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融入数学使课堂更精彩
精心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精心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更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c986497e168884868762d6a2.png)
精心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更精彩南埔中心小学陈月英所谓的情境教学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营造一个平等、和平、友好、真实的学习氛围,提供畅所欲言的互动空间。
情境教学课堂指整堂课处于情境的教学之中,重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情境中,以不知不觉、兴趣浓厚的方式获取新知,在情境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能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一、创设童话式情境,以“乐”激趣。
教学中,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贯穿于始终,直至知情发展目标的共同实现。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把枯燥的学习内容赋予情感色彩,达到知情交融。
例如,在教“分桃子”导课时,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使孩子在愉悦的故事氛围中产生求知的欲望。
桃子成熟了,猴山上长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猴王组织小猴上山去摘桃子,摘完桃子后,猴王要考考他们,就提了这样的问题:两只小猴共摘了48个桃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如果要把48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又该怎样分呢?孩子们被精彩的故事吸引住了,纷纷跃跃欲试,在学生欲摆不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下,老师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自然就知道了。
”接着教师引导,大家猜测、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很快掌握了除法的算理。
最后,教师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路:如果猴王要分给4只小猴,你是猴王该怎么分?”整节40分钟的课,学困生始终在愉悦又紧张的气氛中参与了学习,感受到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创设现实式情境,以“近”求趣。
数学知识抽象枯燥,是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热情的原因之一。
如果能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有学生生活背景的、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参与的程度必然会大大提高。
如教学《圆的认识》师:上新课之前,我们先作一下统计,有坐过小轿车的同学请举手。
坐在小轿车里感觉怎么样?舒服吗?生:很舒服,既快又稳。
生:真想自己也能开车,很拉风。
……师:想过坐车为什么能觉得很稳吗?生:车好。
让生活走进数学,使课堂更加精彩
![让生活走进数学,使课堂更加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2b09449b6bec0975f465e25f.png)
让生活走进数学,使课堂更加精彩[摘要]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数学学习与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在教学要求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还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中去学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生活走进数学,使课堂更加精彩,笔者从以下几6个方面进行分析:[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乐趣;感悟数学;数学问题;动手“做”数学;学习小组一、数学内容与生活接轨现代数学理念下,教师不再是书本知识的解释者与执行者,而应该是学生一起突破数学知识的合作者与交流者。
因此,广大教师一方面要用好教科书,要充分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渗透理念,充分运用教科书已有的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以及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把数学引向生活,强调数学跟人类现实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基础,从而带来对数学学习的更大兴趣。
二、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思维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
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的简单化,相反,还原数学以生活本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时,笔者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组数据:“一次数学测验,某班的得分情况如下:100分的5人;90~99分的15人,80~89分的15人,70~79分的2人;60~69分的2人,60分以下的1人。
“生活”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生活”让数学课堂更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d75f28e9524de518964b7d95.png)
“生活”让数学课堂更精彩一、数学教学案例透视透视1:三年级数学中“千米和吨”和“年龄计算”的错例透视1.本单元新课教学后,练习中出现这样的题:(1)一辆轿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90(?摇?摇)。
(2)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大约是50(?摇?摇)。
分析:数据显示,第二题大部分学生填写的是千米,他们对于千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没有具体的概念,学生很少接触到这样的生活实例。
首先在校园里电线杆很少,教师也很难在数学课上让学生自己实践体验,另外现在学生上学和放学都是父母接送或者坐校车,种种原因造成这样的错误。
2.十二生肖,它们的排列顺序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012年是龙年,小明2012年是11周岁,他的生肖是(?摇?摇),他妈妈的生肖也是龙,年龄不超过40岁今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她是(?摇?摇)周岁。
统计数据显示:推算小明生肖的错误率高达85%,计算他妈妈的年龄的出错率也超过75%。
调查本班学生结果统计:了解自己年龄的学生占100%,会计算自己出生年月的约占50%,能计算自己周岁的约占61%,不会计算自己出生年月和周岁的约占15%。
透视2:六年级数学中关于百分率的应用题错例透视1.3月2日,六(3)班有2人缺席,45人出席,求这天的出席率。
2.3月12日,六(2)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种植的30棵树中死亡了4棵,求这批树苗的成活率。
一些学生的计算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出席率为103%,成活率达120%……于是老师就训斥学生:“你生活在真空里的吗?不会用你的脑子想一想,全部出席或全部成活,求得的百分率也只有100%啊……”诸如此类的错误层出不穷,有的学生算出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是6.5岁,还有的学生求得一个人的平均步长达12米,等等。
这些让人绝对笑不出来的“笑话”,让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现在的数学教育。
显而易见的错误学生发现不了,学了数学不会算利息、税款,甚至连自己的出生年月都算不准,这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失误吗?学生只学会机械地记忆公式、套用公式,机械地进行计算,只要条件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这样的“人才”将来怎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那如何将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呢?在教学中我们做了尝试,下面就结合探索实践谈谈认识和想法。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味”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味”](https://img.taocdn.com/s3/m/8ae2c4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f.png)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味”数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门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很多学生都对数学课堂产生了厌倦和恐惧感。
数学并不应该被局限在枯燥的公式和算术之中,它实际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生活味”,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食物、交通、购物等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理解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比例时,可以通过模拟烹饪过程来让学生计算原料的比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数学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际运用的知识。
在引入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和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数学游戏和趣味数学活动来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数学游戏和趣味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拼图比赛、数学算术比赛、数学趣味运算等活动,通过竞赛、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样一来,学生们便可以在参与游戏和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运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历史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和数学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渊源和应用,加深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数学定理的发现历程以及数学应用案例,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和价值,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并不是一种枯燥的知识,而是一门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学科。
通过讲解数学故事和数学历史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和挑战来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解决问题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的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生活化”,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教学“生活化”,让数学课堂更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3ab3bbf0c8d376eeaeaa3196.png)
. .
教 学 “生 活 化 , , , 让 数 学 课 堂 更 精 彩
范春 玲
( 赣 南 师范 学 院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 江 西 赣 州 3 4 1 0 0 0 )
摘 要 :传 统 的 数 学 教 学 强调 知 识 的 训 练 , 脱 离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而 如今 倡 导 的教 学 “ 生 活化 ” 则 引导 学 生联 系生 活 实 际 学 习数 学 、 在 生 活 实 践 中运 用 数 学 , 从 而 激发 学 习兴 趣 . 实现 学 习数 学 的 最 终 目的 。教 师应 在 教 学 中构 建 生 活化 的学 习 内客 , 呈现 有趣 的 数 学 问 题 ; 创 设 生 活化 的 教 学 情 境 , 引导 学 生进 行 深 层 次 的探 究 、 思 考 : 让 学 生 解 决 生 活 中 的数 学 问 题, 感 受数 学 的应 用 价值 。 关键词 : 数 学教 学 生 活 化 学 习 内容 教 学情 境 教
4
,
8
给 你 , 你 得 三块 , 行了吧?’ 八戒听了 , 喜笑颜开 , 抱着 三块
1 2
传 统 的 小 学数 学课 堂教 学 , 一 味 地 追求 抽 象 的数 学研 究 , 单 纯地 为 了 让 学 生 掌握 数 学 知 识 , 接 受 数 学 技 能 的训 练 。 这 样 严 重脱 离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导致 很 多 学 生感 到数 学 学 习 枯 燥 无 味, 产 生 畏难 情 绪 。新 课 标 的 实 施 , 就 是 为 了改 变 以往 教 学 中 的诸 多 弊 端 。 《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 在 总体 目标 中提 出: 使学生 “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 的思维方 法去观察 、 分 析 现 实 社会. 去解 决 日常 生 活 中和 其 他 学 科 学 习 中 的问 题 。 增 强 应 用 数 学 的意 识 ” 。 生 活是 感 性 的 、 具体的 , 数学是理性的 、 抽象的。 如何 将 二 者 完美 地 结 合 起 来 , 在 教 学 中贯 彻 新 课 标 的理 念 呢 ? 那 就 是 , 数 学 教 学“ 生 活化 ” 。 引 导 学 生 联 系生 活 实 际 学 习 数学 、 在数 学 学 习 中 寻找 生 活 原 型 、 在 生 活 实践 中运 用 数 学 . 更 好 地激 发学 生 学 习数 学 的兴 趣 。 数学教学“ 生活化” , 让学 生感 觉 到 数 学来 源于生活. 生 活 中到 处 是 数 学 . 引 导 他 们 从 生 活 中 发 现数 学 问 题. 理 解 和 感受 数学 , 把 所 学 的 知 识 运 用 到 生 活 中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从 而 实 现学 习数 学 的 最 终 目的 。 构 建 生 活化 的学 习 内容 . 呈 现 有 趣 的 数 学 问题 。 生 活经 验 是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 基 础 ,教 师 应 创 设 学 生 熟悉 的生活情境 , 使 学 生 自觉 地 融 人 其 中 , 以激起学生思 考 , 主 动 地 提 出 问题 . 为求 知 、 探 索 打 下 良好 的心 理 基 础 。 生 活化 的数 学 学 习 内容 . 是 沟 通数 学 与 生活 的桥 梁 , 这 在 新 教 材 中得 到 了很 好 的呈 现 :引 用 了许 多 现 实 生 活 中 的 真 实 数据 、 图片, 提 供 了很 多 有 趣 的数 学 问题 。 这样编排 , 可 以让 学 生 初 步 学会 用 数 学 的 眼 光 、 数 学的思维方 式观察 、 分析 、 解 决 日常 生 活 中 的 问题 , 大 大 方 便 教 师 的课 堂 教 学 。 另外 , 教 师 还 可 以根 据 实 际情 况 , 灵活、 合理 地重组教材 , 选 用 一 些 生 活 化 的学 习 素 材 , 真 正 把 数学 与生 活 联 系 起来 。 在教学《 分数的基本性 质》 一课 时 , 教 师 可 以这 样 呈 现 学 习 内容 : “ 话 说唐 僧 师 徒在 取 经 路 上 .又 累 又渴 ,遇 见 一 片 瓜 地, 唐 僧前 去 化 缘 , 得 了一 个 大 西 瓜 。 师 徒 四 人非 常高 兴 , 准 备 分 着 吃 。孙悟 空 提 议 平 均 分 成 四块 , 每人 吃 一块 。猪八 戒 不 同
数学生活化,课堂更精彩
![数学生活化,课堂更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0ece811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5.png)
数学生活化,课堂更精彩【内容摘要】“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本文将结合数学课堂具体的教学实践,从课堂引入、教学内容、课堂管理及课后练习方面出发,来阐述生活化的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是具有价值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1].【关键词】数学;生活化;兴趣【背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初中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尽可能的现实化,生活化,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知数学,认识数学,走进数学.但在数学课堂上,一般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解法,却忽视了从生活的经验去理解数学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既可用数学方法去理解周围的事物,更可利用生活的素材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使数学知识注入生活的气息.一、生活化的课堂引入,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无限的数学知识置于无穷的生活情景中,变抽象与具体,变无趣为生动,变恐惧为亲切,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案例1】教学浙教版八下第5章《平行四边形》5.2节时,给同学们观察一种衣架,它是用同样长的木条构成的几个相连的菱形,每个顶点处都有一个挂钩,让学生们在摆动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见解.这种亲身体验和感受物体的形状,更有利于学生弄清楚这些图形的特征.【案例2】浙教版七上第2章2.5《有理数的乘方》让学生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计算纸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的厚度变化是在成倍地增加.同时继续提问:"折20次、30次会有多厚?如果一层楼高3米计算,折叠20次有30层楼高吗?珠穆朗玛峰有8844米,折叠30次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这一惊人的疑问让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状态,不用多说,在问题情景之下,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究,课堂上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
回归生活,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
![回归生活,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ef548e22915f804d2b16c1a4.png)
回归生活,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灵活的数学情境.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密切的联系,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 本文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向生活化回归的问题.【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效措施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是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那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向生活化回归呢?笔者认为:一、创设情景,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主要是通过师生合作与互动,共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并把二者统一于一定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逐步解决中把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运用数学方法使实际问题一一破解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初中学生的思维仍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而他们的阅历尚浅,生活区域较窄. 因此,我们落实生活化原则时应尽可能地从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在他们日常接触的人与事中找寻学习的激发点,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 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可先出示蝴蝶标本让学生观察,找出蝴蝶翅膀的特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称. 这样学习能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也易于感知.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先让学生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使他们亲身感受、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再举例说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出示相应的画面,接着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怎样使这个四边形不变形”等问题. 这样能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二、根据经验,思考数学中的生活事例新课程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了学生身边的数学,更关注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几乎处处都可以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 例如,在学习统计、概率一类知识时,我们可以举生活中涉及的降水概率、抽奖中奖、股票投资、分期付款等问题作例子,使学生通过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又如,在教学“方程”或“不等式”一类知识时,我们可以举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或不等关系的例子,如投资决策、人口控制、资源保护、生产规划、交通运输、水土流失等问题中涉及的有关数量问题,教学中可通过课件模拟实际把它归结为方程或不等式求解. 再如,在教学几何、三角一类知识时,我们可以举现实世界中涉及一定图形属性的应用问题的例子,如航行、建筑、测量等. 可让学生参与实际测量,建立相应的几何模型,应用几何知识,转化为用方程或不等式,或三角知识求解. 又如,在教学函数知识时,我们可以举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最优化问题——最佳投资、最小成本等例子,教学中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目标函数,确定变量的限制条件,运用函数知识和方法解决.因此,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是把新知识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纳入到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活化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三、学以致用,以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原则. 面对实际问题时,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例如,电力部门为了减轻超负荷用电负担,实施居民峰谷用电. 规定每天8:00至22:00用电每千瓦时0.56元(“峰电”价),22:00至次日8:00每千瓦时0.28元(“谷电”价),而且目前不使用“峰谷”电的居民用电每千瓦时0.35元. 同学们也都觉得现在是能源紧缺的时候,应该节约用电. 从经济角度来说,也应该实施“峰谷”电. 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回家根据自己家每月用电量和电费等,积极开展分析调查,记录数据并自编习题,细心地加以推测运算.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当“峰电”用量不超过每月总用电量的百分之八十九时,使用“峰谷”电合算这一经济现象,然后为家里节约开支提出良好的建议,得到父母的赞扬,从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又如,例题“初二年级学生要出去春游,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共有170人,问:怎样乘车合理?”这就是典型的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只有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这不仅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数学回归生活空间(精选2篇)
![让数学回归生活空间(精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2e9d0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f.png)
让数学回归生活空间(精选2篇)让数学回归生活空间篇1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节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室外实际测量,先测量操场的长和宽各多少米,然后让学生步测后,算出一步的长度,再走一走四周,求出四条边的长度。
为下节课学习周长打基础。
接着又测量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长度,让学生想一想多少跟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一千米。
室内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课本的长、宽、厚,手指的宽,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活动,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脑子想象,也就是把五官并用,在大脑里建立一个长度单位。
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的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勇于创新,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一有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质可供学生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让数学回归生活空间篇2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节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室外实际测量,先测量操场的长和宽各多少米,然后让学生步测后,算出一步的长度,再走一走四周,求出四条边的长度。
为下节课学习周长打基础。
接着又测量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长度,让学生想一想多少跟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一千米。
然后室内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课本的长、宽、厚,手指的宽,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活动,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脑子想象,也就是把五官并用,在大脑里建立一个长度单位。
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更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8e3b9b4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d.png)
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更精彩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们都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近年来,生活化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以期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将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习,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接下来,本文将从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实施方法和案例分析等方面来探讨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更精彩的话题。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生活化教学重在贯彻教育教学的本质,即让学生在主体性的学习中获得自主发展。
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情感、认知、语言等各种感官获得新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增强记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强调把课程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参与实际活动中获得应用性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相互促进,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
生活化教学是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实际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利用真实生活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真实的生活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真实案例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更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f467cc1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0.png)
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更精彩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生活化教学,老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身临其境,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受欢迎和实用。
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在模拟实际情境中学习的方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教学的活动,让学生在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中学习,例如模拟商店买卖、模拟医院就诊等。
通过这些情境教学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利用教学媒体的多样性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学媒体的多样性非常重要。
老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所学知识,增强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通过实物和视频演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化学实验的过程和效果。
3. 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是一种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案例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实现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实现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d6a4b6960590c69fc37603.png)
小学数学实现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所有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情感激励、回归生活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创设多种情境,致力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谈到创设情境我们马上会想到“生活情境”“童话情境、“问题情境”等。
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创设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高年级则采用现实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
良好地创设学习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先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每人只能吃一块饼的3/4或6/8或9/12,贪吃的猪八戒,争着说我要吃9/12,孙悟空说,我吃6/8,沙僧就只好拿3/4的了。
同学们,你们说,猪八戒、孙悟空、沙僧三个谁吃到的饼最多?”引导学生思考,争议3/4、6/8、9/12这三个分数哪个最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自主地去获取知识。
而我们教师应该注意的是我们所创设“情境”应该突出的是能使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的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才能有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2、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
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
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数学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而忽视一些细节问题,应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灵活应对,采取相应措施去补救。
我想,这才真正诠释好了新课程倡导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角色内涵。
回归生活,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回归生活,让数学课堂更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89888bdf360cba1aa911da01.png)
力求 贴近 学生 生 活 : 牙 齿保 护 、 蛋 和 鹌 如 鸡
鹑 蛋 营养 成分 的 比较 、 天气 情 况 的讨 论 、 中 国申 博得 票牢 的 统 计 、医疗 眼务 价格 的 凋
书 本 内 容 和 学 校 具 体 情 况 例 题 就 此 而
来 :我 校 9 0 师生 乘 车去 南 京 玄武 湖 游 “ 8
历将 实际 问题抽 象 成数 学 模 型并 进 行 解释
称 的理 解 , 赏并 体验轴 对 称在现 实 生活 叶 欣 l
的r‘ 应用 . 泛 .
再 如七 年 级 下册 《 元 一次 方 程 》 教 一 的 材 通过 实 际 问题 . 知识 的应 用 上 , 求 能 在 要
进 行简 单 的计 算 .并 尽 可能 强 调 知识 在 现 实 生 活中 的应 用 . 增强 学 生的 应用 意 识 。 恰 好教 这 章 内容 时 学校 组 织 了春 游 ,此 时 数 学课 堂 自然 地 到 了我 班 的大 客 车上 。根 据
易解 决 实际 问题 .体 会 到方 程 是 反映 现 实 世 界 数 量 相 等 关 系 的 一 个 有 效 的 数 学 模
型
、
将 生 活 融 入 数 学 课 堂
探 究 问题 的能 力 的提 高
数 学 来源 于生活 .那 么 我们 的 数学 课
二 、 数学 课堂 走 向生活 让
在 陶行 知 生 活敦 育 理 沦 中 . 住生 活 里 “
奄 、 国人 r 增 长情 况 的统 计等 等 , 我 】 让学 生
应 } 在身边 ,在 课堂 敦 学过 程 中应 尽 量 丑就行知 生 活教 育理 论 看 来 , 生活 就 是教 育 . 就 在 了解卡: 、开 阔 视野 的 同 时感 受 到 统 计 1 会 是教 育 的 内容 , 生活 教 育 内容 博 大无 比 . 是 动态 的 , 因生活 的变 化 而 变化 . 而也: 因 是全 面 的 ,m此 而开 展 的 教育 是 有利 于受教 育
让数学课堂因为生活更精彩
![让数学课堂因为生活更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7e04cbfff61fb7360b4c65cb.png)
如 果 李叔 叔 的手 机 每 月 接 听 和 打 出 电 话 各 在 10分 钟 左 0
右 , 你 为 李 叔 叔 选 择 一 项 最 省 钱 的优 惠 方 式 。请 你 展 示 出 请 必 要 的 计算 。 ”
形 中 意识 单 位 “ ” I 的量 的训 练 , 生 在 学 习有 关 “ 扣 ” 应 用 学 折 的
生 思 维 的 发 展 。如 在 进 行 “ 分 数 应 用 题 ” 学 时 , 向 学 生 百 教 我 1 O分 的 5人 ; 0 9 O 9 ~ 9分 的 1 5人 , O 8 8 ~ 9分 的 1 5人 , O 7 7~ 9 分 的 2人 ;0 6 6 ~ 9分 的 2人 , O分 以 下 的 1人 。全 班 平 均 分 6 数为 9 2伊 始 。根 据 以上 数 据 你 能 提 出 哪 些 百 分 数 的 问 题 并
21 0 0年 4月
新 教 师 教 学
N e Te c e e c ng w a h r T a hi
A p , 01 r2 0
第 4期
N O.4
让 数 学 课 堂 因 为 生 活 更 精 彩
王 守 仁
( 肃省 岷 县 闾 井镇 李 家庄 小 学 , 肃 , 县 , 4 4 7 甘 甘 岷 78 0 ) 【 图 分类 号] 2 . 中 G6 3 5
如 在教 学 “ 扣 ” , 折 时 我作 了如 下 设 计 : 老师 前 天 逛 街 , “ 发 现 有 甲 、 两 家 超市 卖 完 全 相 同 的商 品 , 标 着 不 同 的 打 折 方 乙 却
毒萋 篓
雾 蒽
凳
应 用 题 源 于 生 活 , 道 应 用 题 总 可 以 在 生 活 中 找 到 它 的 的百 分 之 几 ? ( ) 格 率 是 多 少 ? ( ) 分 的 人 比 9 ~ 9 每 3及 4满 0 9分 的人 少 百 分 之 几 ? ( ) O 9 分 的人 从 满 分 的 人 多百 分 之 几 ? 59~ 9 … … 。这样 , 使 学 生 提 高 了 学生 学 习 的兴 趣 , 提 高 了学 生 既 又
让生活走进数学让课堂更加精彩
![让生活走进数学让课堂更加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0d0be1a8284ac850ad0242d3.png)
浅谈让生活走进数学让课堂更加精彩摘要: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生活;数学;规律【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1-1297(2012)09-0164-0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可以作为交流信息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门技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从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引入新课的方法。
如教学“认识钟表”,我采取先让学生猜一则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之后再出示各式各样的钟表启发学生说出:“尽管这些钟表的式样不同,大小也不一样,但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都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时间。
”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从而引出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
这样环环相扣,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学生在看、听、想、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守时的教育。
这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实践活动中,揭示规律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测、科学实验、验证猜测的过程中揭示出来的,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经历同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或许能发现并提出大胆猜测和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以验证。
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
![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c573d48a8762caaedc33d40d.png)
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生活数学”,进而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获得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数学教学数学概念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97-01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利用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将数学融合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在生活寻找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因此,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非常必要。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则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真实的背景。
”温非尔德认为: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为或知识的较持久的变化,学习数学正是一个练习、经验“做数学”的过程。
则需要教师设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解决,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生活数学”,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同时把课堂变为学生活动和展示自我的殿堂。
简单的说,让数学走进生活是实现数学教育,加强学生应用能力,推进素质教育不可少的一元,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则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浅析。
1 数学概念形象化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为此,教师必须开放小教室,把新鲜的生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
精心设计导语,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精心设计导语,让数学课堂更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6e60442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6.png)
精心设计导语,让数学课堂更精彩吉林省长春市六十八中学吕荣利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我们在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学习心理机制和情感因素,让学生形成一个欲罢不能的追求目标,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这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和有效落实。
精心设计导课的语言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课堂打好坚实的基础,新教材在课题的导入、说明概念、定理的必要性方面,做出了不少精彩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进行实施,设计新课的引入。
用几个实例来谈谈我在数学课的导语设计。
一、实例引入,喜闻乐见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要以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可以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选择与学生现代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材料,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
例:“解直角三角形”的引入。
设置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想知道我们球场边最高的树有多高,都有些什么办法?”于是有的说:“砍倒量”,但乱砍违法;“爬上去量”,树枝经不起强壮的身体;“量出身高,人影,树影,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计算出来”,但需要阳光,月光的配合。
还有其它办法吗?当大家冥思苦想,兴趣正浓时,老师把握时机引入新课。
二、设置悬念,推波助澜先设置悬念可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产生一种非学不可的迫切心情,形成认知“冲突”,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激发起他们的强烈的学习热情。
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入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几个任意的凸四边形,再要求把各边中点顺次连接起来,观察构成什么图形,当学生看到不管怎样的凸四边形都构成了平行四边形,既兴奋又惊奇,他们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老师再提出三角形中位线问题,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三、旧知引入,温故知新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恰当情境,恰当引导,再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推测等系列思维活动,在旧的认知结构上去发现新知识,从而建立新知识,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谓水到渠成。
让“四化”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让“四化”使数学课堂更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4520230eeff9aef8941e061a.png)
努力追寻最简便 、 最有效 的教学方法 。 因为 “ 文” 语 姓 “ ”,“ ”就 是说 、 语 语 就是 读 。学 语 文是 要 靠个 人 “ ” , 想 “ ” 出 、 悟”得深 , 必须 “ ”。 悟 的 要 悟 得 “ 就 读 让学生 充分地 读 、 自如地读 、 动情 地读 , 出课文 的节 读 律 、 出课文 的情趣 、 出课文 的神韵 。如教学 《 读 读 大江 保卫战 》 2自然段 , 第 一是让学 生 自由读 , 想想这段话 的主要 内容 ; 二是 默读段落 , 分别 用 曲线 和直 线找 出 描写大 江和人 民子弟兵 的句 子 ; 三是 在学生交流 的基 础上 ,让其通 过大声 朗读个别句子 感受环境 的恶劣 , 重 点是让学 生抓住 子弟兵 的动作 体会 官兵们 的英 雄 行为, 并有感情地 朗读 , 加深感 悟 ; 四是多媒体演示抗 洪 录像 , 同时 出示 战士们 的话 , 学生 在铿锵 有力 的 让 赛读 中体悟子弟兵 的英雄气概 。 最后 让学生深情朗读 全段 , 体会这场惊心动 魄的战争所体现 的子弟兵迎 难 而上 、 勇往直前 的崇 高品质 。 当然 , 除了改变 朗读形 式 , 给学 生必要 的 朗读 教 技 巧外 ,更 有效 的办法就 是在 听学生 朗读 时相机 指 导, 尤其 是教师要 敢于并 积极范 读 , 样能 让学生 尽 这 快体 悟并较好把握 朗读 时应有 的语气 、语调 和感情 。 扎实到位 的朗读指导 ,很好 地调动 了学生 的情感 , 课 堂充满 生机与活力。 有 时在教学 时有 的教师 只为 突出学生 的主体 地 位 , 由学生脚踩西瓜 皮样的 “ 任 自由学习 ”, 到头来教 学效果甚微 。因此 , 文教学 中教师 的指导 是完全必 语 需的 , 当学生 出现偏差 、 走入误差时 , “ 要 引导 ”; 当学 生思路 不清 、 识肤浅 时 , “ 认 要 开导 ”; 当学 生遇 到 困 难、 思路卡壳 时 , “ 要 辅导 ” 。 镜 头 ( ) 教 学初始 , 师常 常让学生 来概括 主 1: 教 要 内容 , 由于多种原 因学生往 往说不 到位 , 或偏 离方
活动化教学 让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活动化教学 让数学课堂绽放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77e92b9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3.png)
活动化教学让数学课堂绽放精彩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活动化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与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活动化教学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教师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不断优化教学方案,让数学课堂由单调枯燥到乐趣无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以传授式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的课堂活动,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引入活动化教学,让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一、情境活动,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他们的这种思维模式,决定了学生更喜欢比较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模式,但是数学学科很多公式和概念等,都比较抽象化,如果教师单纯地用灌输式、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觉到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难以理解知识,更不能达到知识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诱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不同的图片,有学生喜欢喝的可乐,有营养丰富的牛奶等,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组成,并记录各物体所占的比例,这时教师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标注百分数的商品?为什么要用百分数来表示?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全班共50人,其中90分以上的30人,请问90分以上的人所占百分数是多少?学生通过计算得出90分以上所占百分比为60%,教师让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学生发现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那么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量,又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学生们由此开始了对百分数的研究。
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了百分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对百分数的交流和讨论,深入的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处于感性阶段,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并且逐渐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定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规中矩的学习中脱离出来,寓教于乐,享受不一样的学习乐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
![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ddbe374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5.png)
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教师需要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购物打折、餐厅用餐人数的计算、公交车班次的时间间隔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精确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采用游戏化教学的形式,设计趣味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还可以利用实验、模型和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视觉体验感。
教师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是一门需要持续练习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出现挫折感,缺乏自信心。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与鼓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教师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化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数学学习心得和体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快乐感。
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需要不断努力的工作。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数学学习的恐惧和压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感。
“可能的生活”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可能的生活”让数学课堂更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9c060d5c77232f60ddcca178.png)
科学大众 ・ 科 学 教 育
2 0 1 4 年 第1 期
“ 可 能的生活 " 让数学课堂更精 彩
霍 艳 ( 连云港市赣榆县 实验 小学, 江 苏省 2 2 2 1 O 0 )
摘 要: 今 天的教育是学生明天的生活, 数 学教 学应为 学生构建 “ 可能 的生活” 。这就要求数 学教 学要 回归学生生活世界 , 做 学生的 “ 共 同经历者” , 实现对话 、 交流和互动; 要注重 实践参与, 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 从 而实现教 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 学数 学; 课 堂教 学; 构建; 可能的生活 中图分类号 : G 6 2 3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6 — 3 3 1 5 ( 2 0 1 4 ) 0 1 — 0 7 0 — 0 0 1
心态 , 更 是一 种 智 慧 。 在 新 课 程 的 实施 中 , 我们 要 更 新 教 学 理 念 , 蹲 中 , 学 生 们 明 白 了 许 多 生 活 中 的科 学 道 理 : 如 飞机 、 轮 船 的对 称 能
下 身去 。 走进 孩子们的生活 , 走 进 孩 子 们 的 心灵 世 界 , 激 发 他 们 的 使 飞 机 、 轮 船 在 航 行 中保 持 平 衡 ; 建 筑 上 的对 称 多 半 是 为 美 观 , 但 主体 意 识 。 二、 满 足 学 生 现 实 生活 需 求 , 建构 学 生 可 能 生 活 建 构 学 生 可 能 生 活是 数学 课 程 的根 本 目标 。可 能 生 活 能 够 给 有 时也 考 虑 到 使 用 上 的方 便 和受 力 平 衡 。 五、 注重实践参与, 强调 学 生 的体 验 和 感 悟 美 国教 育 家 彼 得 ・ 克莱恩说 : “ 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 , 综 合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活融入数学使课堂更精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而我们身边的学生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学习数学?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1.利用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
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把4根小棒用线捆成一个长方形,在带领学生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后,随手一掌把这个长方形打歪了,学生先是一愣,然后突然醒悟(长方形一歪,不就成了平行四边形吗),很多学生立即联想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我顺势引导,整节课学得轻松而有效。
又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计算:小丽家建新房,他的爸爸想在房子的左边建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12米,宽4米,深1.5米,如果拖拉机每车拉土0.9立方米,请你帮他爸爸算一算,需要拉几车?而在学习了小数乘法后,我设计了一个“上街购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家长,有50元人民币,到街上应怎样购买物品?要从哪些方面考虑购买呢?学生在探讨的时候,发现了生活中的交通,物品的品牌、价格等,也考虑到家中的实际需要等。
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2.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教学
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
3.生活中的模型能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如我在教学解决问题中的“行程问题”时,因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我就找了两辆遥控玩具车,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在教桌上进行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该如何解决。
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圆柱”。
全班同学放学后都积极行动,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依照圆柱制作起来,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
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课堂上的踊跃表现让听课的教师至今难以忘怀。
4.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如我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小明家有山羊9只,绵羊7只。
一共有羊多少只?学生立即回答是16只。
我又请两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并掌握了“求两个数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这一规律。
又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一个“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其中甲骑的是车轴在圆中心,乙骑的是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情境。
先让学生猜一猜,骑哪种自行车的骑得快?为什么?接着用课件展示比赛,结果,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而甲却轻松获胜。
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做好了铺垫。
而在教学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时,我首先出示情境图:小华家新买了一套房子,准备装修,请你帮助小华算一算他家要买多少块瓷砖?然后让学生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块瓷砖,再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估计是否正确。
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那么这个发现是否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呢,我又让学生举例进行验证。
在验证前,我先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让学生举符合要求的例子。
学生在独立举例后,全班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的方法,并从中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享受探究规律的乐趣,树立了探究数学规律的信心。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