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教案教案标题:近代化的探索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化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 探讨近代化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3. 分析近代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和成就4. 激发学生对近代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1. 近代化的定义和特征2. 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事件3. 近代化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4.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实践和成就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例引发学生对近代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2. 知识讲授:介绍近代化的概念、历史背景、特征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近代化的重要性和意义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近代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和成就,鼓励他们分享观点和想法4.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互动5.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近代化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影响,探讨其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近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近代化的实践和影响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如小组报告、个人研究等,评定学生对近代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课后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近代化的教材和资料,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理解知识2. 多媒体: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图书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深入了解近代化的相关信息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近代化的概念和历史背景,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化实践和成就,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和社会学科素养。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案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案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能力情感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道路的曲折历程,学习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精神。

教学设想: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回顾历史;梳理知识、巩固基础;探索问题、形成认识;学以致用、亮剑中招。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能力的训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四次侵略战争?以及其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教师过渡:在这些战争中,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和侮辱,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然而中华民族并没有被这些压倒,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顽强的中华儿女开始了救国救民的近代化的探索。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2.幻灯展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图片提问: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吗?说说他们进行了怎样的救国救民的艰难探索?3.(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请看幻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复习的内容。

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二、合作探究、回顾历史“让我们一起探索近代化”1、教师分配小组合作探究做法: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选定其中的一个事件,经过组员讨论后,选出代表来介绍历史事件,形式自定。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三、梳理知识巩固基础(依据手中的学案,同桌之间合作记忆)时间15分钟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时间:目的:代表人物:口号:前期后期内容;前期后期评价(意义):戊戌变法: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间:代表人物:序幕:高潮:师述: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习制度。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完整获奖版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完整获奖版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授课教师:林奕晶福建省永安市第八中学A.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B.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C.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D.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3.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同盟会C.华兴会D.强学会4.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A.“自强”、“求富”B.“师夷长技以制夷”C.“民主和科学”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5、辨析题:(1)关于洋务运动的性质,小历、小史有不同的认识,你同意他们俩谁的观点?为什么?小历: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小史: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6.材料解析:“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那些重大历史事件?(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感悟历史感悟历史:(1)中国近代化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忧国忧民等(爱国)(2)中国近代化探索说明了什么?中国近代化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没有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初中历史_《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教学难点】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和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二、梳理知识: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何为近代化?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第一步探索: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口号:自强、求富代表:中央:恭亲王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结果:失败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性: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第二步探索: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加深民族危机兴起:1895 公车上书揭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发展: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时间:1898年6月到9月领导者:光绪帝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文。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结果:失败又称:103天。

百日维新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第三步探索: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1905 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近代化的探索是指我国在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和尝试。

(2)掌握近代化的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了解近代化的探索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近代化的探索的整体认识。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近代化的探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运用史料实证法,培养学生对近代化的探索相关史实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近代化的探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近代化的探索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近代化的探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近代化的探索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近代化的探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近代化的探索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我国近代化的探索。

(2)提问:同学们认为,我国近代化的探索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近代化的探索的主要内容。

(2)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近代化的探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合作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讨近代化的探索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学生分享合作交流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近代化的探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教师运用史料实证法,讲解近代化的探索相关史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探索乐园安排了四个探索内容,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了解“集合”这一基本思想。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思想的基础。

本节课一方面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熟悉的题材,理解数量关系,通过集合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初步认识集合图,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体会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就是起点低,步步为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让学生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借助于读图来解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又不能总是依赖于读图来解决问题,必须重新回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在灵活应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画集合图表示事物中的数量关系,能解决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并画图表示一些特殊数学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用图描述事物的直观性,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画图来分析和解决教学重难点:能画图表示事物中的包含、相补和相交数量关系,能解决一些特殊的数学问题。

二、学情1.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

2、学生喜欢动手做数学。

三、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我安排了口算、创设情境、探索活动、知识应用4个环节:下面,我将详细讲解每个环节。

口算环节:选择20个小题,含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情境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圆锥】教师谈话复习三种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方面的特点,引出研究用图表示数学问题。

探索活动:【活动一用图表示包含的数量】首先,课件出示“六(1)班有40名同学,其中女生有18名。

”找出有关数据学生讨论: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有什么关系?得出: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是包含关系。

其次,提出:如何用图表示女生和全班40名同学的关系呢?鼓励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画图表示。

最后,交流学生的表示方法,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本单元的内容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不懈探索与斗争,为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兴起作好铺垫,在整本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进一步识记近代化探索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学生能主动发现或教师引导认识四个历史事件由表及里、逐层推进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对史实的归纳分析与整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填表整理本单元基本史实;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通过拓展延伸,提高学生探究考法与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进一步感受近代中国的艰难探索,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胸怀祖国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依照课标要求熟悉本单元基本史实;探究近代化探索历程。

四、教学难点:对本单元基本史实的归纳分析与整合运用。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等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复习学案七、【教学过程】在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签订了那些条约?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生答后小结)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妥协退让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和激烈竞争,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所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同时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

大家想一想,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救国救民进行了哪些抗争与探索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导入:在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分别与当时的中国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生答)一次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发动,一个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让民族振兴,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历史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八年级历史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
一、定向示标(1分钟)
复习目标(1分钟)
1. 通过复习掌握洋务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兴起标志及发展情况等基本内容。

2、通过复习能够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复习重、难点:
重点: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2、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内容。

3、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1、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复习指导(1分钟)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28---43页内容,总结归纳出本单元知识结构,然后认真背记以下自己未掌握的问题答案,20分钟后进行检测。

(投影展示)
三、自主复习(2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学情,查漏补缺,开始自主复习,一
般是读书、背诵、默写等方式。

教师投影展示复习题
知识要点:
(一)洋务运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 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3、筹建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没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一等奖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授课过程:导课: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六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梳理:教师出示幻灯片“复习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屏幕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洋务运动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口号“自强”;求富”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列举);创办民用工业(列举);筹划海防;培养人才。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案(推荐五篇)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案(推荐五篇)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案《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近代化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线索,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近代化探索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表现从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此外,历史与现实在本单元中有很好的结合点,我们要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伟大成就,体现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后,已经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几场运动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对于这些运动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产生的影响和特点等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的知识重构。

【复习目标】1、知道近代化的概念,知道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背景。

2、说出近代化探索的四场运动的名称、时间、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要内容,比较其异同点。

3、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四场运动的作用及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探索的艰巨性,归纳出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从而得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一些启示。

4、通过绘制知识树或思维导图,重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复习重难点】重点:四场运动的概况、作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难点:四场运动内在的联系与区别,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和启示,重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设计理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复习。

利用时间轴、知识树等方式引导学生宏观的看待专题,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懂得把前后知识建立关联性,突出历史的时序性、变迁性和因果联系。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的特点、原则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索、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风格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质疑现有知识体系,并通过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的原则是贴近生活、启发思维、体现实践。

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相结合,使学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教学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设计应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中,评价和反馈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是考试和笔试,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而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强调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注重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和合作学习的过程。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展示、实践报告和团队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在进行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质疑现有知识体系,并通过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

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一章主要内容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都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认识中国近代化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近代化的探索》这一章节的内容,可能还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化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2.难点:中国近代化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历史_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2、比较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3、通过题型练习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习中国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折不挠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比较这几次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

【教法和学法】复习本专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认识中国的近代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特点。

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采用启发教学、分析比较、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生从中国人民对近代化探索过程去把握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第二个专题的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二、明确复习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

2、比较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3、通过题型练习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习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巩固记忆(一)快速背诵,看谁反应快!限时5分钟2、巩固记忆(二)快速背诵,看谁反应快!限时7分钟四、重点探究小组合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题目,用时9分钟)1、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有哪些不同点?2、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特点3、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4、中国近代化探索体现的民族精神有哪些?五、课堂小结洋务运动(自我疗伤)戊戌变法(温药慢治)辛亥革命(猛药重治)新文化运动(开颅洗脑) 学先进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六、当堂检测近代化 的探索(一)选择题1.(2018广东)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掌握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四件大事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相关评价。

二、情感目标:1、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朝统治的根本立场上相同,但在解决内忧外患的决策手段上有所不同。

2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前者更有思想启蒙作用,后者更有思想解放作用。

3 、辛亥革命的成果是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四件大事的兴起、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材料处理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学法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对比法、分析归纳法、列表法、纲要归纳法。

2、为达此目标,采取如下教法:讲述法、讲解法、淡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

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四件大事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二、难点:理解和正确评价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四件大事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出示PPT二、洋务运动1、请大家回顾课本上的内容,我们一起来梳理洋务运动持续的时间、主要代表人物、目的、口号、主要内容以及评价。

(出示PPT)2、出示代表人物图片3、洋务运动分哪两个阶段?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口号为“自强”,同学们知道有哪些主要的企业?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口号为“求富”,同学们知道有哪些主要的企业?4、洋务运动的评价(P27)出示PPT5、典型例题:出示PPT三、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基本情况2、改革的主要内容3、戊戌变法的影响4、典型例题:出示PPT四、辛亥革命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先出示PPT)2、武昌起义(先出示PPT)3、典型例题:出示PPT五、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情况2、新文化阵营主要成员:出示PPT六、综合测试1、请同学们看PPT,把这组题目训练一下。

出示PPT2、同组同学交流,再全班交流。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

2. 使学生理解近代化的探索的意义,认识到这些探索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

2. 戊戌变法: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

3. 辛亥革命: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

4. 新文化运动: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

5. 近代化的探索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难点:分析这些探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近代化的探索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深入理解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已学过的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会进行这些探索。

2. 洋务运动:介绍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

3. 戊戌变法:介绍戊戌变法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

4. 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

5. 新文化运动:介绍新文化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近代化的探索的启示,认识到这些探索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

2. 探讨:讨论近代化探索中涌现出的各种思想观念,如民主、科学、民族主义等,分析这些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内容完整性、论证合理性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复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戍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4、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而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授课过程:导课: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二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梳理:教师出示"复习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教师展示本右课的主要复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洋务运动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做完之后,教师出示洋务运动的表格,学生之间交换学案,相互检查有无错误。

教师小结本部分内容,强调洋务运动开启了是中国的近代化。

学生速记洋务运动的评价,然后找三五个学生展示速记情况。

活动一:思考讨论: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封建统治制度。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doc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doc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计划:5课时主备:字学娟一、内容及其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近代化的探索,就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化社会转变的过程。

即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简单的说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批批为探索救国道路的探索者,从自己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自己的救国方略,前仆后继英勇斗争。

但每次探索都未能实现目标,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他们对历史的推动仍然功不可没。

教学的重点是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2、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内容。

3、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从洋务派为富国强兵、以图自救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开始,经康梁维新派发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继而孙中山领导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掀起对封建思想文化批判的思想解放运动,呈现出明显的层层推进、急速深入的历史特征,即从最初学习西方的军工、民用生产技术,到追求政治体制的变革,到思想文化领域的自觉性革命。

这是一个持续的、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的过程。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定位(课程标准、中考考点)(1)识记洋务运动的概况;理解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地位。

(2)识记戊戌变法的概况;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

(3)掌握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相关知识;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

(4)识记新文化运动的概况;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2、目标分析(1)识记洋务运动的概况;理解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地位。

就是要记住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口号、内容,并评价洋务运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本单元侧重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的探索,包括经济工业化方面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新文化运动。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认识中国的近代化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复习了第一单元,知道了列强的一步步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我们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二、历史回眸
观察图片,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史实?
图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留下的断壁残垣。

图3:《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

它把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图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三、解读历史
1、近代化——近代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道,向外国学习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过程。

理解梁启超的句子含义
2、根据下列时间轴填出历史事件。

齐读历史事件
四、目标导学:根据课标,自主复习相关知识点
五、检查梳理知识点
1、指名复述知识点
2、齐声朗读小结
六、知识竞赛
全班分成四组,分别命名为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知识分子。

每组指派五名代表分别回答五个选择题。

班长担任书记记录各组得分。

最后根据竞赛结果进行表扬评价。

七、穿越历史隧道,辩论救国真理。

1、分角色(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知识分子)围绕主题“救国救民,挽救危亡”进行辩论。

各组先进行小组讨论准备,整理出发言纲要,推选两名代表(主辩、副辩)参加辩论。

辩论在原座位上进行。

辩论后,指名进行总结评价。

2、思考讨论: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有什么特点?
3、归纳对比中西方近代化的不同点。

小结:西方国家的近代化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是向西方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

4、中国的近代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和反思?
七、习题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