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研究
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研究【摘要】结直肠癌(CRC)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我国消化道肿瘤第3名,且发病趋势逐渐递增。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也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结直肠癌的诊断方式,分析了治疗手段,简述了治疗模式。
【关键词】结直肠癌;诊断;治疗;进展结直肠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近些年我国在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当前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中医药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在治疗手段和治疗模式方面都有所变化。
一、结直肠癌的诊断结直肠癌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因此要想在早期进行诊断存在一定困难,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方式也得以更新,当前的主要诊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排泄物诊断法:根据患者粪便的隐血情况、癌细胞脱落情况以及基因蛋白等进行检测;(2)血清学检测;(3)结肠镜检查;(4)气钡双对比造影。
此类检测常规方式对结直肠癌分期不同的患者敏感度也有所不同,分别在21%-93%不等,但是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有指导价值。
除上述提到的常规筛查法之外,近年来,人体正电子体层扫描术和放大内镜检查等也逐渐被推广使用,实践表明这两种检测方式相比于常规筛查来说准确率更高。
对无症状群体来说,临床建议在50岁时便应参加常规结直肠癌筛查,如果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其后代的发病几率是普通群体的2-3倍。
有调查显示结直肠癌发生到就诊过程的延误时间平均为35周,因此结直肠癌的筛查和确诊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预期意义重大。
二、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一)外科手术治疗CSCO结直肠癌指南2017版提出:应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采用广泛系膜切除术(切除肿瘤下缘超出5cm的直肠系膜)治疗高位直肠癌,而不适合采取常规扩大清扫范围之髂血管旁淋巴结,除非临床诊断伴有其他转移[1]。
结肠癌手术采取的根治方式为结肠切术+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结直肠癌治疗10年的重大进展——含乐沙定的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展开了 《 共识 》的撰 写工作 , 曾先 后在 上海 、北 京两地 多次研 讨 ,历
专家共识会上,胡大一教授、
霍 勇教授 、 吕树 铮教授 、陈韵岱 教 授 分别作 了相 关学术报 告 ,从不 同
的角度对 《 识》 的意义进 行 了阐 共
经1余月,数易其稿,达成共识。 0
1
— —
含乐沙定。 的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29 0 6
近 1年 来 ,随着 肿瘤 治疗方 案 0
癌 在 上 海 市 区 男 性 中 的 发病 率 为
程碑 研究 M S I 马赛 克” 示, OAC“ 显 乐 沙 定。 奥 沙利铂 ) ( 在早 期结直 肠 癌 治 疗 中的有 效 性 。 受 含有 乐沙 定 接
。( 沙 利铂 )治疗 方 案 的患 者, 奥 早 期结直 肠癌死 亡风 险降低了2 % 0 。晚 期 结直肠 癌 的治疗 中, 乐沙定。 联合 5 u L 的治 疗 方案 , 晚期 患者 一F / V 使 生存5 的总机会 达 N92 , 年 .% 这一方
的不 断进 步 ,结直肠 癌 ( 俗称 :大
强调 了其 作 为A S 者 急性 期 与 二 C患
级 预 防 的 必 备 用 药 。 此 共 识 的 出
医师提供 了积极有力的指导。本次 会议由赛诺菲一 安万特协办。 ■
( 中讯 )
6 月起 ,以胡大一教授为首 的国内
3余位 知名 专家 组成核 心专 家 团, 0
台 ,将 意味 着 我 国广 大A S 者在 C患
防及 治疗 1 年进 展研 讨会 。广 东 中 0
威胁 着 人们 的身心 健康 。
结直肠癌治疗现状
手术切除后需要做好护理和康复工作,促进患者 03 恢复。
化疗
01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可 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和晚期姑息治疗。
02 化疗药物有多种,包括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靶向治疗是利用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 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可用于结直肠
癌的辅助治疗和晚期姑息治疗。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有多种,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激活药物进 行治疗的方法,可用于结直肠癌的辅 助治疗和晚期姑息治疗。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 副作用,如高血压、心肌缺血等,需 注意监测和处理。
发病机制与风险因素
发病机制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 因素有关,目前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风险因素
高龄、男性、遗传因素、慢性炎症、肠道息肉、 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都是 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症状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 出现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 秘、便血、体重减轻等。
02 靶向治疗
针对结直肠癌的特定靶点,开发新型的靶向药物 和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03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开展免疫治 疗临床试验,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 择。
降低治疗副作用
01
优化手术技巧
通过改进手术方法和操作技术, 降低手术并发症和创伤,提高患 者术后生活质量。
02 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 作用,需注意监测和处理。
2022结直肠癌的发展趋势及诊疗进展(全文)
为了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现我国全民消化肿瘤早诊早治,《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设立“齐力荟聚 -消化肿瘤频道”,聚焦消化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
旨在报导国内前瞻性、创新性和高学术水平的关于消化道肿瘤防治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把握学术发展动向,促进学术交流,整体提高国内消化肿瘤防治的临床与研究水平,结合国内研究特色,以及国内临床规范制度,推动消化肿瘤防治的进步,普及推广临床规范化诊疗。
01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和国外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已排到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但由于大肠癌患者的整体生存时间较长,五年生存率数据可观,死亡率在国内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五位。
在消化肿瘤工作中,有一个明显现象,有不少被称为“老病人”的患者,多年坚持配合医院治疗、随访,即便初诊时已是晚期或者复发转移的患者,生存时间都相对较长,生活质量也较理想,甚至有望获得长期更好的生存获益,这大概是目前大肠癌诊疗现状的缩影。
那末是否有年轻化趋势?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并没有发布关于大肠癌患者年轻化趋势的数据。
临床工作中,兴许浮现了年轻患者逐渐增多的现象,但并不能作为大肠癌年轻化趋势的定论,需根据全球或者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探讨,才是严谨的。
02近年来,临床上大肠癌一期、二期肿瘤发现机会逐渐升高,那为什么浮现这种现象?主要源于百姓健康科普的深入,人们健康意识和体检意识的增强,社区的体检筛查项目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内不少社区早些年已经开展了大便隐血筛查等试验,阳性结果人群须进一步肠镜检查,这也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重要举措。
此外,关于早期大肠癌的一些症状,除了刚才谈到的大便隐血,我们现在也非常关注高危人群。
消化肿瘤可能会存在某些遗传综合征如 Lynch 综合征,指的是家族连续好几代人中有多人患大肠癌,这种人群须引起重视,即使当下是健康状态,也应提醒和建议这种人群高频地进行筛查,如果有瘜肉发生,应及时切除,避免癌变。
结直肠癌外科治疗进展PPT【26页】
VS
机器人辅助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能够通过远程控制技术, 实现医生对手术过程的精确操控,提高手 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这种技术尤其适用 于复杂和高风险的结直肠癌手术。
免疫疗法与外科手术的结合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 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在结 直肠癌治疗中,免疫疗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 的辅助手段。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措施
疼痛管理
01
通过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如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减轻患者
的疼痛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
02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调整心态,增
强信心。
康复训练与社会支持
03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提高体能,同时提供社会支持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结直肠癌患者的康复与心理支持
康复计划
心理支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 划,包括体能训练、营养指导、工作与学 习调整等方面的指导。
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属支持
定期随访与评估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给予患者 情感上的支持和日常生活的照顾。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了解康复进 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诊断
结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需要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分期
结直肠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侵犯的深度和范围来确定的,常用的分期方法是TNM分期系统,分为I期、II期、III期 和IV期。
02
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的历史与现 状
传统手术方法
01
02
03
结直肠癌十年治疗史回顾
结直肠癌十年回顾
美国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下降 林奇综合征筛查的开展 人类结直肠癌基因组的测定 结直肠癌的预防 新的筛选工具:大便DNA检查,CT结肠镜 腹腔镜,机器人和肝切除手术 直肠癌术前放疗 药物治疗进展
人类结直肠癌的综合分子生物学特性
研究方法:
276例大肠肿瘤: 外显子全基因组测序、DNA拷贝数,启动子甲基化、mRNA和小RNA的表达
主要发现:
16%超变异,75%MSI-H 结肠和直肠癌的基因改变类似 24个基因出现显著的突变: 预计内:APC,TP53,SMAD4,PIK3CA,KRAS 意外:ARID1A,SOX9,FAM123B,ERBB2 潜在的新的目标:ERBB2,IGF2
结直肠癌患病危险因素
降低风险因素
筛查 锻炼 阿司匹林/NSAIDs 维生素D 绝经后雌激素治疗 钙
增加风险因素
家族史 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 糖尿病 肥胖 红色肉类 西方饮食 烟 酒
不确定因素
他汀类药物 纤维素 血糖 水果/蔬菜 叶酸
Ⅰ~Ⅲ期结直肠癌观察性研究的数据
减少复发因素:
体能锻炼 避免西方模式饮食 避免Ⅱ/Ⅲ级肥胖(BMI>35kg/m2) 阿司匹林或者COX-2抑制剂 较高的维生素D水平
诊断年份
诊断年份 Cancer statistics, 2012.CA Cancer J Clin. 2012 Jan-Feb;62(1)10-29.
结直肠癌十年回顾
美国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下降 林奇综合征筛查的开展 人类结直肠癌基因组的测定 结直肠癌的预防 新的筛选工具:大便DNA检查,CT结肠镜 腹腔镜,机器人和肝切除手术 直肠癌术前放疗 药物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全球CRC总体发病率已经升至第三位,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
在CRC中,黏液腺癌(mucinous carcinoma,MC)是非特异性腺癌(adeno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AC)中一个独特的组织亚型,其特点是细胞外黏液占肿瘤体积50%以上。
一、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统计数据表明,MC发病率具备一定地域差异,MC的发病率从亚洲国家的3.9%到欧美国家的10%~13.6%不等[2]。
通过对发病部位的研究发现,MC在近端结肠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直肠或远端结肠。
针对相同部位肿瘤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MC常发现于疾病进展期[3]。
对这一现象有两种假说。
其一可能与MC中黏液蛋白物理特性相关,MC中黏液蛋白基因MUC2的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转录因子HATH1沉默密切相关,与AC中的表达趋势相反[4]。
染色体不稳定可能是MC疾病快速进展的另一种机制,相对于AC,MC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频率更高。
高MSI发生率在Lynch综合征患者中也可以观察到,这表明MC与AC可能具备不同的致癌途径[5]。
MC与AC的转移模式存在明显差异,AC常见远处转移器官为肝脏,而MC更容易出现腹膜转移,且MC术后淋巴结阳性率高于AC。
转移模式差异的原因目前认为与黏液组分密切相关[6]。
正常黏液与肠道微生物构成了菌群生物膜。
MC中菌群生物膜的失调导致肠道上皮通透性增强,黏液组分会由肠道向腹腔内移动,导致肿瘤的腹膜转移及对邻近脏器侵犯[7]。
另外,菌群生物膜将诱导肠道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导致大量细胞因子的产生,如TNF-α、IL-22,研究表明此类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黏液分泌。
例如,TNF-α处理的结肠癌细胞ATOH1蛋白的稳定性增强,进而促进黏液分泌。
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进展
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进展
西妥昔单抗,亦称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表达的肿瘤治疗药物。
它通过靶向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达到治疗
癌症的目的。
近年来,西妥昔单抗已经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该疾病的发生与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治疗方法也一直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西妥昔单抗的引入,使得结直肠癌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研究表明,EGFR在许多结直肠癌患者中都有表达,这使得西
妥昔单抗成为一种针对这种癌症的有力武器。
此外,西妥昔单抗还可以增强化疗的功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可能性。
西妥昔单抗的使用方法是通过静脉注射,通常与其它药物一起使用,例如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
治疗时间因患者不同而异,通常从几个月到数年不等。
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和药物副作用,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
虽然西妥昔单抗的副作用相对较轻,但还是需要特别注意它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例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总的来说,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与化疗相比,它具有更少的副
作用,并且可以被广泛使用。
未来,我们期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西妥昔单抗可以成为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重要选择,帮助更多的患者战胜癌症。
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 (中文版)
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 (中文版)本文档旨在介绍《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中文版)》报告的目的和背景。
该报告是关于结直肠癌治疗领域最新进展的权威性资料,由___(ESMO)发布。
该报告的目的是向医学界和公众传达关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新的治疗方法和进展,以及对未来结直肠癌治疗的展望。
它提供了一种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结直肠癌治疗领域动态的方式,为医务人员和病患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和指导。
通过介绍《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中文版)》报告,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治疗方案和药物研发,以及其对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我们也希望通过分享这些最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请继续阅读下文,了解更多关于《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中文版)》报告的内容。
本报告旨在介绍2023年___(ESMO)关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进展。
该报告涵盖了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
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简要介绍结直肠癌的背景和全球流行病学数据。
强调结直肠癌的重要性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探讨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并提供预防和筛查建议。
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和现有的诊断方法。
介绍结直肠癌手术的最新技术和进展。
讨论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管理。
总结化学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探讨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简要介绍靶向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提供关于靶向药物的最新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指南。
探讨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前景和挑战。
讨论最新的免疫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
介绍结直肠癌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肿瘤复发的监测策略。
提供最新的复发管理指南和建议。
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强调结直肠癌治疗的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该报告通过梳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更新的结直肠癌治疗知识,促进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结直肠癌治疗研究进展2024年
结直肠癌治疗研究进展2024摘要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我国的发病率也位居前列。
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结直肠癌的诊疗策略在不断进步和更新。
治疗目标不仅为延长患者生存,还致力于保留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模式逐渐多样化,需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错配修复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患者的一线和后线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靶点和新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疗效和长期生存;另外,微小残留病灶潜在的预测价值和指导治疗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备受关注。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结直肠癌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指南更新内容和重要学术会议报道。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3位的常见恶性肿瘤,由CRC 导致的死亡率居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第2位[1]。
在我国,CRC发病率跃居第2位,仅次于肺癌,其发病率尚在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2]。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CRC的治疗策略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不论是综合治疗策略的优化、免疫治疗的进展、新的靶向药物的研发、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价值探索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存获益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
1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进展随着研究进展,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可以根据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层、是否具有保肛需求、肿瘤的基因特征等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存,同时希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1全程新辅助治疗自2002年以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推荐对Ⅱ、Ⅲ期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化疗[3]。
结直肠癌综合治疗新进展
结直肠癌综合治疗新进展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综合治疗策略在近年来有了显著的进展。
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针对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介绍。
在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微创手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
腹腔镜手术和经肛门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机器人辅助手术也逐渐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得到应用。
机器人手术具有高清晰度、三维立体视觉和手臂稳定等优势,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放化疗在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多。
调强放疗能够更精确地定位肿瘤灶,减少正常组织的受损,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此外,放疗技术的个体化应用也成为一种研究热点。
根据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和放疗敏感性,可以选择个体化的放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肿瘤遗传学的快速发展,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特定的癌细胞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经典的靶向治疗药物,如抗EGFR抗体和抗VEGF抗体,已经被广泛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中。
另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这些药物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免疫治疗也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近年来,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给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分子的相互作用,激活患者的免疫细胞,增强对肿瘤的免疫攻击。
免疫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部分患者的肿瘤得到了显著缩小甚至完全消失。
除了传统的治疗手段,综合治疗中的营养和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
结直肠癌的化疗进展 (综述)
结直肠癌的化疗进展(综述)【论文关键词】结直肠癌化疗进展【论文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近多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可明显改善结直肠癌的生活质量和存活。
术后辅助化疗的常用方案仍为FOLFOX方案. CPT-11、L-OHP和希罗达的应用可望降低分期,创造手术机会,提高术后生存率。
雷替曲塞、某些单克隆抗休在大肠癌中的应用仍在临床试用中。
随着近年来对结直肠癌多药耐药研究,给我们展示了结直肠癌治疗的新突破点,对于结直肠癌多药耐药逆转剂的开发应用,将使结直肠癌的治疗出现质的飞跃。
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发病部位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降结肠、横结肠。
随着全球人日老龄化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乃至世界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是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1]。
我国有关资料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占全部恶性肿瘤第4~6位,而且平均以年4.2%的速度递增[2]。
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但是3/4的患者在诊断时就已经有转移,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者,亦有半数患者最终发生远处转移[3]。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淋巴结阴性的Tl、T2、T3、T4患者分别为97%、90%、78%、63%,而淋巴结阳性的T2、T3、T4患者则分别为74%、48%、38%;有远处转移者5年生存率不到5%。
淋巴结阳性和肿瘤侵犯深度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有2%~5%的女性结肠癌可同时发生卵巢转移[1]。
梗阻和穿孔也是独立于TNM分期之外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还有组织学分级和脉管浸润和神经周围受侵程度。
组织学分级与可能存在的静脉扩散、淋巴侵袭、局部播散、肠壁浸润等有关,高分级者预后差。
脉管浸润指血管和淋巴管受侵,发生率为25%-81%,与无血管受侵者相比,2年死亡率明显增高(61%:31%)。
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进展结直肠癌是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0-70岁人群最为多见,其发病机制目前仍在探讨之中,结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临床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案,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
与传统术式相比,以微创为特点的腹腔镜手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还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2-3]。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得靶向治疗、精准治疗等理念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属于免疫抑制分子,一旦与配体PD-L1相结合便会导致T细胞进入程序性死亡,从而导致机体内肿瘤细胞得以逃避免疫系统的灭杀[4]。
因此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要的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并且在安全性、有效性上获得了认可[5-6]。
为进一步评价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进展,以及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特进行此次综述。
现报告如下。
1 PD-1抑制剂在结直肠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PD-1是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跨膜蛋白,而PD-L1和PD-L2均是配体;肿瘤细胞表面能够表达PD-L1或者PD-L2,因此一旦肿瘤细胞与T细胞的PD-1蛋白结合便会导致T细胞无法再识别肿瘤细胞,从而使得肿瘤细胞能逃避免疫系统查杀。
而PD-1以及PD-L1抗体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在临床实体肿瘤的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为此胡诗琪等[7]在研究中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化疗治疗的基础上,每3周给予200 mg帕博利珠单抗,持续1年直至进展、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停药,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达到21.7%、78.3%,而在不良反应事件中主要为Ⅰ、Ⅱ级常见,罕见Ⅲ级,没有Ⅳ级。
证实临床对于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均理想。
裴风云等[8]在研究中探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用于局部进展期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发现8例纳入研究的患者经完整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为7例,主要病理缓解(mPR)8例,同时以CTCAE 5.0版进行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评价,结果全组均未发生3级及以上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此外研究中随后要对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了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且术后均未发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
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2 ESMO (中文版) (2)
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2 ESMO (中文版)
2022年欧洲肿瘤学会(ESMO)的会议中,关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新进展有以下几点:
1. 免疫治疗的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
在ESMO会议上,有关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成果被广泛讨论。
这些研究表明,免疫治疗药物,在一些结直肠癌患者中,可以增加生存期,并改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中。
2.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检测和治疗:MSI是一种结直肠癌的遗传变异,其与免疫治疗的响应密切相关。
在ESMO会议上,有关MSI的检测和治疗的研究报告了一些具有临床前景的新进展,包括新的诊断工具和治疗策略。
3. 综合治疗策略的优化: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
在ESMO会议
上,一些研究报告了优化综合治疗策略的新进展,旨在提
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其中包括手术前、手术后和
辅助治疗等方面的改进。
4. 靶向治疗的新药研发:结直肠癌中的靶向治疗药物是治
疗进展性疾病的重要工具。
在ESMO会议上,一些新药的
研发进展被介绍,这些药物针对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总结起来,2022年ESMO会议上关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新
进展主要集中在免疫治疗、MSI的检测和治疗、综合治疗
策略的优化以及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方面。
这些进展有望
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和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直肠癌治疗进展作者:杜楠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二科杜楠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军队优秀人才津贴。
担任北京医师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肿瘤学会转化医学和姑息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军辐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和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美国临床肿瘤协会会员近年来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如何将精准医疗和临床实践所获取的数据转化应用于临床是目前关注的热点。
本文对近年来结直肠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结直肠癌的概况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每年全球约有120 万例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而有超过 60 万例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于结直肠癌。
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5 位,其中每年新发病例37.6 万,死亡病例19.1 万,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
结直肠癌的疾病分期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在美国,近几年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 5 年生存率分别为I期 90.1%、II期和III期 69.2%、IV期 11.7%。
2016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报告肿瘤部位是III/ IV期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在IV期结直肠癌中,右半、左半和直肠 3 个部位的患者,3 年生存率分别为 16%、26%和 27%。
而相对于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抗EGFR 靶向治疗的疗效和部位存在明显关系,这对结直肠癌现有治疗方案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前,对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早期结直肠癌(UJCC/ AICC TNM 分期为I~III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此外,内镜治疗技术的引入、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方式的确立、新型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理念的发展,促进了结直肠癌诊治领II 的发展。
结直肠癌的外科手术治疗CSCO 结直肠癌指南2017 版指出:中低位直肠癌应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高位直肠癌行广泛系膜切除术(切除肿瘤下缘至少5 cm 的直肠系膜),不建议常规扩大清扫范围至髂血管旁淋巴结,除非临床怀疑有转移。
在结肠癌手术中,根治性手术方式是结肠切除加区II淋巴结整块清扫。
肿瘤血管起始部的根部淋巴结及清扫范围外的可疑转移淋巴结,也应切除或活检。
只有完全切除的手术才能认为是根治性手术。
一些专家提出在结肠癌手术中进行完整的结肠系膜切除术,但会导致更多的结肠系膜和淋巴结被清扫,其风险和获益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已经作为一个标准的手术方式被广泛接受,但在直肠癌方面的应用,腹腔镜手术却进展不大。
2015 年初,COLORII研究在 NEJM 杂志发表,支持腹腔镜手术用于直肠癌根治切除。
COLORII研究显示,在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面,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一样,某些方面甚至还有优势。
然而,2015年10 月类似研究在JAMA 杂志报道了完全相反的结果,ALaCaRT研究未能证实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肿瘤学疗效方面的非劣效性。
一些证据还推荐使用机器人进行直肠癌切除术,但仍需进一步数据支持。
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是在明确的局部治疗前的细胞减量治疗,包括术前化疗或术前化疗加放疗。
其作用主要为了减小原发肿瘤,以获得手术成功或相对缩小手术范围并使不可切除的病灶可切除。
NCCN 指南 2011 版指出,晚期结肠癌伴单纯肝或者肺转移才考虑行新辅助治疗,并推荐使用FOLFIRI /FOLFOX/Capeox±贝伐单抗或使用FOLFIRI/FOLFOX 方案±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
而任何 T、N1-2 及T3、N0 及 T4 期和(或)局部不可切除直肠癌均需行新辅助放化疗,并推荐使用5-FU 持续注射联合放疗(首选)或5-FU、甲酰四氢叶酸钙(LV)联合放疗或卡培他滨联合放疗,但不推荐联合化疗或单独放疗。
新辅助放疗在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案。
在美国多使用长程放疗方案:总剂量 45.0-50.4 Gy,25-28 次分割,共进行 5 周。
在部分欧洲国家使用短程放疗方案:总剂量 25 Gy,5 次分割,放疗后 1 周内手术。
对于术前分期为 cT3N0 期的直肠癌患者,2016.V2NCCN 指南和 2017.V1 NCCN 指南均推荐 3 种新辅助治疗选择:术前放化疗、术前放疗、术前化疗。
在临床工作中,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疗/放化疗也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所接受,但患者选择多数为局部难以切除(cT4N+)者。
对于直肠癌患者,I期患者除了手术外不需要接受任何额外的治疗,其局部复发率低(约 3%),进行新辅助治疗获益小。
III期患者可以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而II期患者是否获益尚不清楚。
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 T4 期和晚期 T3 期(肿瘤浸润直肠系膜筋膜)患者可以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
相对定时放疗,新辅助治疗的效果优于辅助治疗,能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毒副作用。
对于要减小肿瘤的T4 或T3 期(肿瘤浸润直肠系膜筋膜)患者,长程放疗联合化疗是首选方案。
在一项随机试验中,长程放疗对于环周切缘的实现率明显低于短程放疗(4% vs 13%)。
T3 期肿瘤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目前尚不清楚。
第一个随机试验比较短程放疗和长程放疗联合化疗治疗 T3 期直肠癌的结果表明,长程放疗联合化疗的局部复发率低于短程放疗,尤其是对于病灶在远端直肠的患者,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数据也同样表明,对于病灶在远端直肠的 T3 期患者,长程放疗联合化疗可能是首选。
但对于病灶在近端直肠的 T3 期患者,如果肿瘤没有浸润直肠系膜筋膜,短程放疗效果更优。
新辅助治疗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数据仍不充足。
一项包含150 例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接受放疗的研究显示,术前化疗的毒性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可耐受,而患者的 R0 切除率却显著提高(P=0.002)。
目前仍需要更多的随机试验数据。
因考虑术前放疗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已有学者探索用新辅助化疗+靶向药物代替新辅助放疗。
在北美,MSKCC 率先开展了一项单中心单臂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共纳入 32 例II~III期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6 个周期的FOLFOX 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随后进行TME 手术。
若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疾病稳定或疾病进展,则进行新辅助放疗。
结果显示,32 例患者均达到R0 切除,其中2 例患者因心脏毒性未能完成新辅助化疗而转行新辅助放化疗,完成新辅助化疗的30 例患者肿瘤均出现退缩。
术后病理提示8 例达到 pCR(25%),4 年 LR 为 0,DFS 为 84%。
在 2017.V1 版《NCCN 结直肠癌诊治指南》的“转移性疾病的治疗原则”部分,不推荐在可切除转移性疾病的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中使用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
2014 年由Primrose 等发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 的NewEPOC 研究是截至目前EGFR 靶向治疗领II唯一的前瞻性III期 RCT。
其结果显示,在 KRAS 野生型初始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与单纯化疗组相比,联合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14.1 个月vs 20.5 个月,HR =1.48,95%CI(1 . 04-2 . 12),P= 0 . 030)]。
因此,《NCCN 结直肠癌诊治指南》2015 年起在相关部分中增加了一条警示说明:“对于在潜在可切除的患者中使用FOLFOX+西妥昔单抗的研究结果仍有争议”。
另一个靶向药物贝伐单抗至今尚无前瞻性RCT 研究。
因此,2017.V1 版《NCCN 结直肠癌诊治指南》将该部分的推荐直接更新为“FOLFOX/CAPEOX(2A 类证据,首选)或 FOLFIR (I 2B 类证据)”,删除了靶向药物的推荐。
2017.V1 版《NCCN 结直肠癌诊治指南》“转移性疾病的治疗原则”的更新项目与国际另一大主流指南《ESMO 结直肠癌诊治指南》截然相反。
2016 版《ESMO 结直肠癌诊治指南》在初始可切除结直肠癌围术期治疗模式的选择上,明确提出要从“手术技术标准”和“肿瘤学预后因素”2个维度进行考量,其中手术技术分为“容易切除”和“困难切除”2个标准,肿瘤学预后信息则分为“极好”、“好”和“差”3个标准,主要衡量参数涉及肿瘤生物学行为。
尽管该指南认为尚无明确的评判指标,但目前最好的还是复发风险评分(CRS)的5 个参数:转移瘤数目、转移瘤大小、转移瘤出现的时间、原发瘤区II淋巴结是否转移及血癌胚抗原(CEA)水平。
2016 版《ESMO 结直肠癌诊治指南》指出,技术上容易切除但伴有一个或多个不良预后因素的结直肠癌,最佳的术前治疗方案仍不确定,但由于这些患者“治愈”的机会较小,因此,除了选择EPOC 研究中的FOLFOX 方案以外,也可以考虑更加强烈的方案,比如两药细胞毒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或FOLFOXIRI 三药化疗单独或联合贝伐单抗。
对于这条推荐内容,《ESMO 结直肠癌诊治指南》专家组给出的证据级别为 V 级,但专家组对此的共识度却是最高级别(>75%),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尽管没有前瞻性证据,但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达成共识。
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及精准治疗III期结直肠癌患者有15%~50%的复发风险。
所以,III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后,若无明显禁忌,都推荐行辅助化疗。
目前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推荐使用的标准方案有以下几个:(1)5-FU/LV 双周输注方案(sLV5FU2),又称为deGramont双周方案,即mFOLFOX6或FOLFIRI 方案去除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后剩下的5-FU/LV 部分。
由于特殊的作用机制,已经证实静脉输注 5-FU 疗效不劣于推注的 5-FU,且骨髓毒性、消化道毒性明显降低。
因此,在结直肠癌化疗领II,氟尿嘧啶静脉输注已经全面取代了推注用法;(2)卡培他滨。
X-ACT 研究已经证实对于III期结肠癌,卡培他滨疗效不劣于推注 5-FU/LV,DFS 和 OS 有延长趋势,据此,卡培他滨也成为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标准方案;(3)mFOLFOX6(输注5-FU/LV/奥沙利铂)。
MOSAIC 临床研究显示FOLFOX 方案有显著的DFS 和OS 获益。
根据这项结果,FOLFOX 方案成为了III期结肠癌患者术后的标准治疗(NCCN 指南1 级证据、优先推荐)。
鉴于静脉推注 5-FU 毒性较大,2010 年NCCN 指南建议用 mFOLFOX6 全面取代 FOLFOX4 方案,对此目前全球已经达成共识;尤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XELOXA 研究也证实XELOX 较推注5-FU/LV 可显著延长 DFS 和 OS,因此,XELOX 也成为III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标准治疗(NCCN 指南1 级证据、优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