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讲解(2)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案及原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案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ee997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4.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案及原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第十个章回,作者施耐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该章回讲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案和原文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案重点:1、领会本文“官逼民反”现实。
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由古典四大名著引出《水浒传》。
二、新课:(一)文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
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953d57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d.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使学生了解《水浒传》的相关背景知识,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阅读名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人物性格,品味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林冲的故事,感受草莽英雄的悲欢离合,认识社会的黑暗与腐败,理解“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品味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背景,认识“官逼民反”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草莽英雄的关注。
2.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注意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交流阅读感悟。
4. 分析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林冲的形象特点和故事背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运用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林冲的故事为例,剖析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六、教学资源1. 《水浒传》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阅读材料,方便他们随时查阅和深入研究。
2. 相关电影、电视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相关影视作品,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学术评论和研究文章:提供一些关于《水浒传》和林冲角色的学术评论和研究文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4f0e9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a.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学会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保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梗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述了林冲因得罪高俅被刺配到沧州,后在高俅的示意下,沧州知府派陆虞侯等人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在山神庙中得知真相后,杀死陆虞侯等人,冒着风雪投奔梁山泊的故事。
2. 教学重点:(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转变的过程。
(2)探讨作品中的社会背景,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
(3)欣赏作品中的文学特色,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及林冲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概括林冲的经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
4. 课堂讲解:讲解林冲在故事中的重要事件,揭示作品中的社会背景。
5.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文学特色,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林冲的经历中领悟到面对困境时要保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四、课后作业1. 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总结林冲的人物形象。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林冲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
3. 谈谈你对作品中社会背景的理解,以及它对林冲命运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38d113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e.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象征意义和寓意的分析。
(3)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的欣赏。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解读。
(2)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深入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
(2)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四、作业布置:2. 请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 请学生以林教头为主角,创作一篇小故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2. 教学辅助材料:小说插图、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小说背景、人物、情节进行讲解。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2课时)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c69b28b4daa58da0114ae8.png)
人教必修五第一单元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2.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把握情节,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从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重点难点】1.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概括其性格特点,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2.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授课方式】自主研习,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情节,导入新课1.【设问】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围绕他展开的故事有很多,你知道哪些?【课堂活动】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与林冲有关的情节,简述自己对这一人物的看法。
【明确】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对人物的看法言之成理,鼓励个性化解读)2.【导入】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
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
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
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
回顾上节课中对课文情节脉络的梳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在情节冲突中作者是如何栩栩如生地刻画林冲的。
【设问】复述情节脉络(第1课时内容),完成任务表格。
【明确】课件展示:缘起(引子)段落:1 情节:沧州遇旧知开端段落:2-5 情节:酒店闻密谋发展段落:6-9 情节:接管草料场高潮、结局段落:10-12 情节:杀敌山神庙二、研习课文,分析形象伴随着故事矛盾的高潮和结局,人物的性格发展也达到了极致,通过对林冲忍让态度的分析,结合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可以清晰地根据情节发展,整理出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cf930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14.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析善恶美丑。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
2.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古典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2. 作品深层次思想的挖掘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林冲的身份和遭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解答学生的疑惑。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感,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理解能力。
3.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在讲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善恶美丑现象,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6c81c7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7.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文。
(2)掌握文中生僻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林冲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品质。
(2)体会朋友间忠诚、义气的精神。
(3)认识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文的背诵与理解。
2. 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1. 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文中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反思。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水浒传》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
2.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字词难题。
3. 教师讲解生僻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4. 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中情节,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教师总结,强调文中社会现实及价值观的教育意义。
5.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全文。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文。
3. 深入分析文中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4. 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
4. 课后感悟:收集学生对文中社会现实及价值观的感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二)》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86325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c.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二)》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林冲的形象特征,把握林冲从“忍”到“狠”的心理变化。
2.挖掘导致林冲从“忍”到“狠”变化的深层原因。
3.了解林冲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解小说的思想主题。
【课前预习任务】通读全文,画出能表现林冲形象特征的语句。
【课上学习任务】1.除了“狠”,林冲还有哪些特点?请依据课文相关内容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冲为何如此隐忍?他真的是一个懦弱的人吗?结合你的阅读,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喝彩佑护生事馅害前街后巷B. 调和冤仇素不相识天理招然C. 妨碍搭膊浆洗缝补话不絮烦D. 救济勤谨伏侍不瑕交头接耳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林冲见差拨沧州牢城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ef000b7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7.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和欣赏作品中的诗词、成语和典故。
3. 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解析2. 人物形象分析3. 诗词、成语和典故的学习4.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 人物形象的记忆和描绘3. 诗词、成语和典故的掌握4.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2.2 教学难点1. 作品中复杂情节的梳理2. 人物内心活动的解读3. 诗词、成语和典故的含义理解4. 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深度领悟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诗词、成语和典故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作品。
3.2 教学手段1. 教材:提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解读等资料。
2. 多媒体: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进度4.1 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讲解诗词、成语和典故。
3. 第三课时:讨论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2 教学进度1. 课时安排:每个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安排,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b3a72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0b.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梗概,感知人物形象。
2.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探究其性格变化的原因。
3.领悟小说的写作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探究林冲性格变化的原因,领悟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要介绍《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
2.回顾《水浒传》中林冲的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林冲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感知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
(三)分析林冲性格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林冲性格的认识。
(四)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原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林冲性格变化的过程。
2.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思考林冲性格变化的原因。
(五)领悟小说写作特色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写作特色,如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
2.学生举例说明小说的写作特色。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分析林冲的性格变化。
2.结合小说的写作特色,写一篇关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2.通过探究林冲性格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掌握。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你们在故事中看到了林冲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正直?”学生甲:“林冲在被贬到沧州时,仍然认真履行职责,没有抱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305229bb4cf7ec4afed0f4.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概括情节,分析情节的三次转折;(2)分析风雪、火环境的烘托作用;(3)从情节、环境和细节描写中归纳人物形象;(4)从三要素中归纳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从情节、环境和细节描写中归纳人物形象;(二)难点:从三要素中归纳官逼民反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和里面的主人公可不一般。
在《水浒传》中,遍览整座梁山,一百零八人,只有两人出场时手拿扇子,一是燕青出场时“腰间斜插名人扇”,潇潇洒洒地渲染了他的浪子本性。
另一个是“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酷似张飞模样的人,出场时“手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这是谁呀?他就是林教头林冲。
提到林冲,我们更加熟知的是他的绰号——“豹子头”。
那我们都知道在小说里,人物的第一次亮相其实相当重要,是他外貌、性格、接下来发生的情节甚至一生命运的暗示写照。
那一员武将,“豹子头”林冲,怎么出场时要拿一把折扇呢?其中缘由,我们就一起走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探究竟。
(二)复述情节设问: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想要回答最开始提出的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如此情节下林冲的具体反应。
明确:(板书)沧州遇旧酒店密谋买刀寻敌接管草场火烧草场怒杀仇敌(三)人物形象设问:此时就可以回答两面性的性格问题。
明确:1、第一部分( 引子,第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1)资助李小二——行侠仗义,扶危济困。
(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注意1:一个称呼(补充背景)这一段其实也是为我们交代了背景,但是不够完整。
背景:高太尉的义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妻子,想要霸占。
就设计让林冲带宝刀误入白虎堂,林冲因此被陷害刺配沧州。
在这其中,陆谦背叛了林冲,做了高家父子的帮凶。
提问:当你们面对着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的时候你会怎么称呼他?就算不是不共戴天的仇人,而是一个你十分厌恶的人,你会怎么叫?(设置情景,假如你对我这个老师不满,你和别人说起我的时候会怎么叫我?)(鲁智深骂高衙内——那撮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课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360ca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b.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作品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和句式;(3)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
2. 教学重点:(1)作品情节的把握;(2)重要文言词汇和句式的理解;(3)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3.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2)人物性格的把握;(3)作品内涵的挖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和背景;(2)概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和句式;(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解读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练习答题情况:分析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水浒传》;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评论、解读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解读文本。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c7144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2.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的基本情况,把握林教头的形象特征,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林教头的故事,培养学生忠诚、勇敢、正义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水浒传》的背景及故事梗概。
2. 分析林教头的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3. 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词句,体会古代小说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1. 把握《水浒传》的语言特点,理解古代小说的叙述方式。
2. 深入分析林教头的人物形象,提炼其性格特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 参考资料:《水浒传》相关介绍、林教头人物分析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林教头这个人物。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标记出生词和难句。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林教头的人物形象,总结其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林教头在故事中的作用。
5. 品味欣赏:挑选课文中的精彩词句,让学生进行品味欣赏,体会古代小说的语言魅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林教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意义。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林教头的人物分析文章。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理解林教头的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深入思考林教头的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林教头的故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71274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0.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课文预习教案第二课时篇一第二步:微观阅读对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的品鉴,同样是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师提出要求,师生朗读课文时请大家把相关描写勾画出来。
一、景物描写首先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直接描写风雪。
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第一处: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这是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为全文情节发展定了环境景物基调。
第二处: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这是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第三处: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是林冲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还有正越两个词的修饰,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其次分析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第一,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第二,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写林冲在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以上分析、归纳必须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品读自然归纳,切不可生硬灌输、简单举证。
还要恰当地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雪大天寒,迫使林冲外出沽酒以抵御严寒,因此躲过一劫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又迫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因此又躲过一劫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又迫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因此又意外得知真相于是报仇雪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_教案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_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a1ca4422b0717fd5360cdcbd.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探究性学习:1.细节描写的作用。
2.景物描写的作用。
3.语言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学生先分小组读自己的鉴赏文,然后各组选出一名在全班读。
教师指定一列学生交鉴赏文,深入了解学生写作情况。
二、探究性学习1.细节描写学生快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内容,分析并讨论其作用。
明确: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描写的一种手法。
其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本文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为:①陆虞候和富安“闪”进李小二的酒店,行动鬼鬼祟祟,引起李小二怀疑,偷听及报信,引出林冲满街寻仇人的情节。
②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反拽”好门上“锁”了,等回来一见草厅被压倒,便“探”半身去“摸”。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说明草料场起火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这就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③林冲躲进山神庙后,“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的“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使陆虞候三人只好站在庙外说话,也使得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才促使林冲起来反抗,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④林冲有刀枪不离身的特点。
他同差拨取路投草料场时“带了尖刀,拿出条花枪”,去山神庙安身时也是用“花枪挑着酒葫芦”,这才有最后“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些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顺理成章地进行。
⑤有关方向位置的细节,看似随意,实际上对情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
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的行动却是由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
看似随意,却至关重要。
2.景物描写①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草屋“四下里崩坏”,“被朔风吹撼,振摇得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去沽酒。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课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c37ad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e.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3)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2)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社会背景,提升人文素养;(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信、勇敢、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讲述了林冲因性格软弱,被奸人陷害,走上梁山的故事。
作品通过林冲的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场腐败,歌颂了梁山好汉的英勇正义。
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作品主题的探讨。
3. 教学难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难问题。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检查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水浒传》原著或改编教材;2. 课件:教学课件,包含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信息;3. 影视资料:相关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作品,用于课堂展示或课后拓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影视片段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a1378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7.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的意境和氛围。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综合、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感受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意境和氛围的体会。
(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综合、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水浒传》及其作者施耐庵。
(2)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让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意境和氛围。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句子仿写,锻炼表达能力。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中的价值观的理解。
6.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古典小说,进行阅读和鉴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课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b63c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f.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使学生了解《水浒传》的相关背景知识,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人物性格,品味语言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讲述了林冲被贬到沧州,后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山神庙过夜,并在那里遇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的矛盾冲突,品味语言风格。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人物性格的看法,培养合作意识。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的情感态度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完成练习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合作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水浒传》的其他章节,了解梁山好汉的故事,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林冲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
3. 与同学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简写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的人物介绍、故事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案
一、前情回顾:
本文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与课文相关的情节如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妻子张氏贞娘温柔貌美,岳父也是禁军教头。
前去东岳庙上香的贞娘遭殿帅府太尉高俅义子高衙内调戏,高衙内垂涎贞娘美色,意图霸占,就指使心腹陆虞候,即林冲好友陆谦骗林冲外出饮酒,趁机叫人骗走林娘子,幸亏侍女及时报信林冲赶回才得以幸免。
于是高俅及陆虞候又设下一条毒计:事先暗中命人将宝刀卖与林冲,再过了几日后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并引其进入军机重地白虎堂,乘机诬陷林冲带刀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
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高衙内和陆虞候买通,仍然多次想杀害林冲,在野猪林林冲险遭毒手,幸亏被鲁智深救下才安全来到沧州,被分配看守天王堂。
本文正是从某日林冲在沧州闲走写起。
二、重要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賫.发酒馔.不省.得仓廒.朔.风庇.佑毡笠
..子
央浼.掇.开肐.察搠.倒
2.解释加点词语
迤逦
..着不想来到沧州:
恶.了高太尉:
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
..:.
摸不着
...便要杀人放火:
不见消耗
..:
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老军在里面向火
..:.
点见
..了堆数: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
..看火:
三、认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主要情节。
要求:每句概括不超过五个字;主要情节不超过六处;每句概括中含有一个动词。
四、请在文章中标出能够反应林冲心理变化的句子,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并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第7页中11段林冲听到有三人在山神庙前对话,你能根据他们说话的内容推断出哪一句话是何人所说吗?试着带感情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