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突专项设计说明书
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12[1].17
![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12[1].17](https://img.taocdn.com/s3/m/8fe9159a33687e21ae45a981.png)
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12[1].1710414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10414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根据我矿生产计划安排,10414工作面预计在2021年11月份投入生产,为确保本工作面的安全回采,防治瓦斯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此10414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一、工作面概况及瓦斯地质分析10414工作面是杨柳矿井104采区(首采区)首采工作面,位于第七个区段。
其上为10412工作面,下为10416工作面(两面均未准备)。
北到东翼三条大巷保护煤柱,南(切眼侧)以小沈家断层煤柱为界。
工作面走向长1050m,倾斜长180m,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式开采,顶板采用自由垮落方式管理。
工作面底板标高-568m ― -610m。
工作面位于牛小集背斜右翼。
该煤层正常区域的破坏类型为Ⅱ类,地质破坏带煤体破坏类型属于Ⅲ-Ⅳ,煤样的坚固性系数为0.56,煤层瓦斯平均含量为约9.98m3/t,瓦斯压力约为2.00MPa,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P为20mmHg。
煤层与顶底板情况:10煤层位于山西组的中部,上距铝质泥岩58.7m,下距太原组一灰顶界面60.0m。
根据10414工作面9-4、9-6、04-17钻孔综合分析,工作面煤层倾角0-5°,平均4°;厚度2.87-3.68m,平均厚度3.31 m。
根据变系数及可采性分析,属较稳定煤层。
煤质为优质焦煤。
104边界巷煤的硬度化验f=0.56。
根据勘探及三维地震地质资料,工作面有三条断层,F106正断层,倾角60-70°,落差0--15米,风巷靠近切眼有两条正断层F107和 F113。
F107倾角70°,落差0-3米, F113倾角70°,落差0-3米。
根据采区资料,工作面工程地质类型为层状碎屑岩类(Ⅲ类),110414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复杂程度为中等(二型),即Ⅲ类二型。
煤层顶、底板岩以砂岩泥岩为主,粉砂岩零星分布。
顶板类型划分方案可划分为直接顶、老顶,局部有伪顶;底板可划分为直接底和老底两种。
防突设计方案说明书
![防突设计方案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adf88780fd0a79563c1e7273.png)
六、防突设计:区域综合防突措施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鉴定结果106采区为无突出危险区。
该工作面上部4、5、6煤层都已揭露,无突出危险,因此该工作面应无突出危险。
2、区域防突措施106区区域大部分为采空区及该区4、5、6煤层都已基本开采完成,因此不采取区域防突措施。
但必须做区域验证工作,如经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则采取局部工作面预抽瓦斯工作。
3、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该区不采取区域防突措施4、区域验证为进一步确保6111工作面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威胁加强生产安全,进入煤层后连续进行2次区域验证,即采用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测方法对11层煤层无突出危险进行区域验证。
根据规定及我矿情况暂定为连续做2次区域验证为一个循环两次间隔为8M,50M为一个循环。
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验证,即采用1M套钎,在工作面软分层中打3个直径42 mm,长10m深的钻孔,一个钻孔位于掘进巷道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它钻孔的终孔点位于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4M处,钻孔每钻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每钻进2M测定一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值,用实测的S、△h2值,确定该区突出危险性,如果实测得到的S、△h2所有测定值均小于临界值,并且未发现其它异常情况,则该区无突出危险,否则有突出危险。
参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临界指标,确定工作面的钻屑量临界值S为 6 kg/m,钻屑瓦斯解吸指标临界值△h2为200Pa。
钻屑指标法验证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当区域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时,仍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采掘作业。
同时,若采掘工作面在该区域进行的首次区域验证时,采掘前要保留至少2m的突出验证超前距。
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该区域必须执行局部防突措施,经区域验证后无突出危险后方可继续施工。
掘进期间局部防突措施:经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该面必须执行掘进期间局部防突措施。
1、掘进煤巷工作面预测预报经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后,在工作面掘进作业前,采取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
防突专项设计
![防突专项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cb582fba1aa8114431d947.png)
防突专项设计****公司区域专项防突设计2010年5月~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为我公司3#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结论为我公司3#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2010年7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正式批复我公司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我公司依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编制掘进、回采、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一、掘进区域专项防突设计掘进工作面主要采用三巷,双巷,并进~中间巷超前~副巷、正巷滞后的掘进方式~超前巷道执行煤头预抽~滞后巷道采取由超前巷道向滞后巷道的未掘区域~施工不低于42米的区域钻孔进行预抽。
1、区域综合防突措施,1,区域预测预报?超前巷道:在推进工作面施工三个区域预测预报钻孔~煤头中间部位布臵一个钻孔~孔深为30米~两帮各布臵一个钻孔~距帮0.5米,角度与掘进方向成26?夹角,由地质测量部负责拉线给出角度,~孔深33.8米~保护巷道两侧15米轮廓线。
?滞后巷道:在超前巷道内使用ZYJ---380/210型钻机~每间隔10米布臵1个预测预报钻孔~打钻方向垂直于滞后巷道煤帮~钻孔孔径为89mm~孔深不低于42米。
以上钻孔在施工过程中~利用DGC型仪器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测13定结果W?8m/t时~该区域为突出危险区~执行钻孔预抽的防突措3施,W,8m/t时~采取局部预测预报。
,2,区域防突措施三巷、两巷并进的超前巷道~在煤头及两帮范围内~使用ZDY---4000S型钻机~第一个循环,巷道开口或过构造见煤后,施工23个钻孔~正前9个孔~孔间距和角度不同~分两排布臵~第一排距顶板向下1.3米~排距0.3米~孔径120mm~孔深不低于120米。
在巷道的两帮距煤头6米、8米、10米、12米、14米、16米~18米~距顶板往下1.6米设计不同的角度和深度的钻孔,具体见煤头预抽钻孔参数表,两帮共设计14个钻孔~以保护巷道两帮轮廓线15米范围内的区域预抽。
第二个循环以后钻机施工时~共设计15个钻孔~其中正前9个孔不变~巷道的两帮距煤头6米、8米、10米处设计的钻2孔与第一次相对应的钻孔角度与深度相同~两帮共设计6个钻孔。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说明书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0ae1bb7983c4bb4cf7ecd19f.png)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说明书㈠编制设计依据㈡设计指导思想1、遵循《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严格执行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
2、根据“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要求,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设安全、高效、环保的矿井。
3、重视区域防突工作,应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4、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方便实用。
㈢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1、矿井建设及生产过程中,条件具备时,应委托资质单位进行煤层瓦斯基本参数的补充测定及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
2、设计首采4煤层,由于4号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采掘作业前应采取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在确保抽采达标的情况下,做好首采煤层的回采工作。
3、根据地勘报告,矿井各煤层瓦斯含量高,矿井在编制采掘计划时应考虑足够充分的预抽消突时间,提高瓦斯预抽率,确保区域消突达标,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4、根据矿井初步设计,煤巷布置综掘工作面,采用底板瓦斯抽采巷穿层钻孔预抽顺槽条带区域煤层瓦斯的区域消突方法,在保证充分预抽消突的前提下还需做好区域消突效果检验,经区域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时,方可在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进行综掘作业。
5、矿井配备了专门的防突机构和专职的防突人员,应加强防突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
6、矿井在今后的防突工作中,应不断摸索和研究突出指标在该矿的敏感性情况和临界值,进一步搞好矿井的防突工作。
一、矿井基本概况㈠井田概况1、交通位置某某井田位于某某城北东部,属某某乡管辖。
井田东西长约8km,南北宽约4.6km,面积35.92km²。
其中,一期矿区围:西、东分别以1、J4勘探线为界,北至探矿权边界,南到F5断层和拐点、拐点与拐点的连线为界,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2.0~4.7km,面积11.38km²。
区没有铁路及水路,交通以公路为主。
防突专项设计说明
![防突专项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7cabe833968011ca20091a8.png)
綦江县鑫盛煤业发展永盛煤矿二0一一年度防突专项设计编制日期:二0一一年六月綦江县鑫盛煤业发展永盛煤矿2011年度煤矿防突专项设计编制单位:綦江县鑫盛煤业发展永盛煤矿编制人员:审核:矿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安全副总:机电副总:生产副总:编制日期:二〇一一年六月二日一、矿井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1.綦江县鑫盛煤业发展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斜井开拓。
井田可采煤层四层,即6#煤层、7#煤层、8#煤层和11#煤层,主采煤层为8#煤层,但目前生产井8#煤层已于2010年8月采完,在进行8#煤层开采时,从未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煤层倾角为2-5°,东西走向,我矿根据2010年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但按照突出矿井管理;突出煤层为8#层,煤层厚度为2.6m,7#层为弱突出层煤层厚度为1.2m;保护层为6#层,煤层厚度为0.9米。
2.煤矿组织措施及防突机构职能成立2011年防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通防科,负责日常防突管理工作。
每月由总工程师组织一次防突例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通防机构及职责1、通防科:(1)负责编制年、季、月度的防治突出措施计划并报批;(2)负责矿井防突措施的制定审批;(3)组织有关部门随时检查防治突出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向矿长和总工程师汇报,有关负责人应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组织解决。
(4)负责收集矿井各种突出资料,参与突出事故调查分析。
(5)会同安全科检查防突机构成员单位防突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6)每月召开一次由总工程师主持、防突小组成员参加的防突专题会;(7)审批防突工作面日报表和防突参数报告单;(8)负责矿井抽放技术管理;(9)负责矿井通风技术管理;2、通风部门:(1)按防突管理要求,负责矿井通风系统管理;(2)负责矿井、采区和防突采、掘工作面的通风系统的设计,通风设施位置选定、设置、建筑;(3)保证通风系统独立、畅通、可靠,杜绝串联风;(4)负责局部通风机选型,安装位置选定,局部通风机管理,杜绝循环风,确保掘进工作面有效风量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5)矿井风量分配与调节、通风系统调整、风量测定,有害气体检查等工作;(6)负责矿井通风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管理,发现通风设施必须及时处理,巷道断面不符合要求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进行处理;(7)负责矿井瓦斯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校验,保证瓦斯超限既报警又断电,遥讯信号不得中断;(8)重点防突头面的瓦斯监测资料必须每天进行分析,掌握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用以指导防突工作;(9)负责矿井采掘工作面防突参数的测定;(10)加强对防突员的培训,做好防突参数测定仪器仪表的维修,确保仪器灵敏可靠;(11)会同安全科、施工单位验收措施孔施工质量,措施孔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验孔;(12)依据效果检验结果,负责确定施工单位当班允许推进长度;(13)带班人员必须认真填写“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头面通风日报”,送总工审阅;(14)负责防突措施的落实,严格掌握施工进度,确保抽放钻孔、释放钻孔的超前距。
采区防突设计说明书
![采区防突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7494d7c1866fb84ae55c8db2.png)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第六煤矿209采区防突设计说明书鹤煤公司六矿二○○九年九月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第六煤矿209采区防突设计说明书编制:牛现伟审核:总工程师:鹤煤公司六矿二○○九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地质概况 (5)第一节地质构造 (5)第二节煤层情况 (6)第三节瓦斯地质 (7)第四节矿井地质勘探安全条件资料的评价及存在问题 (8)第二章采区巷道布置及开采顺序 (10)第一节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开采顺序 (10)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 (11)第三节采区供电及通讯 (12)第三章采区通风 (17)第一节概况 (17)第四章防突设计 (22)第一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22)第二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30)第五章矿井安全监测监控 (48)第一节概述 (48)第二节监测地点的确定 (48)第三节井下各类传感器装备量 (49)第六章突出事故处理预案 (51)第一节突出特点 (51)第二节突出事故处理预案 (52)第三节矿井救护 (55)前言六矿井位于鹤壁市东,与市区紧邻,南与八矿相接,西北与五矿、三矿相邻,隶属鹤壁市鹿楼和石林乡。
地理位置为:东径114°10′37″~114°13′28″,北纬35°52′49″~35°58′23″。
煤矿东距京广铁路17km,北距安阳~李珍铁路20km,鹤壁~汤阴铁路与京广铁路相接,鹤壁至安阳、汤阴均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六矿1964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75万t/a,经改扩建后,生产能力提高到120万t/a,目前生产水平为二水平,核定生产能力130万t/a。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七十九条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十四条之规定,对我矿209采区编制防突专项设计。
一、设计依据1、《六矿209采区地质说明书》;2、《六矿209采区设计》;3、六矿209采区机电、通风等相关资料。
4、2009年8月1日实施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揭露5-1#煤层专项防突设计说明书
![揭露5-1#煤层专项防突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307129d20912a21615792904.png)
马依西一采区回风斜井工作面揭穿5-1#煤层专项防突设计说明书一、概况1、巷道布置马依西一采区回风斜井井筒设计长度674.937m,坡度-20°,开口坐标X=2826182.047,Y=35470940.272,Z=+1850.500m,开口方位角α:112°。
其中K0-40m段设计支护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支护,K0-674.937m段设计支护形式为锚网喷。
巷道自开口点先施工1m平巷,然后以180°方位往前以-20°坡度掘进673.937m落平。
2、揭煤区域煤层预计从设计开口点位置往前掘进159m,巷道底板将揭露5-2#煤层顶板。
3、揭煤区域地质构造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分析,揭5-2#煤层区域内煤层赋存稳定,无较大的地质构造存在。
4、煤层的顶、底板情况巷道顶、底板以粘土泥岩为主,其次为细砂岩或粉砂岩,直接顶板为粉砂岩,灰色夹灰色条带,薄层状,夹层状菱铁矿,直接底板为泥岩,灰~褐灰色,岩石硬度系数f=4—6。
在施工中应加强对顶板观察,对局部破碎带及节理发育处应加强顶板管理。
二、通风系统1、该巷掘进过程中的设计配风量为530m3/min,掘进过程中局扇能保证迎头所需风量满足设计要求,并确保通风系统稳定、畅通。
2、回风斜井工作面揭煤期间,其专用回风系统独立、可靠和安全。
三、工程布置及揭煤实施方案1、工程布置(详见附图一)2、揭煤实施方案(1)先探后掘1)从回风斜井开口位置往前掘进125m,巷道底板距5-2#煤层顶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10m,由施工队施工完前探钻孔。
2)前探钻孔用以探明5-2#煤层赋存情况及瓦斯情况,控制煤层层位,掌握煤层赋存位置,厚度、瓦斯压力等参数。
(2)区域防突措施:1)从巷道开口位置往前掘进125m,巷道底板距5-2#煤层顶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10m时,施工抽放孔作为区域防突措施。
施工的抽放孔必须控制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左右(走向方向)各不小于20m,上下(倾向方向)各不小于15m 范围,同时还应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m。
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
![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47a9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5.png)
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1. 引言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是指在煤巷掘进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设计的过程,旨在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水平,保障矿工生命安全。
本文档将介绍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防突措施。
2. 目的煤巷掘进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区域,也是事故易发区域。
防止煤矿瓦斯、煤尘突出事故的发生,保证矿工的安全,是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的目标。
3. 方法3.1 突出原因分析在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中,首要的任务是进行突出原因分析。
通过对煤层、顶板、底板和巷道构造等因素的分析,确定突出的可能原因,为后续的防突措施设计提供依据。
3.2 防突措施设计根据突出原因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突措施。
常见的防突措施包括:•通风系统设计: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保证煤巷内空气流通,降低瓦斯和煤尘的浓度。
•支护系统设计:采用适当的支护形式,确保煤巷的稳定性,防止顶板、底板冒落。
•瓦斯抽放设计:采用有效的瓦斯抽放措施,降低瓦斯浓度,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煤尘控制设计:采取煤尘控制措施,包括湿法喷雾、覆盖等,减少煤尘的生成和扩散。
•灭火系统设计:配置灭火器材,建立灭火系统,及时处理火灾隐患。
3.3 安全教育和培训在防突专项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通过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全面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设计符合规定。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确保设计工作按时完成。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进行设计方案的风险评估,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防突措施有效地实施。
5. 结论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突出原因分析和防突措施设计,可以有效预防瓦斯、煤尘突出事故的发生。
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2d374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b.png)
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一)工作面概况1.煤层赋存状况与工作面参数本煤层与邻近煤层的厚度、层间距、煤层倾角,断层、岩浆岩、煤层顶底板岩性等;走向长度、倾斜宽度、工作面机、风巷标高、收作线位置、采高、可采储量、估计回采时间等。
2.瓦斯突出状况3.采煤工艺及生产组织工作面生产循环组织、估计日产量等。
4.邻近采掘工作面状况工作面上、下煤层开采状况,周边采掘活动现状,邻近煤层采掘活动现状。
5.工作面通风系统工作面进回风路线、主要通风设施、工作面配风量等。
通风系统必需独立牢靠。
6.抽采系统及抽采计量(1)瓦斯泵和管径(2)管路铺设路线(3)监测与计量仪器设置位置及数量详细设计依据,见附件二。
(二)实行的区域防突措施1.已实行的区域防突措施2.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效果放顶煤工作面需经有资质单位考察论证且出具消退突出危急结论性报告后,突出煤层才能采纳放顶煤回采。
3.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三)工作面瓦斯来源及涌出量估计1.瓦斯参数地质勘探和本块段或相邻块段实测的瓦斯参数, 包括测定点标高,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吸附常数,工业指标等;本煤层邻近已采块段瓦斯涌出量梯度、涌出量与含量比例关系。
2.瓦斯涌出量猜测分析瓦斯来源及采纳的猜测方法(瓦斯涌出梯度法和分源猜测法,一般要求采纳分源猜测法,详细瓦斯涌出量猜测方法见附件一)。
3.猜测结果相对瓦斯涌出量,肯定瓦斯涌出量。
(四)防突设计1.工作面猜测(效检)方法猜测方法及其指标临界值,猜测钻孔布置参数。
2.工作面防突措施钻孔抽采、松动爆破、煤层注水等详细措施及其参数设计。
3.平安防护措施反向风门、放炮地点及警戒范围、避灾路线、压风自救、避难所和隔离式自救器等。
(五)平安技术措施(六)附图1.工作面煤层综合柱状图2.工作面平、剖面图3.猜测孔、措施孔、检验孔、测压孔、地质探查孔设计平、剖面设计图4.采煤工作面瓦斯地质图以工作面瓦斯治理工程平面图为底图,增加标注上下邻近层开采残余煤岩柱位置、治理前后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及治理前后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值线,瓦斯参数。
采区防突专项设计
![采区防突专项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3d5f4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2.png)
采区防突专项设计采区防突专项设计(一)采区瓦斯地质概况1.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沉积层赋存条件及其稳定性、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煤的坚固性系数、煤层斑晶性质及厚度、水平(采区)煤层(附综合柱状图说明)、可采储量、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褶皱与火成岩分布、水文地质情况。
2.瓦斯赋存情况分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成分、瓦斯压力、瓦斯蒂卡放散初速度等原始参数、钻孔穿过煤层时的瓦斯涌出动力现象、邻近区域瓦斯地质情况。
(二)采区设计说明1.采区巷道布置2.采区供电、运输、行人等生产系统3.煤层开采顺序、采煤工艺、工作面接替顺序等(三)通风系统说明通风系统必须独立可靠。
(四)防突设施(设备)设置(五)防突设计1.区域综合防突装配(1)区域预测情况说明区域预测(开拓前预测)的方法、临界值及区域归纳结果等。
(2)区域防突措施①开采保护层保护层的选择、沿走向及倾斜的为保护范围及抽采被保护层瓦斯的方式等。
②预抽煤层瓦斯预抽煤层瓦斯的方式选择、钻孔控制范围、钻孔参数设计、封孔要求等。
(3)确定区域效果检验的方法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的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临界值的确定,检验区域内钻孔分布设计。
(4)确定区域标定的方法石门揭煤、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进行区域的方法的选取及临界值的确定。
2.局部综合防突设计(1)确定高炉预测方法采用的临界值、最小预测超前距等。
(2)工作面防突措施工程设计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穿突出煤层的专项防突设计、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的专项防突设计。
(3)确定滚珠轴承效果检验方法石门及其他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值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及钻孔的布置及工作面的确定。
(4)安全防护措施采区避难所设置、反向风门、挡栏、远距离爆破措施、压风自救系统等。
3.首采面防突工程量主要通风系统、瓦斯治理巷道工程量,若干钻孔工程量等。
(六)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七)抽采系统设计(抽采系统、瓦斯计量安设)(八)附图1.瓦斯地质图2.采区巷道布置平、剖面图标明瓦斯治理巷道,并要反映钻场、钻孔布置参数等。
主斜井防突专项设计
![主斜井防突专项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dd7eba65ce0508763213b4.png)
第一章基本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松河西井主斜井巷道设计巷高3.5m,巷宽4.6m,总长度为910m,巷道沿5#煤层底板掘进,根据地质资料及钎探资料分析煤层平均厚度为2.3m,夹矸0.4m,预计倾角25°,煤层底板为粉砂岩。
巷道设计倾角-17°,前方预计煤层倾角25°,巷道往前掘进将揭露5#煤层,为确保巷道揭煤期间的施工安全,特编制本揭煤专项设计。
第二节地质构造掘进前方煤层地质构造结构简单,无明显断层。
第三节通风、瓦斯抽采及监测监控1、通风系统主斜井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风机安设在距一水平回风口上20m处新鲜风流中,使用型号为FBD2×30KW的局部通风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使用直径为800mm的抗静电、阻燃风筒,采用双回路供电、执行“三专两闭锁”、风机自动切换制度。
通风路线:地面(新鲜风)——主斜井井筒(新鲜风)——迎头污风经:迎头——主斜井井筒——回风联络巷——回风上山——地面2、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系统由抽放泵站配合10寸、8寸瓦斯抽放管组成,抽放管距迎头不大于50米,抽放管内负压应为13kpa。
3、监测监控系统该巷道掘进期间将安设2台KJ90瓦斯传感器进行瓦斯监测工作,传感器必须按要求进行设置,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在工作面回风流与新鲜风流的汇合风流处距离迎头5m范围内设置甲烷传感器T1,在工作面回风流中距回风口10-15m位置设置甲烷传感器T2。
当工作面T1、T2瓦斯浓度达到0.75%,能发出警报信号并能自动切断工作面及井筒内的所有非本安型电气设备电源;只有当T1、T2、瓦斯监测探头瓦斯浓度将到0.75%以下时,方可恢复送电进行生产。
该巷道施工期间将安设1台KJ90一氧化碳传感器进行监测一氧化碳情况,传感器设置按瓦斯传感器的标准执行,距迎头不大于5m 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氧化碳时,现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煤矿防突专项设计(样本)
![煤矿防突专项设计(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972d700da6c30c2259019e3a.png)
分类号:密级:UDC: 编号:××煤矿防突专项设计二○一二年三月目录1矿井概况 (3)1.1井田概况 (3)1.1.1 位置与交通 (3)1.1.2 地形地貌 (4)1.1.3 气象及地震 (4)1.2地层及地质构造情况 (5)1.2.1 地层 (5)1.2.2 地质构造 (9)1.3煤层赋存情况 (12)1.4矿井开拓与开采 (13)1.4.1 开拓方式 (13)1.4.2 井田开拓、开采顺序 (14)1.5矿井通风情况 (16)1.5.1 通风方式 (16)1.5.2 矿井供风量 (16)1.6矿井瓦斯情况 (17)1.7周边矿井情况 (17)2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初步评价 (18)2.1突出危险性评价指标 (18)2.2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20)3矿井防突基本要求 (20)4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22)4.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2)4.1.1 井筒(石门)揭煤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4)4.1.2 掘进工作面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5)4.1.3 回采工作面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6)4.2区域防突措施 (27)4.2.1 区域防突措施方法选择 (27)4.2.2 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要求 (28)4.2.3 地面井大面积预抽3号煤层瓦斯措施 (29)4.2.4 井筒(石门)揭煤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29)4.2.5 大巷及首采工作面掘进巷道区域防突措施 (30)4.2.6 回采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33)4.3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 - 36 -4.3.1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要求............................................................. - 36 -4.3.2 井筒(石门)揭煤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 37 -4.3.3 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 38 -4.3.4 回采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 39 -4.4区域验证 ........................................................................................... - 42 -4.4.1 井筒(石门)揭煤工作面区域验证......................................... - 43 -4.4.2 掘进工作面区域验证................................................................. - 44 -4.4.3 回采工作面区域验证................................................................. - 45 - 5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 - 46 -5.1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 ........................................................... - 46 -5.2首采煤层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 ....................................................... - 47 -5.2.1 井筒(石门)揭煤工作面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 - 47 -5.2.2 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 48 -5.2.3 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 50 -5.3局部防治突出措施 ........................................................................... - 50 -5.3.1 井筒(石门)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 - 50 -5.3.2 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 (53)5.3.3 回采工作面防突措施 (53)5.4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54)5.4.1 石门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54)5.4.2 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55)5.5安全防护措施 (58)5.5.1 采区避难所 (58)5.5.2 反向风门 (58)5.5.3 远距离爆破 (59)5.5.4 工作面避难所 (59)5.5.5 压风自救 (60)5.5.6 隔离式自救器 (60)6防突机构的建立及培训 (61)6.1成立矿级防突工作领导组 (61)6.2成立区(科)级防突管理机构 (61)6.3防突管理机构职责 (61)6.4矿井人员培训 (61)6.5防突组织管理 (62)6.5.1 防突规划、计划的编制 (62)6.5.2 防突措施制定与实施 (62)6.5.3 防突工作面安全报告与审批制度 (63)6.5.4 防突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填报突出卡片制度 (63)6.5.5 矿井突出工作面的挂牌管理制度 (63)6.5.6 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63)7劳动定员与防突设备 (64)7.1劳动定员 (64)7.2防突仪器、装备 (64)附录A: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基本情况调查表 (65)附录B:煤与瓦斯突出记录卡片 (66)附录C: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汇总表 (67)附录D: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岗位责任制 (68)参考文献 (73)前言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
采煤工作面(非保护层开采范围)防突专项设计
![采煤工作面(非保护层开采范围)防突专项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bd2dfff524ccbff12184fb.png)
附件5XX有限公司XX煤矿XX采煤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非保护层开采范围内)编制单位.编制人:单位负责人:x年x月x日会审意见会审时间.年月日主持人:(必须是总工程师或矿长)会审意见:会审意见共条会审人员签字度室、施工单位部门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必须有助理以上职称)参加。
审批意见:(必须经总工程师和矿长审批)审批人签字:目录“第一章编,依据第二章概况、矿井(采区)基本情况、工作面概述第三章安全系练..、这风系统、抽采系统、监控系统西、供电系统五、人员定位系统^、这信联絡系统 -E、矿井压风系统八、紧急避险系统九、供水施救、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西、区域验证第五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西、安全防护措施0第六章组织管理措施、成立领导小组0明确职责0、综合防突措施实施过程管哩和突出预兆管控0XX采煤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煤矿安全规礻(20巧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安监肢苌〔2m9〕28号)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苌〔2011〕巧3号)四、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 T2325D)五、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0/11049-2001)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反向风门设置肢术条件(MT1066-2008) 七、贵州省相关规定及要求。
(相关规定如有变化,以最新版本为准)第二章概况、矿井(采区)基本情况l .开采煤层赋存情况简述矿井(采区)开采范围内的各煤层厚度、问距及可采煤层。
包含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情况。
2.突出危险性鉴定情况井田范围内采掘工程擢露的所有平均厚度在0.3m及以上的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情况,及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鉴定或者认定情况。
3.矿井(采区)开拓(准备)方式生矿井(采区)区域防突措施选擇简述矿井(采区)是否开采保护层、采掘工作面采取的哪种预抽煤层瓦斯措施。
煤矿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说明
![煤矿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706f8f165ce0508763213c0.png)
XXXXXX集团XX煤矿113中部车场及运输石门揭煤施工专项防突设计编制人:XXXXXX 编制单位: XXX煤矿瓦研室施工单位:XXXXXX工程项目部编制时间:XXXX年XX月XX日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况 (1)第一节巷道布置 (1)第二节煤层情况 (1)第三节地质构造 (2)第四节瓦斯情况 (2)第五节通风系统 (3)第二章前探钻孔设计 (3)第一节钻孔设计 (3)第二节钻孔施工要求 (4)第三章测压、取样孔设计 (5)第四章区域性突出危险性预测 (6)第五章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7)第一节预抽煤层瓦斯措施设计 (7)第二节钻孔施工与管理 (9)第六章区域措施的效果检验 (10)第七章区域验证(工作面预测) (11)第八章工作面防突措施 (12)第九章工作面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 (13)第十章安全防护措施 (13)第十一章安全技术措施 (16)附件: (20)113中部车场及运输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第一章基本概况第一节巷道布置113中部车场及运输石门位于副斜井113偏口落平处开口,标高1508m。
首先按α=243°方向掘进113中部车场40m后,再转至α=201°方向掘进113运输石门。
该巷道主要为11采区113区段运输、通风、行人、排水等服务。
巷道现以由副斜井扩刷113偏口至落平点,扩刷过程副斜井巷顶见14#煤层,由于偏口施工倾角大于煤层真倾角,落平后巷道顶距14#煤层法线0.5m。
该巷道由涟邵义忠项目部副井队(掘2队)进行掘进施工。
第二节煤层情况根据《省赫威水煤田矿区一、二井田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义忠煤矿有(2、7、9、11、12、14、17)7层可采、局部可采煤层,义忠煤矿设计开采(9、11、14)3层,主、副、风井筒均布置在14#煤层底板,由于煤层的倾角起伏变化,部份井筒工程沿煤掘进。
113中部车场及运输石门掘进将先后揭穿14#、12#、11#、9#煤层,见9#煤层顶板后停止掘进,布置沿煤联络巷。
兴荣矿井防突设计
![兴荣矿井防突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6f69e5fe4733687f21aa1e.png)
(1)茅口组(P2m):分布于矿界以西地区。为一套浅灰、灰色中厚层、厚层至块状生物屑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上部夹燧石灰岩或燧石团块,未见底,出露厚度大于lOOm。
(2)龙潭组(P31):分布于矿界内家裸以南一带,是矿区内含煤岩系。根据岩性组合和标志层的分布情况,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
表1-1-1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
X
Y
1
2957718.730
35581761.263
2
2957693.728
35582504.267
3
2956419.721
35582317.263
4
2956460.723
35581561.259
开采深度由1450m至870m标高
1.2地质概况
1.2.1地层构造
1、地层
1.2.2煤层赋存情况
1、含煤性
龙潭组是矿区内的含煤沉积建造,为浅海过渡相沉积,沉积厚度稳定。区内龙潭煤组地层厚242~265m,一般厚251m;含煤层25~38层,一般为30层,总厚度22m左右。其中全区可采煤层为6号、16号、21号、27号四层,总厚度一般为7.80m,大部可采煤层有14号、18号、23号、28号四层,总厚度一般为4.50m;两者厚度一般为12.30m,可采含煤系数4.78%。
织金县绮陌乡兴荣煤矿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说明书
(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
二〇一三年七月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1.1矿山交通位置、井田范围
一、交通、位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织金县绮陌乡兴荣煤矿属织金县技改扩能矿井之一,位于织金县城北东,行政区划属织金县绮陌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5°49′13″~105°49′48″,北纬26°42′57″~26°43′39″。
关于规范防突专项设计专项防突设计
![关于规范防突专项设计专项防突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2b328102768e9950e7381d.png)
附件13关于规范防突专项设计专项防突设计和区域防突措施的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和石门揭煤、采掘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以及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编制工作,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徽省构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施办法》、《安徽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和验收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石门(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开拓工程首次揭穿高瓦斯矿井各煤层、突出矿井的非突出煤层时,在揭煤作业前必须编制专项防突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突出煤层每个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都应当编制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突出危险区工作面必须编制区域防突措施,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三条防突专项设计是该区域煤层区域防突的原则、方法与要求,指导石门揭煤、采掘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和突出危险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的编制,煤矿相关单位管技人员依据批准的防突专项设计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专项防突设计与区域防1突措施,指导现场具体实施。
第四条防突专项设计、专项防突设计和区域防突措施的制定依据为:《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徽省构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施办法》、《安徽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和验收实施办法》(试行)。
第二章防突专项设计的编制第五条防突专项设计必须按下列目录内容编制:第一章采区(水平)地质和煤层瓦斯基本参数第一节采区范围与地质第二节煤层赋存及瓦斯基本参数第三节开拓前预测情况与结果第二章采区(水平)生产布局第一节开拓方式与巷道布置第二节煤层开采顺序与采掘作业方法第三章防突有关的主要系统第一节通风系统第二节瓦斯抽采系统第三节安全监控系统第四节避灾与安全防护系统第四章综合防突措施第一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1.区域预测(开拓后预测)2.区域防突措施23.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区域验证第二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2.工作面防突措施3.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安全防护措施第三节石门揭煤1.石门揭开突出危险煤层措施2.石门揭开非突出区域煤层措施第五章防突工程计划及设备、器材明细表第六条防突专项设计相关章节内容按下列要求说明:1.采区(水平)地质和煤层瓦斯基本参数必须简要说明采区范围、回采起止标高和区内断层、火成岩侵蚀情况,列表说明可采煤层性质、厚度、倾角、硬度、层间距和瓦斯含量、压力、透气性系数等参数,简要说明开拓前预测依据及矿井以往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结果;2.采区(水平)生产布局中巷道布置叙述到首采工作面;3.防突有关的主要系统叙述范围与本条第2款同;4.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中区域预测(开拓后预测)必须明确预测方法、参数指标和测点数量与布置,并附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区域防突措施必须明确方法、钻孔布置原则和控制范围,并用平、剖面图示说明;效果检验必须明确检验方法、参数指标与钻孔布置原则;区域验证要求同上;35.局部综合防突措施说明要求与本条4款同,安全防护措施必须说明个人防护及现场防护措施与设施;6.石门揭煤区域及局部措施都必须明确准确控制煤层层位、安全岩柱厚度的措施,明确测压钻孔布置原则,明确突出危险性预测与措施效果检验的方法、指标和相应钻孔布置原则,用平、剖面图示说明采取防突措施的方法、钻孔布置原则与控制范围,简述安全防护与组织管理措施;7.防突工程计划列至首采工作面。
X煤矿防突专项设计
![X煤矿防突专项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9ddb3008a1284ac9504344.png)
X煤矿防突专项设计二O一九年七月会审记录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井田概况第二节区域构造第三节井田构造第四节构造规律及其对煤层的影响第五节煤层第六节矿井瓦斯、瓦斯抽放、煤尘、煤的自燃及地温第二章开拓开采第一节矿井开拓方式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及支护方式第三节煤层开采顺序及采掘方法第四节通风系统第三章防突设施设备第一节瓦斯抽采设备第二节瓦斯检测设备第四章区域防突措施第一节区域预测第二节防突措施第三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第四节区域验证第五章局部防突措施第一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揭煤注意事项第二节煤巷掘进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第四节石门(井巷)揭煤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第五节安全防护措施前言一、编制矿井防突专项设计的重要意义X矿井防突专项设计是根据X煤矿的地质、生产条件特点编制的,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基本方针、原则和要求。
防突专项设计中的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是在深入分析X煤矿瓦斯灾害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的,能够更具体、更深入地指导X煤矿的防突工作,能够有效防治X煤矿在矿井生产过程中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二、设计的主要内容X矿井防突专项设计主要内容为X矿井井筒揭煤及矿井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采掘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及矿井防突组织管理。
三、设计主要依据标准和资料1、《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3、X煤矿初步设计4、X煤矿安全专篇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第一节井田概况X煤矿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二期120万t/a),设计服务年限为71.1a。
位于黔西县雨朵镇,X煤矿根据国土资源部划定矿区范围的批复“国土资矿划字[2008]51号”,X煤矿矿区范围由45个拐点圈定,井田走向长14.4km,倾斜宽0.9~2.3km,面积26.9857km²;开采深度由1550米至600米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说明书二〇一三年十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说明书二〇一三年十月目录前言 (1)㈠编制设计依据 (1)㈡设计指导思想 (2)㈢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2)一、矿井基本概况 (4)㈠井田概况 (4)㈡地质特征 (6)㈢矿井资源/储量及设计生产能力 (19)㈣矿井开拓与开采 (19)㈤矿井通风情况 (20)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 (22)㈠煤层瓦斯基本参数 (22)㈡邻近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情况 (26)㈢本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26)三、开拓开采设计中防突措施 (28)㈠煤层开采顺序 (28)㈡开拓方式和主要巷道层位 (28)㈢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28)㈣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 (29)㈤瓦斯抽采 (29)四矿井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总体方案 (31)㈠概述 (31)㈡、该矿采取综合防突技术总体方案 (31)五、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34)㈠区域防突措施 (34)㈡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42)㈢区域验证 (45)六、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51)㈠掘进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51)㈡采煤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58)㈢石门(井巷)揭煤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60)㈣矿井安全防护措施 (71)七、突出矿井管理 (79)㈠防突组织管理 (79)㈡防突技术管理 (82)八、防突仪器、装备及投资概算 (85)附录一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 (87)附录二钻屑指标法 (88)附录三防突措施有效半径的测定方法 (89)附图:1、斜井井筒揭煤预抽消突钻孔布置示意图2、工作面顺槽条带区域预抽消突钻孔布置示意图3、被保护范围确定示意图4、石门揭煤预抽消突效果检验钻孔布置示意图前言某某井田位于某某城北东部,属某某乡管辖。
矿区范围由16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由1463m至840m标高,矿区面积11.3805km²。
某某矿井为某某电厂骨干供煤矿井之一,主要由贵州某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
《某某矿井初步设计》于2008年6月由某某某某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贵州省煤炭管理局组织专家组于2008年7月进行了审查,并以号文件予以批复。
某某某某设计研究院于2013年10月又编制完成《某某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上报贵州省能源局批复。
根据矿井初步设计,一期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地面设置高、低负压两套瓦斯抽采系统。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七十九条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9号令发布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
为此,受贵州某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某某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工作。
㈠编制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储备字[2006]55号关于《贵州省某某某某井田煤炭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2、某某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810544;3、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黔发改能源〔2008〕514号“关于某某某某煤矿一期(60万t/a)工程项目核准的通知”;4、黔煤规字[2008]861号“关于对某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某某矿井初步设计的批复”。
2008年9月2日;5、黔煤安监监察字[2008]114号“关于某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某某矿井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
2008年12月1日;6、《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2011);7、《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 1018-2006)8、《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AQ1055-2008);9、《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7.1);10、《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11、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黔府办发〔2008〕83号)文件,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12、黔府办发电〔201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㈡设计指导思想1、遵循《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严格执行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
2、根据“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要求,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设安全、高效、环保的矿井。
3、重视区域防突工作,应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4、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方便实用。
㈢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1、矿井建设及生产过程中,条件具备时,应委托资质单位进行煤层瓦斯基本参数的补充测定及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
2、设计首采4煤层,由于4号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采掘作业前应采取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在确保抽采达标的情况下,做好首采煤层的回采工作。
3、根据地勘报告,矿井各煤层瓦斯含量高,矿井在编制采掘计划时应考虑足够充分的预抽消突时间,提高瓦斯预抽率,确保区域消突达标,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4、根据矿井初步设计,煤巷布置综掘工作面,采用底板瓦斯抽采巷穿层钻孔预抽顺槽条带区域煤层瓦斯的区域消突方法,在保证充分预抽消突的前提下还需做好区域消突效果检验,经区域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时,方可在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进行综掘作业。
5、矿井配备了专门的防突机构和专职的防突人员,应加强防突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
6、矿井在今后的防突工作中,应不断摸索和研究突出指标在该矿的敏感性情况和临界值,进一步搞好矿井的防突工作。
一、矿井基本概况㈠井田概况1、交通位置某某井田位于某某城北东部,属某某乡管辖。
井田东西长约8km,南北宽约4.6km,面积35.92km²。
其中,一期矿区范围:西、东分别以1、J4勘探线为界,北至探矿权边界,南到F5断层和拐点、拐点与拐点的连线为界,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2.0~4.7km,面积11.38km²。
区内没有铁路及水路,交通以公路为主。
贵毕高等级公路及G321国道经过井田南部,距离某某矿井约15km;某某至金沙公路(X039)由南向北经过本矿井东侧,为本矿井场外道路连接提供了比较方便的条件。
井田交通位置见图1-1。
2、地形地貌井田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系某某北高原过渡带,属高原岩溶丘陵地貌。
地形地貌受区域性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总体上地势具“北西高、南东低”之特点。
井田内最高点位于西部马鞍山东侧山顶,海拔1462.9m;最低点为东南部大洞暗河入口处,海拔1165m,相对高差最大达298m。
区内一般高差在100~200m之间。
3、地面水系井田内无较大常年性地表水体,仅有小溪沟分布,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雨季暴涨暴落,旱季流量甚微。
据对4条小溪观测资料,流量0.4544~6.4706l/s。
井田北部边界外缘的岩脚寨溪,流量相对较大,达0.04418~29.2950 m3/s。
4、气象特征井田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据某某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极端最高气温35.4ºC (1958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10.4ºC(1977年2月),年平均气温13.8ºC,年平均降水量1005.2 mm,平均相对湿度为82%。
风向多为南风和偏南风。
由于受区域性气候的影响,春旱、倒春寒、冰雹、夏旱、暴雨、秋绵雨、冬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出现。
5、电源条件某某现有某某、林泉及某某110kV变电站三座。
某某110kV变电站安装31.5MV A 和20MV A主变压器各一台,三回110kV电源分别引自毕节市至林泉110kV变电站再至某某的110kV供电线路和某某110kV变电站以及猫跳河六级水电站。
林泉110kV变电站安装10MV A主变压器两台,110kV电源是T接于毕节市至某某的110kV线路上。
某某110kV变电站安装40MV A主变压器一台,两回110kV电源分别引自金沙电厂和某某110kV变电站。
本矿井拟在工业场地建35/10kV变电所,一回35kV电源引自某某110/35 /10kV变电站,导线采用LGJ-150 mm2钢芯铝绞线,长度约9km。
另一回35kV电源引自某某110/35/10kV变电站,导线采用LGJ-150 mm2钢芯铝绞线,长约14km。
本地区电网系统结构合理,某某矿井的供电电源可靠。
6、水源条件井田内无较大常年性地表水体。
根据《某某某某煤矿新建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采用133泉作为生活用水供水水源。
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60m3/h,能满足矿井的生产用水水量要求,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后可作为井下消防洒水、选煤厂生产补充用水、地面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及绿化用水等。
7、通信条件某某已形成了由光缆或微波传输的通讯网,通讯系统均已实现程控化。
通讯畅捷。
本矿井通讯条件已经具备。
8、地震情况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某某境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㈡地质特征1、井田地层特征井田内仅发育沉积岩,无岩浆岩分布。
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上部、九级滩段、茅草铺组及第四系。
下三叠统夜郎组玉龙山段下部、沙堡湾段、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及下统茅口组,均未出露。
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⑪二叠系(P)①下统(P1):茅口组(P1m)为浅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致密,产蜓、腕足类等动物化石,与上覆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
组厚>50m(钻孔)。
②上统(P2)a、龙潭组(P2l)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含煤岩系,主要由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及少量细砂岩组成,中夹7-9层石灰岩及泥灰岩,底部为0-9.50米为浅灰色铝土质泥岩。
含煤14-20层,其中,全区可采煤层二层(4、9号),局部可采煤层3层(5、8、12号)。
灰岩和钙质泥岩中产腕足类、瓣鳃类、掘足类等动物化石,有Oldhamina(欧姆贝)、Uncinunellina ( 准小钩形贝)、Pugnax(狮鼻贝)、Dentalium(角贝)等。
组厚116-141m,平均厚125.59m。
根据岩性、岩相及含煤性,可分为上、下二段:(图1-3-1)。
◇下段(P2l1)龙潭组底界至标三顶界。
为典型海陆交互相沉积,灰岩夹层较多(4-6层),由5-6个“灰岩-砂泥岩-煤层”小旋回组成,代表大约6次海平面“升-降”过程。
该段碎屑岩中,波状、透镜状、脉状等潮汐层理和砂泥岩互层层理较发育,含动物和植物化石,多呈碎片状,属潮坪环境产物。
其间的灰岩多含泥质,富含动物化石,属台地相或间湾沉积。
底部为铝土质泥岩,含较多铁质,似属风化壳产物,厚0-9.5米,局部缺失(如309、302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