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合集下载

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

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

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背景和意义2.评选标准:列举评选优秀校本课程设计的具体标准和要求3.获奖情况:介绍本次评选活动中获奖的校本课程及其所在学校4.优秀课程特点:分析获奖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的优势5.对其他学校的启示:探讨其他学校可以从获奖校本课程中借鉴的经验和教训6.结语:总结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意义及其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正文近日,我国教育部门公布了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评选结果。

这一奖项旨在表彰那些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的校本课程,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评选标准、获奖情况、优秀课程特点以及其他学校的启示等方面,对这一奖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评选优秀校本课程设计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参评课程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紧密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课程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系统,结构合理;三是教学方法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课程实施过程中,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五是具有可操作性、可借鉴性和可推广性。

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所学校提交的校本课程参评。

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若干名。

其中,某校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课程和某校的“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等荣获一等奖。

这些获奖校本课程在设计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分析这些优秀课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点:一是紧扣国家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二是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三是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培养;四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积极,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三生”有幸的精彩课程》

《“三生”有幸的精彩课程》

“三生”有幸的精彩课程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2020年6月“三生”有幸的精彩课程------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课程规划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在基于本教育集团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多样性、灵活性交融的课程发展良好态势,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我校因地制宜地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校情和学情,围绕“让生命精彩绽放”的教学理念和“构造精致校园、建设精彩课程、塑造生.动课堂、培育精彩学生”的办学目标,构建了“为精彩生命的生长而教”的“‘三生’有幸的精彩课程”,让师生的生命在榕园精彩绽放。

第一部分学校课程发展基础一、教育理念先进,引领未来学校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包括学院路分校和江滨分校,分别创建于1979年和1983年。

学院路分校于2003年8月由龙泉巷9号迁址到温州学院西路166号原温州大学校址,现为温州市仅有的一所拥有大学校园环境的直属公办初级中学。

江滨分校位于温州市区江滨西路223号。

教育集团立足于创办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中国未来学校试点单位、中国教育信息化STEAM&创客教育首批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先进团组织、省先进家长学校、示范家长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先进德育集体、浙江省首批数字化示范校园、浙江省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教育集团现有在职在岗教职员工29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8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75人,有硕士及在读硕士42人,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劳动模范、省春蚕奖、省教坛新秀、市名班主任、市优秀教师(班主任)、市“三坛”、市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对象74名,其中省教坛新秀1名,市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5名,市级教坛新秀12名、教坛中坚13名,市级骨干教师33名,市直三坛6名。

完全学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优秀案例

完全学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优秀案例

完全学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优秀案例一、案例背景: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育人价值目标及教育组织形态正发生深刻变革,创新教学方式,构建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适应性定制化教育正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标。

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区两级深度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学校怎样结合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融通国家、市级平台,共同支撑学校数字化教育转型?从哪里入手?一连串的问题使阳光人陷入了沉思……阳光学校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老牌学校,有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近年来,学校陆续注入了大批青年血液,青年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他们这一代也是信息技术的原住民,对于数字化建设更易上手。

同时学校近期也对硬件设备进行了提质改造,创设智慧校园。

学校网络桌面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活动场所,满足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学校所有班级都配备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和实物投影展台,并通过有线+无线与学校主网络连接。

学校建有录播教室,可实现现场录制、网络现场直播等功能。

但目前学校仍然存在劣势,虽然学校年轻人多,但大部分教师对于课堂研究力还有不足;由于学校大部分科目人数少,且相当一部分教师要跨年级甚至跨学部授课,造成这些科目的备课组相对分散,难以开展大规模的集体教研备课;因家长工作原因,大部分家庭孩子无人看管,无法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家校共育工作;在校本选修课程和课后服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特色课程教师数量少,造成课程资源极度匮乏,而搜集资源要花费的时间较长,且资源质量不高……这些问题,不都可以通过智慧平台来解决吗?可是要如何去做呢?阳光人紧跟脚步,立刻行动了起来:学校目前成立了智慧校园建设及应用领导小组,设计了具体实施方案,校长任组长,中小学部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实施,各科室协同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同时成立了“校内信息化名师培训团队”。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包括多个项目,以下是其中一些:
1.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类”高中校本课程“追溯革命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庐州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原肥西中学)。

2. “体育类”高中校本课程“花季青春,携手健康——《高中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研究”(原肥西县农兴中学)。

3. “学科拓展类”小学校本课程“肥光小学信息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

这些案例在课程育人的功能、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等方面表现优秀,并融入了区域资源,弘扬了传统文化,讲述了肥西故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教育部门或学校获取更多具体信息。

《游泳》-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案例

《游泳》-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案例

校本课程案例:《游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游泳》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背景游泳运动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游泳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游泳又是一项终身体育运动,是主动获得健康的工程;游泳在世界上享有“21世纪最普及、时尚的运动的美誉。

游泳的教学训练过程中,不仅要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同时也与智育、德育、美育有密切的关联。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更加意识到拥有更强的体魄才是学习、生活、工作顺利发展的基础。

最近几年,拥有游泳馆的学校越来越多,游泳已成为当今中学生最钟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在学校,它既是体育课程内容,又是身体锻炼内容,还是竞赛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本着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因此,学校领导对开发游泳校本课程很重视,张广利校长还提出,要让育才学校的学生全部学会游泳。

(一)《游泳》课程开发的必要性1、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游泳可使心肌发达,心脏的血搏出量增加,加强呼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温调节、发展身体素质及促进体格的发展,还对预防和消除疾病有着很好的功效,是一项十分有益的体育运动项目。

2、增强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出现肥胖现象,容易引起自卑心理,影响学习和交际。

游泳是一项集健身、健美及体疗康复为一体的时尚运动,尤其是对许多慢性病(肥胖、糖尿病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通过游泳,可以塑造体形、调节心理状态,培养坚强意志,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掌握生存技能。

东营作为黄河入海的地方,东、北濒临渤海,海岸线约占山东省的1/9。

境内湖河纵横,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5条,每年青少年学生因游泳、嬉水而引发的溺水事故频频发生,其中学生人数居各类意外死亡人数的首位。

这些事故大多发生在校外,发生在脱离家长监护和学校老师管理的时段。

新中小学美育改革创优秀案例

新中小学美育改革创优秀案例

新中小学美育改革创优秀案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美育教育在新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美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近年来,各地的中小学也纷纷在美育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开展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活动和课程设计。

下面,介绍一些新中小学美育改革的优秀案例,以供参考。

一、北京市某中小学美育课程改革北京市某中小学在美育课程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通过增加美育课程的课时和内容,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该校将美育课程纳入到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2节美育课,主要涵盖绘画、音乐、舞蹈和手工等内容。

该校还增设了美术实验室、音乐教室等专门的美育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条件。

该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艺术素养,开设了一些特色的美育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场所,举办校园艺术节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和文化资源,激发他们对美术、音乐等艺术领域的浓厚兴趣。

这样的美育教育改革,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还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浙江省某中小学美育创新实践浙江省某中小学在美育方面也进行了不少创新实践,其中以美术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

该校通过调整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该校强调美术教育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倡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注重个性表达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该校将美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知美,形成美的习惯和意识。

在教学方式方面,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改革实践,学生的美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

三、上海市某中小学音乐教育新探索上海市某中小学在音乐教育方面进行了新的教育探索,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音乐教育活动和课程改革,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

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

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摘要:1.引言:介绍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背景和意义2.评选标准:说明评选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具体标准和要求3.评选过程:介绍评选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过程和方法4.获奖名单:列出获得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名单5.优秀作品展示:简要介绍部分优秀校本课程设计的特点和亮点6.总结:对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评选进行总结和展望正文:近日,我国教育部公布了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评选结果。

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旨在表彰那些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的校本课程设计,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评选过程、获奖名单以及部分优秀作品的特点和亮点。

评选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包括:课程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结构合理、方法新颖、效果显著等。

这些标准旨在保证评选出的校本课程设计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实用性。

评选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过程分为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阶段。

初评阶段,各学校按照评选标准和要求,对本校的校本课程设计进行筛选,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交优秀作品。

复评阶段,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各校提交的优秀作品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进入终评阶段的作品。

终评阶段,专家组对进入终评阶段的作品进行综合评议,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获得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名单将在教育部官网上进行公示。

此次评选活动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 个校本课程设计获得一等奖。

这些获奖作品充分体现了我国校本课程设计的创新水平和教育价值。

在此,我们简要介绍部分优秀校本课程设计的特点和亮点。

例如,某校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古代科技的同时,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

另一校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课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的评选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典型案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南安市前锋小学:这所小学坚持“书香启智,和雅润心”的办学理念,倾
力建设一所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的温馨学校。

学校打造了“三廊文化”,并创设了多个图书阅读区,让师生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同时,学校还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多位教师成为县级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等。

闽清县坂东镇湖东中心小学:这所小学创建于1927年,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

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文化开发了校本课程资源,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运动、劳动、礼仪等好习惯,以此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桥头镇初级中学:这所中学致力于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建有三大功能多样
的校园广场,运动场地一应俱全。

学校建筑错落有致,功能配备齐全,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规划有序。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典范,它们在提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到相关网站查询或咨询专业人士。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嘿,各位亲爱的教育同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打造一款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下面我会以一个真实案例为基础,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案例的背景。

这是一所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所重点高中,学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决定开发一门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定位为选修课程,面向全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科技创新理论、科技创新实践、科技创新竞赛、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1.科技创新理论: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科技创新的方法和技巧等。

2.科技创新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包括选题、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

3.科技创新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科技创新竞赛,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

4.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学生将科技创新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包括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实物展示等。

三、课程实施1.开设课程:学校在每学期开设科技创新课程,每周2课时。

2.教学方式: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4.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课程保障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科技创新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规划、实施和评价。

2.师资保障:学校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技创新背景的教师担任课程教师。

3.经费保障:学校为课程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五、课程成果1.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积极性提高,每年均有大量学生参加国内外科技创新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2.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已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

校本课程的典型案例

校本课程的典型案例

校本课程的典型案例2019-08-05校园⾜球叫响以来,越来越多中⼩学开设了⾜球课。

作为团体项⽬,⾜球场地建设及教练素质,都要达到⼀定标准,因此,⼀般学校要想在⽐赛中战胜传统⾜球名校,难度⾮常之⼤。

⽽北京市延庆区境内,长城以外的⼤⼭中,却有这样⼀所⼩学,通过全员⾜球训练选拔⼈才,在全北京市的校园⾜球⽐赛中多次名列前茅,甚⾄战胜名校获得全市冠军。

⼤⼭⾥的⾜球⽰范校⼩学即使是冬季的寒风,也挡不住延庆康庄中⼼⼩学孩⼦们踢球的热情。

⼤课间刚刚开始,偌⼤的操场上便“铺满”了踢球的学⽣。

然⽽,在⼏年前,这⾥的校园⾜球还是另⼀番光景。

2009年,该校仅有⼀⽀⼗⼏⼈组成的校队,开展的⽬的也只是在市⾥的⽐赛中取得成绩。

只有⼗⼏⼈的农村⼩学校队在市⾥的知名学校⾯前毫⽆优势可⾔,⽐赛结果可想⽽知。

但是到2016年,学校⾜球队连续7年共10次获得延庆区⾜球联赛冠军,在北京市组织的各项赛事中2次获得冠军,3次获得亚军,9次进⼊前⼋名。

2014年,学校代表北京市参加了全国U10⾜球赛,获得第五名。

这所⼭区⼩学,是怎么做到的?2016年6⽉27⽇下午⼤课间活动时间,康庄⼩学的同学们像往常⼀样,来到操场上开始了⾜球训练,只不过,今天的训练同学们格外兴奋,因为给他们进⾏⾜球训练的是⼀位年轻英俊的外国教练――巴勃罗·⾥奥斯·弗莱雷,这是延庆迎来的⾸位给学⽣上⾜球课的“洋教练”。

⽽这所⼭区⼩学的学⽣在兴奋之余,并不感到惊讶――这所全国⾜球⽰范校,经常迎来⾜球名⼈,时任国家队主教练的⾼洪波也曾到校亲⾃指导⼩球员。

为了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康庄⼩学除了组织本校体育⽼师外,还组织相关兄弟学校的体育⽼师前来观摩。

同学们对“洋教练”的到来也很“买账”。

五年级⼆班同学范家豪说:“在训练中,西班⽛教练做⼀些动作,我们都学得很认真。

教练很快融⼊我们当中,认真耐⼼地指导每⼀个动作。

我特别开⼼、⾃豪!”经过近⼏年的发展,延庆校园⾜球已经形成了有⾃⼰特⾊的“校园⾜球延庆模式”。

德育校本课程国家创新作品

德育校本课程国家创新作品

德育校本课程国家创新作品
德育校本课程国家创新作品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国家创新作品:
1. 德育教育游戏:开发一款以德育为主题的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德育知识。

2. 德育教育动画片:制作一系列以德育为主题的动画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

3. 德育教育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德育实践项目,例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4. 德育教育网络课程:开设一门以德育为主题的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够接受到德育教育。

5. 德育教育图书:出版一系列以德育为主题的图书,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德育知识,同时也可以推动德育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这些国家创新作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实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这些作品也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推动德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长江大保护校本课程设计

长江大保护校本课程设计

长江大保护校本课程设计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市教育局围绕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培养,以绿色学校创建为抓手,通过实施有效德育、课堂教学和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一、强化政治担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市教育系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论述,压实政治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体系,印发课程计划,研制相关地方课程,出台关于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环境教育课程执行标准和要求,全面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

二、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提升长江大保护意识将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纳入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五大目标体系,将生态环境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项环节,加大学生生态环境教育情况的考核权重。

通过实施有效德育,引导学生文明雅行的生活方式,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培养学生绿色文明意识。

落实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全市中小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

将环境教育纳入市级地方课程,免费向全市义务教育学生发放,循环使用。

开展环境教育优质课评选,组织环境教育教师培训活动,提升环境教育质量。

培育各级各类中小学环保学生志愿者团队,组建了垃圾分类、小小河湖长、绿色小记者、湿地保护等学生社团。

组织保护江豚活动,举办了自然生态课题研学实践活动,采取课程研究、社会调查、科研汇报等形式让学生浸入生态环境探究活动。

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教育活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

三、创建绿色学校,推动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创建绿色学校,指导学校环境教育、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开展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倡导、落实节水节电、垃圾分类及减排化措施,推动师生环境保护意识提升。

全国优秀特级教师优质中学数学教学实录汇编一堂函数建模课及其引入

全国优秀特级教师优质中学数学教学实录汇编一堂函数建模课及其引入

一堂函数建模课及其引入一、案例描述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如何应对多变量问题,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收集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数据,如何利用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巳学的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题:建筑工地为了施工需要,常常在脚手架之间搭上木板,设木板所能承受的最大质量为 m,木板的长度为d,木板的宽度为w,木板的厚度为t,请找出m与d、w 、 t的关系式。

(来自美国中学教材)问题解决(流程):(1)固定d=10, t=2,给出数据如下探究、归纳出m=27w(2)固定d=10, w=3,给出数据如下探究、归纳出m=20t探究、归纳出m=800/d(4)进一步的问题m=f(d,t,w)=?(5)结论(6)再思教学设计(片断):师:上个周日我去农村家访,因××同学家所在的村庄道路面比较狭小,我们乘坐的小车在一次拐弯时遇阻。

情况是这样的(图画示之):前轮过了弯而后轮中的一个无法过,如再行驶的话一个后轮将陷入一米多深的水沟,进退两难.怎么办?同学们猜想当时我们是怎样过此难关?(停留片刻)我们在附近一农家院子里借了块小木板,把它放在同侧的前后轮之间,架了一座世界上最短最小的独木桥,车子终于顺利拐弯.木板的作用可真大!木板的用途有哪些?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我县是建筑之乡,不少同学的家人和亲友在从事建筑业,他们自然很快想到建筑工地为了施工需要常常在脚手架之间搭上木板,看来讨论木板的承受力有多大是有意义的.师:木板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使用时应考虑木板的承受力有多大。

影响木板承受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学生:木板的长度、木板的宽度、木板的厚度、木质和物体放在木板上的位置。

师:如果我们忽略木质和物体放在木板上的位置这两个因素(为什么可这样?),只研究木板承受力与木板的长度、木板的宽度、木板的厚度的关系,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屏幕上打出课题(见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困难在哪?学生:变量太多。

《黑陶》校本课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黑陶》校本课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黑陶》校本课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摘要:我校《黑陶》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了从黑陶知识传授到黑陶产品制作“一条龙”,成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黑陶》校本课程引入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创造了现实条件。

笔者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新理念为指导,借助校本课程资源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研究,尝试借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开设了一节《文化生活》公开课,探析了具体施教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以期为教育同行提供一些启迪。

关键词:《黑陶》校本课程;《文化生活》学科教学;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xx)24-098-2一、案例主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借助校本课程资源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是新课改背景下政治学科教学中面临的新课题。

笔者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新理念为指导,就如何实现《黑陶》校本课程在《文化生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尝试借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开设了一节公开课,总结出一些体会,与各位同仁分享。

二、问题的发现与分析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做好上课准备。

本课时教学按由远及近的逻辑顺序,由走近黑陶、探讨黑陶价值、在实践中创新三个部分构成。

本课时教学活动围绕“锚”——黑陶展开,具体复习温故文化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一)走近黑陶(多媒体)学生:欣赏黑陶制品感悟黑陶文化(教师多媒体展示:我校学生制作黑陶工艺品活动及学生工艺品剪影)【尝试探究】学生思考:(多媒体)1.黑陶是指什么?2.你了解哪些黑陶文化?3.链接:《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点学生回答:按小组自由发言(展示收集的材料或作答)。

同学甲:黑陶简介。

黑陶,是龙山文化……同学乙: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先生,……同学丙:黑陶文化又称龙山文化,……同学丁:链接:《文化生活》有关知识。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塑造人生……同学戊:补充与点评。

师:点评。

(多媒体)(略)问题表现1.学生对黑陶、黑陶文化的解读非常费力,显得似懂非懂,语言不简练,浪费了课堂上的一些时间,影响了课堂效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品德与社会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完成课内活动题。

二、教学课题本节课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证实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老话。

1.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理环境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理解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本主题的设计体现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引导,以问题引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并由此获得认识和体验,了解不同环境中的不同风俗习惯。

3.教科书在本单元为学生提供大量学材,一方面为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深入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素材三、教材分析知识目标:1、意识到人类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依赖,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尊重不同地区人民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用具探索和说明问题情感目标:情感目标: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学难点: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坡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坡的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别能力。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代表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坡的文字资料、歌曲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了解不同地区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探究1、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物产资源等;2、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3、尊重不同地区人民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音乐导入,引出课题。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设计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设计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具体分为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理解相关概念,并能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XX学科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践操作,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部分:XX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XX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XX原理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2.第二部分:XX学科方法与技巧,介绍XX方法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第三部分:XX学科实践与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加深对XX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XX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XX学科教材,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论文,拓宽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XX学科的知识点和实例。

4.实验设备:配置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1. 浙江省某小学《探索科学》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实地探索、实验和科学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北京市某中学《社会实践与公民教育》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学生将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通过亲身经历和反思,提高自身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公民意识。

3. 上海市某高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创新项目、商业模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市场意识。

4. 广东省某小学《艺术教育与美育》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为目标,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湖北省某中学《传统文化与国学教育》课程:该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诵读古文、学习经典著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素养。

以上是全国各地的一些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这些课程在培养学生综
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