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重点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重点

传播学概论重点

传播学概论考点选择10个30分名解4个20分简答3个30分论述2选1 20分对照《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传播的定义和特点【5页】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表现。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选择】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25页】从猿到人的转变,同时也就意味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转变。

从传播的角度来说,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28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选择】【57页】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4.媒介5.反馈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60页】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简答优缺点】优:这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它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传播学界对“五W 模式”积极一面的评价。

缺:作为早期的过程模式,拉斯韦尔模式还是不完全的,这主要表现在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

拉斯韦尔虽然考虑到受传者的反映(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发亏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这是传播学界对“五W 模式”不足之处的评价。

拉斯维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一韦弗数学模式【选择】【60页】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选择】【66页】第七章 大众传播一、大众传播定义【111页】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

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

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传播学概论考试要点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作”。

特点: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传播学是一种“研究社会信息系统机器运行规律的科学”。

3.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精神交往指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4.“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5.“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6.“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7.人类传播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8.“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9.“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概念。

10.“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11.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12.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

13.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说明、传达、思考”;14.“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15.语言符号的暧昧性:(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2)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16.传播过程中的意义:(1)传播者的意义;(2)受传者的意义;(3)情境意义。

16.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17.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18.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优点:这么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传播学概论 重点

传播学概论 重点

传播学概论1、信息(1)广义的信息概念: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在这个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心的东西都是信息。

(2)信息的构成: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所关注的是人类的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c.香农认为,所谓信息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

从功能角度看,信息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或不选择某种行为概率的一种度量。

)2、传播(1)概念: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库利的传播观: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3)传播的实质: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4)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5)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3、符号(1)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其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2)符号的构成: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大类。

(3)符号的基本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4、意义(1)概念: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2)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5、象征性社会互动(1)象征行为①含义: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这种象征行为通常通过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

象征符是具有双层意义的符号,第一层是符号的字面意义,第二层则是符号的类比或联想意义。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一节传播的定义一、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分享信息(结果)。

——施拉姆: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

二、交流说传播是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

——J.霍本:传播是用言语交流思想。

三、影响说传播是传者对受者的影响行为(目的)。

——霍夫兰等:传播是指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外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沃伦.韦弗: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

四、符号说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形式)。

——B.贝尔雷森:所谓传播,是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主要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

传播:人类借助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产生相应的变化第二节传播的类型一、垂直性传播与水平性传播前者:纵向、轴状、自上而下后者:横向、网状、自左而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二、隐蔽性传播与显明性传播前者:传播目的是潜在的、不易觉察的,被巧妙地隐藏在内容和形式之中,接受者通过体味即可悟出传播者的意图。

后者:目的公开、明显,被突出安排在传播的过程之中,不回避传播的意图,并期望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反应。

三、四分法(五分法还包括了群体传播)1、人内传播即一个人的传播。

非社会传播。

它是个体头脑里的“主我”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相当于“思考”、“独处”。

如:沉思默想、自言自语、自我反省、内心矛盾斗争等。

特点:隐蔽性、内动性和短途性。

2、人际传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进行的传播。

其下限明确,上限模糊,只要没有组织参与其中,其性质不变。

特点:传受关系多熟悉,时有往来。

其中的深层传播处于“熟人圈”;通常以单个面对面为主;信息交流性强,反馈直接、及时、集中。

可用于较短时间内改变他人态度和行为。

◆亲身传播对大众传播有重要影响。

在商品购买阶段:亲身口传的效率上升到90%,而媒体广告作用下降到10%。

(完整word版)传播学概论重点__最新郭庆光版_期末考试版

(完整word版)传播学概论重点__最新郭庆光版_期末考试版

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1、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1、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2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信息成为与物资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②特点: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4、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5W模式中五个要素后来还扩展为传播学的五个重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

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4、香农-韦弗数学模式①(美)C.香农和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②内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③评价:a.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

传播学概论测试考试重点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测试考试重点知识点

1.传播就是(人使)信息流动的过程。

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信息是事物运动、变化、联系和差异的表现,是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

3.符号是用来指称或者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载体,他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4.前馈是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使用大众媒介时,事先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传播对象的需要,以改进传播节目的制作,增强传播效果。

5.组织就是“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其特征有:(1)两个人以上(2)专业化的部门分工(3)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4)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6.群体传播是非组织化的群体内部,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群体传播的特征有非组织性、规模不定、灵活性、情感导向、过程与效果充满不确定性7.拉斯韦尔传播模式8.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吃喝住)>安全需求(保健保险健康)>归属的需求(社会交往归属与爱)>尊严的需求(工作尊严社会认可)>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潜能发挥)10.自我传播又称内向传播或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自我传播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它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11.大众传播四种社会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12.传播学的时代划分符号和信息时代(亲身传播时代)、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13.李普曼成就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他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另一个就看、是“刻板成见”。

拟态环境也称虚拟环境或假环境,是大众媒介创造,来源于真实环境却又不尽一致的媒介环境,被社会公众间接感知而当做真实世界而接受下来;刻板印象或固定成见,指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14.信息的特征:客观性(信息是事物的特征和变化的客观反映。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图表题六、案例分析第一讲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资源、资本、信息(一)产生它诞生于20世纪40-50年代产生背景:①需求②行业③保障(详见笔记p1)美国人创立: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二)发展(1)早期阶段①20―30年代研究传播效果,“枪弹论”(行为主义理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1.所谓沟通,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是人际关系生存和发展的机制,是智力的象征。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的特点:(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需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的五位创始人(1)拉斯威尔(1902一1977)美国著名政治家。

其主要观点是通信的“5W模式”和基于“5W”的直线通信模式。

1-5w模式即who-谁-传者研究、sayswhat-说什么-内容研究、inwhichchannel-经什么途径-通道研究、towhom-对谁说-受者研究、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效果研究。

虽然5W模型很简单,但它指出了传播的基本要素和传播研究的基本组成。

(2)勒温(或译为“卢因”)(1890―1947)列文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传播理论中“守门人”理论的创始人和群体动力学的导师。

“守门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勒温成为传播学创始人的重要理论原因。

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

“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

群体动力学:列文认为人类行为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人类也是如此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由此情境和所属群体决定,这观点暗示传播者,要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不仅要考虑受传者的个人特性,而且要考虑他所属的群体的特点和环境因素。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大学传播学概论重点

大学传播学概论重点

绪论:1.传播是什么?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传播是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传播是把资讯,意见,经验,态度,从一个人传输给另一人。

传播是社会的基础2.传播与信息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是信息发布的渠道2.传播学起源传播学是一门有着漫长过去、短暂历史的学科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最早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于四五十年代形成一门学科。

3.传播四大先驱拉斯韦尔(政治学家传播三功能,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卢因(心理学家,把关人,研究方法:实验)拉扎斯菲尔德(数学家,两级传播,意见领袖研究方法:统计调查,)霍夫兰(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方法:实验法)4.施拉姆集大成者《传播学概论》又译《人.信息.媒介》贡献:1、确立学科2、培养学生3、大批著作4、前哨研究第三章:1.符号的定义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是载体,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能指和所指能指:符号的物质形式。

即符形如:人、h u m a n、所指:符号所指代和表示的意义(辞典义和引申义)、思想。

即符意3.符号类型(知道)图像符号:是通过写实或模仿来表征符号对象的信号:与指示对象之间存在因果性必然联系象征符:与指示对象联系是任意的、人为约定的4.意义的定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客观事物+人的意识,外部世界是意义形成的基础人意识的参与意义可以物化:符号5.符号意义的分类明示义与暗示义内涵义与外延义指示义与区别义精确义与模糊义第四章1.传播过程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2.传播的过程模式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的5W传播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最终确立成为可能。

有利于分析政治宣传《德意志的宣传》单向度谁传播者控制分析说什么讯息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媒介分析对谁接收(受众)受众分析取得什么效果效果效果分析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传播的数学理论》)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1966年)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模式(1954年)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德弗勒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3.人际传播模式:人(传播者+接受者):既是信源,又是信宿意义:这一模式意味着与传统直线型/单向传播模式的绝然决裂,突出信息反馈,双方互动、交流第五章1.人内传播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一.名词解释1.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冗余信息: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心愿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3.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噪音:对正常传播的信息起干扰作用,使讯息变得不清晰的信号。

5.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包括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两种。

6.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8.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或组织。

9.“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

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0.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

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11.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阐释的过程。

释码过程要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12.信息沟: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

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13.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14.批判学派(西欧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

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传播学概论重点

传播学概论重点

1.标志传播学的产生:1949年《大众传播学》施拉姆。

写过的书:1949年出版《大众传媒》、1956年出书《报刊的四种理论》晚年来到夏威夷,完成了《传播学概论》是第一部系统的阐述传播学理论的著述,是他一生在构建和完善传播学体系的心血结晶2.传播的含义: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中关于“传播”的定义:据考证,1945年11月16日,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宪章中,曾经这样写道“为用一切 mass communication 手段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而协同努力。

”其中的 mass communication 一词就被翻译为“大众传播”(专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而言,所以,这些媒体也就被统称为“大众传播媒体”,简称大众传媒)。

类型:分为自然界传播和人类社会的传播。

具体表现:聊天、听广播、看电视以及人的内省思索等。

3.网络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1)大众化与个人化(2)非目标性与目标性(3)单向为主与交互为主(4)区域化与全球化。

网络传播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点: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即时性、个人化、超文本等。

1)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

2)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

世界上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发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信息被广泛传播。

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它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

3)多媒体: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

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

4)即时性: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零售环节;广播电视采用无线电磁信号的形式,由于受到信号传输覆盖面的限制,传输范围之外的地方还需其他手段帮助来获得信号,增加环节会大大影响传播速度;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点。

传媒大学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

传媒大学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

传播学定义一个定义: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两个要素:信息是传播行为的内容,流动是传播行为的方式三个研究对象: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传播思想,实践和技术的发展,技术决定论和媒介中心主义是错误观点,需考虑技术的研发应用与被接受的过程受制于其所属社会的政策,组织方式和意识形态)2.人类的传播形态(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基本类型,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新闻,广告,公关,等等)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宏观上看是传播与社会,微观上看是传播的内部过程,传播产业和传媒机构。

)信息的基本定义1.信息:信息是用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信息是人的精神产物的内储和外化。

2.冗余信息:噪音越多,冗余信息越多,平均信息量越低。

3.控制论:反馈和前馈4.符号:是用来指代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分别称为能指和所指,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

5.符码:是依据一套通行的规则,将符号组织起来用以表达意义的系统,由符号和组织符号的规则构成。

四大基本传播类型按传播中所运用的符号划分:言语传播(言语交流),非言语传播(非言语交流)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持续不断地发出信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

组织传播:组织就是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包括专门化的部门分工,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组织系统的阶层制和等级制。

组织传播就是各种互相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了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具体而言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利用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符号活动。

自我传播:又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信息交流发生在主我和客我之间,信息传播的主体和接受信息的客体是同一个人,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表现,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情况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44年拉斯韦尔《人民的选择》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经济背景1。

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行销—调查企业对消费者—媒介对消费者2.大众传媒学-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3。

社会背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业发展(刑、腥、性)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人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传播思想、船舶技术、传播实践、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2。

人类传播的形态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3。

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宏观:系统中,传播和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等互动关系微观:自身轨迹:包括传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人文科学研究法人类历史上人文科学始终研究的正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文本。

过去在人文科学对文学作品和其他主要文化形式研究中,大部分支队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意境、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提出解读和注释,而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词汇进行分析,而这些和词汇本身的变化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法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发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过程。

2.定量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的观点. 实地调查法步骤①提出研究假设、②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③确定抽样方案④设计调查问卷3。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实验法来自实验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是研发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四传播学与奠基人1)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第一人—提出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传播的社会功能。

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意义2)卢因:场论3)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民众——舆论领袖—-媒体4)施拉姆《大众传播学》小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了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根基柱。

传播学概论重点

传播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人类传播概论1、传播是指信息在传者和受者间流动的过程。

2、传播是信息共享活动,是信息双向互动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符号解读的过程。

3、人类传播的历史(5个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网络传播时代第二章传播学的诞生1、传播学诞生的社会条件:首先,人类科技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迅速提高,从而使传播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学术界开始对传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其次,公共信息所产生的政治性影响促使学术界对宣传和舆论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社会科学迅速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2、传播学的奠基者⑴哈罗德•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上。

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具有非常强的经验性和可操作性;此外他还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5W)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和传播的效果怎样。

此文还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了传播活动的作用,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或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⑵库尔特•勒温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认为,当一个人通过一种传播过程接收了信息,该信息的意义就在一定程度上由这个人所属的群体决定。

今天,勒温的“把关人”概念被传播学学者们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组织传播的研究中。

⑶保罗•F •拉扎斯菲尔得优秀的方法论者,在社会、心理学等学科中均有所建树。

他从研究广播这个新型的大众媒介入手,介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

他在研究大众传播的效果方面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开拓者,对研究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通过将调查访问和多变量资料分析结合起来的途径,将民意测验变成了一种科学工具。

⑷卡尔•霍夫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开创了美国微观层次研究个人态度变化的学术传统。

他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以态度改变的程度测量)的重视。

说服研究由亚里士多德经卡特赖特至霍夫兰,遂成为一个直到今天仍非常受欢迎的传播研究课题。

大学传播学概论重点

大学传播学概论重点

⼤学传播学概论重点绪论:1.传播是什么?传播是⼈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传播是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传播是把资讯,意见,经验,态度,从⼀个⼈传输给另⼀⼈。

传播是社会的基础2.传播与信息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是信息发布的渠道2.传播学起源传播学是⼀门有着漫长过去、短暂历史的学科传播学是⼀门研究⼈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最早诞⽣于⼆⼗世纪⼆⼗年代的美国,于四五⼗年代形成⼀门学科。

3.传播四⼤先驱拉斯韦尔(政治学家传播三功能,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卢因(⼼理学家,把关⼈,研究⽅法:实验)拉扎斯菲尔德(数学家,两级传播,意见领袖研究⽅法:统计调查,)霍夫兰(美国⼼理学家,研究⽅法:实验法)4.施拉姆集⼤成者《传播学概论》⼜译《⼈.信息.媒介》贡献:1、确⽴学科2、培养学⽣3、⼤批著作4、前哨研究第三章:1.符号的定义符号是⽤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是载体,它承载着交流双⽅向对⽅发出的信息。

2.能指和所指能指:符号的物质形式。

即符形如:⼈、h u m a n、所指:符号所指代和表⽰的意义(辞典义和引申义)、思想。

即符意3.符号类型(知道)图像符号:是通过写实或模仿来表征符号对象的信号:与指⽰对象之间存在因果性必然联系象征符:与指⽰对象联系是任意的、⼈为约定的4.意义的定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客观事物+⼈的意识,外部世界是意义形成的基础⼈意识的参与意义可以物化:符号5.符号意义的分类明⽰义与暗⽰义内涵义与外延义指⽰义与区别义精确义与模糊义第四章1.传播过程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2.传播的过程模式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的5W传播史上第⼀次⽐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第⼀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个⽐较完整、全⾯的理论构架,从⽽使传播学最终确⽴成为可能。

有利于分析政治宣传《德意志的宣传》单向度谁传播者控制分析说什么讯息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媒介分析对谁接收(受众)受众分析取得什么效果效果⾹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传播的数学理论》)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1966年)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模式(1954年)施拉姆的⼤众传播过程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德弗勒美国⼤众媒介体系模式3.⼈际传播模式:⼈(传播者+接受者):既是信源,⼜是信宿意义:这⼀模式意味着与传统直线型/单向传播模式的绝然决裂,突出信息反馈,双⽅互动、交流第五章1.⼈内传播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我传播,指的是个⼈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体内部进⾏信息处理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

2、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

传播媒介的变革,新媒介的出现,不论他们传递的是甚么信息,其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些(某种)变化。

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媒介的变迁带给人类社会以强烈的讯息,媒介所传递的特定内容,反而无关紧要。

3、传播流程——指的是由大众传播媒介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4、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5、潜网——美国布里德提出的。

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

6、魔弹论——又可称为“皮下注射论”,指传播媒介具有不可抵抗的巨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7、大众传播——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8、反馈——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受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9、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0、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

11、个人差异论——以“刺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描述受众,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对大众传播信息的不同的接收行为,取决于个人特征的千差万别。

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

12、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13、受众——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

14、冷媒介——这是麦克卢汉的理论。

“冷媒介”是指提供信息的清晰度低,受传者在信息接收过程中行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参与程度高的媒介。

15、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员日程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

16、社会责任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改良、发展和完善,按照它的主张,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17、把关——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角度,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是把关。

18、媒介——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

19、两级传播——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概念的产生。

20、《报刊的四种理论》——“报刊”实际上指整个大众传播事业,因为本书的内容涵盖着大众传播的历史全程,而在本世纪以前大众传播的主要形态就是报刊。

所谓“四种理论”是作者从大众传播的演进中,经过分析和综合而确认的四种控制观念及其所统辖的四种控制体制。

二、简答题: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观。

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之分。

2、如何正确控制社会信息流量。

一方面要考虑决定社会信息流量的因素是什么,首先最根本是要找出决定社会信息流量的主要因素,整个社会对各类信息的普遍需求,以及各阶层、各行业对信息的多种需求,其次是社会文化背景和思想意识对信息流量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另外传播环境和个人因素对信息流量也有影响;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社会系统的反馈机制去调节和控制信息流量。

3、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

使用与满足研究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赫尔卓格对广播节目的“使用”动机进行了调查,贝雷尔森对印刷媒介的效用进行了考察;50年代,“使用与满足”研究进入一个停滞期;60年代以后,“使用与满足”研究的价值重新受到人们的肯定,再次复兴起来,并具备了以下新特点:对“使用与满足”的形态进行系统的定量定性研究,重视对受传者使用动机产生的社会条件的考察,加强了对“使用与满足”过程的理论总结。

4、简述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

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社交范围的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5、简述内容分析法的长处与不足。

长处:(1)不受环境干扰。

由于所研究的对象是已经记录在案的讯息,所以能真实地表现信源的特征;(2)费用较低。

所需费用上要比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为低。

不足:无法纯粹以内容分析为根据,得出某一内容对受众的影响程度的结论。

它一般只能的出内容讯息较为表层的、直接的效果方面的结论,至于较为深层的、间接的效果研究结论,内容分析只有在与其他传播学研究方法相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6、简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

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之所以允许人们有言论自由,是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不论各种言论如何泛滥,人都能理性辨别出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也就是“自我修正”;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发展。

7、简述大众传播的受众特点。

广泛性;混杂性;分散性;隐匿性。

8、四大传媒在竞争中采取什么对策。

报纸要在信息容量优势上头做文章,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杂志则在竞争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易于保存,宜于在专题讨论中以充实的内容、深刻的分析吸引受众的长处,出现了许多专业性杂志;广播一方面要在节目安排上扬听觉形象之长,以简明新闻、音乐节目等吸引受众,并发挥自身节目制作比较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向专栏化节目发展,由争取一般受众到争取各种特定的受众群;电视要及时报道重要动态新闻,要以丰富多彩、图声并茂的娱乐节目以及绘声绘色的广告节目来博取受众的青睐。

9、简述《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理论假说。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

10、简述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施拉姆是传播学集大成者。

1)使传播学成为独立的学科;2)建立传播学研究机构;3)编辑出版著作;具体为: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进行整理,使之完善化、系统化,他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人;先后在伊利诺大学、斯坦福大学、衣阿华大学和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建立了4个专门的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编辑、出版了近30部著述,约500万字。

11、简述“沉默的螺旋”假说所包含的要点。

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12、简述梅罗维茨媒介理论的基本观点。

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每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电子传播媒介促成许多旧情境的合并。

13、简述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从主观条件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端凸现;换言之,可能(可称之为“学科背景”)与需要(可称之为“媒介背景”)的结合,催生了作为20世纪众多新学科之一的传播学。

14、简述选择性因素的三个方面。

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15、简述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

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一生勤奋,留下大量著述,其代表作为:《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等。

16、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

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为第一个时期,即“魔弹论”时期;40年代至60年代为第二个时期,即“有限效果论时期”;70年代至现在为第三个时期,即“新效果理论”时期。

17、简述控制研究及其内容。

针对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研究即为控制研究,它专门考察传播者(包括个人与组织)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所处时代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是传播学理论探讨中的一个主要领域。

具体来说,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如把关研究及理论;二是分析传播者的受控情状,如批判学派的研究;三是指出各种不同的控制形态,如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等。

18、简述媒介控制形态。

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

19、简述巴斯“双重行动模式”的内容。

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两个步骤,这就是他所说的“双重行动”。

其中的第一个阶段是新闻采集,这里的把关人士主要有记者;第二个把关阶段是新闻加工,这里的把关人士主要是以编辑为代表。

20、简述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新闻是信息的一种形态,是信息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新闻是由信息衍化而来的。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闻的结构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新闻和信息是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新闻和信息之间也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要求对某一事件、人物作比较完整、全面的反映和表达,是一种公开的、大传播的信息,在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层次上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鲜明的倾向性。

三、论述题:1、请结合美国当时社会实际状况分析传播学诞生在美国的原因。

①媒介背景:1)美国最先感受到媒介传播的巨大威力;2)政治上:报纸的作用越来越大;3)经济角度:媒介以传播大量经济信息,二媒介本身也成为企业;4)社会角度:媒介给大众带来了利与弊。

②学科背景:1)优秀人才大量涌来;2)培育大量新兴学科,典定传播学的学科基础。

2、请联系我国新闻传播现状谈谈你对“议程设置”理论在舆论引导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影响入手,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揭示了大众传播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个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还把西方主流传播学长期以来力图回避的重要问题——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了人们面前。

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国家的新闻传播,有利于:1)建立共识,实现对话:通过议程设置,媒介可以使意见相左的团体就某些议题达成某种一致,从而实现不同团体的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