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共育工作制度
小学家校共育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为了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班主任及部分家长代表为成员。
2.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家校共育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各部门、班级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检查督促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三、家校共育工作内容1.加强家校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
(1)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工作、班级情况及学生表现。
(2)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班主任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情况,及时沟通教育问题。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
(1)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
(2)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如班级文化建设、班级节日庆祝等。
(3)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四、家校共育工作要求1.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
2.家长要积极参与家校共育活动,关心孩子成长,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家校共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家校共育工作考核1.班主任家校共育工作考核:包括家校沟通、家长满意度、家校活动参与度等方面。
2.家长参与家校共育活动考核:包括家长参与度、活动效果等方面。
3.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考核:包括家校共育工作计划制定、活动组织、问题解决等方面。
六、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农村小学“五项管理”家校共建工作制度
农村小学“五项管理”家校共建工作制度一、引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推动家校共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家校共建工作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家校双方在“五项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1. 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
2. 增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4.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五项管理内容1. 作业管理:确保学生作业适量、适中,提高作业质量。
(1)学校方面:a. 制定作业管理制度,明确作业量、难度、类型等要求。
b. 加强对教师作业布置的指导,确保作业与课程标准、教学进度相匹配。
c. 定期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d.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作业设计与评价能力。
(2)家庭方面:a. 配合学校做好作业管理,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b.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c.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睡眠管理: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学校方面:a. 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确保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
b. 加强对学生睡眠质量的关注,及时发现和解决睡眠问题。
c.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睡眠。
(2)家庭方面:a. 关注学生睡眠情况,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b. 控制学生晚上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影响睡眠。
c. 与学校保持沟通,共同解决学生睡眠问题。
3. 手机管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预防沉迷网络。
(1)学校方面:a. 制定手机管理制度,明确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场合。
b. 加强对学生手机使用的监管,防止沉迷网络。
c.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2)家庭方面:a. 配合学校做好手机管理,关注学生手机使用情况。
b. 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鼓励参加户外活动。
小学家校协同管理制度
小学家校协同管理制度一、引言家校协同管理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制度旨在规范家校协同管理,明确家校双方的职责,提高教育质量,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二、家校协同管理原则1. 尊重原则:尊重家长意愿,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家校沟通。
2. 共同原则: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学生教育,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3. 合作原则:学校与家庭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指导原则: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教育素养,促进家校共育。
三、家校协同管理内容1. 家长学校建设(1)学校应设立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2)家长学校课程内容应涵盖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心理健康等方面,满足家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学校应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
2.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1)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通报学校工作,听取家长意见,共同讨论学校发展规划。
(2)学校应设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家长代表作用,参与学校决策,监督学校工作。
(3)学校应组织家长志愿者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工作。
3. 家校沟通与合作(1)学校应建立家校联系册,记录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促进家校双方了解学生情况。
(2)学校应定期组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环境,指导家庭教育,解决学生成长问题。
(3)学校应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增进家校情感交流,促进家校共育。
4. 家长教育素养提升(1)学校应开展家长教育素养培训,提高家长对教育政策的理解,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2)学校应组织家长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如家长讲座、亲子阅读等,增进家长对教育理念的理解。
(3)学校应定期开展家长满意度调查,了解家长需求,不断优化家校协同管理。
四、家校协同管理实施措施1. 完善家校协同管理机制(1)学校应制定家校协同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家校双方职责,确保家校协同管理有序开展。
小学学校家校共育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家校共育管理制度一、引言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家校共育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确保家校共育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二、家校共育目标1. 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2. 促进家校沟通,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会公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家校共育任务1. 加强家校沟通(1)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2)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个别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3)学校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动态,参与学校管理。
2. 提高家长教育素养(1)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邀请教育专家、心理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学校组织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亲身体验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素养。
(3)学校鼓励家长阅读教育书籍,参加教育类培训,提升自身教育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1)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在校、在家的行为要求。
(2)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4. 开展家校合作活动(1)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
(2)学校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节、志愿者活动等。
(3)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等。
四、家校共育措施1. 建立健全家校共育组织机构学校成立家校共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家校共育工作计划,组织家校共育活动,协调家校关系。
家校共育工作制度
家校共育工作制度一、总则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共同协作,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家校共育目标1. 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 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3.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家校共育内容1. 家长教育:开展家长学校、家长讲座、家长论坛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能。
2. 家校沟通: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校联系簿等方式,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互信。
3. 家校协作:共同开展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4. 家校评价: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家校共育机制1. 组织机制:成立家校共育领导小组,负责家校共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 运行机制:明确家校共育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确保家校共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3. 保障机制: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和经费支持,保障家校共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反馈机制:建立家校共育工作的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和建议,不断调整和改进家校共育工作。
五、家校共育活动1. 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组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2. 家长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汇报学校工作,了解家长意见和建议,促进家校沟通。
3. 家长讲座:邀请专家、优秀家长等举办家长讲座,分享教育经验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4. 家长论坛:组织家长开展论坛活动,探讨教育问题,分享教育心得,增进家校互信。
5. 家校联系簿:建立家校联系簿,定期更新学生在校表现和家庭情况,加强家校沟通。
6. 课外活动:共同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7. 社会实践:共同组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方案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方案小学家校共育工作方案(通用8篇)编写工作方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设计。
在计划做某项工作时,提前准备多种方案,可以更好的帮助上级做决策,那么你会写工作方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家校共育工作方案(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方案篇1为深化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省教育厅“创双先、争双优”和市委“创优良工作作风、创优良发展环境”活动,按照市教育局实施的“百校万家携手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转变作风、优化环境、激发活力、共同成长”为主题,紧紧围绕强化师德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不断增强教育惠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汲取社会对教育民生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促进家庭、社会、学校育人环境的优化,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全市教育科学发展,为实施教育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二、组织保障学校成立“百校万家携手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工作。
三、目标任务通过“万名教师家访与家长携手、万名家长走进学校与教育携手”,增进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理解,增强人才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共建教育发展新生态。
(一)号准教育脉搏。
深入村组社区,了解民生需求,回应社会对教育的新期盼;走进每一个学生家庭,感受学生的生活、生长、生存环境,带着感情去交流,增强对事业的责任感、职业的使命感;通过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做到问需于家长,问计于家长,共同探求新思维、新方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增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共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
(二)营造教育氛围。
尊重家长,把握政策,密切与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形成共同探讨教育规律,共同营造育人环境的氛围。
以积极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当前的问题和困难。
小学家校合作制度(四篇)
小学家校合作制度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合作机制和合作方式。
它旨在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小学家校合作制度的目标是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全面发展。
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增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知识和能力。
小学家校合作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的家长会议:学校组织家长参加会议,介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家长可以提出问题或意见,学校也可以向家长传达重要信息。
2. 家校共建活动:学校和家庭可以联合组织各种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读书会、家庭游园等,增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家长志愿者服务: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工作中,为学校及学生提供各种支持与帮助,如义务劳动、宣传推广等。
4. 家校通讯:学校定期向家长发布学校的通讯,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情况、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等,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5. 学生学业指导: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提供学业指导和支持。
通过小学家校合作制度,学校和家庭可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教育发展携手努力,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关键环境中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引导,实现个人能力的最大发展。
同时,家校合作也有助于减少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的脱节,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小学家校合作制度(二)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育人、共同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
小学家校合作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家校合作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1.家校联络:学校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络,通报学生教育情况、学校活动安排等,并及时回应家长的关注和问题。
2.家访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情况,并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要求。
小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家长学校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小学家长学校的领导、教师、学员家长等,以及与家长学校相关的所有工作内容和人员。
第二章工作职责2.1 家长学校领导职责1) 制定家长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对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2) 安排和调动家长学校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并进行教师培训和考核;3) 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事务管理,协调各部门工作,解决问题和纠纷;4) 维护家长学校的声誉和形象,扩大家长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5) 审批并签署有关家长学校的各种文件、函件,代表家长学校与外界联络。
2.2 家长学校教师职责1) 按照家长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标准,开展教学活动;2) 尊重和关心学员家长,积极与其沟通和交流,协助解决学员学习问题;3) 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和课题研究,提升教学水平;4) 安全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学员家长解决教育、培养子女的问题。
2.3 学员家长职责1) 积极参与学员的教育和培养,关注学员的学习和成长;2) 配合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合作,共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3) 了解学员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与教师和其他家长交流经验。
第三章工作制度3.1 工作时间1) 家长学校的工作时间为每周五天,每天工作8个小时;2) 家长学校的工作时间从上午9点开始,到下午5点结束;3) 家长学校在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可以休息,但可以适当安排特殊活动。
3.2 考勤制度1) 家长学校实行打卡考勤制度,每天工作开始和结束时,全体人员需进行打卡;2) 迟到、早退和旷工将按照规定进行奖惩;3) 请假需提前向上级领导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提前请假,需事后补报请假手续并说明原因。
3.3 教研制度1)家长学校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教师需提前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并参加教研会;2) 教研活动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的分享,以及教学问题的研讨;3) 家长学校鼓励教师参加教学大赛和培训班,提升教学水平。
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及实施方案
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及实施方案一、引言家校共育是指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及实施方案。
二、家校共育工作制度1. 家校沟通机制(1)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建立家校联系簿,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3)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微信、短信等,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传递信息。
2. 家长参与机制(1)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如听课、参观等。
(3)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志愿活动,如校园卫生、活动组织等。
3. 家校合作机制(1)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共同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
(2)共同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
(3)共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社区服务等。
4. 家校评价机制(1)定期对家校合作工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2)建立家校合作档案,记录家校合作的过程和成果。
(3)对家校合作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家长和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家校共育实施方案1. 组织家校共育活动(1)定期组织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组织家长委员会会议,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
(3)组织家长听课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增进家长与学生的亲子关系。
2.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或教师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2)提供家庭教育资料,如书籍、视频等,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3)建立家庭教育咨询热线,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和帮助。
3. 加强家校合作(1)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共同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
(2)共同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
农村小学“五项管理”家校共建工作制度
农村小学“五项管理”家校共建工作制度一、引言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制定了农村小学“五项管理”家校共建工作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家校共建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作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增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4. 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推动家校共育工作深入开展。
三、工作任务1. 家庭教育指导(1)学校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3)学校设立家庭教育咨询室,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2.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1)学校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关爱同学的良好习惯。
(2)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3)家校共同开展主题活动,如环保、法制教育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学习管理(1)学校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家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4. 心理健康教育(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
(2)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学校保持沟通,共同解决心理问题。
(3)家校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 安全教育(1)学校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
(2)家长关注学生的安全,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预防意外伤害。
小学家校共育工程规章制度
小学家校共育工程规章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旨在明确家校共育工程的宗旨、目标、任务、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确保家校共育工程的健康、有序、高效运行。
第二条宗旨家校共育工程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关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第三条目标家校共育工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养,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效应;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四条任务家校共育工程的任务包括:1.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及教育素养。
2. 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共同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
3. 组织丰富多彩的家校活动,增进家长、学生与学校的感情,促进家校互动。
4.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与辅导。
5. 强化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六条组织架构家校共育工程设立家校共育委员会,作为家校共育工程的领导机构。
家校共育委员会由校长、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社区代表等组成。
家校共育委员会负责制定家校共育工程的规划、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监督家校共育工程的实施。
第七条运行机制1. 家校共育工程实行定期会议制度,家校共育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家校共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家校共育工程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小组,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和活动组织等工作。
3. 家校共育工程设立沟通联络小组,负责家校之间的日常沟通与协调。
4. 家校共育工程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工作。
5. 家校共育工程设立安全教育小组,负责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第八条家长职责1. 关心孩子的成长,积极参与家校共育活动,履行家长职责。
“五项管理”家校共建工作制度
“五项管理”家校共建工作制度一、引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五项管理”家校共建工作制度。
本制度旨在通过家校共育,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进步、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五项管理内容1. 学业管理(1)学校与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沟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信息。
(2)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教育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家庭应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
(4)学校与家庭应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健康管理(1)学校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健康检查,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2)家庭应关注学生的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习惯,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
(3)学校与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4)学校与家庭应共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3. 行为管理(1)学校应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家庭应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尊敬师长,关爱同伴。
(3)学校与家庭应共同开展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学校与家庭应共同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和引导。
4. 道德管理(1)学校应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2)家庭应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
(3)学校与家庭应共同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4)学校与家庭应共同制定道德教育计划,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5. 家庭教育管理(1)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2)家庭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制度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小学家校共育工作制度是指学校与家长共同合作,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工作制度。
小学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家庭是孩子们最早的教育环境,家校共育工作制度的建立,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孩子方面的作用。
其次,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学校可以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提供给家长一些教育的指导和启迪,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
家长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和课程,与教师共同探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问题,互相交流经验。
通过资源的共享和互动,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使教育更加个性化、多元化。
再次,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和家庭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相互补充。
家庭应该给予孩子温暖和爱护,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品德;学校应该提供给孩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家校共育工作制度的建立,可以让学校和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最后,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可以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和参与感。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感。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校共育工作制度的建立,可以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让他们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综上所述,小学家校共育工作制度的建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家校合作和家长的参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用心去教育孩子,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只有家校共同合作才能够实现孩子们更好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小学学校家校共育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家校共育管理制度小学学校家校共育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我校制定了家校共育管理制度,以建立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一、家庭参与教育的原则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力量。
学校将积极引导家庭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尊重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 家庭要积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和问题,与学校共同协助孩子的成长。
3. 学校将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并为家长提供培训和指导,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二、家庭参与教育的内容1. 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a. 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活动:学校定期举行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并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相关情况和要求。
b. 学校活动的支持:家长可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为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励,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c. 学习辅导:家长可以在学校课后辅导班或家庭中为孩子提供学习辅导,帮助孩子巩固和扩展学校所学的知识。
2. 学校与家庭的沟通a. 学校通讯:学校将定期向家长发布学校的通讯,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活动的安排等,家长应及时关注并回复学校的询问。
b. 家校联系人:学校将指定家校联系人,负责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向学校反馈。
3. 家庭教育指导a. 家长培训:学校将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活动,提供家长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如亲子沟通、家庭教育心理等方面的课程。
b. 家长会议:学校将定期举行家长会议,邀请专家讲解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家长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和问题,并得到学校的帮助和支持。
三、家校合作机制1. 互通信息:学校将建立家校联系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校的教育政策和相关通知,并通过平台与学校保持联系。
2. 教育合作: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并定期进行教育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
小学学校家校共育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家校共育管理制度一、引言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提高教育质量,我们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家校共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要求,确保家校共育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二、家校共育目标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家校共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家校共育,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校共育,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三、家校共育内容1.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校与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道德品质和自律意识。
2. 学习方法与习惯指导:学校与家庭共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与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 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学校与家庭共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5.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四、家校共育方法1. 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情况,交流学生在校表现,共同探讨教育问题。
2. 建立家校联系平台:利用网络、电话等通讯工具,建立家校联系平台,方便家长与学校教师沟通交流。
3. 家长开放日: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参与学校活动。
4. 家庭访问:学校教师定期进行家庭访问,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家长交流教育问题,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5. 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学校邀请专家进行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增进家校合作。
五、家校共育要求1. 学校要求:(1)加强家校共育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家校共育工作落到实处。
家校共育制度范本
家校共育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共同关心、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模式。
第三条家校共育工作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第四条家校共育工作应坚持平等、自愿、合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
第五条学校应设立家校共育工作机构,负责家校共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第六条家长有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有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情况的权利。
第七条家庭和学校应定期沟通,交流学生的情况,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
第八条社会应支持和参与家校共育工作,为家校共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家校共育的具体措施第九条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表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学校应设立家长学校,开展家长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
第十一条学校应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如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信任。
第十二条学校应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家委会等,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第十三条学校应与家庭、社会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如微信群、QQ群、学校网站等,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和问题。
第十四条学校应定期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学生在家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
第十五条学校应开展家校共育主题活动,如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和学生座谈会等,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
第十六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家校共育的制度和机制,如家校共育工作计划、家校共育工作总结等,保障家校共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家校共育的保障第十七条学校应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保证家校共育工作的时间和经费。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制度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前言家校合作哺育成长学校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只有密切联系家庭,依靠广大家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家长们虽然知识水平不高,但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育子经验,同样凝聚着无限的教育智慧。
为此,我们广开言路,主动征求他们对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意见,征求他们对学校德育的看法和意见,对学校家长工作的建议,征求他们对合作育人的设想。
构建起信息反馈落实制,构建信息互通制,学校要求教师家长来校时要热情接待,有的放矢地开展家校共商共育工作,不断拓展育人途径摘要:密切家校联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呼唤,是时代的要求,具有深远的意义,让学校和家庭携手,让教师和家长携手,朝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目标,不断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章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性质小学家长委员会是“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由班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层层选拔的基础上形成的,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
”其宗旨是:“坚持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具有群众性、独立性、参与性、民主性和自治性。
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纲要》对现代学校制度提出了十六字方针,即“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其中“社会参与”、“民主监督”都离不开家长委员会。
小学家校共育管理制度
小学家校共育管理制度1. 引言家校共育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为了加强小学家校共育的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制定小学家校共育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 目标小学家校共育管理制度的目标如下:- 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建立家校共同参与学生研究和发展的机制;- 提供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渠道;- 加强家校共育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3. 管理制度内容3.1 学校角色学校在家校共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承担以下责任:- 制定并宣传学校家校共育方针和政策;- 组织家校共同活动,如家长会、座谈会等;- 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研究情况;- 鼓励和支持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
3.2 家庭角色家庭是小学家校共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责任如下:- 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关注并参与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积极与学校沟通合作,参与家长会和座谈会等活动;- 支持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3.3 沟通与合作为了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研究情况;-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提供线上线下的沟通渠道;- 学校提供家教指导和培训,帮助家长更好地辅导学生;- 确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责任和权利。
4. 管理制度执行和评估为保证小学家校共育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应进行以下工作:- 学校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流程;- 指定专人负责家校共育工作的协调与组织;- 确定家校共育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定期评估和调整制度。
5. 结论小学家校共育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本制度能够为家校共育提供有效的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学校共育工作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成长。
2. 家校合作,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形成教育合力。
3. 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4. 公平公正,尊重家长意见,保障家长权益。
三、工作内容1. 家长学校建设(1)成立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参加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2)邀请专家学者、优秀家长代表进行授课,分享家庭教育经验。
(3)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解答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家长开放日(1)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学校,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
(2)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3)组织家长观摩课堂教学,了解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表现。
3. 家访工作(1)教师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问题。
(3)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4. 家长委员会(1)成立家长委员会,代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2)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3)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提出合理化建议。
5. 线上家校沟通(1)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家校沟通渠道,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动态。
(2)定期发布学校通知、学生成绩、活动安排等信息。
(3)开展线上家长会、家长课堂等活动,提高家校沟通效率。
四、工作要求1. 学校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工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2. 教师要积极参与家校共育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3.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关心孩子成长,支持学校工作。
4. 学校要定期对家校共育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办公室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前言学校的德育宗旨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家校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密切联系家庭,依靠广大家长,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章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性质小学家长委员会是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
其宗旨是坚持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家长委员会具有群众性、独立性、参与性、民主性和自治性。
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纲要对现代学校制度提出了“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方针,其中“社会参与”、“民主监督”都离不开家长委员会。
因此,家长委员会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包括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同时,家长委员会也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委员会是一种群众性自治组织,起到了家校沟通桥梁和家校共建平台的作用。
它不能代替学校发挥作用,也不同于一般家长个体的作用。
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参与、支持、提升。
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学校改革和发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
家长委员会有四项权利: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参与方面,家长委员会需要对学校教育进行民主监督与管理。
学校有义务定期向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报告工作,并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家长委员会在参与学校民主监督与管理中,要积极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监督并不意味着对立甚至敌对,家长委员会更倡导参与和合作。
家长委员会还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例如听取学校关于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情况介绍,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等。
支持方面,家长委员会需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支持学校改革和发展。
每个家长都关心孩子所在的学校和所接受的教育,都愿意为孩子的发展贡献力量。
家长委员会可以挖掘家长身上的巨大教育潜能,让他们从被教育者走向教育者,成为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
家长委员会还有沟通协调功能,可以组织交流学校与家庭、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
广泛收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反馈。
学校和家庭是利益攸关方,是命运共同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为了学校校改革发展,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委员会需要积极配合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素质。
例如家长进课堂,配合学校开发课程资源,开展对学生的教育。
家长委员会还需要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和教育质量提升。
通过舆论宣传、资源支撑、活动开展、意见反馈、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家长委员会可以参与学校体育、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安全教育活动,学校校外教育活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教师年度评价考核活动等等。
家长委员会需要积极配合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素质。
家长委员会在学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还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做出贡献。
首先,家长委员会可以担任学校的技术顾问,为学校在教育和文体活动方面提供支持。
其次,家长委员会可以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和办学举措,为学校的形象宣传和发展提供帮助。
此外,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为学校提供人力、物力和智力的支持,协助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拓展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生活。
家长委员会的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支持学校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为了配合和推动教育部门和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积极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因此,建立和完善家校联系的绿色通道,协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合力,是家长委员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家长委员会还应该组织实施家长教育活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但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够正确地教育孩子。
因此,家长委员会应该关心孩子、关心孩子所在的学校,了解学校的情况,参与学校的活动,为孩子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家长委员会还应该与学校、家庭、学生和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广泛收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反馈。
定期召开家长会议,组织家长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讨解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有条件的家长委员会还可以建立家校信息互动平台,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提供方便。
总之,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不可小觑,他们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做出重要的贡献。
学校应该重视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始终扮演着主要角色。
学历高并不代表就是好父母,文化低也不意味着无法教育孩子。
城市相对于农村更加重视教育,陪读和参加各种班级也更加普遍。
然而,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这些误区都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陷阱。
有些父母认为,他们只需要生孩子并将其送到学校,教育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
但实际上,家庭教育素质决定孩子的未来素质。
如果这种观念持续下去,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过去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5+2=?”这样的报道,教育现状让我们深感担忧。
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学校抱怨学生在家中没有养成良好的惯,而坏惯又很难改正。
家长则抱怨学校对孩子的关注不够,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等等。
因此,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需要理念、方法和措施的综合运用。
家长委员会是一个培养广大家长成为了解支持素质教育、懂得爱孩子、会管教孩子的合格家长的平台。
家委会参与的活动包括听课、讲班会、讲校会、参加升旗仪式、参加毕业典礼、参加运动会、参加文艺汇演、义务劳动等等。
家委会是家长民主选举的自治组织,不是学校的下属或“附庸”组织,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家长委员会不能干涉学校的权利和工作职能,学校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的课程方案。
在家校融合中,学校发挥着谋划、统筹、协调的作用,是主角。
家委会工作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这也是家委会工作的原则。
每一位家长参加学校家委会,就意味着家长从为学校输送学生的角色,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同路人,学生家长从站在学校大门之外的“教育看客”,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当事人”,家校成为教育同盟。
家长委员会释放了家长对教育的爱、对教育的关注和对教育的支持。
在家委会里,所有家长都是志愿、义工、无偿的参与工作,现代公民素养悄悄浸润到家长的身上,再从家长身上传递到孩子身上:责任意识、民主意识和志愿者精神,开始被唤醒、被放大。
家长委员会与学校的关系是目标一致的合作伙伴关系、同盟军,是探戈舞的舞伴。
可以说谁也离不开谁。
双方的目标是教育好孩子,推动学校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特色和长远发展。
但由于职责不同,各自要明确自己的边界,不可越界,可能有些交叉,但要分清主次。
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是主导,家委会是监督者和咨询者。
家委会要做到监督不越位,尊重学校的主导权,支持学校管理工作,注意监督方式和方法。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是主角,家委会是配角和帮助者,要支持但不盲从。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家委会的参与必须在学校的管理之下。
家委会可以选择优秀家长,安排授课内容,使学生既学到实践知识,又理解生活的真谛。
在提升家庭教育和家长水平及校外活动上,家委会可以当主角,学校甘当配角。
家委会可以组织春游秋游等活动,分担管理风险,解决安全问题。
家委会主任是家委会健康成长的基础,需要人品好、作风正、有成长空间、人缘好、有热情、肯投入。
一个好的家委会组织将是学校形象的维护者、品牌的宣传者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智囊团。
家委会可以成为家庭教育和家长终身研究的平台,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陪伴者、教练和朋友。
可以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开展家长教育工作。
是配合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家长转变建立合乎正道的家庭观、婚姻观、素质教育观、育儿观。
同时,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儿童的成长过程,特别是了解学生在刚入学、升学前后、青春期等转折时期的生命与心理的变化。
家长委员会还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和家长培训,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为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长委员会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教育。
这包括举办专家讲座、成立家庭帮助家庭的互助小组、举办家长沙龙和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等。
家长委员会坚持以家长为主体,定期组织家长育子经验的交流活动,通过典型发言,畅所欲言,交流共享,共同提高。
为了因人施教,家长委员会根据学生身心发生巨大变化的实际,选择不同内容,分层进行指导。
低年级主要通过亲子活动和密集的家长辅导与培训;中高年级主要通过网上开办班级博客、家长论坛等现代教育信息手段和各层面的教子经验交流活动,向家长广泛宣传指导教子理念;同时要特别注意对留守儿童、离异家庭、有特殊才能的孩子等特殊学生的家访,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
为了加强家校沟通,家长委员会实现家庭教育手段的现代化,通过网上家长课堂,定期上传家庭教育讲座和家长委员的家教文章;通过设立家教指导专栏,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设立网上家教论坛,家长委员、家长和教师们可以在这里把自己对家庭教育的见解、做法、问题在论坛上发布。
为了让家长委员会成员了解、配合、参与课程改革,学校实行“课堂开放日”制度,让家长进入课堂,感受课改内容,了解教师教的情况和孩子学的情况,增加家长对课程改革的感性认识。
经过完善的机制运作,家长委员会应结合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各项职能展开工作。
具体而言,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包括:1)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学校关于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就学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支持。
2)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常态工作机制,包括与学校定期沟通协调的议事机制,及时与学校沟通协商与学生家长、学生、社会等反映的有关问题,建立和完善专题例会制度、对口联系制度、意见反馈制度、监督检查和组织建设等工作制度,以及家长评价的运作机制和家长评优机制,确保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效运行。
3)为学校发展创设有利环境,帮助学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包括XXX、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开展校外教育实践等方面。
4)协助开展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积极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学校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家长积极研究教育知识,参与学校活动和家长培训,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协助下,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两次的家庭教育讲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