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考点整理

名词解释

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

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它是学校教学的依据,也是制定学科课程标准、编撰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的依据。P37

2.课程标准:在我国,当前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

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它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行课程评价的直接尺度。P37

3.知识本位课程:倾向于从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出发,突出强调知识自身的需要和价值的

课程论,常被视为“知识本位的课程论”。按此理论组织起来的课程也就叫“知识本位课程”。P49

4.儿童本位课程:倾向于从儿童的心理逻辑出发,突出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论,被视

为“儿童本位的课程论”。按此理论组织起来的课程就叫“儿童本位课程”。P49

5.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课程目标是对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反映。每一门课程既有一般性的总体目标,又有具体化的学段目标。P61

6.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

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P69 7.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以校本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

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在我国,它特指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预留出来的、允许学校自主开发的、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10%~25%的课程。P101

8.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教学活动的效

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上,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准备在学生身上实现的预期变化。P153

9.教学模式: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

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P176

简答题

1.课程目标的取向是什么?P62

答:课程目标的取向分为两大类。

(一)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①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这种取向主要强调学科的固有价值。

②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这种取向主要强调课程促进个体成长的价值。

③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这种取向主要强调课程的社会性价值。

(二)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①普遍性目标

②行为性目标

布鲁姆首次在教育领域建立起教育目标分类学

③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的提出萌芽于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

④表现性目标

2.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是什么?P75

答:课程内容组织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

第一,学科取向。第二,学生兴趣与发展取向。第三,社会问题取向。第四,混合取向。(二)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

(三)处理好逻辑顺序与心里顺序的关系

(四)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3.选择小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78

答:第一,基础性原则。各学科都要力求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课程的主干内容,以便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第二,时代性原则。各学科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

提出陈旧过时的知识。

第三,实用性原则。各学科都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从而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

第四,综合性原则。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

4.课程开发的具体机制是什么? P88

答:(一)中央集权机制

即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代理机构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国家权力负责对中小学课程进行统一的研究、编制和推广,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甚至教学材料和考试要求都有统一的规范。

(二)地方分权机制

地方本位的课程开发通常是指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并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课程开发。(三)学校自主机制

也叫校本课程开发机制,它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自主开发学校课程。

5.我国的具体机制是什么?P88

答:我国的具体机制是中央集权机制。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机制,是我国建立合理有效课程开发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

6.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P90

答:1.关于课程目标的选择与界说

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来源”、“两个筛子”。“三个来源”是指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而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哲学是第一个筛子,第二个筛子是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

2.选择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

泰勒提出了适用的五条原则:第一,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第二,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

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第三,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第四,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第五,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3.组织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的组织关系有两种:一是纵向组织关系,是指统一学习领域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关系;二是横向组织关系,是指同一年级不同学习领域之间的关系。

4.课程评价

泰勒就认为:“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评价的基本程序是:第一步,界说目标,从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来确定评价的目标。第二步,确定使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情境。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是教育评价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模式,也是最有影响的模式,它以目标为依据,检查实际活动达到目标的程度,根据反馈信息修改活动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泰勒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忽视对课程目标自身的评价,并忽视过程性评价和对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性的关注。

7.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关系是什么?P125

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七要素说和散散构成说等,其中这些要素说中有三个共同点。①教学内容②学生③教师

①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学生是认识教学内容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的客体。

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③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主要存在着一种实践改造关系。

8.古代教学及其特征是什么?P136

答:人类教学活动最早萌芽于日常生活之中。人们通过口耳相传和身体示范等途径,进行教学,这是最早最广义的教学。专门教学是指学校教学,是伴随着学校的诞生而出现的。

一般认为,学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我国在夏朝已有学校,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