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喂养策略研究进展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早产儿是指在孕期不足37周出生的婴儿,他们由于未能在母体内完全发育成熟,因此需要特别的护理和照顾。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一种常见的问题,给早产儿的护理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理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许多研究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观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反应,比如吃奶饱后反流、呛咳、拒绝进食等。
这些不适反应可能会导致早产儿的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
了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对于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质量和改善其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近年来,关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早产儿消化系统的不成熟是导致喂养不耐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早产儿的出生时间较早,其消化系统的发育相对较差,尤其是胃肠道功能的成熟程度不够,使得早产儿在喂食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
早产儿消化酶的分泌也相对不足,这也是影响他们消化吸收食物的重要因素之一。
早产儿的呼吸系统不成熟也是导致喂养不耐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早产儿的肺部未能在母体内完全发育成熟,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呛咳、吸奶不利等呼吸问题。
而这些呼吸问题会影响早产儿在喂食过程中的舒适度,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
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目前一些研究人员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来改善早产儿的喂养质量。
针对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的问题,可以采取给予早产儿适量的、易于消化的母乳或配方奶,以减少其消化负担,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针对早产儿呼吸系统不成熟的问题,可以采取在喂食过程中辅助其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不畅引起的呛咳、吸奶不利等问题。
对于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的问题,可采取在喂食过程中尽量减少外界干扰,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喂食环境,帮助早产儿更好地控制进食量和进食速度。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发生机制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作 者简 介 : 曹孟莹( 1 9 9 O 一) , 女, 山东济南 , 在 读硕士 , 护师 , 研 究方向 : 临床 护 理
护士进修杂 志 2 0 1 7年 1月 第 3 2卷 第 1 期
・
3 1 ・
早 产 儿母 乳喂 养 的研 究 进 展
曹孟 莹 云婷 李 平 张 艾 川
( 山东 中 医药 大 学 , 山东 济南 2 5 0 0 0 0 ) 关键 词 早产 儿 ; 母 乳 喂 养 ; 护 理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和 联 合 国儿 童 基 金 会 发 起 的“ 婴 幼 儿喂养全球战略” 中 明 确 提 出 了 婴 儿 应 保 证 6个 月 内 进行纯 母 乳 喂 养_ 1 ] 。《 中国儿 童 发展 纲要 ( 2 0 1 1 — 2 0 2 0 ) 》 也 明确 提 出 “ 0 ~ 6个 月 婴 儿 纯 母 乳 喂 养 率 应 达 到5 0 的 目标 ” _ 2 ] 。近 年 来 , 早 产 儿 出生 率 呈 逐 年 上 升
2 早产 儿 母乳 喂养 影响 因素
2 . 1 婴儿方面 早 产 儿 自身 状 况 是 不 可 忽 视 的一 类
因素 , 主要有 : ( 1 ) 消化 功能 不健 全 : 早 产 儿 的 口腔 较 小、 胃容 量 小 , 消化 功能 弱 , 易 发生 溢乳 。( 2 ) 反 射 能 力差: 早产儿 吸吮反射差 , 吸吮能力 弱 , 吞 咽 和 呼 吸 不 协调, 母 乳容易 呛入气管 。( 3 ) 自身 疾 病 状 况 : 早 产 儿
染 的发生率 , 间接缩 短住 院 天数 , 但 早 期 喂 养 的 最 佳 开 始 时 间 还 需 进 一 步 研 究 。 非 营 养 性 吸 吮 也 成 为 近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1. 引言1.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背景早产儿是指在37周孕龄以前出生的婴儿,由于未完全发育,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耐受性。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出现吃奶困难、吐奶、腹泻等现象,影响了其生长发育和健康。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早产儿消化系统未完全发育、免疫系统不成熟、营养需求较高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实践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高,给医护人员和家长带来了一定困扰。
研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探讨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对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总结目前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喂养困难、生长发育延迟等严重后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措施,并综合目前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干预策略。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其对乳汁或配方奶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
早产儿的胃肠道运动功能也不够成熟,容易出现胃肠蠕动不协调、排空延迟等问题,进而影响喂养的效果。
早产儿的呼吸系统也可能存在问题,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
除了生理因素外,心理因素也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扮演重要角色。
早产儿由于早产导致的生理不成熟,可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等特点,这些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其喂养表现。
环境因素也会对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产生影响。
比如喂养方式、喂食技巧、喂养时间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早产儿的喂养体验。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案,以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对进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呕吐、呛咳等。
这一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给早产儿的喂养带来了很大困扰,也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消化系统未成熟: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较晚,胃肠道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导致消化能力较弱。
早产儿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组成也与足月儿有所不同,微生物的变化也会影响早产儿的消化功能,增加喂养不耐受的风险。
2. 无力吸吮和咀嚼:早产儿的吸吮和咀嚼能力较差,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次进食,甚至需要使用辅助器具。
这会增加早产儿进食的困难度,容易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3. 呼吸系统问题:早产儿出生时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出现呼吸窘迫或呛咳等问题。
这些呼吸问题会影响早产儿的进食过程,增加喂养不耐受的风险。
4. 其他系统问题:早产儿可能存在其他系统的问题,比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问题也会影响早产儿的喂养能力,增加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1. 对早产儿进食过程的观察研究:通过观察早产儿的进食过程,研究者发现早产儿进食时存在吸吮和咀嚼困难、辅助器具使用不当等问题。
这些观察结果对改进早产儿喂养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胃肠道发育和微生物组成的研究:研究发现,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较慢,消化功能不完善,可能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关。
早产儿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组成也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关,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机制。
3. 呼吸系统问题的研究:早产儿的呼吸系统问题是导致喂养不耐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者通过观察早产儿的呼吸过程,发现呛咳和窒息等现象较为常见,这些研究结果为改进早产儿喂养方式提供了参考。
4. 临床干预策略的研究:为了改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干预研究。
改变进食方式、使用辅助器具、进行早期干预等。
早产儿喂养技术的护理研究进展
早产儿喂养技术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针对早产儿的生理及消化功能特点,寻找合适的喂养技术,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发育过程和预后最大优化的关键之一,由于临床采用不同的喂养技术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本文就早产儿喂养技术的护理作一综述,为临床上早产儿的喂养提供理论导向与数据支持。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技术;护理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体重小于2500g,身长不足47cm出生的新生儿,据统计我国的早产儿的死亡率为12.7%-20.8%[1]。
早产儿营养需要量高,但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容易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许多患儿甚至不能耐受经口喂食,针对早产儿的生理及消化功能特点,寻找合适的喂养技术,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发育过程和预后最大优化的关键之一。
由于临床采用不同的喂养技术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本文就早产儿喂养技术的护理作一综述。
1 早产儿喂养的影响因素1.1 内部因素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则节律;妊娠35周才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2]。
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愈低,喂养不耐受几率越高[3]。
1.2 外部因素1.2.1 围生期围生期发生的胎儿宫内窘迫,产时缺氧、高热、低体温等情况,可造成早产儿消化系统缺氧、代谢紊乱和肠蠕动改变。
黄鹂等[4]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65.2%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病例发生在出生2周内,与围产期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1.2.2 喂养时间过早肠内营养往往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道返流等,喂养不当造成呼吸暂停等情况,导致人们恐惧过早喂养[5]。
过晚喂养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
临床实践证明,肠蠕动开始和胎粪排出是开始喂养的指征[6]。
1.2.3 喂养方式早产儿常因吸吮和吞咽不协调不能经口喂养,而管饲剥夺了早产儿的味觉和知觉,降低了吸吮、吞咽和呼吸协调发育的可能性[7],也可造成喂养不耐受。
过幽门喂养解决了早产儿胃排空差、返流、误吸等问题[8]。
影响母乳喂养因素及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
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母乳喂养的策略
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母乳喂养的策略作者:吴丽丽郑月英詹小灵滕灵晶林颖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9年第31期【摘要】目的:分析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探讨提高母乳喂养的有效策略。
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NICU监护治疗的8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无死亡且最终治愈出院。
其中40例早产儿为初始自愿母乳喂养,为对照组,40例早产儿初始非母乳喂养,为研究组。
研究并分析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实施NICU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方案,对比管理方案实施前后研究组母乳喂养提升状况。
结果: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主要影响因素为母亲因素、家庭支持因素、心理因素,研究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0例初始非母乳喂养的早产儿,经过NICU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方法实施,最终31例接受母乳喂养,最终喂养率为77.5%。
结论:母乳喂养对早产儿意义重大,分析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实施NICU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母乳喂养率,促进早产儿的治疗和发育。
【关键词】 NICU 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eastfeed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of NICU and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breastfeeding.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premature infa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NICU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August 2018 were collected. All children died without death and eventually died. Among them, 40 premature infants were initially volunteered for breastfeeding, which w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40 preterm infants were initially non-breastfeeded, which was the study group.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east feed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the systematic management plan of NICU breastfeeding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improvement status of breast feeding in the study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cheme was compared. Result: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east feed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NICU were maternal factor,family support factor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 and the scores of breast feeding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Forty premature infants with initial non-breastfeeding were implemented by NICU breast-feeding systematic management method, and 31 cases received breastfeeding, and the final feeding rate was 77.5%. Conclusion:Breastfeed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emature infants.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eastfeeding and targeted implementation of NICU breastfeeding systematic management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rate of breastfeeding and promote the treat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Key words] NICU Premature Breast feeding Influencing factorFirst-author’s address: Fuj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uzhou 350001, China與正常分娩的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多器官尚未发育完全,生理功能差异较大,即使抢救成功,依然有较高发生感染、脑白质软化、低体温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这些并发症都会对早产儿日后的健康、发育有严重影响[1-3]。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赵月;王霞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24(40)4
【摘要】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由于各组织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早产儿需注重营养摄入,以提高生存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早产儿首选母乳喂养,母乳易吸收,并富含蛋白质、乳糖、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以及特有的免疫因子,可帮助早产儿预防感染,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系统发育,还可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该文就早产儿母乳喂养的优势、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促进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措施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4-6)
【作者】赵月;王霞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6
【相关文献】
1.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的促进与阻碍因素研究进展
2.母乳喂养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研究进展
3.早产儿强化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4.《早产儿母乳喂养》出版: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5.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产儿喂养方式及生长发育评价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喂养方式及生长发育评价的研究进展早产儿是指在妊娠28周至37周之间出生的婴儿,通常由于早产导致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较轻、生长发育不够成熟,需要特殊的喂养和护理。
早产儿的喂养方式和生长发育评价一直是临床和科研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成果的丰富,关于早产儿喂养方式及生长发育评价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本文将从早产儿喂养方式和生长发育评价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早产儿喂养方式的研究进展1.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一直被认为是早产儿最佳的喂养方式。
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预防感染和营养不良。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母乳中的生长因子和干扰素能够促进早产儿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减少肠道炎症反应,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鼓励早产儿母乳喂养已成为临床的共识。
2. 配方奶喂养的优化对于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早产儿,配方奶的选择和配制也成为研究的焦点。
研究发现,针对早产儿特点的配方奶可以提高其营养利用率,减少不良反应,促进生长发育。
添加益生菌和益生元等成分的特殊配方奶也被证实可以改善早产儿的肠道菌群和消化功能,减少肠道并发症。
3. 胃肠营养的优化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尚不完善,需要特别关注胃肠营养的实施。
近年来,关于早产儿胃肠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胃肠营养的启动时间、饮食进度和成分配比等方面。
研究显示,适当的早期胃肠营养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减少肠道并发症的发生,但需要严密的监测和调整,以防止营养不良和肠道功能不全。
1. 生长曲线的修订传统的生长曲线是根据足月儿的生长发育数据绘制而成的,不能完全适用于早产儿。
近年来,针对早产儿的生长曲线修订工作逐渐展开,以便更准确地评价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修订的生长曲线考虑了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较轻、生长速度较快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指导早产儿的喂养和生长干预。
2. 生长评价指标的完善传统的生长发育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等,但仅凭这些指标不能充分反映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关于母乳喂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关于母乳喂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摘要】母乳喂养无论对于婴儿、母亲、家庭、社会均有非常积极重要的意义, 广大医护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措施,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母乳喂养环境。
本文综述了有关母乳喂养的优势,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今后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最新依据,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母乳喂养;喂养现状;影响因素母乳是婴儿出生后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无论在营养学、免疫学还是心理学等方面母乳喂养都具有众多人工喂养无法比拟的优点。
母乳喂养是人类繁衍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母婴喂养的意义及其对母婴健康的有利影响已被世界公认。
研究发现[1],我国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提示我国婴幼儿母乳喂养状况发展不均衡,这可能与各个地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产妇自身条件、产妇自身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因此,为促进我国婴幼儿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找到可能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大量研究数据指出,导致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诸多,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产妇自身因素及环境因素等。
现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报道, 对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1 纯母乳喂养的国内外现状1.国外纯母乳喂养现状虽然全球积极提倡母乳喂养,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婴儿6 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仅有37%左右,这与WHO“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全面实施计划”中的6个全球目标之目标五“到2025年将生命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至少50%”还有一定差距[2]。
1.国内纯母乳喂养的现状国内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产后纯母乳喂养的状况也不容乐观,4个月龄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45%,6个月龄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则下降至21.6%。
尽管各个医疗单位均提出将4~6个月龄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5%作为终极目标[3],但是与理想的状态相比较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国内外产后纯母乳喂养现状均不甚理想,因此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对策便成为众多研究学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8月入住我科无陪护病房的早产儿110例,分析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同时将其分为参照组(普通护理)和干预组(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者的干预效果。
结果:孕周不满34周、体重低于1500g与早产儿母乳喂养具有相关性;干预组比较参照组,干预组家属满意度更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高,数据间差异明显,满足P<0.05。
结论:早产儿母乳喂养干扰因素比较多,故给予早产儿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让家属更加满意护理服务。
关键词: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护理干预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breastfeed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Zhao Qin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Dongha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Jiangsu Lianyungang 222300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eastfeed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and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110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admitted to the neonatology department from April 2017 to August 1818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eastfeed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They were also div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general care) and intervention group (targeted care). Analyze the effects of both interventions.Results:The gestational age of less than 34 weeks, the weight of less than 1500g was associated with breastfeed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mpared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higher satisfaction, the success rate of breastfeeding was high,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ata was obvious, satisfyingP<0.05. Conclusion:Premature infants have more interference factors in breastfeeding, so they give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premature infants, effectively increasethe rate of breastfeeding, and make family members more satisfied with nursing services.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breastfeeding; influencing factors; nursing intervention一般临床中将孕周未满37周且体重不超过2500g的新生儿称之为早产儿,因早产儿分娩时各项器官尚未发育完全,需要依靠母乳营养提供,才可以进行正常生长,一旦母乳喂养受到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现象。
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
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母乳是婴儿的理想食品,为婴儿出生后最初几个月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含有大量免疫因子,可以增强婴幼儿抵抗力,而且母乳喂养对母亲近期和远期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也能为社会节约资源。
乳汁的分泌受腺垂体分泌的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等多种激素调控。
乳汁由乳腺管排出,主要受神经内分泌反射作用。
婴儿的吸吮能够刺激母亲垂体后叶释放缩宫素,此激素作用于环绕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使该细胞产生收缩作用,进而将乳汁由乳腺管挤压出来。
可见泌乳是一个多种激素参与的复杂的神经内分泌过程。
只有确保足够乳汁的分泌,才能促进母乳喂养率的提高[1]。
因此,探讨与研究产后泌乳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一、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产妇因素、婴儿因素、社会家庭因素等几个方面。
(一)产妇因素1.社会人口学因素:社会人口学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种族等[2]。
2.母乳喂养的态度:母亲的喂养观念影响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
愿意母乳喂养者进行早期母乳喂养的可能性是不愿母乳喂养者的0.23倍[3]。
这说明母乳喂养的积极态度及打算持续时间对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都有积极作用。
3.孕产妇健康教育:没有接受过产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产妇,母乳喂养率低,甚至有些产妇都不知道初乳的重要性,即使乳头已经出现了凹陷和平坦的情况,也未及时纠正[4]。
除此之外,一些比较爱美的女性,为了不出现喂养后体形改变、乳房下垂等缺陷,往往拒绝母乳喂养。
4.心理因素:产后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等不良因素容易引起母乳分泌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泌乳充足、泌乳不足和无泌乳组产妇的产前抑郁水平差异显著,无泌乳的产妇产前抑郁得分最高,泌乳充足的产妇产前抑郁得分最低。
因此,应尽早对初产妇进行心理评估,帮助她们从心理上顺利渡过这一时期。
5.分娩方式:产妇分娩方式与婴儿全母乳喂养率之间存在关联性,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4个月内的全母乳喂养率是经剖宫产术分娩产妇的2.15倍[6]。
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
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提供有效措施。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294例,对早产儿母乳喂养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顺产产妇中混合喂养率高于剖宫产产妇,全奶粉喂养率低于剖宫产产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母乳不足、早产儿吮吸力差、产妇未掌握哺乳技巧等为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的主要问题。
结论: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相对较低,其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母乳不足、早产儿吮吸力差、产妇未掌握哺乳技巧等,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可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早产儿;母乳喂养;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R74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1-0242-02母乳喂养是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极力推荐的新生儿科学喂养方法,是保障新生儿正常发育生长的基础[1]。
为改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降低早产儿的二次住院率,除了提供必要的临床治疗外,加强营养支持也是促进早产儿健康发育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为了明确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科学的依据,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294例的喂养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294例,所有早产儿胎龄均小于37周,体重均低于2500g。
其中28<胎龄≤32周患儿15例,32<胎龄≤35周患儿93例,胎龄>35周患儿186例;出生体重≤1500g患儿12例,1500g<出生体重≤2000g患儿30例,出生体重>2000g患儿252例;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喂养方式,影响母乳喂养常见问题。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94份,问卷有效回收28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4%。
1.2 统计学分析所有研究结果导入SPSS20.00后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的方式进行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早产儿喂养方式及生长发育评价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喂养方式及生长发育评价的研究进展引言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不足37周的婴儿,由于未能在母体内充分发育,因此需要特别的喂养和护理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对早产儿关注度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早产儿的喂养,并对其生长发育进行评价,是目前早产儿护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早产儿的喂养方式和生长发育评价两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早产儿喂养方式的研究进展早产儿的喂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近年来,关于早产儿喂养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比较母乳对早产儿的益处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能够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正面影响。
由于早产儿的特殊情况,母乳的营养成分可能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有些研究认为,在早产儿出生初期,应采用配方奶来辅助喂养,以满足早产儿更多的营养需求。
对于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比较研究,目前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数据,因此对于早产儿喂养方式的选择仍需更多的研究来支持。
2. 胃管喂养和全胃肠道喂养的比较部分早产儿出生后由于呼吸困难等原因,无法通过口腔进食,需要进行胃管喂养。
胃管喂养可能引起肠道微生态紊乱,影响肠道免疫功能,因此一些研究认为,胃管喂养可能会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有一些研究表明,与胃管喂养相比,全胃肠道喂养在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方面有更多的优势,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3. 人乳头状物(Pacifier)的使用有研究表明,早产儿在吸吮能力不足时使用人乳头状物可提高其吸吮和吞咽协调能力,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进食和增加体重。
人乳头状物的使用也可能对婴儿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增加乳头混淆和吸吮混淆的风险。
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人乳头状物对早产儿进行喂养,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持。
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母乳喂养的策略
《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 第31期(总第435期)2019年11月 综合医学 Zongheyixue- 183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l.17, No.31 November , 2019①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福建 福州 350001通信作者:林颖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母乳喂养的策略吴丽丽① 郑月英① 詹小灵① 滕灵晶① 林颖①【摘要】 目的:分析NICU 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探讨提高母乳喂养的有效策略。
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NICU 监护治疗的8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无死亡且最终治愈出院。
其中40例早产儿为初始自愿母乳喂养,为对照组,40例早产儿初始非母乳喂养,为研究组。
研究并分析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实施NICU 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方案,对比管理方案实施前后研究组母乳喂养提升状况。
结果:NICU 早产儿母乳喂养主要影响因素为母亲因素、家庭支持因素、心理因素,研究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40例初始非母乳喂养的早产儿,经过NICU 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方法实施,最终31例接受母乳喂养,最终喂养率为77.5%。
结论:母乳喂养对早产儿意义重大,分析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实施NICU 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母乳喂养率,促进早产儿的治疗和发育。
【关键词】 NICU 早产儿 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doi:10.14033/ki.cfmr.2019.31.07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31-0183-03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east-feeding in the Premature Infants of the NICU and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Breast-feeding/WU Lili, ZHENG Yueying, ZHAN Xiaoling, TENG Lingjing, LIN Y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19, 17(31): 183-18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eastfeed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of NICU and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breastfeeding.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premature infa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NICU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August 2018 were collected. All children died without death and eventually died. Among them, 40 premature infants were initially volunteered for breastfeeding, which w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40 preterm infants were initially non-breastfeeded, which was the study group.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east feed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不仅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舒适度,因此护理满意度评价较之前提高[13]。
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院内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早期母乳喂养分早期喂养、非早期喂养组,采集新生儿及喂养情况相关资料,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剖宫产、开奶时间、为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影响因素。
结论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健康及产妇恢复等因素相关,可通过心理护理与母婴分室母亲喂养指导等予以改善。
[关键词]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影响因素;护理对策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及产妇恢复均具有明显优势,母乳提供的均衡营养是配方奶无法代替的[1]。
但基于新生儿健康情况、产妇恢复情况及自主意愿等,均可影响到早期母乳喂养[2]。
而明确具体影响因素对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因此,本研究对120例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院内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早期母乳喂养分早期喂养组(70例)、非早期喂养组(50例)。
日龄3~9岁,平均年龄(6.25±1.24)天。
1.2方法在院内资料库中采集新生儿与喂养情况等,包括年龄、分娩方式、新生儿疾病、等。
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母乳喂养影响因素。
将产后母乳喂养者纳入早期喂养组,产后混合喂养或配方奶喂养者纳入非早期喂养组。
1.3观察指标统计早期母乳喂养、非早期母乳喂养两组新生儿相关资料差异性。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调查数据处理,用(±s)描述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结果2.1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单因素分析两组产妇文化水平与年龄无差异性,其他各指标差异显著(P<0.05)。
见表1。
表1 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单因素分析项目内容非早期喂养组(50例)早期喂养组(70例)2P早产儿是12(24.00)4(5.71)8.4400.004否38(76.00)66(94.29)低体重出生儿是14(28.00)2(2.86)15.956<0.05否36(72.00)68(97.14)剖宫产是20(40.00)15(21.43)4.8690.027否30(60.00)55(78.57)开奶时间(h)<0.510(20.00)21(30.00)6.7670.0340.5-625(50.00)41(58.57)>615(30.00)8(11.43)年龄(岁)28.62±2.3428.43±2.050.4720.638产妇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50.8010.670高中2033大专及以上27322.2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产妇乳头凹陷、剖宫产、开奶时间长、产后抑郁为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影响因素(P<0.05)。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1]。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母乳喂养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母乳喂养率低成为世界性难题[2]。
近年来,褚多学者致力于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现就母乳喂养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进展综述如下:1 母乳喂养标准[3]母乳喂养:包括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喂养外不给婴儿添加任何固体或液体食物;混合喂养:母乳占婴儿全部食物的20%-79%。
2 母乳喂养现状2.1 国际上母乳喂养水平参差不齐,母乳喂养率较低:据报道,2009年世界纯母乳喂养4个月的婴儿不到35%,而发展中国家纯母乳喂养3个月的婴儿不到一半[4]。
大部分母亲仍然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纯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之前停止了母乳喂养。
2.2 国内不同地区母乳喂养的状况各不相同,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据报道,2009年云南贫困农村4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31.0%[5]; 2010年甘肃农村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39.3%[6],北京、长治、黄冈、苏州、南宁等五地4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55.2%,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19.0%[7] ,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提出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倡导科学母乳喂养的路还很长。
3 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3.1 孕产妇方面3.1.1 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大部分产妇认为产后2-3d才开始有乳汁,放弃产后3d内早吸吮增加泌乳的机会,遇到婴儿哭闹等即主观认为奶量不够,盲目添加代乳品,在影响纯母乳喂养因素中占第1位[8];产妇出院遇到哺乳问题,不懂得获取医疗保健人员的帮助,导致母乳喂养中断;部分妇女顾虑母乳喂养后体形改变,拒绝母乳喂养;不少产妇认为现在的奶粉配方全、营养好,可以替代或优于母乳,从而放弃母乳喂养[8]。
3.1.2 心理、生理因素:产后焦虑、抑郁、缺乏自信心等心理因素占母乳喂养失败原因的26.3%[9]。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品,不仅对母亲和婴儿的健康带来了许多好处,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1]。
目前,在低收入国家对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是6个月只有37%,高收入国家纯母乳喂养的时间越短。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中国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2012年至2014年为28%[2]。
发展中国家每年5岁以下儿童中1100万人死亡的大约150万可能是由于无意或非直接的纯母乳喂养造成的[3]。
1.母乳喂养的优点1.1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益处母乳喂养可降低各种传染病的发病以及产后发病率降低,母乳喂养患儿可以降低21%的第一年婴儿猝死的发生率,并在晚期或甚至成年期减少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以及高脂血症等疾病[4],母乳喂养还可促进婴儿对认知能力的发展[5]。
1.2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好处母乳喂养可以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卵巢癌,乳腺癌,减少糖尿病,肥胖症的发生。
在绝经[6]中改善对心血管健康的好处,也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培养[7]。
美国心脏病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8]显示母乳喂养的母亲以后患中风的风险最多可降低48%,并且选择母乳喂养的黑人女性在70多岁时患中风的危险可降低48%,而白人女性的危险可降低21%。
1.3 母乳喂养对社会的益处母乳喂养每年可降低医疗费用360亿美元,并节省公共卫生费用,减少父母因旷工造成的家庭收入损失,减少治疗配方奶粉罐和牛奶瓶等环境压力,减少了人工饲料相关产品的生产和运输所带来的能源需求。
1.母乳喂养影响因素3.1母亲因素婴儿喂养方式受产妇日常生活方式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产妇母亲泌乳情况和产后抑郁情况的综合影响[11]。
产妇充份的自信心以及态度积极的母亲坚持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大[12]。
还有女性患有产褥期抑郁症,对内分泌腺的调节和中枢神经系统令人困惑也可导致乳汁分泌的减少[12],并且对婴儿的分娩方式而言,非自然出生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的婴儿[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喂养策略研究进展摘要:早产儿是指在妊娠28-37周之间分娩的新生儿,近年来,随着“三孩政策”的开放及各类妊娠并发症的增多,早产儿数量及在新生儿中所占比例显著提升。
母乳喂养可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促进产妇身体恢复,预防远期疾病,如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提升早产儿机体抵抗力,促进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本文将针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以及喂养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喂养策略随着临床新生儿医学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救治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升,这与早产儿的营养摄入密切相关[1]。
WHO提倡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对于早产儿来说,母乳喂养亦可为其提供更好的营养供给[2]。
国内外均有文献证实母乳喂养的显著优势[3-5],已被纳入妇幼卫生重点工作。
但是目前在开展早产儿母乳喂养工作中依然存在多种问题,本文将针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和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早产儿母乳喂养优势分析(一)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的好处有以下几点:生长发育:母乳内包含新生儿必须的氨基酸,能够促进早产儿生长,此外,母乳中还含有十二碳六烯酸、花生四烯酸,是视网膜以及大脑发育的重要物质,能够促进早产儿智商和神经发育[4-6]。
营养:母乳内存有脂肪和蛋白质,有助于早产儿胃排空、助消化,缓解肾脏负担。
免疫:母乳中还存在溶菌酶等,可以提升早产儿免疫能力[6-8]。
母体:及早吮吸母乳,能够促进宫缩,减少产后出血,并抑制排卵和回潮以起到避孕功效[9],此外还有助于预防乳腺癌。
(二)母乳添加剂母乳中虽有较多营养物质,适当添加母乳之外的营养有助于婴儿发育,尤其是短期内能够增加早产儿头围指数、身高以及体质量[10]。
添加母乳之外的营养物质还可以增加早产儿胃肠耐力,但一定要注意添加时机[11]。
(三)早期非营养性吸吮以及微量胃肠营养为了确保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需长期进行胃肠喂养。
早期进行微量喂养优势较大,能够催熟早产儿消化道,加速分泌胃肠激素,提升免疫功能,预防病毒侵袭和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住院时间,减轻产妇家庭经济负担。
然而临床上喂养起始时间仍有一定争议,还需进一步研究[12-13]。
二、早产儿母乳喂养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一)早产儿因素早产儿自身原因不可忽视。
早产儿口腔小、消化功能差且胃容量小,喂养过程中极易产生溢乳[14];早产儿吸吮反应能力稍低,呼吸和吞咽缺乏协调性,极易引起母乳呛入气管;早产儿易出现黄疸、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差、低血糖等异常情况;吮吸次数、吮吸方式会对母乳喂养造成一定影响[15-16]。
(二)产妇因素1、特殊因素部分早产儿需通过剖宫产分娩,由于术前需禁食、麻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母婴未能及早吮吸和接触,再加上术后伤口疼痛、喂养姿势不正确,会对喂养产生一定的影响;早产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属于疾病状态,需进行相应治疗以预防多种疾病度其造成的损伤,进而需要母婴分离,无法及早进行母婴接触[17];产妇分娩早产儿后会出现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足月儿相比,其母乳喂养水平和时间显著降低,缩短母乳喂养时间[18-20]。
2、非特殊因素虽然医务人员已非常重视母乳喂养相关健康宣教工作,但国内研究显示,产妇缺乏喂养技巧,未充分了解母乳喂养的优势以及泌乳机制,过早使用代乳品[21],部分产妇乳头出现皲裂、凹陷患者扁平等现象,导致婴儿无法吮吸[22],一些产妇产后出现疾病需服用相应药物治疗,导致无法进行母乳喂养,一些产妇存在心理问题,认为母乳不足,缺乏母乳喂养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乳汁分泌[23]。
此外,产妇年龄小、体重指数高、吸烟、初产妇、文化水平低等,均会对母乳喂养造成影响,降低母乳喂养平均持续时间[24-25]。
(三)社会因素一些产妇产前未学习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出院后未能得到专业指导,婴儿配方奶粉的过度宣传,导致产妇添加配方奶,过早停止母乳喂养[26]。
此外一些医院住院环境有待改善,空气流通性和质量相对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妇情绪,进而阻碍催乳素的生成[27]。
三、提升母乳喂养质量的相关策略(一)做好身心准备确保营养的摄入:早产儿产妇需注意营养的摄入,除了正常摄入热量外,还要补充多种微量元素,促进泌乳,此外还需适当按比例摄入40%低碳水化合物、40%脂肪以及20%蛋白质,适量摄入谷类、水果、蔬菜等[28];缓解异常情绪:产妇需主动学习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并按照护士指导进行操作,坚持正确的母乳喂养理念。
产妇因早产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多种异常情绪,情绪波动幅度较大。
因此产妇需主动调节自身情绪,缓解多种异常心理,减少不良情绪对母乳喂养的影响;配偶支持:部分研究证实,产妇丈夫参与、支持母乳喂养,有助于泌乳,同时还能够加强产妇喂养信心[29]。
(二)医护人员专业指导健康教育:在产妇孕检时护理人员对其提前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教育,可组织产妇参加孕产妇交流活动,学习和交流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和技能。
对产妇进行综合评估,告知产妇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其纠正一些乳头凹陷和扁平等问题,提升喂养成功率[30]。
早期母婴接触:指导产妇及早和其接触、吮吸、母婴同室,缩短母婴分离时间。
出生体重低于2kg的早产儿可予以母婴同室,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取袋鼠式保暖,提升其安全感以加速泌乳[31]。
孕周低于32周的早产儿需进行胃肠喂养,减少误吸危险,胃肠喂养过程中需遵循少量多次原则[32]。
具有吮吸能力的早产儿,可协助其进行母乳喂养,并在喂养前湿敷乳房,增加泌乳量。
其他方案:针对乳房胀痛产妇,可适当按摩相应穴位,减轻胀痛的同时促进泌乳。
国内研究发现,予以产妇音乐疗法能够增加早产儿吮吸频率,缩短管饲至经口喂养时间[33]。
部分学者研究显示予以适当药物能够促进泌乳[34],但是药物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院外指导产妇出院后定期通过电话或者微信等方式联系,并进行随访和喂养指导。
同时为其推送一些关于产后泌乳、饮食、恢复等信息,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以提升母乳喂养效率[35]。
四、结语及早实施母乳喂养可以为早产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乳量,产妇需通过有效策略以提升喂养率并保证母乳质量,此问题已引起产妇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关注。
但现今产妇依然面临着多种母乳喂养问题和困难,尤其是一些产妇、医护人员还未完全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且尚未创建儿母乳喂养规范的母乳库、干预方案[36-37],可在今后重点研究以上问题,进一步规范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陈文超, 蔡成, 王义乾,等. 早产儿不同母乳强化策略的临床研究[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9, 034(003):167-171.[2]Bellù R, Condò M. Breastfeeding promotion: evidence and problems. Pediatr Med Chir. 2017;39(2):156. Published 2017 Jun 28. doi:10.4081/pmc.2017.156[3]王长燕, 全美盈, 王薇,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母乳喂养情况及母乳收集影响因素现况调查[J]. 临床军医杂志, 2019, 47(008):784-787.[4]Lópe z-Fernández G, Barrios M, Goberna-Tricas J, Gómez-Benito J. Breastfeeding during pregnancy: A systematic review. Women Birth. 2017;30(6):e292-e300. doi:10.1016/j.wombi.2017.05.008[5]Underwood MA. Human milk for the premature infant. Pediatr Clin North Am. 2013;60(1):189-207. doi:10.1016/j.pcl.2012.09.008[6] 吕天婵, 张玉侠, 胡晓静,等. 早产儿经口喂养结局影响因素的概况性评价[J]. 护理学杂志, 2019, 34(01):92-95.[7] 赵丽金, 丁文雯, 张涛梅,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 36(1):2-7.[8] 母乳强化剂在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 013(007):659-661.[9] 毛玮莹, 张蓉, 陈超. 母乳喂养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研究进展[J]. 临床儿科杂志, 2019, v.37(12):83-86.[10] 袁水琴, 李秋芳, 徐鑫芬. 早产儿母亲泌乳启动延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 2019, 019(008):1244-1247.[11] 卢游, 毛萌, 杨凡. 早产儿母乳喂养相关问题[J]. 中华儿科杂志, 2019, 057(005):397-399.[12] 刘蓓蓓, 王楠, 徐业芹,等. 袋鼠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及发育的影响[J]. 上海护理, 2019, 019(010):43-45.[13] 刘燕, 张春丽. 母乳喂养联合益生菌对早产儿喂养耐受及胆汁淤积的影响[J]. 医学综述, 2019, v.25(02):206-209+214.[14] 王书焕, 刘戈力, 刘杨,等. 个性化添加母乳强化剂对母乳喂养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9, v.27;No.200(02):83-86.[15] 程亚利, 王江鹏, 刘荣,等. 早期母乳喂养配合氨基酸对低体质量早产儿营养状态、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23):91-94.[16]Tully KP, Holditch-Davis D, White-Traut RC, David R, O'Shea TM, Geraldo V. A Test of Kangaroo Care on Preterm Infant Breastfeeding. 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 2016;45(1):45-61.doi:10.1016/j.jogn.2015.10.004[17] 胡金梅. 口咽途径给予母乳对早产儿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7, 52(001):107-110.[18]Bartick MC, Schwarz EB, Green BD, et al. Suboptimal breastfee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Maternal and pediatric health outcomes and costs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Matern Child Nutr. 2017 Apr;13(2):null]. Matern Child Nutr. 2017;13(1):e12366.doi:10.1111/mcn.12366[19] 李倩倩, 刘倩, 闫俊梅,等.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 v.20(07):59-64.[20] 袁艳丽, 陈京立, YUAN,等. 不同喂养策略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 2017, 04(v.17):81-84.[21] 不同家庭参与护理时长对早产儿护理效果的观察[J]. 护理研究, 2020, 034(009):1614-1617.[22]Asadi G, Aslani A, Nayebinia AS, Fathnezhad-Kazemi A.Explaining breastfeeding experiences and assessing factors affecting 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in mothers of premature infants: a mixed method study protocol. Reprod Health. 2020;17(1):42. Published 2020 Mar 18. doi:10.1186/s12978-020-0895-2[23]do Nascimento MB, Issler H. Aleitamento materno em prematuros: manejo clínico hospitalar [Breastfeed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in-hospital clinical management]. J Pediatr (Rio J). 2004;80(5Suppl):S163-S172. doi:10.2223/1250[24]Herber-Jonat S. Stillen beim Frühgeborenen [Breastfeed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Z Geburtshilfe Neonatol. 2007;211(1):8-12.doi:10.1055/s-2006-942116[25]Mekonnen AG, Yehualashet SS, Bayleyegn AD. The effects of kangaroo mother care on the time to breastfeeding initiation among preterm and LBW infants: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studies. Int Breastfeed J. 2019;14:12. Published 2019 Feb 19. doi:10.1186/s13006-019-0206-0[26] 邢海英, 陈京立, XING,等. 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策略的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7, 08(v.25;No.182):56-58.[27]Kuhnly JE. Sustained Breastfeeding and Related Factors for Late Preterm and Early Term Infants. 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18;32(2):175-188. doi:10.1097/JPN.0000000000000331[28]Li XL, Wu Y, Zhong XY, Wang M, Huang L. Beijing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 2019;51(4):711-715. doi: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4.020[29] 邹镒严, 陈京立. 早产儿母亲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008):869-873.[30]Cartwright J, Atz T, Newman S, Mueller M, Demirci JR. Integrative Review of Interventions to Promote Breastfeeding in the Late Preterm Infant. 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 2017;46(3):347-356. doi:10.1016/j.jogn.2017.01.006[31]Gianni ML, Bezze EN, Sannino P, et al. Maternal views on facilitators of and barriers to breastfeeding preterm infants. BMC Pediatr. 2018;18(1):283. Published 2018 Aug 27. doi:10.1186/s12887-018-1260-2[32] 王丽, 胡晓静, 李丽玲,等. 提升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的干预效果[J]. 护理学杂志, 2018, 000(021):P.23-26.[33] 陈丽珠, 张美莉, 庄坤英. 母乳库的建立对住院早产儿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23):1792-1795.[34] 曾华, 段李丹, 迟丽屹,等. 不同营养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8, 026(007):793-795.[35]Mangili G, Garzoli E. Feeding of preterm infants and fortification of breast milk. Pediatr Med Chir. 2017;39(2):158. Published 2017 Jun 28. doi:10.4081/pmc.2017.158[36] 王曦. NICU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038(016):2550-2553.[37] 赵磊, 李丹凤, 蒋名丽,等. 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8):96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