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初一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初一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开篇】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夏、商、周时期的农业经济到秦汉时期的手工业经济,再到唐宋时期的繁荣商业,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文化遗产。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介绍初一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并从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

最早的农业经济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那时人们开始耕种农作物,收获食粮。

夏商周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们通过灌溉、兴修渠道等方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农业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农具、陶器等工具,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面貌。

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人们开始采取积肥、轮作等方式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使农作物的产量更高。

同时,农田的规模扩大,农业生产进一步专业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 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尤其从秦汉时期开始,手工业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秦汉时期,铸铁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冶铁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制造农具、兵器等实用品。

陶瓷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制造陶器、瓷器等。

此外,纺织业、丝绸业、造纸业等也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者开始形成独立的行业和组织,例如青铜器制作者、陶瓷匠、丝绸织工等。

这些行业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链,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商业经济商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商业经济的崛起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

唐宋时期是中国商业经济的鼎盛时期。

人们开始进行商品交换,买卖日用品、奢侈品等,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唐宋时期的繁荣商业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唐宋时期,人们逐渐出现了商人、师徒、户主等商业群体,商业和手工业的协同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课件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积极作
用为主,封建社会晚期越来越起消极作用。明清
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出现了“工商皆
本”的思想,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 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 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答案: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 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 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
奴隶社会土地国 封建社会 有制 (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主要表现形式。
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是怎样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的?它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材料二 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 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材料三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 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材料四 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 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 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 “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 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 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初中历史古代经济专题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经济专题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经济专题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古代经济的特点和发展情况,理解古代经济在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 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2. 古代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
3. 古代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古代经济的复杂性和发展规律
2. 掌握古代各国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情况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2. 课堂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用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图片引入古代经济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如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发展情况。

2. 分析古代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比如古埃及的农业经济、古希腊的商业经济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
以乡村经济、手工业生产和贸易活动为例,让学生用课本中的知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
析和讨论,加深对古代经济的理解。

四、综合拓展(10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古代经济的商业路线图或制作古代经济模型,进一步巩固所
学知识。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古代经济的小论文或做相关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经济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学案10: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学案10: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公有制)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1)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2)实质:。

(3)发展过程:开始于、盛行于、瓦解于、废除于。

(4)作用:是奴隶制国家经济基础,巩固了奴隶制度,它是分封制的经济前提(5)瓦解原因:①根本原因:。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④直接原因: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为增加收入,实行。

3.封建土地所有制(1)形成确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春秋)。

②(战国)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

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此后在我国延续2000多年。

(2)类型: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②小农土地私有制③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3)弊端:土地兼并①根源:。

②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③结果: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以商为“末”)1.含义: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目的:。

3.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

4.提出和强化:(1)战国时期: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农是本,工商是末业。

(2)西汉: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

(3)明清:统治者强调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实行专卖、重税、歧视政策。

统治者抑商的措施有:官营;加征重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5.评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消极作用:①。

②。

③。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交往的政策。

2.原因:①(根本原因):。

②(客观原因):a.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b.明初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清初,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不断。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教案课题:《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古代经济政策的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及其影响。

2.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

3.近代经济政策的转变。

教学难点:1.对古代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实施原因的理解。

2.分析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一、导入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代中国经济特点。

2.引出本课主题: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二、教学内容1.重农抑商政策(1)介绍重农抑商政策的起源和背景。

(2)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

(3)讨论重农抑商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2.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1)介绍海禁政策的起源和背景。

(2)分析海禁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

(3)讨论海禁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四、课堂小结2.强调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有哪些?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近代经济政策的转变。

二、教学内容1.近代经济政策的转变(1)介绍近代以来经济政策的背景。

(2)分析近代经济政策的变化趋势。

(3)讨论近代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2.近代经济政策的特点(1)分析近代经济政策与古代经济政策的区别。

(2)讨论近代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近代经济政策与古代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四、课堂小结2.强调近代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五、课后作业1.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查找相关资料。

2.分析近代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分析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使学生了解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背景和政策环境。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学(后记)后思:
批注
明清(鸦片战争前),随着中国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在自然经济的母体内,产生出一种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的萌芽。这种萌芽显露出向近代工业文明演进的曙光,体现了中国近代前夜的发展。但是,由于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的压制阻碍,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能迂回曲折地缓慢发展,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洪流。最终,中国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衰落。
(2)西汉汉武帝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促进西汉国力的强盛。
(3)明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明清固守)
内容:①明太祖和雍正帝沿袭“重本轻末”治国理财思想;
②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消极作用: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从政府行为与经济自身规律来看,抑商政策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作用各有侧重。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为主。
2、清初厉行“海禁”:
(1)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内容:①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②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3、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②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③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2)内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并不是禁绝海外贸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如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等。

掌握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分析不同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经济政策的内涵和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辨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以史为鉴,正确看待当前经济政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原因。

2. 难点评价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得失。

理解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古代中国繁荣的商业场景和农业劳作的图片,提问学生:古代中国的经济以什么为主导?引出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话题。

2. 讲授新课重农抑商政策背景:介绍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的经济基础,以及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内容:阐述重农抑商政策在各个朝代的具体表现,如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发展等。

影响:分析该政策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商业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背景:从外部的海上威胁和内部的政治、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政策出台的原因。

内容:讲解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范围、时间和具体措施。

影响:探讨该政策对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利弊。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经济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如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等。

4. 课堂小结总结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强调经济政策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5. 布置作业撰写小论文,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包括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等。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年月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但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

⑵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

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

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

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

⑶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

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

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⑷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

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

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⑸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

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

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⑹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

第24讲古代的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1)商周的井田制①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②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2)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井田制的瓦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大量,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②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③法律确认: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3)土地兼并问题①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②抑制兼并: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

明朝政府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构图解史】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2.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周及之后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①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提出农本商末。

②西汉:实行货币官铸、、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

【教材补遗】“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制度。

③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

(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的发展。

【史论拓展】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表现影响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的滋长清代“闭关锁国”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厉行,禁止官民私自出海(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易错提醒】“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区别(1)“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

原创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原创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原因:土地私有
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抑制措施: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 明后期——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 )
[解析] 图中的“鱼鳞图册
”是明代登记土地的文书,
明代随着租佃制经营方式的
日益普遍化,土地登记越来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 外国,因而为寇。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三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寸板 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导言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 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 定,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 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明清 时期为防止倭寇等பைடு நூலகம்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 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请思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雇佣③
充足资金的作坊
经营
主、商人①
利润
手工工场 ⑤
劳动
自由的劳动力②
工资
被雇佣④
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雇佣关系的出现
探究: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二: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制度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二: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制度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二: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

秦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与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度。

这是说,国家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中央政府具有最高权力,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

这一制度,极大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也使国家更为统一、高效。

在秦汉时期,国家实行了分封制,各地区被安排给予亲王、诸侯和大夫。

这一制度,出现的初衷是为了控制地方权力,但长期以来,这种制度也导致了国家政治的分裂。

2.民族政策秦汉时期,国家推行了汉化政策。

这是指国家在政治、文化、语言等方面推行汉族特色,以便实现更好的国家统一。

这一政策很快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汉族成为了整个国家的主流民族。

3.统一的法律制度秦汉时期实现了统一的法律制度,并建立了司法机构,使得国家的法律制度得到了更好的执行。

4.皇帝制度秦朝实行的是君主制,汉朝则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了后来中国的历史,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1.地方经济制度秦汉时期,中国的地方经济制度主要是农业经济。

秦汉时期,国家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度量衡等体系,极大地便利了商品交流。

此外,国家推行的振兴农业政策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农业经济得以大力壮大。

2.中央经济制度在中央经济制度方面,秦汉时期,国家实行了战争供应体系。

这是指国家将战争供应纳入到政策范畴,对于保障战争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秦汉时期出现了“制钱”的国家制度。

这一制度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

总结:秦汉时期,中国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与经济制度,这些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经济历史教案范文

经济历史教案范文

精选经济历史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经济历史的发展脉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经济历史的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1.1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1.2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3 古代经济政策及影响第二章: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与变革2.1 鸦片战争后的经济变动2.2 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2.3 民国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实践第三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经济发展3.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3.3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第四章:中国现代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挑战4.1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策与实践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3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应对第五章:经济历史的启示与展望5.1 经济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启示5.2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3 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其原因。

3. 经济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史料分析:运用史料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经济历史的发展过程。

4. 案例教学: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历史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经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1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1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概况(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国有。

(3)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4)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

2.抑制土地兼并(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2)措施: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税。

二、“重农抑商”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

5.发展(1)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

(2)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1)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闭关锁国(1)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3)危害: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轻巧识记]1.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2.古代经济政策[易错提醒]“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一、导入部分1.1 引入话题引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重要性,说明其对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作用,并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1.2 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特点,理解其对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2.1 农耕经济时期讲述中国古代农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包括农耕技术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业区别等内容。

同时介绍土地制度和封建主义对农耕经济的影响。

2.2 市场经济时期介绍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崛起和发展,涵盖丝绸之路、水陆交通等贸易渠道及其带来的文化交流。

还可以讨论货币制度以及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

2.3 工商业经济时期探讨手工业和工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包括手工业技术的提升、手工工艺品的制作与流通、城市发展与商人阶级崛起等方面。

可涉及盐铁政策以及职业分工等内容。

2.4 都市文化时期介绍中国古代都市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关系,包括首都建设、官员阶层的扩大与改革、科举制度等。

讨论宫廷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3.1 案例一: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特点和演变分析农耕社会中土地制度、封建主义对农民地位的影响,并探讨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案例二: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探讨丝绸之路在推动贸易发展、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四、扩展活动4.1 组织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当地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观察相关文物和遗迹,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了解。

4.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五、课堂总结5.1 知识回顾概括性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2 思考问题提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用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本节课讲授内容。

《重农抑商政策》教案

《重农抑商政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起源和主要内容;(2)掌握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过程;(3)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措施;(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原因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上的得与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辩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2)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过程;(3)重农抑商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措施及其产生的原因;(2)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上的得与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重农抑商政策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起源和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措施、演变过程及其对古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上的得与失。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客观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总结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 请学生思考: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上的得与失,对其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客观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如商鞅变法、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等,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历史意义
井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 的土地制度之一,对研究 古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均田制
起源与背景
均田制起源于北魏,为封建社会土地 国有制度,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
历史意义
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 建经济的发展。
内容与特点
国家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只 有使用权,不得转让或买卖。同时, 农民需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
地主土地私有制
起源与背景
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起,地 主土地私有制逐渐成为主 要土地制度。
内容与特点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并出 租给农民耕种,从中获取 收益。农民则需向地主交 纳地租。
历史意义
地主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 建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 加剧了土地兼并和贫富分 化。
土地政策的影响
社会影响
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例如,井田制加强了 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均田制 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商业逐渐从官府 控制中解放出来,私商逐渐兴起。
秦汉时期
实行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但同时也鼓励对 外贸易。
隋唐时期
商业政策相对宽松,出现了商业繁荣的局面。
宋元时期
商业政策更加宽松,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 展迅速。
明清时期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商业发展受 到一定限制。
重视民生福祉
古代税收政策的使用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现代政府应该更加注重 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民生性。
加强税收监管
古代税收政策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对现代税收监管提供了启示,政府应 该加强对税收征管的监管力度,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学案1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学案1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自主学习】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归所有,公社成员共同耕种,分配产品。

2.夏商西周:井田制(1)内容:一切土地属于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时代享用,但不得,同时要向国王,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土地规整,形同井字。

(2)性质: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瓦解原因:①春秋时期,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大量被开垦。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进一步发展。

③井田上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3.春秋战国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1)背景:井田制遭到破坏,大量私田出现(2)过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这实际上承认了的合法性。

此外,还有齐国管仲实行的“相地而衰征”。

②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弊端:土地兼并原因:(根本);地主依靠,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危害: 影响国家赋税收入;破坏小农经济;阶级矛盾尖锐,造成;威胁国家统治实质: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对策: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鱼鳞图册,确定土地所有权,按照和的多寡来征收赋税。

二、“重农抑商”1.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威胁政权统治2.目的:。

3.提出:战国时期,首倡。

4.发展:西汉措施:。

明清措施:。

智能检测一、选择题1.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2.北魏至唐朝中期,为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中央政府实行()A.井田制B.屯田制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3.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建立其规模很大的庄园,这些在佛寺土地上耕种的农户被称之为“佛图户”。

“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严格监管,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

“佛图户”的增加()A.瓦解了封建统治基础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促进自耕农经济发展D.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4.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A.重视商业的作用B.提倡重农抑商C.重视农业的作用D.提倡农商并重5.明清统治者坚持抑商政策,表现为()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对商人征收重税C.规定商人只能在城市中经营D.政府垄断商业6.唐中期以前,“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到清乾隆年间,盐商家庭出身的进士达到了280余名,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变化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经济发展引发社会关系的变动C.士贵商贱的观念已完全打破D.商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7.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教案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教案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过程。

2.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历史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和演变过程。

2. 掌握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名词。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 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城乡经济区域差异- 行业分工与手工业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2.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方式- 农耕社会的形成与繁荣- 周秦时期的封建经济- 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和商业繁荣- 宋代的手工业和市场经济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 地理环境的影响- 统治者的政策和措施- 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四、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1.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探究式教学、讨论与互动。

2. 学时安排:- 第一学时:导入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5分钟)- 第二学时:讲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20分钟)- 第三学时:案例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25分钟)- 第四学时:讨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20分钟)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2. 多媒体课件:包含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图片、图表等素材。

3. 案例资料:提供不同时期的经济案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的准确性。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作业评价:布置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理解、思考题等。

七、教学延伸:1. 请学生针对某个时期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2.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和古迹,亲身感受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和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知识与能力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重农抑商”、“海禁”、禁奢侈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习提炼有效信息阐释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体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围绕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组或选取史料认识历代专制王朝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历代专制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更深刻理解当今国家经济政策对现今国家发展的影响。

一、国家政策之一——重农抑商
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2、原因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
然产物。


3、表现
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后果
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二、工商业的管理
1、秦:统一度量衡、货币
2、汉(汉武帝):盐铁官营
3、唐:朝廷官员管理,交易时间受限
4、明清:海禁
三、国家政策之二——“海禁”与“闭关锁国”
1、含义
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2、原因
根本: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具体: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3、后果
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但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所以闭关政策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

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时间:产生于明代中后期,清朝有了缓慢发展。

2、概况:产生于江南地区的纺织业部门
3、实质:雇佣关系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4、条件: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国家政策
5、缓慢发展的原因:
资金:土地买卖制和高额地租吸取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另外重重关卡,征收重税。

技术:革新慢。

市场: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国内市场狭小;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无法开拓
劳动力:国家重农抑商,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无自由劳动力。

国家政策:推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征(以课后“自我测评”为例)
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

3、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实行禁奢侈
的政策。

4、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

作业:随堂练习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