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九韶与中国剩余定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九韶与中国剩余定理

报告人:宋文法一、前言:

中国人的三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及火药,影响整个世界既深且广。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更是在整个世界的数学知识历史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角色,甚至是领先外国发现很久很久的,除了商高定理、圆周率的逼近、刘徽的极限割圆术,还有中国人的中国剩余定理,而谈到这个世界闻名的数论问题,更不能不谈南宋末年秦九韶的贡献。

二、自小勤奋好学的秦九韶:

秦九韶(1202--1261年),南宋末期人物。秦九韶

性敏慧,勤奋好学,幼年随父居中都(今北京),受到

名师指导,学习日益增进,在建筑方面也极有才能。

宋朝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秦九韶考中进士,

先后担任县尉、通判、参议官、州守、司农、寺丞等职。

他虽置身政治,但对数学的研究并未放弃。在政务之余,

还广泛搜集历学、数学、星象、音律、营造等数据,进

行分类研究。宋朝淳祜四至七年间(1244--1247),把长期研究积累的数学知识加以编辑,以四年的时间,在1247年九月,在浙江湖州完成了《数书九章》十八卷,此时中国的局势,正是在蒙古入侵中原,兵荒马乱的动荡时期,秦九韶因此书而名留千古。

三、孙子问题:

在《孙子算经1》下卷第二十六题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数学问题,一般人称它为「孙子问题」2: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孙子算经》所给的答案是:

1清代戴震根據該書中有出現長安、洛陽、佛書等用語,排除該書作者為春秋軍事家孫武,近人錢寶琮認為《孫子算經》成書在西元400年(南北朝時期)左右。《孫子算經》是一部在古代供數學初學者使用的入門書,包括度量衡制度、大數進位法、籌算記數法、九九乘法表及整數

乘除法等。困擾現在小學生的雞兔同籠問題,也早就出現在此書。

2也稱「物不知數」問題,中國後來的「韓信點兵」、「鬼谷算」、「隔墻算」、「剪管術」、「秦王暗點兵」之名,皆是指同一類的數論命題別名。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

而所给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则为:

「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3减之即得。」

也就是说,求出5和7的最小公倍数35的倍数中除以3余数为1的最小一个数为70(而70就称为相对于3的『数论倒数』),3和7的最小公倍数21相对于5的『数论倒数』为21,3和5的最小公倍数15相对于7的『数论倒数』为15。

最后乘上它们各别的余数值2,3,2:

70×2+21×3+15×2=140+63+30=233

233便是可能的解之一。它加减3、5、7的最小公倍数105的若干倍仍然是解,因此最小的解为233除以105的余数23,即:

233-2×105=233-210=23

70、21、15、105这四个常数显然很重要,为了便于学习者记忆,秦九韶于1247年写下如下口诀4: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支,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四、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

《孙子算经》虽已给出答案得数为23,但未给予理论上的证明以及详细的找解过程,例如如何找出70、21即15呢?若数字更大且更复杂,有没有快速、一统的方法呢?

也就是说,若有一些两两互质的整数

,则下列联立同余方程组对模

的最小正整数解N ,如何有系统的找出来呢?

()()()⎪⎪

⎩⎪⎪⎨

⎧≡≡≡n n m r N m r N m r N mod ...mod mod 2

211

3

按古時一百六,一百五是指106、105;一百六十、一百五十才是160、150

4

明代數學家程大位在”算法統宗”(1592)一書中,也把這種解法編成了詩歌:「三歲孩兒七十

稀,五留二十一事尤奇;七度上元重相會,寒食清明便可知」。特別注意:上元為元月15,清明乃冬至後106天,寒食為清明前一天,第105天。

在前一节的叙述中,《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问题中的三个重要『数论倒数』,70为(5×7)的2倍,21为(3×7)的1倍,15为(3×5)的1倍。也就是说,如何求出满足:

()i i i m m M a mod 1≡⨯ 的权值a i ,(其中M =m 1×m 2×m 3×…×m n ),显

然是全部问题的关键了。

这些解法与过程,秦九韶在他的《数书九章》书中的”大衍求一术”有了相当清楚、详细的解法,借用现代的数学符号,我们说明如下:

首先,由i m M

连续减去m i ,使最后得出的G 满足G <m i ,秦九韶摆开筹式,

如下图最左边的方格,其算法原文是:

先以右上除右下,(以G 除i m ),所得商数(I Q )与左上一相生(按:相乘)入左下(按:加入左下,与此同时把i m 改为G 除i m 时的余数i R )然后乃以右行上下以少除多,递互除之(按:辗转相除,并不断地用新的余数去代替旧的余数),所得商数随即递互累乘,归左行上下,须使右上末得奇一而止(直算至右上角的数目变为1乃止)。乃验左上所得,以为乘率(即i a )。

也就是说,假设辗转相除法所得的商数依次为n 321Q ,Q ,Q ,Q ⋅⋅⋅⋅⋅,余数为n 321R R ,R ,R ⋅⋅⋅⋅⋅,并把左行上下历次算得的各数改为

3K ,

K ,K ,K ⋅⋅

⋅⋅⋅,则方格中上下左右四个数的变化为:

>>>>--- --- 11R GQ m i += 11Q K = 221R Q R G += 1K Q K 122+= 3321R Q R R += 1233K K Q K += 4432R Q R R += 2344K K Q K +=

5543R Q R R += 3455K K Q K += . . . . . . . .

n n 1n 2n R Q R R +=-- (1R n =) 2n 1n n n K K Q K --+= 最后得到的n K 就是所求的i a 。 (注:n 必须是偶数。若G 为1时,1a i =。若1n R -已为1(即n-1为奇数)时,可取1R Q 2n n -=-(但1G Q 2-=)则第n 次的n R 仍为1)

现在我们用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如求同余式 )82(mod 11993≡⨯a

式中 n = 82 G = 1993 -24×82 = 25 此时(两串算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