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内吸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气道湿化
正常成人经气道蒸发的水分约为250ml/天 当遇到发热、过度通气或吸入干燥空气后水分丢失更多
17
18
气道湿化适应症
① 建立人工气道者
②未建立人工气道而使用干燥的医疗气体者(如对于吸氧流 量超过4L/分钟的) ③ 高热、脱水 ④ 呼吸急促或过度通气
19
气道湿化适应症
⑤ 痰液粘稠或咯痰困难 ⑥ 气道高反应 部分原因是由于因为干冷气体诱发的气道痉挛 ⑦ 低体温 尤其是低温冻伤在复温过程中的机械通气患者
20
气道湿化无绝对禁忌证
气道分泌物过多且稠厚或血性分泌物时 慎用气道湿化 以免加重气道梗阻 窒息
21
气道湿化
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 为前提。如果机体的液体入量 不足 ,即使气道进行湿化,呼吸 道的水分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 中,呼吸道仍然处于失水状态。
22
人工气道湿化常用方法
34
灭菌注射用水
1、低渗液体 2、通过湿化吸入,为气管黏膜补充水分, 保持黏膜纤毛
系统的正常功能。 3、主要用于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呼吸道失水多及高热、脱
水病人。 4、对呼吸道的刺激较大,若用量过多,可造成气管黏膜细
胞水肿,增加呼吸道阻力。
不建议常规使用!
35
0.9%的生理盐水
采用0.9%的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曾是临床上一 直沿用的气道湿化的常规护理。但据报道,用生理 盐水作为湿化液不仅不能稀释痰液,而且会造成细 支气管阻塞和感染,研究表明,生理盐水根本不能和 分泌物混合,而当一定量的盐水进入气道时会引起 患者的咳嗽,导致大量的气体进入气道和肺,随咳 嗽进入气道的气体可使痰液进一步向纵深转移而进 入肺。
37
0.45%盐水
采用0.45 % 的盐水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0.45 % 的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再浓缩接近生理 盐水,对支气管没有刺激作用,研究表明,0. 45%盐水持续恒温湿化及氧气雾化,不但减少了人 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其 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提高了气道湿化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 ,方便临床操作。提倡选择0.45 %氯化 钠溶液作为湿化液。
气道内吸引
目录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吸痰不当的并发症 负压吸痰 适时吸痰
2
选择适当的吸痰管
① 吸痰管材料应对粘膜的损伤小 ② 吸痰管摩擦力小,以利于通过人工气道 ③ 足够的长度 ④ 远端光滑,侧开口,减少对粘膜损伤
3
选择适当的吸痰管
⑤ 吸痰管远端应有足够大的侧孔 ⑥ 吸痰管直径(外径)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一半 ⑦ 吸痰管应无菌、单根包装(一次性吸痰管)
40
湿化量及间隔时间
正常人每天从呼吸道丢失的水分为200-500ml,建立人工 气道后,每天丢失量剧增。因此,必须考虑湿化量,以免湿 化不足或过度。成人以350ml/d为最低量,确切量应视临床 情况而定。对于早期机械通气病人而言,宜增加湿化量。湿 化量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量及病人的生理需要及时调整。
25
湿热交换器(HME)
也称人工鼻,是仿生骆驼鼻子制作而成的一种湿 化装置。由吸水材料和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网状 结构的装置,它是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 化吸入气体,能保持管道本身的干燥,避免wk.baidu.com气 环路中冷凝物的凝聚,而且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 作用。在国外被广泛使用。
26
使用人工鼻的禁忌症:
1、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较粘稠且量较多。 2、病人呼气潮气量小于吸气潮气量的70%(如气管胸膜
加温湿化器 湿热交换器(HME) 雾化吸入 气管内滴药 气泡式湿化器湿化
23
加温湿化器
应用加温湿化器将水加温 后产生蒸汽,混进吸入气 中,达到加温、加湿的作 用。此方法可使气道内的 气体温度达到 37 ℃,相 对湿度100%,以维持气道 黏膜完整,纤毛正常运动 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以 及降低 VAP的发生率。 带呼吸机病人与不带呼吸 机病人都可使用,电热恒 温湿化法已是现今最受推 崇的一种湿化方法。
41
如何判定湿化的效果?
42
湿化效果 判断
痰液
肺部听诊 病人表现
43
湿化满意 临床表现为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引出或咳出;导管内无痰 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患者 安静。 湿化过度 临床表现为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痰鸣 音多;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可出现缺氧 性紫绀、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等改变 湿化不足 临床表现为痰液粘稠,不易吸引出或咳出;听诊气道内有 干鸣音;导管内可形成痰痂;患者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 吸闲难、烦躁、紫绀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
28
使用人工鼻的注意事项
一次性使用,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不可重复使用。 痰粘稠者注意气道湿化和及时吸痰,以免痰液粘在滤过 膜上引起气道堵塞。 不可将应用于机械通气管道上的长人工鼻作为气管切开 病人使用。
29
雾化吸入
从雾化的温度分有加温雾化和非加温雾化。 多数作者认为持续雾化会因为长时间雾化剂进入终末
38
碳酸氢钠
在痰液粘稠度转化时间方面,用1.5%碳酸氢钠作湿 化液明显优于生理盐水作湿化液。
有文献报道,用1.25%碳酸氢钠与生理盐水持续气道 湿化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 1.25%碳酸氢钠对肺部 真菌感染明显低于生理盐水。
39
碳酸氢钠
研究表明碱性溶液具有皂化功能 ,使用 1.25 %碳酸氢 钠溶液进行呼吸道冲洗,局部形成弱碱性环境,使痰痂软 化,粘痰变稀薄。其效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但碳酸盐 是一种抗酸药,用量大时可导致组织水肿、肌肉疼痛、 抽搐、碱中毒而加重肺水肿。而有学者研究表明,用 1. 25 %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和预防肺部感染效果 更为可靠。
36
0.9%的生理盐水
另外,生理盐水进入呼吸道后随着呼吸时水分的 蒸发 ,钠离子沉积在支气管和肺泡内,形成高渗状 态,易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影响气体交换, 而且导致痰液脱水、粘稠、不易咳出,甚至形成痰 痂、痰栓,增加肺部感染率。国外研究也证明滴入 生理盐水对稀释或溶解分泌物是无效的 ,且容易引 起患者的呛咳。临床上宜慎用。
(1) 吸痰前后,听患者双肺呼吸音,给予纯氧吸入,观察血氧 饱和度变化。
(2) 调节负压吸引力0.02-0.04MPa。
(3) 经口鼻吸痰:吸痰管经口或鼻进入气道,边旋转边向上提 拉。
(4) 人工气道内吸痰:正确开放气道,迅速将吸痰管插入,插 入过程中,如感到有阻力,将吸痰管后退1~2cm,边旋转 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9
注意事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参数变化。 2.遵循无菌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需更换吸痰管(吸一次换 一根,若需吸口鼻,口腔一根,鼻腔一根)。 3.吸痰前整理呼吸机管路,倾倒冷凝水。 4.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 不得粗暴操作。
10
适时吸痰
咳嗽、憋气 呼吸窘迫 痰鸣音
适时吸痰
44
痰液的黏稠度分类
I度稀痰:痰液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能轻易咳出,吸痰后 玻璃接头内无痰液滞留。 Ⅱ度黏痰:痰的外观较I度黏稠,需用力才能咳出,吸痰后 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洗干净。 Ⅲ度黏痰: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并伴有血痂,不易 咳出,吸痰时吸痰管因负压过大而塌陷,接头内滞留有大 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
瘘、气管内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气囊未能密闭气管等)。 3、病人体温低于32℃。 4、自主呼吸分钟通气量大于10L/min。
27
提示问题
HME能使死腔量、气道阻力和呼吸做功增加,且 HME只能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化吸入气 体 ,并不额外提供热量和水气,因此,对于那些原 来就存在脱水、低温或肺部疾患引起分泌物潴留 的患者HME并不理想。同时气道高阻力的病人也 不适宜使用。
32
气泡式湿化器湿化
是最常用的湿化装置,氧气从水下导管通 过筛孔 多孔金属或泡沫塑料形成细小气泡, 增大氧气与水接触的面积,以达到湿化目 的。筛孔越多,接触面积越大,湿化效果
越好。有研究表明,气流量越大,氧气与 水接触时间越短,湿化效果越差。
33
湿化液的选择
灭菌注射用水 0.9%的生理盐水 0.45%的生理盐水 碳酸氢钠 其他
临床上一般可分为输液管滴入法、微 量泵持续滴入法和输液泵持续滴入。 持续给药法每次进入呼吸道量少,对 气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刺激性咳嗽,符 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使 气道处于湿化状态,痰液粘稠度降低, 分泌物稀释,患者能自行咳出以减少 吸痰的次数 ,保持呼吸通畅。但此法 只能在同一位置湿化,而导管内其他 位置仍有可能形成痰痂或粘痰。
24
提示问题
由于呼吸机管道内外温差,在 管路上形成冷凝水, 被视为高污 染物。因此,呼吸管路的位置 应低于气管导管,冷凝水集水 瓶应处于整个管路的最低位, 以避免冷凝水误吸入呼吸道, 导致人工气道相关性肺炎的发 生。研究发现,呼吸机管路有 导线存在,在清洁消毒时增加 了感染的风险,在对呼吸机加 温导线的细菌培养结果观察到 有细菌在其上定植,所以加温 导线的存在明显增加了呼吸道 的感染率。缩短管道长度、增 加管壁厚度、提高环境温度也 可以减少冷凝水的产生,降低 感染几率。
30
雾化吸入
在雾化液中加入因热而减低药效的抗生素等药物 时,则不能用加温雾化法。但在雾化吸入过程中, 定植于管道内的细菌会随吸入气流形成的气溶胶 进入气道后,可直接寄植到患者下呼吸道而引发 感染。故雾化器的消毒工作医务人员要更加重视。
31
气道内滴药
间断给药法
持续给药法
临床上通常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 化液 3~5 ml,脱去针头将湿化液 直接注入气管内,但大多数人认为 此法由于一次气道滴药量大,易使 患者产生刺激性咳嗽、憋闷、心率 增快、SpO2下降、血压升高等并 发症,刺激性咳嗽会把部分滴入的 湿化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同时 使痰液纵深转移进入肺内或频繁进 入气道;吸痰和滴注将大量细菌带 入气道而增加了感染机会等,所以 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不能成为常规 操作的依据 ,提倡采用其他的湿化 方法
4
吸痰不当的并发症
(1) 低氧血症 (2) 心律失常 (3) 低血压 (4) 肺萎陷或肺不张
5
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双肺呼 吸音、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 2.评估痰液的性质、量、颜色。 3.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及用物 准备情况。
6
负压吸痰操作要点
14
气道湿化
正常情况下,鼻、咽腔、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 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时,吸入气体 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 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 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导致呼吸 道粘膜干燥。
15
气道湿化
①粘液纤毛系统受损伤,使其清除异物的能力大 大减低; ②引起呼吸道炎症,可使呼吸道黏膜糜烂、溃疡, 导致细菌感染。 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的程度的降 低而升高。
气道压 氧饱和度 频繁呛咳
患者主动要求
11
人工气道湿化
学习目标
气道湿化的适应症 常用气道湿化的方法 气道湿化液的选择 气道湿化效果的评价 气道湿化的并发症
13
气道湿化
正常情况下,鼻、咽腔、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 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时,吸入气体 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 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 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导致呼吸 道粘膜干燥,
气道可导致肺不张 ,血氧分压下降,从而主张用小雾量、 短时间、间歇雾化法。即每隔两小时雾化吸入10ML,
可避免长时间雾化导致血氧分压下降。 但有学者则认为以 0. 3~0. 8ml/min的速度持续加 温雾化所提供的雾化气流可达到或超过病人的吸气量, 有助于保持呼吸道正常功能,而且加温雾化(加温至吸 入气接近 37℃)能避免吸入气温过低所引起的支气管 纤毛运动减弱的缺点,从而充分使气管、支气管扩张 湿化, 具有较好的改善肺通气的作用。
7
负压吸痰操作要点
(5) 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免负压,逐渐退出的过程中间断 使用负压。
(6) 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听诊 呼吸音,记录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7) 通气和氧合恢复后至少进行5次深呼吸,生命体征恢复到 基础水平后,才可再次抽吸
8
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气道内吸引的目的,取得配合。 2.吸痰过程中,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和 咳痰。
气道湿化
正常成人经气道蒸发的水分约为250ml/天 当遇到发热、过度通气或吸入干燥空气后水分丢失更多
17
18
气道湿化适应症
① 建立人工气道者
②未建立人工气道而使用干燥的医疗气体者(如对于吸氧流 量超过4L/分钟的) ③ 高热、脱水 ④ 呼吸急促或过度通气
19
气道湿化适应症
⑤ 痰液粘稠或咯痰困难 ⑥ 气道高反应 部分原因是由于因为干冷气体诱发的气道痉挛 ⑦ 低体温 尤其是低温冻伤在复温过程中的机械通气患者
20
气道湿化无绝对禁忌证
气道分泌物过多且稠厚或血性分泌物时 慎用气道湿化 以免加重气道梗阻 窒息
21
气道湿化
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 为前提。如果机体的液体入量 不足 ,即使气道进行湿化,呼吸 道的水分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 中,呼吸道仍然处于失水状态。
22
人工气道湿化常用方法
34
灭菌注射用水
1、低渗液体 2、通过湿化吸入,为气管黏膜补充水分, 保持黏膜纤毛
系统的正常功能。 3、主要用于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呼吸道失水多及高热、脱
水病人。 4、对呼吸道的刺激较大,若用量过多,可造成气管黏膜细
胞水肿,增加呼吸道阻力。
不建议常规使用!
35
0.9%的生理盐水
采用0.9%的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曾是临床上一 直沿用的气道湿化的常规护理。但据报道,用生理 盐水作为湿化液不仅不能稀释痰液,而且会造成细 支气管阻塞和感染,研究表明,生理盐水根本不能和 分泌物混合,而当一定量的盐水进入气道时会引起 患者的咳嗽,导致大量的气体进入气道和肺,随咳 嗽进入气道的气体可使痰液进一步向纵深转移而进 入肺。
37
0.45%盐水
采用0.45 % 的盐水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0.45 % 的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再浓缩接近生理 盐水,对支气管没有刺激作用,研究表明,0. 45%盐水持续恒温湿化及氧气雾化,不但减少了人 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其 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提高了气道湿化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 ,方便临床操作。提倡选择0.45 %氯化 钠溶液作为湿化液。
气道内吸引
目录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吸痰不当的并发症 负压吸痰 适时吸痰
2
选择适当的吸痰管
① 吸痰管材料应对粘膜的损伤小 ② 吸痰管摩擦力小,以利于通过人工气道 ③ 足够的长度 ④ 远端光滑,侧开口,减少对粘膜损伤
3
选择适当的吸痰管
⑤ 吸痰管远端应有足够大的侧孔 ⑥ 吸痰管直径(外径)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一半 ⑦ 吸痰管应无菌、单根包装(一次性吸痰管)
40
湿化量及间隔时间
正常人每天从呼吸道丢失的水分为200-500ml,建立人工 气道后,每天丢失量剧增。因此,必须考虑湿化量,以免湿 化不足或过度。成人以350ml/d为最低量,确切量应视临床 情况而定。对于早期机械通气病人而言,宜增加湿化量。湿 化量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量及病人的生理需要及时调整。
25
湿热交换器(HME)
也称人工鼻,是仿生骆驼鼻子制作而成的一种湿 化装置。由吸水材料和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网状 结构的装置,它是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 化吸入气体,能保持管道本身的干燥,避免wk.baidu.com气 环路中冷凝物的凝聚,而且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 作用。在国外被广泛使用。
26
使用人工鼻的禁忌症:
1、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较粘稠且量较多。 2、病人呼气潮气量小于吸气潮气量的70%(如气管胸膜
加温湿化器 湿热交换器(HME) 雾化吸入 气管内滴药 气泡式湿化器湿化
23
加温湿化器
应用加温湿化器将水加温 后产生蒸汽,混进吸入气 中,达到加温、加湿的作 用。此方法可使气道内的 气体温度达到 37 ℃,相 对湿度100%,以维持气道 黏膜完整,纤毛正常运动 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以 及降低 VAP的发生率。 带呼吸机病人与不带呼吸 机病人都可使用,电热恒 温湿化法已是现今最受推 崇的一种湿化方法。
41
如何判定湿化的效果?
42
湿化效果 判断
痰液
肺部听诊 病人表现
43
湿化满意 临床表现为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引出或咳出;导管内无痰 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患者 安静。 湿化过度 临床表现为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痰鸣 音多;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可出现缺氧 性紫绀、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等改变 湿化不足 临床表现为痰液粘稠,不易吸引出或咳出;听诊气道内有 干鸣音;导管内可形成痰痂;患者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 吸闲难、烦躁、紫绀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
28
使用人工鼻的注意事项
一次性使用,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不可重复使用。 痰粘稠者注意气道湿化和及时吸痰,以免痰液粘在滤过 膜上引起气道堵塞。 不可将应用于机械通气管道上的长人工鼻作为气管切开 病人使用。
29
雾化吸入
从雾化的温度分有加温雾化和非加温雾化。 多数作者认为持续雾化会因为长时间雾化剂进入终末
38
碳酸氢钠
在痰液粘稠度转化时间方面,用1.5%碳酸氢钠作湿 化液明显优于生理盐水作湿化液。
有文献报道,用1.25%碳酸氢钠与生理盐水持续气道 湿化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 1.25%碳酸氢钠对肺部 真菌感染明显低于生理盐水。
39
碳酸氢钠
研究表明碱性溶液具有皂化功能 ,使用 1.25 %碳酸氢 钠溶液进行呼吸道冲洗,局部形成弱碱性环境,使痰痂软 化,粘痰变稀薄。其效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但碳酸盐 是一种抗酸药,用量大时可导致组织水肿、肌肉疼痛、 抽搐、碱中毒而加重肺水肿。而有学者研究表明,用 1. 25 %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和预防肺部感染效果 更为可靠。
36
0.9%的生理盐水
另外,生理盐水进入呼吸道后随着呼吸时水分的 蒸发 ,钠离子沉积在支气管和肺泡内,形成高渗状 态,易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影响气体交换, 而且导致痰液脱水、粘稠、不易咳出,甚至形成痰 痂、痰栓,增加肺部感染率。国外研究也证明滴入 生理盐水对稀释或溶解分泌物是无效的 ,且容易引 起患者的呛咳。临床上宜慎用。
(1) 吸痰前后,听患者双肺呼吸音,给予纯氧吸入,观察血氧 饱和度变化。
(2) 调节负压吸引力0.02-0.04MPa。
(3) 经口鼻吸痰:吸痰管经口或鼻进入气道,边旋转边向上提 拉。
(4) 人工气道内吸痰:正确开放气道,迅速将吸痰管插入,插 入过程中,如感到有阻力,将吸痰管后退1~2cm,边旋转 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9
注意事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参数变化。 2.遵循无菌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需更换吸痰管(吸一次换 一根,若需吸口鼻,口腔一根,鼻腔一根)。 3.吸痰前整理呼吸机管路,倾倒冷凝水。 4.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 不得粗暴操作。
10
适时吸痰
咳嗽、憋气 呼吸窘迫 痰鸣音
适时吸痰
44
痰液的黏稠度分类
I度稀痰:痰液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能轻易咳出,吸痰后 玻璃接头内无痰液滞留。 Ⅱ度黏痰:痰的外观较I度黏稠,需用力才能咳出,吸痰后 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洗干净。 Ⅲ度黏痰: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并伴有血痂,不易 咳出,吸痰时吸痰管因负压过大而塌陷,接头内滞留有大 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
瘘、气管内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气囊未能密闭气管等)。 3、病人体温低于32℃。 4、自主呼吸分钟通气量大于10L/min。
27
提示问题
HME能使死腔量、气道阻力和呼吸做功增加,且 HME只能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化吸入气 体 ,并不额外提供热量和水气,因此,对于那些原 来就存在脱水、低温或肺部疾患引起分泌物潴留 的患者HME并不理想。同时气道高阻力的病人也 不适宜使用。
32
气泡式湿化器湿化
是最常用的湿化装置,氧气从水下导管通 过筛孔 多孔金属或泡沫塑料形成细小气泡, 增大氧气与水接触的面积,以达到湿化目 的。筛孔越多,接触面积越大,湿化效果
越好。有研究表明,气流量越大,氧气与 水接触时间越短,湿化效果越差。
33
湿化液的选择
灭菌注射用水 0.9%的生理盐水 0.45%的生理盐水 碳酸氢钠 其他
临床上一般可分为输液管滴入法、微 量泵持续滴入法和输液泵持续滴入。 持续给药法每次进入呼吸道量少,对 气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刺激性咳嗽,符 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使 气道处于湿化状态,痰液粘稠度降低, 分泌物稀释,患者能自行咳出以减少 吸痰的次数 ,保持呼吸通畅。但此法 只能在同一位置湿化,而导管内其他 位置仍有可能形成痰痂或粘痰。
24
提示问题
由于呼吸机管道内外温差,在 管路上形成冷凝水, 被视为高污 染物。因此,呼吸管路的位置 应低于气管导管,冷凝水集水 瓶应处于整个管路的最低位, 以避免冷凝水误吸入呼吸道, 导致人工气道相关性肺炎的发 生。研究发现,呼吸机管路有 导线存在,在清洁消毒时增加 了感染的风险,在对呼吸机加 温导线的细菌培养结果观察到 有细菌在其上定植,所以加温 导线的存在明显增加了呼吸道 的感染率。缩短管道长度、增 加管壁厚度、提高环境温度也 可以减少冷凝水的产生,降低 感染几率。
30
雾化吸入
在雾化液中加入因热而减低药效的抗生素等药物 时,则不能用加温雾化法。但在雾化吸入过程中, 定植于管道内的细菌会随吸入气流形成的气溶胶 进入气道后,可直接寄植到患者下呼吸道而引发 感染。故雾化器的消毒工作医务人员要更加重视。
31
气道内滴药
间断给药法
持续给药法
临床上通常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 化液 3~5 ml,脱去针头将湿化液 直接注入气管内,但大多数人认为 此法由于一次气道滴药量大,易使 患者产生刺激性咳嗽、憋闷、心率 增快、SpO2下降、血压升高等并 发症,刺激性咳嗽会把部分滴入的 湿化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同时 使痰液纵深转移进入肺内或频繁进 入气道;吸痰和滴注将大量细菌带 入气道而增加了感染机会等,所以 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不能成为常规 操作的依据 ,提倡采用其他的湿化 方法
4
吸痰不当的并发症
(1) 低氧血症 (2) 心律失常 (3) 低血压 (4) 肺萎陷或肺不张
5
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双肺呼 吸音、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 2.评估痰液的性质、量、颜色。 3.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及用物 准备情况。
6
负压吸痰操作要点
14
气道湿化
正常情况下,鼻、咽腔、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 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时,吸入气体 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 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 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导致呼吸 道粘膜干燥。
15
气道湿化
①粘液纤毛系统受损伤,使其清除异物的能力大 大减低; ②引起呼吸道炎症,可使呼吸道黏膜糜烂、溃疡, 导致细菌感染。 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的程度的降 低而升高。
气道压 氧饱和度 频繁呛咳
患者主动要求
11
人工气道湿化
学习目标
气道湿化的适应症 常用气道湿化的方法 气道湿化液的选择 气道湿化效果的评价 气道湿化的并发症
13
气道湿化
正常情况下,鼻、咽腔、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 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时,吸入气体 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 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 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导致呼吸 道粘膜干燥,
气道可导致肺不张 ,血氧分压下降,从而主张用小雾量、 短时间、间歇雾化法。即每隔两小时雾化吸入10ML,
可避免长时间雾化导致血氧分压下降。 但有学者则认为以 0. 3~0. 8ml/min的速度持续加 温雾化所提供的雾化气流可达到或超过病人的吸气量, 有助于保持呼吸道正常功能,而且加温雾化(加温至吸 入气接近 37℃)能避免吸入气温过低所引起的支气管 纤毛运动减弱的缺点,从而充分使气管、支气管扩张 湿化, 具有较好的改善肺通气的作用。
7
负压吸痰操作要点
(5) 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免负压,逐渐退出的过程中间断 使用负压。
(6) 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听诊 呼吸音,记录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7) 通气和氧合恢复后至少进行5次深呼吸,生命体征恢复到 基础水平后,才可再次抽吸
8
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气道内吸引的目的,取得配合。 2.吸痰过程中,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和 咳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