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50120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1.png)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
讲述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位置。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性。
第二章:北京的历史文化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
培养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历史背景。
讲述北京的名胜古迹和文化传承。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安门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第三章:北京的现代发展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现代化发展。
培养学生对北京未来发展的关注。
3.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讲述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现代发展。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的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情况。
第四章:北京的美食文化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美食文化。
培养学生对北京美食的兴趣和热爱。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美食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述北京美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美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美食文化。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美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五章:北京的旅游资源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旅游资源。
培养学生对北京旅游资源的兴趣和热爱。
5.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讲述北京旅游资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5.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旅游景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旅游资源。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旅游资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六章:北京的传统手工艺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传统手工艺。
培养学生对手工艺品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祖国的首都——北京》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3d7f1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9.png)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要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北京的交通发展状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1.【课程引入】北京;2.【地理地图】北京部分文化机构和设施的分布动画;3.【知识解析】辽代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4.【活动设计】北京的四合院该何去何从。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你对我们的首都了解多少呢?说一说你们对北京的印象吧!学生自由发挥,说出他们从各个渠道收集来北京的情况。
学生: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故宫、长城、2008年奥运会、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其实北京还有很多方面能够激发我们的兴趣,北京还有颐和园、中南海、中关村、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等。
我们先来看一小段视频,感受首都北京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北京。
教师播放资源库视频【课程引入】北京,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新知讲解】一、政治文化中心视频展示北京著名景点的景观,如天安门广场、北京故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鸟巢、八达岭长城、鸟巢、国家大剧院、北京天坛、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中南海等。
教师:这些历史文化古迹不仅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促进了北京经济的发展。
从这些著名景点和建筑,我们不难看出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那么,北京为什么能够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呢?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和“北京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北京的海陆位置。
初中地理北京首都教案
![初中地理北京首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b2d59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d.png)
初中地理北京首都教案课程目标:1. 利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 运用直观的图片等资料,感受并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3.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 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3.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1.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说。
教学方法:1. 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资料,自主发现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 议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3. 叙述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有关北京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为什么能成为我国的首都?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 教师讲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总结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 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总结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法、议论法和叙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祖国的首都——北京-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376b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a.png)
祖国的首都——北京-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气候、交通等基本情况。
2.掌握北京市在我国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2.北京在我国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北京在我国的文化和旅游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讲授,辅以学生阅读、讨论,以加深对北京市的了解。
3.学生小组合作,制定出游路线,加深对北京市旅游资源的认识。
4.学生们参观爬山游览、野餐、做游戏等方式,加深对北京市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说北京市是什么,有什么东西,概括北京市的方方面面,调动学生的兴趣。
2.讲解(15分钟)(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北京市位于中国北方平原的北部地区,沿海距离较远,东经115度25分41秒至117度30分54秒,北纬39度26分18秒至41度03分43秒。
北京市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东高西低,总体呈南北走向,南、西、北三面被山环抱。
北京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2)北京在我国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和外交中心,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有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等著名景点,是中国的旅游胜地之一。
3.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共同制定出游路线,放学后进行实地考察和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学生要注意观察:北京市的交通设施如何,北京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北京市的环境卫生是否良好等问题。
4.实践活动(20分钟)学生们采取登山游览、野餐、做游戏等方式,进行实际考察活动,更好地了解北京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5.总结(10分钟)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的问题。
通过小组展示分享,了解其他小组的实践情况。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重点讲述了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情况,让学生们初步认识到北京市的地位和影响,并通过实际考察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北京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41cb4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b.png)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基本知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北京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北京的历史文化3. 北京的名胜古迹4. 北京的民俗风情5. 实践活动:设计一条北京旅游线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
2. 难点:对北京名胜古迹和民俗风情的深入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北京的美丽风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民俗风情。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设计一条北京旅游线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让学生对北京有基本的了解。
3. 讲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使学生了解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的重要地位。
4. 讲解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安门、颐和园等,让学生感受北京的历史底蕴。
5. 讲解北京的民俗风情,如京剧、小吃等,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方特色。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设计一条北京旅游线路,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北京的了解。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北京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北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北京旅游线路设计的创意和实用性。
3.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对北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他们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
2. 案例资料:提供有关北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案例,供学生分析。
3. 旅游线路设计模板:为学生提供旅游线路设计的参考模板。
2020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96bc37865901020206409c26.png)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18页 0020页 0022页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二节 北方工区和南方地区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十章 可爱的家乡--山东来自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2020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五四 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首都北京》教案
![第1课《首都北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a2bc2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c.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1课《首都北京》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和历史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了解认识区域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的城市职能是什么吗?它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首都北京》;
二、首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
师:课件出示我国首都北京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首都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它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
师:通过刚才学习,我们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京的城市职能如何?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4祖国的首都——北京-鲁教版(五四学制)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4祖国的首都——北京-鲁教版(五四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2b04244ee2bd960591c6774e.png)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的发展变迁、著名的名胜古迹,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3.通过阅读各种地图、图片和录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4.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学习查找资料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技能。
2.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高屋建瓴地认识城市的发展和特点。
3.通过学生讨论、辩论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运用地理语言的能力,并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生对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的思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辩证对待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难点1.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材分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位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部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的省级区域。
基于学生对北京已有的一部分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让学生自学读图、探究、谈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本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方法本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地图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学习法、激励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等教学方法,利用资料掌握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会用举例的方法,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范文
![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bf2f8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4.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祖国的首都——北京2. 学科领域:地理3. 教学年级:五年级4. 教学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基本概况。
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交通状况、名胜古迹等地理信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利用地图、模型等教具,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首都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基本概况。
北京的城市职能、交通状况、名胜古迹等地理信息。
2. 教学难点:北京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分析北京交通状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北京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地图教学:运用地图、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的地理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吗?请大家谈一谈对北京的了解。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课课题:祖国的首都——北京。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基本概况。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基本概况。
讲解北京的城市职能、交通状况、名胜古迹等地理信息。
4. 案例分析:以北京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北京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
![《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4c779df524de518964b7d5f.png)
《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2、教材处理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都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总结归纳,我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了解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能够运用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学习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和主人翁责任感。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北京的自然地理和城市职能。
2.北京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重点难点的突破:通过地图、资料、视频等多种辅助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启发式讲述法、引导交流合作等。
三、说学法自学读图、探究、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体现教学的创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师生互动导入新课为了避免一开课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沉闷气氛,我在课前先播放《北京旅游宣传片》,开课后用问题导入:这个城市是哪里?学生的思路就被我带到了学习的轨道上,开始了北京之旅。
第二环节:组织活动学习新课本环节我先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小组自主学习北京的位置。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首都北京》说课稿5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首都北京》说课稿5](https://img.taocdn.com/s3/m/1f545b7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6.png)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首都北京》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首都北京》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京作为我国首都的特殊地位,以及北京在、文化、国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北京这一课题可能具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同时,学生对北京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北京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首都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北京的地理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特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北京的城市景观图片或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首都北京。
2.自主学习:发放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知识。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京的城市职能,探讨北京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北京的认识和理解。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阐述北京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debf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b.png)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性和地位。
教学内容:1. 介绍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的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和景点。
2. 引导学生讨论对北京的了解和印象。
3. 简介北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讨论发言。
第二章:北京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爱国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北京的历史发展,如元、明、清等朝代的都城。
2. 介绍北京的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
2. 引导学生参观北京的历史文化景点。
3. 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北京的历史文化。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讨论发言和角色扮演表演。
第三章:北京的现代发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现代发展。
2. 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和现代化建设。
2. 介绍北京的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成果。
2. 引导学生参观北京的现代发展场所,如科技园区、购物中心等。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北京现代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讨论发言和参观反馈。
第四章:北京的特色美食1. 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特色美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和地域认同感。
教学内容:1. 介绍北京的特色美食,如北京烤鸭、炸酱面、豆汁等。
2. 介绍北京美食的历史和制作工艺。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特色美食。
2. 引导学生品尝北京特色美食。
祖国的首都-北京
![祖国的首都-北京](https://img.taocdn.com/s3/m/1c1caa8d02d276a200292e39.png)
(四)、巩固拓展训练 通过巩固拓展训练可以再次了解学情,看 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到什么程 度。为了让学生对北京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专门 增加了一些拓展材料,如北京的车牌、升旗、 北漂一族,群租房等。 (五)、系统归纳强化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黑板 上形成导图,这样做是为了帮做学生理清思路, 将本节课内容形成学习导图,与课前知识导图 相互呼应。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说课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地理 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本次说课 包括五部分:说教材、说学生、说教 法、说教学程序和说得失。
一、说教材
1 地位和作用: 《祖国的首都——北京》是第六章北方地区第 四节,北京虽面积不大,但由于它的地位的重 要性,所以教材把这一节作为北方地区第三个 地形区华北平原的代表。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状况,北京 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北京的介绍,使 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因 此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 地位 。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 过去单纯的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 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 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课以讨论 为主,在充分准备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 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 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 主体作用。 说学法: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 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读图法、分析讨论法、 归纳总结法。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b80d6a3b9f3f90f76c61bf3.png)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了解北京的位置与范围,古城与新城的变迁。
能够利用各类地理信息,说出北京具备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的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北京的位置、范围。
北京的职能。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讨论法、资料分析归纳、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片。
提问: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办?(中国——北京)你对北京了解多少?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祖国的首都——北京看看吧!二、新课学习(一)政治文化中心1.北京的符号:(1)首都北京的符号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人民大会堂: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2)古城北京的符号: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
(3)现代北京的符号“鸟巢”: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
2.面积、人口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61.9万(2010年)3.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京市大致位于40°N,116°E。
(2)海陆位置——面向渤海(距渤海150千米),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背面背靠群山。
(3)相邻省市——天津市、河北省。
4.位置的优越性活动:分析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及城址变迁读图,认识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北京位于几条古代交通大道的交叉点,又是京杭运河的起点,对外联系方便。
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范文
![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e3268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f.png)
《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教学准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1. 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京会成为中国的首都。
3. 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程的主题。
第二章:北京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教学准备:地图、图片、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1. 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 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北京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第三章:北京的历史与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与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北京历史与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北京的历史与文化特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北京的历史与文化特点教学准备:地图、图片、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1. 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与文化特点。
2. 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历史与文化。
3.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的历史与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北京历史与文化的兴趣。
第四章:北京的现代化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现代化发展情况。
2. 培养学生对北京现代化发展的关注。
教学重点:北京的现代化发展情况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北京的现代化发展情况教学准备:地图、图片、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1. 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现代化发展情况。
2. 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现代化发展。
3.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现代化发展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北京现代化发展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概述
《祖国的首都-北京》是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
一篇教材内容。
本篇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包括
北京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市规划与建设以及著名景点等内容。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掌握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了解北京的著名景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北京的认同感和民族自
豪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珍惜、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掌握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了解北京的著名景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北京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在教学开始前,可以通过如下问题导入:
•你们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吗?
•你们去过北京吗?有没有听说过北京的一些著名景点?
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对北京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2. 学习内容讲解
2.1 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位于中国的北方,地理坐标为北纬39度54分至41度03分,东经115度42分至117度30分之间。
它东临河北省,西靠山西省,南接河南省和山东省,北界内蒙古自治区。
2.2 北京的历史沿革
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
时期。
经历过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统治,北京还是中国著名的古都。
2.3 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它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备受国家重视。
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还有许多宫殿、寺庙等古代建筑遗址。
2.4 北京的著名景点
北京拥有众多著名景点,如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圆明
园等。
这些景点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3. 深化理解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北京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市规划与建设以及著名景点等
内容。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北京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北京景点的喜爱之情。
4. 拓展应用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等途径,拓展对北京的了解。
可
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北京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5. 总结与评价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表现。
通过问答和课堂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
•导入:提问法、情境法;
•学习内容讲解:讲授法、示范法;
•深化理解:提问法、小组讨论法;
•拓展应用:自主学习法、研究探究法;
•总结与评价:总结与评价法。
四、板书设计
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
稿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掌握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了解北京的著名景点。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珍惜、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掌握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了解北京的著名景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北京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问答、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等方式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以及学生的写作表现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要参考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比如对北京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是否明显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