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观潮》精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1《观潮》精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1《观潮》精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观潮》教案【教材分析】《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的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鲜明,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及近,把钱塘潮的雄伟壮观展现在读者眼前。

课文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直接写出了钱塘潮的波澜壮阔,还通过描写观潮人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涨,间接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真乃“天下奇观”的感叹。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境,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课文后的生字表,掌握“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深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4小节。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受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的不同感觉,并能大致说出“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观潮》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观潮》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一人朗读,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

教师提问: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此问题的设计直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预设1:我仿佛看到很多人站在堤岸上,抬着脚,仰着头向东望去,都在等着潮来。

预设2:这时候江面上一点风都没有,很平静,江面很宽一眼望不到边。

预设3:江上雾气很重,远处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静静地屹立在江边,好像要和人们一起欣赏这天下奇观一样。

学生齐读第1、2自然段。

教师过渡:潮来之前,江面平静。

等待的人群翘首东望。

大潮马上就要来了。

(板书:平静)☆潮来时教师:描写潮来时,是这篇文章重点,用了2个自然段的笔墨。

大潮汹涌而来,并不是一下子就“扑”到了人们眼前,也是有一个过程的。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按照学习提示,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

学习提示:(1)品读想象: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提问: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预设: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

(板书:远像闷雷滚动)教师:响声如雷,这是暗示潮水来势凶猛。

我们来请一位同学说说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然后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

(2)品读想象: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教师提问: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预设:“响声越来越大”“出现了一条白线”。

(板书:近些响声越来越大一条白线)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运用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几种方法:结合重点语句展开想象,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结合图片内容展开想象……希望同学们可以将所学方法运用到今后的阅读中去。

3.课堂演练。

4.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做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观讲述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第二课时教
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或讲述。

4.能够在朗读中表现出对课文情感的体会。

二、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

2.能够准确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课计划、课件、课文PPT、教学实例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本子等。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主题。

•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活动
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学生发音错误。

2.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并表达自己的理解。

3.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3. 教学反馈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鼓励学生的主动表达。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堂重点,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发挥想象力,写一段有关潮水的小故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感悟和体会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准备和布局支配的形式,对怎样才能到达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宠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看方法,培育留心四周事物,留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预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二、放录像,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1、学生看录象。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学生自渎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什么?2、学生汇报沟通。

四、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学习第二部分“潮来时”。

〕1、学生自渎: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的语句。

2、学生沟通自己宠爱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沟通描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惊奇。

〕3、教师小结:把大潮到来时的气概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临其境。

4、按什么顺序写潮水转变的?5、让学生带着无限赞美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6、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课堂总结六、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会“天下奇观”的非凡气概。

七、布置作业《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课时目标:1、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形象,体会大自然壮阔的美及无穷的威力。

2、培育学生边朗读边思索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一.教案内容:《观潮》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

(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八.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

(目标教学法)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

(引导发现法)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教案

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教案

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观潮》的大意和基本情节。

2.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汇的解释和运用。

3.理解《观潮》中含义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积极向上的态度。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观潮》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观潮》中蕴含的哲理和寓意。

教学难点1.理解《观潮》中的比喻和隐喻。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简短视频引入课文中的海浪场景,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好奇和想象。

二、展开1.阅读课文《观潮》,教师讲解生字词汇和句子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3.利用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巩固1.配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组织小组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束1.总结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寓意,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作文,表达自己对大海和生活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各有不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课文的内涵。

同时,在巩固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观潮2.生词:潮起潮落、生生不息3.哲理:大海宽广包容,人生充满变化4.寓意:孜孜不倦、奋发向上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观潮》并理解生词词义。

2.完成《观潮》相关习题。

3.写一篇文章,探讨大海对人的启示。

以上是统编版某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教案的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1观潮 第二课时 教案

1观潮  第二课时 教案

1 观潮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2. 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3.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4. 读诗歌《浪淘沙》 (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重点:感受潮来时奇特、壮观的景象,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体会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复习巩固,以旧引新1. 读词语。

笼罩、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1)指名读词语。

(2)齐读词语。

(3)根据词语想象画面:钱塘江大潮来啦!读了这些词语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2. 说画面。

(1)指名交流。

(2) 过渡: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呢?【设计意图】这组词语的出示,一是巩固新词,二是借助词语想象画面。

这组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重点词语,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想象潮前,感受风平浪静1. 朗读课文,梳理写作顺序:说一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1)梳理句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霎时,潮头奔腾西去……(2)再读前面的三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句写的是潮来前,第二句写的是潮来时,第三句写的是潮去后)2.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吧!读课文第 1 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词语。

预设:天下奇观 (板书)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的意思一样吗?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潮文化,并能正确朗读和理解相关课文内容。

2.认识水的重要性,了解海潮的形成原因,并能够知晓人类应如何保护和控制水资源。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观潮场景,并能够朗读出来。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水的重要性和海潮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海潮的形成原因,需要运用具体的实例和模型进行说明。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课件等教学工具展示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了解观潮文化和海潮形成原理。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通过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潮的浪涛和潮汐变化,从而深入了解课文所描述的观潮场景。

1. 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学习观潮一课的情况,并检测学生们的预习情况。

2.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布置学生阅读观潮二课文本。

2. 阅读训练(20分钟)1.学生们独立阅读观潮二课文本,老师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点评和纠正。

2.根据课文内容,对重点生词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正确发音。

3. 观看小视频(15分钟)1.导入海潮的知识,挖掘学生对海洋和潮汐的认知。

2.通过观看小视频介绍海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潮的形成原因。

4. 配合实际活动(30分钟)1.学生们分成小组,展开小组讨论,总结海潮的形成原因,并思考人类应如何保护和控制水资源。

2.随后,学生们外出实地观察海潮,并演练潮汐测量,参与小组汇报,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实验成果。

5. 课堂总结(5分钟)1.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作为本节课的收尾,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并提醒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题目。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观潮一、素质教学目标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能力目标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知识目标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

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四、教学用具1.钱塘江大潮的软件片。

2.对比重点句的幻灯片。

3.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

五、教学方法:变序式。

六、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二课时(一)导言今天上《观潮》的第二节课,在上节课我们分了段,列举了提纲,哪位同学能上黑板前来板书?(二)讲读课文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课文。

2.教师讲解: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所以吸引了许多人来这里观潮,这个“观”是什么意思?(看)看什么?(潮来时的景象)(三)讲课课文第二段1.观潮这部分分几层?每层都写了什么?2.讲读第一层(1)自由读课文。

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画出来)(2)学生议答。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①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静的感觉)②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问题,可作如下点拨:潮从哪个方向来?从书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从“大家昂首东望”“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

)潮从东边来,江面越往东越宽,那越往西呢?(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潮水越往西越急)。

③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观潮》(第二时)教案《观潮》教学目标.明白得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观,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情感。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看方式,培育学生留意观看周围事物的适应。

3.朗诵文,背诵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进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迹”。

咱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咱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咱们初读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事后)在这节的学习中,咱们通过阅读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制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咱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明白得文内容。

.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闷雷转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在那个环节,教师要鼓舞学生用自己的朗诵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安静、漂亮,来时的汹涌、宏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明白得“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照等手法。

.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诵。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如何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诵。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转动;水天一线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述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专门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转变。

(看图片)“白浪翻腾”、“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愈来愈大:形如万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观潮》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观潮》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观潮》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水天相接、山崩地裂、人声鼎沸、一帆风顺”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作者根据观潮依次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3、理解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丽,激发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引言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然而像钱塘江大潮那样宏伟壮丽,千百年来令人赞美不绝,却不多见。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概磅礴,宏伟壮丽的景象。

二学习课文内容我们上节课把课文分了几局部?是怎么分的?是根据什么依次分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一)学习第二局部1、潮来前堤岸上的人们与江面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大屏潮来前的景象)2、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这幅场景,请同学默读潮来前这一局部。

3、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4、我们理解了这一局部感受到了什么?(江面的静,人们的心情急迫)5、越往西越窄水流潮从哪方一直?(结合大屏讲解钱塘江的地理位置)6、读这局部应当用怎样的语气?(二)学习第二局部1、家想不想看潮来时的场面?(出示大屏)2、大家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这气概磅礴,宏伟壮丽的场面?请同学们默读这局部。

3、读完了这局部给你留下什么深入印象?(声音大、浪大)4、从那些词语与语句体会出来?5、作者写这一局部是按什么依次视察的?6、找出表示有远到近的词语。

7、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把浪的由远到近的不同样子写详细的?8、作者用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比方由远到近浪潮的不同样子说明潮大、宏伟、直立而行、气概宏伟、大张旗鼓。

9、这局部的词语特别特别丰富,你想不想把他们积累起来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映快说出词语并在书上找出来。

(1)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2)风与浪都很安静(3)形容水面宽阔远处与天好像连接在一起(4)形容同时动身同时前进。

(5)山上的岩石与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10、大家想不想把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气概读出来,观潮人的心情激烈(三)、学习第三局部1、潮来时大张旗鼓,潮过后呢?默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快、气概大)2、从哪看出来的?(一挤眼风号浪吼、漫天卷地)3、带着刚刚的理解来读这一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
基本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
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词,进行语文表达。

2.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讨论和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素材,引入话题,让学生对海洋和潮汐产生兴趣,导入课文
内容。

2. 学习课文(20分钟)
1.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朗读。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3. 拓展(15分钟)
1.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潮汐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潮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进行展示。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文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通过视频引入、课文学习和活动拓展等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在引导讨论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展示时也能锻炼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生态的重要性。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观潮》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3—4自然段,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这“天下奇观”,《观潮》第二课时。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

让学生充分体会大潮非凡的气势,感受如临其境。

2、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绘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才能,同时要注重感情朗读。

[多媒体设计]1、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课室。

2、老师自制网络软件〔基于WEB〕。

3、准备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声音、视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切入课文1、谈话引入: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天下奇观”是什么?2、《观潮》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3、谁来说说“潮来前”当时的情景与人们的心情怎样?板书:“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4、可是到了“午后一点左右”呢?人们又怎样?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1〕形容声音:“闷雷滚动”〔2〕描写心情:“潮来了”〔学生比读,说明急迫心情〕;“踮”〔学生示范,说明人多〕“沸腾”〔学生示范,说明快乐〕5、人们的心情如此急迫,想必同学们也快等不急了吧!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潮来时“的宏伟壮观、磅礴气势,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第二课时》。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视屏导入,感受情景〔1〕、[课件]视屏放映“潮水”片段录像。

〔2〕、发挥想象,当时的潮水是怎样的气势磅礴?〔3〕、学生互相说感想。

2、引入课文,精读句子〔1〕齐读课文: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象,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请大家读课文。

〔2〕选读课文: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3〕、逐句分析^p ,感受壮观。

A、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或句子:〔板书: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课件]放声音,体会“山崩地裂”的声音。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范文(4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范文(4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范文(4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观潮第二课时教案内容(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篇1观潮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6个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屹、鼎、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1.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

2.搜集、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着名的潮水。

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不会读的字词标出来。

.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师指导字音、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1.)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2.)看看有没有自己不懂的或认为重要的、需要提请大家深入理解的问题。

(3).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三、学习第1、2自然段。

请学生起来读1、2自然段,思考:潮来前钱塘江是什么样子的?前来观潮的人们是什么表现?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二.深入理解,学习第3、4、5自然段。

1.齐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二课时语文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二课时语文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3)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霎时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面的成语,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14)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设计意图: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新课教学()分钟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学习第2自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课件出示15)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

2023年观潮第二课时名师教案(通用5篇)

2023年观潮第二课时名师教案(通用5篇)

2023年观潮第二课时名师教案(通用5篇)观潮第二课时名师教案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设计特色以读为本,感悟__的语言魅力。

教学要求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掌握“笼罩、昂首、颤动、盼着、屹立、恢复、若隐若现、天水相接、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信息资料师生查阅有关钱塘江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带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领悟词语,理解并积累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3、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流程一、回顾课文,直观感受1、引导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什么?2、想不想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放教学录像。

师生共议:听到声音了吗?大潮来了吗?在哪儿?指一指。

3、你的感受怎样?二、以读代讲,感悟语言1、这样的画面,课文里也有,找一找在那个自然段(3、4自然段)。

自己读读,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精彩,就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我们听。

2、刚才读时顺序打乱了,其实__的描写是很有顺序的。

下面请大家合上书,老师读3、4段,大家把描写顺序的词语记下来,再投影反馈。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按由远及近的顺序,随位置的改变及时间的推移来描写的。

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

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1、3、4段词汇丰富,增强了__的感染力。

想不想积累下来?⑴师说意思,生说词语,如:“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天崩地裂、浩浩荡荡”等。

⑵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

2、想一想、用一用: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话,请生用课文里的语句把这段话说得完整清楚一些。

1观潮 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1观潮 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1观潮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小节。

3.学习作者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教学重点】重点:1.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

难点:1.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2.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自我观点的表达。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读议结合法、理解想象法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一些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农历八月中旬是钱塘江潮最壮观的时候,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有一天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是怎样的景观2、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伸出你们的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齐读课题。

(板书:观潮)3、了解学生查阅资料情况,并对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检查生字词。

1)读准字音: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chōnɡ)如履平地(l ǚ)2)辨明词义: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3、默读课文,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个方面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农历8月18日午后一点左右,在海宁县盐官镇海塘大坝上,“我们”观看了钱塘江大潮。

4、理清文章脉络。

(1)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交流后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时间顺序)(2)划分段落第一段(1):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观潮的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导课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的创造。

二、新授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播放学乐师生典型的导学成果。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
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3.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4.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5.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6.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7.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三、练习
读一读下面的段落,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找出这段话中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写下来。

( 犹如) ( 如同) ( 好像)
2.这段话是按( B )顺序来写的。

A.从近到远的B.从远到近的
3.这段话从( 形态)和( 声音)两方面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4.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C、D)的修辞手法。

(多项选择)
A.拟人B排比C.比喻D.夸张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五、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六、板书
观潮
远潮来前雄伟壮观、
(钱塘江潮)潮来时
近潮过后有声有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