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规划》

合集下载

卫生计生合并方案

卫生计生合并方案

卫生计生合并方案第1篇卫生计生合并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提高卫生计生服务效率,现就卫生计生合并提出以下方案。

二、目标1. 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2. 构建以人为本、优质高效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3. 推进卫生计生政策融合,实现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三、基本原则1.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充分考虑区域卫生计生资源现状,合理调整机构设置,确保卫生计生服务全面覆盖。

2.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率。

3. 以人为本,服务至上。

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提供优质、便捷的卫生计生服务。

4. 政策协同,创新发展。

加强卫生计生政策研究,推动政策创新,形成政策合力。

四、主要任务1. 机构合并。

将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合并为卫生计生部门,实现部门职能整合。

2. 职能调整。

明确卫生计生部门职责,加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效率。

3. 人员整合。

合理配置卫生计生部门人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4. 资源共享。

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现有资源,实现设备、设施、信息等资源共享。

5. 政策融合。

加强卫生计生政策研究,推动政策创新,形成政策协同。

6. 服务优化。

优化卫生计生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五、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

深入了解当前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现状,为合并工作提供依据。

2. 制定方案。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合并的时间节点、任务分工等。

3. 机构调整。

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机构调整,实现职能整合。

4. 人员培训。

对卫生计生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5. 政策制定。

研究制定卫生计生政策,推动政策融合。

6. 服务优化。

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武云秀【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年(卷),期】2016(030)001【摘要】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内容,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手段.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将京津优势医疗卫生资源直接疏解到河北,由"被动输出"转为"主动疏解",从而实现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缓解京津就医压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area and content of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but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and mean of i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we optimize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resources endowment, the advantage of Beijing-Tianjin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directly to ease Hebei, from "passive output" turned "active ease, in order to achieve sparse block combination, specimen and cure, mitigation of Beijing and Tianjin medical pressure, enhance the level of medical service.【总页数】4页(P5-8)【作者】武云秀【作者单位】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处,河北石家庄05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87.7【相关文献】1.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共享研究r——以医疗保险协同发展为例[J], 单丽;曾珍2.统计学视域下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研究 [J], 蔚春林;刘立新;张丽;郭玉娥;陈永刚3.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实践回顾与政策建议 [J], 李勇4.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成效、问题及政策建议——基于产业用电量的视角 [J], 岳昊;郑雅楠;马国真5.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系列报道之一把协同发展政策的实惠让给患者 [J], 郭思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近日,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委员会达成了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旨在促进卫生计生领域的区域协调和合作,共同推进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

协议提出了以下内容:
一、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

三地卫生计生委员会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卫生计生领域的发展。

二、强化卫生计生服务能力。

三地将共同推广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卫生计生服务网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

三、加强医疗机构联合。

三地将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合,共同推进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四、共同推进重点领域发展。

三地将共同推进重点领域的发展,如母婴保健、老年保健、传染病防控等领域,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五、加强卫生计生人才培训。

三地将共同开展卫生计生人才培训,提高卫生计生人才的水平和能力。

六、加强监督和评估。

三地将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卫生计生事业的监督和评估,提高卫生计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京津冀三地在卫生计生事业领域开展的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对于推进卫生计生事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医疗卫生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简报

医疗卫生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简报

医疗卫生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简报1. 背景介绍"医疗卫生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战略。

作为国家级战略,它旨在协调京津冀三地的医疗资源,实现医疗服务体系的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2. 问题意识在过去的发展中,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疗服务质量不一、医患关系紧张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用医体验。

有必要进行医疗协同发展,以促进整个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3. 政策措施为了推动医疗卫生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资源整合、医疗服务合作、医疗技术创新等。

政府还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时间表,以确保医疗协同发展的顺利推进。

4. 医疗资源整合医疗资源整合是医疗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可以有效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

医疗资源整合还可以实现医院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 医疗服务合作医疗服务合作是医疗协同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

在京津冀三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医疗服务合作,可以有效拉近各地区之间医疗服务的差距,让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6. 医疗技术创新医疗技术创新对于医疗协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京津冀三地地处我国的重要地理位置,拥有着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可以通过医疗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

7.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医疗卫生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将有助于优化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希望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能够真正落实医疗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结语医疗卫生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举措,它将促进京津冀三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带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规划》

《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规划》

《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规划》一、加强医疗服务区域合作。

研究形成三地检验、影像等互认项目和质控标准,积极推进互认工作。

研究拟订医师电子化(区域化)注册方式,推进医师、护士资质互认。

建立区域会诊转诊中心、医学影响和检验结果共享中心。

开展三地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推动品种审核结果互认,探索三地资质审核互认,招标价格信息共享通报机制。

探索建立区域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

创建区域化采供血保障体系,建立采供血协调联动机制。

打造区域中医药技术发展平台,促进区域中医药技术发展。

二、推动公共卫生计生区域联动。

构建分工协同、紧密合作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共同建立沟通顺畅、科学有效的重大疾病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信息和技术资源共享平台。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三地毗邻县(市、区)卫生应急合作。

加强区域饮用水、空气污染等环境卫生协同检测和评价机制建设。

搭建区域内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妇幼保健信息互通、人员交流、技术协作机制,共同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建立视屏安全工作交流与协作机制,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相互承认,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互相通报。

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协商与协作。

推进京津冀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

三、强化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对接。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做好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对接工作。

四、构建卫生计生共综合监督协调机制。

加强区域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人才培养,广泛开展业务交流。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开展联合行动,共同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统一指挥调动机制,联合开展重大活动保障和应急处置工作。

五、加快区域卫生健康信息一体化建设。

探索建立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协同管理平台。

研究区域内信息协同共享协作机制和医疗卫生大数据分析研究机制。

深化区域间远程医疗、预约诊疗、采供血、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执业医师(护士)注册信息共享、食品安全注册备案及生育服务等业务信息化应用,提高信息协同水平。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为了加强京津冀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政府决定签署《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发展。

一、目标与原则二、协作内容1. 建立医疗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

三地政府将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建立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2. 推进医疗技术交流与合作。

京津冀三地政府将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交流,推动医疗技术的共享与提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3. 加强卫生保健服务网络的建设。

三地政府将共同建设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健康档案共享平台的建设,加强基层卫生保健服务网络的建设,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

4. 提升医疗机构管理水平。

三地政府将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与服务规范化建设,推动医疗机构质量评估和绩效考核,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5. 加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与完善。

三地政府将加强医疗卫生法规的协同制定与完善,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和法治化发展,维护医疗卫生秩序和健康环境。

三、保障措施1. 资金支持。

三地政府将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拓宽医疗卫生领域的融资渠道,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2. 人才支持。

三地政府将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医疗卫生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 制度支持。

三地政府将加强医疗卫生制度的协调与完善,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制度,提供法律保障,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监督与评估1. 三地政府将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合作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协同发展合作顺利进行。

2. 三地政府将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及时沟通合作进展情况,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医疗卫生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简报

医疗卫生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简报

医疗卫生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简报医疗卫生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简报一、背景概述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京津冀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京津冀三地积极推动医疗卫生的协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二、医疗科技协同发展1. 建设医疗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京津冀地区的共享。

三地加强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展高水平的医疗科研项目,提高医疗科技的水平和质量。

2. 推动医疗技术的标准化和一体化发展。

制定统一的医疗技术标准,推广使用标准化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

推动电子病历和医疗卫生信息的互通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效能和便捷性。

三、医疗资源互联互通1. 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建立优质医疗服务网络。

推动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转诊制度和病案共享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区划。

制定合理的医疗资源规划,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

3. 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和流动。

三地医疗机构共同开展医学教育和培训,推动医疗人才的共享和流动,提高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

四、医疗质量管理与监测1. 建立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机制。

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加强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推动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

2. 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

建立统一的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进行评估,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医药卫生产业合作1. 推动医药创新和研发合作。

加强京津冀地区医药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医药创新水平。

2. 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统一采购平台。

统一采购能够降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成本,提高药品供应的可及性。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2.15•【字号】•【施行日期】2017.0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复(《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的批复》(京政字〔2016〕8号))同意,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区和部门、单位情况,认真推进《规划》实施工作。

我委将就《规划》落实情况进行指导、跟踪、分析和评价。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2月15日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发〔2015〕14号)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现状1.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是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城市,面积1.64万平方公里,辖16区。

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2170.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2968.6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4723.9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5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9元。

2.医疗卫生资源状况经过长期发展,首都卫生事业已经形成了体系较为健全、功能较为完备、层次较为清晰、可及性比较良好、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体系。

京津冀健康互认方案

京津冀健康互认方案
5.评估调整阶段:定期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方案。
七、预期效果
1.提高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2.促进京津冀卫生健康领域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3.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Nhomakorabea低疾病风险。
4.优化卫生健康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5.保障区域内人民群众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四、主要任务
1.建立京津冀健康信息共享平台
(1)构建健康信息共享平台技术架构,确保数据安全、稳定、高效传输。
(2)制定健康信息共享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
(3)推进区域内医疗机构接入健康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居民健康数据互联互通。
2.推进京津冀医疗资源共享
(1)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1)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质量。
(2)建立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3)加强京津冀医疗机构合作,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卫生健康政策协同
(1)加强政策研究,推动区域内卫生健康政策协同。
(2)建立政策协同机制,促进政策衔接和实施。
(3)开展政策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政策,确保政策效果。
二、目标
1.实现京津冀区域内健康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3.加强卫生健康政策协同,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4.保障区域内人民群众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三、基本原则
1.公平公正:确保区域内居民享有平等的健康权益,消除地域差异。
2.合作共赢:推动京津冀卫生健康领域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医疗政策

京津冀一体化医疗政策

京津冀一体化医疗政策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京津冀三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医疗政策,旨在加强协作,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发展。

一、加强医疗资源整合京津冀三地医疗资源较为分散,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需要进行整合。

三地政府将共同制定医疗资源整合方案,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还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联合办院,共同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面和水平。

二、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京津冀三地政府将共同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同时,还将推广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信息化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医疗卫生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京津冀三地政府将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政策,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机制,提高医疗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京津冀三地政府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五、加强医疗卫生质量管理医疗卫生质量管理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京津冀三地政府将加强医疗卫生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和评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与社会保障的衔接医疗卫生服务与社会保障的衔接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环节。

京津冀三地政府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与社会保障的衔接,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有机衔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成立委“十三五”规划编制

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成立委“十三五”规划编制

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成立委“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法规类别】人事调配【发文字号】冀卫办规划[2015]1号【发布部门】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河北省卫生厅)【发布日期】2015.01.07【实施日期】2015.01.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成立委“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冀卫办规划〔2015〕1号)各设区市和定州、辛集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局、人口计生委),省直医疗卫生计生单位:为切实做好全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委“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如下:组长:杨新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副组长:徐春芳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梁占凯党组成员、副主任朱会宾党组成员、副主任、省医改办主任成员:尹爱东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新岭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监察专员江建明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武保党组成员、副主任段云波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志逊巡视员李建国巡视员于素伟巡视员赵瑜巡视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委规划与信息处。

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分别由委规划与信息处处长周志山、规划与信息处调研员王成林担任。

全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分“1+3+13”三个层次组织实施。

1代表河北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一个总纲要,3代表河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河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卫生协同发展等三个重点专项规划,13代表以卫生计生业务为支撑的13个专项规划。

其中,河北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卫生协同发展规划由委规划与信息处牵头编制,河。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做好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进展情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做好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进展情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做好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进展情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河北省卫生厅)
•【公布日期】2014.12.17
•【字号】冀卫办规划函〔2014〕54号
•【施行日期】2014.12.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做好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进展情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
冀卫办规划函〔2014〕54号各设区市和定州、辛集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局),省直医疗卫生单位:
为及时掌握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情况,更好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要求各地各单位明确专人作为协同发展联络员,具体负责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情况报告工作,并从2015年起于每月10日前更新、补充、完善、报告上一月份台账(附件2)。

同时,认真填写协同发展联络员登记表
(附件1),联络员信息请于12月24日前反馈我委,以后如有变更,请随时报告。

联系人:规划与信息处李智杨海明
联系电话:*************、66165627、66165629(传真)
189****2662、151****7688
邮箱:****************.cn;QQ群117419183
附件:1.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联络员登记表
2.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台账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
2014年12月17日。

京津冀一体化 规划方案

京津冀一体化 规划方案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京津冀一体化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共同打造一个协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区域一体化经济,以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和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

目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制定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2.1 目标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协同、产业转移、人口流动和生态协同发展。

通过打破地区间的壁垒,实现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的畅通流动,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2.2 原则(1)平等互利原则:坚持平等互利、互信互利的原则,推动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合作,实现共赢。

(2)优势互补原则:充分发挥京津冀各地的优势,通过合作互补,实现经济协同发展。

(3)开放包容原则:坚持开放包容的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向京津冀地区流动,推动区域发展。

(4)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三、重点任务3.1 优化区域布局根据京津冀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调整京津冀的区域布局,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避免大城市的过度发展,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3.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提高交通的便利度,促进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流动。

3.3 推动产业转移鼓励京津冀地区的企业进行产业转移,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和技术创新中心等方式,实现产业的转移和升级。

3.4 促进人才流动推动京津冀地区的人才流动,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向京津冀地区流动,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3.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四、政策措施4.1 财政支持政策制定财政支持政策,给予京津冀地区相应的财政支持,鼓励各地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4.2 人才政策制定人才政策,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推动京津冀地区的人才流动,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京津冀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之思考

京津冀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之思考

京津冀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之思考在当今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领域。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协同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这不仅关系到三地居民的健康保障,也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所在。

京津冀三地在医疗卫生领域各有优势和特点。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包括顶尖的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专业的医疗人才。

天津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力,在某些专科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

河北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但相对而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

这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给京津冀地区的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方面,河北的患者为了寻求更好的医疗服务,常常涌入北京和天津,导致两地的医院人满为患,医疗服务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河北地区的医疗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因此,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现京津冀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和突破。

首先,要加强医疗资源的统筹规划。

三地政府应加强沟通与协作,根据区域内的人口分布、疾病谱、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优势互补。

例如,可以在河北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医疗中心,提高当地的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引导北京和天津的优质医疗资源向河北辐射,通过合作办医、建立分院等方式,提升河北的医疗水平。

其次,要促进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三地患者的病历、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信息的共享。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和诊断,还能为患者的转诊和远程医疗提供便利。

患者在京津冀任何一地就医,医生都能及时了解其过往的病史和治疗情况,从而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再者,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

人才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要素。

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京津冀三地医疗机构之间的人才交流和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医疗人才。

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作者:郭淑芹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6年第10期郭淑芹面对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河北省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凭借着承接优质医疗资源的优越地理位置,找准定位,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过程中利用好地域空间、资源环境等优势,实现医疗卫生崛起,很值得期待。

为此建议如下:一、打破京津冀三地行政壁垒,统筹规划,顶层设计。

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观念,不能各自为政,必须制定统一的规划,明确三地的权利义务,规范协同发展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

这就必须从国家层面,而不是三地自身角度,制定真正有利于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国家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

建议国家增加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保障规划落实和推进。

二、三地四方合力推进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首都存在大批的国家委属、部属医疗机构,这些机构不属于北京市管辖。

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三个地方的协同发展,缺乏了“国家队”的介入,协同发展就缺少了一大支撑。

没有“国家队”的介入,北京的资源可供疏解的并不太多。

建议国家协调委属、部属医院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了解掌握委属、部属及部队直属医院医疗资源疏解的意向和计划,并落地河北。

三、加大对河北优质医疗资源的支持力度。

相比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疏解非首都功能,缓解大城市病,河北需要的是优质医疗服务。

只有通过适当方式提升河北优质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够把患者留在当地就医,从根本上实现疏解北京的目标。

同时,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随之外迁的北京居民也需要和北京同质的医疗服务,如果不能够提供与北京同质的优质医疗服务,也将影响和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推进。

支持河北省建设一批医学中心。

支持将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建设成为国家级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第四医院建设成为国家级骨科和肿瘤专科区域医疗中心,提供代表国家级先进水平的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服务等;依托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建设全省口腔专科医疗中心,依托河北省儿童医院建设全省儿童疾病医疗中心,依托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全省精神疾病医疗中心,依托河北省中医院建立全省中医医疗中心。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区域卫生资源公平性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区域卫生资源公平性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区域卫生资源公平性研究邢荔函 景汇泉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我国京津冀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状况,剖析3个地区卫生服务公平性缺失的现实和制度原因,为提高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提供建议。

方法 采用集中指数(CI)描述、动态研究我国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及公平性的变化趋势。

结果 京津冀一体化后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有所改善,而三地的医疗资源公平化速度却逐渐放缓。

结论 京津冀地区应重视区域内的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的配置,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以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关键词】京津冀;卫生资源;区域医疗;公平性Research on regional health resource equity under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Xing Lihan, Jing Huiquan(School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quity of health resources alloc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new medical reform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of China, analyze the reality and institutional reasons of the lack of equity in health services in the three region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equity of health resources allocation. Methods Concentration index (CI) is used to study the change trend of regional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qu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 China. Results Aft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the fairness of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has improved, while the fairness of medical resources in the three regions has gradually slowed down. Conclusio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llocation of high-quality medical and health talents in the region, and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play their leading role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health resources; regional medical; fairness·调查研究·DOI : 10.3969/j.issn.2096-045X.2019.01.011基金项目 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个体-家庭-社区三层次民生数据支持下的健康风险管理研究(L2014410)作者简介 邢荔函,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2017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改教改背景下的数据和政策研究、医学教育。

京津冀医卫协同发展要着眼长远

京津冀医卫协同发展要着眼长远

京津冀医卫协同发展要着眼长远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4年第12期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 年11 月18 日在北京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媒体提出的关于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中心限制、周边发展,综合限制、专科发展,院内限制、外溢发展,单体限制、系统发展”,既满足京津冀的医疗服务需求,又着眼长远,推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据悉,在相关部门牵头的整体框架下,国家卫生计生委对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开展了专题研究,目前京津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合作协议》,3 省(市)疾控部门签署了《疾控工作合作框架协议》。

宋树立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印发的2014 年北京市医政工作要点,以及河北省省委、省
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都对北京市优质医疗资源疏解和承接出台了具体政策。

(来源:新华网)。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26号(医疗体育类26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26号(医疗体育类26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26号(医疗体育类2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19.08.21•【文号】医保函〔2019〕103号•【施行日期】2019.08.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26号(医疗体育类26号)提案答复的函张福成委员:您提出的关于深化京津冀医保异地共享改革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一、关于通过医疗资源疏散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2016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京津冀三省市强化顶层设计,相继印发了《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三省市医疗卫生发展功能定位,合理优化京津冀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职责分工,有步骤、有重点推进京津冀不同区域协同发展。

国家积极支持和引导在京医院通过向外迁建、开办分院、联合办医等多种形式,向京外京郊等资源薄弱地区疏解。

2015-2018年,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北京市属医疗卫生机构疏解项目24个。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北医三院等多家医院分别在京外京郊设立分院,充分发挥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作用。

同时,全面推开区域内医疗卫生协作,鼓励组建跨区域医联体,实现优质资源向京外辐射。

三省市在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卫生应急联动、重大疾病防控、综合监督执法、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等领域开展了多层次的深度合作,签署重点协同项目协议56项。

截至2018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10家单位与河北省建立“一院一市”工作机制(即一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京属管医院至少帮扶河北省一个设区市的区域医疗中心),帮助河北省各对口合作医院提升心血管、整形、肿瘤等学科技术水平,疏解来京就医压力。

各地-河北六种模式承接北京医卫功能

各地-河北六种模式承接北京医卫功能

INFORMATION■资讯各 地河北 六种模式承接北京医卫功能从近日召开的京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对接会上获悉,河北省初步拟定京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思路,提出整体搬迁、合作办医等6种发展模式,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据悉,河北省为京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明确了4项主要任务: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推进卫生计生资源结构调整,编制《河北省卫生计生资源配置标准》,推进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合理划分功能疏解区域,科学谋划首都医疗卫生功能承接平台。

二是坚持服务京津与发展河北相结合,打造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

三是坚持整体谋划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组建技术交流、医疗项目、公卫项目和产业项目等4个业务模块。

编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特色专科打造和拔尖人才培养等专项规划。

四是坚持长远布局与项目先行相结合,持续提升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黑龙江 放开三甲医院医师多点执业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近期下发《关于深化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放开三级甲等医院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进行多点执业。

《通知》规定,今后,黑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含中医医疗机构)内不担任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含主治医师)的医师,均可在省内各医疗机构进行多点执业,不受行政区域和医疗机构举办主体的限制。

太原 实施“583”计划日前举行的山西省太原市农村卫生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在农村实施“583”计划,推进村卫生室能力建设,建立乡镇卫生院运行管理新机制。

“5”是指兑现在岗村医差别化补助、退岗村医补助、在岗村医养老补助等5项补助。

“8”是指巩固完善村卫生室管理的8项举措。

主要包括提高村医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实施村医网络培训,健全村医能力提升机制等。

“3”是指乡镇卫生院要在补充编制人员、能力建设和绩效考核、基药制度运行管理上取得突破。

海南 引导患者回卫生院就诊从2013年9月5日开始,海南省先后在琼海市、万宁市、昌江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启动实施新农合乡镇卫生院住院“限费医疗”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在乡镇卫生院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参合农民在县域内的乡镇卫生院住院时,缴纳规定的起付线后,其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费用予以全额报销。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实践回顾与政策建议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实践回顾与政策建议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实践回顾与政策建议作者:李勇来源:《北方经济》2019年第04期摘 ;要:医疗卫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十二五”以来,三地卫生计生等部门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

下一步,相关部门应围绕客观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在“吃”“拿”“卡”“要”上下功夫,加速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京津冀 ; 医疗卫生 ;协同发展一、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医疗卫生即为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之一。

北京优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导致大医院常年人满为患,每年到北京看病住院的患者超过5千万人次,其中来自津冀地区的就超过10%。

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提升北京卫生计生服务对天津与河北的带动能力,指导周边地区提高服务水平,缩小地区之间差距,能较为有效地缓解首都的就医和交通压力。

(二)有利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京津冀协同不是为发展而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增进民生福祉,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外地患者入京寻求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无可厚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城市病降低了三地民众的生活质量。

人民的需求是发展的方向,京津冀三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协同起来,推动医疗卫生领域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千方百计地增加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供给。

(三)能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累经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效,表现为保障项目由少到多,保障范围由小到大,保障水平由低到高。

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京津冀地区,通过医疗卫生领域的统筹发展的实践探索,必将有力推进我国社保制度的定型、完善和可持续发展,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样本,为尽早实现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规划》一、加强医疗服务区域合作。

研究形成三地检验、影像等互认项目与质控标准,积极推进互认工作。

研究拟订医师电子化(区域化)注册方式,推进医师、护士资质互认。

建立区域会诊转诊中心、医学影响与检验结果共享中心。

开展三地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推动品种审核结果互认,探索三地资质审核互认,招标价格信息共享通报机制。

探索建立区域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

创建区域化采供血保障体系,建立采供血协调联动机制。

打造区域中医药技术发展平台,促进区域中医药技术发展。

二、推动公共卫生计生区域联动。

构建分工协同、紧密合作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共同建立沟通顺畅、科学有效的重大疾病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信息与技术资源共享平台。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深化三地毗邻县(市、区)卫生应急合作。

加强区域饮用水、空气污染等环境卫生协同检测与评价机制建设。

搭建区域内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妇幼保健信息互通、人员交流、技术协作机制,共同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建立视屏安全工作交流与协作机制,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相互承认,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互相通报。

加强健康促进与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协商与协作。

推进京津冀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

三、强化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对接。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做好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对接工作。

四、构建卫生计生共综合监督协调机制。

加强区域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人才培养,广泛开展业务交流。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开展联合行动,共同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统一指挥调动机制,联合开展重大活动保障与应急处置工作。

五、加快区域卫生健康信息一体化建设。

探索建立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协同管理平台。

研究区域内信息协同共享协作机制与医疗卫生大数据分析研究机制。

深化区域间远程医疗、预约诊疗、采供血、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执业医师(护士)注册信息共享、食品安全注册备案及生育服务等业务信息化应用,提高信息协同水平。

六、加强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

加强卫生计生管理干部与专业技术人才交流。

建立区域内卫生计生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机制。

发挥优质医学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学术交流、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优化优势学科布局。

三地互认继续教育学分。

加强京津冀卫生计生发展智库建设,促进优势学科与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卫生计生发展政策研究、多中心基础与临床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推动首都优质医疗资源由北京密集区域向外围第密度地区转移,提升京津冀地区整体医疗服务与管理水平,更
好发挥对周彪地区的辐射作用。

采取特需经营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京津冀合作办医。

八、加强基层卫生合作。

探索大家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基层医务人员交流机制,共同提升社区与乡
镇卫生机构服务水平,逐步缩小服务差距。

加大对贫困地区倾斜扶持力度,鼓励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与贫困县开展对口结对帮扶。

建立区域内新农合跨省市就医费用核查及结报机制。

九、带动区域内健康服务业发展。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鼓励有实力的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合作。

鼓励优质社会力量兴办康复护理机构。

依托区域医疗卫生创新资源优势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优势,开展区域内健康大数据开发与利用。

十、提升示范点地区的合作水平。

推动河北环京津周边地区重点市(区)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完善适应当地经济社会人口发展需要的服务体系,促进当地技术水平提高,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其她地区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