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及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兔同笼及变形
一、典型问题
笼子里有若干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兔各有几只?
解析: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鸡脚是头的2倍,兔脚是鸡脚的2倍),对于这种可以有简便算法。
先假设全部都是鸡;没有兔,这时可以算出笼子里只有70只脚,不符合题意。以此类推,一直到脚数正好是94只时,鸡是23只;兔是12只。
注意:此法容易理解,但有时要算出答案需要写很长,有一定的局限。通过此图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每将一个鸡变成一个兔,脚数就会多2只。
法二:基础法
我们先假设笼子里全是鸡,也就是35个鸡、0个兔,这时脚数为35×2+0×4=70(只)。题目要求是94只脚,那需要增加脚数94-70=24(只),通过法一可得知:每将一个鸡变成一个兔,脚数就会多2只,24÷2=12也就是将12只鸡
变成12只兔就可以增加到94只脚。此时鸡数减少为:35-12=23(个),兔数增加到:0+12=12(个)。或者这样理解:假设全是鸡那脚数为35×2=70(只),但实际有94只脚,多出94-70=24(只)脚。这24只脚也必须在笼子里,可以将这24只脚按在鸡身上,我们一个鸡身上按上2只脚,那一个鸡也就变成4只脚,可以当成一个兔。24只脚最终能按在24÷2=12(个)鸡身上,也就是12只鸡变成了12个兔。检验:23×2+12×4=94(只),符合题目要求。
35×2=70(只)
94-70=24(只)
4-2=2(只)
24÷2=12(个)
35-12=23(个)
答:鸡有23个,兔有12个。
35×2=70(只)表示都是鸡的情况下一共有70只脚;94-70=24(只)表示符合题目要求还需增加24只脚才行;4-2=2(只)表示一个兔比一个鸡多2只脚也就是将其中的一个鸡换成兔就会增加2只脚;24÷2=12(个)表示增加24只脚需要将12只鸡换成兔,并且兔一开始为0个,现在增加的兔子数量也就是兔子的总数量;35-12=23(个)表示用总数量剪去兔子的数量剩下的就是鸡的数量。
注意:法二是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解法也是基础解法,所有鸡兔同笼问题及变形都可以用此种方法解决。
法三:简便算法(《孙子算经》砍足法)
此题目出自《孙子算经》: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同时都砍掉一半,那鸡就变成1只脚,兔变成2只脚,笼子里也就只剩94÷2=47(只)脚。此时鸡:1个头,1只脚;兔:1个头,2只脚。鸡和兔头一共是35个(只是脚数减半,只数没有发生变化),鸡和兔脚一共是47只,脚数比头数多了47-35=12,也就是兔子多的脚数。一个兔子脚比头多1,现在一共多了12,也就是12个兔子,鸡的数量就是35-12=23(个)。
94÷2=47(只)
47-35=12(个)
35-12=23(个)
94÷2=47(只)表示将鸡和兔的脚数都减半,此时鸡和兔的个数没发生变化,并且此时鸡变成1头1脚,兔变成1头2脚;47-35=12(个)表示用现在的脚数剪去头数,多出的12只脚就是兔子的,并且一个兔多一只脚,所以多的12只脚就是12个兔;35-12=23(个)表示总数减去兔子的数量就是鸡的数量。
注意:法三只适用于鸡兔同笼问题:除去一个数后,其中一个物体的两个量都变为1,另一个物体只有一个量为1。此种算法比较简单,但解决不了变形问题。
法四:方程法(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设鸡有x个,兔有y个
x+y=35
2x+4y=94
解得x=23,y=12
或者五年级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例4问题)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的只数可表示为35-x只。
2x+4×(35-x)=94
解得x=23,35-x=12
注意:一元一次方程式五年级下册才学习得内容,而二元一次方程组更是到七年级下册才学习,所以方程法对四年级学生不适用。
二、一般变形
100个和尚吃92个馒头,大和尚一个人吃2个,小和尚两个人吃1个,求大、小和尚各有几人?
解析:这种一般变形不再局限于鸡兔问题,可以是任何两个事物,解题方法都用法二:先假设一个事物为0,算出的和与实际的和一定存在差距,这个差距是由这两个事物间的单个差距一个个累加得到的,用总差距除以两个事物的单独差距就是答案。
解:假如全是小和尚,小和尚为100人,那这时大和尚就应该是0人,他们一共要吃100÷2+0×2=50个。但实际
吃了92个,那就是说要多吃92-50=42个才行。一个大和尚比一个小和尚多吃几个:一个大和尚吃2个,两个小和尚吃1个,所以一个小和尚只吃1÷2=0.5个,2-0.5=1.5个。总差距就是42,单个差距是1.5,所以42÷1.5=28,增加28个大和尚才能把差的42个补上,所以大和尚有0+28=28人,小和尚有100-28=72人。
100÷2=50(个)
92-50=42(个)
1÷2=0.5(个0
2-0.5=1.5(个)
42÷1.5=28(人)
100-28=72(人)
或者:
100×2=200(个)
200-92=108(个)
1÷2=0.5(个)
2-0.5=1.5(个)
108÷1.5=72(人)
100-72=28(人)
自己思考第二个解法的思路。
问题三:特殊变形(加减分问题)
一张试卷共12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扣5分,最终
小明的了90分,小明答对几道题,答错几道题?
解析:这种问题就在特殊在单独两个之间的差距到底如何计算:
先看两道题1、小红有10元,小刚有5元,相差几元?
2、小红和小刚做题,小红答对加10分,小刚做错被扣了5分,两人相差几分?只说第2题:假设小红和小刚原来都有50分,现在小红做对又得了10分,总分变成50+10=60分;小刚做错被扣了5分,总分变成50-5=45分,所以两个相差是60-45=15分,而不是5分。
相差问题是用差,但加分是+(正),扣分是-(负),所以小红是+10分,小刚的是-5分,他们的差是10-(-5)=10+5=15分。
所以对这种加减分的问题,求两个事物的单个差距就是将两个数相加求和。
解:假如全部做对的话,那总分应该是12×10=120分,但实际得分只有90分,相差120-90=30分。其中答对和答错一个的单独差距是10+5=15分(关键项),所以30÷15=2道,只有答错两道题才能得90分,答错0+2=2道,答对12-2=10道。
12×10=120(分)
120-90=30(分)
10+5=15(分)关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