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一、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质点的运动状态由质点所受力决定。
2.平抛运动:自由落体加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3.受力分析:包括平行力的合成分解、拉力、摩擦力等。
4.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的条件下,质点系在任意时间内的动量矢量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5.力和能量的转化关系: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使物体产生位移,从而改变物体的形态和分布式微粒的能量。
二、热学1.热平衡:不同物体或不同部分之间的温度、热量互相交换后达到一致。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3.热能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三、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光线在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之间传播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2.光的反射和折射成像: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3.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4.光的光谱和颜色:光的分散现象、光的衍射光栅和光的彩色成分。
四、电学1.电场和电势:点电荷、电偶极子和电荷分布所构成的电场和电势。
2.电路中的电流: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
3.电磁感应:磁通量和电动势的产生和变化方向。
4.电阻和电功率:欧姆定律和功率的计算。
5.交流电和电磁波:交流电的特征和参数、电磁波的特性和波长。
五、原子物理1.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的排布和能级、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
2.放射性衰变:核衰变的类型和规律、半衰期的计算。
3.核反应: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原理、核能和核能利用。
以上是高考物理必考的主要知识点,考生应重点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还需要做好题目的积累和分析,通过练习和复习巩固这些知识,以提高在高考中的应对能力和解题能力。
高考物理高频考点归纳
高考物理考点归纳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 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 ≤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2024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详细归纳
2024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详细归纳一、力学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效力的条件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质点的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质点的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4.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与作用反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5.弹力:胡克定律、弹簧的应用6.推导物体沿斜面滑动的加速度7.动能定理: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功的等效关系8.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的应用9.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物体通过轻绳相连,绳忽略质量,当绳维持张力时两物体在水平面上连续滑动10.向上飞出水平面竖直向上抛出的质点发射到空中竖直落下时的位置问题,得到质点与发射点的水平距离关系11.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离心力与合力)12.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引力、计算引力加速度二、热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增量等于系统对外做功与吸热的代数和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效率、热传导和控制3.热力学第三定律:对于绝对零度,不可能通过有限次数的热力学过程到达三、光学1.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入射与反射角之间的关系2.光的折射定律:光线入射与折射角之间的关系3.光的干涉:光程差、相干条件、双缝干涉4.光的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波动性、达到衍射条件时产生衍射、级数衍射5.光的偏振: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光的偏振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6.镜子成像:凹凸面镜的成像规律、光的反射性质7.透析光谱:白光经过透明物质折射,具有色散现象8.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实物性质和波动性质(光经物质传播时会产生衍射的现象)四、电学1.电场:平行板电容器、均匀带电球面、闭合电流的磁感应强度2.电势能和电势:电场能源转化为电势能、电势与电势能关系3.电流:电荷、电流强度、电阻以及电流的计算4.电阻:电阻与导体的特性关系、电阻的串、并联和计算5.电路:欧姆定律、功率定律、电功和能的计算五、电磁学1.磁场:物体强磁性的特点、由电流产生的磁场2.磁感应强度:静磁场的特点、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的计算3.长直导线的磁场:电流元、安培定则4.卢瑟福三定则: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性质5.负载电流,元件中的电动势平衡以上为2024年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高考物理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总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考物理中,总结和归纳各个知识点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高考物理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一、力学篇1.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和描写-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平衡条件3. 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 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 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4. 物体的运动规律 - 匀速直线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5. 动能和动能定理 - 动能的定义- 动能定理- 动能与功的关系6. 力的功和功率- 功的概念- 功的计算方法 - 功率的概念- 功率的计算方法7. 力和运动的应用 - 简单机械原理 - 斜面运动- 吊球运动二、热学篇1. 温度和热量- 温度和温标- 热平衡和温度计- 热量的传递2. 物质的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定义和计算-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3. 热量传递-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 摩尔气体的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5.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熵增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 热机的热效率- 熵增原理及其应用6. 热力学循环- 热力学循环的基本概念 - 卡诺循环- 热泵和制冷机三、光学篇1. 光现象的基本规律- 光传播的直线性-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干涉和衍射2. 光的成像- 薄透镜成像规律- 物镜和目镜成像规律- 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规律3. 几何光学- 球面反射和折射定律- 薄透镜成像公式- 镜面成像和透镜成像的应用4. 光波的特性和光的粒子性- 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粒子性质5. 光的干涉和衍射- 干涉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杨氏实验和干涉条纹- 衍射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衍射的应用四、电磁篇1. 电场和电势-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电势的概念和电势差- 等势面和电场力线2. 电容- 电容和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 并联和串联电容器- 电容的充放电过程3. 电流和电阻- 电流强度和电流的方向 - 电阻和电阻器- 电阻与电路的基本关系4. 简单电路和恒定电流- 并联和串联电路- 恒定电流和欧姆定律- 电功和功率的计算5. 磁场和磁性材料-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磁感强度和磁场强度- 磁性材料的分类和特性6. 电磁感应- 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和互感总结:以上总结了高考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等篇章。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基本概念- 力:作用于物体上的推或拉。
- 质量:物体的惯性量度。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 F = ma \)(\( F \) 是力,\( m \) 是质量,\( a \) 是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于一点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4. 摩擦力- 静摩擦力: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
- 动摩擦力: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
5. 圆周运动- 向心加速度: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 向心力:维持圆周运动所需的力。
6.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二、能量和功1. 功和功率- 功: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2. 动能和势能- 动能:运动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3. 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
4. 能量转换-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在转换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三、波动和声1. 波的基本特性- 波长:连续波中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最短距离。
- 频率:单位时间内波峰或波谷出现的次数。
- 振幅:波的最大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2. 声波- 声波是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纵波。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 共振- 共振是当外部作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物体振动幅度最大的现象。
四、热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力学1. 力的概念和性质1.1 力的定义1.2 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1.3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2. 牛顿运动定律2.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2 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2.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3. 物体运动的描述3.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与关系3.2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计算3.3 加速度与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4. 物体的力学性质4.1 质量、重量与密度的定义 4.2 物体的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4.3 物体的惯性与质量的关系5.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5.1 平抛运动的特点与公式推导 5.2 斜抛运动的特点与公式推导 5.3 平抛和斜抛运动的应用第二章:热学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1.1 温度的定义与测量1.2 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1.3 物质的热平衡与热容量2. 理想气体定律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与应用2.2 理想气体温度与压力的关系2.3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3. 热传递3.1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3.2 热传导的导热定律与应用3.3 热功定理与功率的计算4. 相变与焓变化4.1 相变的概念与分类4.2 相变热的计算4.3 焓变化与物质的热力学性质5. 热力学循环5.1 热机的基本原理与分类5.2 卡诺循环的特点与效率5.3 热力学循环在实际中的应用第三章:电磁学1. 电荷与电场1.1 电荷的性质与电量守恒定律1.2 电场的概念与性质1.3 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表示2. 电势与电势能2.1 电势的定义与计算2.2 电势能的概念与计算2.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3. 电容与电容器3.1 电容的定义与计算3.2 并联电容和串联电容的等效电容3.3 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4. 电流与电阻4.1 电流的定义与计算4.2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4.3 欧姆定律与电阻的影响因素5. 磁场与电磁感应5.1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5.2 安培定律与磁场强度的计算 5.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应用第四章:光学1. 光的传播与反射1.1 光的传播的直线性与速度 1.2 光的反射定律与镜面成像 1.3 镜子的种类和应用2. 光的折射与透镜2.1 光的折射定律与介质的折射率 2.2 透镜的种类与成像规律2.3 光的色散与光谱的产生3. 光的衍射与干涉3.1 光的衍射现象与衍射角的计算 3.2 光的干涉现象与干涉条纹的解释 3.3 杨氏双缝干涉与薄膜干涉4. 光的偏振与光的波动性4.1 光的偏振现象与偏振角的计算 4.2 德布罗意波与电子的波粒性4.3 光的波粒二象性与波粒对应5. 光学仪器与光的应用5.1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构造与原理5.2 光的衍射与干涉在实际中的应用5.3 激光与光导纤维的应用结语:以上便是高三物理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都是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物理必备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必备知识点归纳高考物理必备知识点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1)自由电荷;(2)电场;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1)数学表达式:I=Q/t;(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 成反比;1、定义式:I=U/R;2、推论:R=U/I;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1kΩ=103Ω,1MΩ=106Ω;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1、数学表达式:I=E/(R+r)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1、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互成120°角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三组线圈各自产生交变电流.2、三相交变电流的特点:值和周期是相同的.三组线圈到达值(或零值)的时间依次落后1/3周期.3、电工学中分别用黄、绿、红三种颜色的线为相线(火线),黑色线为中性线(零线)。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一、基本物理量与单位1、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s)2、角度的基本单位:弧度 (rad)3、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 (kg)4、长度的基本单位:米 (m)5、力的基本单位:牛 (N)6、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 (m/s)7、加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2 (m/s2)8、能量的基本单位:焦耳 (J)二、机械运动1、定向性运动: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2、匀速运动:速度恒定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恒定4、斜率:平行面上多段线段间连线斜率,反应其变化规律5、直线运动:以一定的加速度沿直线运动,可用速度-时间曲线反映6、平抛运动: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基础上,加入的一个水平的初速度,该运动有水平、垂直二向分解和全变分解3、弹力学1、弹力系数:氢键弹力比例因子,反应弹力和电场的大小(弹力/电场)2、弹力结构:系由一定的氢键构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物质3、弹力力学:利用氢键弹力的物理学研究方法4、四、光学1、折射率:物质的折射率,反映不同物质的介质传播特性2、光的衍射:当遇到障碍物时发生的扩散,根据扩散程度可以得到自然光线的衍射图3、光的反射:当遇到面时反射,依据反射角定义4、光的折射:当遇到折射物体时,定义了折射角5、各种屈光度:透光物体经过物体而受到屈光度衍射而发生变形,定义了屈光力五、电学1、导体:可以电流透过的物质2、电压:导体的电势差,反应导体的电能3、电流:导体的电流,反应导体的质量4、电阻:导体的电阻,反应电路的特性5、电容:二极电容、三极电容,反应电路的时变特性6、变压器:用于变更电势大小的装置,定义了原电势和标准电势六、热学1、温度:热能量的大小,可以反映热力学状态2、温度分布:某物体内部温度的分布,反应热学演化规律3、温度差:物体内外温度的差别,反应物体温度的变化4、温度系数:物体内温度的变化系数,反应物体温度变化的快慢5、绝对温标:传导率和导电率的绝对温标,是测量温度的基准7、熵:热能状态的总数,是热学特征参数七、声学1、声压:声波在实体内的压强2、声压波:声波在实体内的压强变化3、音质:以调制的压强、频率和波谱的强度反映的声音的质量4、听阈:指声音的最小能量,可以感受到声音5、参考频率:一定频率的振动数取得的平均差别,常用于声的描述八、特殊相对论1、时空序列:物体在时空间中的变化及其表示法2、时空延伸:物体本身的时空拓展,表示方法与一般物理公式相同3、时空场:物体在时空中受到的变化4、伽马射线:时空变化的中心,具有强大的能量传播能力5、费米子:由于物体受到强大时空场而发生的改变,在实物中费米子比子得到认识6、特殊相对论:将特殊相对论与一般相对论结合,描述物体在时空的变化。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位移与路程。
- 位移: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为末速度。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2ax。
2.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重力加速度,g≈9.8m/s^2)。
- 公式:v = gt,h=(1)/(2)gt^2,v^2 = 2gh。
3. 竖直上抛运动。
-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高考所有物理知识点
高考所有物理知识点物理是高考科学必修的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全面理解和掌握高考物理的知识,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所有物理知识点。
1. 力学1.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2 动力学- 动量和动量守恒- 动能和机械能守恒- 动力学解题方法1.3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和物体的重心- 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1.4 简谐振动和机械波- 简谐振动的定义和特征- 机械波的传播和特性2. 热学2.1 热量和温度- 热平衡和温度的测量- 热量的传递和热传导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工作- 热量和内能的转化2.3 理想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行为2.4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的概念和热力学过程- 热力学的不可逆性和热机效率3. 光学3.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反射定律和镜面成像- 光的传播和光速3.2 光的折射和透镜- 折射定律和透镜成像- 光的全反射和光纤3.3 光的波动性和干涉- 光的干涉现象- 杨氏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3.4 光的偏振和光的粒子性- 偏振光的特性- 光的粒子性和光子4. 电磁学4.1 静电场和电势- 静电场和电荷力线- 电势和电势差4.2 电场中的运动-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和加速度- 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4.3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定义和测量- 串联和并联电路4.4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的产生和磁感应强度- 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 原子物理与核物理5.1 原子结构- 原子和原子结构模型- 元素周期表和电子排布5.2 原子核的结构和放射性- 原子核的组成和稳定性-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5.3 核能与核反应- 核能的释放和核反应方程式- 核裂变和核聚变5.4 粒子物理学- 基本粒子和标准模型-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通过以上对高考物理知识点的系统介绍,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高考是每个中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考试,其中物理科目作为理科的一部分,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物理科目,以下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
一、力学部分1.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4. 牛顿运动定律5. 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6.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7. 圆周运动8. 耗散功与机械能守恒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2. 热传导3. 热膨胀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分子动理论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6. 热机效率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2.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3. 球面镜与透镜的成像4. 像的位置与放大率5. 光的干涉和衍射6. 光的偏振四、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2. 导体与电场3. 电场的叠加4. 静电能与电势5. 电容与电容器6. 直流电路与欧姆定律7. 简单交流电路8. 电磁感应9. 麦克斯韦方程与电磁波五、现代物理部分1. 光电效应2. 单色光的光电效应3. 合金因为差异相对于纯石墨导电性会发生什么变化4. 库仑定律5.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裂变6. 半导体和PN结的特性以上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对于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此外,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还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物理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是备考的重要内容。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
2. 清晰地画图,标明已知量和所求量。
3.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4. 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精确性。
5. 点评答案,检查解题思路的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高考物理是理科生命与技术类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以下是对高考物理知识点的精要总结。
1.粒子运动-直线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巡游运动-相互运动:在其他物体上的相互作用力2.力和运动-牛顿定律:第一定律(惯性)、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力)-万有引力:质点的受力特点、引力公式、引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3.动能和功-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定义、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功和功率:功的定义、功与力、功率和能量转化4.力学的基本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内能量的转化和转化率-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动量的转化和转化率-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在无摩擦、无外力的系统中守恒5.热学-热量和温度:热传导、传热的基本规律、热平衡与温度的测量-相变和定态工作:物态变化、能量转化、相变的特点和规律6.光学-光的传播和反射:光传播的直线性、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的折射和色散:折射定律、色散和光的色散现象-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光的干涉和干涉-光的波动性实验及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实验和波粒二象性7.电学和磁学-电流和电阻:电流定义、电阻和电阻的特性、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电能和电能转化、电功率和能量转化-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定义、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场的应用8.原子核和核能-原子核的结构和稳定性: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稳定性和原子核分裂-核能转化:核能的转化、核能转化与环境保护、核能应用与核辐射防护9.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分子动理论: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运动与物体的宏观特性-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和做功、内能和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10.电磁波和电磁谱-电磁波特性:电磁波的基本特性、电磁波的波速和频率-电磁谱:电磁波谱和电磁波谱的应用以上是高考物理知识点的精要总结。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应该充分理解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多做习题和练习以提升解题能力。
高考物理知识点详解
高考物理知识点详解一、力学1. 运动学1.1 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1.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1.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2. 动力学2.1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2.2 牛顿第三定律2.3 弹力、摩擦力和重力的作用2.4 前进力、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动量和能量3.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3.2 动能和动能守恒定律3.3 力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3.4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1.1 温标和温度单位1.2 冷热的传递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1.3 热量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2. 状态变化和热传递2.1 相变和相变潜热2.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3 热量传递定律和功的计算2.4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三、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1.1 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线模型1.2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特点和计算方法1.3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2. 光的干涉和衍射2.1 双缝干涉和等倾干涉的特点和计算方法2.2 单缝衍射和光栅衍射的特点和计算方法2.3 波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的现象和解释四、电学1. 电场和电势1.1 电场概念和电场线的表示方法1.2 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计算方法1.3 等势面的特点和电势能的概念2. 电流和电阻2.1 电流的定义和电流定律2.2 电阻的概念和电阻定律2.3 欧姆定律的应用和电功率的计算2.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3. 电磁感应3.1 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表示方法3.2 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3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电磁感应实验现象的解释五、原子物理1. 元素和原子结构1.1 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的结构1.2 原子的组成和原子核的性质1.3 电子轨道和电子能级的分布规律2. 放射性核反应2.1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的概念2.2 核方程式的写法和核反应的类型2.3 中子衰变和宇宙射线的性质六、现代物理1. 量子物理1.1 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实验证明1.2 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1.3 波函数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2. 相对论2.1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洛伦兹变换2.2 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的概念2.3 质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通过以上对高考物理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高考成绩。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完整版)
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 -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考物理全部知识要点汇总
高考物理全部知识要点汇总第一章 力知识要点: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1)力的本质(2)重力、物体的重心(3)弹力、胡克定律(4)摩擦力(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1、力的本质:(参看例1、2、3)(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
(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例如:图中N 与N '均属弹力,f f 00与'均属静摩擦力)(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
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2、重力,物体的重心(参看练习题)(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 ,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
从赤道到两极G→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小(变化万分之一)。
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4)物体的重心。
高中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
高中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
一、力学
1.力的定义及具体特性。
2.力的分类:引力、斥力、摩擦力、弹力等。
3.力的作用:力的叠加、力的合成、力的平衡和几何化学力。
4.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5.绝对运动:描述物体运动的合成速度、分解速度和平动量定理。
6.相对运动:轨道回转、抛物线运动、匀加减速直线运动等。
7.自由落体运动:落体角运动、落体直线运动和牛顿原理。
8.弹性碰撞:碰撞的分类和动量守恒定律。
二、电学
1.自然电磁场的基本概念。
2.电学量的定义:电荷、电流、电势、电阻、电阻率、电导率等。
3.电容的定义及具体特性。
4.电位差的概念及其对电流的影响。
5.导体的定义及特性: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6.触电和独立电源的基本概念。
7.电路:电路分类、电路参数、Ohm定律。
8.电动力:电动力梯度、条件电动力、好夫逊定律。
三、光学
1.光的性质和特性:光的振幅、光的波长、全向性和折射理论的应用。
2.衍射和干涉:衍射性质、干涉图像形成原理和积分化学现象。
3.绿宝石的特性及其与空气和水的折射比较。
4.光电效应:光电动力学、外电场作用、库仑力等。
5.偏振现象:偏振光和偏振光波的特点。
6.色彩观念:颜色光谱、三原色及其应用原理。
7.光谱定律:普朗克定律、朗伯定律及其应用。
8.热量传导现象:放射热传导、对流热传导和导热效应。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力和运动:-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 = G * (m1 * m2) / r^2,其中 G 是万有引力常量。
3. 动能和功:-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 K = 1/2 * mv^2。
- 功:力对物体的作用产生的效果,计算公式为功 = 力 * 距离* cosθ。
4.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时,两个物体受到的力的乘积相等,即力的大小与距离成反比。
- 斜面和滑块: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分解和支持力的作用,通过运用三角函数,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 轮轴系统:利用轮轴系统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改变方向,根据杠杆原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轮轴系统的机械效率。
5. 电学基础:-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载体,有正负之分。
电场是电荷周围的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可以用电流强度来表示。
电阻是物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可以用电阻大小来衡量。
- 欧姆定律:在恒定温度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U = IR,其中 U 是电压,I 是电流强度,R 是电阻。
-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相等,电压分担;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分担。
以上是一些高考物理的基本知识点归纳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6. 磁学基础:- 磁场和磁力:磁场是由磁体或电流所产生的物理场,可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
磁力是磁场对磁体或带电粒子产生的力。
高考物理99个考点总结
高考物理99个考点总结1. 力学1.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方程]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作用于物体的力都会引起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若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合力的大小等于它们矢量和的大小。
•分解力:将一个力按照一定方式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1.3 动能定理与动量守恒定理•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动量守恒定理: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当外力合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1.4 万有引力与简单机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引力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等于它们的质量乘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1.5 波动•波动现象:[机械波与电磁波] 振动源产生振动,通过媒质传播的现象。
•波动的特性:[频率、波长、声速] 波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或光的音调或颜色。
2. 光学2.1 光的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反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 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关系。
2.2 光的色散与光的干涉•色散现象:[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 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弯曲的现象。
•干涉现象:[光程差] 光波在某一空间区域叠加时,由于光程差的存在而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3 光的偏振与电磁波•光的偏振:[只有一种方向的振动] 光波的偏振是指光波的振动只在特定方向上进行的现象。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以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方式传播的波动现象。
3. 电磁学3.1 电场与电势•静电场:[电场强度] 由电荷引起的力的作用区域。
•电势:[单位正电荷的势能]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点的势能。
物理高考每题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每题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理科,涉及到自然界中物质与能量的相互关系。
对于高考生来说,物理是一门必考科目,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更好地应对物理高考,以下将对每一道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供学生们参考。
一、力学部分1.质点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及圆周运动。
2.牛顿定律:涉及到力的作用、加速度、质量等概念。
3.动能和势能:动能与质点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而势能与质点所处位置有关。
4.弹簧振动:重点在于弹力、弹簧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等。
5.重力:研究物体在重力场中的受力情况,重点在于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定律等。
二、热学部分1.热传导:涉及到温度、热量的传递以及热传导的过程。
2.热膨胀:研究物体随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体积变化。
3.理想气体定律:研究气体的状态方程,重点在于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热力学第一定律:涉及到热量和功的转化。
三、电磁部分1.静电学:关于静电荷的产生、静电力以及电场强度等。
2.电流和电阻:涉及到电流、电阻、电压和电功率等基本概念。
3.电路分析:重点在于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4.电磁感应:涉及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动势以及亥姆霍兹线圈等。
四、光学部分1.光的反射和折射:包括镜面反射、球面反射以及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
2.光的干涉和衍射:涉及到光的干涉现象以及菲涅尔衍射等。
3.光的透射和色散:涉及到透明介质中光的传播以及色散现象。
五、原子物理部分1.射线物理:包括α、β、γ射线以及辐射性衰变等。
2.原子结构:研究原子的核结构、电子的排布以及能级跃迁等。
以上是物理高考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高考考纲可能会有细微差别,所以还需结合自己的教材和课程安排进行复习。
在备考期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并及时总结和复习其中的重点知识,为高考物理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的总结对广大考生备考物理高考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速度和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 ,即v=s/t ,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5.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 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 表示.(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 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 的方向一致.[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6.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7.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 0+at 位移公式:s=v 0t+21at 2 速度位移公式:v t 2-v 02=2as 平均速度V=20t v v +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 n+l –S n =aT 2 =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9.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202t t v v v v +==(3)公式: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 =ma(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 =ma,F 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4)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 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6.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 N =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 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6、处理连接题问题----通常是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