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26篇
一)、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③其馀。
”上④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⑥云下。
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旌⑨直臣。
” (选自《汉书?朱云传》)【注释】①匡:辅助。
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
④上:指汉成帝。
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
⑥将:拿。
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
⑧辑:连缀。
⑨旌:表彰。
1.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分)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廷()(2)已()(3)易()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2分)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2分)(二)、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
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
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
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而皆视为己子矣()(2)竟复具一德()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白者频来顾视之8.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9.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__。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完整版)新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doc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成绩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 ! ’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精心整理者 !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 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精心整理1.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 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精心整理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 4 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精心整理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精心整理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 : 听讲。
④避位发难 : 离开座位向皇帝精心整理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 : 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 : 此为病情。
⑦嗣 :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精心整理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 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共10篇)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共10篇)《送东阳马生序》VS《范仲淹有志天下》A组【甲】阅读“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就。
沃:浇。
这里是“洗”的意思。
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⑴解释加点的词。
A、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B、益.慕圣贤之道。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⑶【甲】【已】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⑷【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
⑸【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乙】文中范仲淹“被馋受贬”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B组【甲】阅读“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颤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
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③世家:身世。
④南都:地名。
⑤颤粥不充:颤,稠粥。
充,充足。
⑥日昃:太阳偏西。
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⑴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腰.白玉之环()B、同舍生皆被.绮绣()C、媵人持汤沃.灌()D、感泣辞.母()⑵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足肤皲裂而.不知/范仲淹二岁而.孤B、当余之.从师也/去之.南都C、以.衾拥覆/辄以.水沃面⑶两段文字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都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
课外文言文十五篇
课外文言文十五篇(一)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
”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
②〔襦(rú)〕短袄。
③〔复裈(kūn)〕夹裤。
裈,裤子。
④〔下〕下身。
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7.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止.得襦(同“只”)两股.战战(大腿)B.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胡不见.我于王(看见)C.寻.作复裈(不久)便扶向.路(原先,从前的)D.母甚异.之(对……感到惊异)每至晴初霜.旦(下霜,降霜)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母殷夫人自成之.当余之.从师也B.母问其.故其.如土石何C.乃.答曰乃.重修岳阳楼D.火在熨斗中而.柄热潭西南而.望9.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伤仲永》)(2分)⑵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2分)(二)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①破邵①,不犯道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①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作者:元结①)[注] ①②永、邵:地名,指永州和邵州。
③诸使:指主持国家税政的人。
④元结:唐朝诗人,曾任道州刺史。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第十五篇《马援少时》(陆续更新)
因为马援(1)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 (2)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参考译文】马援年轻时,因家庭贫困,辞别哥哥马况,准备到边郡一带种田放 牧。马况说:“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未雕琢的玉石拿给人看。权且 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他常对 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困的时候应当更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雄壮。” 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不久又叹息说:“增长财富,可贵之处 在于能够赈济施舍,否则的话,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 友故旧。得知隗嚣礼贤下士,就去投奔他。隗嚣十分敬重马援,让他参与筹划决 策。
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 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 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 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A.是
B.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 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 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 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 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 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 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完整)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
(完整)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③勿击鼠.仓廪庖厨④,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⑥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导读:永某氏之鼠以为"其饱食无祸为可恒","窃时以肆暴",虽能得意于一时,终究要被扫除干净.注释:①拘忌:拘束和禁忌.②值子:值,碰到.子,农历的子年.③僮:未成年的仆人.④仓廪庖厨:仓廪,粮仓.庖厨,厨房.⑤衣:衣架.⑥累累:一个接一个.一,解释加点的词1.不畜猫犬( )2.悉以恣鼠不问( )3.某氏室无完器( )4.假五,六猫( )二,翻译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喻__________________.译文:永州有个人,怕犯日忌,拘束禁忌特别过分.他认为自己出生的年份正值子年,而鼠是子神,所以爱护老鼠,不养猫狗,又禁止仆人击杀老鼠.粮仓厨房中,都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从此,老鼠互相传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某氏家里没有完好的物品,衣架上没有完好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们成群结队与人并行,晚上撕咬打架,发出各种声音,让人不能安寝,可是他总是不厌烦.过了几年,某氏搬到了别的州郡,后面的人来居住,老鼠仍和过去一样猖獗.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他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围捕老鼠.捕杀到的老鼠堆得像座小山,把它们丢弃在隐僻的地方,臭气散发了数月才停止.唉!那些老鼠还以为它们吃得饱饱的没有灾祸是可以长久的呢!答案:一,1.养2.全,都3.完整4.借二,1.粮仓厨房中,都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 2.从此,老鼠互相转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三,"窃时以肆暴"的得志小人二.临江之麋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导读:"麋"在主人的骄宠下,稍大则"忘己之麋也",欲与外犬嬉戏,终于被食却"至死不悟".可见"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注释: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 ):恐吓.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一,解释加点的词1.畋得麋麑( )2.自是日抱就犬( )3.习示之( )4.然时啖其舌( )5.麋至死不悟( )6.走欲与为戏( )二,翻译1.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译文:有一个临江人,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便把它饲养起来.带进门时,一群狗馋得直流口水,都摇着尾巴跑了过来.那个临江人很生气,把狗吓跑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抱着小鹿接近狗,经常让狗看,叫狗不可乱动,渐渐地又让狗和小鹿玩耍.时间长了,狗都能顺从主人的心愿.小鹿渐渐长大,忘了自己是麋了,认为狗的确是自己的朋友,和狗互相碰撞翻滚嬉戏,越来越亲热.狗怕主人,就跟小鹿周旋玩耍,表现得很友好,但是经常舔着自己的舌头.三年以后,鹿走出门外,看见别家的狗在道上很多,就跑过去想和它们玩耍.那些狗看见鹿,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鹿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鹿到死也没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一,1.打猎2.靠近3.给……看4.但是 5.醒悟6.跑二,1.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我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 2.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三,恃宠骄横的人决没有好下场.三.盲人识日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一,解释加点的词1.生而眇者不识日( )2.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3.而人之未达也( )4.扪烛而得其形( )二,翻译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译文:一生下就眼瞎的人不知太阳是什么样子,便去询问有眼睛视力的人.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盲人敲了一下铜盘,听到了铜盘的响声.有一天他听见钟声,以为那就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盲人摸了摸蜡烛,感知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摸到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太阳与钟,短笛相差太远了,而盲人不知道它们的不同,因为他未曾见过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物的道比太阳还要难以发现,而人没有洞晓,那么与瞎子没有什么两样.通达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引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从盘到钟,从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一,l.眼瞎2.古代乐器,形状像笛3.洞晓4.用手摸二,l.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2.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三,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四.牧竖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②致:使.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一;解释加点的词l.两牧竖入山至狼穴( ) 2.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3.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4.既而奄奄僵卧( )二,翻译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两个放牧的小童进山来到狼洞前,狼洞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后分别捉了,各自登上一棵树,两树相隔数十步.不大工夫,大狼回来,进洞见狼崽不见了,神情十分着急慌张.牧童在树上抓扭小狼的脚,耳,故意使它痛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愤怒地跑到一棵树下,一边号叫一边往上爬.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着急地呜叫;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终于望见,于是放弃这里跑到那里,一边跑一边叫,往树上爬去.刚到这里,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大狼又转身奔去.嘴里不停地叫,脚不停地跑,这样往返数十次,大狼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减弱;不久气息微弱,很长时间不动了.牧童下树一看,大狼已断气了.一,1.僮仆2.着急慌张的样子3.距 4.不久二,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才望见小狼,于是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奔跑号叫如同先前的样子.三,狼虽是凶残之物,但它表现出的疼爱子女的母性,也令人感动.五.傅显迂缓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②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③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④.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导读:本篇通过对傅显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一个个恪守礼教而误事的迂腐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注释:①雅:美好不粗俗.②比:等到.③适:刚才.④假寐:不脱衣服小睡一,解释加点的词1.亦稍知医药( )2.或指所在( )3.比相见,喘息良久( )4.似乎可虑( )二,翻译1.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请找出文中关于傅显迂腐,恪守礼教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你认为傅显不直接叫醒兰嫂,而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傅显喜欢读书,很能了解文章的意思,也稍微懂得医药方面的知识,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萎靡的老书生.一天,他迈着四方步到集市上,碰到人就问:"见到魏三兄没有"有的人指点他在什么地方,傅显就迈着四方步前往.等他见到魏三,喘息了很长时间.魏三问找他有什么事.傅显说:"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小儿在井旁玩耍,离井口三五尺远,似乎让人担忧.男女有别,不便把三嫂喊醒,所以跑来找您."魏三非常惊恐,奔往井边,到了那里三嫂已经趴在井口上哭儿子了.一,l.稍微2.有的人3.很长时间4.担忧二,l.一天,迈着四方步走在集市上,碰到人就问:"看见魏三兄没有"2.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三,①望之如偃蹇老儒. ②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③雅步以往.④喘息良久. ⑤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四,傅显恪守封建礼教,碍于男女有别,舍"近"而求"远".六.李氏之鸠(陈子龙①)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导读: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g ):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 i):欺哄.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慧( ) 市( ) 且( ) 去( ) 竟( ) 怜( ) 捐( ) 乃( )二翻译1.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李氏有一只鸠,能说人话,说话的能力超过鹦鹉,非常聪明,李氏已经养它好几年了.它每天就在走廊厅堂的帘幕之间飞来飞去,从不飞远,晚上就睡在笼子里,来躲避狸猫,老鼠的侵扰.它看到男女仆人有私下里偷拿东西的,摘花毁绿的,一定要报告给它的主人.有个晋国人在吴地经商,见到了这只鸟,愿意拿十两银子把它买下来.鸠已经觉察到他的意图,就告诉主人说:"我住在这里已经好久了,不忍心离开.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绝食."主人哄骗它说:"我有二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完了就带你回来."到了那个商人家里,主人就抛下它离开了.鸠整天不吃东西,哀呼号叫,要求回去.商人很同情它的忠诚和意志,而且还担心鸠死了而又不能取回银子,于是留下了十分之二的银子作为补偿,把鸠还给了李氏.鸠才吃东西.一,慧(聪明) 市(卖掉) 且(将要) 去(离开) 竟(始终)怜(同情,怜悯) 捐(耗费,花费) 乃(才)二,1.鸠鸟每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东西或采摘花朵的情况,就一定报告它的主人.2.主人骗它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马上就带你回家."三,李氏鸠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寄托了作者誓死忠于明朝的气节情操,又辛辣地讽刺了那些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七.楚人养狙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⑤,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ku )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导读: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明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注释: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j ),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④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 ),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奉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一,解释加点的词1.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 )2.山之果,公所树与( )3.狙公卒馁而死( )4.众狙皆寤( )5.一旦有开之( )二,翻译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楚国有一个靠养猴来生活的人,楚国的人称他为狙公.每天早晨,狙公一定在院里分派猴子们干活,派老猴率领小猴往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实,上交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有的猴子不给,狙公就用鞭子抽打它.群猴都害怕他,不敢有违.有一天,有个小猴对众猴说:"山上的果树,是狙公栽种的吗"大家说:"不对,是天生的."小猴说:"不是狙公就不能摘取吗"众猴说:"不对,都可以摘取."小猴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靠他分派(去采)为他干活呢"话未说完,众猴都醒悟过来.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狙公睡了,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拿走了他储存的食物,互相拉着进入树林,不再回来.狙公终于饿死了.郁离子说:"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差不多和狙公一样吧!只是他们还糊涂没有觉醒,一旦有人开导他们,使之明白,那狙公之类的欺诈权术就行不通了."一,1.有的猴(无定指代词) 鞭子2.种3.终于饿死了4.同"悟",醒悟5.开导他们二,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他们像狙公吗三,被剥削者一旦觉醒过来,造了反,统治者必将术穷而死.八.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一,解释加点的词1.其下有一猫( )2.何以明之( )3.日渐中狭长( )二,翻译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译文: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花下有一只猫,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公,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见这幅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怎么证明它呢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颜色发干,这是太阳在中天时的花,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如果是带着露珠的花,那么花房一定紧紧收敛而且色彩鲜丽润泽.猫眼在早晨和傍晚,眼珠都是圆的,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到正午时就像弓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一,1.指牡丹丛2.证明3.逐渐二,1.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2.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三,善于观察九.三上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导读:名人大家读书尚且做到"未尝顷刻释卷",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②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③经史:经书和史书.④小说:杂记类书籍.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一,解释加点的词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3.讽诵之声琅然( )4.闻于远近( )5.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6.亦笃学如此( )二,翻译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2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四,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译文:钱惟演虽然出生长大在富贵人家,却很少有特别的爱好.他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对自己的下属官员说,自己一生惟独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着的时候就读笔记小说,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不曾有一刻放下书.谢绛也说:宋绶和他同在史馆任职,每次上厕所一定带着书去,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专心好学到了这种地步.我于是对谢绛说: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大多写于"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这些时候更有利于构思.一,1.虽然2.对……说3.形容清脆响亮 4.使……听见5.周密思考,构思6.也二,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写的.三,B 四,成功来自于勤奋十.孔子见罗雀者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zhu ng):愚.败:祸乱,祸害.一,解释加点的词1.大雀从黄口( )2.孔子顾谓弟子曰( )3.利食而忘患( )4.善惊以远害( )二,翻译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而远_____有相似之义.译文: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鸟.夫子问捕鸟人:"唯独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鸟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鸟跟从易警觉的大鸟,就捕不到;如果大鸟跟从贪吃的小鸟,也能捕到."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灾患,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但是因为所跟随的不同就变成了福或者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一,1.跟随2.回头3.贪图4.远离二,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 2.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三,君子小人十一.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遂得水( )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 .. 。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50 篇,含答案)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 木兰从军木兰者,古时一女子也。
少习骑射,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习骑射()(2)市鞍马()(3)长而益精( )(4)木兰乃易男装()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4、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
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女子还有很多。
你能再举一个这样 的人和事吗?1、(1)小时候 (2)买 (3)更加(4)换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4、略。
二 好书之人有三病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 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好书之人有三病( ) (2)徒为架上观美()(3)其于没世无闻,均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3、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 (1) (2) (3)1、(1)毛病 (2)只是(3)一样2、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3、(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
(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
. . .....(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
初二文言文大全
初二文言文大全1. 初二文言文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说明的道理】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2.★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
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
”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说明的道理】这篇文言文揭露了黑暗的“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迫害,使得老百姓生活困苦。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39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书.遂大进(书法)(2)平生于书.(写字)(3)文征明临.写《千字文》(临摹)(4)或.答人简札(有时)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秦青弗.止(不,没有)(2)响遏.行云(阻止)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要知错就改,学习要谦虚,不能骄傲。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 综合课外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两个小时后,山子长吁一口气站起来.我走到画板前一 看,忍不住问:“山子,你怎么没画……”山子父亲也站起 来:“老师,山子没画俺的眼睛吧?”我很惊讶:“您怎么知 道?”
虽然山子的父母是盲人,眼窝深陷,甚至连山子本人也不愿意面对,但是,他 们却成天用‘心’看着山子成长,用爱支撑起他成长的天空.这眼睛因
爱而完美.
五.作者说:“不管绘画技巧多高明,心中没有爱,你们的作品将一钱不值.”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我赞同这个观点.文天祥因民族之爱,使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的诗句千古留芳.
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 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 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 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 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 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 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 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 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 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一六]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 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 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一七]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一八]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 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 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 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八年级)》
3.痴。①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②听已,辄默记;③暮归,忘其牛;④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⑤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⑥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4.父母的支持;恩师(伯乐)的赏识与栽培。
1.①蹄:名词活用为动词,踢。②因:于是。③遽:马上,赶快。④偿:偿还,退还。
2.①仆人说那匹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关键词“为”“售”)
②你是朝中重臣,你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关键词“制”“蓄”)
3.“不见是马”中的“是”作代词用,可译为“这”“那”,指的是陈谏议家里的那匹劣马。“是移祸于人也”中的“是”也作代词用,可译为“这样(做)”,指的是把自己的手下尚且不能管住的劣马卖给商人这种做法。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③矣。
【译】
②汝为贵臣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译】
3.结合原文,说说“不见是马”与“是移祸于人也” 两句中的“是”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答】
4.读了本文,你是怎么理解“时人”所谓的“古仁人之风”的?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读书之法
大抵现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二)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整理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一)戴胄犯颜执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座下忿选人之多诈忿:生气、痛恨。
B. 联复何忧忧:担心的事。
C.天下无冤狱狱:监狱。
D.不肯者死者:……的人。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B.以贵骄人,非道也C.以首俯地D.或以钱币乞之3.下列句子,与“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凡得学者,有亲也B.为天下笑C.则杖之D.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讲述的是唐代大臣戴胄违反皇帝的圣旨而公正执法的故事B.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的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不畏权贵、据理力争的人。
C.戴胄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格执法的人。
D.戴胄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言论如泉水涌出般,从而引起了皇上的厌烦。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欲守法而使联失信乎?(2)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二)神医袁体庵明末高邮。
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
何以书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
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
”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吁!亦神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举子举于乡举:动词,考中举人。
B.疾不可为矣为:治疗。
C.必更求何氏诊之更:再,又。
D.何以书示其人示:公示。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惧之以死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皆以美于徐公C.投以骨D.左右以君贱之也3.下列句子,与"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南冥者,天池也B.不起草,对客挥毫C.鹿出于王左D.童子何泣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体现在:了解病因,对症治疗;不用药物治疗,而是用精神治疗法;能够预知人痊愈的时间。
B.书信的内容从侧面体现了袁体庵医术的神奇。
C.从文章看袁体庵治愈不了举人的病,只有镇江的何医生才能治愈。
D.举人看了信以后,面向北面拜了两拜来表示对袁体庵的谢意。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以一书寄何。
(2)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三)刘南垣公规劝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
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县患之患:忧患,害怕。
B.俟其来款之俟:等到。
C.罗列盈前盈:盈利。
D.各食三碗食:吃。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当开谕之A. 俟其来款之B.越王用之良C. 隽李之役D. 是画蛇而为之足者之类也3.下列句子,与"饱时难为味,时使然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已饱甚,不能也B.出一编书C.常坐临安市肆观棋D.何以知之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麟教育弟子的方法值得借鉴,启示我们:给别人提建议,也要讲究方法,使接受者心服口服。
B.刘南垣公的高明之处表现在并没有用老师的身份去要求学生改正,而是通过一顿饭的安排,使学生悟出缘由,真心去改正。
C.选文告诉我们: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苟责于人;做人在生活上要俭朴,要能够吃苦。
D.直指使受到了老师的责备,此后不敢因为饮食而责备部下了。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2)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四)晏子相齐晏子相齐,三年,政平民说。
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以告景公。
旦曰,割地将封晏子,晏子辞不受,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者,婴是也。
所以贫而不恨者,以善为师也。
今封,易晏子师,师以轻,封以重矣,请辞。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曼子相齐相:宰相。
B.政平民说说:通"悦",快乐。
C.易晏子师易:改变。
D,未尝闻之尝:曾经。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富而不骄者A.莫不郭索而来B.贫而不恨者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3.下列句子,与"贫而不恨者,婴是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孔融被收,中外惶怖C.闻讲《左氏春秋》,爱之D.易为猛兽所害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记叙了齐景公要割地封赏晏子,而被晏子拒绝的故事。
B.晏子把清廉为官作为人生宗旨,虽然贫困却不觉得遗憾。
C.晏子在齐国做宰相时,政治安定,百姓和乐,很受百姓爱戴。
D.晏子把善良作为人生宗旨,委婉地拒绝了齐景公所给的封地。
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
(2)所以贫而不恨者,以善为师也。
(五)申屠敦之鼎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
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
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
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
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
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
”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敦不平,辨数不已。
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申屠教布衣:百姓。
B.呼金工象而铸之象:模仿。
C.贵人宝之宝:宝贝。
D.众宾次第威日次第:一个接着一个。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西邻鲁生见而悦焉A.归而叹日B.呼金工象而铸之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学而时习之3.下列句子,与"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殁世不忘B.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C.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D. 遂催吴刚伐桂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记叙了叫申屠敦的人挖出了汉代的鼎被邻居盗走,献给有权势贵人的事。
B.鲁生通过"呼金工象铸之。
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达到自己以假乱真目的。
C.鲁生弄虚作假,将假鼎献给权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
D.从权贵以假为宝,宾客也争先献宠,巴结权贵,可以看出世风日下,人心可悲。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敦所有者略类。
(2)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六)郤恶奔秦秦楚交恶,楚左尹郤恶奔秦,极言楚国之非,秦王喜,欲以为五大夫,陈轸曰:“臣之里有出妻而再适者,日与其后夫诟前夫之非,意甚相得也。
一日,既而又失爱于其后夫,而嫁于郭南之寓人,又言其后夫如昔者。
其人为其后夫言之,后夫笑曰:‘是所以语子者,犹前日之话我也。
’今左尹自楚来,而极言楚国之非,若他日又得罪于王而之他国,则将以其所以訾楚者诋王矣。
”秦王繇是不用郤恶。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极言楚国之非极:极力。
B.臣之里有出妻而再适者适:适合。
C.既而又失爱于其后夫而:不久D.是所以语子者语:对…...说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极言楚国之非A.他日又得罪于王而之他国B.恻隐之心,人皆有之C.牡丹之爱D.何陋之有3.下列句子,与“日与其后夫诟前夫之非,意甚相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神定,捉虾摸,鞭数十,驱之别院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C.吾谁与归D.是所以语子者,犹前日之话我也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讲述了楚国的郤恶投靠到秦国后,尽说楚国的坏处,得到了秦王重用的事。
B.陈轸列举了一个被休再嫁女人的故事,对秦王进行了劝说,使秦王醒悟。
C.“将以其所以訾楚者诋王”是秦王不重用郤恶的原因。
D.选文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脚踏实地,不要失去本性。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与其后夫诟前夫之非。
(2)若他日又得罪于王而之他国,则将以其所以訾楚者诋王矣。
(七)猫号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
请更名为‘龙猫’。
”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
’”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
”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墙猫’可。
” 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斯墙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
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哉!”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奇之奇:奇怪。
B.虎诚猛诚:确实。
C.云霭蔽天蔽:遮蔽。
D.请更名曰"风" 更:更改。
2.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其尚于龙乎A.号于人B.猛于烈火C.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下列句子,与“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十万之众,受制于人B.屠俱,投以骨C.青取于蓝而青于蓝D.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简述了齐奄请人给自己一只描起名字的故事,对齐奄的想象力给于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