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枣儿》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枣儿》教案

一、教材分析

《枣儿》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本文以枣子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现了枣子的聪明、坚强和勇敢,同时也通过描写枣子与父母、姐妹之间的互动,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爱。本文对于善于与父母、亲人、朋友交流,抱有积极向上心态,乐于努力奋斗的品质进行了有意义的教育引导。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特征及寓意。

2.理解并能结合文中情节,解释标题《枣儿》所寓意的深层含义。

3.掌握句式“润物无声”的含义。

4.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进一步表达对家人、朋友的关爱之情。

5.运用已学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解释标题《枣儿》的深层含义。

2.掌握“润物无声”的过渡性句式。

3.感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对家人、朋友的关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情境连续图)

(1)观察前,让学生自主猜测情境,预测故事情节。

(2)观察后,由学生描述图片,以此引入故事情节。

2.预习导入

(1)定义“寓言”、特征及寓意。

(2)预习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3.课文学习

(1)第一遍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并回答问题:枣子是怎么被

栽种的?枣子为什么要喊救命?父母和姐妹们的反应是什么?(2)第二遍阅读,理解文中文化常识。“润物无声”是什么意思?父母对枣子的多次提醒有什么意义?

(3)第三遍阅读,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为什么枣儿能够成

长为一株强壮的树?文章的标题《枣儿》有什么寓意?

4.情感表达

(1)了解枣子与父母、姐妹之间的感情互动。学生回忆自己

与父母、亲人之间的相处情况,表达年少时的感悟和愧疚之情。(2)以《葡萄柿》、《菊花的告别》等课文为例,了解寓言

故事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5.语言运用

(1)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借代句及过渡性“润物无声”等句式,理解语言的演绎路径。

(2)仿写: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仿写寓言故事,加深对文学

形式和寓意的认识。

6.课堂练习

(1)单词拼写:千万别“落枣下车”。

(2)完形填空:枣树神奇的成长经历,教育了我们要像枣子

一样——勤奋坚韧。

(3)书面表达:写一篇100字左右的作文,谈谈自己一年级

至九年级的学习与成长经历,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期许。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枣儿》一课文。

(2)查找并了解一篇寓言故事的教育寓意和主要情节。

(3)预习下一课文《花雨》。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预习引入、阅读课文、情感交流、语言运用等环节,全面解读了一篇寓言故事,使学生对于寓言的定义、特征和教育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还通过语境分析、同近义词辨析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综合能力。这也进一步巩固了“寓言”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为身心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课涉及到古代寓言故事,教师除了介绍寓言的定义和特征外,还结合本篇故事展开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隐含的寓意。同时,我们强调“润物无声”这一过渡性句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这一句式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此外,本课程还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分析枣子与父母、姐妹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表达对亲人的感情,培养孝心。通过寓言的启示和教育意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成长的过程中应当具备勤奋、坚韧、清晰的思维等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规划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情境连续图、语言游戏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个人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口语表达和思辨能力。同时,我们还组织了课堂练习,通过单词拼写、完形填空、书面表达等形式,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检验。

作业布置丰富多样,既让学生背诵课文,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又让学生自主查找一篇寓言故事,锻炼学生的查找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了寓言的定义、特征、寓意以及“润物无声”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规划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家庭关系的重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教学中我们还注重了参与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我们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出了多个小组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讨文中寓意和主题,增强了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们也采用了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和角色心理,更好地理解文本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完成了一份寓言故事的创作任务。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力,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真正的提高。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关于语文教学的一种实践方法——参与性教学,着重阐述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参与性教学是一种注重教育主体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实践中,参与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和探究,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此外,参与性教学注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和角色心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参与性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参与性教学的优势,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