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呼吸》(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冀教版科学教学计划例文(三篇)

2024年冀教版科学教学计划例文(三篇)

2024年冀教版科学教学计划例文关于科学教学的严谨、稳重、理性、官方改写如下:一、教学目的旨在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热爱并应用科学的态度。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将发展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综合素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科学成为指导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进而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科学知识,提升能力,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本质,并学会以科学的视角看待和思考问题。

3. 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与数据采集,培养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能力,以及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假设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资源查阅资料,搜集并整理信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以及热爱科学、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3. 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培养其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1. 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具备设计和制作机械与工具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设计并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 研究热与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 了解能量及其变化,通过实验操作亲自感受能量的存在与转化。

三、学生情况分析1. 大多数学生通过以往的科学学习,已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初步具备探究能力。

《人的呼吸》说课稿范文

《人的呼吸》说课稿范文

《人的呼吸》说课稿《人的呼吸》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这部分教材先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再从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引入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有关知识。

即三个中心问题:1、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3、人体内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消化、运动、循环、排泄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对“新陈代谢”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肺的结构和功能2、呼吸运动的过程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分析:(1)肺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生物学观点的建立。

(2)呼吸运动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

该原理需要通过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动画之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点。

(3)呼吸运动解决的是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如何交换问题,无论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还是从能力的培养来看,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应作为本节的重点。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呼吸与健康教案(一)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呼吸与健康教案(一)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呼吸与健康教案(一)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呼吸与健康教案基本信息•学科:生物•年级:四年级•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呼吸的过程和呼吸的作用。

2.掌握呼吸道的结构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3.知道人体呼吸受到空气污染和烟草的危害。

4.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呼吸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1.呼吸的过程和作用2.呼吸道的结构和呼吸系统的功能3.空气污染和烟草的危害4.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呼吸健康的生活习惯教学准备1.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呼吸与健康》2.PPT或黑板、粉笔3.课堂练习题和活动准备教学步骤第一课:呼吸的过程和作用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人体的呼吸行为,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简要介绍呼吸的过程和呼吸的作用。

3.学习:请学生打开课本,跟随课文一起学习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4.操作:进行课堂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的过程。

5.检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呼吸过程和作用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课:呼吸道的结构和呼吸系统的功能1.回顾:复习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2.讲解:通过图示和文字,介绍呼吸道的结构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3.学习:学生打开课本,跟随课文对呼吸道的结构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进行学习。

4.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作海报或口头报告呼吸道的结构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5.检查: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他们的海报或口头报告,检查他们对呼吸道和呼吸系统的理解程度。

第三课:空气污染和烟草的危害1.引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空气污染情况和烟草的危害,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讲解:简要介绍空气污染和烟草对人体呼吸健康的危害。

3.学习:学生打开课本,跟随课文学习空气污染和烟草的危害。

4.分析:组织学生分析空气污染和烟草对人体的影响,并讨论如何预防和减少这些危害。

5.检查: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措施,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第四课: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呼吸健康的生活习惯1.复习:回顾前三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对呼吸的过程、呼吸道、呼吸系统以及空气污染和烟草的危害有个全面理解。

初中生物备课冀教版教案

初中生物备课冀教版教案

初中生物备课冀教版教案教材版本:冀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1. 知道人类的呼吸器官是哪些2. 了解呼吸过程的原理3. 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 能够阐述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呼吸器官的功能和工作原理难点:呼吸过程的原理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第一章2.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视频3. 模型或图表展示呼吸器官的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呼吸过程,引发学生对呼吸器官的探索和思考。

二、呼吸器官的构造和功能(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模型展示呼吸器官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呼吸器官的构造;2. 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呼吸器官的功能,明确各个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三、呼吸的原理及气体交换(20分钟)1. 教师讲解呼吸的原理和气体交换的过程,指导学生理解肺部的工作机理;2. 学生就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呼吸过程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呼吸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2. 学生讨论并总结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意义,强化呼吸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观察其他动物的呼吸器官,对比不同动物的呼吸方式;2. 可以结合实验或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呼吸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明确人体的呼吸器官是哪些,了解呼吸的过程及气体交换的原理,以及认识呼吸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帮助他们建立对生物知识的系统认识和掌握。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和实验的能力;2. 了解物体的变化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3. 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大自然中的各种力1. 导入:展示一幅关于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2. 学习内容:a. 学生们围绕自然景物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力的存在和作用。

b.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力,如重力、浮力等。

c.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不同力的作用。

3. 课堂活动: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小实验,归纳各种力的特点。

4. 小结:回顾讨论的结果,梳理力的分类和作用。

第二课:材料与变化1. 导入:出示几种常见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 学习内容:a. 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外观、硬度、柔软度等特征。

b. 介绍一些与常见材料有关的科学实验。

c. 讨论材料的变化规律,如变形、燃烧等。

3. 课堂活动:学生自行设计材料实验,观察变化过程。

4. 小结:总结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第三课:热和温度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热和温度的思考。

2. 学习内容:a. 学生了解热和温度的相关概念,并观察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b.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热传导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 课堂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4. 小结:归纳温度计的读法、热传导的原理以及物体受热胀冷缩的规律。

第四课:水的性质和用途1. 导入:展示水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水的普遍用途。

2. 学习内容:a. 学生观察水的性质,如颜色、味道、状态等,并进行简单的实验。

b.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研讨,收集并展示有关水的知识和图片。

4. 小结:总结水的性质和重要用途,强调水资源的珍贵性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及评价:1.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讨论、实验、小组活动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1、呼吸 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1、呼吸   冀教版
2.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1)提出问题。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做出假设。
①引导:同学们听说过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吗?
②假设:呼出的气体可能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3)掌握方法。
出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
用集气瓶收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4)实验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5)得出结论。
小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的气体和空气相比,氧气含量减少,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人体通过呼吸,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身体,同时排出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氧气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问:我们知道了呼吸时,气体进出肺,使胸廓扩大或缩小。那么气体又是通过哪些器官来进出肺的?这些器官在呼吸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二、搜集资料,获取事实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人体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器官在呼吸过程中有哪些作用的资料。
2.阅读:学生阅读资料,并进行记录和整理。
三、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2.小结: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膈肌等。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根据人体的呼吸系统结构,我们制作肺呼吸的模型。用瓶子、Y形管、气球、橡皮膜分别模拟胸腔、气管和支气管、肺、膈肌。学生先用手向下拉橡胶膜,再松开手,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实验推想:吸气时膈肌下降,胸腔空间变大,肺扩张从而吸入空气;呼气时膈肌上移,胸腔空间变小,肺收缩从而排出废气。

2023年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2023年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长动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植物生活的家。
2.土壤中既有非生物也有生物。土壤中有沙粒、小石子、黏土等非生物,还有小虫子、小树枝、草根等生物。
3.土壤中含有水,加热后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珠:土壤中含有空气,将干燥的土块儿放入水中,会产生气泡。
4.在水面上漂浮着一些细小的黑褐色物体,它们是微生物分解了的动植物死后的残留体,我们称它们为有机质。
④不向河道、湖泊里扔垃圾等。
9.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节约用水?
答:洗手洗脸时随时关闭说龙头,刷牙时用杯子接好水,把水龙头关上。洗衣服时把衣服集中起来洗,减少洗衣次数;小件、少量的衣物手洗。洗浴时间断放水淋雨,洗衣服得水可以用来拖地,冲刷厕所等。
第五课
1.植物的根大都生活在土壤中,植物的茎大都分节,节上有叶或芽。
3.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会穿过消化道管壁进入血液循环,被运往全身各处,这个过程叫做吸收。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后才能被身体利用。
4.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经过的各个消化器官相互连接,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消化道。
第十五课
1.酒精主要在胃部被吸收,喝酒对胃的伤害很大;油腻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6.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由于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壤资源。疏松多孔的黑土主要分布于东北一些地区;紫色土是我国一种特殊土壤类型,它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云南、江西等地;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红壤则主要分布于江南丘陵地区。
第四课
1..我国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比如长江是其中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沿途有鄱阳湖和洞庭湖等众多湖泊,流经多个省份,为沿岸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6.河流、湖泊、冰川等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资源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奇妙的人体 6 呼吸与交换》教案_13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奇妙的人体  6 呼吸与交换》教案_13

《呼吸与交换》一、教材分析:本课将引领学生学习人体中又一重要系统——呼吸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

学生通过体验呼吸、制作肺模型等一系列活动,识别呼吸系统中主要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呼吸过程的重要作用和功能,以及呼吸与保健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制作模型、搜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以经对呼吸系统有了一个基本了解,知了呼吸系统的构成,为本课教学奠定了一定基础。

2、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经验,能够很好的与本课教学联系在一起。

3、本节课活动包括体会呼吸、制作呼吸系统模型。

学生都比较喜欢动手制作和亲身体验,因此对本课会有很浓厚的兴趣。

4、本课通过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我们我们时刻都在呼吸,并且比较吸气和呼气时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2.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3.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模拟肺进行呼吸的模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能与其他同学交换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模型演示、调查等方法探究呼吸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气球、有关肺的图片或呼吸系统模型制作材料(可乐瓶、小气球、橡胶薄膜、塑料胶带等)。

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3分钟)1.人体的生命活动时刻都离不开氧气,为了证明呼吸运动对我们有多重要,我们来做一个憋气比赛的游戏?计时开始。

体会憋气:关闭口鼻,有什么感受。

体会呼吸: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全身放松,做一个深呼吸。

体会空气都经过了哪些地方?2、学生交流。

(谈感受,初步认识到呼吸对人的重要,呼吸器官的重要性)(二)体验呼吸,合作探究1、认识呼吸器官,学生通过预习回答。

我们的呼吸过程都是靠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泡)这几个器官完成的。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呼吸与转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呼吸与转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呼吸与转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呼吸器官以及呼吸的重要性。

2. 掌握人类与动物的呼吸方式及其特点。

4.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到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人类与动物的呼吸器官。

2. 人类与动物的呼吸方式及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呼吸器官实物模型或图片。

3. 学生练册。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呼吸器官实物模型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呼吸的好奇心。

步骤二:探究呼吸器官1. 让学生观察呼吸器官实物模型或图片,并鼓励他们描述每个呼吸器官的外形和位置。

2. 通过课件或多媒体设备,介绍并解释每个呼吸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步骤三:比较人类与动物的呼吸方式1. 通过课件或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动物的呼吸方式。

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呼吸方式,让他们总结出人类与动物的呼吸方式及其特点。

步骤四:小组合作,完成练册上的任务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练册上与呼吸有关的任务。

2. 监督和引导学生的合作过程,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步骤五:讨论与总结1. 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在完成练册任务中的心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强调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 呼吸器官:鼻腔、喉咙、气管、肺部- 人类呼吸方式:鼻呼吸、口呼吸- 动物呼吸方式:蜗牛:皮肤呼吸;鱼类:鳃呼吸;蚯蚓:体表呼吸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人类与动物的呼吸器官以及呼吸方式的差异。

同时,我们认识到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

七、拓展延伸1. 请学生们家庭的长辈帮助他们观察家禽、家畜等动物的呼吸方式,并与他们交流比较。

2. 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呼吸方式,引导他们思考植物的呼吸与动物的呼吸有何不同。

八、作业布置请学生们写一篇关于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的小作文,描述自己的呼吸经历和感受。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的参与和思考。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空气的存在和体积的测量目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实验所需材料:1. 一个透明的玻璃瓶2. 水3. 长颈漏斗4. 橡皮塞5. 一个试管6. 一个塑料袋7. 吹气管实验过程:1. 水测量实验:a) 将玻璃瓶充分地装满水。

b) 将一个试管倒置放在玻璃瓶中,紧贴底部。

c) 把长颈漏斗放在试管的外侧,并将漏斗的长颈放入玻璃瓶中。

d) 用橡皮塞固定漏斗和试管。

e) 慢慢地将漏斗转过来,将漏斗中的水倒入试管,观察水位的变化。

2. 空气的存在实验:a) 将一个塑料袋打开,用吹气管轻轻地吹入一些空气,然后迅速封住袋口。

b) 拿起袋口,将袋子放在瓶子口上,并尽量密封。

c) 轻轻地把塑料袋挤压,观察瓶中的气体情况。

d) 释放袋子,观察瓶中的气体情况的变化。

实验结果和观察:1. 水测量实验:在将长颈漏斗的长颈转过来后,可以观察到被漏斗吸上去的水的体积。

水位上升的高度表示试管内的体积。

2. 空气的存在实验:当塑料袋挤压时,袋子内的气体会被迫进入瓶子中。

当松开袋子时,瓶中的气体会被压缩,但不会全部消失。

这表明瓶中的气体是空气。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空气是存在的,它占据了瓶子中的一部分空间。

2. 通过测量长颈漏斗吸上去的水的体积,可以测量出试管内的体积。

实验应用:1. 此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它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2. 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学会一种测量体积的方法,对于其他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测量也有帮助。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十一课呼吸 冀人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十一课呼吸  冀人版
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爱护身体
11. 呼吸
东辛庄小学 段恩鹏
情景问题
情景问题
感受呼吸
将双手放在我们两侧肋骨上,深呼吸。
结论:吸气时胸围变 大,呼气时胸围变小。
比较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
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 气体相同吗?
吸气
吐气
比较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
比较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
比较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
实验一
1.用广口瓶收集一瓶空气和一瓶 呼出的气体,分别标号A和B; 2.向广口瓶A中放入点燃的木条, 观察木条的变化; 3.向广口瓶B中放入点燃的木条, 观察木条的变化。 注意:小心烫手!
比较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两 个烧杯中注入等量的澄清的石灰水; 2.1号同学用注射器向烧杯A中打气, 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3.2号用吸管向烧杯B中吹气,观察澄 清石灰水的变化。 注意:严禁将水吸入口中!
比较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
结论:我们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高,呼出的气体和 空气相比,氧气含量减少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吸气
吐气
呼吸的作用
请看视频
结束
排水法
1、1 号同学取一个广口瓶,装 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倒着立在 水槽中,然后把玻璃片移开瓶口 。 2、2 号同学把胶管一端伸入广 口瓶内,1号同学用手扶住瓶子 ,2号同学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 吹气,待瓶内的水全部排出后, 1号同学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 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 口向上放在桌上。

冀人版(新)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 《呼吸》原创课件

冀人版(新)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 《呼吸》原创课件

广口瓶A
广口瓶B
现象 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氧气可以助燃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得知:人通 过呼吸作用吸收外部的氧气同时排除 体内的二氧化碳。
3.典型习题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填空题
1.呼气时,胸部 收缩 ,腹部 放松 。
2.呼出的气体 二氧化碳 增多了。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判断题
√ 1.呼吸是我们不间断的重要活动。( )
√ 2.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 )
新课导入
要用干净卫生的吸管、瓶 子、水,严禁将水吸入口中!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活动步骤(完成后再 处打√) 1.准备两个烧杯,标号A和B,向两个烧杯中注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2.用气筒向烧杯A中打气,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3.用吸管向烧杯B中吹气,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
新课导入
想一想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不呼吸有怎样的感觉?
难受,想呼吸……
新课导入
想一想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有什么作用? 你知道哪些参与呼吸的器官?
2.新课教学
新课导入

小学科学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课呼吸

小学科学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课呼吸

小学科学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课呼吸呼吸是生物体进行的一种基本生理活动。

通过呼吸,人体能够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利用氧气供给到身体各个器官,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本文将从呼吸的意义、呼吸的器官以及呼吸的过程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呼吸的意义。

呼吸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提供给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和能量。

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氧气来完成能量代谢,而呼吸则是氧气供给的主要途径。

通过呼吸,我们能够吸入新鲜空气中的氧气,使其进入肺部,通过呼吸道传递到血液中,从而被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同时,呼吸还能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避免二氧化碳在体内积聚过多而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呼吸的器官。

人体呼吸的主要器官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和肺部。

首先是鼻腔,它是呼吸的入口,通过鼻孔与外界相连。

鼻子内部有大量的细毛和黏膜,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因此鼻子的呼吸更加健康。

而喉咙则连接着鼻腔和气管,是空气从鼻腔流向气管的通道。

气管是一个管道,连接着喉咙和肺部,它能将空气送入肺部。

肺部是呼吸的重要器官,位于胸腔内。

肺部内布满了许多小的气囊,称为肺泡,它们能够将氧气从空气中吸收进来,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那么,呼吸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呼吸主要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

外呼吸是指肺部的呼吸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体能够将氧气从空气中吸收进来,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首先是吸气,当我们吸气时,膈肌和肋骨肌会收缩,使得胸腔膨胀,气压降低,此时空气能够通过鼻腔、喉咙、气管进入肺部。

然后是肺部吸收氧气的过程,通过肺泡壁上的微细血管,氧气进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再者是呼气,当我们呼气时,膈肌和肋骨肌放松,胸腔收缩,此时气压增加,使得肺部的空气被排出体外,内部积累的二氧化碳也随之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呼吸。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正确的呼吸方式。

【新】冀人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件-《11 呼吸》19页PPT

【新】冀人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件-《11 呼吸》19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新】冀人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件《11 呼吸》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新冀人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新冀人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实实验名称称
制作肺呼吸的模型
实验目的
模拟人体呼吸的过程
实验内容(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1、把塑料瓶子的底剪 用 手 向 下 拉 吸气时膈肌下移,
去。
橡 胶 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 胸腔空间变大,
2、把气球固定在Y形管 球 变 大 ; 松 肺扩张从而吸入
上,再把Y形管固定在 塑料瓶口上。
3、用胶带把橡皮膜固 定在塑料瓶底,固定橡
实实验名称称 观察土壤
实验目的 寻找土壤中的水分
实验内容(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1.将 湿 润的 土 块放 玻璃片下面有小水 有 小 水 珠 生 成 说
到蒸发皿里。 珠生成。
2.并 用 玻 璃 片 盖 在 上面。
明土壤中含有水 分。
3.使 用 酒 精 灯 加 热
蒸发皿中的土块
儿。
4、仔细观察玻璃片,
空气和一瓶呼出的 气体。
2.把 点 燃 的 木 条 放 入
条熄灭,装空气 瓶中的木条没有
比,氧气含量减少, 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人体通过呼吸,使空
收 集 的 空 气 中 , 观 熄灭。
气中的氧气进入身体,
察木条的变化。
同时排出自身产生的
3.把 点 燃 的 木 条 放 入
二氧化碳。
收集的气体中,观
察木条的变化。
开手, 变小。


空气;呼气时膈 肌上移,胸腔空 间变小,肺收缩
皮膜时不能漏气也不能
从而排出废气。
将橡皮膜撕坏。
藏营养物质等; 茎的作用包括输
5滴红墨水。 4、将装置放在阳光照射的窗 台上。放置10分钟左右,观察
导、支撑、贮藏 营养物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
一、教学目标
1、体验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变化
2、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3、认识呼吸器官,了解这些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4、学习制作呼吸模型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认识呼吸器官,了解这些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软尺、烧杯、澄清石灰水、吸管、广口瓶、木条、火柴、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不止,呼吸不息
摄取营养,消化第一
饮食合理,运动积极
健康生活,爱护身体
爱护身体,我们就从呼吸开始吧,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有什么作用呢?你知道哪些器官参与呼吸吗?
出示课题:呼吸
(二)探究与发现
1、体验呼吸
一个学生用力吸气,再用力呼气,另一名学生用软尺测量其胸围并记录下来,观察胸围的变化
现象:吸气时,胸围变大;呼气时,胸围变小
原因:呼吸时,气体进出肺,使胸廓扩大和缩小。

那么,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
2、探究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一:向两个烧杯中注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用针筒向其中一个烧杯中打气,
用吸管向另一个烧杯中吹气,观察并记录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提示:要用干净卫生的吸管、瓶子和水,严禁将水吸入口中。

现象:用针筒打气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而用吸管吹气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因: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二:用广口瓶收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分别向两个广口瓶中放入点燃的木条,观察并记录木条的变化。

提示:收集呼出的气体时,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现象:点燃的木条插入空气瓶中,木条继续燃烧,插入呼出的气体中,点燃的木条熄灭。

解释:氧气可以助燃,实验说明空气中含氧气较多,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

综合上述实验可以得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人体通过呼吸,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同时排出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

思考:人是通过哪些器官来完成呼吸的呢?这些器官在呼吸过程中有哪些作用呢?
3、认识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鼻: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前部长有鼻毛,能阻挡吸入空气里的灰尘。

鼻腔表面有一层粘膜,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粘膜还能分泌粘液(就是平常所说的“鼻涕”),使鼻腔保持湿润,粘住吸入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着清洁的作用。

咽:咽位于口腔后部,分为鼻咽(与鼻腔相对)、口咽(与口腔相对)、喉咽(在喉的后部)三部分。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

喉:在颈的前部,气管的上端,食管之前,是呼吸的通道和发音的器官。

气管和支气管:气管是圆筒形的管道,上端接喉的下方,可用手摸到,下端在
胸腔内分为左、右支气管,全长约12厘米。

支气管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树枝状的细支气管,最后通入肺泡。

肺:呈半圆锥形,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细支气管最后形成肺泡管,每一肺泡管附有很多肺泡。

人的肺泡估计总数有7.5亿个。

这样多的肺泡使呼吸面积非常广阔,以保证气体交换的顺利进行。

肺泡表面缠绕着毛细血管网。

吸气时,空气进入肺泡,其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里;同时,血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中。

呼气时,二氧化碳由肺泡经支气管和气管排出体外。

(三)应用与拓展
制作肺呼吸的模型
工具:一个塑料瓶,两个小气球,一根橡胶管,一把剪刀,一卷胶布、一块橡胶皮膜、一个三通玻璃管
制作步骤:
将大塑料瓶底部剪掉。

找一个与瓶口相等的橡胶塞(或软木塞)。

将橡胶管、小气球绑在三通管上,橡胶管经瓶塞通道瓶外。

将橡胶皮膜蒙在剪开的饮料瓶底部,用胶带粘好即可
气球相当于肺,瓶底的橡胶皮膜就相当于人的隔膜,瓶子相当于胸廓。

当你向下拉动皮膜时,就像当于在吸气(此时,隔膜下降,肋骨抬升,使胸腔容积增大,气压减小,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所以气球膨胀。

当将皮膜松开时,就像当于呼气(此时,你的隔膜上升,肋骨下降,使胸腔容积变小,气压增大,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肺),所以气球缩小。

五、板书设计(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