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质量分数题计算方法与答题规范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计算问题【有答案】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计算问题【有答案】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计算问题【有答案】极端假设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10%B.30%C.50%D.70%解析: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

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则12/28=24%/xx=56%,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56%=44%(2)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

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则12/44=24%/yy=88%,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88%=12%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44%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二、中值假设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2 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A.30%B.40%C.50%D.60%解析: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

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 = 73.9%。

题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73.9%,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0%,显然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等效假设等效假设就是在不改变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化学式,把复杂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若干个简单、理想的组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迅速解题。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问题计算方法及化学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问题计算方法及化学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问题计算方法及化学答题技巧一、极端假设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 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 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 、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 ,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10%B.30%C.50%D.70%解析: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 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 。

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x, 则12/28=24%/xx=56%, 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 —56%=44%(2) 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

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 则12/44=24%/yy=88%, 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 —88%=12%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 、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 ~44% 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

二、中值假设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2. 仅含氧化铁(Fe2O3) 和氧化亚铁(FeO) 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 ,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A.30%B.40%C.50%D.60%解析: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

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 ,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 ,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73.9% 。

题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73.9%, 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0% ,显然只有选项D 符合题意。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专题01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中考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从定律本身出发;二是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定律出发;三是定律的外延反映出元素在反应前后种类,质量都不改变出发。

常见的题型有: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微观反应示意图分析以及根据残缺型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利用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等。

设问形式主要有:判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化学式;判断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某物质是否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判断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

模|板|构|建一、关于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数据分析步骤 具体方法①确定待测质量“x”的值: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或反应前各种物质的质量减少=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增加)②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计算表格中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反应后-反应前),(结果负值为反应物;结果正值为生成物;结果为0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与反应无关的物质或杂质)③ 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确定反应类型④ 标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理,结合所学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判断正误二、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步骤 具体方法① 观察反应前后是否有相同的分子,若有则消除相同数目的同种分子;若无则省去此步 ② 根据图注分别写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化学式,并配平方程式 (如图注没给出原子的图示符号,可直接用物质的图示符号配平) ③根据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逐项判断正误三、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或元素组成步骤具体方法①观察反应方程式,锁定“未知”物质X②推断化学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均不改变,由此确定出未知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确定元素组成根据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进行计算③根据推断或计算进行逐项正误判断疑|难|总|结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是物质的“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

化学答题格式及步骤规范

化学答题格式及步骤规范

化学答题格式及步骤规范规范的格式和严密的步骤,能充分体现出应试者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涵养,体现出应试者顺畅科学的应答思路和良好的做题习惯。

以计算题为例:“解”“设”(直设和曲设)、“写”(化学方程式、关系式)、“列”(代数式、比例式)、“解”(解出答案)、“论”(必要时依据题意进行讨论)、“转”(将求解结果过渡转化成设问所求结果)、“答”(点明答案,给阅卷者提供视觉上的方便)。

此外,解答过程中还要进行必要的语言衔接,“因为”“所以”“因此”“解知”“故”“由题意”等词语更要适时适地地运用,以体现规范性和严密性。

答题时字应尽量写规范,不要求书法,但要求尽量地清晰,尽可能避免写连体字。

既有文字答题,还有符号书写,化学符号(如:CaCl2与CuCl2)、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名称,要求什么,对应作答。

从升学角度讲,我们最终要做“人家”的题,让“人家”评卷,从而决定自己的命运,因此析题答题要多“设身处地”。

规范解题时心中要装着三个人:一个是高素质的自我,二是精明的命题者,三是挑剔的阅卷者。

内强素质是自我规范的前提,平日测练我们都要注意各环节的规范,久而久之,规范的“习惯”才会升华成“自然”的规范。

一般说来,命题者总是会通过精心设计题干,在题目的知识载体中,借助于“情境、立意、设问”的巧妙角度等,嵌进一些并非显露的信息或题障,以充分体现题目良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如果应试者不去认真研析命题意图,只是一味地“凭印象、凭经验、凭感觉”去思考问题,则一定会被一些表观而非本质的东西诱进陷阱。

我们做出的高考题是让阅卷人看的,如果做题时只“唯我”而不设身处地地从评卷角度去考虑,那么一定会吃亏的。

解答和书写时应时刻想到如下问题:①这样写阅卷时能否看清?②这是不是最佳角度?标准答案会从哪个角度设置?③这样的格式和布局是否有利于阅卷?④某些字符的书写是否会造成歧义或产生误会?⑤专业术语、专用符号(名词)的运用是否符合阅读或使用习惯等等。

化学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

化学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

化学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它主要表达在对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关联系,对有关化学学问的认识程度和自学能力的综合考察。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化学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希望对你们有关怀!化学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1首先,选择题:标记题目关键词①答题稳许多考生在答选择题时毛躁,没看清题就落笔,这时考生要提示自己:评卷看精确度、不看速度,答快不加分;着急忙慌地把会的题答错了,多傻呀。

②看全面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避开选出“好像正确”的“陷阱”答案,是保证选择题不扣分、解决马虎的好方法。

③做标记标记出否认表达,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示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④留痕迹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审题时应留下具体的痕迹,这也是关怀考生答对题的好方法。

⑤巧联系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分与联系,合理接受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⑥两检查一检查分析的和答的是否一致,如分析是B对,可写到括号里的是D;二检查括号里的和答题卡上涂的是否一致,检查时务必先检查涂卡是否精确。

其次,非选择题:贴近核心问题作答①注重情境做情境类试题时,不仅要考虑答案是否符合化学原理,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生活、生产实际。

例如在铁制品外表涂油可起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但铁质的衣架不能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再如铁衣柜、汽车涂油漆不只为了防锈,还为了美观。

②围绕核心问题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问题的核心组织答案。

照试验设计题、试验探究题,甚至是综合计算题都涉及到试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试验目的或探究目的服务,别偏离核心。

③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答题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规范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doc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doc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计算题(共1题)1.将1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缓缓倒入100mL水中,搅拌均匀,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分析】该题是将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可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原则进行计算。

应注意先将溶液体积换算成溶液的质量。

浓硫酸的质量=100mL×1.84g/mL=184g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184g×98%=180.32g稀硫酸的质量是浓硫酸质量加上水的质量184g+100mL×1g/mL=284gω(H2SO4)=(180.32g/284g)×100%=63.5%【答案】稀释后浓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3.5%。

难度:偏难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二、选择题(共15题)1.常温下将10g下列固体与90g水充分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胆矾B.氧化钙C.氧化钠D.硝酸钾()【答案】【分析】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键在于判断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同时求出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各是多少。

物质溶解在水中有下列几种情况需要考虑:①物质在溶解时没有生成新物质且该不含有结晶水,溶质为物质本身,如KNO3,其质量分数等于[10g/(10g+90g)]×100%=10%;②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应为无水物,结晶水成为溶剂的一部分,如CuSO4·5H2O,这种情况溶质的质量减少了,故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③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溶质为生成物,如Na2O溶于水,溶质质量为NaOH,溶质的质量分数&gt;10%;④溶质质量分数还受溶解度的影响,如常温下将10g氧化钙溶于90g水充分混合,虽然CaO 与水混合后溶液中溶质为Ca(OH)2,但其质量分数却比胆矾溶液水所得溶液得溶质质量分数小,这是因为CaO 溶于水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只有极少量的Ca(OH)2溶解于水。

初中化学四大压轴题答题技巧(选择、推断、实验、计算题)

初中化学四大压轴题答题技巧(选择、推断、实验、计算题)

初中化学四大压轴题答题技巧(选择、推断、实验、计算题)压轴题,一般来讲是试卷每道大题的最后几题。

压轴题不一定是最难的,但一定是学生容易丢分的,所以学生在做好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重难点突破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平时老师强调的一些“中考经典错误答案”,避免一些不应该的丢分。

下面我们分题型简单介绍一下压轴题的复习注意事项。

01选择题常见题型有图像题、图表题、技巧型计算及信息给予题。

图像题解题关键在于图像的横纵坐标、三点(起点、拐点、终点)、斜率。

极有可能考金属与酸的反应,需要学生分清楚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问题和效率问题,理解记忆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等量酸与足量金属反应分别对应的4幅图。

例如:图表题一般考察质量守恒定律,一定要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透彻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重点是原子守恒和质量守恒。

解题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三个公式:1、密闭容器中,M前=M后;2、M参加=M生成;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分子个数比。

技巧型计算常用的是守恒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差量法。

守恒法和差量法主要用于求解质量、质量分数等具体数值的题目,平均值法和极值法由于可以确定数值的范围,因此常用于求某种物质可能是什么的问题,找出这几种方法对应的典型例题做一下,一道就可以。

理解不同方法的思路,知道什么样的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就能搞定这1分了。

信息给予题就需要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了,这个需要学生平时多多培养。

另外平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比如把有用的信息、数据用横线划下来,这样可以避免二次审题的时候再浪费时间找已知条件。

02推断题常见题型有文字推断、实验推断、框图推断。

文字推断题解题方法类似于选择题中的信息给予题,从题干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是重点。

实验推断题要想做出来,需要掌握好物质的性质、变化和重点的几个基础实验。

框图推断题作为最难的一种推断,学生要么满分,要么0分,差距比较大。

中考化学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题策略

中考化学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题策略

中考化学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题策略一、溶质质量分数1.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的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

注意:(1)溶质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2)有极值:即在一定温度下,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无限大,有一个最大值。

在一定温度下,关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最大的。

2. 公式3. 与溶解度的关系注意:S表示溶解度,应用此公式时溶液必须是饱和溶液。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运算1. 注意的问题2. 运算的类型(1)已知一定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注意:假如溶质不含有结晶水,溶解时也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这类型的运算可直截了当套用运算公式。

假如溶质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溶于水后得到溶液的溶质是反应后的产物。

运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应第一求出溶质——反应的生成物的质量。

假如溶质含有结晶水,所得溶液的溶质为不含有结晶水的物质,求得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后可直截了当套用公式运算。

(2)溶液的稀释运算注意: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3)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综合运算注意:进行化学方程式与溶液质量分数综合运算时,在比例式中列出的必须是纯洁物的质量。

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样只与溶质有关,因此,在比例式中列出的必须是溶质的实际质量,而不能是溶液的质量。

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要将生成的沉淀、气体或没有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减去。

题型1 溶液质量分数运算例题1 (盐城中考模拟)在20℃时,将mg 某物质完全溶于ng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A. 小于%100⨯+n m nB. 等于%100⨯+nm n C. 大于%100⨯+n m n D. 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是一道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运算的分析判定题。

依照公式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本题的题干信息明确指出,该物质差不多完全溶解,但要确定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还要确定溶质的质量怎么说是多少。

初中化学8种方法解决质量分数计算问题

初中化学8种方法解决质量分数计算问题

初中化学8种方法解决质量分数计算问题一、极端假设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10%B.30%C.50%D.70%解析: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

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则12/28=24%/xx=56%,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56%=44%(2)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

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则12/44=24%/yy=88%,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88%=12%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44%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二、中值假设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2 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A.30%B.40%C.50%D.60%解析: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

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 = 73.9%。

题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73.9%,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0%,显然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三、等效假设等效假设就是在不改变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化学式,把复杂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若干个简单、理想的组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迅速解题。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

初中化学8种解题方法轻松搞定质量分数的计算题一、极端假设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 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0%B.30%C.50%D.70%解析: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

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x,则12/28=24%/xx=56%,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56%=44%2.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

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则12/44=24%/yy=88%,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88%=12%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44%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二、中值假设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2 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A.30%B.40%C.50%D.60%解析: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

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 = 73.9%。

题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73.9%,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0%,显然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三、等效假设等效假设就是在不改变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化学式,把复杂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若干个简单、理想的组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迅速解题。

化学计算题巧解十法及混合物中各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技巧

化学计算题巧解十法及混合物中各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技巧

化学计算题巧解十法一、 关系式法关系式法主要用于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有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式,然后进行计算,这样能够省去中间过程,快速而准确。

例一、今有13g 锌,把它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放出的氢气可以跟多少克纯度为80℅的氯酸钾完全分解放出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此题如果用常规方法需要几步计算:①根据13g 锌求生成氢气的质量,②根据氢气的质量求氧气的质量③根据氧气的质量求KClO 3的质量,这种解法步骤多计算量大,费时费力,但如果用下述方法则极为简便。

解:设需纯度为80℅的KClO 3的质量为X2KClO 32↑ 2H 2+O 2=====2H 2O Zn+H 24=ZnSO 4+H 2↑依上述方程式可得:2KCLO 3~3O 2~6H 2~6Zn 可知:KCLO 3 ~ 3Zn122.5 3*65 80%x 13g解得:x=10。

2g用关系式发解题,首先要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调整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关联的各个化学方程式中的有关物质的计量数相等,进而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再找出关系量进行计算。

二.差量法差量法是利用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建立解题关系式的方法,其基本解题思路是:将过程中某始态量与终态量之差值跟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相应量列成比例关系,然后求解.这种方法不受混合物中其他不参加反应物质的影响。

差量的范围可以是“物质的质量差、相对分子质量差、相对原子质量差”。

例2、将H 2缓慢通入盛有20gCuO 的试管中,加热使其反应,过一会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余固体质量为19。

2g,求生成铜的质量?解 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 CuO+H 2==Cu+H 2O 固体质量减少 80 64 16X 20—19。

2=0。

8 64:X=16:0。

8 X=3。

2(g )差量法的运用范围较广,当遇到反应前后质量发生增减的混合物,可抓住质量变化的原因,运用差量法计算。

3、守恒法守恒法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原子数目守恒、元素种类守恒、电荷守恒等。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计算八大方法【含解析】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计算八大方法【含解析】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计算八大方法【含解析】中考混合物中质量分数计算和化学式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中的重难点。

但有些计算题若按照常规的方法求解,不仅过程繁琐,计算量较大,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如果我们转换思维角度,采用不同的假设策略,常常能化繁为简,巧妙解题。

这次跟大家分享的就是8中计算质量分数的方法,还没get的话就赶快看吧!一、极端假设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 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10%B.30%C.50%D.70%解析: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

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则12/28=24%/xx=56%,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56%=44%(2)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

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则12/44=24%/yy=88%,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88%=12%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44%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二、中值假设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 2 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A.30%B.40%C.50%D.60%解析: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

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 = 73.9%。

化学答题格式及步骤规范

化学答题格式及步骤规范

化学答题格式及步骤规范规范的格式和严密的步骤,能充分体现出应试者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涵养,体现出应试者顺畅科学的应答思路和良好的做题习惯。

以计算题为例:“解”“设”(直设和曲设)、“写”(化学方程式、关系式)、“列”(代数式、比例式)、“解”(解出答案)、“论”(必要时依据题意进行讨论)、“转”(将求解结果过渡转化成设问所求结果)、“答”(点明答案,给阅卷者提供视觉上的方便)。

此外,解答过程中还要进行必要的语言衔接,“因为”“所以”“因此”“解知”“故”“由题意”等词语更要适时适地地运用,以体现规范性和严密性。

答题时字应尽量写规范,不要求书法,但要求尽量地清晰,尽可能避免写连体字。

既有文字答题,还有符号书写,化学符号(如:CaCl2与CuCl2)、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名称,要求什么,对应作答。

从升学角度讲,我们最终要做“人家”的题,让“人家”评卷,从而决定自己的命运,因此析题答题要多“设身处地”。

规范解题时心中要装着三个人:一个是高素质的自我,二是精明的命题者,三是挑剔的阅卷者。

内强素质是自我规范的前提,平日测练我们都要注意各环节的规范,久而久之,规范的“习惯”才会升华成“自然”的规范。

一般说来,命题者总是会通过精心设计题干,在题目的知识载体中,借助于“情境、立意、设问”的巧妙角度等,嵌进一些并非显露的信息或题障,以充分体现题目良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如果应试者不去认真研析命题意图,只是一味地“凭印象、凭经验、凭感觉”去思考问题,则一定会被一些表观而非本质的东西诱进陷阱。

我们做出的高考题是让阅卷人看的,如果做题时只“唯我”而不设身处地地从评卷角度去考虑,那么一定会吃亏的。

解答和书写时应时刻想到如下问题:①这样写阅卷时能否看清?②这是不是最佳角度?标准答案会从哪个角度设置?③这样的格式和布局是否有利于阅卷?④某些字符的书写是否会造成歧义或产生误会?⑤专业术语、专用符号(名词)的运用是否符合阅读或使用习惯等等。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图表示用该氢氧化钠溶液与10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试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4.6%【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中和反应放热,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反应恰好完全,溶液温度达到最高,故根据图示可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那溶液的质量为20g时,反应恰好完全解:分析图知与1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20g×8%=1.6g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NaOH+HCl=NaCl+H2O40 36.51.6g x40:1.6g=36.5:xx=1.46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g/10g=14.6%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2.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

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

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P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克;(3)试计算原溶液中BaCl 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MgCl 2 23.3g 20.8% 【解析】 【分析】 【详解】(1)当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加到100g 时,溶液总质量出现拐点,此后随着硫酸镁溶液的增加,溶液总质量增加,不再产生新的变化。

故P 点时硫酸镁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

因此P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是氯化镁; (2)由图可知,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100g+100g-176.7g=23.3g ; (3)设原BaCl 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2442BaCl +MgSO =BaSO +MgCl 208233100g x23.3g↓⨯ 208233=100g x 23.3g⨯x=20.8%答:原BaCl 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8%。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化学)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中考化学计算题1.化学兴趣⼩组的同学⽤⼀瓶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进⾏下列实验:取样品14 g,放⼊烧杯中,加⼊96 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称得滤液的总质量为100 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是___________?(3)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答案】10 g 2.9 g 14.6%【解析】(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即反应前所有混合物的总质量=滤液的总质量+⽣成沉淀的质量;(2)、根据化学⽅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利⽤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列出⽐例式,即可计算出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

(3) 、根据题意,反应完全后过滤,所得滤液为氯化钠溶液,滤液中的溶质NaCl包括混合物中原有的NaCl和反应⽣成的NaCl;根据上述⽅程式可以求出⽣成NaCl的质量,⽽混合物中原有的NaCl的质量=混合物总质量-氯化钙的质量,据此可以计算出滤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计算即可。

解:(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成沉淀的质量=14g+96g-100g=10g;(2)、设固体混合物中含氯化钙的质量为x,反应后⽣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111 100 117x 10g y111100117=10x g y=解得,x=11.1g y=11.7g(3) 、原混合物中含氯化钠的质量=14g-11.1g=2.9g则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911.7100g gg+×100%=14.6%答:(2)、原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11.1g;(3) 、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初中化学中考必须掌握的答题规范要求

初中化学中考必须掌握的答题规范要求
-2-
当遇到难题时,要思考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尽量用所 学知识作答,抓住关键的话,从中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实在 太难不好解决就坚决跳过,先做简单的,把难题留到最后解 决,还有可能因为最后思路通畅,而顺利解决。
十、试卷上有无未做的题目 试卷上有无未做的题目,尤其是试卷的反面。一定不要 丢题、漏填。 具体题型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目中的关键词有:物质(包括化学式等) ,数据 (包括等质量) ,化学反应方程式, 微粒符号 (包括示意图) , 及要求选择的选项是正确的是, 不正确的是, 错误的是……, 而选项中注意的关键词有: 足量的 xx 、过量的 xx, 适量的 xx , 或一定是、不一定是……等。 简答题目中的关键词有:足量的 a、过量的 b,适量的 c, 充分反应(不等于恰好完全反应) ,恰好完全反应;而答题 要求中的关键词有:填写化学式,名称,序号,及阴、阳离 子符号等。 计算题目中的关键词有:物质(化学式) ,数据(包括 坐标图或标签中的化学式,数据) ,所求的是反应物还是生 成物,是质量还是质量分数。 小结:在作答时一定在题目中找到解题的关键词,这样
-3-
既有利于答题时能按要求正确选择、填写,同时也为复查试 卷时迅速把握题意,重新判断所选选项或答案是否正确争取 时间。牢记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几个在选择题目中出现的易混淆的概念辨析 有关基本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关注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即是否为酸与碱 反应 生成盐和水。 如在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 中生成物属于盐和水,但反应物不满足中和反应的概 念要求;
-1-
尽量选择熟悉的的答案,一般情况下不生搬硬套。 六、实验题 ,探究题,简答题 推断题要求思维高度集中, 思路要严密 ,每一个步骤要记 牢,解题时尽时搞清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形成一个整体思路。 七、文字叙述要严密 做实验探究题时要认真阅读,注意题给信息,文字的字 样,少量、足量、适量、过量;有无现象,沉淀、气泡,沉 淀的颜色,白色、蓝色等;溶液的颜色,浅绿色、棕黄色、 蓝色等, 要先取样再操作, 描述变化时要“… .变为… .”。 指错 时要写“不能….. ”或“应当…” 八、计算题的格式 解 ---- 设 ----- 答要全,切不可少一个,相对原子质量要用 试卷上的。 一些能计算出的先计算出来,如 146 克 *5%=73 克,每 步计算要带单位。 计算过程分 3 步: 1、列比例式; 2、化简; 3、得出结果。 计算过程在草稿纸上完成当遇到难题时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计算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计算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计算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氧化亚铜(Cu 2O )可用于生产船底防污漆,防止海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污损。

现将Cu 2O 和Cu 的固体混合物20g 放入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4.5%的稀硫酸50g ,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Cu 2O+H 2SO 4═CuSO 4+Cu+H 2O .计算:(1)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

(2)原混合物中Cu 2O 与Cu 的质量比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在图中画出向20g Cu 2O 和Cu 的固体混合物中逐滴加入24.5%的稀硫酸至过量,铜的质量变化曲线_____。

【答案】12.25 9: 1 。

【解析】【分析】根据加入的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氧化亚铜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比值以及画图。

【详解】(1)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24.5%×50g =12.25g ;故填:12.25(2)设原混合物中Cu 2O 的质量为x ,生成的铜的质量为y 。

224421449864x 12.Cu O+H SO CuSO +C 2u +H 5O g y═ 1449864==x 12.25g y解得:x =18 g ;y =8g ; 原混合物中Cu 2O 与Cu 的质量比为18 g :(20 g ﹣18 g )=9:1;故填:9:1(3)没加入硫酸时,铜的质量为2g ,加入到50g 稀硫酸时铜的质量为2g+8g =10g 。

如下图所示;故填:【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取24g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加136g水完全溶解后,再缓慢加入石灰乳(氢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4g沉淀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试计算反应中应加入石灰乳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答案】73.6g【解析】【详解】设:24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Ca(OH)2 + Na2CO3=CaCO3 + 2NaOH106 100 80x 4g yx= 4.24 g y = 3.2 g .得到的10%NaOH溶液的质量为(24 g – 4.24 g + 3.2 g) ÷10% = 229.6 g加入石灰乳的质量为 229.6 g + 4 g - 136 g -24 g = 73.6 g答:应加入石灰乳的质量是73.6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质量分数题计算方法与答题规范一、极端假设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 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 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 、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 ,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10%B.30%C.50%D.70%解析: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 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 。

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为x, 则12/28=24%/xx=56%, 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 —56%=44%(2) 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

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 则12/44=24%/yy=88%, 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 —88%=12%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 、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 ~44% 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

二、中值假设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2. 仅含氧化铁(Fe2O3) 和氧化亚铁(FeO) 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 ,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A.30%B.40%C.50%D.60%解析: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

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 ,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 ,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73.9% 。

题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73.9%, 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0% ,显然只有选项D 符合题意。

三、等效假设等效假设就是在不改变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化学式,把复杂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若干个简单、理想的组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迅速解题。

例3. 已知在NaHS 、NaHSO3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

解析:解此类题用常规方法显然不行,必须巧解,把五种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转化为只含三种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由于Na 和H 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等于Mg 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可以将“NaH ”视为与“Mg ”等效的整体,据此,我们就可以将原混合物假设为由MgS 、MgSO3和MgSO4三种化合物组成。

通过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式观察可以看出,无论三种纯净物以何种质量比混合,混合物中Mg 、S 的原子个数比固定为1 :1 ,混合物中Mg 、S 元素的质量比固定为24 :32 ,因为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则混合物中Mg 的质量分数为:(24/32)a%=3a%/4 ,所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 —a% —3a%/4=1-1.75a% 。

四、赋值假设赋值假设就是在有关化学式的无数据计算、以比值形式作已知条件或求比值的问题中,赋予某些特定对象具体的量值,化抽象为具体,以使问题顺利解决。

例4. 青少年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海洛因是一种常用的毒品,其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C :68.29%H :6.23%O :21.68%, 其余为氮。

若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400 ,则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个数为A.4B.3C.2D.1解析:本题单纯从元素质量分数的角度出发,却很难找到一条明确的答题思路。

依题意可知:海洛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8.29%-6.23%-21.68%=3.8% ,比海洛因中其它元素的质量分数都小,且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又较大,因此我们不妨假设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的个数为1 ,可计算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8%=368<400 ,恰好符合题意,故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的个数为1 ,此题的答案应选D.五、巧用定比例5.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其中Fe 的质量分数是31% ,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解析: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由铁、硫、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 ,那只能求得硫与氧元素的质量之和为69% 。

我们仔细分析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发现不管是FeSO4还是Fe2(SO4)3,硫元素的质量与氧元素的质量有固定的比值,为32 比64 ,即1 比2 ,又硫与氧元素的质量之和为69%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

例6 :Na2S 、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其中S 的质量分数是25.6% ,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解析:Na2S 、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中也有三种元素,如果想用例5 的方法去寻找三种元素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则毫无办法。

但是我们发现,我们可以把Na2S 、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分为二种“成分”,一种是Na2S ,另一种是O 元素,很明显,在第一种“成分”Na2S 中,钠元素与硫元素有固定的质量比,即46 比32 ,而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5.6%,则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8%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6.8%-25.6%=37.6% 。

例7 :在混合物CO 、HCOOH 和C2H2O3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解析:本例题的解题方法与例6 非常类似,在我们找不到C 、H 、O 三种元素的固定的质量比关系时,我们想办法把混合物CO 、HCOOH 和C2H2O3分成两个固定组成的“成分”,即CO 和H2O ,所以,混合物CO 、HCOOH 和C2H2O3可以看成是CO 、CO·H2O 和2CO·H2O 。

在H2O 中,氢元素与水的质量比为2 比18 ,即1 比9 ,又已经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所以H2O 的质量分数为9a ,则CO 的质量分数为1-9a ,而碳元素占CO 的比例是12 比28 ,即3/7 ,所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a)3/7 。

六、化合价法所谓化合价法就是根据化合价和为零列出方程求解。

例8:Na2S 、NaBr 的混合物中,钠的质量分数为37% ,求Br 的质量分数?解析:该题的解答用上述几种方法均难奏效,将混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利用起来,然后用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规律( 化合价法) 去列式求解不失为一种巧妙方法。

首先,设混合物的相对质量为100 ,Br 的相对质量为x ,则混合物中Na 的相对质量为37 ,硫的相对质量为(100 –x-37) ,从而得出Na 、S 、Br 三种原子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7/23 、(100-x-37)/32、x/80; 接着,利用化合价法则列出方程----37×1/23+(100-x-37)×(-2)/32+x(-1)×/80=0; 最后,解此方程求出x 的值为46.6 克,得出混合物中Br 的质量分数为46.6% 。

七、单独分析单独分析就是单独分析混合物中每种化合物中所求元素的质量分数,对比总的质量分数( 一般会凑好,其中一个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等于总的质量分数) ,简化计算,得出结论。

例9. 已知FeO 、Fe2O3、Fe3O4组成混合物中,铁与氧质量比为21 :8 ,则混合物中FeO 、Fe2O3、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 )A.9 :20 :5B.9 :20 :33C.2 :5 :3D.5 :6 :3解析:已知的是混合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要求的是混合物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然而单纯从质量关系的角度出发,却很难找到一条顺畅的答题思路。

如果能抓住已知条件,将质量比转化为原子个数比,问题的解答就会由“疑无路”进入“又一村”的境界:由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 :8 ,可得出混合物中铁与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56 :8/16=3 :4 。

由于混合物的成分之一Fe3O4 中的铁氧原子数比与这一比值一致,因此,混合物中Fe3O4的质量无论多少,都不会影响混合物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 :4 。

通过对FeO 、Fe2O3组成特点的分析又可得出,FeO 、Fe2O3必须按分子数1 :1 的比例混合,才能保证混合物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 :4 。

从而得到混合物中三种氧化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任意数,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56+16) :(56×2+16×3) :任意值=9 :20 :任意值,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 、B 。

八、元素守恒例10. 若干克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产物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20%B. 40%C. 60%D. 80%解析:经过完全反应后,因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可根据铜元素的质量守恒,得到产物氧化铜中铜元素和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

即铜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80% ,答案为D 。

学到这里,是不是想看看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呢? 下面的练习可以让你小试身手一下1 、MgSO4、NaHSO4和MgSO3组成的混合物中,S 的的质量分数为A% ,则O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 、MgSO4和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S 的的质量分数为A% ,则Cu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 、MgO 和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则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4 、MgSO4和MgSO3组成的混合物中,S 的的质量分数为A% ,则MgSO4的质量分数为多少?5 、已知在NaHS 、MgSO4和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a%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中考化学答题规范技巧(一)规范的目的——会做的题不失分。

尖子生的比赛:不是看谁“会的多”,而是看谁“错的少”。

中等生的比赛:保证会做的题不失分,这就是胜利。

后进生的比赛:认真把细节做好,结果肯定比你想象的好。

差生不是没学好,而是没记牢。

(二)考试过程规范1、要正确对待考试:只有把平时考试当中考,才能做到中考像平时。

涂卡规范,写清姓名、考号、座号等,保证不涂错号。

选择题答案选出后,要及时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绝不能在收卷时匆忙涂卡。

2、注意答题区域,按照网上阅卷要求,不要出边框,不要答错位置。

要逐步养成边做题边向答题卷写答案的习惯。

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语言表述要简洁准确、条理清晰。

(三)化学答题规范1、排列顺序时,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类似的,“由强到弱”,“由高到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