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与设计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与设计教案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意义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社会发展特别重要,社会教育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适应环境和学习社会化知识的机会。
通过社会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和自我价值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社会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建立起与他人的友好关系。
2.提高沟通能力:社会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学习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3.促进自我认知:通过社会教育活动,让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肯定能力。
4.培养协作精神:社会教育活动可以让儿童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习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协作意识和精神。
5.适应社会环境:通过社会教育活动,让儿童学习社会化知识,了解社会规则,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活动名称:小手拉大手目标与意义:通过协作合作,帮助儿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小手拉大手活动所需的材料包括长方形的绸布、笔、纸、墨水、水等。
活动过程:1.在幼儿园或教室内,由教师出具题目,要求儿童们找到自己心仪的伙伴。
2.找到伙伴后,将自己的右手和伙伴的左手握住,左手捧着长方形的绸布,这时允许儿童有一个小小的犹豫。
3.教师会提出一个创意的主题,让孩子们一起动动手,按照主题在绸布上画一幅图画。
4.在绸布图画完成之后,伙伴之间互相交换绸布,当两个人都画完对方的画后,再站起来展示自己的画。
5.分享和欣赏彼此的作品,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创作过程中的快乐和发现。
活动收获:通过这次活动,儿童们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建立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了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尊重和欣赏,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绸布图画的过程,让儿童们逐步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提高了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学前教育是为了帮助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在社交技能和情感认知方面。
社会教育活动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儿童的个人品质、社交技能和社区参与意识。
本文将提出一个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旨在帮助儿童在早期阶段建立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技能。
一、活动背景和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背景是学前教育的目标和需求。
学前教育旨在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的社交和情感认知能力。
因此,需要一个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来满足这些目标。
该方案的目标包括:1. 培养儿童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
2. 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儿童的社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二、活动内容1. 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培养a. 组织自我介绍活动,让儿童学会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
b. 组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c. 鼓励儿童自由发言,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2. 人际交往技能和合作意识培养a. 组织团队游戏和小组活动,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能力。
b.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儿童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理解彼此的角色和责任。
c. 组织社交礼仪的学习,教授儿童基本的问候、感谢和礼貌用语。
3. 社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培养a. 组织社区参观活动,让儿童了解社区资源和环境。
b. 进行社区服务活动,如清理垃圾、植树等,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c. 鼓励儿童参与公益活动,如捐赠物品给贫困儿童等。
三、活动实施计划1.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1到2小时。
2. 活动地点:学前机构的教室、室外场地或者社区活动中心。
3. 活动人员:一位主持人和学前儿童。
4. 活动形式:以游戏和互动为主,配合适当的教育资源,如绘本、玩具等。
5. 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参与程度、表现和成长情况进行评估。
四、活动效果评估和调整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四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第一节确定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原则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儿童适应社会生活,并为将来的发展打基础。
因此,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内容。
一、确定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是依据社会教育的目标来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现实及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有所不同,其所决定的社会教育内容也会随之改变。
课程专家拉塞克(sonke)指出,教育内容应符合社会价值观的要求,符合学习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的要求。
因此,儿童社会教育内容应当依据社会现实的要求和儿童本身的特点来确定。
(一)社会现实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离不开其所生活的社会现实,他们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增进社会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完善社会行为。
社会现实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幼儿的社会生活,离开了社会现实,这一课程也就失去了意义。
1.社会现实为儿童提供了认知的源泉儿童一出生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现实中,并开始了从一个自然人向一个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儿童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他要融入这个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就要首先从认识周围的现实开始。
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儿童认识的对象。
儿童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逐渐认识社会成员及其关系,了解社会规则和要求,了解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可以说,社会现实是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源泉。
社会已有的知识体系也为幼儿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学习内容,如社会学知识(社会机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民族等),伦理学知识(基本的伦理关系、社会道德、规范等),地理知识(行政区划、国家、世界等),经济知识(商品、买卖、劳动与利益等),历史知识(人类的演进、国家民族的发展、社区的发展等),文化学知识(风俗习惯、民间文化、艺术样式等),心理学知识(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各种态度和情感、人的行为等),都为儿童的社会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 一 ) 实践法 运用实践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实践内容和要求应适合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接受 能力。 (2) 实践法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重视培 养儿童的积极性和兴趣。 (3) 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教授方法,培养儿童的主动思考 能力和创造性。 (4) 实践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勇于克服困难,培 养他们的毅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3) 移情的发生需要利用学前儿童的自我中心意识,通 过情感换位,让学前儿童以自己的情绪去理解他人情绪,以 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他人的情感。
(4) 移情训练中选择移情对象应变换身份、性别,以便 于训练学前儿童对各种不同的人物移情,使学前儿童形成泛 化的不受移情对象与自己关系影响的移情。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 二 ) 讲解法 讲解法是向学前儿童说明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知识和道 理,使他们了解规则及其意义,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实,了解 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运用讲解法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学前儿童对讲述内容产生兴趣。 (2) 讲解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描述。 (3) 讲解要具体、直观、形象,有针对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 二 ) 移情训练法 移情训练就是通过故事、情境表演及日常交谈等形式, 使学前儿童理解、分享别人的情感情绪体验,以便在日后生 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感、情绪产生习惯性的理解和分享。 运用移情训练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1) 要以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发展需要为依据来创设情 境,选择符合学前儿童年龄与认知发展需要的情感情绪。 (2) 移情的发生建立在情绪识别与命名上,教师要从情 绪辨别与情绪命名入手进行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第二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本章将帮助您:1、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得内容,包括自我意识得发展,情绪情感得发展,个性得发展,社会交往得发展及道德得发展。
2、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意义,以重视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
3、了解《纲要》提出得幼儿社会教育得目得。
4、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内容,包括社会行为、社会情感与社会认知。
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社会教育得内容。
5、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原则,包括目标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与强化原则。
核心概念: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原则第一节学前儿童得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就是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得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得心理特征。
社会性得内容主要包括运用语言得交际能力,友好相处得能力,自律得能力,表现与理解得能力,对环境得适应能力,良好得生活、卫生、学习习惯等。
社会性内容得实质即如何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并适应环境得能力。
学前儿童社会性得发展内容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社会交往、道德得发展五方面。
一、自我意识得发展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得意识,即主体对自己与自己心理得认识。
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等。
(一)0-3岁儿童自我意识得产生与发展婴儿期就是自我意识发生得时期,在婴儿前期,婴儿还就是物我不分,啃自己脚还以为就是其她得玩具。
婴儿末期开始才能把自己得身体与其她物体区分开来,才能意识到自己得存在。
3岁左右就是自我意识形成得时期。
此时得儿童能把自己与“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
能够准确得使用代名词“我”,但最初儿童提到自己时,还往往像谈论别人那样,如说“宝宝要抱”、“贝贝吃糖”等。
她们开始出现自尊心,若儿童遭遇不公正待遇时,会出现哭闹、反抗等行为。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精选)
社会规则
教孩子认识并遵守交通 规则、公共场所规定等 ,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
社会现象
通过讲解和引导观察, 让孩子了解社会现象和 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
责任感。
人际关系
教孩子学习与人相处的 技巧,如分享、尊重他 人、处理人际关系等。
社会情感教育
同情心
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让他们学会 关心和帮助别人。
小组讨论法
总结词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详细描述
教师将学前儿童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学会倾 听、表达和协作,促进他们的社交互动和合作能力。
04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 的评价与反馈
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观察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社会领域的发展水平。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前儿童在游戏、互动、沟通等环节中 的表现,评估其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观察者 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记录和解读儿童的行为表现。
问卷调查法
总结词
通过向家长、教师等人员发放问卷,了解学前儿童社会领域的发展状况。
详细描述
05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 的实践案例
自我意识培养案例
总结词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前儿童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意识。
总结词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自我介绍、自我展示的环节,鼓励学前 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 和价值。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前儿童在小组中担任不 同的角色,完成任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一、活动名称:我的家庭社区活动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家庭社区模拟活动,让学前儿童了解家庭和社区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对象:学前儿童(3-6岁)活动准备:1. 准备一张家庭社区的模拟地图,包括家庭、学校、花园、商店等各种地点。
2. 准备一些家庭和社区的道具,如玩具房子、小汽车、人物角色扮演服装等。
3. 准备一些道具,如购物篮、货架、玩具食物等。
4. 提前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准备一些家庭照片和简单介绍。
活动步骤:1. 导入环节(10分钟)- 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导他们回答问题,如:“你家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你会帮助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展示家庭照片,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他们的职责。
2. 模拟家庭社区活动(30分钟)- 将家庭社区地图放在桌上,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地点,并告诉他们每个地点的功能。
- 分发一些玩具房子和人物角色扮演服装,让学生自由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
- 学生可以在地图上安排自己的家庭住宅,并模拟出各种沟通和交流的场景。
3. 商店角色扮演(30分钟)- 带领学生前往模拟商店区域,给每个学生分发购物篮。
- 在货架上放置一些玩具食物,并告诉学生每个食物的价格。
- 学生可以模拟购物的场景,在规定时间内选择自己所需的食物放入购物篮中,然后到收银台结账。
4. 小结讨论(20分钟)- 引导学生回到教室,集体讨论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 提问学生一些相关问题,如:“你在家庭社区模拟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鼓励学生分享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互助经历。
5. 温馨家庭作业(10分钟)- 分发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画一张自己家庭的简单图画,并简单写出他们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职责。
二、活动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合作、自主选择等方面。
2. 收集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家庭成员和社区的理解。
3. 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程序是为了帮助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和合作意识,以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简要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
第一步:目标确定在设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目标应该与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相适应。
例如,可以确定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沟通等社会技能为目标。
第二步:活动策划在确定目标后,需要进行活动策划。
策划包括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时间、地点和资源等方面。
主题应该与目标紧密相关,内容应该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三步:活动准备在进行活动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道具和设备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
第四步:活动实施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社会技能和价值观。
第五步:活动评估活动结束后,需要对活动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从幼儿的参与度、表现和效果等方面进行。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活动的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活动的质量。
第六步:活动反思活动评估后,教师还应进行活动的反思。
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改进活动设计。
通过反思,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结: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包括目标确定、活动策划、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评估和活动反思等步骤。
通过合理的设计程序,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教育体验,促进其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
同时,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活动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前言学前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获取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社会交往、合作、共享、友好、宽容、谦虚等多种社会情感和价值观。
为此,社会教育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份适用于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
教案活动目标•学习了解和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意见;•培养乐于分享、助人为乐的情感和价值观;•提高团队合作、沟通与协作能力;•熟悉团队活动规则,并遵守规则;•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进行社会情境体验和变通。
活动主题“我们是一家人”。
活动内容1.活动前的准备在活动开始前,先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和卫生,然后在中心的大厅或者室外场地放置几个大号泡沫垫和口哨两个,以备后续运用。
2.游戏环节•热身游戏:“垫上跳”在指令“起跳”后,每个小组的一名成员由垫子一端跳到另一端,在此之后,下一位成员也跳到下一端,重复此操作并记行时间,计算所需时间。
每组跟别组对名次排名。
•口哨合作游戏:“Call Me”一个人先吹口哨,后续每人吹口哨的时机要比前一个人多1秒钟按照指引吹口哨,一组成功,才能进行下一关。
•探险游戏:“错误迷宫”管理员口中说出正确路线,家庭成员每一次只能前进一步,并根据管理员指示进行改变不同的位置和身体姿势,最终通过在指定时间内迷宫的另一侧。
3.角色扮演环节•人物扮演:“一家人”,角色包括父亲、母亲、姐姐、弟弟等。
各自扮演着角色,互相协作,在“一家人”中尽调分工,大家轮换,体验家庭中相互支持和合作的互助意义和感觉,并通过互动交流,进一步认识别人的需求和感受。
•组织活动:“家庭派对”在角色扮演模式中,设计了一场家庭派对,这场派对以互动游戏和晚餐为主要内容,家庭成员按照规则组队,参与活动和互动游戏,在派对结束后,家庭成员还可以共同休闲和交流,分享本次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
活动评估及建议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估。
简要分析调查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便完善和提高后续活动的社会教育效果。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一、引言社会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旨在为学前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教案。
二、观察与描述观察与描述是培养学前儿童社交技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和描述,儿童能够学会倾听、观察他人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了解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针对这一点,可以设计以下活动:1. 表情猜猜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的表情卡片,让儿童观察卡片上的表情,并描述出这些表情所代表的情绪。
2. 动物语言猜猜乐: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动物发出的声音或者让儿童模仿动物的叫声,其他儿童通过声音猜测动物是什么。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帮助儿童理解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学前儿童的角色扮演活动:1. 医生护士游戏:教师鼓励儿童扮演医生和护士的角色,通过模拟医院场景,了解医生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2. 超市购物游戏: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小型超市场景,让儿童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体验购物的过程,并学习如何使用金钱。
四、合作与团队精神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社会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下面是一些适合学前儿童的合作活动:1. 拼图合作:将拼图分成若干小块,让不同的学生负责拼图的一部分,通过合作完成整个拼图,培养合作和沟通技能。
2. 搭建积木:提供一些积木让儿童合作搭建,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些有挑战性的构建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情景演练与问题解决情景演练与问题解决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学会通过合理的思考和行动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以下是一些相关活动建议:1. 朋友之间的争执:通过故事情节或者真实的案例让儿童了解争执的成因,并引导他们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呼叫救护车:让儿童模拟紧急情况,学会如何正确拨打紧急电话号码,介绍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流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是指通过不同的活动和经验,帮助孩子们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这些活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旨在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情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针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社会教育活动应该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家人和周围人的互动,建立起对社会的一定认知。
因此,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到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与实践结合。
比如,在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扮演家庭成员或者朋友,模拟日常的交往场景,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如何倾听和理解他人。
其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
情商是指人们在社交互动中识别、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这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通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情感表达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不同情绪的表现形式,并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和处理情绪。
例如,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和合作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情感。
此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还应强调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的培养。
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而沟通技巧则是有效团队合作的基础。
因此,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可以设立集体游戏、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等,让孩子们在团队中学会合作、分工和协调。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活动,锻炼孩子们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也能够增强他们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和能力。
最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应注重自主学习和培养创造力。
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任务和游戏,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同时,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发言和表达机会。
这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引言:学前教育是指面向3至6岁儿童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教育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各种社会体验和互动,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介绍一套适用于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其与他人相处的能力;2. 培养儿童的分享与关爱意识,提高其与他人共享资源的能力;3. 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提高其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4. 培养儿童的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提高其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1. 团队合作活动通过小组游戏、拼图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体会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组织儿童形成小组,每个小组设立一个任务,鼓励小组成员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
活动过程中,引导儿童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2. 分享关爱活动组织儿童参与志愿者活动,如为老人院的老人们准备简单的礼物、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捐赠物资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儿童感受到分享和关爱的力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自我管理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儿童体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设置不同的情境,要求儿童按照规定的步骤完成任务,如打扫房间、整理书包等。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
4. 社区探索活动带领儿童进行社区参观和探索活动,了解社区的各种资源和服务项目。
鼓励儿童向社区里的各类工作人员提问,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步骤1. 制定计划: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和目标确定合适的活动内容,并编制详细的活动计划。
2. 组织实施:选择合适的场地和时间,组织儿童参与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活动引导:活动过程中,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应用要点:
(一)善于抓生活中的细节,从细节中发现教育主题和教育 契机
如:吃饭中蕴藏的教育 (二)长期一贯的坚持
8、情感支持性原则
内涵: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 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 性发展。
主题方案架构的几种思路
1、根据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进行架构 就是依据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
经验积累——情境迁移的几个基本要素为线索来展 开主题。
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它的优点就是能针对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内部机制,较为系统和科学地选择和组 织相关的内容,突出反映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应用要点:
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
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
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11、强化原则 心理学和教育学依据:行为理论的合理性 (一)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
适宜:不要过多的采用比较、而且要适合儿童自身 的特点。(案例)
过程---活动延伸---活动评价
过程设计:
(1)开始部分
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激发幼儿活动主 动性的重要步骤,具体方法有讲述故事、出 示教具、猜谜、做小游戏、看表演等。
(2)展开部分。
这是教育的主要环节,要掌握的知识、需体验的情 境、应该练习的行为都应该在这个部分呈现。要达 成知识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讲授、谈话、演示等方 法进行。要达成能力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示范—— 模仿、练习——反馈的方法进行。要达成情感维度 的目标可以运用体验、扮演、鼓励、强化等手段进 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5.组织实施过程要注意把教学活动和自由活动相结合,社会教育应以自由 活动为主,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和行为,为他们的 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6.社会教育的效果要看幼儿长远发展,所以评价时要慎重,要考虑常规的 评价标准,更要考虑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否为幼儿理解接受,能否 真正深入内心。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整合性原则
与其他领域相整合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步骤
活动名称
注明年龄段;儿童化(感兴趣)
活动目标
科学性、整合性、差异性、准确性、明确性
(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常用的表述词汇)
活动准备
教师、幼儿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组织教学—导入(情境表演、播放录像、呈现图片、讲故事、游戏和操作、叙述事件、提出问题)
(二)内容
对儿童的评价、对活动的评价
五、注意事项
设计目标要突出具体性 设计的进程要具体可行 设计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 组织实施要以游戏活动为主 教学活动和自由活动相结合 注重长远发展,慎重评价
三、实施策略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
建立平等互动、积极有效的师幼关系是实施的前提
(氛围、平等)
创设使学前儿童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材料丰富、气氛宽松、环境设计、社区资源)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一)意义
有助于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差异 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质量 有助于提高家庭的社会教育水平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实施与评价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与设计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与设计教案一、引言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
社会教育活动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和设计教案。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1. 培养社交能力学前儿童正处于社会适应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通过社会教育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和解决冲突。
因此,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是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交技能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培养自理能力学前儿童的自理能力是他们独立生活的基础,因此培养学前儿童的自理能力是社会教育活动的另一个关键目标。
通过生活技能训练、日常活动规范训练等活动,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 培养情感认知情感认知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儿童的情感表达、情绪管理和情感理解能力等方面。
社会教育活动应当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情感认知,通过情感交流、情感培养等方式,促进他们情感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1. 活动名称:感恩之行活动目标:培养学前儿童感恩的情感素养。
活动环节:(1) 情感分享: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引导学生思考。
(2) 图画表达:提供纸和颜色纸,让学生绘制代表他们感恩的场景。
(3) 感恩手工:教师示范制作感恩卡片,学生跟着制作并送给自己感恩的人。
(4) 感恩义卖:学生自行制作一些小手工艺品,通过义卖的方式将所得款项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2. 活动名称:小小小消防员活动目标:培养学前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活动环节:(1) 引入消防知识:教师通过图表和故事介绍消防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模拟逃生演练:设置逃生通道,让学生进行逃生演练,培养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
(3) 互动游戏: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消防常识问答游戏,加深学生对消防知识的理解。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教案第一章: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原则1.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掌握社会教育活动的原则1.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社会教育活动的原则1.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4 教学资源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投影仪1.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二章: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1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步骤学会社会教育活动的实施技巧2.2 教学内容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步骤社会教育活动的实施技巧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2.4 教学资源案例材料角色扮演道具2.5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报告角色扮演表现第三章:社会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社会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了解社会教育活动的改进方向3.2 教学内容社会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社会教育活动的改进方向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3.4 教学资源案例材料投影仪3.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四章: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馈4.1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学会如何给予有效的反馈4.2 教学内容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给予有效反馈的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4.4 教学资源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投影仪4.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五章:社会教育活动的家长合作了解家长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学会与家长有效合作的技巧5.2 教学内容家长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角色与家长有效合作的技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5.4 教学资源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投影仪5.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课后作业第六章:社会教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6.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促进儿童的人际交往6.2 教学内容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促进儿童人际交往的策略和方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6.4 教学资源角色扮演道具相关视频材料6.5 教学评价角色扮演表现小组讨论报告第七章:社会教育活动的文化意识培养7.1 教学目标认识到文化意识在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文化意识7.2 教学内容文化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儿童文化意识的方法和策略7.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7.4 教学资源案例材料文化多样性相关视频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八章:社会教育活动的环境保护教育8.1 教学目标理解环境保护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位置学习如何在社会教育活动中融入环境保护的内容8.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融入环境保护内容的方法和策略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实地考察法8.4 教学资源实地考察场地环境保护教育相关材料8.5 教学评价实地考察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九章:社会教育活动的安全常识教育9.1 教学目标认识到安全常识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在社会教育活动中进行安全常识教育9.2 教学内容安全常识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安全常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9.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9.4 教学资源角色扮演道具安全常识教育相关视频9.5 教学评价角色扮演表现小组讨论报告10.1 教学目标10.2 教学内容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个人反思报告10.4 教学资源个人反思模板10.5 教学评价个人反思报告小组讨论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原则:理解并掌握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和原则,这是设计有效社会教育活动的基石。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活动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应掌握的信息
【1】、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掌握 A、了解不同儿童的个性特征 B、了解儿童的不同发展需求 【2】、关于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的信息掌握 A、掌握教育目标的准确性 B、掌握教育内容的教育价值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中收集信息的常用方 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法的特点与作用 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
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 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2、观察的步骤 制定观察计划_____实施观察_____解释观察 资料_____应用观察结果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和落实 的评价
1、是否知晓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体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的内容、落实方 法和操作性方案。
2、是否能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细化 为课堂教学的目标。
3、教师的目标制定是否全面、具体、有操 作性并且重点、难点突出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 方法使用评价
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内容: 1)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与好胜心、自信心、 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与坚持性等。 2)情绪情感发展,包括一般情绪状态、情绪情感 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与兴趣。 3)社会交往发展,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能力、人 际关系等。 4)品德发展,包括爱周围的人、爱集体、爱祖国、 礼貌、诚实、爱劳动等。
C、了解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D、了解社会发展带来的教育新要求 【3】、关于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掌握 A、当地资源信息 B、家庭资源信息 C、幼儿园自身资源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优秀7篇]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优秀7篇]一、《我的小快递员》一、教育目标:1.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社交行为规范,以及相互合作和共同分享的意识。
2.教育幼儿如何接受他人的帮助,提高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
二、教育内容:在社会领域中,幼儿学会自己的身份,接受他人的帮助和帮助别人,发挥相互协作的能力。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1.在幼儿园中创设一个小快递站,鼓励幼儿模拟快递员的角色,将邮件和信息送到指定的地点。
2.引导幼儿们对小快递员的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职业的多样性。
3.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幼儿们分享自己作为快递员所面临过的困难,并且提出相互帮助的思路。
4.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快递员游戏,这种游戏可以培养幼儿们互助、协和及分工合作的意识和技能。
5.在游戏结束时,幼儿教师可以拿出小奖品或者勋章,为幼儿们的努力工作进行表扬,增强其自信心。
三、板书设计:《我的小快递员》1.环节介绍2.观察小快递员3.小组交流4.小快递员游戏5.结合授课目标的小结二、《我的班级新朋友》一、教育目标:增进幼童间的社交能力与彼此的友谊,发扬互敬互谅的行为规则,增强社交能力与社交意识。
二、教育内容:1.配合班级上的新同学幼儿园的生活中,新朋友和老朋友的配对活动是很常见的,幼儿们应该掌握与新朋友交往的技巧。
在这里,教师可以提示幼儿:做一个主动的孩子去与新同学交流,向他们打招呼,并向他们介绍自己。
2、探讨朋友的价值在渐渐出现竞争心理的幼儿生活中,反思关注共同点而不是分歧,重视朋友比自己擅长的东西,接受他们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3、跨文化交流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
幼儿应该学会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并体验到同伴间多元化的交流。
4、身体语言的意思许多幼儿在和同伴交往中遇到了诸如沟通和沟通的困难,教育幼儿掌握分享和沟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5、社交规则幼儿学会如何面对相互间的差异,发扬互敬互谅的行为规则,增强社交能力与社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本章将帮助你:1、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发展及道德的发展。
2、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以重视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
3、了解《纲要》提出的幼儿社会教育的目的。
4、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社会行为、社会情感和社会认知。
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
5、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包括目标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强化原则。
核心概念: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特征。
社会性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友好相处的能力,自律的能力,表现与理解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等。
社会性内容的实质即如何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并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内容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社会交往、道德的发展五方面。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等。
(一)0-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的时期,在婴儿前期,婴儿还是物我不分,啃自己脚还以为是其他的玩具。
婴儿末期开始才能把自己的身体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3岁左右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
此时的儿童能把自己和“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
能够准确的使用代名词“我”,但最初儿童提到自己时,还往往像谈论别人那样,如说“宝宝要抱”、“贝贝吃糖”等。
他们开始出现自尊心,若儿童遭遇不公正待遇时,会出现哭闹、反抗等行为。
(二)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期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可自我观察到身体特征、动作、能力、爱好、所有物。
幼儿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一般都过高地评价自己。
幼儿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增强。
二、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和情感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主观反映。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包括情绪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等。
(一)0-3岁儿童情绪情感的产生与发展新生儿已有明显的情绪反应,“落地哭”就是由于身体不舒适引起的消极情绪,3个月左右,婴儿出现社会性的微笑。
婴儿通常用表情与他人进行交流,人们通常把表情称为“情绪的语言”,2-3岁的儿童在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时,总是一边说,一边做表情和动作。
3岁左右的儿童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也能正确领会别人表露的情感,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社会化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趋势,主要表现为:1、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儿童引起情绪反应的动因从主要为生理需要的满足逐渐过渡到主要为社会性需要的满足。
如幼儿在园吃穿都没有问题,但同伴排斥他,幼儿会产生痛苦的情绪,若老师对幼儿进行表扬,幼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
3、表情日渐社会化日常观察发现,3岁前儿童一般毫无保留地表露自己的情绪,3岁后则会根据社会的要求调节情绪表现方式。
如幼儿在父母面前摔倒了就会露出痛苦的表情,大哭起来,如幼儿在老师面前摔倒了,就会忍住不哭,露出坚强的表情。
(三)幼儿园中良好情感的培养情感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1、幼儿园情感培养的目标(1)培养幼儿的自信感通过培养幼儿的自信感,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对别人、对集体是重要的;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相信自己只要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够成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之后,心里感到快乐和自豪。
(2)培养幼儿的信赖感通过培养幼儿的信赖感,使他们能喜欢并亲近父母和老师,乐意接受他们给予的爱抚;喜欢与小伙伴们交流,并乐意将自己的事情告诉他们;有了不会做的事,主动请亲近的人帮助,并为此感到快乐。
(3)培养幼儿的合群感通过培养幼儿的合群感,使他们感到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是件高兴的事;在活动和游戏中乐意遵守规则,并能宽容别人的无意过失,从中体验到相互合作、谅解的愉快。
(4)培养幼儿的惜物感通过培养幼儿的惜物感,使他们从小养成保护周围环境和动植物的习惯,体验到优美环境带来的身心愉悦,爱惜劳动成果,对损坏的东西感到可惜,并对自己损坏物品的行为感到内疚(5)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让他们学会当别人高兴时能表示快乐,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当别人伤心时,会表示安慰:能同情周围较弱的同伴,并能主动地接近他们。
2、情感活动在实践中的运用(1)专门的情感活动它是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情感培养活动,每周1-2次。
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为了确保有目的、有计划的情感目标的落实;其二是为了萌发幼儿的某一情感提供一个契机,为以后这一情感的发展做一个先导。
例:“我爱我的幼儿园”、“祖国山河多美好”、“我上小学了”等。
(2)渗透性的情感活动在游戏或其他教育活动时间里,强化其中的情感因素。
例:两个小朋友为争一个角色互不相让,教师不是简单干预,而是提供一些方法让孩子去协商,找到有效的方法解决。
在体育活动中,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成绩直接影响到小组的成绩,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与同伴紧密合作,产生为小组争先的愿望,以实现群体合作目标。
3、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实效在实施了幼儿情感教育之后,无论是幼儿的情感素质,还是整体面貌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这是因为情感教育使幼儿积累的体验日趋丰富,符合社会期望的需要相对稳定.情感能力得到了有计划的训练,因而他们外在行为上就会表现出:情感的感受性强,觉察敏锐,较易领悟他人的情感,能较快地激活自己的情绪,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由于"情感"这一动力机制的促进,使幼儿在认知、语言、品行、体质、艺术等各个领域的诸多素质都得到了整体和谐的发展。
三、个性的发展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包括兴趣、需要、气质等几个方面,还包括兴趣、爱好、需要等。
学前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四、社会交往的发展社会交往指人与人为交流认识或情感而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0-3岁儿童社会交往的产生与发展婴儿最初的社会交往发生在与父母的交往中。
婴儿以啼哭、微笑、皱眉等行为表明他们与父母交往的需要,而父母经常做出呼唤、拥抱、抚摸、微笑等行为,婴儿也会有相应的反应。
婴儿形成的最初的人际关系是婴儿与父母之间建立起来的依恋关系,即亲子关系。
2-3岁的儿童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同情、分享和助人等有益于他人的行为,还能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
(二)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幼儿交往的范围扩大了,幼儿交往的对象除了父母和亲人,还增加了教师和同伴。
1、幼儿与教师的交往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幼儿和教师之间是相互尊重的,且幼儿要服从教师的权威。
2、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幼儿有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他们可以相互协商、讨论、分享、交流,交往的能力和水平会不断提高。
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特点:(1)在幼儿前期,模仿现象普遍存在,表现为别人做什么,我做什么。
(2)物品是重要的交往媒介,许多交往由物品引起。
(3)语言在交往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道德的发展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为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特征。
学前儿童的道德内容主要包括移情、利他心、同情和怜悯、互惠和分享、遵守社会规则、同情和依恋父母等。
(一)0-3岁儿童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婴儿并没有真正意义的道德感,到了两三岁,儿童才出现道德感的萌芽。
如把饼干给妈妈吃受到表扬,受到表扬后的愉快情绪使儿童再次出现把饼干给妈妈吃的行为。
(二)幼儿道德的发展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幼儿的道德是从无律阶段发展到他律阶段的。
幼儿从不会判断对和错到能根据一些规则、权威判断是非,幼儿期的儿童的道德水平较低,需要教育者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
(三)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1、培养学前儿童文明行为习惯(1)培养学前儿童做到待人热情有礼貌,能主动有礼貌地称呼人和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没关系”等。
(2)让学前儿童懂得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要注意听,并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别人说话时不随便打断,不乱插嘴。
(3)培养学前儿童富有同情心。
(4)培养学前儿童遵守本班和幼儿园及公共场所的各项规则和纪律。
(5)培养学前儿童爱清洁、讲卫生,保持环境整洁有序,不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
(6)培养学前儿童不乱折花草,不到处乱涂乱抹,不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
2、培养学前儿童对同伴友爱互助(1)培养学前儿童学会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学习同伴的好榜样,不学、不模仿不良的行为。
(2)培养学前儿童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同伴。
(3)培养学前儿童逐步学会自己解决彼此间的纠纷,不欺负小朋友。
3、培养学前儿童爱父母、爱老师、爱幼儿园(1)让学前儿童了解父母的职业,了解父母工作的意义。
(2)让学前儿童知道父母在家里做家务同样辛苦,使他们体谅父母,当父母学习、休息时不去打扰;当有好东西的时候,知道与父母分享;当父母劳动时,知道去帮忙,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3)培养学前儿童学会尊重父母,愿意听父母的话。
(4)逐步扩展学前儿童爱父母的情感到爱教师、爱幼儿园。
4、培养学前儿童爱劳动、爱劳动人民(1)培养学前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包括简单劳动: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洗手脸、刷牙、收拾玩具(自己的物品)等;为集体的劳动:擦桌椅、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等;社会性劳动:拾麦穗、拾树叶等。
(2)让学前儿童认识成人的劳动:介绍他们生活中最熟悉、与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成人劳动。
(清洁工、司机、警察、售票员、老师、医生等)。
(3)教师做好劳动榜样。
5、培养学前儿童诚实、勇敢的品质(1)教师树立诚实榜样、不撒谎。
(2)教师给孩子制定一些必要的规则,培养学前儿童遵守规则。
如用别人的东西必须先征得别人的同意,用完后归还,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带回家。
(3)正确对待孩子的说谎。
6、培养学前儿童初步爱祖国的情感(1)通过培养学前儿童爱父母、老师过渡到爱幼儿园、爱家乡,再过渡到爱祖国。
(2)通过接触周围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培养情感。
7、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1)对学前儿童进行目的性的培养(2)对学前儿童进行坚持性的培养8、培养学前儿童活泼、愉快、主动开朗的性格(1)多开展活动,鼓励学前儿童多参加(2)平等对待学前儿童,使学前儿童喜欢表现。
(3)用成人愉快的情绪影响学前儿童。
(四)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了解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有利于我们及早采取预防与矫正措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以下为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1、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对别人身体上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