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3.1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3.1 《伟大的改革开放》导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3.1 《伟大的改革开放》导学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学案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学习目标】:1.改革开放的进程。

2.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改革开放的意义。

【学科素养】:1.政治认同:改革开放是党的重大决策。

2.科学精神:改革开放的意义。

3.公共参与: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改革开放40 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检、导】(一)新知探学(课前预习:结合课本P31-P35,独立完成相关的填空或问题)一、改革开放的进程(一)序幕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课本P31)1、时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1】的重大决策。

3、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2】,开启了【3】和【4】新时期。

(二)突破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5】率先取得突破,【6】得以推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9】进行部署。

3、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10】,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4、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11】进行了部署。

(五)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1、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全面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12】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13】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想一想】: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提示: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1 做个追梦少年(导学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3.1 做个追梦少年(导学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3.1 做个追梦少年课前案自主预习参照《知识清单》,(铅笔)标划出重点段、核心句、关键词,落实在课本上。

课堂案(一)基础知识点背诵过关填空(10分钟)1、什么是梦想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___________。

2、有梦想的意义(1)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___________,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2)人类需要有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人类社会才能___________。

3、少年梦想的特点(1)少年的梦想,与___________紧密相连。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向是人班级:姓名: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原动力。

我们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2)少年的梦想,与___________紧密相连,与___________密不可分。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交流合作→共享共长)20分钟组内交流,达到共识;【学习任务一】1.你的梦想是什么?是什么契机让你产生这个梦想?2.如果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P18页的材料,思考以下问题:1.结合材料,袁隆平青少年时期的志向对他的人生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袁隆平的追梦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学习任务三】少年梦想的特点?小组课堂特色展示活动(三)归纳凝练→内化升华10分钟内化运用:1.2024年4月30日,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三位宇航员完成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顺利返回地球。

他们出身平凡,却志存高远,从普普通通的人到万里挑一的太空英雄,可以看到梦想与热爱的力量。

从他们身上,我们感悟到()A.实现了个人梦就等同于实现了中国梦B.梦想能激发生命的热情和青春的活力C.梦想必须借助于他人的力量才能实现D.中学生都应成为中国航天梦的接班人2.2024年冬青奥会中国代表团首金获得者杨婧茹,从2015年第一次接触短道速滑到如今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这不仅需要坚强的意志,更需要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她用自己的勤奋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和成就。

八年级:3.1温度导学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八年级:3.1温度导学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主备人:王新广审核:八年级物理组课型:授新课题:温度【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一、课前预习学案(一)、自主预习请根据以下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预习自测题:1、什么是温度?2、合作探究:“想想做做”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冰箱冷冻室温度,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完成后小组讨论:“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通过图4-1.1实验一下,感受只凭感觉来判断温度可靠吗?3、温度计的制造原理是什么?4、生活中有哪些种类的温度计?5、记住摄氏温度中8摄氏度和188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

6、会读表“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7、使用测量工具需先了解那些方面的内容?8、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9、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结构上和使用上有何区别?(二)、预习自测题1、____________叫做温度。

2、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所以要做到准确地判断温度,就要使用____。

3、实验室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制成的。

生活中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

还有测量人体温度的____。

4、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它的____和____。

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分度值为____,实验室中温度计的量程为____分度值为____。

5、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6、查表说明:太阳表面的温度为____,白炽灯灯丝的温度为____,水的沸点为____7、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____。

其作用是____所以体温计在使用之前应____。

8、通过预习,你对哪些知识还存在疑惑?请写在这里。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1 《小制作一角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1 《小制作一角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1 《小制作一角的初步认识》 | 青岛版一、导入1.1 课前热身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一角的制作方法。

在这之前,我会问大家几个问题。

1. 你们知道什么是直角吗? 2. 直角是多少度? 3. 你们能举出一些常见的直角吗?1.2 问题解答让学生回答问题并纠正错误,引出小制作一角。

二、讲解2.1 介绍小制作一角小制作一角指的是一个角的度数为90度的角。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角。

2.2 初步认识小制作一角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初步认识小制作一角。

1.在本子上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在直线上画一条与直线垂直的线段,这条线段就是我们要做的小制作一角了。

3.给出小制作一角的定义和记法。

三、练习3.1 制作小制作一角1.给学生提供工具和素材,让他们在本子上按照步骤制作小制作一角。

3.2 绘制小制作一角1.给学生提供绘制小制作一角的题目,让他们完成绘制。

四、归纳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学会了小制作一角的定义和制作方法,并且进行了练习。

在练习中,我们发现小制作一角有哪些特点?小制作一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请谈谈自己的观点。

五、拓展延伸请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度数为60度的角?如果已知角的度数和其中一条边的长度,能否唯一地确定出这个角?请在下次上课前准备答案。

六、作业1.完成绘制小制作一角的练习题。

2.思考拓展延伸的问题并准备答案。

七、附录小制作一角的定义:小制作一角是一个角,度数为90度,记作∠ABC=90°。

素材:1.本子2.铅笔3.直尺工具:1.直尺2.钢笔题目: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小制作一角,并在旁写出∠ABC=90°。

3.1 水循环(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3.1 水循环(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导学案班级:姓名:日期:【教学目标】1、能够从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的角度,说出水循环的概念2、画出水循环示意图3、列举归纳水循环地理意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2.教学难点: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研学流程】【学】通过阅读课本P46-P49,标注重点(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等)(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一、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1、水循环:水循环是指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环节,(思考:影响各环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水循环的类型类型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被称为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更新陆地淡水资源: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

2、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由于水循环的存在,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3、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1)物质迁移: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2)能量转换: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4、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自主探究:探究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____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________循环,图中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________循环。

3.1变化率与导数的导学案

3.1变化率与导数的导学案

3.1变化率与导数的导学案《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导学案恩施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理科数学严新国执笔【课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大量的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2)理解导数概念和几何意义,能用定义求解简单函数的导函数,会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动手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②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逼近、类比、以已知探求未知、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的观点体会导数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导数的概念不再困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导数概念的形成,导数内涵的理解;难点:在平均变化率的基础上去探求瞬时变化率,深刻理解导数的内涵,通过逼近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来突破难点【知识体系探究】探究(一)平均变化率问题1:有关气球膨胀率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

开始可以轻松的吹进气体,并且气球半径增加的较快;随着气球的变大,吹进一口气往往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气球大小变化却不明显。

也就是说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思考1.你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吗?我们先研究当气球的体积增加1L时,气球半径半径的变化情况。

思考2.当气球的容量V1增加到V2时,气球的半径增大的幅度是如何变化的?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问题2:有关高台跳水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h(t)= -4.9t2+6.5t+10.思考1:如何用运动员在5.0≤t时的平均速v度粗略地描述其运1≤0≤≤t和2动状态?思考2:上面计算了两个时间段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下面在计算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是静止的吗?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知识归纳:1.把上述问题进行推广,对于函数()y f x =中的变化率问题可以用式子 来表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认识自己》导学案+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认识自己》导学案+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课 发现自己3.1 认识自己一、学习目标1.1.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2.2.初步学会认识自我的方法,能正确认识自我。

初步学会认识自我的方法,能正确认识自我。

初步学会认识自我的方法,能正确认识自我。

3.3.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及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

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及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

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及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

二、自主预习1.1.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2.认识自己包含的内容(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包含的内容(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包含的内容(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1)生理: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生理: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2)心理: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心理: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3)社会: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社会: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3.3.认识自己的途径认识自己的途径认识自己的途径(1)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3.1一次函数的图像导学案

3.1一次函数的图像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4.3.1 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能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2.经历函数图象的作图过程,初步了解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二、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内容:首先我们来学习什么是函数的图象?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graph).例1 请作出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深化探索内容:做一做(1)作出正比例函数y=-3x的图象.(2)在所作的图象上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验证它们是否都满足关系y=-3x.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的问题,把得出的结论写出来.(1)满足关系式y=-3x的x,y所对应的点(x,y)都在正比例函数y=-3x的图象上吗?(2)正比例函数y=-3x的图象上的点(x,y)都满足关系式y=-3x吗?(3)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理解的?议一议既然我们得出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呢?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可以只描出两个点就可以了.因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0,0)的直线,所以只需再确定一个点就可以了,通常过(0,0),(1,k)作直线.例2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y=x,y=3x,y=-12x,y=-4x的图象.议一议上述四个函数中,随着x的增大,y的值分别如何变化?在正比例函数y=kx中,当k>0时,图象在第象限,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 (即从左向右观察图象时,直线是向上倾斜的);当k<0时, 图象在第象限, 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 (即从左向右观察图象时,直线是向下倾斜的).请你进一步思考:(1)正比例函数y=x和y=3x中,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都增加了,其中哪一个增加得更快?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2)正比例函数y=-12x和y=-4x中,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都减小了,其中哪一个减小得更快?你是如何判断的?我们发现:k越大,直线越靠近y轴。

2024秋(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课件教案-3.1做个追梦少年(导学案)19

2024秋(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课件教案-3.1做个追梦少年(导学案)19

3.1做个追梦少年(导学案)姓名: 班级: 课前案自主预习:参照《知识清单》,(铅笔)标划出重点段、核心句、关键词,落实在课本上。

课堂案(一)基础知识点(5分钟)梦想的含义及作用 梦想是人们对于_______________的愿望,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_________,让生活更有色彩。

★少年有怎样的梦想 ①少年的梦想,与_________紧密相连。

志向是人生的______,是奋斗的_________。

我们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②少年的梦想,与_________紧密相连,与________密不可分。

中华民族_________的美好前景,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成为________________大任的时代新人。

组内交流,达到共识;课题 3.1做个追梦少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1学习目标 1. 政治认同∶通过观看钟芳蓉的故事,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2. 健全人格∶通过展示梦想活动,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体验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3. 责任意识∶通过分析梦想的特点,主动培养个人品质,磨砺意志,为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

重点 少年梦想的特点难点 少年梦想的特点【学习任务一】织梦——编织人生梦想1. 钟芳蓉为什么会选择考古专业?【学习任务二】追梦——追寻人生航标1. 结合材料思考:钟芳蓉的梦想有什么意义?2. 说说你的梦想。

3. 写下你的梦想,分小组展示。

4. 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大家的梦想有什么特点?【学习任务三】圆梦——成就伟大梦想议学延伸:钟芳蓉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未来你将为实现理想做出什么样的努力?请你以“实现理想”为题写一份规划。

(三)(归纳凝练→内化升华) 10分钟内化运用:1. 今年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

20年来,共有18位航天员圆梦太空。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导学案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导学案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导学案第一课时 等式的性质制作人:芜湖丁浩勇知识导学学习目标导航1.理解等式的意义,并能举出有关等式的例子;2.掌握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将等式变形,并能对变形说明理由;3.通过应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将等式变形,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典型例题精讲【例】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哪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1)如果853=+,那么-=83 ;(2)如果632=-x ,那么+=62x ;(3)如果123--=x x ,那么+x 3 1-=;(4)如果521=x ,那么=x ; (5)如果21231-=-x x ,那么-x 31 +-=21 ; (6)如果2)32(4=-x ,那么32-x = ; (7)如果22-=-y x ,那么=x ;(8)如果32y x =,那么=x 3 .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观察前后两个等式,看看是将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还是将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得到的.解:(1)583-=;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5.(2)362+=x ;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3.(3)123-=+x x ;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x 2.(4)10=x ;根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2.(5)22131+-=-x x ; 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x -2.(6)2132=-x ; 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除以4.(7)y x =;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2.(8)y x 23=;根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6.方法归纳:本题是等式性质的应用,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看第二个等式中不需要填空的一边是怎样由第一个等式的相应一边变化而来的.课堂预习要点感知:1.等式的性质(1)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 .(2)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 .(3)等式性质3:如果b a =,那么 .(对称性)(4)等式性质4:如果b a =,c b =,那么 .(传递性)2.等量代换:一个量用它 的量代替.当堂训练知识点:等式的性质1.下列各式①4312-x ;②xz y x z x y +=+(0≠x );③x x 252=-;④246-=+-; ⑤13>m 中,等式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2.若b a =,则在①33-=-b a ;②b a 2131=;③b a 4343-=-;④1313-=-b a 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032=+xB .32+=+x xC .x x +=+22D .2-=-y x4.下列变形中,错误的是( )A .062=+x 变形为62-=xB .x x -=+123变形为x x 223-=+ C .2)4(2-=--x D .2121=+-x 变形为11=+-x 5.在等式412=-x 两边同时 得52=x ;6.在等式324+=a x 两边同时 得324=-a a ;7.在等式3232-=-y x 两边都 得y x =; 8.在等式y x 55=-两边都 得y x -=;9.由012=-x 得到21=x 可分两步,其步骤如下,完成下列填空. 第一步:根据等式性质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得_____2=x ;第二步:根据等式性质______,等式两边_______,得21=x . 10.已知023=-+y x(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 (2)当2-=x 时,求y 的.11.已知10235=++z y x ,且2=+z x ,求y 的值. 课后作业1.下列各式的变形,能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的是( )A .由02=x 得2=xB .由33=x 得1=x C .由32-=-a 得32=a D .由41=-x 得5=x 2.由等式5364-=+x x 得11-=x 的变形过程为( )A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4B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6C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35(x -D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36(x --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若b a =,则33-=-bc acB .若b a =,则1122+=+c b c a C .若2=x ,则x x 22= D .若bx ax =,则b a =4.在等式431=-x 的两边都 得12-=x ; 5.如果x y x =-=,3,那第=y ;6.如果x =-2,那么=x7.在等式43+=x x 两边都 得.2=x8.x 的一半比它的2倍少10,用等式表示应为_______.9.如果2432=-==z y x ,那么z y x ++的值是________. 10.如果等式0)3)(2(=--a a 成立,则_______=a .11.当2=x 时,代数式n mx x ++32的值为10,求当2-=x 时,代数式nmx x ++32的值是多少?12.已知当0>x 时,43=x ;当0<x 时,43-=x ,用一个含有绝对值的式子表示条件.13.已知等式f ex dx cx bx ax x +++++=-23455)13(,求代数式f e d c b a +++++的值.答案课堂预习要点感知:1.(1)相等;(2)相等;(3)a b =;(4)c a =;2.相等;当堂训练知识点:1.B ;2.C ;3.C ; 4.D ;5.加上;6. 减去a 2;7. 加上32;8. 除以-5;9.第一步:1;同时加1;1;第二步:2;同时除以2 ;10.x y 32-=;8 ; 11.2=y 课后作业1.D ; 2.D ;3.D ;4. 乘以-3(或除以31-);5. -3; 6. -2; 7. 都减去x ,然后两边都除以2. 8.10221-=-x x ; 9.2;10.2或3; 11. -10 ;12.43=x ;13.把1=x 代入等式左、右两边,得322)13(55==-=+++++f e d c b a .。

初中物理教科版 3.1 电现象 学案 导学案

初中物理教科版 3.1 电现象 学案 导学案

3.1 电现象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1.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2. 了解电荷之间作用的规律;3. 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了解电池的作用。

课前学习1.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_________,使_________分开。

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

2.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_________;物理学规定,___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流从_________流出,从_________流回电池。

3. 电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转化为各种形式的能量,也可以从各种形式的能转化而来。

新课学习一、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用______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2.带电体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______摩擦过的______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用______摩擦过的______所带的电荷。

4.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是由______与______组成的,原子核带______电,电子带______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目______,原子呈______性。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

两种不同物质互相摩擦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弱的______电子,带______电。

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强的______电子,带______电。

5.摩擦起电的本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______.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

2.验电器:(1)主要结构:①______,①______,①______。

精品《3.1分子和原子》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精品《3.1分子和原子》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准备】烧杯(大小各5只)、试管、酒精灯、品红、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等。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到了花香,你闻到了吗?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二、推进新课(一)分子及其特点[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播放动画: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活动与探究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试剂,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3.1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3.1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基础知识1.物质是由_____、_____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____;(2)分子之间有______(3)分子在不停的_____。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___(“有”或“没有”)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___(“有”或“没有”)变化。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_______。

因此,分子是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二、重难点分析1.物质的微粒性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

从宏观上来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来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

这些构成物质的微粒虽然从表面上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出,但是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可以很形象的看出构成物质的这些粒子。

所以这些粒子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世界上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氢气、氮气等物质,水、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物质;少数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所有的金属,稀有气体等等。

【温馨提示】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也可能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典例分析:例 1.下列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 )A. 空气B. 水C. 汞D. 氧气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分子具有粒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质量小,体积小;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隙;气体分子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之间的间隔较小。

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这里的性质主要是指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说成是物理性质。

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都是由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温馨提示】物体在发生热涨冷缩的现象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大小并没有发生改变。

3.1 水循环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 水循环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3.2 海水的性质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描述水循环的过程,举例说出水循环地理意义。

2.结合新疆坎儿井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至少提出三条措施。

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课本勾画并完成问题)一.水循环的概念及类型。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大气圆、、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自然界的水循环都在进行着。

根据发生的,水循环可分为、和。

3、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与之间的水循环。

4、海洋表面的水经过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形成。

5、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流动,形成;一部分渗入,形成。

两者经过,最后又同到海洋。

这种海陆间的循环又称为。

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水资源得以。

6、陆地内循环就是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形成,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仍降落在陆地上。

7、陆地内循环运动对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8、海上内循环就是海面上的水蒸发形成,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形成降水,又降到。

9、水循环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地球上的,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形成。

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

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

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

二.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并标注各个环节。

三.水循环的过程。

结合课本P48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四.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五.读图 3.4,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六.读图3.5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七.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把、、和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

初中数学 【导学案】3.1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初中数学 【导学案】3.1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1)研学案(新授)准备知识:1.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叫确定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叫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叫做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叫做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随机事件A的概率范围是0<P(A)<1.2.在考察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 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叫,叫在数学中,我们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发生的.3.在一个袋子中装有除颜色外其它均相同的2个红球和3个白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则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如果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相同,结果总数为n,事件A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为m,P(A)=4.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B.2008年奥运会刘翔一定能夺得110米跨栏冠军C.某彩票中奖率是1%,买100张一定会中奖D.在只装有5个红球的袋中摸出1球,是红球5.随机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则这个骰子向上的一面点数是奇数的概率为()A B C D1.问题再现:小明和小凡一起做游戏。

在一个装有2个红球和3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小明获胜,摸到白球小凡获胜。

(1)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2)在一个双人游戏中,你是怎样理解游戏对双方公平的?如果是你,你会设计一个什么游戏活动判断胜负?2.遇到新问题:小明、小凡和小颖都想去看周末电影,但只有一张电影票。

三人决定一起做游戏,谁获胜谁就去看电影。

游戏规则如下:连续抛掷两枚均匀的硬币,如果两枚正面朝上,则小明获胜;如果两枚反面朝上,则小颖获胜;如果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小凡获胜。

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如果不公平,猜猜谁获胜的可能性更大?)在这次游戏实验中,掷第一枚硬币的结果可能为 . 掷第二枚硬币的结果可能为 .这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因此一次试验中会出现种可能的结果.2.根据扔硬币实验过程完成下图开始第一枚硬币( ) ( )第二枚硬币 ( ) ( )( ) (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 ) ( )( ) ( )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为( ) 1. 随堂练习2.习题 第1题3.习题第2题1.袋中有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的3个红球和2个黄球,第一次摸出一球记住颜色后,放回袋中搅匀,再随意摸出一球,两次摸出的都是红色球的概率是( )2. 有A ,B 两只不透明口袋,每只品袋里装有两只相同的球,A 袋中的两只球上分别写了“细”、“致”的字样,B 袋中的两只球上分别写了“信”、“心”的字样,从每只口袋里各摸出一只球,刚好能组成“细心”字样的概率是( )A 自我检测: 3.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年11月2日,鄂嘉出现洪涝灾害,牵动着全县人民的心,我县医院准备从甲、乙、两位医生和A 、B 两名护士中选取一位医生和一名护士支援鄂嘉防汛救灾工作.(1)若随机选一位医生和一名护士,用树状图(或列表法)表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2)求恰好选中医生甲和护士A 的概率.4.“五·一”期间,中国最美的边境城市丹东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小刚也随爸爸来丹游玩,由于仅有两天的时间,小刚不能游览所有风景区.于是爸爸让小刚第一天从A.青山沟风景区、B.凤凰山风景区中任意选择一处游玩;第二天从C.虎山长城、D.鸭绿江、E.大东港中任意选一处游玩.(1)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说明小刚所有可能选择的方式(用字母表示);(2)在(1)问的选择方式中,求小刚恰好选中A和D这两处的概率.5.有3张背面相同的纸牌A,B,C,其正面分别画有三个不同的几何图形(如图).将这3张纸牌背面朝上洗匀后摸出一张,放回洗匀后再摸出一张.(1)求出两次摸牌的所有等可能结果(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解,纸牌可用A,B,C表示);(2)求摸出两张牌面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的纸牌的概率.。

北师大版必修一数学3.1 指数函数的概念导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一数学3.1 指数函数的概念导学案
安边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学科导学稿执笔人:王广青总第20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学生:上课时间:第六周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
一、课题 3.1指数函数的概念
3.2指数函数 和 的图像和性质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根据定义判断指数函数;
(2)在理解指数函数概念、性质的基础上,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巩固提高】
1.下列函数中是指数函数的()
(1) (2) (3)
(4) (5) (6)
(7)
2.已知指数函数f(x)的图像横过点(2,9)
(1)求f(x)的解析式(2)f(-1)的值
3.(1)画出指数函数 的图像
(2)画出指数函数 的图像
根据上图,完成表格:







(1)定义域:
(2)值域:
(3)图像都过(,),即当x=,y=
(3)掌握 和 的图像和性质;加深对指数函数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分数指数幂:给定正实数 对于任意给定的整数 ,存在唯一的正实数 ,使得________我们把 叫做 的 次幂,记做_____
【导学释疑】
依据学习内容认真研究教材70-71页内容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1.什么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解析式的特征有哪些?
不同点
(函数的增减性)
是定义域为
的函数
是定义域为
的函数
【检测反馈】
1、若数 是指数函数,求a的值?
2、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
(1)20.3与20.5(2)若 < ,m与n的大小



3.1水循环1课时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1水循环1课时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1水循环导学案学校年级课题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课型课时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学习目标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识别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描述水循环的过程,指出水循环的类型。

自主学习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和中,通过(蒸腾)、、、、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腾)、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3.水循环可分为、和。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图示及环节领域4.水循环的过程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__________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______。

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_______。

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______(蒸腾),或沿地面流动形成__________,或渗入地下形成________。

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课堂拓展一、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①风:(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和(主要为夏季风)②距海远近③是否有地形阻挡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强烈抬升的大气运动形成降水凝结核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5.影响下渗的因素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修建水库②跨流域调水③植树造林④城市铺设渗水砖⑤实施人工增雨2.不利影响①滥伐森林②围湖造田③城市路面硬化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⑤地下水过量开采以练促进1.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小结。

3.1 让生命之花绽放 导学案

3.1 让生命之花绽放 导学案

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三框《让生命之花绽放》导学案科目:思想品德年级:七年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明白我们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能力目标:认识生命的价值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珍惜自己生命的价值观,懂得怎样提升生命的价值【学习重点】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学习难点】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自主学习】(充分预习课本,完成基础知识填空)1、基础知识梳理1、珍爱生命的人,都不会轻易放弃__________。

2、每个人对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都有价值。

3、幸福快乐的生活从___________开始。

4、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6、怎样提升生命的价值?2、求生小知识急救电话是____报警电话是____ 火警电话是____ 交通事故报警_______[选一选](1)(多选) 如果你打开家门时,发现家中煤气轻微泄漏。

你的正确做法是立即()A、开窗通风B、开灯检查C、点燃煤气灶D、关闭煤气开关(2)(多选) 不幸被狗咬伤后,你应该怎么做( )A .立刻用大量的水冲洗伤口B .应设法立即上止血带,然后再送医院急救C .可以把伤口先简单包扎一下D .可以在伤口涂红药水杀菌(3)如果被烫伤你该如何处理?( )A .可以在烫伤处涂抹酱油或牙膏救急B.可以用自来水冲洗伤口C.在伤口处敷上冰块D.如果是酸或碱溶液烧伤,立刻用其对应溶液进行中和处理(4)在家中厨房炒菜,因一时疏忽发生了油锅起火,你怎么办?( )A.向锅里倒水B.加压锅盖C.将蔬菜迅速倒入锅内并关掉煤气D.用扇子用力扇风吹灭火【自主探究】1、火灾、地震、溺水等意外事故的救助(逃生)方法?(任选一个回答)【合作探究】2、思考:①我们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②生命的价值是什么?3、怎样提升生命的价值?【巩固练习】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因此,我们要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组号姓名
【温馨提示】合作是竞争的最高境界,结局是美妙的双赢。

一.【目标诠释】——我来认识
1、理解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2、了解几种不同的商品的消费类型
3、理解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意义
二.【自学质疑】
(一)合作自学——我来预习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居民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如何理解?(组内展示)
3、物价变动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的?
4、居民的生活消费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5、什么是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
(二)困惑扫描——我来质疑
三.【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1、背景材料:结合课本P17探究,组内讨论并回答:为什么居民的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2、背景材料: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8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6.2%。

请思考: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材料反映的问题会如何影响居民消费。

3、从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看,如何提高人民消费水平?
4、背景材料:结合课本P18的漫画和图片,组内思考:工作后,你会选择贷款消费吗?
5、背景材料:国际粮农组织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恩格尔系数50%——59%为勉强度日国家(温饱型国家);恩格尔系数40%——49%为小康水平;恩格尔系数20%——39%为富裕国家;恩格尔系数20%以下为极度富裕国家。

分析P19页,《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走势》。

(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2)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四.【建立网络】——我来归纳
五.【迁移运用】——我来练习
判断题:正确的打A,错误的打B
1、单个居民的家庭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性因素。

()
2、收入差距表示社会两极分化,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不受其影响。

()
3、消费结构变化表明生活水平提高。

()
4、享受资料消费和发展资料消费逐渐增多,说明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
5、消费结构是不变的,消费水平是变化的。

()
单项选择题
1、(2011高考北京卷32)近期,我国批准成立了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消费贷款。

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
A.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
B.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
C.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
D.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2、按照消费对象的不同,缝纫机、手表、洗衣机、轿车的消费属于
A、生存资料消费
B、劳务资料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
D、有形商品消费
3、下列对贷款消费的认识,正确的是
A、符合时代消费方向,应成为每一位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B、否定了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应加强对这一消费群体的教育
C、在预期收入稳定或允许的条件下,应提倡和鼓励
D、对青年人有这种认识应鼓励,对老年人有这种认识应批判
4、东部地区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要高,这主要取决于()
A.东部地区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B.东西部地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
C.东部地区人们的过去和未来的收入水平高 D.东部地区人们的消费观念超前
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居民纷纷利用“十一”长假外出旅游。

这里的旅游消费属于()
⑴劳务消费⑵生存资料消费⑶发展资料消费⑷享受资料消费⑸租赁消费
A.⑴⑷⑸ B.⑴⑵⑸ C.⑴⑷ D.⑶⑷⑸
6、目前,汽车消费成为人们消费的一大热点,这说明()
⑴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⑵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在提高
⑶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向享受型转变⑷人们正在高消费
A、⑴⑵
B、⑴⑶
C、⑴⑷
D、⑵⑶
测试评价
1、你对这次测试的完成情况()A、非常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2、你在本堂课中的表现情况()A、积极主动 B、比较主动 C、一般 D、较差
3、你在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