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入门
机械通气基本知识可编辑全文
—呼气相向吸气相转换 辅助/控制触发方式
呼吸周期
呼吸周期
P
• 呼吸机以预定的频率输送固定的潮气量(或压 力),在两次指令通气间歇期,允许患者自主 呼吸。
• 大多数呼吸机的IMV模式,指令通气以容量切 换方式来实施,此时需预设:潮气量(VT)、 流速或(和)吸气时间(Ti)、指令通气频率 和触发敏感度。少数呼吸机以压力切换方式来 实行指令通气。此时需预设:压力水平、Ti、 指令通气频率及触发敏感度。
2.如果指令通气频率过高,会抑制自主呼吸,导致呼吸 肌萎缩严重者出现呼吸机依赖,造成脱机困难;如果指 令通气频率过低,病人呼吸做功增加,易出现通气不足 及呼吸肌疲劳,不利于全身治疗。
3.如患者自主呼吸良好,会使SlMV频率增加,可超过原 先设置的频率。
开始送气和停止送气都是以自主触发气 流敏感度来启动的。即自主吸气流速达 到预调触发值,呼吸机立即开始PSV送 气,维持一定压力,当病人停止吸气, 气流速度下降达到触发值时,停止PSV 供气。
1.用于呼吸肌功能减弱者,可减少病人呼吸 做功;合理使用PSV,可使呼吸频率减慢。
流量触发(V-TRIG),通过检测呼吸回路中气体流 速改变而触发。
1.呼吸衰竭早期病人易于接受SIMV, 不易人机对抗。
2.和CPAP同用,治疗ARDS。
3.撤离呼吸机前使用,逐渐减少 SIMV的频率和量,利于锻炼呼吸肌 功能。
(1)降低平均气道压; ⑵呼吸肌的连续应用,使呼吸肌功能得到维持和锻炼, 避免呼吸肌萎缩,有利于适时脱机;
15cmH2O,一般不超过20cmH2O。
分钟通气量(VE、MV)
自主呼吸分钟通气量(VESPONT、MVspn) 分钟漏气量(MVleak) 潮气量(VT、TV)
机械通气基础知识及基础操作_PPT课件
辅助控制通气A/C
• 特点:A-C为危重病人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可提供与自 主呼吸基本同步的通气,但当病人不能触发呼吸机时, CV可确保最小的指令分钟通气量,以保证自主呼吸不稳 定病人的通气安全。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是自主呼吸与控制通气相结合的呼吸模 式,在触发窗内患者可触发和自主呼吸同步的指令正压通 气,在两次指令通气周期之间允许病人自主呼吸,指令呼 吸可以以默认容量(容量控制SIMV)或默认压力(压力 控制SIMV)的形式来进行。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PRVC)
• PRVC的第一次通气为试验性通气,吸气压力较低,吸气 过程中微电脑测算胸肺顺应性,并计算出下一次通气要达 到预设潮气量所需的吸气压,下次通气实际吸气压为上述 计算值的75%,经过几次通气即能达到实际潮气量与预设 潮气量相符。
• PRVC是一种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新型控制通气模式,适用 于无自主呼吸病人。
模式基本分类
• 根据开始吸气的机制分为“控制通气”和“辅助通气”
• 控制通气(Controlled Ventilation,CV):呼吸机完全代 替病人的自主呼吸,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吸气流 速完全由呼吸机控制,呼吸机提供全部的呼吸功。
• 辅助通气(Assisted Ventilation,AV)依靠患者的吸气努 力触发或开启呼吸机吸气活瓣实现通气,当存在自主呼吸 时,气道内轻微的压力降低或少量气流触发呼吸机,按预 设的潮气量(定容)或吸气压力(定压)将气体输送给病 人,呼吸功由病人和呼吸机共同完成。
• 定容型通气:呼吸机以默认通气容量来管理通气,即呼吸 机送气达默认容量后停止送气,依靠肺、胸廓的弹性回缩 力被动呼气。
机械通气教学课件
操作阶段
1
2
3
4
准备阶段:检查设 备、准备耗材、确
认患者信息
连接阶段:连接呼 吸机、设置参数、
检查气道
结束阶段:关闭呼 吸机、整理设备、
记录操作过程
操作阶段:启动呼 吸机、观察患者反
应、调整参数
结束阶段
关闭机械通 气设备
检查患者生 命体征,确
保安全
移除气管插管, 清理口腔分泌
物
记录机械通气 过程中的数据, 为后续治疗提
禁忌症
01
气胸:机械通气可能导 致气胸加重
02
肺栓塞:机械通气可能 导致肺栓塞
03
心律失常:机械通气可 能导致心律失常
04
颅内压增高:机械通气 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
案例分析
案例1:患者A,呼吸衰竭,使用机械 通气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案例2:患者B,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使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机械通气的分类
01
正压通气:通 过增加气道压 力,使气体进
入肺部
04
持续正压通气: 在正压通气的 基础上,增加
持续通气
02
负压通气:通 过降低气道压 力,使气体进
入肺部
05
辅助通气:在 正压通气的基 础上,增加辅
助通气
03
间歇正压通气: 在正压通气的 基础上,增加
间歇性通气
06
机械通气:在 正压通气的基 础上,增加机
机械通气教学课 件
目录
01. 机械通气的基本概念 02. 机械通气的操作步骤 03. 机械通气的注意事项 04.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1
机械通气的基本 概念
机械通气的定义
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 机械设备辅助呼吸的 方法,用于治疗呼吸 衰竭、呼吸功能不全 等疾病。
机械通气基础知识课件
护理记录要求
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等 记录机械通气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型号、参数设置、使用时间等 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 记录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焦虑、恐惧、抑郁等 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药物使用、吸痰、翻身等
机械通气的原理包括正压通气和负压通 气两种方式
正压通气是通过向患者肺部施加正压, 使气体进入肺部
负压通气是通过在患者肺部形成负压, 使气体进入肺部
机械通气可以应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如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03
机械通气的工作原理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
呼吸机通过管道将空气或氧气输送到患者的肺部 呼吸机可以调节输送的气体流量和压力,以模拟正常的呼吸过程 呼吸机可以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输送的气体流量和压力 呼吸机还可以提供辅助呼吸功能,帮助患者在呼吸困难时进行呼吸。
预防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气道阻塞 定期检查气道,及时发现并处理气道问题 保持气道湿润,避免气道干燥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避免细菌滋生
06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与观察
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
观察患者呼吸机报警情 况,如气道高压、低压、
漏气等
血压、呼吸频率等
观察患者呼吸机电源情
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如 压疮、皮肤破损等
况,如电源中断、电池 电量不足等
观察患者呼吸机消毒情 况,如消毒液、消毒方
法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 误吸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 昏迷、嗜睡、烦躁等
观察患者呼吸机参数, 如潮气量、呼吸频率、
气道压力等
观察患者呼吸机耗材使 用情况,如湿化液、过
机械通气核心知识完整版
机械通气核心知识完整版1机械通气概念机械通气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支持治疗的手段之一。
它是通过机械装置,代替、控制或辅助患者的自主呼吸运动。
2机械通气分类机械通气按照是否创伤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正压通气。
3无创正压通气(NIPPV)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指不需要侵入性或有创性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只是通过鼻罩、口鼻罩、全面罩或头罩等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接进行正压辅助通气的技术。
4两种通气模式的工作原理区别5机械通气的基本过程机械通气的过程包括:吸气触发、吸气、吸气呼吸转换、呼气四个基本过程。
6机械通气吸气触发有几种方式吸气触发指的是关闭呼气阀、打开吸气阀,完成呼气向吸气的转化,方式有:自主触发、时间触发、人工触发。
7如何理解吸气触发中的自主触发患者的吸气努力被呼吸机感知后,呼吸机送气,这称为自主触发。
呼吸机可通过管路中的压力变化或流速变化来明确患者的吸气努力情况。
触发所需的流速或压力变化的大小称为触发灵敏度。
灵敏度越高,触发压力或流量越小。
压力触发一般为1-2cmH20,流量触发一般为1-3L/min。
8如何理解吸气的时间触发当患者没有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无法触发送气的时候,呼吸机会依照时间变化,自行送气,这种触发为时间触发。
9机械通气吸气向呼气转化的方式吸气向呼气转化有以下方式:时间切换(吸气达到一定时间后自行切换为呼气)、流速切换(气道内流速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切换为呼气,一般25%)、容量切换(达到预定潮气量后开始切换为呼气)、压力切换(已很少使用)。
10有创机械通气的目的(1)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通过改善肺泡通气使PaCO2和pH得以改善。
通常应使PaCO2和pH维持在正常水平。
(2)纠正低氧血症:通过改善肺泡通气、提高吸入氧浓度、增加肺容积和减少呼吸功耗等手段以纠正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基本目标是PaO2>60mmHg或SaO2>90%。
(3)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由于气道阻力增加、呼吸系统顺应性降低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出现,呼吸功耗显著增加,严重者出现呼吸肌疲劳。
《机械通气基础知识》
对机械通气模式来说,临床上最 常应用的仍然是A/C、SIMV和PSV。
整理课件
机械通气的模式
定压通气
完全控制 PCV
PSIMV±PSV 完全支持 PSV
定容通气
VCV
SIMV±PSV
整理课件
C、机械通气参数的设定
1、FiO2:<50%(氧浓度) 2、VT:8-10ml/kg(潮气量) 3、RR:一般为12-20次/分,与VT相配合,以保
流速(压力)或时间触发 容量或压力控制 时间切换
基本参数 与触发相关 触发灵敏度、频率 与控制相关 潮气量、吸气流速、波形 吸气压
与切换相关 整理吸课件气时间、吸呼时比
SIMV模式类似于辅助-控制通气(A/C),区别在 于SIMV允许患者在2次控制呼吸之间有自主呼吸。
SIMV主要优点: 1、减少人机对抗。病人可以自主调节呼吸,减少
B、通气模式
通气模式可以理解为呼吸机如何对呼吸进行控制和 辅助,也就是呼吸机何时开始送气、如何进行送气、 何时停止送气。
通气模式就是通气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控制、辅助、 支持和自主呼吸的理想结合和不同组合 。
通气模式正不断发展并应用于临床。
整理课件
通气模式(2大类多种模式)
定容/定压
定容型(Volume-limited) 呼吸机按预设的潮气量送气容量达预置值 时,由吸气转呼气。
吸气流速(Flow) 成人一般为30-70 L/min
整理课件
(8)、报警参数的调节
原则: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尽可能保持安静。
注意不同的呼吸机自动报警参数设置不同。。 上机开始与撤机阶段报警设置不同。 心肺复苏时报警设置也有不同。
PaCO2
PaO2
整理课件
机械通气操作流程
机械通气操作流程
一、机械通气操作前准备
1、检查机械通气系统:检查机械通气管路,灭菌,排空和机械通气机等,确保机械通气系统正常;
2、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机械通气;
3、设置机械通气参数:结合患者特殊情况,由专业人员设置机械通气的参数,如吸气时限,气道压力,通气模式等;
4、准备换气装置: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准备相应的换气装置,如有活动型功能的气道器,静止式气道器,气道压力控制器等;
5、准备呼吸机连接器和气源:检查连接管,准备正压气源,并将连接器连接到气源和呼吸机上;
6、术前检查:检查呼吸机,确保呼吸机正常。
1、连接机械通气机:将机械通气机连接到电源,呼吸机,气源和换气装置;
2、调整参数:调整机械通气机的参数,如吸气时限,通气模式,气道压力等;
3、检查机械通气机:检查机械通气机的正常工作,如振动,气流,呼吸等;
4、给患者氧气:给患者启动氧气,监测其呼吸机参数变化,如呼吸频率,肺泡气压,潮气量,气流。
呼吸机使用培训-入门
呼吸机使用培训-入门呼吸机使用培训-入门1.基本介绍1.1 呼吸机的定义呼吸机,又称为人工呼吸机或机械通气机,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帮助呼吸功能受损或停止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维持呼吸功能。
1.2 呼吸机的分类呼吸机可分为以下几类:- 压力控制型呼吸机- 容量控制型呼吸机- 无创通气机- 重症监护用呼吸机- 便携式呼吸机2.呼吸机的组成部件2.1 控制器控制器是呼吸机的核心部分,负责设定和调整通气参数,监测和控制通气压力。
2.2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患者的呼吸压力,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器。
2.3 水平仪水平仪用于确定呼吸机的水平位置,以确保正确的通气效果。
2.4 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用于将通气气道连接到患者的口鼻或气管,实现气体的输入和排出。
3.呼吸机的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 检查呼吸机的电源和气源是否正常。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 将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连接到呼吸机的输出端口。
3.2 开启呼吸机- 按下电源开关,将呼吸机启动。
- 根据指示,调整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如吸呼气比例、吸呼气时间、潮气量等。
3.3 监测呼吸机的工作状态- 注意观察呼吸机的显示屏上的参数和报警信息。
- 定期检查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的密封情况,确保通气无泄漏。
3.4 停止呼吸机- 将呼吸机的电源开关关闭。
- 断开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的连接。
4.安全注意事项4.1 不要随意更改呼吸机的参数,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4.2 定期检查呼吸机的各个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行。
4.3 在使用呼吸机时,应注意保持通气气道的通畅,避免堵塞。
附件:- 呼吸机操作手册- 呼吸机故障排除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 通气:通过机械装置提供空气或氧气,帮助患者进行呼吸。
- 压力控制型呼吸机:根据设定的压力水平提供压力控制通气。
- 容量控制型呼吸机:根据设定的潮气量提供容量控制通气。
- 无创通气机:通过面罩或鼻咽通气道提供非侵入性的通气支持。
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
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
一、病人的准备
1.1根据医嘱,跟据病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机设备。
2.2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和照顾下,必要时可以分解体位。
3.3向病人解释机械通气原理,提醒病人机械通气时,应尽量放松全身,以减小呼吸机的负荷,同时减少因代偿性呼吸不足而产生的不适。
4.4对患儿病情较重需要加热的病人,应采取加温措施以维持病人的体温稳定,充分保护病人的身体健康。
二、机械通气操作步骤
1.1机械通气前,先打开呼吸机的电源开关,打开气管插管系统中的气体贮存室,充分均匀的向呼吸机设备中注入气体。
2.2打开呼吸机的电源开关,并根据机器的操作程序,调整好呼吸机设备中的气体流量、气体压力及其他参数。
3.3检查病人的身体健康情况,确定:
①呼吸机的调整是否正确;
②气道插管是否正置;
③病人机械通气后的体位是否舒适。
4.4开启呼吸机上的通气模式,开启机械通气模式,按照该模式的要求调节好呼吸机的设定,病人即可完成机械通气。
5.5同时,注意观察该模式的呼吸机参数,如病人的呼吸频率、潮气量、血气指标等,以及呼吸机的运行状态,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6.6病人机械通气完毕后,关闭呼吸机的电源。
机械通气(呼吸机)基本知识
1
什么是机械通气?
—感性的认识
2
• 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 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 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 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 式。
3
无创机械通气
• 通过鼻、面罩、接口器等相对无创的方式 与呼吸机连接进行的通气方式统称为无创 通气。
22
生人-机对抗,增加呼吸功 肺泡在吸气中后期才完全开放
小
结
选择压力预设通气还是容 积预设通气取决于医生对其优 缺点的取舍。
23
呼吸机通过 对气流的控制实现通气目标
24
如何控制气流
25
定容通气如何设置这两个变量
26
定压通气如何设置这两个变量
27
什么是通气模式?
通气模式就是通气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控制、 辅助、支持和自主呼吸的理想结合和不同组 合—力的分配 通气模式可以理解为呼吸机如何对呼吸进行控 制和辅助,也就是呼吸机何时开始送气、如何 进行送气、何时停止送气—力的控制
14
正压通气的两大基本类型
正压通气可分为“定压”和“定容”两大类
定压型通气以气道压来管理通气 定压型通气时,气道压是独立参数,而通气容积是 从属变化的,与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相关 许多通气模式如PCV、PA-CV、PC-IRV、APRV、 PSIMV、PSV、PSIMV+PSV等,都是在定压通气 基础上改进的,故统称为压力预设通气
16
定压型通气
• 压力恒定 • 吸气流量为一变量——呈 减速波型 • 病人感觉较舒适,可减少 镇静剂的使用 • 时间切换: (A)
——压力控制通气
Pressure
Flow
机械通气的基础知识
机械通气的基础知识1.初学者往往会被呼吸机上的各种旋钮、按键和英文缩写搞得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处下手;面对那些厚厚的机械通气专著,又没有耐心一页一页详细读完;有时还会被各个专家的不同观点搞得不知所措。
其实就象初学电脑和开车一样,都要先学一点基础知识,然后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继续深入学习理论,不断地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纠正对理论的错误理解。
这样循序渐进,自然就能熟练掌握。
初学机械通气,应该先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然后要学习一下呼吸机的说明书,对自己要使用的工具有所了解。
选择一些简单的病人(注意,一定不要选择病情复杂的病人)开始实践。
2.呼吸机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有些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呼吸机就是帮助病人呼吸的机器。
的确,从字面的意思上理解是这样的。
但我们回想一下生理学的概念,什么是呼吸呢?有生命活动的机体因进行新陈代谢,需要不断地从外周环境摄取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这种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respiration。
呼吸由三个环节组成:①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是指外界与血液在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即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gas exchange in lung,即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Transport of gas in the blood;③内呼吸Internal respiration,即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接下来我们再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1952年夏天,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因脊髓灰质炎所致呼吸肌麻痹而接受治疗的首批31例病人在3天内死亡了27例。
麻醉科医生Ibsen建议对病人施行气管切开,采用麻醉用的球囊进行间断正压通气。
这种做法非常成功,当时许多医学生和技术员都被动员到医院为病人进行手动正压通气。
哥本哈根成功的经验对现代正压通气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之后,正压通气方式不断增多、完善。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PPT课件
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压力等指标,评估患者 的呼吸力学状态。
血气分析
检查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如PaO2、PaCO2等,以判断患者的 氧合和通气状态。
撤离过程管理注意事项
逐步减少机械通气支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呼吸力学状态,逐步减少呼吸机的支持力度, 如降低潮气量、呼吸频率等。
教育患者掌握有效的咳嗽排痰技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 肺部感染。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以改善患者 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患者病情和监测结果,及时调整 通气模式和参数。
05
机械通气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气压伤
包括气胸、纵隔气肿等,可能导致呼吸 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等严重后果。
感染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等感染 风险增加,影响患者预后。
容量伤
过度通气引起的肺损伤,可能导致急 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目的
机械通气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 的气体交换,维持适当的氧气水 平和二氧化碳排出,以及减轻呼 吸肌的负担。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机械通气适用于多种临床情况,如呼 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严重哮喘等。
禁忌症
机械通气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如气 胸、纵隔气肿、严重肺出血等疾病应 视为机械通气的禁忌症。
口咽通气道
适用于短期或紧急情况下的通 气,操作简便,但易移位和脱
落。
鼻咽通气道
适用于较长时间通气,刺激性 较小,但不适用于鼻腔阻塞或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机械通气学习讲解
•B:处理方法 适当降低机械通气量;调整报警限
常见呼吸机报警原因及处理方法
•7、 吸入氧浓度过高或过低
•A:常见原因 ①气源故障(压缩泵或氧气);
•
②调解FiO2不当
•B:处理方法 对因处理
常见呼吸机报警原因及处理方法
•8、 呼吸暂停 •A:常见原因 自主呼吸停止或触发敏感度调解不当 B:处理方法 对因处理
常见呼吸机报警原因及处理方法
•3、 气源报警 PRES)
(HIGH O2 PRES)或(LOW O2
•A:常见原因 压缩空气和氧气压力不对称(压缩泵不工作 或氧气压力下降)
•B:处理方法 对因处理,调整氧输入压力。
常见呼吸机报警原因及处理方法
• 4、 电源报警 (POWER LOW) (POWER LOST) (BAT LOW) •A:常见原因 外接电源故障或蓄电池电力不足 •B:处理方法 对因处理,应用外接电源或电池重新充电,如 是停电,应立即将呼吸机与病人的人工气道脱开,给与简易 呼吸器辅助呼吸。
连接氧气。 • 按照病人的需要调节呼吸方式。 • 无自主呼吸的病人给予IPPV呼吸模式。有自主呼
吸的病人给予SIMV呼吸模式
机械通气的流程
根据病人调节参数: ⑴ 潮气量(vt):正常成人一般为4-10ml/kg。 ⑵ 呼吸频率(f):成人12-20次/分钟;儿童16-25 次/分钟。 ⑶ 气道压力上下限:高压报警限应在气道峰压之上 10cmH2O。低压报警限应在气道峰压之下2-5 cmH2O。
机械通气相关知识学习
机械通气相关知识学习
一.机械通气应用时机及上机流程 二.机械通气撤机流程 三.常见呼吸机报警原因及处理方法
一、机械通气的应用时机
• COPD患者急性恶化 • 二氧化碳严重潴留 • 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或呼吸浅慢 • 肺性脑病出现 • 吸氧时PaO2<50㎜H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A/C 与P-A/C ——从简单说起2013年03月0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李洁 詹庆元一、基础篇:1. 首先,从呼吸机如何送气说起:一般而言,呼吸机的功能是将一口气吹进患者肺内,至于其如何呼出,与呼吸机无关。
因此,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即吸气相的送气原理,而送气原理有三要素:1) 触发:何时送气:这主要由呼吸机设置的触发灵敏度和患者自主呼吸强度决定,一旦患者自主呼吸强度达到预设值,呼吸机开始送气,称为自主触发;如果患者自主呼吸达不到或者没有,呼吸机按照预设的时间点送气,称为时间触发。
A/C 模式下如为前者触发,即“A”,如为后者,即“C”。
2) 控制:如何送气:一般而言,呼吸机按照设定的容量或者压力给予送气,注意:A/C 模式下呼吸机只能控制其中一个,要么是容量要么是压力;因此就有了V-A/C 和P-A/C 。
3) 切换:何时转换为呼气:A/C 模式下需设置一个时间(称为吸气时间),这个时间结束,即开始转换为呼气。
因此A/C 模式是时间切换。
由此可见,V-A/C 和P-A/C 的差别仅仅在于中间如何送气即“控制”阶段。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呼吸机在这两种情况下是如何实现送气的:2. 先请找找下面两图的差异,判断一下哪个是V-A/C ,哪个是P-A/C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1) 第一条曲线(压力-时间曲线):左图恒定不变,右图变化;2) 第二条曲线(容量-时间曲线):左图变化,右图不变;3) 第三条曲线(流量-时间曲线):左图吸气流量变化,右图不变。
但两图的吸气时间长度都是不变的。
“顾名思义”,V控制容量,容量不变;P控制的是压力,压力不变。
因此,左图是P-A/C,右图是V-A/C。
3. 接下来就要问:为何有的变化有的不变?造成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首先,我们将人体的呼吸系统简化为一根中空的管子末端连接一个气球,需要对着这根管子给气球吹气。
由生活经验可知:当管子越细、气球弹性越差时,吹气越费力;反之,则容易。
由此可见,影响吹气难易程度的因素主要是导管直径即气道阻力(R)和气球的弹性即肺顺应性(C)。
因此,便有了运动方程:P = F×R +Vt/C + PEEPi其中,P为压力,F为流量,R为气道阻力,Vt为潮气量,C为顺应性,PEEPi 为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由此可见,在V-A/C模式下,当容量设定不变后,气道压力会随着流量加快越来越大,当送气停止时达到最大,即为气道峰压:Ppeak = F×R +Vt/C+ PEEPiPpeak与流量、气道阻力、潮气量和PEEPi成正相关,与顺应性呈负相关;送气停止后,气道压力立即下降,最终达到一个平台,即平台压:Pplat = Vt/C+ PEEPiPplat与流量和气道阻力无关,仅与潮气量和PEEPi成正相关,与顺应性呈负相关。
接下来,我们看看机械通气时的波形:气道阻力增大(如上图,由6cmH2O/L/S增大至12cmH2O/L/S)时,监测结果是气道峰压升高而平台压不变。
因此,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潮气量和流量设定不变的情况下,出现气道峰压升高而平台压不变,则可以推测是气道阻力升高所致,临床常见原因有气道分泌物潴留、气道痉挛等。
顺应性下降(如上图,由100ml/cmH2O降至50ml/cmH2O)时,监测结果是平台压和峰压同时上升,如果是单纯顺应性下降,则峰压与平台压差值不变,两者同步上升;如果是顺应性下降又合并气道阻力升高,峰压上升幅度超过平台压上升幅度。
同样也可以通过监测平台压变化推测病情变化,例如当平台压升高时,可以推测是顺应性下降所致,临床常见原因有肺水肿、气胸、肺实变或不张、胸水等。
因此,V-A/C模式常用于监测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从而判断临床病情变化。
4.读到这里,请判断一下下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 需注意:在上述运动方程和波形监测中,气体是以流量不变的方式即方波送气,当波形改为递减波时,峰压和平台压会变化吗?可见:当流量值不变,仅仅将波形由方波改为递减波时,峰压降低,平台压不变。
6. 同样,P-A/C模式下:容量大小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样可以应用运动方程解决,只不过需要适当变换:Vt = (P—F×R—PEEPi) × C由此可知,容量大小除了与预设压力和肺顺应性呈正比外,与气道阻力、PEEPi呈反比。
Vt = (P—F×R—PEEPi) × C气道阻力增大,潮气量降低。
Vt = (P—F×R—PEEPi) × C肺顺应性下降,潮气量下降。
由此可见,在P-A/C模式下,压力不变,唯一变化的只有潮气量,当其出现改变时,可能是由于气道阻力和(或)顺应性变化所造成的,但无法判别。
若需判断可更换为V-A/C进行快速判断。
本篇小结:请填写下表:看完这些,您是否对V-A/C和P-A/C有了大致的了解呢?但要知道,这些特点都是在患者没有自主呼吸的理想情况下出现的,当患者出现自主呼吸时,两者的差异将更为显著,预知详情,请看下篇。
二、升级篇:上篇说完了V-A/C和P-A/C的基本差异,但都是在患者没有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比较的。
当患者出现自主呼吸时,两者的差异将更为显著。
1. 请问:V-A/C和P-A/C模式下各需要设置什么参数?图1图2»问题1: 图1和图2都是V-A/C模式,参数设置有何差异?)和波形;图2设置流量答:不同在于:图1设置流量(Vmax),平台时间(TPL和吸气时间»问题2:这两种设置,送气方式有何不同?答:首先,说明V-A/C时潮气量、吸气时间与流量、平台时间(Tplat)之间的关系:潮气量大小即为流量-时间曲线下面积(下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图3 由此可见,要保证潮气量不变,如果设置的流量大小不变时,将方波改为递减波,则送气时间延长(T1→T2). 另外,在方波送气的情况下:潮气量=流量×送气时间送气结束后不一定马上转换为呼气,等待一定时间即平台时间结束后才转换为呼气。
因此对图1而言,实际吸气时间=送气时间+平台时间,送气时间=潮气量÷流量图4»问题3:请根据上述关系计算图1中的吸气时间和图2中的平台时间?答:图1: 送气时间= 0. 5L÷30L/min×60s=1.0s, 吸气时间= 1.0s + 0.2s = 1.2s图2: 送气时间=0.5 L÷60L/min×60s=0.5s, 平台时间= 1.0s-0.5s = 0.5s»问题4:什么是平台时间?有何作用?平台时间即屏气时间,呼吸机在送气结束后既不送气又不让患者呼气的一段时间,目的是让送入患者肺内的气体在不同时间常数的肺区进行重新分布,使其分布更加均匀;延长了气体弥散时间,改善气体交换.因此主要适用于换气功能障碍的患者.然而,由于这一设置是非生理性的, 设置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对有自主呼吸的患者,超过0.5s即会让患者感觉明显不适,这往往是造成人机对抗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图2设置不妥.那么,该如何改正呢?图5相对于V-A/C,P-A/C的设置相对简单: 仅压力和吸气时间对P-A/C模式而言,同样存在Tplat另外,不论V-A/C还是P-A/C,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吸气时间。
这就意味着:当患者开始出现自主呼吸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周期(=60÷呼吸频率)缩短,而我们设置的吸气时间不变的话,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呼气时间缩短。
呼吸频率越快,呼气时间缩短越明显,甚至出现反比通气:当患者在呼气时间内无法将气体完全呼出,则会人为性地给患者造成一个PEEPi:因此,无论是V-A/C还是P-A/C模式,应关注吸气时间设置,一般为0.8-1.2s;当患者出现自主呼吸时,尤其呼吸频率较快时,应注意查看实际监测的吸呼比,并根据情况适当缩短吸气时间。
思考:对图1的呼吸机而言,如何缩短吸气时间?答:可通过提高吸气流量、缩短平台时间来缩短吸气时间。
2. 除了上述的吸气时间以外,您是否注意到:P-A/C模式下无需设置吸气流量?并且:从下图可见:与V-A/C流量大小始终不变不同,P-A/C模式下流量大小是不断变化的: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产生了自主呼吸。
我们知道,自主吸气流量的特点是先快后慢,P-A/C模式下,患者自主呼吸需求增加,呼吸机要维持设置的压力不变,则必须加大流量满足患者需求。
而V-A/C模式一成不变的流量则容易出现初期流量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后期流量大超过患者需求,出现人机对抗。
因此,可对V-A/C采取了适当的变通,将方波改为递减波,此时在吸气初期满足患者高吸气需求,后期流量随着吸气需求逐渐减弱而下降,因此递减波的人机协调性较方波好。
然而,对于自主呼吸较强、通气需求较高, 尤其在其吸气需求变化较大时,或者吸气流量需求波动较大的患者,递减波也难以满足,此时应用P-A/C 更适宜。
患者吸气需求较高,V-A/C时即使增大递减波流量,也难以满足患者需求,人机协调性差,改为P-A/C后立即改善。
3. 当患者出现自主呼吸时,呼吸力学监测还可靠吗?V-A/C时峰压下降并不意味着气道阻力降低或顺应性增加,而是出现自主呼吸所致。
那用运动方程Ppeak=F×R +Vt/C+ PEEPi如何解释呢?此时的Ppeak不再是呼吸机监测的Ppeak,而应是跨肺压,R、Crs、PEEPi 等不变的前提下,实际跨肺压不变,自主呼吸的出现使胸膜腔负压加大,从而使我们监测到的气道峰压降低而已。
同理,在P-A/C模式下,相同设置时Vt加大也并不意味着阻力或顺应性改善,有可能是自主呼吸所致:Vt=(P—F×R—PEEPi) × C,虽然设置P不变,自主呼吸出现,使得胸膜腔负压加大,P不变,则跨肺压增大,所以此时的P应为“设置P+胸膜腔负压的绝对值”,故Vt加大。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ARDS患者在保留自主呼吸时,虽然肺顺应性很低,但在P-A/C模式下潮气量仍然很高的原因。
该ARDS患者设置P-A/C,Pc:10cmH2O,PEEP 13 cmH2O,监测Vte 330ml。
实际跨肺压为43.3 cm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