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胶质瘤的治疗:详述手术、放疗、化疗的临床适用性

合集下载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22
髓母细胞瘤——主要推荐
方式和方法:
– 建议术后24~72 h做脑增强MRI;术后2~3周做脊髓增强MRI;脑积液细胞学检
查应在术后2周以后

全脑全脊髓照射CS+后颅凹加量照射PF;照射分割剂量1 8 Gy/

• 一般风险组:CS 36 Gy;PF加量至54~56 Gy;或CS 23 4 Gy; PF 加量
MRI增强
无强化
通常无强化或轻微强化
囊实性节细胞胶质瘤表现为囊性病灶内见实性壁结节;囊性成分呈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水抑制T2WI多为低信号;实性节细胞胶质 瘤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 T2WI稍高信号
实性部分呈T1WI等信号 T2WI稍高信号;囊变呈T1WI低信号 T2WI高 信号;钙化呈T2WI低信号;梯度回波序列T2WI呈明显低信号
替莫唑胺TMZ75 mg/m2同步放化疗;并随后行6个周期的
TMZ蛋氨酸 18F乙基酪氨酸的PET有助于鉴别假性进
展和肿瘤进展;动态观察MRI的变化;是目前最好的建议
处理:TMZ联合放疗后出现早期无体征和临床症状的影像学进展性病变;原则上
应继续替莫唑胺辅助化疗 如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或增强病灶短期快速增大;则应对
至54~56 Gy;联合化疗
• 高风险组:CS 36 Gy;PF 加量至54~56 Gy;联合化疗

应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照射
靶区的确定:
– 全脑照射野+全脊髓照射野; – 后颅窝区肿瘤应整个后颅窝加量照射;或推荐一般风险患者仅瘤床加量照射
联合化疗
放/化疗联合:高风险患者:联合放化疗;一般风险患者:减量放疗应联合化疗
>65岁 术前神经功能状况较差者KPS<70 脑内深部或脑干部位的恶性 脑胶质瘤和脑胶质瘤病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

颅内胶质瘤的放射治疗及化疗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细胞瘤,为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细胞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5.3%~61%,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近年来文献常将其恶性程度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两种。

低分级胶质瘤约占颅内中瘤的10%~15%,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Ⅰ~Ⅱ级星形细胞瘤、轻度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及神经节胶质瘤;高分级胶质瘤亦称恶性胶质瘤,包括一般病理学分类的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恶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少枝胶质细胞瘤。

恶性胶质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及化疗十分必要,已成为治疗的常规。

一.胶质瘤的放射治疗1.常规外照射外照射通常在术后4周内进行,常用的方案为50~60Gy/25~30次(1.8~2.0 Gy/次)或60~65 Gy的适性放疗。

1.1放射治疗的适应证⑴手术未能彻底切除的胶质瘤;⑵手术切除但恶性程度较高者;⑶肿瘤位置深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域不适宜手术切除者;⑷单纯活检术后;⑸不适合手术切除而放疗效果较佳者,如髓母细胞瘤;⑹胶质瘤术后复发不宜再手术者者。

1.2放射治疗的禁忌证⑴肿瘤足量照射后短期内复发者;⑵伴有严重颅内压增高,且未有采取减压措施者。

1.3放疗计划的制定⑴应用CT 、MR或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肿瘤体积的三维重建。

⑵确定靶体积:包括肿瘤本身和局部浸润的区域,应考虑到肿瘤的直接浸润、肿瘤细胞的种植及多中心肿瘤。

低分级的胶质瘤照射范围根据影像学见到的肿瘤浸润范围,在肿瘤边缘外1~2cm。

高分级肿瘤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以往多行全脑放射,现在认为肿瘤浸润范围在2~4cm内,全脑放射意义不大,因而已少应用。

⑶放射源的选择颅内肿瘤生长深度以中线而言,只有6~7cm左右。

因此多选用60CO γ线或6~10MV的高能X线,体外放射为主要放疗手段。

对于2.0~4.0cm的肿瘤也可采用γ刀或X刀治疗。

⑷常用的放射野a、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适于易沿蛛网膜下腔播散的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室管摸瘤等。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
胶质母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为三到四级。

对于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案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手术治疗。

手术是胶质母瘤治疗的首要选择,通过手术可以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减轻患者的症状和压力。

对于三到四级的胶质母瘤,手术难度较大,需要由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

手术后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保证术后恢复顺利。

其次是放疗治疗。

放疗是胶质母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对于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患者来说,放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

放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包括放疗剂量、照射范围和照射方式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最后是化疗治疗。

化疗是通过药物来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方式,对于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患者来说,化疗可以在手术和放疗后起到补充和巩固的作用。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的特点来确定,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综合来看,对于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也需要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希望通过科学的治疗手段,能够帮助更多的胶质母瘤患者战胜疾病,重返健康的生活。

2024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RT202401

2024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RT202401

2024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RT202401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是中国医学领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的权威指导文献之一,它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

指南的更新意味着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以往版本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多种多样,病情复杂多变,治疗难度较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提高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这份指南包含了胶质瘤的诊断、分期、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方面内容。

其中,诊断部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胶质瘤。

分期部分则是为了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选择,包括TNM分期、WHO分级等。

手术治疗是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指南对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和手术后的康复护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

放疗和化疗是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胶质瘤患者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措施,指南对其适应症、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处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

此外,该指南还着重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胶质瘤病情复杂多变,不同患者可能需要个别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合并症、生活质量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总之,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更新,标志着胶质瘤领域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科学、更规范的指导。

通过遵循指南中的建议,医生可以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胶质瘤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同时,患者也能够更加理解胶质瘤的基本知识,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全文)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全文)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全文)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也是目前神经肿瘤领域内的难点。

传统上,胶质瘤主要通过形态学进行分类与分级。

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基于形态学的病理分类并不能很好的反映某些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

例如,有些病理上诊断为低级别的胶质瘤(良性),短期内复发与进展,而有些高级别胶质瘤(恶性)却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又如,部分胶质瘤对放化疗特别敏感,而同样是相同恶性度的胶质瘤却对治疗无效。

如何准确的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是目前基础与临床的工作重点。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已能够在分子水平对胶质瘤进行“解剖”,并且发现了一些能够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的分子标记,如1p19q杂合性缺失(详见本网站相应博文)及MGMT。

为了能够科学规范的检测及使用分子标记物,中国胶质瘤协作组经过1年多的酝酿,组织国内胶质瘤领域内的专家撰写了《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并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第5期。

作为指南的编写组成员,我体会到,国内在胶质瘤诊疗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基本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以下是本指南的主要内容,供患者及医务人员参考。

指南编写组成员名单:马文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于士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肿瘤研究室)、王任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王伟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王洪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王永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引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毛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尤永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史之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白红民(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李文斌(北京市世纪坛医院神经肿瘤内科)、李学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35病区)、李桂林(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病理科)、吴安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陈凌(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陈忠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邱晓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杨学军(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周定标(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林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赵继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康春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肿瘤实验室)、姚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病理科)、蒋传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秦智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赛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樊小龙(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和脑发育实验室)、颜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佳治疗方案胶质母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三到四级的胶质母瘤被认为是高度侵袭性和恶性的类型。

对于这一级别的瘤体,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佳治疗方案。

一、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胶质母瘤治疗的首选。

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可有效减少肿瘤负荷,缓解病人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手术切除的方式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进行选择,包括完全切除、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

然而,在胶质母瘤治疗中,单纯的手术切除常常难以完全根除肿瘤,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胶质母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高能射线的照射,可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阻止其进一步增殖和扩散。

这一治疗方法几乎可用于所有胶质母瘤患者,不论是术前、术后还是病情复发的患者。

放射治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手术切除或化疗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三、化疗化疗是胶质母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抗肿瘤药物,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命周期,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对于胶质母瘤三到四级患者,化疗通常作为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可以在手术和放疗前后进行应用。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肿瘤的分级和分型进行个体化制定。

四、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逐渐应用于胶质母瘤的治疗中。

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胶质母细胞中的特殊靶点,干扰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的增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的选择和使用需根据患者的遗传学和分子学特征进行个性化定制。

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胶质母瘤治疗领域的一个新兴方法。

通过激活和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治疗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对胶质母瘤的免疫治疗目前正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包括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综上所述,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佳治疗方案并不是单一的方法,而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过程。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颅内疾病。

它起源于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主要发生在脑和脊髓中。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通常是综合性的,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可以尽可能地去除瘤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手术切除的难度和风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影响。

在手术中,医生会尽量去除肿瘤,并且留下正常的组织。

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功能,并且密切监测病情。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放射治疗使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它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消灭残留的癌细胞,也可以用于术前减小肿瘤尺寸。

放射治疗的剂量和方案会因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肿瘤特点而有所不同。

副作用包括头发脱落、恶心和疲劳等,但一般是可控制的。

3. 化疗:化疗是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胶质母细胞瘤通常对化疗敏感,这意味着化疗药物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卡巴班波和替莫唑胺等。

化疗通常与手术或放射治疗联合使用,以减小肿瘤的尺寸和防止复发。

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免疫抑制等,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支持疗法来减轻。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某些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的药物治疗方法。

胶质母细胞瘤中常见的分子靶点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等。

针对这些分子的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和帕尼单抗等。

靶向治疗通常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该治疗。

副作用可能包括皮疹、腹泻和高血压等,但与化疗相比较为轻微。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和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等。

免疫治疗的优势在于具有持久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但目前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

2020年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文)

2020年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文)

2020年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是神经外科领域的皇冠,尤以脑胶质瘤相关知识体系最为庞大且更新最快,也最是需要基础研究成果的推动。

因此,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必要性在脑胶质瘤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从事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相关专业人员,包括神经外科、放射科、肿瘤化疗科、神经影像科、神经病理科、康复医学科等,如果仅从教科书或现有专业书籍中获得脑胶质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分子遗传学、病理学、影像诊断、外科处理、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无疑会落伍,甚至会在相关专业研讨会上不知他人所云。

目前,脑胶质瘤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治疗试验纷纭众多,本文拟梳理脑胶质瘤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诊断与治疗指南和(或)规范、临床试验体系等关键问题。

一、脑胶质瘤的整合诊断自1846年Virchow提出“胶质瘤”的概念至今,对胶质瘤的认识已有170余年历史。

1926年,Bailey和Cushing依据Cohnheim的胚胎残留学说尝试对神经上皮肿瘤进行分类。

1949年,Kernohan和Mabon 首次提出了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I-IV级)。

1979年,Zülch教授主持出版了第一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至2007年共出版4版。

在对胶质瘤病理学认识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组织学形态一直作为肿瘤分类的基础,但也显示出诊断重复性差和预后预测不精确的缺点。

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首次在组织学诊断基础上附加分子病理学特征,尝试对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进行整合诊断。

IDH 突变、1p/19q共缺失、TP53突变、ATRX突变、TERT启动子突变、H3K27M 突变等关键分子信息作为组织学诊断基础上附加的分子病理学特征逐步为临床医师所熟悉。

为了便于在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制定之前可以进行充分讨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信息与分类实践联盟-非WHO官方组织(cIMPACT-NOW)应需成立,迄今对弥漫性胶质瘤的整合诊断模式共进行了4次重要更新,为2020年预计发布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进行铺垫。

神经鞘瘤最佳治疗方法

神经鞘瘤最佳治疗方法

神经鞘瘤最佳治疗方法
神经鞘瘤是一种恶性神经外皮肿瘤,治疗方法会因病情、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疗方法:
1. 手术切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可以将肿瘤完全切除。

对于小型和局限性的肿瘤,手术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以在手术后或手术前使用,通过高能X射线或其他放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治疗常常用于大型或难以手术切除的肿瘤。

3. 化疗: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

对于神经鞘瘤,化疗通常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使用,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

4. 靶向治疗:一些先进的靶向药物可以针对神经鞘瘤中的特定变异基因进行干预,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5.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可以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

例如,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阻止肿瘤细胞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

最佳的治疗方法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年龄、健康状况、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等。

因此,建议患者咨询专业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胶质瘤课件(精品PPT)(2024)

胶质瘤课件(精品PPT)(2024)
面的状况。
临床访谈
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 交流和访谈,了解患者
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观察法
观察患者的日常行为表 现,评估其生活质量状
况。
综合评估
将问卷、访谈和观察结 果综合分析,得出全面 、客观的生活质量评估
结果。
家属参与和支持重要性
提供情感支持
家属的关心和支持可以帮助患 者缓解孤独、无助等负面情绪

协助日常照护
增强MRI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更准 确地判断肿瘤的边界和浸 润范围。
功能MRI
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 )、灌注加权成像(PWI )等,可提供更多关于肿 瘤生理和代谢的信息。
PET-CT检查
PET-CT融合图像
可同时提供解剖和功能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定位肿瘤和评估其恶性程度。
代谢显像
通过测量肿瘤组织的代谢活动,可判断其生长速度和侵袭性。
影像学评估意义
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评估手术可行性
影像学检查可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 和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 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评估肿瘤的切除难度 和风险,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监测治疗效果
发现复发和转移
影像学检查可用于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肿瘤 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01
细胞因子治疗
通过给予外源性细胞因子,激活患者 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
杀伤作用。
03
基因治疗
将外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或患者体内,通过 改变肿瘤细胞的遗传特性,达到治疗肿瘤的
目的。
05
02
生物治疗方法
包括细胞因子治疗、抗体治疗、基因治疗、 细胞治疗等。

脑瘤最好的治疗方法

脑瘤最好的治疗方法

脑瘤最好的治疗方法
脑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治疗方法可以根据病情和瘤体位置来选择。

以下是一些治疗脑瘤的常用方法:
1. 手术切除:对于可行的脑瘤,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手术可以完全或部分切除脑瘤,减轻症状并防止进一步的神经功能损害。

2. 放疗:放射治疗可以用于那些手术难以切除完全或者对手术不适宜的脑瘤。

放疗使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减缓或停止肿瘤生长。

3. 化疗:化疗通过使用药物杀灭癌细胞,用于一些侵袭性脑瘤或处于复发或转移阶段的脑瘤。

化疗常与手术或放疗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个体肿瘤分子特征的治疗方法,通过靶向脑瘤特异性抗原或信号分子,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效果。

这些治疗方法通常通过口服药物或静脉输液进行。

5. 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管理疼痛、减少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等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脑瘤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副作用。

请注意,脑瘤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医生会综合考虑病情、瘤体特点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选择适合的治疗。

建议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脑胶质瘤怎样治疗?

脑胶质瘤怎样治疗?

脑胶质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治疗脑胶质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脑胶质瘤应该吃什么药。

*脑胶质瘤怎么治疗?*一、西医药物治疗替莫唑胺胶囊蒂清(替莫唑胺胶囊)是目前唯一治疗脑胶质瘤的口服胶囊制剂,针对性强、特异性高,可透过血脑屏障,是治疗脑胶质瘤及转移瘤的特效药。

两年多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工作显示,蒂清治疗脑胶质瘤效果显著,同时具有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是治疗脑胶质瘤,特别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一线用药。

它的上市改变了尚没有针对胶质瘤疗效较好的化疗药、特别是口服药的现状。

通过临床研究表明,蒂清毒副作用低,可有效保护患者靶器官,更为重要的是,蒂清在体内不需经过肝脏代谢即可分解为药物活性物质,作用强、安全性好。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粉末。

【适应症】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用法用量本药每一疗程28天,最初剂量为按体表面积口服一次150mg/㎡,一日1次,在28天为一治疗周期内连续服用5天。

如果治疗周期内,第22天与第29天(下一周期的第一天)测得的绝对中性粒细胞数(ANC)1.5109/L,血小板数为100109/L时,下一周期剂量为按体表面积口服一次200mg/㎡,一日1次,在28天的治疗周期内连续服用5天。

在治疗期间,第22 天(首次给药后的21天)或其后48小时内检测病人的全血数,之后每星期测定一次,直到测得的绝对中性粒细胞数(ANC)1.5109/L,血小板数 100109/L时,再进行下一周期的治疗。

在任意治疗周期内,如果测得的绝对中性粒细胞数(ANC)1.0109/L或者血小板数50109/L时,下一周期的剂量将减少50mg/㎡,但不得低于最低推荐剂量100mg /㎡。

【不良反应】药物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

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但可恢复,病人应定期地检测血常规。

其他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惫、便秘和头痛、眩晕、呼吸短促、脱发、贫血、发热、免疫力下降等。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第一章概述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WHO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1]。

本指南主要涉及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大脑胶质瘤病和室管膜瘤的诊治。

近30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为1%~2%,在老年人群尤为明显[2]。

根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BTRUS)统计,胶质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7%,约占恶性肿瘤的80%;在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 WHOⅣ级)的发病率最高,占了46.1%,约为3.20/10万,且男性多于女性;其次是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发病率为0.53/10万。

GBM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高发的年龄为75~84岁,新诊断的中位年龄是64岁[3]。

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

近年来,高级别胶质瘤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包括:等位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及基因的遗传性变异研究,DNA错配修复,细胞信号通路紊乱(如EGFR及PDGF通路),PI3K/Akt/PTEN、Ras和P53/RB1通路基因突变和肿瘤干细胞研究等。

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缺失。

目前,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一些新的MRI序列,如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DWI和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开始应用于临床,对提高诊断水平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对于鉴别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有一定帮助。

射波刀治疗脑胶质瘤临床诊疗概述

射波刀治疗脑胶质瘤临床诊疗概述

脑胶质瘤临床诊疗概述——解放军第187中心医院射波刀中心陈志强徐波陈显钊脑胶质瘤是由大脑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脑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于脑内的肿瘤,年发病率约为3-8人/10万,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病理分类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划分: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学与正常脑胶质细胞的相似程度(并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细胞起源)分为:星型细胞瘤—星形细胞、少枝细胞瘤—少枝细胞、混合胶质瘤(例如少枝--星形细胞瘤,包含了混杂类型的胶质细胞)、室管膜瘤—室管膜细胞按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划分,即最为常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分级系统。

根据这一分级系统,脑胶质瘤分为I级(恶性程度最低、预后最好)到IV级(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

根据治疗及预后又将WHO I-II级称为低级别胶质瘤(LGG),WHO III- IV级称为高级别胶质瘤(HGG)。

LGG常见的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等,此外还包括混合型胶质神经元肿瘤,如节细胞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等。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为WHO III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为WHO IV级, III、IV级在恶性胶质瘤中最常见,其中GBM约占所有胶质瘤的50%。

根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统计,恶性胶质瘤约占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的70%。

症状脑胶质瘤所导致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取决其占位效应及其位置所影响的脑区功能。

胶质瘤由于其在空间的“占位”效应,可以使患者产生头痛、恶心及呕吐、癫痫、视物模糊、视觉的丧失、运动与感觉的障碍、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困难等。

胶质瘤恶性程度不同,所产生症状的速度也不同。

例如,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生存期较长,往往在几个月甚至上年,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生存期较短,往往在几个星期至几个月。

诊断结合颅内压增高相关的头疼、呕吐等症状,进行CT、MRI检查,如有阳性发现,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大多能确诊,并能初步区分低级别或高级别脑胶质瘤。

胶质瘤如何化疗

胶质瘤如何化疗

胶质瘤的化疗过程胶质瘤会诊中心1要根据肿瘤的性质(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还是胶质母细胞瘤等等)来确定怎么治疗。

一级胶质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手术是可以治愈性的。

如果在术后影像上有残余肿瘤,则可行第二次手术切除整个肿瘤。

放疗和化疗对此类肿瘤极其有限。

二级胶质瘤(低度恶性胶质瘤):手术是非功能区肿瘤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对于40岁以下的肉眼全切的病人,无需额外的其他治疗。

对于40以下的不全切除的肿瘤病人以及病人年龄大约40岁不管是否全切都应该进行放疗。

三级胶质瘤(间变星形细胞瘤):需要手术来达到组织病理诊断和减小肿瘤体积。

病人应当进行放疗和化疗。

四级胶质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同样需要手术来达到组织病理诊断和减小肿瘤体积。

术后放疗(剂量在60Gy左右)。

化疗手段包括卡莫司汀,联合方案PCV(甲基苄肼,环己亚硝脲和长春新碱),或者替莫唑胺用来对肿瘤生长进行控制。

间变性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一定需要术后常规放疗和化疗。

一些良性的胶质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如果手术全切肿瘤,也不需要放疗化疗。

室管膜瘤,更加复杂,需要根据脑脊液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放疗和化疗。

恶性胶质瘤((Ⅲ、Ⅳ级)如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星形细胞瘤,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良好、切口愈合良好后应尽早化疗。

NCCN推荐放化疗同步,放疗前1小时,小剂量75mg/m2,连续服用42天(放疗间歇期也需服用)。

放疗结束后:第1周期,5/28方案,150mg/m2,如果能够耐受,可以继续吃5个周期。

对于部分缓解的患者,6周期结束可以继续服用,从第2周期开始剂量可增加至200mg/m2。

替莫唑胺可引起淋巴细胞减少,CD4T淋巴细胞可低于200/mm3,对于放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下降的患者,每周应监测血常规。

如果血小板低于75000/mm3,中性粒细胞低于1500/mm3,可暂缓化疗。

一些胶质瘤也可选用亚硝基脲类药物,如尼莫斯汀、卡莫斯汀、洛莫斯汀和替尼泊苷或卡铂、顺铂等药物化疗。

2023版胶质瘤诊疗指南

2023版胶质瘤诊疗指南

2023版胶质瘤诊疗指南
以下是2023版胶质瘤诊疗指南的主要内容:
1. 诊断标准:采用201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分类标准,即根据组织学类型将胶质瘤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2. 组织学类型:最常见的是星形细胞瘤,其次是少突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等。

3. 治疗原则:综合治疗是胶质瘤治疗的关键,治疗原则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4. 手术治疗:手术是胶质瘤治疗的首选方法,手术目的是切除尽可能多的肿瘤组织,同时保留正常功能。

5.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胶质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提高生存期。

6. 化疗:化疗是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化学药物杀灭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7.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胶质瘤治疗的热点领域,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治疗胶质瘤。

8. 预后评估:预后评估是胶质瘤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2023版胶质瘤诊疗指南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提出了新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为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依据。

中国胶质瘤指南

中国胶质瘤指南

中国胶质瘤指南
胶质瘤的定义和分类
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由胶质细胞形成。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胶质瘤被分为四个等级,其中一级和两级为良性肿瘤,三级和四级为恶性肿瘤。

胶质瘤的症状和诊断
胶质瘤的症状包括头痛、晕厥、恶心和呕吐、精神失常等。

诊断胶质瘤需要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头部CT或MRI可用于确定嗜铬细胞瘤的病变位置和大小。

胶质瘤的治疗
目前针对胶质瘤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

手术切除是目前胶质瘤治疗的首要选择,但由于胶质瘤的位置和大小不同,手术切除并不能完全去除瘤体。

放疗和化疗是在手术切除后进行的辅助治疗。

胶质瘤治疗中的综合护理
在胶质瘤治疗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

综合护理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针对胶质瘤的靶向药物,这些药物对提高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作用。

胶质瘤的预后和复发
胶质瘤的预后和复发与治疗的效果有很大关系。

良性肿瘤的预后较好,恶性肿瘤的预后则较差。

胶质瘤的复发率相对较高,需要密切的随访和治疗。

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胶质瘤的治疗和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综合护理和治疗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加强科研和临床实践有助于提高胶质瘤治疗的效果和预后,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胶质瘤的治疗:详述手术、放疗、化疗的临床适用性
当前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三种方式(化学疗法,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已用于治疗癌症数十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很明显,这些方式的特定组合对于遏制疾病的发展是必要的。

从历史上看,临床试验一直专注于评估对存活率影响不大的单一药物或特定方式的影响。

通过更复杂的临床试验,很明显,多模式是减缓疾病进展的关键。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前哨临床试验和研究,这些指南和研究指导了我们目前对神经胶质瘤患者的多模式管理。

化疗
胶质瘤化学疗法的使用始于1970年代,卡莫斯汀(BCNU)首次试验。

脑肿瘤研究小组(BTSG)发表了一项针对222例仅接受BCNU,单独接受放射治疗(RT),BCNU + RT或支持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试验。

单独接受BCNU + RT和RT的患者存活时间最长,但联合治疗比单独接受RT的患者在18个月时的存活率更高。

[ 22 ] BTSG在随后的一项研究中证实了这一发现,其中包括司马斯汀(CCNU)和BCNU。

[ 23]自从这些亚硝基脲与神经胶质瘤的首次试验以来,已有许多试验将BCNU + RT与RT和其他多种药物(包括卡巴巴嗪,达卡巴嗪和二溴调节醇)进行了比较。

这些试验都显示出在生存期方面的代理之间没有差异。

在1990年代,在涉及133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中,将卡巴肼-CCNU-长春新碱(PCV)与BCNU进行了比较。

与BCNU臂相比,PCV臂显示出更好的存活率和更长的进展时间,尽管这种作用仅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患者中表现出来,而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中则没有观察到。

后来的RCT显示RT恶性神经胶质瘤患者PCV较单纯放疗无生存优势。

大多数单独进行放疗与使用亚硝基脲进行放疗的试验表明,在18个月时无生存获益或仅有统计学意义的获益。

由于这些试验中的患者人数很少,Fine 等人在1993年对这些试验的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放化疗联合化疗1年生存率增加了10.1%。

在AA患者中
这种作用更大。

还通过不同途径分娩后评估了亚硝基漏的疗效,动脉内分娩的结果比静脉给药更差。

1999年,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替莫唑胺(TMZ)被FDA批准用于复发性GBM,然后于2005年获得原发性GBM的批准。

现在,它已成为新诊断的恶性神经胶质瘤的化疗标准。

Stupp 等人发表了一项RCT,将单独的RT与RT加佐剂TMZ进行了比较。

总共573例恶性神经胶质瘤患者被随机分配,TMZ组患者的相对死亡风险降低了37%。

RT + TMZ组的两年生存率为26.5%,而单纯RT组为10.4%。

与以前的化疗方案相比,TMZ的耐受性更好,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少于10%的患者。

因此,迄今为止,它似乎是GBM最有效的烷基化剂。

血管生成抑制剂最近有许多研究表明对复发性GBM有疗效。

2009年,贝伐单抗被FDA批准用于复发性GBM患者。

Vredenburgh 等人进行的第一阶段II期研究表明,贝伐单抗和伊立替康治疗复发性恶性神经胶质瘤患者的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8%,GBM患者为30%。

放射线反应率是1例完全缓解和19例部分缓解(肿瘤横截面缩小> 50%)。

贝伐单抗还被研究作为复发性GBM的单一疗法,尽管PFS较低,但显示出最小的毒性。

通过在TMZ + RT的标准疗法中添加贝伐单抗,研究了贝伐单抗在新诊断的GBM中的使用。

这项研究调查了637例随机接受贝伐单抗联合标准疗法或安慰剂联合标准疗法的患者。

两组的总生存期(OS)相同(分别为15.7和16.1个月),而贝伐单抗组的PFS略长(尽管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其他人已经尝试在手术切除后在肿瘤床内局部递送化学治疗剂。

一个例子是在复发性神经胶质瘤中使用BCNU晶片(Gliadel),该研究在一项双盲,随机前瞻性试验中显示,BCNU晶片植入患者的6个月OS为64%,而安慰剂治疗患者为44%。

与BCNU晶片同时使用TMZ的研究也显示出功效。

这表明,阻碍化学治疗剂功效的因素之一可能是它们无法到达大脑内的靶标。

它还表明,通过不靶向正常脑细胞的安全机制局部递送化学治疗剂可能是治疗这种破坏性疾病的未来的一部分。

手术
新诊断的神经胶质瘤的一线治疗是活检或最大手术切除,以建立诊断性组织。

对于高级别和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手术切除的益处已引起争议。

过去二十年的研究表明,如果可以避免恶化的神经功能缺损,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切除恶性神经胶质瘤,从而为患者带来生存优势。

辛普森等进行的早期回顾性研究。

]在放射治疗肿瘤学组(RTOG)数据库中查看了645例患者,并比较了仅进行完全切除或部分切除且仅进行活检的患者的OS。

完全切除的中位生存期为11.3个月,部分切除为10.4个月,仅活检为6.6个月。

使生存受益的其他因素是年龄<40岁,卡诺夫斯基性能评分(KPS)> 70和额叶位置。

前瞻性RCT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数据研究了BCNU晶片植入情况,以确定大于90%肿瘤体积的完全切除的切除范围。

完全切除后,安慰剂组和BCNU晶片组均具有生存优势。

最近,已研究了5-氨基乙酰丙酸(5-ALA)作为神经胶质瘤肿瘤切除术的辅助手段。

一项针对243例患者的研究被随机分为5-ALA或无。

完全切除的患者平均存活16.7个月,而部分切除的患者平均存活11.8个月。

Stummer 等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评估了143个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术后72 h行MRI检查。

在没有残留疾病的患者中,其中位生存期比随访期(24个月)更长;在具有残留疾病的患者中,通过MRI 扫描,其中位生存期为13.9个月,其中残留疾病> 1.5 cm。

术后神经系统状态已被证明可预测生存,因此任何手术切除均应谨慎进行,以保持神经系统状态。

McGirt 等研究了306例接受手术切除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术后共有19例患者出现了新的运动障碍,而15例患者出现了新的语言障碍。

与术后无新缺陷的患者相比,2年生存率下降。

总共23%的无障碍患者在2岁时还活着,而只有8%的手术运动障碍患者和术后语言障碍的患者都没有。

复发性神经胶质瘤切除术也曾引起争议,目前尚无真正共识。

有许多Ⅲ级研究显示改进与再切除的生存前景。

在2010年公布的一项研究评估109例复发性GBM。

建立了针对复发性肿瘤患者的评分系统。

为以下各项分配一个分数:术前KPS得分<80,肿瘤体积> 50 cm3,
运动语音-大脑中脑动脉得分(MSM)得分> 2,用于观察所涉及的雄辩区域。

评分范围从0到3,有趣的是,该评分与术后中位生存期相关。

放疗
RT治疗神经胶质瘤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对于低度肿瘤。

在这里,欧洲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评估RT对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疗效从1986年到1997年术后放疗改善PFS,但并不影响OS。

其他人也显示了低,早期RT手术与延迟放疗相比,重度肿瘤可改善PFS,但不影响OS。

Shaw 等进行的一项针对上腱膜下低度神经胶质瘤的成人低剂量和高剂量放疗的前瞻性随机试验显示,高放疗组的存活率较低,放射坏死的发生率更高。

在这里,影响这些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组织学亚型,肿瘤大小和年龄。

对于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AO)和间变性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AOA),与单纯放疗相比,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结合并不能显着提高生存率。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化学疗法会带来更大的毒性。

但是,该研究确实表明,缺少1p / 19q缺失的肿瘤侵袭性较小,对两种疗法的反应都更强。

对于高级别的肿瘤,放射作用更为明显。

证明这一点的最重要研究之一是评估单独放射治疗与伴随TMZ放射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与化学治疗剂TMZ并用时,放疗安全,有效。

在此,他们发现后者的2年生存率为26.5%,而仅放疗组为10.4%。

总体而言,这些结果表明,RT在低级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在定义时较少,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改善OS所需的适当时限和化学治疗组合。

然而,在高级别神经胶质瘤中,同时进行放疗和化疗可显着改善患者的OS。

因此,RT是改善这种手术后毁灭性疾病患者总体生存的关键。

结论
从单模态疗法到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我们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

今天,我们在肿瘤委员会的多学科团队中讨论患者的治疗方法,因为
高水平的证据表明,不同治疗方法的组合可通过限制肿瘤负担,抵抗力和复发来抑制疾病进展。

过去几十年进行的临床试验得出的经验表明,对于具有相同组织学诊断肿瘤的患者,对各种临床药物的反应各不相同。

凭借对患者组织学相似肿瘤的遗传变异性的了解,我们现在正在设计临床试验并针对患者进行手术,这些手术不是基于组织诊断,而是基于分子信息,例如1p19q缺失或MGMT超甲基化。

在进行了更多基于亚型和分子生物学的临床试验之后,我们推测某些老药物在大型和异类患者中将无疗效,因此将使用这些药物。

最终,将来,将根据肿瘤的等级以及组织学和分子亚型,为个别患者量身定制多模式神经胶质瘤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