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部性状是水稻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穗型是水稻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穗型与水稻产量水平和群体结构状况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穗型问题一直是水稻理想株型育种及栽培研究的焦点。本文综述了水稻穗型的分类、穗型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及穗型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穗部性状是水稻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穗的多少、大小、形态等。出于不同研究目的,迄今对水稻穗型有各种分类方法。Matsuo按一次枝梗数与穗颈大维管束数的比值将穗型分为穗重型、偏穗重型、中间型、偏穗数型和穗数型。Sasahara等按一次枝梗数与二次枝梗粒数最多的一次枝梗所在穗轴节位之比将穗型划分为上位优势型、偏上位优势型、中位优势型、偏下位优势型和下位优势型。马均等按单穗重将穗型划分为重穗型、中穗型和轻穗型。徐正进等按颈穗弯曲度划分为直立穗型、半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Yamamoto等按着粒密度划分为紧穗型、半紧穗型、半散穗型和散穗型。根据穗的分枝模式、一次枝梗的角度和小穗的密集程度及空间姿态,可以将穗型分为密集型(Compact panicle)、散开型(Spreading panile)和中间型(Intermediate panicle);根据穗长可分为长穗型和短穗型;根据剑叶与穗子的相对位置可分为禾上穗型和禾下穗型等。

一般生产上常说的穗数型或多穗型、穗重型或大穗型以及穗粒兼顾型等,通常是品种的综合特性描述,与分蘖能力密切相关,或者是在一定生态、品种、生产条件下发挥最大产量潜力的产量结构特征,与栽培措施有直接关系。

2穗型与超高产育种

亚洲的水稻单产水平在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交稻育种2次大的飞跃以后,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多数育种家认为第3次产量突破将产生于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而且杂种优势的利用最终必须服务于株型。因此水稻理想株型育种已成为当今水稻遗传育种家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目前,国内外有关科研单位提出的理想株型模式主要有: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提出的少蘖大穗型、沈阳农业大学设计的直立大穗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早长根深型、四川农业大学提出的稀植重穗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提出的功能叶挺长型、中国水稻研究所提出的后期功能型等。各种理想株型模式对穗型都有所提及。徐正进等认为直立穗型有利于改善群体光照状况,促进CO2扩散,还

可改善群体其他生态环境,调节群体株间温度,降低湿度,有利于提高耐肥抗倒性,即直立穗型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也有育重家认为,水稻穗部光合作用弱,对产量贡献小,下垂穗有利于冠层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且下垂穗降低了植株重心,因此“叶下禾”型有利于抗倒和高产。目前,支持直立穗型以粳稻育种家居多,支持下垂穗型以籼稻育种家居多,可能与籼、粳稻分布的自然生态环境差异有关。3穗型与稻米品质

水稻的稻米品质是由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食味品质、营养品质等指标确定的。目前中国培育的大多数直立穗型品种尤其是最初育成的直立穗型品种,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上与日本的弯曲穗型水稻品种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徐正进等研究认为一般直立穗型品种的空秕率高,品质较差,其成熟籽粒的粒重低于弯穗型品种,选择一次枝梗籽粒比率高、一次枝梗籽粒主要分布于穗轴上部的直立型品种(上部优势型),将有助于提高结实性,改善品质。

吕文彦等在对辽宁省主要水稻品种米质比较分析后认为,辽宁省主要水稻品种中弯穗型品种与直穗型品种在糙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精米粒长、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等7个指标上差异明显,弯穗型品种优于直穗型品种。贾宝艳等”认为稻米品质与穗部性状有着显著的、复杂的线性关系,几乎所有的性状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稻米的品质。对辽宁省32个水稻品种(品系)品质性状和穗部性状分析的结果表明,弯穗型品种品质指标优于半直立穗型品种,半直立穗型品种品质指标优于直立穗型品种。

徐大勇等依据着粒密度,对江淮稻区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和新近育成的36个粳稻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分成半密穗型、偏密穗型和密穗型3类,随着水稻品种由散穗型向半密穗型、偏密穗型和密穗型的演变,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形态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量、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增加,而1m2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下降趋势;株高增加,上部3张叶片变长、变宽,生物日产量增高;穗部一、二次枝梗数增多,着粒密

度变大;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茎秆的含氮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降低、胶稠度变硬、蛋白质含量呈上升的趋势。

另外,由于灌浆过程中,不同粒位间穗上颖花分化存在先后顺序,其籽粒的灌浆发育过程也不同步。不同部位的籽粒在夺取灌浆物质的能力方面有较大差异。开花早的强势粒灌浆启动快,具有较强的获取同化物的能力,因而籽粒充实度好,开花迟的弱势粒灌浆启动慢,获取同化物的能力差,往往结实率低,籽粒充实度差。由于穗的不同部位的灌浆特性差异,造成米质的不同。

4穗型及穗部性状的遗传

4.1穗部相关性状的遗传

穗部组成性状包括穗型、穗长、穗弯曲度、每穗粒数、着粒密度、枝梗数目与姿态等,研究表明,长穗对短穗为部分显性,其后代表现多基因的加性效应。穗长与株高、生长期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控制株高的微效基因穗长有多效作用。另外,穗长与穗数常呈负相关,穗长与株高呈正相关。穗粒数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着粒密度的遗传相对复杂,有研究表明,密穗型对正常型或疏穗型是由显性基因Dn控制的,密穗基因和矮秆基因间存在基因互作。也有人认为弯曲疏穗对直立密穗为显性,疏穗型、正常型是由简单的显性基因Lx控制的。目前已经明确,非正常的疏穗型受1对隐性基因lx控制,位于第1染色体上。

另外,穗部性状基本上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应用QTL分析可以了解穗型组成因子的定位。目前,不同群体和环境中定传QTL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4.2直立穗基因

直立穗主要存在于粳稻品种中,直立穗品种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具有非常大的高产潜力。徐正进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型是一质量性状,是由l对显性核主效基因控制的,直立穗型对弯曲穗型为显性,此外还可能有微效基因的作用。王伯伦等采用质量-数量模型研究了穗型的遗传机制,认为穗型受1个加性基因及其他微效基因控制,并且认为半矮生性与穗直立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对水稻直立穗基因(EP)的定位取得了较大进展。Kong 等用直立穗品种辽粳5号和弯曲穗品种丰锦配置F2和BC1F1群体,利用SSR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