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引力模型总结汇报范文

合集下载

贸易非效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贸易非效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贸易非效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贸易非效率成为制约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以人类视角,探讨贸易非效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相关内容。

一、贸易非效率的定义和表现贸易非效率指的是在贸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效率低下的现象。

这些现象可能包括高额的关税、贸易壁垒、不完善的贸易制度等。

这些非效率的因素会导致贸易的成本增加,降低贸易的效益,从而限制贸易的发展。

贸易非效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例如,一些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另外一些国家设置了各种贸易壁垒,限制了贸易的自由化程度;还有一些国家的贸易制度不完善,导致贸易流程繁琐、效率低下。

二、贸易非效率的影响贸易非效率对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首先,贸易非效率会导致贸易成本的增加,使得商品价格上涨,降低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其次,贸易非效率会限制贸易的规模和范围,影响各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此外,贸易非效率还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影响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贸易非效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贸易非效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贸易非效率的经济学模型。

该模型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框架,考虑了贸易非效率因素的影响。

通过引入非效率因素的随机变动,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贸易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在该模型中,贸易非效率被视为随机变量,其取值可以是正值或负值,分别表示贸易的非效率和效率。

通过建立合适的概率分布函数,可以模拟贸易非效率的随机波动。

通过对贸易非效率的研究,可以评估贸易的效率水平,为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对贸易非效率的应对措施为了解决贸易非效率问题,国际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各国应加强贸易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其次,各国应建立健全的贸易制度和规则,打破贸易壁垒,提高贸易效率。

此外,各国还应加强贸易监管和合作,共同应对贸易非效率所带来的挑战。

结语贸易非效率是当前贸易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贸易量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中国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融入全世界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

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

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进口总额 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16.4%。

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由此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非常迅速,并且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中国贸易量变化的研究非常必要。

一,建立模型本文选取引力模型的主要基本指标,来验证中国贸易和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引力模型等式显示了ij两国的GDP总量,和两国之间的距离。

其中T代表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量。

Y代表了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说明了两国之间的距离,在本文中用两国之间的首都距离代表。

由于引力模型基本公式是非线性公式,将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变成线性等式:二,数据来源鉴于中国在2012年的GDP总量是定值,故没有加入计算。

本文选取2012年和中国贸易量较大的18个国家作为样本,其中中国和各个国家的贸易额来自中国国家商务部的2012年1-12月进出口数据;各个国家的GDP总量来自于IMF 的统计数据;各国到中国的距离以各国首都到北京的距离测算,来自于网站。

三,引力模型的回归分析本文收集了中国和18个国家在2012年的贸易总量,各个国家的GDP总量,和两个国家的距离。

表1国家香港贸易总额(亿美元)3414.9GDP(亿美元)2436.7距离(公里)1973印度664.7 19467.7 3781 日本3294.5 59844 2102.4 韩国2563.3 11512.7 1106 台湾1689.6 4740.2 1700 印尼662.2 8948.5 5228 泰国697.4 3769.9 3207.9 英国631.1 24337.8 8146.7 德国1611.3 33666.5 7364 法国510.2 25804.2 8225 意大利417.3 19804.4 8136 荷兰676.1 7702.2 7828 俄罗斯881.6 19535.6 5801 南非599.5 3909.1 12974 巴西857.2 24250.5 17330 加拿大513.7 17700.8 8460 美国4846.8 156760 11159.4 澳大利亚1223 15420.6 9028由于GDP和两国的距离对于两国的贸易额会产生影响,属于多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作用结果,所以选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试析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研究

试析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研究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研究引言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世界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还帮助了贸易参与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引力模型作为衡量贸易流量的重要工具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引力模型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国际贸易的认识,还为贸易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引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引力模型是一种基于引力理论的经济模型,其基本思想是贸易流量与参与国之间的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关系。

根据引力模型,参与贸易的国家越大,贸易流量就越大;而地理距离越远,贸易流量就越小。

引力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F = k * (M1 * M2) / D^α其中,F表示贸易流量,M1和M2分别表示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D表示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k和α是常数。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引力模型最早应用于地理学领域,用于解释物质之间的吸引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人们开始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中。

引力模型通过衡量国家间的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为我们解释国际贸易模式和贸易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引力模型的研究中,学者们逐渐对其进行了拓展和改进。

一方面,他们引入了更多的变量来解释贸易流量的差异。

除了参与国的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学者们还考虑了参与国的人口规模、文化差异、贸易壁垒等因素对贸易流量的影响。

另一方面,他们将引力模型与其他经济模型相结合,以更好地解释贸易流量的动态变化和特殊情况。

研究发现,引力模型在解释国际贸易的地理模式方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根据引力模型的预测,贸易流量往往集中在地理距离较近的国家之间,同时也受到经济规模的影响。

这一发现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贸易政策制定者可以依据引力模型的预测,制定更加聚焦地理相邻国家和经济规模较大国家的贸易政策,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引力模型还为我们理解贸易流量的其他特征提供了一些洞察。

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解释

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解释

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解释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 of Trade)是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模型,用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模式。

该模型源自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思想,通过考虑两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规模、距离和其他因素,来预测它们之间的贸易量。

本文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

一、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的原理1. 经济规模影响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认为,经济规模越大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吸引力越大。

大国之间的贸易量通常比小国之间的更大。

这是因为大国拥有更丰富的资源、更多的消费者和更多的生产者,从而能够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

2. 距离影响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也考虑了国家之间的距离对贸易量的影响。

该模型认为,距离越远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小。

这是因为距离增加会导致贸易成本的增加,包括运输费用、时间成本和信息不对称。

国家之间的距离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在贸易中起到着限制作用。

3. 其他因素除了经济规模和距离,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对贸易量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贸易政策、共同语言和文化等。

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进一步塑造贸易模式。

二、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的优缺点1. 优点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相对简单,易于应用和理解。

它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国际贸易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解释贸易量的变化和贸易模式的形成。

该模型还可以用于预测未来的贸易流向,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 缺点尽管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在解释贸易量方面表现出色,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该模型未考虑国家之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竞争方面的差异。

距离作为影响因素虽然重要,但该模型忽略了其他可能影响贸易量的因素,如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地理环境等。

该模型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得出的,无法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贸易模式和贸易量。

三、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的应用林内曼贸易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研究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研究

[ 关键 词 ]引力模型 零胀模 型 最 早 将 引 力 模 型 应 用 于 国 际 贸 易 领 域 的 是 T b ge i er n n ( 9 2),该 模型 预 言 两个 国家 的双 边 贸 易流 是 两 国经 济 规模 和 16 国家 距离 的 函数 ,对 数表达 形 式 为 :
看 出 ,对 进 行 估计 无需 对数 转换 ,有学 者证 明 了存在 异方 差 的情 F e sr 2 0 通 过理论 研 究发 现引 力模 型 由于 没有 考虑 相 形下,泊松极大似然估计是一致而合理有效的。 e nt a( 0 4) 对价 格 导致 了估 计 的遗 漏 变量偏 误 。A d o 2 O ) 出双边 贸 n es n(0 3指 r 使 用 泊松模 型 的一个 重 要条 件是 条件 均值 恒等 于条 件方 差 ,但 易量 不仅取 决于 双边 贸 易成本 ,同时 以G I重加 权 的 “ DPP :  ̄ 多变抵 抗 大 多数 情况 下 方差大 于均 值 ,即 因变量 过 度分散 。过 度分 散源 于未 因子 ”也会 对 贸易 造成 影响 ,因为 它反应 了进 口国进 1竞争 产 品价 观 测 到的个 体异 质 性 ( 值不 等 于方 差 ),若 不予 以修正 将导 致对 : 3 均 格 与 出 口国的 出 口机会 。
妊 +4h + I 岛 Ms 琏 一 +
其中 ,
积 t 芦 + p +
) .X 为 自变量 向量 ;
・ 0 和 ,分 别为 进 、 出 口国 固定 效应 。泊 松 模型 的一 个重 要 假定 是
E ) (I) ( V ,即j 的条件均值恒等于条件方差。从式( 可以 ” 1 )
因变量一致却无效的估计。扩展泊松模型族中的负二项分布模型通 引 力模 型 假 设 国 家对 之 间的 贸 易流 是 对 称 的 ,即 国 家之 间贸 过 设 定方 差 为均值 和分 布参 数 的函数 。将 未观 测的 异质 性纳 入条件 易每 一种 产 品。但 是有 学者 研究 贸 易数据 发现 这个 假设 与数 据不 相 均值 中,常用于解决过度分散问题。然而泊松模型和N 模型却无 B

中国和中亚五国的贸易效应分析——基于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

中国和中亚五国的贸易效应分析——基于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

2020年22期总第931期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亚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资源,成为了各世界大国争相发展合作的对象。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后,中亚地区作为丝绸之路建设的中心地带,在经济贸易上与中国呈现优势互补的飞速发展态势。

我国不仅与中亚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相邻,而且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强,中亚地区的能源非常丰富,但是基础设施落后,而我国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但是缺少资源,因此双方的贸易往来对于各自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本文立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深入分析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状况,探讨影响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影响因素,以及对于加强双方的贸易往来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推动我国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

二、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及数据来源说明1.基本的贸易引力模型引力模型的思想与牛顿的万有引力模型相似,最早是由Tinbergen 和Poyhonen 分别于1962年和1963年提出,它指的是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与他们之间的地理距离成反比,与他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

贸易引力模型的简化形式为:其中K 为常数,M ij 表示j 国从i 国的进口额,Y i 和Y j 通常表示为两国各自的GDP ,D ij 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两国经济中心、首都、港口之间的距离。

为了方便实证检验,将上述模型取自然对数并添加随机干扰项变成线性的形式得到:上式中,β0为截距项,μ为随机干扰项,待估参数β1和β2的意义为M ij 对Y i Y j 和D ij 的弹性。

2.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的设定在对中国和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进行衡量的过程中,双边贸易额越大,则表明两国经济贸易往来越密切,这通常被认为是双边经贸合作效果良好的标志,只有双方的经贸合作效果良好,贸易的质量和数量才有基础进行进一步的提高。

GDP 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在贸易引力模型中,两国的GDP 越大,则它们之间的贸易流量就越大。

引力模型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效应分析和定量研究

引力模型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效应分析和定量研究

一、文献综述(一)引力模型的提出和基本构架Tinbergen(1962)和Poyhotnen(1963)最早分别独立地提出了贸易引力模型。

简单来说,这个模型表现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特征,是与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这一特性与物理学引力经典模型的共通之处使它得名。

引力模型的基本表达形式为Tij=AY i Y j/D ij。

其中T ij为j国和i国两国的贸易量,A为常数,Yi 和Yj分别为i国和j国的经济总量,Dij为两国间的距离。

Tinbergen在运用双边贸易流量模型的简化形式和最小二乘法时间回归分析系列技术时,先对15个发达国家和3个最不发达国家共18个国家1959年的贸易数据进行了分析,后选用了42个国家的样本做了同样的计算,均发现国家间距离对于贸易的扩张效用具有很强的作用,可以解释所谓名义贸易值的75%。

Poyhonen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截面数据(panel data)对1958年欧洲国家的贸易数据进行了整理计算。

通过建立结构性的通用国际商品交换模型(general model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goods),他得出了与Tinbergen相似的模型。

Linnemann(1966)在随后的研究中将人口作为变量引入模型,在模型构造和变量设计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技术路径和学术思想。

Bergstrand(1985)则在模型中引入了人均收入和汇率及多个虚拟变量,使模型包含更多影响贸易量的因素。

他根据SITC把贸易量分为9个行业,对1965、1966、1975、1976年OECD国家的贸易数据进行行业分析,发现不同行业的回归系数差别很大,但单个行业的历年回归系数相对稳定,他同时指出,系数差别可能是因为不同行业资本或劳动要素密集程度不同造成的。

(二)引力模型研究的发展随着对引力模型的重视和发展,对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研究可分为两个流派:一派是以Anderson(1979)、Wincoop(2003)为代表的独立理论推导引力模型;另一派是以Bergstrand(1989)、Deardorff(1995)、Evenett和Keller(2002)为代表的基于国际贸易理论推导引力模型。

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50115作者简介:史朝兴(1978),男,河北邯郸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顾海英(1956),女,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经济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和农业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流研究”(批准号:704730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财贸研究 2005.3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史朝兴 顾海英(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52)摘 要:贸易引力模型作为分析双边贸易量的工具已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贸易引力模型的内涵和形式,然后把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新进展分为调整解释变量和解释边境效应两个阶段进行了梳理,从基于贸易理论基础和不基于贸易理论基础两个角度对贸易引力模型理论基础推导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对贸易引力模型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最后进行了评述和展望,并指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引力模型;贸易量;贸易理论一、贸易引力模型的内涵和形式贸易引力模型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与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Anders on,1979)。

这正像物理学中万有引力定理所描述的那样,两个星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引力模型因此而得名。

与各种贸易理论相比,由于贸易引力模型对两国或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进行了量化,因此它为国际贸易开辟了计量研究空间。

一般认为,贸易引力模型形式可表示为(Bergstrand,1989):M ij =a 0Y i a 1Y j a 2D ij a 3A ij a 4。

其中,M ij 为某一时期i 国从j 国的进口额;Y i 为进口国的G DP;Y j 是出口国的G DP;D ij 为两国之间的距离;A ij 为其它促进或阻碍两国之间贸易流动的因素。

为了便于回归,将原模型转化为对数线性形式,得到:ln M ij =a 0+a 1lnY i +a 2lnY j +a 3lnD ij +a 4ln A ij +εij ,εij 为随机误差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模式”的实证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模式”的实证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模式”的实证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自由贸易区作为推动区域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平台,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新亮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东盟国家共同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其成立不仅对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进行深入研究,以引力模型为分析框架,探讨自由贸易区成立前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变化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引力模型作为一种经典的国际贸易流量分析工具,能够较好地解释国家间贸易规模与地理距离、经济规模等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分析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本文首先将对自由贸易区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明确自由贸易区对成员国贸易流量的理论影响。

接着,将基于引力模型构建实证分析框架,选取适当的变量和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自由贸易区成立前后的贸易数据,本文旨在揭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成员国贸易流量的实际影响,并探讨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政策启示。

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与发展对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东盟这一重要经济集团的代表,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在此背景下,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自由贸易区对成员国经济的影响,而且可以为未来区域合作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基于引力模型这一经典的国际贸易分析工具,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变化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中美农产品贸易范文.docx

中美农产品贸易范文.docx

中美农产品贸易论文一、模型的构建与数据来源说明1.引力模型的构建在运用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中,庄丽娟、姜元武和刘娜(20XX年鉴20XX年限为19XX年。

①农产品出口贸易额———EXP。

在本文中,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包括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额、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以及中美农产品出口总额,单位为亿美元。

由于碳排放对初级农产品的影响最大,所以本文研究的农产品主要为HS海关编码商品分类中的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和第二类植物产品。

②国内生产总值———GDP。

由于出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产品潜在的供给能力,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产品潜在的需求。

本文假定出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越大,供给能力越强,出口值就越大;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越大,需求能力越强,进口值就越大。

本文采用的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单位为亿美元。

③人均收入差值的绝对值———SAG。

SAG表示两国之间人均收入差值的绝对值,反映出两国要素禀赋之间的差异。

SAG值越大,表示两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越大,因此两国之间更倾向于产业间贸易;SAG值越小,表示两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越小,因此两国之间更倾向于产业内贸易。

本文SAG的单位用美元表示。

④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D。

本文假定贸易双方之间的地理距离越大,贸易成本就越大,贸易量就会越小;反之,地理距离越小,贸易成本就越小,贸易量就越大。

本文用中国XX到美国华盛顿的直线距离表示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单位为公里,由于本文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所以距离D将不出现在模型里面。

其中,C表示碳排放量,单位为万吨;Si表示能源i的消耗量,单位为万吨标准煤;Fi表示单位能源i的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该数据参考林伯强和刘希颖(20XX 年的年度数据,进行OLS回归分析。

1.引力模型的实证结果模型1———影响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引力模型。

模型2———影响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引力模型:模型3———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出口总额的引力模型:通过检验排除存在单位根和异方差,实证结果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都是显著的,拟合优度都超过了0.97,能较好的解释因变量的变化,D-W检验的结果都非常接近2,模型不存在自相关现象。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自引力模型被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以来,由于其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众多学者的努力,该模型被不断扩展,加入了被认为影响贸易流动的虚拟变量,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和国家间的历史关系。

同时,由于服务贸易的崛起,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领域也开始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本文介绍了引力模型理论基础的争论以及其在国际贸易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试图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引力模型的应用厘清略思路。

关键词:引力模型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引力模型概述引力模型源自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其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各自的质量和两者之间的距离联系起来。

20世纪40年代James Stewart首次将引力应用于社会科学。

而最早将其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是Tinbergen(1962),引力模型预言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是两国经济规模以及两国之间距离的函数。

经济规模用GDP、人口和人均收入来衡量。

距离一般是测量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距离(绝对距离),也有的研究测量两个贸易伙伴之间的距离与它们和其他贸易伙伴距离的比值(相对距离),并有若干具体表述的统计形式(ITC,2000;Soloaga and Winters,2001)。

引力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其大受欢迎应归因于以下几点: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

通过学者的努力,模型被不断扩展,加入了被认为影响贸易流动的虚拟变量,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和国家间的历史关系。

引力模型也被用于政策分析,例如对拥有共同货币的区域或优惠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动估计。

贸易引力模型理论基础贸易引力模型不是首先从贸易理论中推演而来的,而是以对现实贸易关系的直观判断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因此,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在先,理论研究在后。

但基于习惯,本文先介绍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

Anderson(1979)指出引力模型与世界贸易模型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如假定来自不同地区的产品(进口品和国内产品)是不完全替代的(Armington假设)。

外贸引力模型视角下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与贸易特征解析

外贸引力模型视角下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与贸易特征解析

外贸引力模型视角下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与贸易特征解析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省际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外贸引力模型视角下,对中国省际贸易潜力进行测度,并对其特征进行深入解析。

二、外贸引力模型视角下的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1. 外贸引力模型简介外贸引力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国际间经济联系程度的工具。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规模、地理距离、市场规模等因素,来衡量各地区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的各种潜在动因。

2. 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外贸引力模型,我们构建了一套适用于中国省级单位的省际贸易潜力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规模、市场规模、地理距离、贸易便利程度等多个方面的指标,通过加权计算,得出各省际贸易潜力的相对大小。

3. 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应用与结果分析我们将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应用于中国各省份,得出了各省际贸易潜力的相对大小。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沿海地区的省份具有较高的贸易潜力,而内陆地区相对较低。

这与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中国省际贸易特征解析1. 区域间差异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在省际贸易中也得到了体现。

例如,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依靠外向型产业进行贸易活动;而中西部地区则更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

2. 货物与服务交流除了传统的货物交流外,服务交流在中国省际贸易中也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比重不断提升,服务交流将成为未来省际贸易的重要方向。

3. 贸易伙伴结构中国省际贸易的贸易伙伴结构也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一方面,中国各省份之间的贸易往来比较频繁,形成了内部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各省份与外部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外贸引力模型视角下对中国省际贸易潜力进行测度与特征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和潜在动因。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总结简要总结:前些年学者将引力模型应用于中国东盟贸易、服务贸易、双边贸易、进出口贸易中等方面的贸易引力模型,大多数采取增加新变量,或者结合其他概念拓展引力模型,如旅游引力模型,时空引力模型等,较新的研究集中于引力模型在城市地理方面的应用。

一.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和文献综述1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谷克鉴(2001)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适当增设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的增设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型,即在同一个经济体内根据研究的推进将经济活动中更多要素逐步纳入计量模型;另一种则为外延型,即根据不同经济体的特性,增设外生变量。

最后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应当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推动的变量。

2.史朝兴: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巾应用的理论基础研究综述南开经济研究史朝兴(2005)对前人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分类,将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推导分为两类:第一,不基于任何贸易理论基础的引力模型,包括支出系统法,一般均衡法,多边阻力法,第二,基于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包括H-0模型,基于H-0、规模报酬和垄断竞争的引力模型。

3.经济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应用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朱道才(2008)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运用,作者认为关于引力模型的未来研究上,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对理论基础的加强和补充,二是应用范围的扩展和延伸。

二.引力模型在中国东盟贸易中的应用4.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特区经济吴思敏等(2006)研究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通过在贸易引力模型中引入了新变量即区内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从而证明了由于需求相似而引发的贸易对该区的贸易流有重大影响[1]。

贸易引力模型_来自中国的实证与启示

贸易引力模型_来自中国的实证与启示

2006年第4期经济经纬 ECONOM I C S URVEY N o.4 2006贸易引力模型:来自中国的实证与启示张 昱,唐志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广东广州510420)摘 要:作者在采用并修正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验证了决定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是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GDP总量)、人口、空间距离和贸易政策等,并通过Be ta系数检验证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贸易潜力分析,说明中国目前应当充分重视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同时积极调整贸易结构,改善贸易增长方式。

关键词:贸易引力模型;贸易潜力;B eta系数作者简介:张昱(1971-),女,湖南株洲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唐志芳(1981-),女,湖南安仁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04级研究生。

中国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4-0044-04收稿日期:2006-04-03本文旨在构建一个适当的分析框架来考察我国与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状况,定量估计和分析影响双边贸易的因素,并从总量上测算我国的贸易潜力,从而为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

本文采用 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30个最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及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关于贸易引力模型贸易引力模型(Trade Gravity M ode l)是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分析双边贸易流量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模型。

它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两国或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与这两国或地区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者间的空间距离成反比。

模型的基本形式是T ij=AG i G j/D ij其中T ij是双边贸易额,为进出口的总和;G i是国家i的GDP;G j是国家j的GDP;D ij是国家i和国家j的距离; A是比例常数。

贸易引力模型的扩展及应用综述

贸易引力模型的扩展及应用综述
( 第 3 2期 ) 总 4
商 业 经 济
S NG I J HA YE JNG I
No1, 01 . 2 0 T tlNo3 2 oa .4
【 编号】 1 9 6 3 000—08 0 文章 0 -0 ( 1) 06—3 0 42 1
贸易 引力模型 的扩展 及应用综述
eain Ol i tr l r d o rc nl e h g n e po n efco so ai n l y tmso l o n r sa d i u n e o y tm e d r t i b aea a e f w; e e t w i x lr g t a tr n t 8 s se a u t e n o l t l y e i h f o f lc i l f n e c fs s e tn r
研究 国际贸易 的是 Tn egn 16 ) P6y e (9 3 , ibre (9 2和 h6nn1 6 )
( 8 ,99 则 在 简单 的垄 断 竞 争模 型 框 架下 利 用贸 易 1 5 18) 9
引力模型从理论上探讨 了决定双边 贸易 的因素。 e — Hl p
m n18) 具 有 规模 经 济 的 差异 产 品框 架下 修 正 了引 a( 7 9 在 力模 型 。Da o ( 9) 这 些理 论推 导进行 了综合 , er r 1 8  ̄ df 9 X 认 为引 力模 型 体 现 出 了许 多模 型 的特 点 并 能够 从标 准 贸
内制度 因素以及制度趋 同对双边 贸易的影响。通过应用引力模型的研 究发现 , 国制度的优劣对双边贸易有显著的影响, 各 制
度 相 似 的 国家 间 贸易量 较 大 。
【 关键词】 引力 型; 贸易流动 ; 模 双边 制度质量

我国OFDI与出口贸易的引力模型分析

我国OFDI与出口贸易的引力模型分析

Analysis of the Gravity Model about China's OFDI
and Export Trade
作者: 全诗凡[1] 徐清[2]
作者机构: [1]云南财经大学城市学院,昆明650221 [2]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州
350003
出版物刊名: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页码: 28-38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2期
主题词: OFDI 出口 引力模型 东道国
摘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方式,二者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采用2003~2010年中国对146个东道国OFDI的样本数据,考察了中国OFDI与出口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整体来看,中国对东道国的OFDI促进了对东道国的出口。

(2)分样本看,中国对高收入东道国OFDI的性质为水平型,与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有微弱替代关系;对中、低收入国家OFDI的性质主要为垂直型,与出口主要是互补关系。

外贸引力模型视角下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与贸易特征解析

外贸引力模型视角下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与贸易特征解析

外贸引力模型视角下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与贸易特征解析中国省际贸易是中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各省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贸的蓬勃增长,中国省际贸易也在不断升温。

针对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与贸易特征解析,本文从外贸引力模型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国各省区域之间的贸易潜力和特征,旨在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省际贸易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是评估不同省份之间贸易发展潜力的重要工具。

外贸引力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测度模型,通过分析各省份之间的贸易引力来评估其贸易潜力。

该模型主要基于物流、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揭示了不同省份之间的贸易关系和潜力。

在外贸引力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构建了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

通过对各省份之间的贸易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揭示了各省份的贸易潜力大小和分布特征。

同时,本文还运用模型对中国省际贸易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为中国外贸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中国省际贸易特征解析中国省际贸易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各省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程度,也体现了各省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对中国省际贸易的特征进行了深入解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区差异性显著。

中国各省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省际贸易的差异性。

一些发达省份主要依靠出口贸易,而一些欠发达省份则以进口为主,地区之间的贸易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2.产品结构多样化。

中国省际贸易涉及的产品种类繁多,涵盖了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不同省份依托自身优势和资源进行产品生产和贸易,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结构,丰富了省际贸易的内涵和形式。

3.导向性强。

中国省际贸易受到相关部门的影响较大,各省份通过实施产业、贸易等来引导和规范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

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

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模型,用于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它基于物体间的引力作用类比国家间的贸易关系,通过计算不同国家间的经济规模、距离和其他因素来预测贸易流量。

引力模型的发展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但在国际贸易领域应用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引力模型的基本假设是,贸易流量与国家经济规模成正比,与国家间距离成反比。

也就是说,经济规模越大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距离越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也越大。

这是因为经济规模大的国家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能够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而距离近的国家之间交通更便利,交流更频繁,贸易活动更容易进行。

引力模型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如国家间的关税、贸易壁垒、语言和文化差异等。

这些因素可以增加或减少贸易流量,影响贸易的方向和规模。

例如,存在贸易壁垒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往往较低,而拥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则较高。

引力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国际贸易的模式和趋势。

通过计算各个国家间的引力指数,我们可以预测贸易流量的大小和方向。

这对于制定贸易政策和发展贸易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引力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估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了解贸易壁垒的影响,以及预测贸易流量的变化和趋势。

然而,引力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假设。

首先,它假设了国家间的贸易流量仅受经济规模和距离的影响,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

实际上,贸易还受到政治、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次,引力模型无法解释贸易流量的变化和波动。

贸易流量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仅仅是经济规模和距离的简单关系。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和解释贸易流量,研究者们不断改进和发展引力模型。

他们引入了更多的因素和变量,如国家间的贸易成本、市场规模、生产要素禀赋等,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解释力。

此外,他们还利用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和修正模型,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工具,用于解释和预测贸易流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贸易引力模型总结汇报范文
贸易引力模型是国际贸易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旨在解释跨国贸易流动的原因和模式。

本文将对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总结和汇报,包括模型的基本概念、假设和推导方式,以及该模型的优点、局限性和应用领域。

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概念是借鉴了物理学中的引力概念,将贸易流动比喻为天体之间由于引力而发生的运动。

模型假设贸易流动取决于两个因素:经济规模和距离成本。

经济规模指的是国家或地区的产出或消费规模,而距离成本则是指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和相关的交易成本。

贸易引力模型的推导方式通常采用数学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由波特-安德森(Porter-Anderson)提出的重力模型。

该模型通过引入两个国家的产出规模、地理距离和经济密集度等变量,建立了一个通用的贸易流动方程模型。

这个方程将两个国家的产出规模相乘,再除以它们之间的地理距离和交易成本的乘积。

贸易引力模型的优点之一是具有较强的实证性,可以通过具体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估计。

这使得该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该模型简洁而直观,能够解释和预测贸易流动的模式和趋势。

然而,贸易引力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模型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因素,如政府政策、文化差异和产业特性等。

这些因素在实际的贸易决策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在贸易引力模型中没有得到充分考虑。

其次,模型的结果可能受到
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的影响。

如果数据不完备或者存在误差,模型的预测和解释力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尽管如此,贸易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根据模型的基本框架,研究者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变量和优化模型的形式,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贸易流动的模式。

例如,一些研究者在模型中引入了文化差异、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等因素,来解释贸易流动的动态性和多样性。

总之,贸易引力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国际贸易流动的方法。

通过数学推导和实证研究,该模型能够有效解释和预测贸易流动的模式和趋势。

虽然模型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变量和优化模型的形式来进一步完善。

贸易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和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