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教案一等奖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海底两万里》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节选文章的速读引导,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目录的解读,认识这本书的人物,梳理海底探险的路线。
通过抓取文章关键信息与对关键信息进行圈点勾画的方式,掌握快速阅读的要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海底两万里》及其作者,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感悟能力较差,但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易于激发兴趣。
教学准备《海底两万里》、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凡尔纳的快闪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走近作者,知晓身份凡尔纳的三个身份:科幻家、“探险家”、小说家。
科幻家利用凡尔纳曾在《20世纪的巴黎》、《从地球到月球》、《征服者罗比尔》、《一个美国记者在公元2890年的日记》四部作品中分别预测到埃菲尔铁塔的建成、火箭、飞机、视频通话的实现以及凡尔纳所处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于凡尔纳的好奇心。
“探险家”播放凡尔纳“在幻想中旅行”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凡尔纳小时候的经历。
小说家了解凡尔纳的作家身份和在科幻小说的造诣。
走进小说,共游海底解释题目,获取信息《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探险小说,从本书的名字可以知道“海底”是探险的位置,“两万里”是探险的里程。
解读目录,共游海底快速浏览目录,能否知晓探险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明确:第十一章“鹦鹉螺”号初步了解“鹦鹉螺”号,将“鹦鹉螺”号航行两万里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所耗的时间进行对比,突出“鹦鹉螺”号的速度之快。
再次浏览目录,用30秒的时间勾画出包含了“人”的章节。
第一部分:悉听尊便,先生、内德·兰德、内德·兰德的怒火、海洋人、尼摩艇长的闪电第二部分:尼摩艇长的新建议、尼摩艇长最后的话认识主要人物,根据文段信息,提取有关人物身份的信息。
课文《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课文《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1、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通过第3、4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3、4段中的句与句之间联系,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建设绿色的家园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地方都被污染了:高高的烟囱把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到了天空中;许多工厂把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河里、海里,污染了我们的水源可是这些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大海深处。
正如书上说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开发利用海底资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深入的学习一下课文,看看大海深处到底是怎样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二、读课文1、生分读课文(2生顺读)2、老师指点、小结三、教学第2、3自然段㈠、齐读第1段师:谁能告诉老师,大海深处是怎样的?(从课本上找出一句话来)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师:说得对!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课本上是怎样写景色奇异的。
㈡、学习第2、3段1、生自读第2段2、师:这一段有几句话?(4句)对!一起来看一下。
师:海浪这么大,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澎湃)哪位同学能够形容一下,怎样才算波涛澎湃?(可让学生用手势表演)3、师:你看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却怎样?(出示投影:海底依然宁静。
)(齐读,指导语气,强调重读)师:谁能够用一个词来代替依然,保持句子意思不变?师:为什么呢?(出示投影: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齐读,指导语气,强调重读和上一句连起来说一遍。
)4、如果你是潜水员,潜到海底会怎么样呢?(投影:演示附表)(越往下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师:在这里你发现了什么?(点点光亮)板书师:500米以下就全黑了,照理什么光亮也没有,这里却有许多光点,哪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看看哪个字应该重读。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走进科幻海底探险——《海底两万里》导读激趣课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有这样一部小说,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有制造出飞机的时候,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发射到月球上。
你知道它是哪本小说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海底两万里》,去科学畅想,海底探秘。
二、出示导读目标:1、初步感知全书内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初步掌握跳读的方法。
三、揭秘一种神奇的“海怪"1866年起,出现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它就像飞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地被撞裂。
猜一猜: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呢?当时有人认为这是体型巨大无比的独角鲸,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体型庞大的海洋怪物。
“庞然大物”导致海洋环境变得日益危险,公众坚决要求把这头“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美国海军部派出一艘高速驱逐舰,装备精良的捕捉器具,艇长和全体海员同仇敌忾、热情高涨,对捕获“独角鲸”充满必胜的信心。
结果怎样呢?经过了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阿龙纳斯和他的仆人康赛尔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捕鲸手尼德.兰,都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猜一猜:这三个俘虏最后被怎么处置了呢?艇长对俘虏很优待,为了保守秘密,不许他们离开。
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周游各大洋。
十个月后,这三个人才逃脱。
生物学家才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这艘庞大的潜艇到底什么来历,有哪些神奇之处呢?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
四、参观一艘奇特的潜艇(一)跳读小说第十二章和十三章,说一说:这艘潜艇有哪些奇特之处?跳读提示:1.用笔划出介绍潜艇的句子,快速读一读。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4篇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4篇《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1指导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前准备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指导过程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A、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B、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鲜苔、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我注意到较近海面的一层是青绿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红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处,形成海底花园和草地。
学生齐读这两个片段。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学生回答:《海底两万里》。
二、阅读体验1、畅言读后感师:我们已经阅读了这部作品,你有没有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学生畅言读后感。
2、精彩片段赏析师: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这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着你?用十分钟时间搜寻并做出自己的赏析。
(1)学生圈出吸引自己的片段或句子或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2)学生交流自己的赏析。
示例:“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镁,硫酸镁和石碳酸”。
评:通过尼摩船长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出海水中分的丰富,数字描写非常精确,所以体现出尼摩船长知识的渊博。
3、幻想与现实的联系师:《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据你的'了解,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学生各抒己见。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神奇美丽的环境描写,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2、在多种形式的品读中合作探究,感受作者能把“科学和文学结合得非常巧妙”的艺术魅力;3、进一步学习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4、体会作者非凡的想象力5、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欣赏神奇美丽的景物描写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教学方法:诵读品析法,讨论辨析法,点拨训练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直接导入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拿着一本书--------《海底两万里》作者是--------儒勒凡尔纳生于法国南特。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
他一生创作了上百篇科学幻想和探险小说其中有64部长篇科学幻想小说,两部中短篇集。
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科学幻想小说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
此外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从地球到月球》《八十天环游地球》等。
他因此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一个章节-------漫步海底平原。
出示本次学习的任务(多媒体)1)同学们,你们有谁去海底潜水旅行过?--------没有。
今天我们将组团,以《海底两万里》中一个人做组名,去作一次神秘的海底世界之旅,也是一场奇异的科学和幻想之旅。
(这里有这么多名字你们组选择什么名字?理由是什么?尼摩船长、他的一个同伴(大力士),康塞尔,阿龙纳斯教授,尼德.兰,凡尔纳。
在课间就做好分组和组名的选择,课堂上进行理由的陈述)问题一、海底漫步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特殊装备)?问题二、怎么从诺第留斯号出去来到海底沙地的呢?你能想象一下回来是怎么进入到诺第留斯号潜艇里的呢?尼摩船长所说-----您将到神奇的世界中漫游。
震惊、奇怪,将是您心情中惯有的状态。
初中语文七下第六单元《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下第六单元《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下《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名著导读"这一教学任务是初中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重要途径。
《海底两万里》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安排的名著导读教学任务,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贯彻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倡议。
学情分析学生目前存在的“快餐式阅读”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加以落实,包含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继续训练、巩固“浏览"这一快速阅读的方法。
2.引导学生体会悬念设计和伏笔的巧妙构思。
3.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梳理小说情节,了解小说内容,感知小说人物形象。
4.通过比较阅读和拓展阅读等方式,揣摩科幻小说的特点。
5.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训练、巩固“浏览”这一快速阅读的方法。
2.梳理小说情节,了解小说内容,感知小说人物形象。
3.通过比较阅读和拓展阅读等方式,把握科幻小说的特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悬念设置和伏笔的巧妙构思。
2.激发学生对求知欲、探索欲及对科学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阅读一整本书的方法。
2.学习并训练“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按计划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开展专题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诺第留斯号”潜艇师:这两幅展示的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艘核潜艇,它的名字叫“诺第留斯号"。
它有着极具传奇色彩的前世今生,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1866年凡尔纳通过想象创造了“诺第留斯号”。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一等奖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一等奖《七年级下册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七年级下册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海底两万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汇编《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一、了解作家作品: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二部是《海底两万里》第三部是《神秘岛》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答: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物,阿龙纳克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动物的专家,随远征队去剿灭怪物,不料却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
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
他们登上从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及凄惨的海底沉船;领略了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二、经历险情说说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人们在海底航行中遭遇了那几次危险,如何化险为夷的。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一等奖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一等奖
1.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学生能够了解科学幻想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与情节,学生能够通过小说反思人类科技发展带来的潜在危害。
3. 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海底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组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1. 初识《海底两万里》
通过介绍儒勒·凡尔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科学幻想文学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特点和重要性。
并通过阅读小说片段,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分析小说的科技主题
介绍小说中的各种科技设备,如潜艇、电池等,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这些科技设备的应用和潜在危害。
引导学生进行科技伦理的思考,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3. 探究海底生态系统
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海底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让学生分组探究海底环境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课堂活动
结合小说内容和探究成果,设计课堂活动,如漫画创作、科技设
备模型制作等,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深入理解小说的内容和科技主题。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从文学角度和科学角度,深入了解了《海底两万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了综合素质和探究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技伦理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海底两万里》初步认识,激发阅读兴趣;2. 学习快速阅读的阅读方法,学会快速提炼目录等关键信息的技巧;3. 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海洋生物、探险故事。
二、教学重点:能学会感知小说中丰富的情节内容。
三、教学难点: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读首读尾知梗概【目录】(辅助作用,有原著的学生可以直接在书本上圈画)上卷(一)飞走的暗礁(二)赞成与反对(三)随先生尊便(四)尼德·兰(五)向冒险迎去(六)全速前进(七)不知其种属的鲸鱼(八)动中之动(九)尼德·兰的怒火(十)海洋人(十一)诺第留斯号(十二)一切都用电(十三)几组数字(十四)黑潮(十五)一封邀请信(十六)漫步海底平原(十七)海底森林(十八)太平洋下四千里(十九)瓦尼可罗群岛(二十)托雷斯海峡(二十一)陆上几日(二十二)尼摩船长的闪电(二十三)强制性睡眠(二十四)珊瑚王国下卷(一)印度洋(二)尼摩船长的新建议(三)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四)红海(五)阿拉伯隧道(六)希腊群岛(七)地中海上的48小时(八)维哥湾(九)失踪的大陆(十)海底煤矿(十一)马尾藻海(十二)抹香鲸和长须鲸(十三)大冰盖(十四)南极(十五)大事故和小插曲(十六)缺氧(十七)从合恩角道亚马孙河(十八)章鱼(十九)墨西哥湾暖流(二十)北纬47°24′,西经17°28′(二十一)大屠杀(二十二)尼摩船长最后的话(二十三)尾声问题设置1:请同学们找出目录中出现的人物、海洋生物、海域名称。
【明确】快读阅读提示:快速阅读时要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
【预设】学生可以非常直观明确目录信息,并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学生活动】分别请同学们在上圈画出相应的答案。
串联1:同学们从中找到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明确关键信息。
《海底世界》的教学教案一等奖
《海底世界》的教学教案一等奖《《海底世界》的教学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海底世界》的教学教案一等奖教学过程:一、放飞想象。
播放一段海浪与海鸟相伴的音乐,引导学生静静聆听,在脑中自由想象。
欣赏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大海的样子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学者了解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机地进入课堂)二、眼见为实。
播放录像,感受海面的波涛澎湃。
1、联系画面,理解“波涛澎湃”的意思。
(形象而直接)2、设问句激疑:你可知道,大海深处的景色是怎样的吗?海面上虽然波涛澎湃,海底却是一片宁静。
若不相信,就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海底宁静的原因。
(这样自然地就带领学生进入了课本)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海底:宁静3、请生再读一读课文,可以探讨,看看海底还是怎样的?在给予一定时间讨论的基础上,集体交流,同时板书:黑暗。
录像展示,进一步感受海底的黑暗,然后由录像作为引线,使学生认识海洋中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
(对于深水鱼,学生是相当陌生的,录像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不用过多的解释,学生就了解了,既解决了领悟的难点,又能够记忆深刻)三、侧耳倾听。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师边说边出示这一句子:1、认识生字:否,强调它的发音。
2、引导学生认识设问句及其特点:自问自答。
并请生说说设问句。
播放一段很轻的声音,请生聆听:听,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
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做做“窃窃私语”的样子。
那么这些声音是怎么样的呢?请生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
1、请一位学生朗读。
2、相互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
(其实,在评价的过程中,就已经引导学生如何朗读了)3、出示句子: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1)齐读。
2)分析句子的结构:总分结构。
海底世界课文教案一等奖设计3篇
1、海底世界课文教案一等奖设计在《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中,我尝试以建构主义理论做指导,以多媒体网络做认知工具,运用“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协作会话——建构应用——反馈评价”新模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自能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能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能学习能力,达到情感、认知领域的目标,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明确目标“明确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确定学习目标的方法,能准确把握知识点,明确知道通过学习要树立什么观点,掌握什么知识,达到什么要求,完成什么任务,提高什么能力(包括自能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有的放矢地学习。
《海底世界》是篇知识性课文,它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采用“总——分——总”的方法构篇,课文开头提出问题,中间部分具体地描述了海底的景象,结尾呼应开头,作总结性的回答。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设问句,学会分析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了解段落中句与句的联系。
2、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述海底世界,并获得有关海底的知识,产生探索大海奥秘的热情。
3、懂得抓住结尾认识事物主要特点的阅读知识性的一般方法。
4、懂得通过几个方面说明一个事物及选用典型事例的方法。
5、学习根据需要有详有略地阅读资料的方法。
二、创设情景“创设情景”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为学生创建有利于自主学习、意义建构的情景,不仅要实现以景激情形成学习动机,更要实现以景促学,使学习能和现实基本一致或相累似的情景中发生,更好实现意义建构。
海底世界对学生来说,既神秘又陌生,因此我采用播放录象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学生看到那色彩鲜艳的海藻,形状各异的珊瑚,在深海里闪烁发光的深海鱼……还采用加大对比度,降低光度、音量的操作方法,使画面逐渐变暗变黑,音量逐渐从有到无,让学生具体感知海底一片宁静和海底一片黑暗又有光点闪烁其间的奇异景象,学生此时仿佛置身于奇妙的海底世界。
再播放模拟的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让学生戴上水中听音器的耳机听一听,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句子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两万里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2.熟悉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了解主要角色和他们的特点。
3.学习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理解主题和隐含的信息。
4.培养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
能力。
5.培养学生奇思妙想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6.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海洋音乐,激发学生对海洋世界的兴趣和好
奇心。
3.阅读小说并讨论(30分钟)
学生阅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第一章,并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a.小说的故事背景是什么?主要角色是谁?
b.麦尔斯教授为什么要组织远航?
c.主要人物有哪些特点?
4.角色扮演(30分钟)
学生分小组扮演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将故事情节进行再现,并展示给全班。
5.主题探究(20分钟)
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和隐含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a.小说想通过什么方式向读者传递信息?
b.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c.通过小说,你对海洋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
6.创作任务(30分钟)
学生根据《海底两万里》的故事背景和科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新的海洋科学探险故事,并分组展示。
7.结束语(10分钟)
教师总结授课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和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
三、教学评估
1.角色扮演活动的表现评估。
2.学生创作的新故事的表现评估。
3.学生参与讨论的活跃程度。
4.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
1.《海底两万里》原著小说。
2.相关背景知识和图片。
3.角色扮演活动所需道具和服装。
4.创作任务所需材料。
五、教学反思
《海底两万里》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使学生对海洋科学和文学作品产生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创作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创作任务,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并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评估方面,可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如观察评估、作品评估和讨论评估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