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群中医骨伤中医骨伤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教学大纲(Chinese medicine courses bone jure science curriculum)课程编号:1023404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中医学先修课程:中医学基础解剖学方剂学解剖学后续课程:推拿学总学分:3.5学分总课时:56 学时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中医骨伤科学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研究防治人体筋骨、关节、皮肉、经络、脏腑等方面各种损伤性疾患的一门相对独立的临床学科。
设置本学科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及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并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损伤性疾患所取得的新方法、新成果,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分十个篇幅;分述中医骨伤科学发展概况、损伤分类和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和治疗大法等。
尤其按部位着重介绍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主要诊治方法。
同时有所侧重介绍颈肩腰腿痛、关节病的中医诊断与特色治疗等。
2.教学方法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结合临床实践讲解中医治疗方面的传统方法和中西医结合的新经验、新成果。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演示法和练习法,充分利用X 线片、骨胳标本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深入浅出地展示教学内容,加强辅导,介绍相关内容教学参考书,培养自学能力和提高实践水平。
3.对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二、教学单元与课时安排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总论: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2学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学的源流、发展和悠久历史。
正确理解中医骨伤科学的意义,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
(二)课程内容中医骨伤科学源流、形成和发展。
历代中医骨伤科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
坚持中医结合研究方向,使骨伤科学在医疗实践和研究中更加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骨伤科手术学教学大纲
《骨伤科手术学》教学大纲前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今后的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熟悉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内容,突出讲授重点。
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可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充分利用X线、幻灯片、挂图、实物、电脑及电视录象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在临床见习时应密切联系课堂讲的内容,除继续巩固掌握骨伤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还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书本所学习的内容,防治常见的骨折、脱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骨伤手术学的源流和发展概况。
掌握建国以来骨伤手术学的重大发展。
掌握骨伤等常见骨折与脱位诊疗方法及手术治疗新进展。
[教学内容]:介绍骨伤手术学的源流和发展过程。
讲述历代骨伤手术学的主要成就。
第一章骨伤科手术的基本知识[目的要求]掌握骨伤科一般手术器械使用方法,止血带与驱学带的应用、术前准备、无菌操作及术后处理。
[学习要点]骨伤科手术的基本原则,手术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操作原则及步骤,术前准备与处理,止血带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骨伤科手术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功能恢复原则、微创操作原则、合理应用新技术第二节围手术期准备及处理一、术前准备拟定手术方案备皮备血术前治疗挑选手术器械术前谈话麻醉的选择二、术后处理全身处理短期全身处理:失血反应麻醉反应止痛排尿术后饮食抗感染长期全身处理术后并发症防治功能活动锻炼局部处理短期局部处理观察切口出血情况更换敷料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抬高患肢拔引流长期局部处理石膏护理感染创口的护理拆线拆石膏第三节无菌操作一、无茵操作的原则二、无菌操作步骤手术人员刷手。
穿手术衣和带手套。
麻醉与体位。
绑扎止血带。
皮肤消毒。
铺消毒巾。
手术进行中的一般规则第四节骨伤科手术基本操作一、显露二、解剖分离三、止血四、结扎五、缝合与断线六、引流第五节止血带与驱血带的应用1.驱血带及其应用2.止血带及其应用3.使用止血带的禁忌症。
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供辅修本科班及骨伤专业使用)前言《中医骨伤学》骨伤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防治骨折和脱位的一门科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医骨伤专业临床课程之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选用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张安桢主编的《中医骨伤学》共八章,第一章总论,着重介绍常见骨折的诊疗。
第二至第四章,着重介绍常见四肢骨折、颅骨与躯干骨折,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第五至第八章,着重介绍常见关节脱位的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本课程教学分堂讲学及见习,共110学时,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熟悉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内容,突出讲授重点。
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可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充分利用X 线、幻灯片、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及电视录像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
在临床见习时密切联系课堂讲的内容,除继续巩固掌握骨伤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还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防治常见的骨折、脱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 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概况。
2 了解隋唐以来骨伤学的主要著作和成就。
3 掌握建国以来骨伤学的重大发展。
4 掌握骨伤等常见骨折与脱位诊疗方法及新发展。
教学内容:l 介绍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过程。
2 讲述历代骨伤学的主要成就。
3 列举事实说明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使骨伤学得到了新生和发展。
第一章骨折概论【目的要求】!.熟悉骨折的定义、病因及分类。
2.了解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其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其并发症。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用)课程编号:081560英文名称:osteology and traumatology of T。
C.M先修课程:后续课程: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数: 54学时;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2 学时;上机学时: 0 学时;课外实践:0 学时;其他学时:0 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分:2.5 学分;一、课程简介《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应用中医理论阐明骨伤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突出中医药内涵为特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课、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骨伤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同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动手能力不足的特点,加强骨伤科手法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毕业后适应社会需求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中医骨伤科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由中西医结合学院骨伤教研室以形态直观,实践性强,教学动态化为特点,教学中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内容形象化。
以多媒体教学配合启发式教学、PBL教学法。
三、理论教学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了解: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
掌握: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1. 中医伤科的起源、发展。
2. 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3. 清代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医骨伤科受到歧视的历史。
4。
解放后,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骨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计划学时】2学时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第一节损伤的分类【目的要求】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1)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学时/学分:4学分,总学时72,理论48,实验(见习)24,网络××一、课程简介《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课程。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已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伤科的基本理论与伤科疾患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分为总论、各论两部份。
总论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阐述中医伤科发展简史、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临床诊查、治疗方法及创伤急救等内容:各论从第六章至第十章,着重介绍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及骨病等骨伤科常见疾患的诊治要领。
二、课程目标: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常见病的辩证诊治规律急重病疑难病的诊断、救治的原则杨凌以及了解和本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的新成果。
在教学中既强调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伤科的学术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既强调临床实用性,又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世纪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新安医学特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要通过创新的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习积极性,以适应新世纪对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一)总论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
2.掌握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1.中医伤科的起源、发展。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doc
《中医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1.目的: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骨伤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实践知识 . 打下扎实的基础。
2.课程性质::《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中医骨病学是医学类中医骨伤专业的临床课程。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中医骨病学》共十三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骨病学范围与分类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及治疗原则;第二章介绍骨关节的形态和机能;第三章至第十三章介绍各类骨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结合现代医学对部分章节做了重点介绍,使中医学和西医学在骨病学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 热爱中医骨伤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遵守医学伦理,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在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尽可能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
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承受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
2.知识目标:学会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基本知识,注重经典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常见骨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熟悉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
掌握基本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中医伤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伤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医伤科学是培养骨伤科学基本技能和训练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骨伤方向本科学生的必选课和专业临床课程之一。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中、西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患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
通过中医骨伤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具体病人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诊断、熟练的骨伤急救,运用所学的骨伤整复手法、手术和康复等疗法处理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常见内伤疾病、以及骨肿瘤的诊治,了解创伤急救的基本常识;熟悉常见筋伤疾病的诊治及关节脱位的诊治要点;掌握骨伤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各部位常见骨折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尤其是常用正骨手法和固定方法,能够独立诊治骨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二、考核方式《中医伤科学》课程是考试课,理论考试形式是闭卷,理论与实践考试成绩比例为10:1。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伤科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了解伤科的源流、发展和悠久历史。
【教学内容】1.伤科学的源流、发展。
历代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2.重点:伤科学的源流、发展。
难点:伤科学的源流、发展。
3.伤科学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损伤分类【目的要求】了解损伤的分类。
【教学内容】1.按皮肤、粘膜有无破损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按受伤程度分为轻伤、重伤。
按受伤部位分为外伤、内伤。
按受伤时间可分为新鲜损伤、陈旧损伤。
2.重点:无。
难点:损伤的分类3.闭合性损伤的研究进展第三章病因病机第一节病因【目的要求】了解伤科疾病发生的内因、外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外因、内因的定义。
外因: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收缩力和持续劳累等。
内因:包括身体素质、生理特点和病理因素等。
2.重点:伤科疾病发生的内因、外因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伤科疾病发生的内因、外因及其相互关系。
3.伤科疾病发生的病因的研究进展第二节病机【目的要求】了解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生理活动及其与伤科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大纲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发展史【了解】伤科学的源流、发展,认识我国伤科学的悠久历史。
教学内容1、介绍伤科学的源流、发展。
2、介绍我国历代在伤科学方面的成就。
3、以辨证唯物论为指导,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4、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的形成过程。
5、介绍上世纪70年代,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技术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6、介绍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骨与关节的形成第一节骨的形成【熟悉】骨的正常结构。
【了解】骨发生的过程。
教学内容1、骨的发生:讲解骨发生的三个过程。
2、认识长骨的形成的过程。
3、介绍骨的正常结构。
4、介绍骨内外膜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关节的形成【熟悉】关节的类型。
【了解】关节发生的过程。
教学内容1、关节的发生:讲解关节发生的过程。
2、认识关节的类型,其包括滑膜关节,软骨关节及纤维关节。
3、介绍关节软骨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特点。
第三章骨伤科生物力学基础 0.5学时【掌握】骨伤科生物力学的概念。
【熟悉】骨的基本力学性质及骨折固定中的生物力学。
【了解】几个概念:力、应力和应变;骨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教学内容1、介绍几个概念:力、应力和应变;骨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详细介绍骨的基本力学性质。
3、详细介绍骨折固定中的生物力学。
(1)骨折固定的基本机制,包括:夹板作用和加压作用。
(2)介绍张力带原理及其原则。
(3)介绍应力集中现象及其在骨折固定中的应用。
(4)介绍应力遮挡现象及其在骨折固定中的应用。
(5)介绍金属材料的力学强度,疲劳断裂与应力的大小和交变的关系。
第四章骨伤科物理检查 0.5学时【掌握】骨关节检查法、神经系统检查法的内容。
【熟悉】基本检查法的内容。
教学内容1、基本检查法:望诊、触诊、叩诊、听诊、量诊。
2、骨关节检查法:3、神经系统检查法:(1)感觉检查。
(2)浅感觉。
(3)深感觉。
4、运动检查(1)肌容量。
(2)肌张力。
中医骨伤科基础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外向型/针推专业使用)I 前言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是中医最具特色的临床基础学科之一,本课程是在学生修完中医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等和西医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适用于中医专业本科的临床主干课程,为必修课。
本大纲参照中医专业要求及教学计划而编写,适用于针灸推拿-外向型/针推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教学总体目标是:根据国家教委制订中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门课程通过讲授和示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医学理论基础及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同时要求学生在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基本理论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部分组成。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级别对应(掌握用表示,熟悉用表示,了解不做标示)。
3.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4.总教学时数为32学时,无临床示教。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临床病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辅导,课堂教学阶段,重点讲授中医骨伤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II 正文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了解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二、教学要求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和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三、教学内容1.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发展。
2.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一、教学目的:通过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熟悉损伤各种分类法的相互联系。
掌握损伤常用的分类方法。
二、教学要求1.掌握损伤常用的分类方法。
2.熟悉损伤各种分类法的相互联系。
3.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3
《中医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0 一二年十月制定《中医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骨病学【学时】72学时(54/18)【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教材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介绍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软组织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课程,主要面向中医骨伤专业的本科学生。
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医骨病的范围,熟悉骨病的诊治方法,掌握常见骨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骨病学是中医骨科必不可少的主要临床课程之一。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总论(4 学时)[教学要求]认识中医骨病学的发展,范围及分类法,学会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分析骨病的病因、病机,注意其与西医的相同和不同点,掌握基本的治疗原则。
[ 教学内容]1、中医骨病学发展概况,中医骨病学的范围和分类2、病因、病机,3、辨病与辨证4、中医内、外治的基本原则第二章骨关节的形态和机能(6 学时)第一节骨关节的组织形态及生理机(1 学时)[教学要求] 了解骨关节的结构,组织学及其骨与关节各部的生理机能。
[ 教学内容]1、骨的基本结构及形态2、骨与关节的生理机能,第二节骨的代谢与修复[教学要求] 认识钙、磷、维生素D 和甲状旁腺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及骨的修复过程[ 教学内容]1、钙、磷的代谢2、维生素D 以及甲状旁腺代谢的作用3、骨的修复过程第三节骨的发育和生长(2 学时)[教学要求] 了解、骨的发生和成骨过程,了解骨骺在骨生长中的作用,内分泌对骨生长的影响。
熟悉膜内化骨与软骨化骨的基本过程。
[ 教学内容]1、膜内化骨与软骨化骨2、骨骺的形态和作用3、内分泌对骨生长的影响第四节关节的形成和生物机能[教学要求] :了解关节形成的过程,关节软骨生物化学和生物性能,熟悉关节的结构及机能。
[ 教学内容]]1、关节的种类及软骨结构2、关节软骨的生物化学3、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及关节磨损第五节骨关节退变(3 学时)[教学要求] 了解骨与关节退变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内容]1、骨的退变2、关节的退变3、退变引起的骨生化改变4、原发骨关节病的病因和病理第三章骨关节先天性畸形(6 学时)第一节概述[教学要求] :了解骨关节先天性畸形的病因和病理,掌握其治疗原则。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全套
1.病因病机:慢性劳损引起胫骨结节处骨能失去濡养而致。
2.诊察要点:胫骨结节处疼痛,膝关节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缓解。
X 线见骸韧带以及周围软组织有肿胀阴影。
本病需与胫骨结节骨髓撕脱相鉴别。
3.治疗:膝关节制动,外用内服中药。
第六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病因病机:与创伤、大剂量使用激素、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接触放射线等原因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主要与肝肾亏损,正虚邪侵以及气滞血瘀有关。
2.诊察要点:有髓部疼痛,跛行等症状,体检"4"字试验阳性,Thomas 征阳性,晚期髓关节活动受限,X表现可分为4期。
本病需与髓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3.治疗:药物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采用中药治疗,对于早期患者还可采用限制负重,功能锻炼等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主要有钻孔减压术, 带肌蒂或血管蒂植骨术,血管移植术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
第七节骨性关节炎1.病因病机:是以关节软骨变性坏死、软化以及骨赘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是中老年常见病,临床根据局部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中医传统归入骨痹,现也有人认为其属"骨瘦"。
2.诊查要点:发病缓慢,有"休息病"特点,积液多者试验阳性, X线有退行性改变。
本病需与骨关节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3.治疗:适当休息,消除关节劳损因素,综合治疗,积极功能锻炼,严重者行关节或手术治疗第八节骨质疏松症1.病因病机:好发于老年人,尤其女性,病因多而复杂,年老体虚,肾虚精亏,饮食失调,日照活动少等为常见病因。
病理特征为骨质变薄,骨架变细,数量减少,血清钙磷多正常。
2.诊查要点:有急慢性腰背酸痛,易于骨折,驼背畸形,X片可见椎骨密度减低,骨密度可测定。
本病需与骨质软化症,多发性骨髓瘤,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以及成骨不全症相鉴别。
3.治疗:以中医中药保守治疗为主,配合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腰背部疼痛剧烈者可加用西药对症治疗。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篇:中医骨伤学基础教学大纲《中医骨伤科基础》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患的基础课程。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础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医骨伤科基础》共十四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第二至第八章着重介绍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损伤分类、病因病机、辨证诊断、骨关节与神经功能检查法、关节镜及影象学检查等;第九章至第十四章着重介绍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固定、药物、练功、其他疗法及创伤急救等。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54学时。
教学方法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 线片、幻灯片、挂图、实物、电影及电视录象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实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要突出骨伤科的学术特点,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骨伤人才。
?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
2.掌握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1.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发展。
2.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3.清代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中医骨伤科受到歧视与摧残的历史。
4.解放后,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骨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目的要求】1.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
2.熟悉损伤各种分类的相互联系。
3.掌握损伤常用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1.按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损伤)。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
中医骨病学教学大纲《中医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1.目的: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学过中医骨伤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打下扎实的基础。
实践知识.2.课程性质::《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关节、筋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中医骨病学是医学类中医骨伤专业的临床课程。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中医骨病学》共十三章,第一章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中医骨病学范围与分类病因病机、辨病与辨证及治疗原则;第二章介绍骨关节的形态和机能;第三章至第十三章介绍各类骨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结合现代医学对部分章节做了重点介绍,使中医学和西医学在骨病学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热爱中医骨伤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遵守医学伦理,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在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尽可能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
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承受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
2.知识目标:学会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基本知识,注重经典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常见骨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熟悉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
《中医伤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伤科学》教学大纲(供中医类、针灸推拿等专业用)教学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骨伤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医学专业人才。
教学任务:系统地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骨伤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
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
2、掌握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1、中医伤科的起源、发展。
2、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3、清代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医伤科受到岐视的历史。
4、解放后,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章总论第一节损伤的分类【目的要求】1、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
2、熟悉损伤各种分类法的相互联系。
3、掌握损伤常用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一、一般分类1、按照受伤部位2、按照损伤性质3、按照损伤后就诊时间4、按照受伤程度5、按照损伤部位粘膜情况6、按照职业特点7、按照理化性质二、专科分类1、骨折2、脱位3、筋伤4、骨病5、内伤【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教学时数】0.5学时。
第二节损伤的病因【目的要求】1、掌握损伤的内因、外因。
2、了解损伤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1、外因、内因的定义。
2、外因:包括外力伤害、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等。
3、内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病理因素、先天因素、职业工种及七情内伤等。
【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教学时数】0.5学时。
第三节损伤的病机【目的要求】1、了解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皮肉筋骨病机的生理功能。
2、熟悉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皮肉筋骨的相互关系。
3、掌握骨伤科疾病发生后,、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皮肉筋骨的病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教学大纲
近年来,中医骨伤学科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中医骨伤学科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中医骨伤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临床能力,中医骨伤教学大纲应运而生。
一、中医骨伤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中医骨伤学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体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疾病。
中医骨伤学科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预防保健等方面。
其中,病因病机是中医骨伤学科的核心,通过辨证论治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骨伤学科的诊断方法
中医骨伤学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望诊可以观
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从而判断病情。
闻诊可以通过听患者的声音、
呼吸和腹音等,了解病情。
问诊可以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帮
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切诊则是通过切开患者的皮肤和组织,直接观察病变
部位,确诊疾病。
三、中医骨伤学科的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学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推拿治疗等。
中药治
疗是中医骨伤学科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中药的药性和功效,调节人体的阴阳
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运行,
改善病情。
推拿治疗则是通过按摩患者的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四、中医骨伤学科的预防保健
中医骨伤学科的预防保健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和心理调节等方面。
饮
食调理是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摄入适量的营养素,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骨
伤疾病的发生。
运动锻炼是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
心理调节则是通过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保持身心
健康,预防骨伤疾病的发生。
五、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前景
中医骨伤学科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随着人们对中
医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未来,中医骨
伤学科将进一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为人类的健康事
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中医骨伤学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医
骨伤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规范中医骨伤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临床能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骨伤学科将在中医
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