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说课稿中位数和众数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1.2节中位数和众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属于统计学的范畴。

中位数和众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指标,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性质和求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为后续学习概率统计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法以及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对数据分析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它们的性质和求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抽象思维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法以及应用。

2.难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求法,以及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归纳和总结。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数据集中的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通过例题展示求解过程。

3.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实例进行中位数和众数的求解,并总结求解方法。

4.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解答指导。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精选多篇)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精选多篇)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精选多篇)第一篇: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统计》中,第三节的内容。

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三个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2)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确定一组较简单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各中真实、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体验事物的多面性和学会全面分析事物的必要性。

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合作意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数据代表的概念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判断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中,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事实上抽象出三个统计量的概念,通过对三个统计量的计算和确定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学会学习。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演示)以故事“骗人的平均数”为切入点。

1、课件出示第一幅情境图师:同学们,你们都是热心助人的好孩子,现在我的朋友阿冲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刚毕业的阿冲还没有找到工作,有一天阿冲路过某超市时看到一份招聘启示上写着:本超市要招聘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阿冲觉得条件不错,就去应聘。

2.课件出示第二幅情境图师:可是过了一周后,阿冲发现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在1000元以下。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中位数和众数》是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单元,主要涵盖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教材概述本单元主要从实际问题出发,介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分析。

1.3 知识结构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3.1 导入新知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例如:你可能听说过平均工资这个概念,那么你知道如何计算一个班级的平均身高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3.2 理论知识讲解在引入之后,学生已经对中位数和众数有了概念,接下来通过讲解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先介绍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掌握计算中位数的步骤,并解释中位数的作用。

然后介绍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样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计算众数,并解释众数的意义。

3.3 实际应用训练学生已经了解了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接下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

例如:某班级有30名学生,各自的身高如下:150cm、155cm、162cm、165cm等,请计算这个班级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解释结果的意义。

数学说课稿初二中位数与众数

数学说课稿初二中位数与众数

数学说课稿初二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初二中位数与众数数学说课稿初二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位数与众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8章第2节的内容。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的作一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作出决策和预测。

我们知道,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数据代表,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第1节《平均数》,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可以有不同的量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值描述数据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中位数、众数的代表作用,在数据的整理过程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认识到学而有用;(2)通过数据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我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最基础的要求,当然,不同的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收获和发展。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索、学习,建立中位数、众数这两个数学模型。

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及三者的区别。

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问题作出自己的评判。

二、说学法:虽然八年级学生年龄多在1214岁之间,心里素质比较脆弱,富于形象直观思维,但他们都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表现欲望,因此他们往往对于和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特别是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就非常感兴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20.1.2《中位数和众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20.1.2《中位数和众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 20.1.2《中位数和众数》一. 教材分析《中位数和众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1.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旨在让学生理解这两种统计量在数据集中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并能够判断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中位数和众数作为新的统计量,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求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一组数据的中间值,从而引出中位数的概念。

2.概念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统计量的含义。

3.方法讲解:讲解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4.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1.2 教材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唯一值;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1.3 教学目标•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能够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

1.4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众数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1.5 教学难点•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准确理解;•对于中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掌握。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与引入通过举例引入,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例如,让学生思考一个班级近期的数学考试成绩,询问他们如何分析成绩的集中趋势。

2.2 概念讲解2.2.1 中位数的概念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2.2.2 众数的概念介绍众数的定义,并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众数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众数的确定方法。

2.3 计算方法讲解2.3.1 计算中位数的方法详细介绍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包括奇数个数据和偶数个数据的情况,并通过实例演示进行说明。

2.3.2 确定众数的方法讲解众数的确定方法,包括通过观察和统计出现频次,以及当数据为连续型时的处理方法。

2.4 错误分析介绍可能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例如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理解不准确、计算方法错误等,进行错误分析并给予正确的解释和指导。

2.5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教学手段3.1 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列出相关的公式和定义,并用彩色粉笔进行标示,以突出重点。

3.2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将教材中的例题和解析展示给学生,以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呈现。

§8.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8.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8.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八年级上册§8.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执教者:一、教材、教法分析本节课我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设备:教学平台、实物投影、黑板、课外随堂练习采用了多种教学辅导手段:教师讲练结合、小品、辩论赛、小组讨论、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等。

把现代手段的教学平台与传统的黑板相结合,既发挥现代手段的优势让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又能用黑板表示概念让学生把该记的东西牢牢记住;把课外补充练习与书本题目相结合达到互相补充;把课外综合实践和课内小组相结合。

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牢牢抓住学生的神经,让学生自我表演,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最终达到有效课堂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同时也说明有些数据利用平均数是反应不出问题的,为引入其他数据代表奠定基础。

另外,新课伊始,力求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课件显示:问题1:数据误导:小马过河——河边上的牌子写着“平均深度为1.1m”,问一匹身高才1.4m的小马,能涉水过河而不出危险吗?(二)用现实生活的例子引入新课内容为了把枯燥的数学内容融入到生活中,用小品的形式呈现李华应聘的真实场景,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新的疑点,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通过现实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请两位同学和老师用平常的语音和动作给“李华应聘”的情景表演一场对话,目的是让学生融入生活和课堂教学当中。

课件显示: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可以用另一种统计量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

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

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统计初步认识》中,第三节的内容。

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三个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直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理解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含义,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计算方法,明确平均数、中位数肯定有,众数却不一定有的事实;能力目标: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确定一组较简单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情感目标: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渗透诚实、上进道德观念,培养吃苦创新精神。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三个基本统计量的概念以及其计算和确定方法;教学难点:平均数的计算,中位数众数的确定。

二、教法与学法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概念教学中,主要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的事实上抽象出三个统计量的概念,通过三个统计量的计算与确定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概念;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吸引与激励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自学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探究自学”“小组讨论”“相互学习”的学习方式而进行。

三、教学过程的分析(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引入采用“故事法”引入——《从四十名到第十名》。

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全面了解并分析数据的必要性。

如何能对数据全面了解分析?今天我们将学习从三个不同侧面反映一组数据的三个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通过生动的故事,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自学辅导,建构新知(11分钟)提出概念:(3分钟) 在学生还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中时,对故事的情节设问:主人公的成绩在哪一档次?中等成绩约是多少?哪一档分数的人最多?学生一一作答。

初中数学《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中位数和众数》,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掌握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如班级考试成绩的统计,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思考。

2. 学习与讨论(15分钟)通过板书的方式,给出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找出示例中的中位数和众数,引发学生讨论。

3. 概念讲解与归纳(10分钟)通过黑板上的归纳总结,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以具体的示例进行演示,并引导学生跟随计算。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针对不同难度程度的练习题,分组进行合作解答。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并解决问题。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给出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实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通过课堂回顾,总结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激励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进一步兴趣。

三、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归纳法:通过黑板上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归纳出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合作解答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让学生掌握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工具•黑板、粉笔•设计好的练习题•实际问题情景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场景的导入,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思考。

“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说课

“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说课

“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说课〔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8.3“数据的代表”.〕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一堂概念课,主要让学生相识数据统计中三个根本统计量,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根底.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学问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造就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实力的良好素材.2.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2〕驾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数学思索: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确定一组较简洁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造就学生独立思索,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实力.情感与看法:通过各种真实、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和爱好,体验事物的多面性和学会全面分析事物的必要性.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沟通,相互评价,增加合作意识.3.教学重、难点重点:驾驭中位数、众数的数据代表的概念.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判定.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纳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中,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详细事实上抽象出三个统计量的概念,通过对三个统计量的计算和确定协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舞学生,在整个教学中采纳情景教学法.三、学法指导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纳自主探究与相互沟通相结合的方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加探究,最终学会学习.四、教学设计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演示〕以故事“骗人的平均数”为切入点.经理:我公司员工的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2 000元.工会主席:我的工资1 200,在公司算中等收入.职员:我们好几个人的工资都是1 101元.问题:经理所说的公司的平均月薪2 000元是否欺瞒了小冲?〔在此根底上追问〕平均数真能客观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吗?[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原有认知构造,更诱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数据能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2.合作沟通,探究问题到底什么数据能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学生以4人一小组探讨沟通,互换观点想法.估计学生会用人数最多的工资1 101元或中等水平工资1 200元来做答,从而引出:今日要学习的内容――众数和中位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沟通,相互完善,在自主探究中发觉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相识到探究数据的必要性.]3.理性概括,构建新知〔1〕自学启发构建在上述数据中像“1 101”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像“1 200” 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们与其他几个数相比是不同的,有何不同?我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它们吗?在学生描述的根底上为加深印象,老师可适时补充说明:初步形成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完善构建学生独立思索后答复.进一步追问: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否唯一?归纳结果: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数据.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思维分层递进,目的是突出本节重点;通过变式练习,提醒概念的实质,不断完善新的学问构造.同时体验了学问的形成过程和发觉的欢乐,继而转化为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4.应用新知,体验胜利引例的解决:为什么该公司员工的收入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小冲参与工作后的第一项任务是进展市场调查.该厂生产销售了一批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1.计算30双女鞋尺寸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从实际启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三种统计特征量对指导本厂的生产是否有实际意义?问题1在同一详细问题中分别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目的是为了比拟三个量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不同角度,有助于了解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分.问题2具有很强的生活色调,表达了众数、中位数在日常生产上的应用.3.不久小冲升职,担当其公司下属的一个工厂的厂长.为了变更车间管理松散的状况地打算采纳每天任务定额、超产有奖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该车间15名工人过去一天中各自装配机器的数量.〔单位:台.〕6,7,7,8,8,8,8,9,10,10,11,13,15,15,16小冲应确定每人标准日常量为多少台最好?[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会用数据多角度进展全面分析,制定科学决策.这一环节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学问的理解,促进学问的迁移、深化、稳固,进一步完善学问构造;鼓舞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题,增加数学意识.]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分层作业:1.课本223页习题8.3.2.调查本班中学生所穿鞋的尺码,得到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3.在某个交通路口进展一次调查,看看哪个时段的汽车流量〔或行人流量〕较大.你们是如何调查的?〔要求学生必需通过实际调查完成作业.造就学生的实践实力与求真精神.〕[设计意图:依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采纳了分层作业,同时设计了“长作业”和实践活动,以延长课堂教学,让学问的学习与稳固贯穿于实践活动中.省略。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能够反映出一组数据的中间值;众数则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能够反映出数据的最常出现的值。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的统计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等基本统计量的概念和求法。

但是,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法,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教学难点: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以及如何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概念: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值,众数是一组数据的最常出现的值。

3.示范求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其求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讨论:教师给出讨论话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课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2.个别辅导:对计算能力不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进行以下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调整教学方法和练习设计,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给出中位数和众数求解过程中的建议和意见。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作业内容:布置一道求中位数和众数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目的:通过作业的完成,检验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求一组给定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2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课程名称:数学年级:八年级学期:2022-2023学年下学期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的概念,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理解众数的概念,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众数。

3.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2.众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点名、签到,核对学生名单。

2.引入本节课的主要概念:中位数和众数。

通过一组数据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思考。

第二步: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讲解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值处于中间位置的数。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提供一个有序数据的例子,引导学生找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3.指导学生计算其他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第三步: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讲解众数的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众数。

提供一个数据的例子,引导学生找到众数的计算方法。

3.指导学生计算其他一组数据的众数。

第四步:练习与实践1.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点拨学生常犯的错误,及时纠正。

3.随堂检测,让学生上台演算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过程。

第五步: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2.提供一个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

3.讨论学生的解题思路,并分享不同的解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部分,培养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在课后要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巩固学生的知识。

浙教版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浙教版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浙教版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涉及的教材内容是《中位数和众数》,属于浙江教育版初中数学初二下册的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对数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准确的描述、计算和判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掌握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分析;•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算法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数据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众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准确运用中位数和众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主动性。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进行演算。

2.1 中位数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对于奇数个数据,中位数为排序后的中间数;对于偶数个数据,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2.2 众数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 计算方法阐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具体步骤。

3.1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为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3.2 众数的计算方法找出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4. 应用实例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例子,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1 中位数的应用实例通过给定一组数据,求其中位数,让学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

4.2 众数的应用实例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众数,进一步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检测题2:甲乙两个家电厂家在广告中都
称他们的某种电子产品在正常情况下的使用寿命都是 8 年经质量检测部门对这两家销售的产品的使用寿命进行
跟踪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单位:年)
甲厂 乙厂 6 4 6 4 8 4 8 6 8 7 9 9 10 13 12 16 14 16 15 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算出甲乙两组的中位数和众数。 这两家广告分别用哪一种表示集中趋势的数? 如果你是顾客,宜选那家工厂的产品?为什么?
学生自学133页—134页例6
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 目标管理,确定一个月的销售目标,根据目标完成的情 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 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单位:万元), 数据如下:
17 22 15 18 17 32 16 16 23 13 19 17 24 32 15 15 30 15 28 16 28 26 14 28 18 15 16 19 26 19
(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多 少?平均的月销售额是多少? (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 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目标,你认为月 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导读题:
(1)月销售额和奖金间有何关系?
(2)在例6的数据中,有多少个数
据低于平均月销售额?
当堂训练
1、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 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成绩如下表所示:
成绩⁄m
人数
1.50
2
1.60
3
1.65
2

1.70
3
1.75
4
1.80
1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说课稿:课题 中位数和众数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说课稿:课题 中位数和众数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说课稿:课题中位数和众数一. 教材分析中位数和众数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课题。

在这个课题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这个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然而,他们可能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求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他们掌握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并掌握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并掌握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例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示例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实际例子中运用这两个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找中位数和众数。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找中位数和众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实际例子中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位数和众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题:中位数和众数1.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课件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课件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 • 众数的概念和计算 • 中位数与众数的比较和应用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定义
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是两个 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一组数据 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重要性
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市场 调研、金融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是理解和解释数据的关键工具。

05
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授课
通过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 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 理。
实例分析
结合具体数据和实例,演 示中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众数的应用, 帮助学生理解其实际意义 。
实践操作
布置练习题和数据,让学 生自己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分析教学法
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工资分配
在工资分配中,可以根据员工的 工资水平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以
制定合理的工资方案。
市场调研
在市场调研中,通过分析产品的销 售量数据,可以了解产品的市场接 受程度,其中众数代表了多数消费 者的选择。
人口统计
在人口统计中,可以使用中位数和 众数来描述人口的年龄、收入等分 布情况。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详细描述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当数据量是奇数时,中位数即 为正中间的数值;当数据量是偶数时,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总结词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根据数据的数量选择中间位置 的数值或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2《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1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2《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1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2《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2《中位数与众数》是学生在掌握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这一节的内容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求中位数和众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和数据。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案例,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探究新知: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引导学生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3.巩固新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5.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位数与众数1.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3.把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中位数是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中位数是位于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5.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程度;2.学生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4.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说课稿:中位数和众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节课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惑。

本节课由于比较注重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同时也有意识地渗透了一些数学文化,因此本节课中学生巩固训练的时间相对偏少。

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当然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那么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进行整合,处理好这个冲突,恳请各位专家赐教。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统计初步认识》中,第三节的内容。

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三个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直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让学生利用桌子、凳子、椅子、学具或自己的身体等做一做旋转与平移现象。

在做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将做的好的点到前面。

让他们表演并说说自己做的是哪种运动现象,下面的学生判断正确与错误,并说说为什么?
知识目标:理解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含义,掌握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计算方法,明确平均数、中位数肯定有,众数却不一定有的事实;
能力目标: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确定一组较简单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
通过讲述发生在1945年1月,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上,一个上尉飞行员在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情况下,驾驶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出色完成侦察任务的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进入本课的学习。

情感目标: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渗透诚实、上进道德观念,培养吃苦创新精神。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三个基本统计量的概念以及其计算和确定方法;
4.(1)任意画一个角∠AOB,在它的内部取一点E,作射线OE,用大写字母写出图中所有的角;( 2)任意画一个角∠EOF,在它的内部取两个点A,B,作射线OA,OB.用希腊字母表示图中所有的角.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计算,中位数众数的确定。

二、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概念教学中,主要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的事实上抽象出三个统计量的概念,通过三个统计量的计算与确定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概念;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吸引与激励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自学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探究自学”“小组讨论”“相互学习”的学习方式而进行。

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
三、教学过程的分析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根据这一原则和本节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3分钟) 引入采用“故事法”
引入——《从四十名到第十名》。

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全面了解并分析数据的必要性。

如何能对数据全面了解分析?今天我们将学习从三个不同侧面反映一组数据的三个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通过生动的故事,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自学辅导,建构新知(11分钟)
提出概念: (3分钟) 在学生还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中时,对故事的情节设问:主人公的成绩在哪一档次?中等成绩约是多少?哪一档分数的人最多?学生一一作答。

在此基础上,老师把平时生活中的说法(如:中等成绩)规范化并抽象出统计中的基本概念(如:中位数)。

这样可以使新的概念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便于理解和记忆。

自学
辅导: (8分钟)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必须想办法求出故事中的三个统计量,并找出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教师辅导)。

因为新教材的编写比较适合学生阅读,这一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学生多有体验,要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这样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小组协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使他们互相帮助,体验在集体中的成长与发展。

巩固整理: (20分钟) 本节课的概念是一种动态性、操作性校强,所以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操作演练中去体验、理解与巩固概念。

(三)、探究交流,发展能力。

(6分钟) 作为这节课的内容,还可以适当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阅读图表、分析数据并计算的综全能力。

小组为单位进行,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快、方法又巧。

利用表二计算,首先需要学生读懂这些数据的含义,其次能正确的使用小学里乘法的意义导出“加权平均数”计算方法,第三这样的数据的中位数的确定有一定的技巧,对学生的思维与分析要求教高。

这是对学生的一次挑战,利于对学生“思想方法”与“意志品质”的提升。

(四) 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5分钟) 学生交流心得。

老师相应补充:分析数据切不可盲目片面,学会全面分析;确定中位数:关键是将数据排序;确定众数:作好频数统计。

完成作业本。

学生交流心得。

老师相应补充:分析数据切不可盲目片面,学会全面分析;确定中位数:关键是将数据排序;确定众数:作好频数统计。

本课的重点内容很多,比如课文重点词语,课文的思路,以及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

而教学难点则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