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u000B第1节 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

《功》教学设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做功的判断和功的计算。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而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b.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b.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认识“劳而无功”和“不劳无功”的意义,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能劳而“无”功,亦不可不劳“有”功。应该认真、扎实、刻苦地学习,练好基本“功”,从而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

新课2、1·物体移动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功与力.和距离的关系

功与力.成正比

功与.距离成正比

类比y=ab

得出:功=力×距离

3、小练习巩固

4、视频微课:比较做功的大小

5、移动距离的判定

小夏推箱子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

程,最终箱子被推出去2m后又向

前滑行了0.2m距离.上述过程中小

夏做功多少?

2·移动方向与力的方向不同

A·与力的方向相关

2、y=ab

y与a.成正

y与b.成正

3、通过例子

分析归纳做

功的条件

4、学生讨

论、小组代

表回答

冰壶在平滑

的冰面上滑

行,推力做

功吗?

2、加深对做功的

理解

3、通过学生自己

分析归纳,让学

生公式产生的过

4、消失的力不再

做功

(惯性是原来力的

作用效果的延续)

5、将功的计算量

化,明确公式中

个物理量的意义

6、强化计算公式

的应用

例2、如图所示,用水平向右的推力

F=50N,将重为G=60N小车从斜面

的底端匀速推到顶端,这时推力F所

做的功是()

例3、小夏提着5kg的箱子走上了

如图所示的楼梯,小夏对箱子做多

少功?

5、力与距离

的方向不同

时,必须找

到相同的部

6、讨论计算

7、力F做功但相

一致的值越来越

小。

8、体会由力的方

向找相应距离的

方向

9、由水平改为竖

直,考验处理问

题的灵活性

B·与力的方向无关

力F不做功,与运动方向垂直,相一致的值为零

服务员托着食品盘送菜,托力是否做功?

提箱子在水平路上走,提力做功吗?

【引导】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6、反馈练习一

7例4、

8、例5、

9、例6、

10、课堂小结

11、【布置作业】课后练习6、引导讨论

相关性的渐

7、同学讨论

8、学生得出

不做功的三

种情况:

(1)有力而

没有距离,

不做功;

(2)有力,

也有距离,

但力与距离

垂直(即在

力的方向上

没有距离),

10、引出垂直的

无关性

11、加深“垂直”

的理解

12、二力平衡

13、对应的力找

对应的距离,克

服重力做功

14、重力做功

不做功。

(3)有距离

(运动)而

没有力,不

做功。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素质也参差不齐。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等知识,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受力,没有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把握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功的计算时,把不对应的力与距离联系在一起,而引起错误。由于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探究了简单机械中杠杆平衡条件、动滑轮的特点等知识,还学习了力和长度的测量,为探究功的原理做好了相关知识准备,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结合刚学过的功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完成功的原理的探究还有一定的难度。八年级学生经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于以实验支持的物理问题解决具有浓厚的兴趣,相信学

生有能力完成课前的预习与探究。

《功》效果分析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

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