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课中如何做好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论文-语文论文-教师论文

初中语文课中如何做好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论文-语文论文-教师论文

初中语文课中如何做好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论文-语文论文-教师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教好文言文知识,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地向学生补充一些文化背景知识,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此,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浅析: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跃起来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主要遵循的是教师一直在教,学生被动地听,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施展空间,这也是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不高。

因此,文言文教学时,需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创一些新的教学方式,让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

例如,在探究《口技》这篇文言文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口技方面的视频,让学生近距离去感受口技的魅力,然后,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中对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写,鼓励学生展开讨论,把自己认为美的文字以及对文章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让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所以说,尽管文言文刚学时比较苦涩,只要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高效率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也就近在迟迟了。

二、配以背景开展朗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有助于学好文言文。

在文言文教学中,配以背景开展朗诵需要根据文章内容的特点,然后再找出与其相关的背景音乐或者是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朗诵。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又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

例如,在组织学生朗读沈复的《童趣》这篇文章时,为了响应文章的内容,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就配以虫鸣鸟叫的声音背景以及富有色彩感的乡村图片为学生的朗读伴奏。

朗诵教学的开展在师生们的用心下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此外,在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的时候,结合相关的工具辅助教学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一、注重文言文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苏东坡也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于自知。

”这些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必须反复地熟读文章,这充分表明了“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读”大致可分为“认读、译读、品读”。

所谓“认读”是指“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本”。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对所学文言文有一个正确的范读,除了让学生自由朗读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朗读,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比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等人物对话。

“译读”是指训练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并标注自己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理解翻译文章,能更好地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品读”是指教师立足于文言文课本,精心设计一些引导问题,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比如,在《狼》这篇文章中,可以通过以下句式引导学生品味课本:①从文中,我读出了的狼。

②从文中,我读出了的屠户。

③从本文中,我感悟到了的道理。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朗诵中感知、领悟所学文言文。

切记,一定要重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文言文教学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生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适当地导入,创设相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文言文的教学中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

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电影《花木兰》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文本的欲望。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管窥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管窥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管窥文言文教学,既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就其原因主要是教法简单、俗套,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学生弄懂每个字的意思,还要掌握一些相关的语法知识如名词作状语和倒装语序等。

教师尽管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效果很差。

再有就是背诵内容多,学生感到压力太大,还认为背诵文言文今后无多大用处。

针对这一情况,这些年来,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翻译及分析的能力,进而学习古代作品的写作技巧。

在不断摸索与探讨中,得出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注重课前预习提示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对于现代文,学生易于通过文字直寻主题。

文言文则不然,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就无法真正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

因此,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些什么,怎么“讲”,很值得一提。

教学中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

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

讲的目的是促使知识类化,或使学生进行常用词的积累,或让学生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从而触类旁通。

就某篇文章而言,教师的讲也应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做到因文施教。

例如《黔之驴》一课,我课前先向学生提示:1、朗读课文要把握故事情节;2、从不同角度去把握寓言的寓意;3、体会作者意图;4、释疑解惑,注重讨论,解决生字词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诵读。

其次,去探讨寓言的写法。

通过课前学生预习诵读,使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共同学习的兴趣。

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再加上教师有重点的讲解和点拨,学生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还是能够达到的。

即使开始学生有些地方读不懂,但日积月累,学生读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

退一步讲,文中有些非重点的难点,暂时不懂也无妨。

怕只怕教师完全代替学生去“读懂”,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永远无法自己去读懂。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摘要:自主学习就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认知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观察,提出疑问。

关键词:重视文本诵读重视复习文言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

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锻炼学生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因此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我们初中所选文言文大多是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名篇,合理地组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

但是我们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串讲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强,记诵负担过重,容易产生一种讨厌、甚至是害怕学文言文的念头。

这样一来,对文化经典精华的汲取就谈不上,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改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依然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一、文言文教学要重视文本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

诵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使人在反复诵读之中潜心涵泳,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意,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而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不诵读是难以掌握的,学习文言文比学习现代文更要重视诵读。

一般来讲,老师的讲解和分析,是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的。

因此,学文言文,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不去朗读、背诵,那么,即使老师讲得再透彻,学生听得再明白,也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

因为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知识经济时代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诵读在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益处。

摒弃俗套,积极,抓好文言教学论文

摒弃俗套,积极,抓好文言教学论文

摒弃俗套,积极探索,抓好文言教学文言文是我国先辈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更是其中的典范之作,我们学习它,既有助于继承祖国博大的传统文化,又能促进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然而现在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困难不小,理由无非是年代久远,学了没用,枯燥乏味之类,不少老师在古文教学中至今仍被束缚在陈旧的模式中一筹莫展。

近几年来,在课改春风的沐浴下,我努力摒弃旧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一、抓好阅读训练,储备文言知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读”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

文言文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形式与现代白话文不同,与口头语言有着更大的差距。

初中学生由于刚刚接触文言文,加之考试制度的需要,对文言文的阅读量明显不够,对古汉语的理解则更为欠缺。

而这些都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

因而熟读、背诵就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诵读法”。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应该多多阅读其中的经典名篇,不但要阅读课内的文言文,还要多阅读课外的文言文。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写的那位三味书屋的老先生,读书时自得其乐,读得把头“拗过去,拗过去”,真正是“尽情发挥了作者当时的情感”,也融入了老先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诵读法”就是放开声音反复地读,直到熟练地记住并准确理解为止,即“熟读成诵”。

诵读绝不仅仅是学生自己读,还应该是有教师引导的读。

但“读”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读过之后还要背诵,把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营造良好氛围,消解浮躁情绪1.有些学生因为不能很快的进行文言文学习,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表现出一种畏难的浮躁情绪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在学科开课初,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启发学生。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掌握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才能游刃有余、从容自如地畅游书海。

2.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要努力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正面影响作用要教好文言文,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学原则,还应该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更要具备较高的文言修养。

如何教好初中文言文论文

如何教好初中文言文论文

如何教好初中文言文【摘要】初中文言文占现行教材篇目的四分之一,约占教学的时间三分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教好初中阶段文言文,应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预习,激起求知欲;重视诵读,提高能力;延伸与拓展知识;做好文言文巩固工作。

【关键词】教师学生文言文)初中文言文占现行教材篇目的四分之一,约占教学的时间三分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课程改革已历十来年了,但对许多教师来说,文言文依旧是一方”净土”,它依旧是课改的”死角”,很多教师不知从何处去改,也不知怎么去改。

教师在思想认识上有这样的误解:教学目的只是让学生理解文义;教学任务在于语言知识的传授。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不高,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如何教好初中阶段文言文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改进文言文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

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

如:课前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歌曲、图片、影片;讲与课文内容或人物有关的故事;介绍有关的诗词、对联、文学常识以及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艺术成就等;或是教师深情朗读、背诵。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情境,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的激情。

二、引导预习,激起求知欲预习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目的在于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预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预习。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要给予提示,明确要求,或给学生交代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或简介文章的背景及作者情况,或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借助注释,初识文章,在给予提示之后,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要求。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为:“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文言文被排在首位,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日常教学中的弊端。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由于文言文的内容距离现在的生活很遥远,语言表达形式也与现在的语言相去甚远,所以学生理解起来特别困难,一感到困难,学生就对文言文产生了惧怕心理。

如何让初中学生轻松入门,掌握方法,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我是采用以下形式:1.注重形式,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无穷的潜能,作为语文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

再加上文言文学起来比较枯燥,更应注意变化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以故事传说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比如《木兰诗》,有花木兰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卖油翁》的故事学生大多耳熟能详,可以在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故事以后,再来学习原文,古今对译很容易记住一些关键词以及课文的道理。

1.2 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核舟记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豁然开朗、扑朔迷离、心旷神怡、水落石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三顾茅庐等,而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

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才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2.读法多变激发兴趣。

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觉得容易,首要任务是教学生会“读”。

俗语“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是再确切不过了。

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摘要: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言文教学中,不仅要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更要提升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此,本文试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进行如下探究。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通常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先行朗读文言文,随后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在学生理解文意后再进行背诵,导致文言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足,普遍存在厌学情绪。

因而,文言文教学效率并不高,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文言文教学成效呢?一、激发兴趣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狼》时,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把课文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以采用表演法,让学生来扮演文中的人物,从语言对话中感受不同情感,从而感受到文言文学习并非枯燥乏味。

此外,在学习《与朱元思书》这一类描写山水的文言文时,还可以采用绘画法,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通过想象描绘图画,将死板的文字真实地展现在眼前,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二、书读百遍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是准确理解文章的前提和关键。

它对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品的意境、品味情感、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进行诵读示范,教会学生读准字音、正确断句;接着,根据不同文章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诵读方法反复诵读,如配乐朗读、集体朗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等,既要读得准确流畅,节奏分明,又要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言文语感就会明显增强。

三、授之以渔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之上,接下来就要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朗读,疏通文意。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是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意,解说词句时,他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一旦进行口头对译时,则专心致志,挥笔疾书;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他们就可以手持课本,眼观笔记(一般已密密麻麻地小字记在书上原文下面),流利地进行对译了。

这种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那么,怎样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文言文呢?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一、要重视诵读指导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对加深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对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

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

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

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如何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如何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

文言文在新教材篇目中占了一定的份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但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普遍存在厌烦情绪。

如何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索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效果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

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

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

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确立目标,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上了几年的初中语文,发觉大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

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

2.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

3.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

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记个不停,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把这些内容背出,明天检查!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

但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

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

如,《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文言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策探析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策探析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策探析论文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一)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是通过文言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发扬光大的,所以我们要想透彻地了解前人的优秀思想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话,必须首先从学习、了解并理解文言文开始,这样,才可以做到兼容并蓄、发扬光大,使得各方面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二)提高个人文学素养的必要措施文言文虽然是古人的东西,与我们相隔久远,而且一些用法也不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但是白话文与古文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有很多相同与沿用,且古文中包括了古人的思想精髓,如果学生加以熟读并理解的话,定会吸取前人的思想精髓并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

(三)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语感的途径古文是前人思想的结晶,蕴含着大智慧,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具有连续性的,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之间并不是完全短篇的,它们之间也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文言文中字义、词义与用法在白话文中依然使用,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等的感知能力。

甚至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加大文言文的课时量与教学比重,通过奠定坚实的文言文基础而自然过渡到白话文。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一)教学分散,学不能致用文言文是古人所使用的一种表达、记录的方法,在现代社会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用途,而且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留给文言文的课时又相当少,所以学生不重视、老师不重视的现象非常普遍。

教师往往采用分散教学的方法,将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进行穿插讲授,没有留出专门的课时与时间进行专题讲解,种种原因结合在一起,导致初中文言文教学分散,学不能致用。

(二)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首先会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所要讲授的文言文,而后在课堂上会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解释翻译,最后将整个文意串起来解释一遍,再要求学生谈谈什么的。

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并不十分适合文言文的教学,因为文言文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其行文习惯、常用模式等,而教师采用的上述传统的、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不适合语言类科目的学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6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6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6篇第1篇示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由于文言文的古老性和复杂性,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困难重重。

如何更好地教授初中生文言文成为了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要教好文言文,必须要让学生对古代文化有所了解。

在正式开始文言文的教学之前,可以从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学生对古代社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文言文学习做好铺垫。

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博物馆、阅读历史故事和名著等形式,让学生懂得文言文所处的历史时空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蕴。

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境意识。

可以通过教学材料中的古代诗词、文言文段落等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音韵美感和情感表达,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讲解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式结构时,可以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句式进行比较和对照,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文言文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言文的意义和内涵。

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进行朗读和解读,让他们亲身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言文的写作虽然古老,但却蕴含着丰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古代文言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文学追求和创作理念,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古代文辞的仿写和创作,锻炼他们的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从多个层面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和全面发展。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浅谈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浅谈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浅谈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调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式。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朗读“自读通大意—诵读理文脉—悟读重积累。

”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

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加深对句意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同时也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探究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准确理解文章主旨。

古希腊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

”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会翻译,重要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

必须强调的是,文言文教学,千教万教,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在文化上、思想上有所获益。

我们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是承载着一定思想含量的作品,是要告诉后人很多道理的。

初中生尽管还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也能在其中读出自己的结论,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读文言文,要读出历史经验、人生智慧,这才是最高境界!2.整体把握下的局部细研。

整体把握,局部精研,文言文教学应该进入到领悟文意、品味细节的层面。

教材所选文言文大都篇幅短小,便于课堂班级授课制下的阅读训练。

教材所选文章均为古人精心写就,其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方面面,精益求精。

立意的把握离不开文章结构的研究,也离不开关键词句的准确理解,这些文章便于教师对学生实施词意、句意、文意——“三意”一体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一)情景再现理解大意情景教学法可以把学生带到生活中的某个情景当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所处的年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课文大意。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这篇文章年代期间一些典型事件,让学生领会主人公在当时背景下向往美好而又和平生活的追求,感受到作者的心声。

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根据学生学情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到文言文作品的内涵。

(二)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文言文与我们当今学习的内容的区别就是文字的组合方式不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类型,使学生们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解。

例如在学习《陋室铭》时,教师对句子中的每一字都进行翻译,然后,让学生们翻译整句话的含义,这样学生就会把文言文内容用现代的语文知识解释出来,使学生们容易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们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正视学习文言文的态度,懂得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总结,认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积极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技巧,丰富积累面,夯实文言文基础。

(三)前后呼应贯穿全文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作者安排文字的先后顺序的意图,学习更多的文字衔接关系。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授课文的大意,再让学生们进行阅读,通过小组的形式查找资料进行翻译,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找到课文中承上启下的桥梁部分,再根据文章的结构,按照事情一定的发展顺序贯穿全文。

若是学生在翻译文章前边、中间或是后面任何一个位置出现了疑难问题的时候,不要担心和纠结,根据课文的大意进行分层次、分结构地分析,这样就很容易解决了心中的困惑。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克服种种困难,并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综合判断,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加强读法指导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加强读法指导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加强读法指导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这就说明我们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诵读和指导,让学生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培养语言感知、积累、顿悟能力和独立阅读、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一、文言诵读离不开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所说的文言文诵读是指采用标准的普通话,结合文章固有的语气、节奏、情感而对文章进行感知、理解、记忆的一个过程。

因此,文言文的诵读势必要和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包括正音、辨词、析句、层次、文意、语言鉴赏等。

1、正音——读准字音。

把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基本要求。

文言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读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个别朗读,或全班齐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纠正,必要时老师可范读。

2、辨词、析句——读清句读。

诵读要以初步理解为基础,而理解的前提则是读清句读。

句读也就是断句,句读知与不知,直接影响着词义、句意的理解。

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句子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准确,同时通过反复诵读,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

3、疏理层次——读通思路。

学习文言文只有把握文章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才能很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而疏理文章层次也是一种重要的文言阅读能力。

要提高这种能力,除了要学习一些文言文篇章知识外,更重要的则是诵读,从诵读中去探寻文章内容的理路和作者行文的匠心。

4、理解文意——读出感情。

语言作为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读出来总是带有一定语气的。

词语色彩、句子结构、修辞运用、行文节奏、感情起伏都和文章内容、语气表达密切相关,而诵读正是对文章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探讨-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000字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探讨-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000字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探讨-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000字【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1.前言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粹,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文言文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个人情操,增加文化素养。

但是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单一、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老师也没有授课激情。

这就意味着,必须在新课改背景下研究一套适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路。

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做出探讨,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师授课有所参考。

2.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首先,教学过于约束,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为了达到比较高的分数,学生对文言文普遍采取死记硬背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这也是在应试环境下被逼无奈的学习方法。

其次,学生思维过于固化,文言文教学普遍比较枯燥,为了达到比较高的成绩,学生都采取题海战术。

但是这种方式直接就导致了学生不能灵活掌握学习技能,涉及到实虚词用法时一脸茫然无法分清,这种依赖课本现有句式的行为直接导致在遇到新文章后不知所措。

最后,缺乏兴趣,教师在授课当中往往都把对文言文的记忆作为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这种教学方法太过忽视学生的兴趣,无法实现对于学生的个人情操的培养。

学生无法感受到文言文中体现的死刑感情,兴趣大打折扣,就无法实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文言文教学太过单一,课堂太过乏味。

初中学生本身就处于一个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年纪,单一的课程教学无法抓住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授课时,逐字逐句地翻译就大大增加学生们的枯燥感觉,学习效果也会提不起兴趣。

3.对于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的意见3.1教师应当先培养自身的文言文素养。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极丰厚的文化宝藏。

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要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就必须使青少年得以充分的学习。

在初中语文的篇目安排上,有着大量的文言文篇目,它们都是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体现,它们起着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情感、熏陶和教诲青少年热爱祖国语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学好文言文,对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教师该如何较成功地进行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呢?我对此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要充实文化素养,并精心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钻研教材,不仅烂熟于所学文言文中每一字词句的意思,用心体会文章所体现的文化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还应潜心进行教学设计,能灵活地富有创意地解读文本,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巧妙而卓有成效地落实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为例,进行说明:教师在备课前,应先了解《战国策》的基本知识,阅读《战国策》的相关篇目,知道《战国策》中的相关故事,并初步体会“邹忌”“唐雎”等策士的性格特点,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时,教师才可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也才可以在讲解中使学生对《战国策》有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我在上课时,就具体结合“策”,给同学们讲了《战国策》中一些策士多才善辩、富有谋略的故事:如冯谖为孟尝君买义,苏秦游说六国,荆轲刺秦,还穿插了一些成语故事“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等,同学们对《战国策》描写人物极为生动,叙事喜欢夸张渲染,常运用意味深长、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来说理的特点有了较深体会。

当然,这样的介绍不宜过多,应点到为止,否则会冲淡对课文的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情趣盎然地学习文言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呢?我有如下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
【内容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简单而机械的“识词——翻译——讲解——背诵”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接受者的被动地位。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简单而机械的“识词——翻译——讲解——背诵”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接受者的被动地位。

整个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老师泛泛而谈,学生恹恹而听,应有的互动没了,应疑的地方不疑,情感的交流被滔滔的讲解所替代,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作品多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描绘了优美动人的意境,倾注了作者炽烈的思想感情。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

本文笔者谈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转变角度,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究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心理都是动机引起的。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拘泥于识词、翻译与背诵,单调乏味,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奴隶。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大胆进行教改尝试:放下架子,由过去课堂上的“尊者,长者,智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平等参与者与交流者,放开手来,让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奴隶转变为主动求知、积极探究的学习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不妨转变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探究的动机,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例如〈〈山市〉〉一课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奂山山市全过程,绮丽壮丽,变幻莫测,美仑美奂,引人入胜。

我猜测同学们一定都观赏到这人间奇景,一睹为快。

因此,一上课我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海市蜃楼”的录象,一下子吸引了他们,并激起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的解说词很有现场感,让大家仿佛亲临其境,陶醉其中;还引用了一些古诗及〈〈再别康桥〉〉中的优美诗句,文采飞扬。

还有一组同学一人解说,另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山市的变幻图,引领大家驰骋于美妙的想象世界之中。

“一变天地宽”,这一小小活动,唤起了学生的无限的求知欲与创造力,他们主动去识词、翻译、感悟课文,兴致勃勃,真具“一石三鸟”之奇效。

下课之后,他们还带着浓厚的兴致,纷纷上网查资料,请教物理老师,动手做试验等方式,终于弄懂了“山市原来是一种折光发射的自然现象”。

整个课堂,同学们主动求知,合作探究,紧张有序,气氛活跃。

他们还
把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

二、强化诵读,读出美感,进入情景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这就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读准了,读多了,往往就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就会进入一个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自己的思想就会逐步走向丰盈和深刻。

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

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如朗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时,文章中那些整齐的格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高远的立意,一定会使读者陶醉。

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三、讲述故事,让学生与教学内容亲密接触
文言文所选部分课文,故事性强,趣味横生,是历史故事中的经典,闪现出很强的人文性。

通过讲故事,同学们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在静心倾听中,激活其知、忆、思、辩、析的主动性,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故事中,与历史人物同喜、同悲、共乐、共愤,产生强烈的心灵共振。

比如:《曹刿论战》一课,生动地再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曹刿的“远谋”与鲁庄公的“鄙陋”对比鲜明,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我让同学们讲故事,经过一番准备,同学们踊跃登台讲了起来。

有个学生创造性地用评书形式把故事讲得十分精
彩,往往道来,扣人心弦,好象一下子把大家带回了两千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中,个个听得入了迷。

通过讲故事,同学们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层的把握,识记了词语,弄懂了文意,梳理了文章结构,而且对人物的性格、文章的情感与主旨感悟更深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曹刿炽烈的爱国热情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同学,他们纷纷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出自己“立志成材,报效祖国”的理想与抱负。

给学生一个机会,也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外在教学方式的变化,能引起学生内在求知心理的变化,学生变主动了,课堂变活泼了,变出了学情,变出了情调,变出了效果。

四、鼓励质疑,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新知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些话告诉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领悟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互相探讨,让学生大胆的提出疑问,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无意中发现蕴藏其中的“真金”。

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精神一旦被肯定,他们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古文化浩如烟海,教师永远讲不完,这就要求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
能力,之借助工具自己探索历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指导学生对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例如学习《马说》《爱莲说》之后,要归纳说明,“说”是古代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需要掌握的方法便是分类归纳,加强积累。

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文中一词多义现象非常多。

如“以”、“之”、“而”等等。

这些文言词句很容易记混淆,教师可
指导学生归纳该词有几种用法,分类记忆,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了。

日积月累,收获是非常大的,天长日久,效果将更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