、逐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函数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

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应用。

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解答综合题,要善于识别图形,获取有用的信息,灵活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交流互动法.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1.反比例函数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形式(1)y=k/x,(k≠0)(2)xy=k(k≠0)(3)y=kx-1(k≠0)典型例题展示:1.在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其中每一个反比例函数中相应的k值是多少?(1)y=1/2x (2)x y=-6 (3)y= 2/∏(4)2xy+1=0 (5)y=3/x +1 (6)y=2 x-1二、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1、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2、位置当k>0时,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 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3、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1)反比例函数图象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2)反比例函数图象是以直线y=x和y=-x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4、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增减性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5、图象的发展趋势:双曲线无限接近于x 、y 轴,但永远不会与坐标轴相交跟踪练习:1、(1)函数 的图象在第________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2) 函数 的图象在第________象限, 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3)函数 ,当x>0时,图象在第____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2、➢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4,5) ,则函数的解析式为 ________; 这个函数的图象分别在第________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 判断 点B (3,-10),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__ ➢ 判断 点C (2,-5),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__ 3、(1)、点(23,-3)在反比例函数x ky = 的图象上,那么K= ,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 象限。

九年级数学下册 26 反比例函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26 反比例函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4.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运用相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5.理解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6.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变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1.从实际问题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函数图象探究函数性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3.通过探究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4.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1.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3.通过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获得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函数知识是初中代数的核心内容,反比例函数也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初中学生必需体会和掌握的三种函数基本形式之一.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及其图象的初步知识,以及系统地研究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简单而又重要的函数,作为重要的数学模型,在解决日常生活、物理化学学科学习等实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内容从实际问题情景入手引出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重点内容是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与掌握,通过画特殊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归纳出一般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对于某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安排,力图加强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形结合思想贯穿本章内容,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的直观载体,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函数的变化规律,整体把握函数的性质,而解析式是对函数性质的无限“解读”,但抽象不直观,所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函数的性质.本章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应用,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生成过程,以及函数图象的间断及渐近性特点.根据学生特点,以前面学过的函数为基础,用类比的方法探究本章内容,重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联系、差异和综合运用.【重点】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景的分析,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能用反比例函数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1.能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其性质解决有关问题.2.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与其他函数结合的问题.初中阶段从量变的角度研究函数,把函数定义为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这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一方面要以前面所学的函数概念及相关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对函数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类函数,因此,教学中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相关内容,类比前边所学函数的内容结构和思路,为全章的学习做好铺垫,尽量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教学中,要重视反比例函数与已学函数,特别是与正比例函数的对比,教学时应引导从以下方面对比思考: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的异同、常数k对函数图象的分布、增减性、变化趋势等性质的影响、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的异同.同时要重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联系、差异和综合运用.渗透数学重要思想与方法成为本章的主要线索,类比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及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和方法,贯穿整章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每课时都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1课时)3课时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课时)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课时单元概括整合 1课时26.1反比例函数1.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2.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初步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4.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1.从实际问题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交流总结能力.2.通过函数图象探究函数性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3.经历观察、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1.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重点】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难点】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通过图象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和性质.3.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综合问题.26.1.1反比例函数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定义.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景中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过程.2.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交流总结能力.3.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1.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发展学生合理的猜想、推理能力,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难点】经历探索和表示反比例函数关系的过程,体验用反比例函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7.【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1~3.导入一:【课件1】同一条铁路线上,由于不同车次列车运行时间有长有短,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有快有慢.(1)如果速度v一定,那么路程s与时间t是什么关系?(s=vt,是正比例函数)(2)如果时间t一定,那么路程s与速度v又是什么关系呢?(s=vt,是正比例函数)(3)如果路程s一定,那么速度v和时间t又是什么关系呢?【思考】以上关系是函数吗?这个函数是不是我们前边学过的函数?【导入语】问题(1)(2)中的函数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3)中的函数不是前边学过的函数,这类函数就是本章要研究的反比例函数.[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于以往学过的新的函数关系,唤起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导入二:【课件2】我们知道,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的电阻R、导体两端的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 V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2)R/20 40 60 80 100ΩI/A当R越来越大时,I R(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也为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概念做铺垫.同时,这个事例的引入也有助于学生从学科综合的角度进行学习.导入三:【复习提问】(1)什么是函数?什么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课件3】出示以往研究函数的基本思路:【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自然地构建出新知识.回忆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研究思路,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本章的反比例函数,初步了解本章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思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过渡语]函数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模型,我们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时,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将用类似的方法研究一种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1.感知反比例函数【出示课件4】(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 km2,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上面三个事例思考:(1)每个事例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2)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怎样变化?(3)有几个值与变化的量相对应?这种变化说明变量之间是什么关系?(4)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如果是函数关系,其解析式是什么?(5)所列出的函数关系式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函数关系,并且这种函数的解析式不同于以往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为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做知识准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实现了让学生感知反比例函数的目的.【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确定三个问题中的变量关系都是函数关系,并列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参考答案】(1)v=(2)y=(3)S=.(1)这三个函数是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吗?(2)这三个函数与前边学过的函数有什么不同?你能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3)通过观察,你能归纳出这种函数的一般形式吗?(4)你能给这类函数下一个定义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逐一回答所提问题,教师适时启发,共同归纳结论.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对比;给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等号右面是整式还是分式;三个函数关系式中的k值有什么特点.【总结(出示课件5)】一般地,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思考:(1)你身边哪些量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函数关系?(2)在反比例函数y=中,k,x,y可以取任意实数吗?(3)反比例函数y=中,自变量x的指数是1吗?为什么?(4)反比例函数除了这种分式的形式外,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学生回答时教师及时点评和引导,师生共同归纳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有关特点:反比例函数y=等号右边是分式形式.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0,自变量x≠0,函数值y≠0.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y=,xy=k,y=kx-1.[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依据老师设计的问题串,类比已学函数,抽象出函数的本质特征,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特征,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思路二1.认识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出示课件6】下列五个事例:(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与宽x(单位:m)有何关系?(2)物理学中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 V时,R与I有何关系?当R=10 Ω时,I与U有何关系?(3)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何关系?(4)用10 m长的篱笆围成矩形的小花园.①如果花园的长为y m,宽为x m,那么y与x有何关系?②如果花园的长为x m,面积为y m2,那么y与x又有何关系?(5)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 km2,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人)与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有何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上面五个事例思考:(1)每个事例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2)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怎样变化?这种变化说明变量之间是什么关系?(3)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如果是函数关系,其解析式是什么?(4)所列出的函数关系式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问题情景既有教材“思考”栏目的问题,又有新增设的跨学科的物理问题,这些事例都要求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两个变量,确定函数解析式.使已学函数和要研究的新函数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为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辨析反比例函数做好准备.【总结】经过学生交流研讨,确认五个问题中的变量关系都是函数关系,并列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1)y=. (2)R=;I=. (3)v=. (4)①y=5-x. ②y=5x-x2. (5)S=.2.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过渡语]刚才同学们列出了相关的7个函数关系式,接下来我们开始研究这些函数解析式的特征吧.(1)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出示课件7】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哪些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问题2】哪些函数与问题1中的函数不同?能给这类函数下定义吗?【问题3】你能尝试写出类似问题1中这种函数的一般形式吗?【问题4】上述函数中的常数k分别是多少?【问题提示】上述情景中给出七个函数,其中第一、二、三、四个及第七个函数不是以往学习过的函数.通常情况下,我们用y表示函数,用k表示常量,用x表示自变量.这几个特殊的函数学生可以初步总结为y=.(2)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问题1】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式y=的等号右边是什么式子?(提示:分式,其他的函数都是单项式或多项式)【问题2】反比例函数y=的比例系数k、自变量x取值有什么要求?(提示:都是不能为0的实数)【问题3】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还可以写成其他形式吗?(提示: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自变量x的指数为-1)[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三个问题,观察学生是否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是否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否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际问题中自变量取值有所不同),是否掌握判断反比例函数的标准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反比例函数概念及模型的建立也就会水到渠成.3.例题讲解[过渡语]我们通过实例归纳总结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试试能不能解决下列问题.下列函数:(1)y=;(2)y=;(3)y=;(4)y=;(5)xy=2;(6)y=.其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填序号),它们的比例系数分别是.〔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概念进行判断,易得(1),(2),(4),(5)是反比例函数,其中k 分别为5,0.4,,2.〔答案〕(1)(2)(4)(5)5,0.4,,2若y=(a-2)x|a|-3是反比例函数,则a的值为.【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答案,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强调易错点.〔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概念可得,反比例函数满足两个条件:(1)常数k≠0;(2)自变量x的指数为-1.由题意可得|a|-3=-1,且a-2≠0,解得a=-2.故填-2.[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及特点,特别是忽略考虑k≠0这一易错点.(教材例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2时,y=6.(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4时,求y的值.【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复习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并板书过程,学生之间互相纠正错误答案,教师点评,并归纳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解析〕类比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求解析式的方法——待定系数法,设出函数解析式,将一对x,y的值代入,求出待定系数k.解:(1)设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因为当x=2时,y=6,所以有6=.解得k=12.因此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2)把x=4代入y=,得:y==3.[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待定系数法,再次用这一方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并让学生体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所以代入一组值即可求出函数解析式.同时让学生体会建模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知识拓展](1)反比例函数y=(k≠0)等号右边分式的分母不能是多项式,只能是x的一次单项式,如y=,y=等都是反比例函数,但y=中,y就不是x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可以理解为两个变量的乘积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因此可以写成xy=k(k≠0),y=kx-1(k≠0)的形式.1.反比例函数定义:形如y=(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满足的条件:(1)函数右边是分式形式;(2)自变量的指数是-1;(3)比例系数不为0.3.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y=(k≠0);xy=k(k≠0);y=kx-1(k≠0).4.反比例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x≠0.1.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y=2x+1B.y=0.75xC.y=D.xy=1解析:A中函数是一次函数;B中函数是正比例函数;C中函数右边分母不是x的单项式,所以A,B,C都不是反比例函数,只有D符合反比例函数定义.故选D.2.反比例函数y=(m+1)x-1中m的取值范围是()A.m≠1B.m≠-1C.m≠±1D.全体实数解析:在反比例函数y=kx-1中,比例系数k≠0,所以m+1≠0,所以m≠-1.故选B.3.若函数y=x2m-1为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定义可得2m-1=-1,解得m=0.故填0.4.某蓄水池的排水管每小时排水8 m3,6 h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1)蓄水池的容积为;(2)若每小时排水用Q(m3)表示,则排水时间t(h)与Q(m3)的函数解析式为.解析:由题意可得等量关系为:单位时间内的排水量×排水时间=总排水量,所以蓄水池的容积为8×6=48(m3),故Qt=48,即t=.答案:(1)48 m3(2)t=5.已知y与3x成反比例,且当x=1时,y=.(1)写出y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时,求y的值;(3)当y=时,求x的值.解:(1)设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y=,把x=1,y=代入,得=,所以k=2,所以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y=.(2)当x=时,y=2.(3) 当y=时,=,解得x=.26.1.1反比例函数思路一1.感知反比例函数2思路二1.认识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例题讲解例1例2例3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3页练习第1,2题.【选做题】教材第3页练习第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函数中,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y=-B.y=C.y=D.3xy=22.下列反比例函数中,当x=2时,y的值为-3的是()A.y=B.y=-C.y=-D.y=-3.若y=(a+1)是反比例函数,则a的值为()A.1B.-1C.±1D.任意实数4.若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0,则这个矩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函数关系是()A.正比例函数关系B.反比例函数关系C.一次函数关系D.不能确定5.下列函数:①y=2x-1;②y=-;③y=x2+8x-2;④y=;⑤y=;⑥y=.其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有(填序号).6.若反比例函数y=,当x=-1时,y=2,则k的值是.7.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那么当x=4时,y=.8.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解析式是(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9.分别写出下列函数的解析式,指出是哪种函数,并确定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在路程为60 km的运动中,速度v(单位:km/h)关于运动时间t(单位:h)的函数关系式;(2)某校要在校园中开辟出一块面积为84 m2的矩形土地做花圃,这个花圃的长y(单位:m)关于宽x(单位:m)的函数关系式;(3)市政府计划建设一项水利工程,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总量为106米3,某运输公司承办了该项工程运送土石的任务,运输公司的平均工作量V(单位:米3/天)与完成运送任务所需要的时间t(单位: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10.已知y与x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请完成下表:x-3 -1 1 3y(2)求当x=-10时函数y的值;(3)求当y=6时自变量x的值.【能力提升】11.将x=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所得函数值记为y1,又将x=y1+1代入原反比例函数中,所得函数值记为y2,再将x=y2+1代入原反比例函数中,所得函数值记为y3,…,如此继续下去,则y2014=.12.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 cm3,它的长是y cm,宽是5 cm,高是x cm.(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解析式;(不用写出自变量取值范围)(2)当x=3时,求y的值.【拓展探究】13.已知y=y1+y2,y1与x2成正比例,y2与x成反比例,且当x=1时,y=3;当x=-1时,y=1.求当x=时y的值.【答案与解析】1.C(解析:A,B,D符合反比例函数定义,C函数中的分母不是关于x的单项式,所以不是反比例函数.故选C.)2.B(解析:把x=2分别代入各选项求出y的值,只有B中y的值为-3.故选B.)3.A(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得a2-2=-1,且a+1≠0,解得a2=1,a≠-1,∴a=1.故选A.)4.B(解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为:长×宽=矩形面积,所以长×宽=10,即长等于10除以宽,所以长与宽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故选B.)5.②⑤(解析:①是一次函数,不是反比例函数;③y=x2+8x-2是二次函数,不是反比例函数;④的分母中x的指数是3,不是反比例函数;⑥y=中,a≠0时,是反比例函数,没有此条件则不一定是反比例函数.只有②⑤符合反比例函数定义.故填②⑤.)6.-2(解析:把x=-1,y=2代入可得k=(-1)×2=-2.故填-2.)7.6(解析:设y=,把x=3,y=8代入,得k=24,所以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把x=4代入得y=6.故填6.)8.y=(解析: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可得y=60,化简得y=.故填y=.)9.解:(1)v=,是反比例函数,t>0. (2)y=,是反比例函数,x>0. (3)V=,是反比例函数,t>0.10.解:(1)-1-33 1 (2)当x=-10时,y=-. (3)当y=6时,6=,解得x=.11.-(解析:把x=代入得y1=-,则x2=-+1=-,所以y2=2,则x3=2+1=3,所以y3=-,则x4=-+1=,所以y4=-.….观察y1=y4 ,所以三组一循环出现,2014除3余1,所以y2014=y1= -.)12.解:(1)y=. (2)当x=3时,y=.13.解:设y1=k1x2,y2=,则y=y1+y2=k1x2+.把x=1,y=3;x=-1,y=1代入得解得所以y=2x2+.当x=时,y=2×+2=.本课时精心设计了课程导入环节,顺利地把学生带入课时学习的情景之中,为学好本课时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设计思路上,不是把概念直接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区别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样既巩固了先前的知识,又很好地做到了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依托教材的素材对教材进行了开发,依据教材的情景,设计了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精心设置了教材例题之外的例题,更好地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在复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等函数知识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较少,部分同学还没有很好地回忆和总结先前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理解知识存在衔接的困难.在讨论问题组的时候,让学生自我学习和交流做得不够深入,老师过早地把问题结论提示给学生,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在习题处理环节上,第一个例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去完成.因为本课时的学习内容需要联系以往的函数知识,教师应该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降低补充的两个例题的综合程度,把处理的重点放在巩固基础知识上,而不是强调对知识的综合练习.在明确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之后,建议学生利用函数解析式把不同的函数特点进行对比,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练习(教材第3页)1.(1)t=(2)h=(3)p=。

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的小结

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的小结
例4已知反比例函数y = ( 为常数, ).
(1)若点A(1,2)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求k的值;
(2)若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k的取值范围.
(3)若k = 13,试判断点B(3,4),C(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分析】(1)把x=1,y = 2代入y = ,可求出 值.(2)在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时, -1>0. ( 3 )把B、C两点坐标分别代入解析式,看自变量是否与函数值对应.
【情感态度】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能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
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中的面积不变性质.
教学方法
引导总结
教学资源
学案
教学过程
批注修改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反比例函数y= ( 0, 为常数)的图象是怎样的?在描述反比例函数性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你能解释原因吗?
(2)由题意可得: ,解得 ,或 .
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为( ,-3).
6.解:设点A(x,y),反比例函数y = (k>0,由图得),连接OA,则OB = x,BA = y. CO= OB, S△AOB= S△ACO, S△AOB= S△ABC= 1.又 S△AOB= , = 2. 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 .
例3反比例函数y = (k≠0)与一次函数y=kx-k(k≠0)的图像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分析】本题可依据选项分别得到k值的范围,A、B选项中k值的取值范围各不相同,而C、D选项中直线与双曲线中k值大致相同,但D选项中y= kx -k所表示的直线应交于y轴负半轴,从而知C选项是符合要求的大致图象.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小结课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小结课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小结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3、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4、根据图象和表达式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5、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简单的综合题和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问题1:已知一个函数的关系满足下表(x 为自变量);问:你知道他是什么函数吗?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另两种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如图,是我们所学过的一种函数的图象. 1)请你根据图象写出相关的信息.变式1:在该函数的图像上有三点(x 1,y 1),(x 2,y 2), (x 3,y 3),且x 1<x 2<0<x 3,则函数值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A. y 2<y 3<y 1;B. y 3<y 2<y 1;C. y 1<y 2<y 3;D. y 3<y 1<y 2变式2:若双曲线经过点P (-3,4),判断点A (12,-1),B (4,3)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变式3:若双曲线经过点P (-3,4),当-3<x ≤-2时,则y 的最小整数值是________。

(2)若直线y =k ′x(k ′ ≠0)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交于P(-3,4)、Q 两点,你又能得出哪些相关信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图象特征(1)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_______;(2)图象的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 x 、y 轴,但都不会与 x 轴和y 轴相交; (3)图象既是以_____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2.图象和性质列表如下(k 的符号的作用):问题2: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 = k/x (k ≠0)的图象. (2)若直线y =k ′x(k ′ ≠0)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交于P(-3,4)、Q 两点,你又能得出哪些相关信息.变式1:根据图象直接回答:当取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变式2:在双曲线任意取一点M (不与点P 、Q 重合),MN ⊥x 轴于点N ,则△OMN 的面积是_______.2.反比例函数中k 的几何意义 (1)如图,点A 和点C 是反比例函数y =kx (k≠0)的图象上任意两点,画AB ⊥x 轴于点B ,CD ⊥y 轴于点D ,则有S △AOB =S △COD =_______;注意根据图象所在象限来确定k 的符号.(2)常见的面积计算:若P’为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则S △APP ’=_______.变式3:过P 、Q 两点分别作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A 、B 。

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学习目标】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八(上)已学过一次函数及特例“正比例函数”的内容,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学生接触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思想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学生对与函数相关的概念不可避免会有所遗忘或生疏。

因此,学习本节课的关键是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知能准备【学习目标】1、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知道该图象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象的区别,能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分析出简单的性质.2、能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对研究函数有了一定的方法;即画出图像并根据图像研究其性质【学思指导】教法:讲授法、对比法学法:类比法、数形结合法学科素养:通过画图象,进一步培养“描点法”画图的能力和方法,并提高对函数图象的分析能力.同时尝试用类比和特殊到一般的思路方法,归纳反比例函数一些性质特征.【【课前预习】1.若y=(21)(1)n nx-+是反比例函数,则n必须满足条件 n≠12或n≠-1 .2.用描点法画图象的步骤简单地说是列表、描点、连线. 3.试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2x;(2)y=1-2x.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学会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课堂引讨——【展示互动】问题:我们已知道,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反比例函数y=k x(k为常数且k≠0)的图象是什么样呢?[尝试]用描点法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出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解:列表思考:取什么值更易描出来x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y=6x-1 -1.5 -2 -6 3 1y=-6x1 1.23 6 -1.5(请把表中空白处填好)描点,以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依次(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探究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做一做把y=6x和y=-6x的图象放到同一坐标系中,观察一下,看它们是否对称.归纳: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的共同特征:(1)它们都由两条曲线组成.(2)随着x的不断增大(或减小),曲线越来越接近坐标轴(x轴、y轴).(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属于双曲线.此外,y=6x的图象和y=-6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做一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反比例函数y=3x和y=-3x的图象.交流两个函数图象都用描点法画出?【分析】由y=6x和y=-6x的图象及y=3x和y=-3x的图象知道,(1)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和不同点?(2)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3)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而如何变化?猜想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在哪些象限由什么因素决定?•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情况如何?它可能与坐标轴相交吗?【归纳】(1)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3)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并研究:得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形状及其增减性精编精练例题指出当k>0时,下列图象中哪些可能是y=kx与y=kx(k≠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分析】对于y=kx来说,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对于y=kx来说,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应选B.备选例题1.请你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使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2.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的关系式可能是(• )A.y=x B.y=1xC.y=x2 D.y=1||x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习题使学生加深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能解决具体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专题 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专题 复习教案设计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一.教学内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及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3.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理解和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与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

2.难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1.反比例函数求k值;2.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结合;4.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二) 梳理知识,形成网络1.师生回顾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板书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解析式(1).y= (k ≠0,k 为常数). (2).y=k x -1 (k ≠0,k 为常数).(3).xy= k (k ≠0,k 为常数).2.师生共同回顾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课件展示)(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2).图象性质见下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 和 y=-x 。

对称中心是:原点k x【巩固练习】(1).若 是反比例函数,则a 的取值为±1. ( ) (2).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过点(5,-1),则实数k 的值是-5. ( )(3).反比例函数 中,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 ) (4).若点A(1,y 1),B(2,y 2)都在反比例函数 (k>0)的图象上,则y 1,y 2的大小关系为y 1<y 2. ( )3.介绍|k|的几何意义(几种常见图形面积的求法)()2a 2y a 1x -=+k y x =3y x =k y x =).(||||||,,,,如图所示则垂足分别为轴的垂线轴分别作过矩形k n m AP OA S B A y x P OAPB =•=⋅=,)0(),(上任意一点是双曲线设≠=k x k y n m P小结: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向两坐标轴作垂线,两条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常数|k|【巩固练习】(题略)4.反比例函数的简单应用(课件展示例题)师板书并总结归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方法:待定系数法。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小结——《反比例函数》复习教学设计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小结——《反比例函数》复习教学设计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小结——《反比例函数》复习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课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函数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化学中的浓度与体积的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像,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感受反比例函数的特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学习压力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整教学节奏,适当给予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例、分析问题、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

2.难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反比例函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知识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小结(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小结(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量的乘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例如:当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时,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像性质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到他们对于双曲线的形状和反比例关系之间的联系不太清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我尝试使用了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形成过程,以及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数形结合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例子,如给出几个不同的k值,让学生观察图像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性质。
-在实际问题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如物理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模型构建。
-对于图像变换,难点在于理解变换后的图像如何保持反比例关系不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变换前的点(x, y)和变换后的点(x', y')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探究。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反比例函数是形如y=k/x(k≠0)的函数,它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关系。反比例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物理中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经济学中的需求与价格关系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为双曲线的几何意义,特别是双曲线与坐标轴的无限接近但永不相交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比例函数一、复习目标分析:复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表达式;习目知识技能2、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标3、掌握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对比比、总结等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数形结合、复数学思考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习目运用能力。

标解决问题能够利用与反比例函数的基础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感受生活中的变量关系,提高学习的热情、增强探究的意识。

重点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解决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一] 教师:出示课件“本节复习目标和出示课件“本节复习目标和本节知识本节知识结构图:”结构图:”学生:仔细阅读本节复习目标和本明确复习方向,激节知识结构图发学生学习欲望。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回忆起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基础知识。

[活动二] 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而后通过抢答调动学生出示课件“考点一”抢答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基础知识。

的学习积极性。

思考:学生:①定义: y= k(k ≠ 0) 。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 1)反比例函数定义:?x 一般式及其条件,为下( 2)反比例函数等价形式?( 3)随堂训练:下列函数y 与 x 是反比例函数的是?x - 1①y 5 ② y=kx③ y= 1④ y=2x⑤ x y=0 x 3⑥y=-x -1⑦ 2y=x⑧ y=32x[活动三]出示课件“考点二:图像与性质”思考:(1)反比例函数图像名称?(2)反比例函数图像位置的确定因素?(3)反比例函数图像增减性的注意事项?(4)反比例函数图像对称性?(5)面积不变性②等价变形:节解析式的确定打下基yky=kx-1础。

xxy=ky 与 x 成反比例通过等价变形,使学生真正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实质③ y 与 x 是反比例函数的是③、⑥、通过随堂训练得知⑧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教师:( 1)定义: y=k(k ≠ 0) 中 k面的学习做铺垫。

x通过让学生解释② y=k ≠0 原因?x ( 2)第⑤个 x y=0 为何不是反比例⑤ x y=0 为何不是反比例函数?函数进一步强调反比例学生:解释② y=k⑤ x y=0函数的定义,从而掌握x 知识的本质。

为何不是反比例函数教师:进一步强调y=k是反比例函x数的条件。

教师:让生回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学生:( 1)反比例函数图像名称是双曲线;通过抢答激发学生(2)反比例函数图像位置的确定因的学习积极性。

素是k 的正负( k> 0 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通过观察明确反比k< 0 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例函数图像位置的确定矩形面积 = ︳ mn︱=︳ K︱yBP(m,noA x 随堂训练:于第二、四象限内。

)因素是k 的正负( k> 0 ( 3)反比例函数图像增减性的注意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事项是“在每一项限内”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4)反比例函数图像是关于原点成内;k<0时,双曲线的中心对称的图形.反比例函数的图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象也是轴对称图形.二、四象限内。

); 反比( 5)矩形面积 = ︳ mn︱=︳ K︱例函数图像增减性的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意事项是“在每一项限( 1)学生是否明确反比例函数图像内” ;矩形面积=︳mn 位置的确定因素是k 的正负︱=︳K︱从而感受数(2)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反比例函数形结合的思想。

图像增减性的注意事项是“在每一项限内” ?(3)学生是否明确矩形面积 = ︳ mn︱=︳ K︱,为何加上绝对值?教师:( 1)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确定两个函数的图像处于同一通过独立思考和小个象限之中?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 2)小组交流,理清思路;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个人展示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识,促进了学生语言表代表本组进行展示解题思路。

达的能力。

增强了学生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的参与意识。

学生能否清晰地阐释比例系数的符号特征和图像所在象限的对应关系?达到数形结合的目的。

1 3.已知反比例函数y=,x教师:( 1)出示问题,回顾反比例函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变式使学生对反比( 2)针对易错点进行变式,此时如例函数的增减行更加明若 x1< 0< x2< x3, 其对应的值y1, y2 , y3 何比较 y1, y2的大小关系?确“在每个象限内”的的大小关系是?学生:(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问题;重要性,以及有关函数变式:若 x1<x2时,y1,y2的大小关系是?( 2)学生代表分类讨论比较y1,y2 的综合问题,从而使学的大小关系。

生感知数形结合、分类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讨论的数学思想,对知学生能否意识到若比较函数值识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的大小关系必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用。

中同一个象限中才能运用“增减性4、如图, A、 C 是函数 y= - 2 的变化规律”?的图x象上关于原点 O 对称的任意两点,过 C 向 x 轴引垂线,垂足分别为B,则△ ABC 的面积为。

变式 1:若 A、C 是函数 y= - 2的图x象与正比例函数直线 MN的两个交点,则△ ABC的面积为。

教师:( 1)出示问题,关于原点 O 对称的任意两点坐标的特征?如何求△ABC的面积?(2)变式 1 中△ ABC的面积变化吗?为什么?(3)变式 2 四边形 ABCD是什么四边形?如何求其面积?(4)在同一象限中,如何比较不同函数值的大小关系?学生:( 1)学生独立思考而后小组交流(2)展示△ ABC 的面积及其四边形通过此问题让学生明确:(1)关于原点 O对称的任意两点坐标的特征;1( 2)S△AOB=S△COB=︳K2(3)一题多变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式 2:若过点 A 作 AD⊥ x 轴,ABCD的面积的求解方法。

(4)体会数形结合的思连结 DC,则四边形 ABCD的面积 _________。

( 3)学生代表展示直线函数值大于想并从函数的图像获得变式 3:当 A(-2,1)时,当直线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x 的取值范围的思信息的能力。

反比例函数值时x 的取值范围 ______考方法。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明确关于原点O 对称的任意两点的特征,能否求出△ABC 的面积?学生是否明确变式 1 与已知条件的一致性?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求解方法是否科学?直线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x 的取值范围的思考方法?5、换一个角度:双曲线y= k上任一点分别作教师:出示问题,由过:双曲线x 轴、y 轴的垂线段,xy=k上任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与 x 轴 y 轴围成矩形面积为12,求函数解析式?变式:如图:双曲线y=k上任一点分别x作 x 轴、 y 轴的垂线段,与x 轴 y 轴围成矩形面积为12,求函数解析式?x线段,与x 轴 y 轴围成矩形面积为12,如何求函数解析式?为何有不通过此问题让学生掌握同的答案?变式有何不同?待定系数法解决反比例学生:( 1)思考求函数解析式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并( 2)交流变式问题的注意事项根据图像确定具体的解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析式,进一步感受数形学生是否有意识地得出不同的结合的数学思想解析式;对于变式学生是否想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活动四] 教师:出示待定系数法及交点问题通过总结使学生明出示课件“考点三:待定系数法及交点问的解题方法。

确图像交点的问题;感题:”学生:阅读并理解交点问题的实质受函数、方程、方程组思考: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一、待定系数法( 1)学生是否明确列方程组,求公更好地理解数形结合的二、交点问题:共解,即交点坐标思想。

1、与正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最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中心对称性。

( 2)学生是否明确 S△AOB=1 的作用?2、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3)学生是否能够求出点 C的坐标,列方程组,求公共解,即交点坐标进而求出△ AOB的面积?随堂训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 1k 与双曲线y=k在第一象限交于2 x点 A,与 x 轴交于点 C,AB⊥ x 轴,垂足为B,且 S =1.通过展示锻炼了学△AOB求: 1)求两个函数解析式;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2 )求△ ABC的面积.辑思维能力[活动五]出示课件“考点四:实际应用教师:出示考点四:实际应用。

”( 05 江西省中考题)已知甲 , 乙两地相距学生:独立思考 , 得出选项skm,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 如果汽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建模能车每小时耗油量为aL, 那么从甲地到乙地学生是否能灵活准确建立数学力、分析问题、解决问的总耗油量 y(L) 与汽车的行驶速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题的能力。

v(km/h)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Y/L Y/L Y/L Y/Loo o oAB C DDA B C[活动六]出示课件“达标测试” (每小题5 分)1、下列函数中, y 是 x 的反比例函的是:。

3 1 x 2 (1)y=- (2)y=(3)y=- (4)y=-2x x x 1 x-1 (6)xy+2=0(7)y= m(m 为常1(5)y=2xx数 )(8) y=2x22、若 y=(m-2)x m2-5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_______3. 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y=kx+1 和函数ky= (k ≠ 0) 的图象大致是()xy y y yo x o x o x o x(A) (B) (C) (D)DA B C4、点 M是双曲线y= k(k ≠ 0) 上的一个动x点,过点M作 x 轴、 y 轴的垂线分别交 x 轴、 y 轴于点 Q、 N,连接 OM.当点 M双曲线上运动时,Rt△OQM 及矩形OQMN 的面积()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教师: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了解课堂效果。

通过达标测试掌握学生:独立完成达标测试学生在此节课对知识的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掌握情况,为教师进一( 1)学生是否独立完成?步探索教学提供素材,( 2)学生做题的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3)学生如果出现错误,其共的。

性何处?(4)补救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