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中考化学复习重点题型突破篇专题二坐标曲线图表题精练练习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2编重点题型突破篇专题二坐标曲线图表题精讲练习
专题二坐标曲线、图表题,备考攻略)在试题中用坐标曲线、图表来表达物质发生变化或化学反应的规律,是中考题中常见的题型,也是中考的必考点,近几年的考查中各种题型均有涉及,特别是在考查物质溶解度时,溶解度曲线频繁出现,考查分值在3~6分,预计2018年中考中仍会用选择题来考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用填空题来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变化(即pH)曲线,也可能在探究题或选择题中考查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曲线,分值在3~5分。
策略一pH变化曲线1.酸碱中和反应中的pH曲线图像:图1图2分析:图1,碱入酸,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图2,酸入碱,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2.溶液稀释的pH曲线图像:图3图4分析:图3,碱性溶液稀释时,由于碱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减小,但不会小于等于7。
图4,酸性溶液稀释时,由于酸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等于7。
策略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图像:图1图2分析:图1,在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策略三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2016年中考10题,2015年中考15题)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变化图像:图1图2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像如图1所示;若反应物没有剩余,则图像如图2所示。
2.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图像:图3图4分析: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生成物质量将不再随加入物质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
中考化学人教版 题型突破练二 坐标曲线题
(3)图③,向酸性溶液中加碱溶液,起点时,pH<7,随着碱溶液的加入, pH 逐渐增大,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再继续加入碱溶液,溶液 显碱性,pH>7。 (4)图④,向碱性溶液中加酸溶液,起点时,pH>7,随着酸溶液的加入, pH 逐渐减小,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再继续加入酸溶液,溶液 显酸性,pH<7。
(3)酸、碱、盐反应中有先后反应次序的有: ① HCl、MgCl2 + NaOH ② HCl、FeCl3 + NaOH ③ Fe2O3、Fe(生锈的铁钉) + HCl ④ NaOH、Na2CO3 + HCl ⑤ HCl、CaCl2 + Na2CO3 【总结】一般情况下可假设,混合溶液中 H+优先与 OH-反应,CO23-优先与 H+反应。
酸、碱稀释
类型 6:溶液的 pH 曲线
图象:
图象解读: (1)图①,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溶液 pH 由小于 7 的某个数值开始,逐渐 增大,但溶液始终显酸性,溶液 pH 只能接近 7,而不能大于或等于 7。 (2)图②,向碱性溶液中加水,溶液 pH 由大于 7 的某个数值开始,逐渐 减小,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 pH 只能接近 7,而不能小于或等于 7。
3.如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能表示固体质量 变化的曲线是 BB (填字母,下同),能表示溶液质量变化的曲线是 CC 。
c
金属与盐溶液的优先反应原则曲线 图象:
图象解读: (1)图①,一定量 Cu(NO3)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Fe 粉,Fe 先和 AgNO3 反应,反应完全后再和 Cu(NO3)2 反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Fe<Cu<Ag,因 此溶液(或溶质)质量减小,最后保持不变。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练二 坐标曲线题
C.滴加适量稀盐酸中和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
液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图象:
类型 8:酸碱盐反应的曲线
图象解读(举例): (1)图①,若向 Na2CO3 和 NaOH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先和 NaOH 发生中和反应,等 NaOH 被反应完后,稀盐酸才能和 Na2CO3反应放出 CO2 气体。 (2)图①,若向稀盐酸和 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时,NaOH 先和 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NaOH 才能与 FeCl3溶液反应 生成沉淀。
答案:AC
类型 2: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曲线 反应物质量变化曲线 图象:
①
②
图象解读: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 则图象如图①所示;若反应物完全反应,则图象如图②所示。
生成物质量变化曲线 图象:
图象解读: (1)图①,生成物(通常指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 增大;当反应结束后,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生成物的质量不 再随加入的某反应物的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 (2)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先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先 发生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变化曲线如图①,后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质量变 化曲线如图②。
( C)
类型 6:与金属相关的曲线 金属与酸反应坐标曲线(详见“重难突破 3”)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坐标曲线 图象:
图象解读: (1)图①,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若金属的相对 原子质量与化合价的比大于金属盐溶液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合价 的比,则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钾、钙、钠除外) (2)图②,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若金属的相对 原子质量与化合价的比小于金属盐溶液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合价 的比,则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钾、钙、钠除外)
中考九年级化学题型专项突破二 坐标曲线题
1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一瓶瓶塞丢失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 酸在密闭容器中的反应,用数字化仪器测得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加入稀 盐酸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A. a点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B. ab段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C. 向c点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 D. 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9. (202X重庆B卷改编)辨认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
序号
①
②
图像
实验设计 电解水一段时间(忽略气体 分别向相同的CuSO4溶液(足量)中
的溶解)
加入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实验设计的是( C )
序号
③
④
图像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 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 实验设计
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相同的稀盐酸(足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图2
大于0,之后质量不再变化(如图2)
2. 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两种物质反应)(202X.10C)
图像
分析
开始时,生成物的质量为__0_,即起点的纵坐标为 __0_;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_____(填 “增增大大”“减小”或“不变”);当反应结束后, 生成物的质量到达最大值并保持不变
(2)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
固体 + 溶液 → 溶液 + 固体
Cu + 2AgNO3=== Cu(NO3)2 + 2Ag
64
340
188
216
溶液质量变化:溶质由340份质量的
AgNO3变成188份质量的Cu(NO3)2,溶 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_减__小_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直至反应完全后保
(遵义)中考化学总复习 重点题型突破 二坐标曲线、图表题(精讲)练习
专题二坐标曲线、图表题,备考攻略)在试题中用坐标曲线、图表来表达物质发生变化或化学反应的规律,是中考题中常见的题型,也是中考的必考点,近几年的考查中各种题型均有涉及,特别是在考查物质溶解度时,溶解度曲线频繁出现,考查分值在3~6分,预计2018年中考中仍会用选择题来考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用填空题来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变化(即pH)曲线,也可能在探究题或选择题中考查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曲线,分值在3~5分。
策略一pH变化曲线1.酸碱中和反应中的pH曲线图像:图1 图2分析:图1,碱入酸,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图2,酸入碱,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2.溶液稀释的pH曲线图像:图3 图4分析:图3,碱性溶液稀释时,由于碱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减小,但不会小于等于7。
图4,酸性溶液稀释时,由于酸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等于7。
策略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图像:图1 图2分析:图1,在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策略三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2016年中考10题,2015年中考15题)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变化图像:图1 图2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像如图1所示;若反应物没有剩余,则图像如图2所示。
2.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图像:图3 图4分析: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生成物质量将不再随加入物质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
(遵义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2编专题二坐标曲线、图表题(精讲)练习
专题二坐标曲线、图表题,备考攻略)在试题中用坐标曲线、图表来表达物质发生变化或化学反应的规律,是中考题中常见的题型,也是中考的必考点,近几年的考查中各种题型均有涉及,特别是在考查物质溶解度时,溶解度曲线频繁出现,考查分值在3~6分,预计2018年中考中仍会用选择题来考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用填空题来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变化(即pH)曲线,也可能在探究题或选择题中考查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曲线,分值在3~5分。
策略一pH变化曲线1.酸碱中和反应中的pH曲线图像:图1 图2分析:图1,碱入酸,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图2,酸入碱,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2.溶液稀释的pH曲线图像:图3 图4分析:图3,碱性溶液稀释时,由于碱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减小,但不会小于等于7。
图4,酸性溶液稀释时,由于酸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等于7。
策略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图像:图1 图2分析:图1,在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策略三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2016年中考10题,2015年中考15题)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变化图像:图1 图2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像如图1所示;若反应物没有剩余,则图像如图2所示。
2.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图像:图3 图4分析: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生成物质量将不再随加入物质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
题型02坐标曲线题-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重点题型分类突破(原卷版)
题型二坐标曲线题题型解读坐标图像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贵阳中考的必考内容,多出现在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综合计算题中。
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涉及质量守恒、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溶液与溶解度、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溶液pH变化、反应速率变化等。
此类题除以文字方式给出部分信息外,其余的借助于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因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坐标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示出来,考查学生看图、识图、发掘图形的隐含性质和相互联系的能力。
解题必备正确解读坐标图像题中给出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1)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2)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首先弄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到底是什么,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象、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起点一般有三种情况:起点从原点开始;起点开始于y轴;起点开始于x轴。
变化趋势可分为三种:变大、变小、不变型。
终点可分为:接近某个值或等于某个值。
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并且把图表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与函数的关系,或依据图象走势分析作答。
(3)当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中表示时,要注意数值大小关系,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或结论或解题所需的信息。
类型一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变化曲线1.反应物的质量变化图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不变,反应物有剩余。
(不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图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为零,反应物没有剩余,完全反应,反应结束)。
2.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有一种反应物质量为零,此后生成物的质量不再随加入的反应物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反应结束);图4:在反应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只影响反应的速率,由图像的斜率可以看出,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但生成物质量保持不变;图5: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和一种物质发生反应,有一个反应(OA段)优先发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第二个反应在第一个反应结束时开始,第二个反应(AB段)的生成物质量曲线不从原点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反应结束时开始(即A点开始)。
(遵义专版)中考化学命题研究 第二编 重点题型突破篇 专题二 坐标曲线、图表题(精练)试题-人教版初
专题二坐标曲线、图表题一、选择题1.(2016,)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A)2.(2016,某某)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d点溶液中较多的Ba2+、OH-、SO2-4、H+3.(2016,某某)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C)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B.向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中分别滴加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盐酸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两份等体积的5%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4.(2016,某某)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C)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B.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X的溶液,则物质X可能是稀盐酸或者稀硫酸5.(2016,某某)(多选)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D)A.向盛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B.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C.相同质量的镁、锌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6.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B),A) ,B),C) ,D)A.向盐酸中不断加水B.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C.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D.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7.(2016,某某)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A)A.①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B.②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C.③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D.④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8.(2016,某某)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B)A.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B.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C.敞口放置的浓盐酸D.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9.(2016,某某)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的是(D)甲 乙 A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碳酸钙粉末 C 稀盐酸 锌粒 D硝酸银溶液铜粉二、非选择题10.(2016,黔南)在密闭容器中,某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涉及甲、乙、丙和丁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
中考化学复型突破二坐标曲线题
题型解读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题型探究
题型突破(tūpò)(二)┃ 坐标曲线题 类型6 电解水相关(xiāngguān)曲线
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V(氢气)∶V(氧气)=2∶1 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m(氢气)∶m(氧气)=1∶8
题型解读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题型探究
题型突破(tūpò)(二)┃ 坐标曲线题 例7 【2015·岳阳】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C )
(1)酸过量: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的. 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Ⅰ所示。反应速率:
Mg>Al>Zn>Fe;产生氢气的质量:Al>Mg>Fe>Zn (2)金属过量:等质量的足.量.的.镁.、.铝.、.锌.、.铁.与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
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反应速 率:Mg>Al>Zn>Fe;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2.尽可能把分子、原子模型“翻译”成我们熟悉的化学 符号。
题型第三解页读,共二十五页。
题型探究
题型突破(tūpò)(二)┃ 坐标曲线题
题型探究
类型1 金属与酸、盐反应(fǎnyìng)的图像
1.金属(jīnshǔ)与酸的反应
题型解读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题型探究
题型突破(tūpò)(二)┃ 坐标曲线题
题型解读
第九页,共二十五页。
题型探究
题型突破(tūpò)(二)┃ 坐标曲线题
类型2 溶液(róngyè)pH的变化 1.酸和碱的反应
①酸入碱:在O点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随着酸溶液
的加入,pH不断减小,当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7,继续加 入酸,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坐标曲线、图表题
、选择题
A. 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
B. 加水稀释浓盐酸
C.
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 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D图④表示将浓硫酸加入水中
3. (2017,青岛中考改编)(多选)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 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小
B. 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C. 40 C时,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也相等
D. 60
C时,将80 g甲物质放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4:
1. (2017,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2. (2017,德阳)下列图像表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图①表示煅烧石灰石
B. 图②表示CO在水中的溶解性
C. 图③表示向NaOH溶液中加水
(AC )
/j'MnO
btMnO-
0碳截荊溥液质轼曲
C
反咸时间"
4.
烧杯中盛有BaCb 和HCI 的混合溶液100 g ,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N Q CQ 溶液,烧杯中溶液的
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ab 段溶液变浑浊并伴有气泡
B. be 段溶液质量增加 86.3 g
C.
e 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5%
D. d 点溶液中溶质为 N Q CO
A. 向盛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B.
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pH = 2的稀
盐酸至过量
C. 相同质量的镁、锌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D.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
B. —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汩度/匕(第3题
图)) 5. (多选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F 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时 IW,C)
A. 向盐酸中不断加水
0 时间
冉
t<W 申潔液的质显g
r
0加入焉硫履质醴坦
A
6. 水的体矶
A )
C i
Fc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1)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CaO^ H 2O===Ca (OH__,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的溶质为对应溶解度曲线
中的__丙__(选填“甲”“乙”或“丙”
⑵ 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甲、乙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⑶t 3 C 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
t 1 C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9. (2015,遵义)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 学方程式为 Mg+ 2HCI===MgC 2+ H4。
⑵实验测得产生气体的速率(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请根据 t 1〜t 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 率受温度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成“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一定量的 AgNO 和Cu (NO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图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
D. 7. A. t 2 c 时, B. t 1 c 时, C. t 1 c 时, D. t 2 c 时,
a 、
b 、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b>c
20 g a 加入到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 70 g a 的饱和溶液 a 、 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将75 g a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i C ,析出15 g 晶体
& (2016,遵义)请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并结合溶解度曲线回答 (其中甲、乙、丙均不含结晶水
J
— -.-8 u
t 2 C 。
.放热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的化
CuSO + Fe===FeS 硏 Cu °
(2017,汇仁中学一
模
F 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二、非选择题
H U H 扎箜廿
觀
o
泮解度F .• Xi 屮:
申
10•在密闭容器中,某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涉及甲、乙、丙和丁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
前后的质量如表所
示。
物质序号甲乙丙丁
微观示意图9
反应前质量/g345010
反应后质量/g0x y z O
•碱廉子
,•氧恿孑⑴甲的化学式为H2S 。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丙、丁__(填物质序号)。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H2S+ 3Q====£SQ + 2"0__。
⑷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D__(填字母序号)。
A. x + y + z= 86
B. y + z = 85
C. (50 - x) : z= 32 : 64
D. (50 - x) :(y—1) = 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