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示范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示范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 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和联系。

教具准备1•文字资料1:生物圈n号”实验资料。

2.文字资料2:各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比较。

3•文字资料3:负反馈调节的实例。

4•图片资料1: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情况以及现在的状况。

5•图片资料2:热带雨林、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图片和食物网简图。

6•图片资料3:草场防护林。

7•课件:负反馈调节模型。

8•视频1: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

9•视频2:我国的重点自然保护区。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1 课时,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原因、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 2 课时,完成制作实验。

三维目标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5•学会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6•通过图片、照片、视频、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学生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8•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9•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分析的能力。

10•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1.通过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学习,确立辩证统一思想。

12.通过制作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帮助的良好品德。

教学过程第1 课时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信息传递。

弄清了各种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也知道了它们如何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那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大家先看一下问题探讨。

(学生看书)推进新课师可见,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自然或人为)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那么,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美国的科学家们做了这样的实验。

必修三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必修三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课中讲述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如何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这三方面内容,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通过分析生态瓶、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2.能力目标:(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2)解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图,培养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3)养成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4)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2)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难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知识,如今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为本节授课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课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等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高二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一定生物学的经验基础上,能充分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找寻到周围存在有关生态学的现象。

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班级某某学号[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问题探讨:见课本P109为什么森林、草原和苔原这些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呢?[自主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2.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其中,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当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一)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的能力。

2.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3.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二〕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的能力。

2.核心:“遭到破坏,恢复原状〞3.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特征;外界干扰的特征和强度;环境条件等〔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但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合理。

如果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那么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好,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

〖例1〗比较两种生态系统两个方面的稳定性: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知识。

2.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2.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例分析。

2.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定量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际意义。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介绍生态平衡、稳态、恢复力等基本概念。

2.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知识:讲解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机制、影响因素等。

3.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例分析:分析草原、森林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例。

4.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定量分析:介绍数学模型在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5. 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强调环境保护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及实例。

4.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例,分享心得体会。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6.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稳定性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环保意识调查: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科书。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高二生物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导引自学诱思探究反思提高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自学导引: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能力,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二)抵抗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的概念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2、抵抗力稳定性的原理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抗污染)和完善的营养结构。

(1)净化作用净化作用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三个方面。

其中,生物分解以微生物为主,微型动物为辅,某些植物也有这种功能。

高中生物_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3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目标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3.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四教学流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初中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所了解。

高中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也知道什么叫负反馈调节。

2.能力基础: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对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但都有待提高。

具有结构决定功能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在一定生物学的经验基础上,能充分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找寻到周围存在有关生态学的现象生活经验: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所了解,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缺乏本质的认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效果分析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本课设计比较好体现了学生的学的主体性地位。

既落实了既定的三维目标,教师又能用适当的启发和疑问引领学习活动沿着一定的主线进行。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比较等学习生物概念。

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参与度高,热情高涨,节奏紧凑,效果很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五节内容,它既是对前面有关生态系统内容的一个总结,又是对相关内容的一个提升,使我们更加关注周围的环境,更加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更加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而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共处。

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而言既有德育方面的教育价值,又能充分体现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评测练习1.下图曲线Ⅰ代表抵抗力稳定性,曲线Ⅱ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实物投影展示制作好的生态瓶[讲述]: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是老师在几天前制作好的生态瓶。

[提问]:你能结合已有的知识,尝试分析一下这个生态瓶中含有哪些成分吗?它们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回答]:在这个密封的小型生态瓶中,有生产者水草,消费者小鱼,分解者真菌和细菌,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和谐的物质循环: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小鱼提供了营养物质,也提供了呼吸作用所需的氧。

水草、小鱼呼吸放出的CO2以及它们的残落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植物利用。

(学生上讲台结合投影画面,进行讲解)[讲述]:看来,在这个小小的生态瓶中也同样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但是,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差,如果我们不加以呵护,它最终会因为某种成分的不适应而打破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毁灭。

[设疑]: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也会遭受这样的厄运吗?[讲述]:地球上,亚马逊森林、欧亚大陆草原以及北极苔原,都已经存在至少上千万年了,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是现在仍能基本保持原有的景观,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我们把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问]: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为何仍能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呢?你能举例说明吗?现在,我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前后四人一组讨论。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讨论列举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或恢复生态系统稳定的实例。

[学生展示]:学生列举出了很多实例,如:①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2. 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2.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3.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5. 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 运用图表展示法,直观地呈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生态景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讲授新课:介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如过度开发、污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出具体措施。

5. 总结归纳: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呼吁学生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周围生态环境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a. 播放一段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视频资料。

b.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提问:“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什么它对我们很重要?”2. 第二步:讲授新课(15分钟)a. 介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解释其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

b. 讲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如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 阐述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持的原因,包括物种多样性、营养结构的复杂性等。

3. 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a. 提供几个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的案例,如过度捕捞、森林砍伐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3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

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中包含重要概念——负反馈调节。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照片、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3.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通过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学习,确立辩证统一思想。

点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具体阐明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同时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农村中学高二的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普遍较差,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差异极大。

2•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本节深入地从生态系统方面来认识其稳定性。

3.高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4•部分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等特点,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较为了解。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2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科学岛实验中学胡小亮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稳态与环境》模块第五章第五节内容。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是在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探讨生态系统中群体变化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稳态与平衡的关系。

而本节内容是在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生态系统相关规律及稳定性的研究,也为下一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学习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一个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知识内容1个课时,实验课余时间完成。

二、学情分析通过第4章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和条件,初步掌握了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第5章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初步理解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这些功能。

基本掌握了一些生态学术语。

这些都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是基于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将会使其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能用物质输入和输出、能量输入和输出平衡的观点,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即在特定情境中说明生态系统中时刻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能指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其平衡的因素。

2、科学探究能够根据种内种间关系、数量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初步构建生态系统模型,并在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后再次制作更稳定的生态缸。

3、理性思维通过对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功能和营养结构关系的讨论,以及运用反馈调节原理,能初步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4、社会责任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 第五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在前几章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稳定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是对生态系统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和稳定性的概念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自我调节能力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过程一、导入使用建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来引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的教学。

教材中“问题探讨”的素材是从正面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引导学生对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内容进行讨论。

也可以设问:“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引出“生物圈2号”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

上述正反两个实例,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稳定的生态系统对于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适用学科 高中生物 适用年级 高二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知识点 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教学目标1.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 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 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 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学难点 1.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地球上,亚马逊森林,欧亚大陆草原,以及极地附近的苔原,都已经存在至少千万年了,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是现在依然基本保持着正常的森林、草原与苔原景观,仍能维系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讨论:为什么这些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呢?二、知识讲解考点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用建议:教师可以提出数个实例,让学生讨论生态系统是如何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状态的。

例如,草原中生活着野兔和狼,由于狼的捕食,野兔数量减少,分析草、野兔、狼的数量种群是如何达到稳定的?为什么森林中害虫数量不会持续大幅度增长?适度捕捞后,池塘中的鱼的种类数量为什么不会减少?森林局部大火过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使他们理解负反馈调节的机制。

教师也要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反馈调节的形式如下表: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分析类型项目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实例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①森林: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适合植物和野生动物栖息繁衍。

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②生态系统中是否还存在正反馈调节呢?如果有,请举例说明?并指出这两种反馈对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否相同?学生针对正反馈调节举例:湖泊受到污染导致鱼类死亡,鱼类尸体堆积导致湖泊污染程度加剧,引起更多鱼类死亡。

通过对比正负两种反馈调节的实例得出结论:正反馈调节通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负反馈调节通常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因此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2)在生态系统的各种结构层次中,都存在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生态系统中,还存在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等过程中。

(3)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类型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联系(1)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a)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b)弱(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点提示(1)不能说“热带雨林的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只能说“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相反的,如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较小。

考点2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使用说明: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也可制作成开放型。

前者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的生物数量要合适。

为了使生态缸中的沙地保持干燥,可在沙土下铺垫一种塑料布,以防止缸中水渗透上来。

1.实验原理(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结构与功能发展协调的重要标志。

(2)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3)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2.实验流程制作生态缸框架→缸底部的铺垫→注入水→放入动、植物→密封生态缸→移置生态缸→观察记录3.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三、例题精析使用建议: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覆盖基础、巩固和拔高三个例题。

例题1(2017·襄阳二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C.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答案】C【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错误;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往往不同,B错误;适当的干扰、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例题2(2017·宿迁中学)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如表所示(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低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长C.丙瓶的有机物比丁瓶的多D.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丙瓶高【答案】B【解析】甲瓶比丁瓶增加了消费者小鱼(消耗氧气),氧气含量较低,A正确;乙瓶中无光照,缺少能量来源,丙瓶虽无泥沙(提供分解者),但水中也有分解者,因而丙瓶生物的维持时间比乙瓶长,B错误;丙瓶中无泥沙(提供分解者),而分解者分解有机物,故丙瓶有机物含量较多,C正确;与丙瓶相比,丁瓶含有泥沙(提供分解者),其物种比较丰富,抵抗力稳定性较高,D正确。

例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答案】A【解析】甲瓶与乙瓶的区别是小鱼数量不同,乙瓶与丙瓶的区别是放置的环境不同。

甲瓶中消费者数量过多,小鱼会很快死亡;丙瓶置于黑暗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中生物也会很快死亡。

相比之下,乙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

例题3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数量有关,与种类无关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D.TS值越小,表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答案】C【解析】(1)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应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不变。

(2)由图可知,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外来干扰越大,恢复原状需要的时间越长,即Y值和X值呈正相关。

(3)由图可知: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y值与生物种类数量都有关,生物种类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TS越小,说明生态系统恢复原状越快,总稳定性越大。

例题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表明 (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⑥生态平衡不易被破坏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

四、课堂运用使用建议:在对课堂知识讲解完,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以及练习精讲了之后,再用练习马上进行课堂检测,根据学生情况建议分3个难度层次:易,中,难。

巩固1.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一般而言,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越高。

四个选项曲线中,只有C选项的曲线受干扰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变化与原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最高的。

2.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时,应遵循一定的原理,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关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瓶口应敞开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D.应给予瓶内生态系统适当的光照【答案】C【解析】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时,应模拟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条件,既要满足各种生物之间有营养关系,又要满足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合理。

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设计生态瓶时要源源不断地供给太阳能,以满足能量的需求。

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时,瓶口应密封,与外界环境隔开。

4.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该生态系统( )①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④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⑤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⑦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 B【解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已经处于森林阶段,通常不会有大量物种的更替,故①错误;生产者所含的能量最多,并不意味着其个体数量就最多,故⑦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