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ηt为实际循环相 应的内部可逆循 环的热效率
ηT为循环相对内部效率, (9-1) 反映内部摩擦引起的损失
ηo为相对热效率,反映内部可逆理论循环因与 高、低温热源存在温差而造成的损失
最高效率为卡诺循环效率( ηc ),考虑存在温差的外部不可逆损 失(ηo),再考虑内部摩擦等不可逆损失(ηT)。
9-2 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
6、对实际循环进行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
熵分析:作功能力损失
空气标准假设
•
气体动力循环在简化时常应用所谓“空气标准”假设:①假定工
作流体是一种理想气体;②假设它具有与空气相同的热力性质; ③将排气过程和燃烧过程用向低温热源的放热过程和自高温热源 的吸热过程取代。
实际气体循环中工质主要是燃气,且在循环的不同部位其成分不同。用空气 替代燃气是否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A: 会有一定的误差,但过量的空气中占绝大部分的氮气没有参与燃烧反应,
在重负荷(即油门开大, q1 ↑,预胀比ρ↑)时,实际内部热效 率要降低,除ρ的影响外,还有绝热指数k的影响,当温度升高 时,k相应地变小,热效率也会降低。
定压预胀比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p
2 3
T
3'
3'
p s
4'
2
3
4'
s
4
v
1
1
4
v
s
增大预胀比ρ,可使吸热平均温度升高,放热平均温度也升高, 因定容线比定压线陡,所以放热平均温度增长的比吸热平均温 度增长的快,使循环热效率减小。
9-1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分析动力循环的目的是在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分析动力循 环的能量转换的经济性,寻求提高经济性的方向及途径。 方法与步骤: 1、将实际循环抽象和简化成理想循环
任何实际热力装置中的工作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且十
分复杂。为了进行热力分析,需要建立实际循环相对应的 热力学模型,即可用理想的可逆循环代替实际不可逆循环。 如将实际不可逆的燃烧过程简化为可逆的吸热过程…
•
•
进行燃烧的燃料质量相对于空气质量也很小,所以可以认为在不同部位燃气 的成分变化不大,且燃气和空气的热物性相近,在作理论分析时假定工质全
部由空气构成通常不会造成很大的误差。但空气标准假设不能在水蒸气动力
装置的循环中应用!
循环的经济性评价(内部热效率):
ηc为卡诺循环热效率=1-(T0/T1)
i t T c o T
一、几种活塞式内燃机简介
•
活塞式内燃机的燃料燃烧、工质膨胀、压缩等过程都是在同一带 有活塞的气缸内进行的,因此结构比较紧凑。
按燃料分: 煤气机 汽油机 柴油机
则是压燃式内燃机
花点燃 吸入的仅仅是空气,经压缩后使空气的温度 上升到燃料自燃的温度,再喷入燃料燃烧
一般是点燃式内燃机
按点火方式分:
点燃式 吸入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经压缩后,由电火
图9-1 四冲程柴油机的示功图
0-1:吸气过程。 由于阀门阻力,吸入气缸内空气 的压力略低于Pb。 1:下止点,进气阀关闭 1-2:压缩过程,由于缸壁夹层中 有水冷却,所以压缩过程是个多 变过程,平均多变指数在1.34-1. 37。 2’ :柴油喷入高压高温的气缸内 1 V 2:经过一段滞燃期后开始燃烧;
•
• •
3)吸、排气过程→忽略摩擦及节流损失,认为进、排气推动功相抵消, 即图9-1中0-1和1’-0重合,加之把燃烧改成加热后,不必考虑燃烧耗 氧问题,因而开式循环就可抽象为闭式循环;
• •
4)膨胀和压缩过程→可逆绝热(等熵)过程。
通过上述简化,整个循环理想化为以空气为工质的混合加热可逆循环。 此抽象和概括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以气体为工质的热机循环。
p
3 4
一、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Sabathe cycle
(1)压缩比:压缩前、后比体积之比,表 征内燃机工作体积大小。
2
s s
1
5
v1 v2
(2)定容升压比: 定容加热后与加热前压
T
v
3
力之比,表示内燃机定容燃烧情况。
p
4
p3 p 2
(3)定压预胀比: 定压加热后与加热前比 体积之比,表示内燃机定压燃烧情况。
目录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9-1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9-2
9-3 9-4 *9-5 9-6 9-7
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比较 活塞式热气发动机及其循环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提高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热效率的措施
* 9-8
* 9-9
喷气发动机简介
•
•
•
•
教学目标:掌握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了解活塞式 内燃机实际循环的分析方法;了解燃气轮机循环的分析 方法。 知识点: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活塞式内燃机实际 循环的简化;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活塞式内燃机 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燃气 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重 点: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活塞式内燃机循 环分析;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的分析方法,提高燃气轮机 装置循环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难 点:实际循环简化成理想循环的方法;提高内燃 机和燃气轮机装置循环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3-4是定压过程,有:
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为:
k 1 t 1 k 1 [( 1) k ( 1)]
上式说明: (9-7)
因为定容线比定压线陡,平均 放热温度的提高比平均吸热温 度的提高要大
T
p
4
<1>ηt随压缩比ε和定容增压 比λ的增大而提高。
<2> ηt随定压预胀比ρ的增 大而降低。 *在循环特性参数(ε、λ及ρ)一定的条
2 3-5MPa,600-800℃ 0.3-0.5MPa,≈500℃ 5 Pb 0 1’ 1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的简化
•
为了便于从理论上分析,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引用空气标准假设对实 际循环加以合理的抽象和概括。主要有: 1)燃烧过程→可逆定容或(和)定压吸热过程;把排气过程→向低温 热源可逆定容放热过程; 2)工质→定值比热的理想气体(空气);
k
k
2
s s
5 1
v
由于5-1是定容过程,所以:
p5 k T5 T1 T1 p1
v1 T2 T1 v2
k 1
1-2是定熵过程,有:
T1 k 1
2-3是定容过程,有:
p3 T3 T2 T2 T1 k 1 p2
v4 T4 T3 T3 T1 k 1 v3
2、将简化好的理想可逆循环表示在p-v、T-s图上 3、对理想循环进行分析计算 计算循环中有关状态点(如最高压力点、最高温度 点)的参数,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功量以及循环热效率 或工作系数。
wnet q2 1 动力循环的热效率:t q1 q1
4、定性分析各主要参数对理想循环的吸热量、放热量及净功
v
2
5
v
1
v4 v3
s 图9-4 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一、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Sabathe cycle
q1 q23 q34 cV (T3 T2 ) cp (T4 T3 ) 吸热量:
放热量:
p
3 4
q2 q51 cV (T5 T1 )
2
s s
5 1
循环净功: wnet
源自文库
压燃式
按完成一个循环所需要的冲程分:
4冲程 2冲程
内燃机装置
两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 (two-stroke cycle engine)
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 (four-stroke cycle engine)
二、实际循环的示功图(p-V图)
下面以四冲程柴油机为例,讨论如何从实际循环抽象、概括得出理论循环。 通过一种叫示功器的设备记录四冲程柴油机实际循环中压力和容积变化的关系如 图9-1所示。下图是四冲程柴油机(混合加热)的示功图 P
2 2’ 3-5MPa,600-800℃
Pb
0
1 V
4:达到最高温度;
二、实际循环的示功图(p-V图)
P
图9-1 四冲程柴油机的示功图
5-9MPa 3 4 1700-1800℃
4-5 :活塞继续右行,气缸内 高温高压气体实现膨胀作功, 同时向冷却水放热,所以也是 一个多变过程;
5 :排气阀打开; 5-1’:部分废气排入大气,气 缸中压力突然下降,接近于定 容降压过程; 1’ -0:随着活塞左行,废气在 压力稍高于大气压下被排出气 缸; V
量的影响,进而分析对循环热效率(或工作系数)的影响, 提出提高循环热效率(或工作系数)的主要措施。 平均温度分析法:
T2 t 1 T1
5、对理想循环的计算结果引入必要的修正 考虑实际存在的不可逆性对理想循环的结果进行修正。
•
目前,分析热能动力装置循环主要采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的“第
一定律分析”法。这种方法从能量转换的数量关系来评价循环的经济 性,以热效率为其指标。另一种方法是综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 律作为依据,从能量的数量和质量来分析,以“作功能力损失和火用 效率”为其指标的“第二定律分析”法。两类方法所揭示的不完善部 位及损失的大小是不同的。为了全面地反映循环的真实经济性,在分 析热能动力装置循环时,不仅要考虑能的数量,还应考虑能的质量。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续3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
通常把气体动力循环的热效率表示为循环特性参数(压缩比ε、 定容升压比λ、定压预胀比ρ)的函数。因为1-2与4-5是定熵过 程,故有: k k k k 1 1 2 2 4 4 5 5
pv p v , p v p v
注意到v1=v5、 p4=p3、v2=v3,并将上两式相除得:
p
3 4
p5 p4 v4 p3 v4 k p1 p2 v2 p2 v3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1'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1'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1'
Atmosphere
v
火花塞
续3
环的特例——没有定容加热过程λ=1:
p 2 3 T 3
p s
4
2 4
s
v
1 1
v 图9-5 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
s
k 1 t 1 k 1 k ( 1)
其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ηt随 压缩比ε的增大而提高,随预胀 比ρ的增大而降低。
图9-6 定压加热理想循环ηt
件下,提高初态参数,对热效率虽然并无 影响,但可以提高净功。因此可以采用 “增压”等措施来提高柴油机的净功。
ρ=v4/v3↑,T4↑,但T5也↑
λ=p3/p2↑,T3↑ 3
v
2
平均吸热温度升高
v
5
ε=v1/v2↑, T2↑
1
s
二、定压加热理想循环 Diesel cycle
近年来,有些高增压柴油机及船用高速柴油机,它们的燃烧过程主要在活塞 离开上止点后的一段行程中进行,这时燃料燃烧和燃气膨胀同时进行,气缸 内压力基本保持不变→简化成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可以看成混合加热理想循
q1 q2
T
3
v p
4
循环热效率: wnet cV (T5 T1 ) q2 t 1 1 q1 q1 cV (T3 T2 ) c p (T4 T3 )
T5 T1 1 (T3 T2 ) k (T4 T3 )
v
2
5
v
1
s 图9-4 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简化结果
p
T
定压吸热
3 4
T
定压吸热
3
4
p
定容吸热
2
绝热膨胀
s s
定容吸热
v
2 5 5
绝热膨胀
绝热压缩
绝热压缩 定容放热
1 1
V
v
定容放热
s
S
v
图9-4 混合加热循环的状态参数图
•
经过抽象和概括,现代柴油机的实际循环被理想化为混合加热理想可 逆循环,又称萨巴德循环,如图9-4所示。
9-3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2 2’ 3-5MPa,600-800℃
Pb
0
二、实际循环的示功图(p-V图)
P
图9-1 四冲程柴油机的示功图
5-9MPa 3 4 1700-1800℃
2-3:燃烧过程十分迅猛,压力 迅速上升,而活塞移动并不显著, 接近定容加热。 3:上止点,开始右行,此时燃烧 在继续进行,气缸内气体的压力 变化很少; 3-4:接近定压加热过程;
ηT为循环相对内部效率, (9-1) 反映内部摩擦引起的损失
ηo为相对热效率,反映内部可逆理论循环因与 高、低温热源存在温差而造成的损失
最高效率为卡诺循环效率( ηc ),考虑存在温差的外部不可逆损 失(ηo),再考虑内部摩擦等不可逆损失(ηT)。
9-2 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
6、对实际循环进行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
熵分析:作功能力损失
空气标准假设
•
气体动力循环在简化时常应用所谓“空气标准”假设:①假定工
作流体是一种理想气体;②假设它具有与空气相同的热力性质; ③将排气过程和燃烧过程用向低温热源的放热过程和自高温热源 的吸热过程取代。
实际气体循环中工质主要是燃气,且在循环的不同部位其成分不同。用空气 替代燃气是否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A: 会有一定的误差,但过量的空气中占绝大部分的氮气没有参与燃烧反应,
在重负荷(即油门开大, q1 ↑,预胀比ρ↑)时,实际内部热效 率要降低,除ρ的影响外,还有绝热指数k的影响,当温度升高 时,k相应地变小,热效率也会降低。
定压预胀比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p
2 3
T
3'
3'
p s
4'
2
3
4'
s
4
v
1
1
4
v
s
增大预胀比ρ,可使吸热平均温度升高,放热平均温度也升高, 因定容线比定压线陡,所以放热平均温度增长的比吸热平均温 度增长的快,使循环热效率减小。
9-1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分析动力循环的目的是在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分析动力循 环的能量转换的经济性,寻求提高经济性的方向及途径。 方法与步骤: 1、将实际循环抽象和简化成理想循环
任何实际热力装置中的工作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且十
分复杂。为了进行热力分析,需要建立实际循环相对应的 热力学模型,即可用理想的可逆循环代替实际不可逆循环。 如将实际不可逆的燃烧过程简化为可逆的吸热过程…
•
•
进行燃烧的燃料质量相对于空气质量也很小,所以可以认为在不同部位燃气 的成分变化不大,且燃气和空气的热物性相近,在作理论分析时假定工质全
部由空气构成通常不会造成很大的误差。但空气标准假设不能在水蒸气动力
装置的循环中应用!
循环的经济性评价(内部热效率):
ηc为卡诺循环热效率=1-(T0/T1)
i t T c o T
一、几种活塞式内燃机简介
•
活塞式内燃机的燃料燃烧、工质膨胀、压缩等过程都是在同一带 有活塞的气缸内进行的,因此结构比较紧凑。
按燃料分: 煤气机 汽油机 柴油机
则是压燃式内燃机
花点燃 吸入的仅仅是空气,经压缩后使空气的温度 上升到燃料自燃的温度,再喷入燃料燃烧
一般是点燃式内燃机
按点火方式分:
点燃式 吸入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经压缩后,由电火
图9-1 四冲程柴油机的示功图
0-1:吸气过程。 由于阀门阻力,吸入气缸内空气 的压力略低于Pb。 1:下止点,进气阀关闭 1-2:压缩过程,由于缸壁夹层中 有水冷却,所以压缩过程是个多 变过程,平均多变指数在1.34-1. 37。 2’ :柴油喷入高压高温的气缸内 1 V 2:经过一段滞燃期后开始燃烧;
•
• •
3)吸、排气过程→忽略摩擦及节流损失,认为进、排气推动功相抵消, 即图9-1中0-1和1’-0重合,加之把燃烧改成加热后,不必考虑燃烧耗 氧问题,因而开式循环就可抽象为闭式循环;
• •
4)膨胀和压缩过程→可逆绝热(等熵)过程。
通过上述简化,整个循环理想化为以空气为工质的混合加热可逆循环。 此抽象和概括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以气体为工质的热机循环。
p
3 4
一、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Sabathe cycle
(1)压缩比:压缩前、后比体积之比,表 征内燃机工作体积大小。
2
s s
1
5
v1 v2
(2)定容升压比: 定容加热后与加热前压
T
v
3
力之比,表示内燃机定容燃烧情况。
p
4
p3 p 2
(3)定压预胀比: 定压加热后与加热前比 体积之比,表示内燃机定压燃烧情况。
目录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9-1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9-2
9-3 9-4 *9-5 9-6 9-7
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比较 活塞式热气发动机及其循环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提高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热效率的措施
* 9-8
* 9-9
喷气发动机简介
•
•
•
•
教学目标:掌握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了解活塞式 内燃机实际循环的分析方法;了解燃气轮机循环的分析 方法。 知识点: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活塞式内燃机实际 循环的简化;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活塞式内燃机 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燃气 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重 点: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活塞式内燃机循 环分析;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的分析方法,提高燃气轮机 装置循环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难 点:实际循环简化成理想循环的方法;提高内燃 机和燃气轮机装置循环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3-4是定压过程,有:
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为:
k 1 t 1 k 1 [( 1) k ( 1)]
上式说明: (9-7)
因为定容线比定压线陡,平均 放热温度的提高比平均吸热温 度的提高要大
T
p
4
<1>ηt随压缩比ε和定容增压 比λ的增大而提高。
<2> ηt随定压预胀比ρ的增 大而降低。 *在循环特性参数(ε、λ及ρ)一定的条
2 3-5MPa,600-800℃ 0.3-0.5MPa,≈500℃ 5 Pb 0 1’ 1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的简化
•
为了便于从理论上分析,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引用空气标准假设对实 际循环加以合理的抽象和概括。主要有: 1)燃烧过程→可逆定容或(和)定压吸热过程;把排气过程→向低温 热源可逆定容放热过程; 2)工质→定值比热的理想气体(空气);
k
k
2
s s
5 1
v
由于5-1是定容过程,所以:
p5 k T5 T1 T1 p1
v1 T2 T1 v2
k 1
1-2是定熵过程,有:
T1 k 1
2-3是定容过程,有:
p3 T3 T2 T2 T1 k 1 p2
v4 T4 T3 T3 T1 k 1 v3
2、将简化好的理想可逆循环表示在p-v、T-s图上 3、对理想循环进行分析计算 计算循环中有关状态点(如最高压力点、最高温度 点)的参数,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功量以及循环热效率 或工作系数。
wnet q2 1 动力循环的热效率:t q1 q1
4、定性分析各主要参数对理想循环的吸热量、放热量及净功
v
2
5
v
1
v4 v3
s 图9-4 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一、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Sabathe cycle
q1 q23 q34 cV (T3 T2 ) cp (T4 T3 ) 吸热量:
放热量:
p
3 4
q2 q51 cV (T5 T1 )
2
s s
5 1
循环净功: wnet
源自文库
压燃式
按完成一个循环所需要的冲程分:
4冲程 2冲程
内燃机装置
两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 (two-stroke cycle engine)
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 (four-stroke cycle engine)
二、实际循环的示功图(p-V图)
下面以四冲程柴油机为例,讨论如何从实际循环抽象、概括得出理论循环。 通过一种叫示功器的设备记录四冲程柴油机实际循环中压力和容积变化的关系如 图9-1所示。下图是四冲程柴油机(混合加热)的示功图 P
2 2’ 3-5MPa,600-800℃
Pb
0
1 V
4:达到最高温度;
二、实际循环的示功图(p-V图)
P
图9-1 四冲程柴油机的示功图
5-9MPa 3 4 1700-1800℃
4-5 :活塞继续右行,气缸内 高温高压气体实现膨胀作功, 同时向冷却水放热,所以也是 一个多变过程;
5 :排气阀打开; 5-1’:部分废气排入大气,气 缸中压力突然下降,接近于定 容降压过程; 1’ -0:随着活塞左行,废气在 压力稍高于大气压下被排出气 缸; V
量的影响,进而分析对循环热效率(或工作系数)的影响, 提出提高循环热效率(或工作系数)的主要措施。 平均温度分析法:
T2 t 1 T1
5、对理想循环的计算结果引入必要的修正 考虑实际存在的不可逆性对理想循环的结果进行修正。
•
目前,分析热能动力装置循环主要采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的“第
一定律分析”法。这种方法从能量转换的数量关系来评价循环的经济 性,以热效率为其指标。另一种方法是综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 律作为依据,从能量的数量和质量来分析,以“作功能力损失和火用 效率”为其指标的“第二定律分析”法。两类方法所揭示的不完善部 位及损失的大小是不同的。为了全面地反映循环的真实经济性,在分 析热能动力装置循环时,不仅要考虑能的数量,还应考虑能的质量。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续3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
通常把气体动力循环的热效率表示为循环特性参数(压缩比ε、 定容升压比λ、定压预胀比ρ)的函数。因为1-2与4-5是定熵过 程,故有: k k k k 1 1 2 2 4 4 5 5
pv p v , p v p v
注意到v1=v5、 p4=p3、v2=v3,并将上两式相除得:
p
3 4
p5 p4 v4 p3 v4 k p1 p2 v2 p2 v3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1'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1'
Atmosphere
v
火花塞
p
举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0
1'
Atmosphere
v
火花塞
续3
环的特例——没有定容加热过程λ=1:
p 2 3 T 3
p s
4
2 4
s
v
1 1
v 图9-5 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
s
k 1 t 1 k 1 k ( 1)
其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ηt随 压缩比ε的增大而提高,随预胀 比ρ的增大而降低。
图9-6 定压加热理想循环ηt
件下,提高初态参数,对热效率虽然并无 影响,但可以提高净功。因此可以采用 “增压”等措施来提高柴油机的净功。
ρ=v4/v3↑,T4↑,但T5也↑
λ=p3/p2↑,T3↑ 3
v
2
平均吸热温度升高
v
5
ε=v1/v2↑, T2↑
1
s
二、定压加热理想循环 Diesel cycle
近年来,有些高增压柴油机及船用高速柴油机,它们的燃烧过程主要在活塞 离开上止点后的一段行程中进行,这时燃料燃烧和燃气膨胀同时进行,气缸 内压力基本保持不变→简化成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可以看成混合加热理想循
q1 q2
T
3
v p
4
循环热效率: wnet cV (T5 T1 ) q2 t 1 1 q1 q1 cV (T3 T2 ) c p (T4 T3 )
T5 T1 1 (T3 T2 ) k (T4 T3 )
v
2
5
v
1
s 图9-4 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简化结果
p
T
定压吸热
3 4
T
定压吸热
3
4
p
定容吸热
2
绝热膨胀
s s
定容吸热
v
2 5 5
绝热膨胀
绝热压缩
绝热压缩 定容放热
1 1
V
v
定容放热
s
S
v
图9-4 混合加热循环的状态参数图
•
经过抽象和概括,现代柴油机的实际循环被理想化为混合加热理想可 逆循环,又称萨巴德循环,如图9-4所示。
9-3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2 2’ 3-5MPa,600-800℃
Pb
0
二、实际循环的示功图(p-V图)
P
图9-1 四冲程柴油机的示功图
5-9MPa 3 4 1700-1800℃
2-3:燃烧过程十分迅猛,压力 迅速上升,而活塞移动并不显著, 接近定容加热。 3:上止点,开始右行,此时燃烧 在继续进行,气缸内气体的压力 变化很少; 3-4:接近定压加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