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证明题
(完整版)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证明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证明例一: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8,P是BC上任意一点,PD⊥AB于点D,PE⊥AC 点E,若△ABC的面积为14。
问:PD+PE的值是否确定?若能确定,是多少?若不能确定,请说明理由。
解: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4,所以PD+PE的值为定值。
由已知:AB=AC=8,S(△ABC)=14,得S(△ABC)=1/2*AB*PD+1/2*AC*PE=1/2*8*PD+1/2*8*PE)=141/2*8*(PD+PE)=14PD+PE=14/4=3.5即 PD+PE=3.5这道题得出的结论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上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结论虽简单,我们又应当如何证明呢?关于这道题的证明方法有很多种。
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这是一道常见的几何证明问题,难度不大,但很经典,证明方法也很多。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C上任意点D,DE⊥AB,DF⊥AC,BH⊥AC 求证: DE+DF=BH证法一:连接AD则△ABC的面积=AB*DE/2+AC*DF/2=(DE+DF)*AC/2而△ABC的面积=BH*AC/2所以:DE+DF=BH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证法二:作DG⊥BH,垂足为G因为DG⊥BH,DF⊥AC,BH⊥AC所以四边形DGHF是矩形所以GH=DF因为AB=AC所以∠EBD=∠C因为GD//AC所以∠GDB=∠C所以∠EBD=∠GDB又因为BD=BD所以△BDE≌△DBG(ASA)所以DE=BG所以DE+DF=BG+GH=BH证法三:提示:过B作直线DF的垂线,垂足为M运用全等三角形同样可证另外运用三角函数也能进行证明如果D在BC或CB的延长线上,有下列结论:|DE-DF|=BH问题: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表达形式:将此结论推广到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中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的和等于等边三角形的一条高。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证明》专题练习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1、如图,AB=AC,BD=CD,AD=AE,∠BAD=26°,则∠AED=_______________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AE,BC=BF,则∠ECF=___________3、如图,点D是△ABC的边BC上一点,且AB=AC,AD=AE,∠BAD=30°,则∠EDC=__________4、如图,在△ABC中,AB=AC,AD=DC=BC,求∠A的度数。
5、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为CA延长线上一点,DE⊥BC,交线段AB于点F.请找出一组相等的线段(AB=AC除外)并加以证明。
6、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50°时,求∠DEF的度数.7、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BE,∠A=100°,试求∠DEC的度数。
8、已知,如图△ABC中,BD=DC,∠1=∠2,求证:AD平分∠BAC。
9、如图,D是△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点,过D作与BC平行的直线,分别交AB、AC于E、F,求证:EB+FC=EF。
10、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D,E分别是腰AB及A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CE,连接DE交底BC于G.求证GD=GE。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1、已知,等边三角形ABC,D是AB上一点,DE⊥BC,垂足为E,EF⊥AC,垂足为F,FD⊥AB.求证:△DEF 为等边三角形的理由。
2、已知,如图,△ABC是正三角形,D,E,F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AD=BE=CF.请你说明△DEF是正三角形。
3、如图,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M和△BCN是正三角形,P是AN中点,Q是CM中点.求证:△BPQ是正三角形。
专题 等腰三角形的证明及计算大题
专题2.9等腰三角形的证明及计算大题一.解答题(共50小题)1.(2022秋•开福区校级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C,过点A作AF∥BC交CD于F,延长AB、DC交于点E.(1)求证:AC平分∠EAF;(2)求证:∠FAD=∠E;(3)若∠EAD=90°,AE=5,AF=3,求CF的长.2.(2022秋•铁西区期末)如图1,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运动(不与点O重合),AC、BC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延长线交OM于点G.(1)若∠MON=60°,则∠ACG=度;(2)若∠MON=n°,则∠ACG=度;(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若∠MON=72°,过点C作CF∥OA交AB于点F,求∠BGO与∠ACF的数量关系.3.(2022秋•单县期末)如图,已知点A、C分别在∠GBE的边BG、BE上,且AB=AC,AD∥BE,∠GBE 的平分线与AD交于点D,连接CD.求证:①AB=AD;②CD平分∠ACE.4.(2022秋•巴彦县期末)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BC上一点,点E在边AC上,且BD=CE,∠BAD =∠CDE,∠ADE=∠C.(1)如图1,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2,若DE平分∠ADC,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与∠CDE相等的角(∠CDE 除外).5.(2022秋•石家庄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AC上一点,且满足AD=BD=BC.点E是AB的中点,连接ED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1)求∠BAC和∠ACB的度数;(2)求证:△ACF是等腰三角形.6.(2022秋•思明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C=3∠C,AD平分∠BAC,BE⊥AD于E,求证:BE=12(AC﹣AB).(提示:延长BE交AC于点F).7.(2022秋•赛罕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过点O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AB、AC于点M、N.(1)求证:MO=MB;(2)若AB=7,AC=6,求△AMN的周长.8.(2022秋•建阳区期中)如图所示,已知点A,C分别在∠GBE的边BG,BE上,且AB=AC,AD∥BE,∠GBE的平分线BD与AD交于点D,连接CD.(1)求证:AC=AD;(2)猜想:∠BAC与∠BDC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9.(2022秋•微山县期中)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C平分∠BAD,AC⊥BC于点C.(1)若∠B=75°,求∠D的度数;(2)求证:AB=2CD.10.(2022秋•高港区期中)如图,△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点G是CE的中点,DG⊥CE,点G为垂足.(1)求证:DC=BE;(2)若∠AEC=75°,求∠BCE的度数.11.(2022秋•播州区期末)已知△ABC中,∠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点D,DE∥BC.(1)如图1,如果点E是边AC的中点,AC=8,求DE的长;(2)如图2,若DE平分∠ADC,∠ABC=30°,在BC边上取点F使BF=DF,若BC=9,求DF的长.12.(2022春•汉阳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CF平分∠ACB,且AF⊥CF于点F,BE平分△ABC 的一个外角,且AE⊥BE于点E.(1)求证:EF∥BC.(2)若BC=5,AC=4,EF=4,求AB的长.13.(2022春•桓台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BC的平分线BE交AC于点D,AF⊥AB交BE于点F.(1)如图1,若∠BAC=40AFE的度数.(2)如图2,若BD⊥AC,垂足为D,BF=8,求DF的长.14.(2022秋•新兴县期中)在△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AD⊥BD,垂足是D.(1)求证:∠2=∠1+∠C;(2)若ED∥BC,∠ABD=28°,求∠ADE的度数.15.(2022秋•浦城县期中)在Rt△ABC中,∠ACB=90°,CD⊥AB于D,∠BAC的平分线AF交CD于点E,交BC于F,CM⊥AF于M,CM的延长线交AB于点N.(1)求证:EM=FM;(2)求证:AC=AN.16.(2022春•凤翔县期末)如图,在△ABC中,BC=8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且PD ∥AB,PE∥AC.(1)求△PDE的周长;(2)若∠A=50°,求∠BPC的度数.17.(2022春•宣汉县期末)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点E、F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且EF∥BC.(1)试说明△AEF是等腰三角形;(2)试比较DE与D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18.(2022春•未央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EDC=°,∠DEC=°;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19.(2022秋•雨花区校级月考)已知△ABC中,∠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点D,DE平分∠ADC,DE∥BC.(1)如图1,如果点E是边AC的中点,AC=10,求DE的长;(2)在(1)的条件下,求证:△ADC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2,若∠ABC=30°,在BC边上取点F使BF=DF,若BC=18,求DF的长.20.(2022秋•庄浪县期中)如图,在Rt△ABC中,∠C=90°,∠A=60°,AB=10cm,若点M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N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设M、N分别从点B、A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s.(1)用含t的式子表示线段AM、AN的长;(2)当t为何值时,△AMN是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当t为何值时,MN∥BC?并求出此时CN的长.21.(2022秋•兰陵县期中)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BP⊥AD,垂足为P.已知AB=5,BP=2,AC=9.试说明∠ABC=3∠ACB.22.(2022春•浦东新区期末)已知△ABC中,∠A=70°,BP是∠ABC的平分线,CP是∠ACD的平分线.(1)如图1,求∠P的度数;(2)过点P作EF∥BC与边AB、AC分别交于点E、点F(如图2),判断线段BE、E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3.(2022秋•天心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AC=BC,∠ACB=120°,点D在AB边上运动(D不与A、B重合),连接CD.作∠CDE=30°,DE交AC于点E.(1)当DE∥BC时,△ACD的形状按角分类是;(2)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ECD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AED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4.(2022秋•香坊区校级月考)已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1)如图1,求证:BE=DE.(2)如图2,在过点D作DF∥AB,连接EF,过点E作EG⊥BC,若EG=3,BF=5,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面积等于152的所有三角形.25.(2022春•莱州市期末)已知,如图,在△ABC中,过点A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F,过点C作CD⊥AD,垂足为D,在AC上取一点E,使DE=CE,求证:DE∥AB.26.(2022春•莲池区期中)如图①,△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BC平行线交AB、AC于E、F.试说明:EO=BE探究一:请写出图①中线段EF与BE、CF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探究二:如图②,△ABC若∠ABC的平分线与△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O,过点O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E,交AC于F.这时EF与BE、CF的关系又如何?请直接写出关系式,不需要说明理由.27.(2022ABC中,∠C=90°,AB=5cm,BC=3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ABP的周长.(2)问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3)另有一点Q,从点C开始,按C→B→A→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P、Q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28.(2022秋•莆田期末)如图1,在△ABC中,∠BAC=75°,∠ACB=35°,∠ABC的平分线BD交边AC 于点D.(1)求证:△BCD为等腰三角形;(2)若∠BAC的平分线AE交边BC于点E,如图2,求证:BD+AD=AB+BE;(3)若∠BAC外角的平分线AE交CB延长线于点E,请你探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29.(2022秋•黄埔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DE∥AC交AB于E,过E作EF ⊥AD,垂足为H,并交BC延长线于F.(1)求证:AE=ED;(2)请猜想∠B与∠CA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0.(2022秋•涞水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BAC=100°,点D在BC边上,△ABD、△AFD 关于AD所在的直线对称,∠FAC的角平分线交BC边于点G,连接FG.(1)求∠DFG的度数.(2)设∠BAD=θ,当θ为何值时,△DFG为等腰三角形?31.(2022秋•富源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一点,BE与CD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DBO=∠ECO;②∠BDO=∠CEO;③BD=CE;④OB=OC.(1)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2)选择第(1)题中的一种情形为条件,试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3)在上述条件中,若∠A=60°,BE平分∠B,CD平分∠C,则∠BOC的度数?32.如图1,DB为△ABC的角平分线,CE为∠ACB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交射线BD于点F,作AG⊥CE于G,连接EG.(1)求证:FG∥BC;(2)如图2,射线BD与CE相交于点M,若∠M=45°,AB=FG=6,求AD的长.33.(2022秋•平定县期中)如图,已知△ABC和△CDE均为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AD、BE,交CE和AC分别于G、H点,连接GH.(1)请说出AD=BE的理由;(2)试说出△BCH≌△ACG的理由;(3)试猜想:△CGH是什么特殊的三角形,并加以说明.34.(2022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同侧作△ACD 和△BCE,且CA=CD,CB=CE,∠ACD=∠BCE,直线AE与BD交于点F,(1)如图①,若∠ACD=60°,则∠AFB=;如图②,若∠ACD=90°,则∠AFB=;如图③,若∠ACD=120°,则∠AFB=;(2)如图④,若∠ACD=α,则∠AFB=(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④中的△ACD绕点C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交点F至少在BD、AE中的一条线段上),变成如图⑤所示的情形,若∠ACD=α,则∠AFB与α的有何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5.(2022•承德县模拟)已知:在等边△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BC、AC的中点,点G为直线BC上一动点,当点G在CB延长线上时,有结论“在直线EF上存在一点H,使得△DGH是等边三角形”成立(如图①),且当点G与点B、E、C重合时,该结论也一定成立.问题:当点G在直线BC的其它位置时,该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你在下面的备用图②③④中,画出相应图形并证明相关结论.36.(2022•徐州)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面积为S.D1、E1、F1分别是△ABC三边上的点,且AD1=BE1=CF1=12AB,连接D1E1、E1F1、F1D1,可得△D1E1F1是等边三角形,此时△AD1F1的面积S1=14S,△D1E1F1的面积S1=14S.(1)当D2、E2、F2分别是等边△ABC三边上的点,且AD2=BE2=CF2=13AB时如图2,①求证:△D2E2F2是等边三角形;②若用S表示△AD2F2的面积S2,则S2=;若用S表示△D2E2F2的面积S2′,则S2′=.(2)按照上述思路探索下去,并填空:当D n、E n、F n分别是等边△ABC三边上的点,AD n=BE n=CF n=1n+1AB时,(n为正整数)△D n E n F n是三角形;若用S表示△AD n F n的面积S n,则S n=;若用S表示△D n E n F n的面积S n′,则S′n=.37.(2022春•和平县期末)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若CD=3,过点D作DE ∥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CDE为等边三角形;(2)求EF的长.38.(2022秋•韶关期末)已知:如图,△ABC、△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D、BE相交于点O,点M、N分别是线段AD、BE的中点.(1)求证:AD=BE;(2)求∠DOE的度数;(3)求证:△MNC是等边三角形.39.(2022秋•莱芜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BC=AC,AE=CD,AD与BE相交于点P,BQ⊥AD 于Q.求证:①△ADC≌△BEA;②BP=2PQ.40.(2022秋•乌海期末)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 ∥AC.(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41.(2022秋•桐城市期末)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1)若∠B=60°,求∠C的值;(2)求证:AD是∠EAC的平分线.42.(2022•阳城县模拟)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DB(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 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43.(2022秋•松山区校级月考)如图,点P在等边△ABC内,点D在△ABC外,且∠ABP=∠ACD,BP=CD,问:△APD是什么形状三角形,试说明理由.44.(2022春•江岸区校级期中)(1)如图1,△ADE为等边三角形,AD∥EB,且EB=DC,求证:△ABC 为等边三角形.(2)相信你一定能从(1)中得到启示并在图2中作一个等边△ABC,使三角形的三个定点A、B、C分别在直线l1、l2、l3上,(l1∥l2∥l3且这三条平行线两两之间的距离不相等).请你画出图形,并写出简要作法.(3)①如图3,当所作△ABC的三个定点A、B、C分别在直线l2、l3、l1上时,如图所示,请结合图形填空:a:先作等边△ADE,延长DE交l3于B点,在l1上截取EC=,连AC、BC,则△ABC即为所求.b: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时,可先证明≌从而为证明等边三角形创造条件.②若使等边△ABC的三个定点A、B、C分别在直线l3、l1、l2上时,请在图4中用类似的方法作出图形,并将构造的全等三角形用阴影标出.(只需画出图形,不要求写作法及证明过程)45.(2022秋•盘龙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D是三角形外一点,且∠ABD=60°,BD+DC =AB.求证:∠ACD=60°.46.(2022秋•雨城区校级期中)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1)△COD是什么三角形?说明理由;(2)若AO=n2+1,AD=n2﹣1,OD=2n(n为大于1的整数),求α的度数;(3)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47.(2022•饶平县校级模拟)已知:在△AOB和△COD中,OA=OB,OC=OD.(1)如图①,若∠AOB=∠COD=60°,求证:①AC=BD②∠APB=60°.(2)如图②,若∠AOB=∠COD=α,则AC与BD间的等量关系式为,∠APB的大小为(直接写出结果,不证明)48.(2022秋•濠江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直线a∥AB,D为直线BC上任一动点,将一60°角的顶点置于点D处,它的一边始终经过点A,另一边与直线a交于点E.(1)若D恰好在BC的中点上(如图1)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2)若D为直线BC上任一点(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上述(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49.(2022•浙江模拟)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0,点P是边AB的中点,Q为BC延长线上一点,CQ:BC=1:2,过P作PE⊥AC于E,连PQ交AC边于D,求DE的长?50.(2022秋•东海县校级期中)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解答本题,我们提供了思路点拨,你可以依照这个思路填空,并完成本题解答的全过程,当然你也可以不填空,只需按照解答的一般要求,进行解答即可.如图,已知AB=AD,∠BAD=60°,∠BCD=120°,延长BC,使CE=CD,连接DE,求证:BC+DC=AC.思路点拨:(1)由已知条件AB=AD,∠BAD=60°,可知:△ABD是三角形;(2)同理由已知条件∠BCD=120°得到∠DCE=,且CE=CD,可知;(3)要证BC+DC=AC,可将问题转化为两条线段相等,即=;(4)要证(3)中所填写的两条线段相等,可以先证明….请你完成证明过程:。
专题16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16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题与求解【例1】如图,在△ABC 中,D 在AC 上,E 在AB 上,且AB =AC ,BC =BD ,AD =DE =BE , 则∠A =___________.(五城市联赛试题)解题思路:图中有很多相关的角,用∠A 的代数式表示这些角,建立关于∠A 的等式.【例2】如图,在△ABC 中,已知∠BAC =900,AB =AC ,D 为AC 中点,AE ⊥BD 于E ,延长AE 交BC 于F ,求证:∠ADB =∠CDF .(安徽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ADB 与∠CDF 对应的三角形不全等,因此,需构造全等三角形,而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是一条常用的辅助线.【例3】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0,D 是AC 上一点,且AE 垂直BD 的延长线于E ,又AE =12BD ,求证: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ABC 的角平分线与AE 边上的高重合,故应作辅助线补全图形,构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例4】如图,在△ABC 中,∠BAC =∠BCA =440,M 为△ABC 内一点,使∠MCA =300,∠MAC =160,求∠BMC 度数.(北京市竞赛试题)A EBCDA BCD E A BCD EF解题思路:作等腰△ABC 的对称轴(如图1),通过计算,证明全等三角形,又440+160=600;可以AB 为一边,向点C 所在的一侧作等边△ABN ,连结CN ,MN (如图2);或以AC 为一边,向点B 所在的一侧作等边△ACN ,连结BN (如图3).【例5】如图,△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顶角∠BDC =120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 于M ,交AC 于N ,连结MN ,形成一个三角形.求证:△AMN 的周长等于2.(天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欲证△AMN 的周长等于2,只需证明MN =BM +CN ,考虑用补短法证明.能力训练A 级1.如果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另一腰的夹角为45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____. 2.如图,已知∠A =150,AB =BC =CD =DE =EF ,则∠FEM =_____________.3.如图,在等边△ABC 的AC ,BC 边上各取一点P 、Q ,使AP =CQ ,AQ ,BP 相交于点O ,则 ∠BOQ =____________.4.如图,在△ABC 中,∠BCA =900,∠BAC =600,BC =4,在CA 的延长线取点D ,使AD =AB ,则D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BACDN M BCMAB C M A 图 1 DO BC M A 图 2NBC MA 图 3 N5.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BC 上一点,BF =CD ,CE =BD ,那么∠EDF 等于( ) A .900-12∠A B .900-∠AC .1800-∠AD .450-12∠A 6.如图,在△ABC 中,∠ACB =900,AC =AE ,BC =BF ,则∠ECF =()A .600B .450C .300D .不确定(安徽省竞赛试题)B第5题图 第6题图7.△ABC 的一个内角的大小是400,且∠A =∠B ,那么∠C 的外角的大小是( )A .1400B .800或1000C .1000或1400D .800或1400(“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8.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1111a b c a b c -+=-+,则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以a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C .以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北京市竞赛试题)9.如图,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腰AB ,AC 延长线上的点,且BD =CE ,连结DE 交BC 于G ,求证:DG =EG .(湖北省竞赛试题)(第2题)BACDEFM NABC QPO(第3题)ABC D(第4题)ACBEF10.如图,在△ABC 中,∠BAC =900,AB =AC ,BE 平分∠ABC ,CE ⊥BE ,求证:CE =12BD . (江苏省竞赛试题)11.已知Rt △ABC 中,AC =BC ,∠C =900,D 为AB 边中点,∠EDF =900,将∠EDF 绕D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C ,B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AC 于E 时(如图1),易证:S △DEF +S △CEF =12S △ABC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和AC 不垂直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S △DEF ,S △CEF ,S △ABC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牡丹江市中考试题)12.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800,O 为△ABC 内一点,且∠OBC =100,∠OCA =200,求∠BAO 的度数.(天津市竞赛试题)A B CAB CAB CE D FE DF DF图1图2图3ABC D GE A B C D EBB 级1.如图,在△ABC 中,∠ABC =1000,AM =AN ,CN =CP ,则∠MNP =_________.2.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90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的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给出以下4个结论:①AE =CF ;②△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 四边形AEPF =12S △ABC;④EF =AP .当∠EPF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上述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苏州市中考试题)3.如图,在△ABC 中,AB =BC ,M ,N 为BC 边上两点,并且∠BAM =∠CAN ,MN =AN ,则∠MA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4.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与∠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D ,∠ADC =1300,那么∠CAB 的大小是( )A .800B .500C .400D .2005.如图,在△ABC 中,∠BAC =1200,AD ⊥BC 于D ,且AB +BD =DC ,则∠C 的大小是( )A .200B .250C .300D .450 6.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0,AE 平分∠BAC 交BC 于E ,BD ⊥AE 于D ,DM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M ,连CD ,下列四个结论:①∠ADC =450;②BD =12AE ;③AC +CE =AB ;④AB -BC =2M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至D ,延长BA 至E ,并且使AE =BD ,连结CE 、DE ,求证:CE =DE .ABCNM P (第1题)ABC PEF(第2题)AB CN M(第3题)A(第4题)B CD(第5题)ABCD ABD ECM(第6题)8.如图,△ABC 中,已知∠C =600,AC >BC ,又△ABC ′、△A ′BC 、△AB ′C 都是△ABC 外的等边三角形,而点D 在AC 上,且BC =DC .⑴ 证明:△C ′BD ≌△B ′DC ; ⑵ 证明:△AC ′D ≌△DB ′A ;⑶ 对△ABC 、△ABC ′、△A ′BC 、△AB ′C ,从面积大小关系上,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江苏省竞赛试题)9.在△ABC 中,已知AB =AC ,且过△ABC 某一顶点的直线可将△ABC 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试求△ABC 各内角的度数.(江苏省扬州中学测试题)10.如图,在△ABC 中,∠C =900,∠CAD =300,AC =BC =AD ,求证:CD =BD .A BCDEAB CDA ′B ′C ′ABC D。
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30题1.已知,如图,△ABC中,AB=AC,DE是AB的中垂线,点D在AB上,点E在AC上,若△ABC的周长为25cm,△EBC的周长为16cm,则AC的长度为()A.16cm B.9cm C.8cm D.7cm2.在△ABC中,∠ABC=120°,若DE、FG分别垂直平分AB、BC,那么∠EBF为()A.75°B.60°C.45°D.30°3.如图,AD=BC=BA,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是()A.∠1=2∠2 B.2∠1+∠2=180°C.∠1+3∠2=180°D.3∠1﹣∠2=180°4.如图,已知∠AOB=40°,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分别为C、D,CD交OA、OB于M、N两点,则∠MPN的度数是()A.70°B.80°C.90°D.100°5.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50°.∠BAC的平分线与线段AB的中垂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CEF的度数是()A.45°B.50°C.55°D.60°6.如图所示,△ABC为正三角形,P是BC上的一点,PM⊥AB,PN⊥AC,设四边形AMPN,△ABC的周长分别为m、n,则有()A.B.C.D.7.如图所示,AB=AD,∠ABC=∠ADC=90°,则①AC平分∠BAD;②CA平分∠BCD;③AC垂直平分BD;④BD平分∠AB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B.若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则它们的对应点一定位于对称轴的两侧C.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D.如果三角形一边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它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9.用一根长为a米的线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测知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b平方米.现在这个等边三角形内任取一点P,则点P到等边三角形三边距离之和为()米.A.B.C.D.10.在等腰直角△ABC(AB=AC≠BC)所在的三角形边上有一点P,使得△PAB,△PAC都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此条件的点有()A.1个B.3个C.6个D.7个11.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腰AB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腰AC于点D,BD+CD=10cm,则AB的长为_________.12.如图,若等腰△ABC的腰长AB=10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腰AC于D,△BCD的周长为16cm,则底边BC是_________cm.13.已知实数x,y满足|x﹣4|+(y﹣8)2=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14.如图所示,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_个.15.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若AC=8,BC=5,则BD的长为_________.16.等腰△ABC的底边上高AD与底角平分线CE交于点P,EF⊥AD,F为垂足,则线段EB与线段EF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17.如图,在等腰在△ABC中,AB=27,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在△BCE的周长为50,则底边BC的长为_________.18.等腰△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19.如图,已知D为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AB上的点,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DE⊥BC于点E,过点G作GF⊥BC于点F.把三角形纸片ABC分别沿DG,DE,GF按图示方式折叠,则图中阴影部分是_________三角形.20.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一种情形):_________.21.如图,已知等边△ABC边长为1,D是△ABC外一点且∠BDC=120°,BD=CD,∠MDN=60°.求证:△AMN的周长等于2.22.如图所示,在△ABC中,∠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过点D作DF⊥AB于点F,说明:BC=DE+EF成立的理由.23.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D为BC的中点,DE⊥AB,垂足为E,过点B作BF∥AC交D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1)求证:AD⊥CF;(2)连接AF,试判断△A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4.已知:如图,P、Q是△ABC边BC上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25.如图,∠1=∠2,AB=AD,∠B=∠D=90°,请判断△AE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6.如图,已知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交AC于F,AD交CE于H,①求证:△BCE≌△ACD;②求证:CF=CH;③判断△C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BQ⊥AD于Q,PQ=3,PE=1,求AD的长.28.如图,在等腰△ABC中,CH是底边上的高线,点P是线段CH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交BC于点E,连接BP交AC于点F.(1)证明:∠CAE=∠CBF;(2)证明:AE=BF.29.如图,在△ABC中,已知AB=BC=CA,AE=CD,AD与BE交于点P,BQ⊥AD于点Q,求证:BP=2PQ.30.如图,△ABE和△B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每个角是60°,那么线段AD与EC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C的周长为25cm,△EBC的周长为16cm,AC=AB,∴2AC+BC=25cm,BE+CE+BC=AE+EC+BC=AC+BC=16cm,即,解得:AC=9cm,故选B2.解:∵DE、FG分别垂直平分AB、BC,∴AE=BE,BF=CF,∴∠A=∠ABE,∠C=∠CBF,∵∠A+∠C+∠ABC=180°,∠ABC=120°,∴∠A+∠C=60°,∴∠ABE+∠CBF=60°,∴∠EBF=120°﹣60°=60°,故选B3.解:∵AB=BC,∴∠1=∠BCA,∵AB=AD,∴∠B=∠2,∵∠1+∠B+∠ACB=180°,∴2∠1+∠2=180°.故选B4.解:∵P关于OA、OB的对称∴OA垂直平分PC,OB垂直平分PD∴CM=PM,PN=DN∴∠PMN=2∠C,∠PNM=2∠D,∵∠PRM=∠PTN=90°,∴在四边形OTPR中,∴∠CPD+∠O=180°,∴∠CPD=180°﹣40°=140°∴∠C+∠D=40°∴∠MPN=180°﹣40°×2=100°故选D.5.解:如图,延长AO交BC于点M,连接BO,∵等腰△ABC中,AB=AC,∠BAC=50°,∴∠ABC=∠ACB=(180°﹣50°)÷2=65°,∵AO是∠BAC的平分线,∴∠BAO=25°,又∵OD是AB的中垂线,∴∠OBA=∠OAB=25°,∴∠OBM=∠OCM=60°﹣25°=40°,∴∠BOM=∠COM=90°﹣40°=50°,由折叠性可知,∠OCM=∠COE,∴∠MOE=∠COM﹣∠COE=50°﹣40°=10°,∴∠OEM=90°﹣10°=80°,∵由折叠性可知,∠OEF=∠CEF,∴∠CEF=(180°﹣80°)÷2=50°.故选:B6.解:设BM=x,CN=y则BP=2x,PC=2y,PM=x,PN=yAM+AN=2BC﹣(BM+CN)=3(x+y),故==≈0.7887.故选D7.解:在Rt△ABC和Rt△ADC中,AB=AD,AC=AC,所以Rt△ABC≌Rt△ADC(HL).所以∠ACB=∠ACD,∠BAC=∠DAC,即AC平分∠BAD,CA平分∠BCD.故①②正确;在△ABD中,AB=AD,∠BAO=∠DAO,所以BO=DO,AO⊥BD,即AC垂直平分BD.故③正确;不能推出∠ABO=∠CBO,故④不正确.故选B8.解:A、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不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故错误;B、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它们的对应点有可能位于对称轴上,故错误;C、同一平面内,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故错误;D,正确,故选D9.解:等边三角形周长为a,则边长为,设P到等边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x、y、z,则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b=××(x+y+z)解得x+y+z=,故选C10.解:∵△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C)所在的三角形边上有一点P,使得△PAB,△PAC都是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满足条件的点﹣斜边中点,∴符合条件的点有1个.故选A.11.解:∵ED是边AB边上的中垂线,∴AD=BD;又∵BD+CD=10cm,AB=AC,∴BD+CD=AD+DC=AC=AB=10cm,即AB=10cm.故答案是:10cm12.解:∵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BD,∴BD+CD=AC,∵AB=AC=10cm,BD+CD+BC=AB+BC=16cm,∴BC=16﹣AB=16﹣10=6cm.故答案为:6cm13.解:根据题意得,x﹣4=0,y﹣8=0,解得x=4,y=8,①4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8,∵4+4=8,∴不能组成三角形,②4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8、8,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8+8=20,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20.故答案为:2014.解:∵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EF∥DG,∠E=∠D=60°,∴∠ENM=∠D=60°,∠MGD=∠E=60°,∴EM=NM=EN,DM=GM=DG,∴△MEN,△MDG是等边三角形.∵∠A=∠B=30°,∴MA=MB,∴△ABM是等腰三角形.∴图中等腰三角形有3个15.解:延长BD与AC交于点E,∵∠A=∠ABD,∴BE=AE,∵BD⊥CD,∴BE⊥CD,∵CD平分∠ACB,∴∠BCD=∠ECD,∴∠EBC=∠BEC,∴△BEC为等腰三角形,∴BC=CE,∵BE⊥CD,∴2BD=BE,∵AC=8,BC=5,∴CE=5,∴AE=AC﹣EC=8﹣5=3,∴BE=3,∴BD=1.5.故选A.16.解:延长EF交AC于点Q,∵EF⊥AD,AD⊥BC∴EQ∥BC∴∠QEC=∠ECB∵CE平分∠ACB∴∠ECB=QCE∴∠QEC=∠QCE∴QE=QC∵QE∥BC,且△ABC为等腰三角形∴△AQE为等腰三角形∴AQ=AE,QE=2EF∴BE=CQ=2EF.故答案为:BE=2EF.17.解:∵DE垂直且平分AB,∴BE=AE.由BE+CE=AC=AB=27,∴BC=50﹣27=2318.解:设AB=AC=2X,BC=Y,则AD=CD=X,∵AC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有两种情况:1、当3X=15,且X+Y=6,解得,X=5,Y=1,∴三边长分别为10,10,1;2、当X+Y=15且3X=6时,解得,X=2,Y=13,此时腰为4,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4+4=8<13,故这种情况不存在.∴腰长只能是10.故答案为1019.解:∵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A=∠B=∠C=60°,∵根据题意知道点B和点C经过折叠后分别落在了点I和点H处,∴∠DIH=∠B=60°,∠GHI=∠C=60°,∴∠HJI=60°,∴∠DIH=∠GHI=∠HJI=60°,∴阴影部分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20.答:由①③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EBO=∠DCO,∠EOB=∠DOC,(对顶角相等)BE=CD,∴△EBO≌△DCO,∴OB=OC,∴∠OBC=∠OCB,∴∠ABC=∠ACB,∴△ABC是等腰三角形21.解:延长AC到E,使CE=BM,连接DE,(如图)∵BD=DC,∠BDC=120°,∴∠CBD=∠BCD=30°,∵∠ABC=∠ACB=60°,∴∠ABD=∠ACD=∠DCE=90°,∴△BMD≌△CDE,∴∠BDM=∠CDE,DM=DE,又∵∠MDN=60°,∴∠BDM+∠NDC=60°,∴∠EDC+∠NDC=∠NDE=60°=∠NDM,又∵DN=DN,∴△MDN≌△EDN(SAS),∴MN=NE=NC+CE=NC+BM,所以△AMN周长=AM+AN+MN=AM+AN+NC+BM=AB+AC=2.22.解:∵BD平分∠ABC,DF⊥AB,∠C是直角,∴CD=DF,∠DBC=∠DBE,∠DFB=∠C,∴△BCD≌△BFD,∴BC=BF,∵DE∥BC,∴∠DBC=∠EDB,即∠DBC=∠DBE,∴△BDE是等腰三角形,∴BE=DE,∴BF=BC=DE+EF23.(1)证明: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A=∠CAB=45°.又∵DE⊥AB,∴∠DEB=90°.∴∠BDE=45°.又∵BF∥AC,∴∠CBF=90°.∴∠BFD=45°=∠BDE.∴BF=DB.又∵D为BC的中点,∴CD=DB.即BF=CD.在△CBF和△ACD中,,∴△CBF≌△ACD(SAS).∴∠BCF=∠CAD.又∵∠BCF+∠GCA=90°,∴∠CAD+∠GCA=90°.即AD⊥CF.(2)△ACF是等腰三角形,理由为:连接AF,如图所示,由(1)知:CF=AD,△D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E是∠DBF的平分线,∴BE垂直平分DF,∴AF=AD,∵CF=AD,∴CF=AF,∴△ACF是等腰三角形.24.解:∵BP=PQ=QC=AP=AQ,∴∠PAQ=∠APQ=∠AQP=60°,∠B=∠BAP,∠C=∠CAQ.又∵∠BAP+∠ABP=∠APQ,∠C+∠CAQ=∠AQP,∴∠BAP=∠CAQ=30°.∴∠BAC=120°.故∠BAC的度数是120°25.解:△AE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1=∠2,∴∠1+∠3=∠2+∠3,即∠BAC=∠DAE,又∵AB=AD,∠B=∠D,∴△ABC≌△ADE(ASA),∴AC=AE.即△AEC是等腰三角形26.①证明:∵∠BCA=∠DCE=60°,∴∠BCE=∠ACD,在△BCE和△ACD中,,∴△BCE≌△ACD(SAS);②∵△BCE≌△ACD,∴∠CBF=∠CAH.∵∠ACB=∠DCE=60°,∴∠ACH=60°.∴∠BCF=∠ACH,在△BCF和△ACH中,,∴△BCF≌△ACH(ASA),∴CF=CH;③∵CF=CH,∠ACH=60°,∴△CFH是等边三角形27.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CA,∠BAE=∠ACD=60°;又∵AE=CD,在△ABE和△CAD中,∴△ABE≌△CAD;∴BE=AD,∠CAD=∠ABE;∴∠BPQ=∠ABE+∠BAD=∠BAD+∠CAD=∠BAE=60°;∵BQ⊥AD,∴∠AQB=90°,则∠PBQ=90°﹣60°=30°;∵PQ=3,∴在Rt△BPQ中,BP=2PQ=6;又∵PE=1,∴AD=BE=BP+PE=728.(1)证明:在等腰△ABC中,∵CH是底边上的高线,∴∠ACH=∠BCH,在△ACP和△BCP中,,∴△ACP≌△BCP(SAS),∴∠CAE=∠CB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2)在△AEC和△BFC中,∴△AEC≌△BFC(ASA),∴AE=B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9.证明:∵AB=BC=CA,∴△ABC为等边三角形,∴∠BAC=∠C=60°,在△ABE和△CAD中∴△ABE≌△CAD(SAS),∴∠ABE=∠CAD,∵∠BPQ=∠ABE+∠BAP,∴∠BPQ=∠CAD+∠BAP=∠CAB=60°,∵BQ⊥AD∴∠BQP=90°,∴∠PBQ=30°,∴BP=2PQ.30.解:AD=EC.证明如下:∵△ABC和△BCD都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是60°∴AB=EB,DB=BC,∠ABE=∠DBC=60°,∴∠ABE+∠EBC=∠DBC+∠EBC即∠ABD=∠EBC在△ABD和△EBC中∴△ABD≌△EBC(SAS)∴AD=EC。
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证明题
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证明题例1.如图,等腰△ABC中,AB=AC,D是AB边上一点,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D=CE,DE交BC于F。
求证:DF=EF分析:要证DF=EF,只需设法证明DF与EF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但由于DF所在的△DFB 比EF所在的△EFC显然大,故应考虑添加辅助线。
作DG∥AC,交BC于G,则∠DGB=∠ACB 从而∠DGF=∠ECF(等角的补角相等)由AB=AC,得∠B=∠ACB从而∠DGB=∠B,DG=BD=CE在△DFG与△EFC中,∠DGF=∠ECF,∠DFG=∠EFC(对顶角相等)故∠GDF=∠FEC又DG=CE,所以△DFG≌△EFC所以DF=EF例2.如图,等腰△ABC中,AB=AC,D是BC上任一点,DE⊥AB于E,DF⊥AC于F。
求证:为定值。
分析:所谓定值是指不论点D在底边BC的何处,DE+DF的大小总是等于已知的或隐含的某条线段的长,也就是说定值是一个常量。
那么本题的定值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考虑点D所在的特殊位置,当点D与点B重合时,DE的长度为0,DF等于AC边上的高,可见,(DE+DF)的定值是腰上的高,因此,作△ABC的高BG,然后只需证明DE+DF=BG即可。
要证,可在BG上截取GH=DF,然后只需证BH=DE。
连接DH,则只需证明△BDE≌△DBH。
易知四边形DFGH是矩形,从而DH∥AC,∠BDH=∠C,∠BHD=∠DHG=90°=∠BED。
又AB=AC,∠EBD=∠ABC=∠C,所以∠BDH=∠EBD。
所以∠EDB=∠DBH。
又BD为公共边,所以△BDE≌△DBH。
如果注意到高,联想到三角形面积,则可采用如下简单的证法:连接AD则由,得:又AB=AC边上的高=定值例3.如图4,等腰△ABC中,AB=AC,D是AB边上一点,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D=CE。
求证:DE>BC图4分析:要证DE>BC,由于它们不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两边,故应先考虑通过添加辅助线把它们迁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ABC中,AB=AC,D在BC上,且BD=AD,DC=AC,求∠B的度数。
ACB D思路点拨:只要把“等边对等角”这一性质用在三个不同的等腰三角形中,然后用方程思想解题,列方程的依据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解:∵AB=CD(已知)∴∠B=∠C(等边对等角)同理:∠B=∠BAD,∠CAD=∠CDA设∠B为X0,则∠C=X0,∠BAD=X0∴∠ADC=2X0,∠CAD=2X0在△ADC中,∵∠C+∠CAD+∠ADC=1800∴X+2X+2X=180∴X=36答:∠B的度数为360注:用代数方法解几何计算题常可使我们换翻为简。
练习1: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AC上一点,并且AB=AD,DB=DC,若∠C=290,则∠A=___练习2:如图在△ABC 中,AB=AC,点D 在AC 上,且BD=BC=AD,求△ABC 各角的度数?【例2】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O 是△ABC 内一点,且OB=OC 。
求证:AO ⊥BC思路点拨:要证AO ⊥BC ,即证AO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根据三线合一定理,只要先证AO 是顶角的平分线即可。
B证明:延长AO 交BC 于DAB=AC (已知) 在△ABO 和△ACO 中 OB=OC (已知) AO=AO(公共边) ∴△ABO ≌△ACO (SSS ) ∴∠BAO=∠CAO即∠BAD=∠C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D ⊥BC ,即AO ⊥BC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评注:本题用两次全等也可达到目的.。
练习:如图所示,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AC ,AD=AE 求证:BD=CE【例3】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C的高。
思路点拨:本题为文字题,文字题必须按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写出证明过程。
(完整)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习题例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及判定【例1】 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BD 与CE 交于点O 。
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 ;③BE=CD.(1) 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 (2) 选择第(1)小题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例2】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D ,又延长BA 到E,使AE=BD,连接CE,DE 。
求证:△CDE 为等腰三角形【例3】如图,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依次翻折,若DE=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DC '平分∠BDE②BC 长为(22 )a③△BC 'D 是等腰三角形 ④△CED 的周长等于BC 的长 A 。
1个 B.2个 C 。
3个 D.4个【例4】如图,△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点M,N分别在AB ,AC 上,则△AMN 的周长是【例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A 。
20° B.120° C 。
20°或120° D.36°AEBCO D EA BCDD BE CDBC '. E ACB A MNDBC【例6】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第三边长为【例7】如图,点O 事等边△ABC 内一点,∠AOB=110°,∠BOC=α,将△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 ,连接OD ,则△COD 是等边三角形;(1)当α为多少度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2)求证:△COD 是等边三角形(3)当α=150°时,试判断△A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及判定【例8】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C ,AB 上,BD=AE,AD 与CE 交于点F.求证:(1)AD=CE;(2)求∠DFC 的度数。
专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答案)
专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题型讲练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边对等角”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相等(该定理可以简写成“”).注意: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 .【例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则其底角的度数是50°或80°.(2)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36°,BD⊥AC于点D,则∠CBD=___18°_____.(3)如图,在△ABC中,D在BC上,若AD=BD,AB=AC=CD,则∠BAC的度数是108°.(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BAF=∠ACF.变式训练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其顶角为60°或120°.2.如图,等腰△ABC中,AB=AC,∠DBC=15°,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A的度数度数是50°.3.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延长CA到点E,使AE=AD,求证:ED⊥BC.考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三线合一”(2)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底边上的互相重合,简写成“”.【例2】(1)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 =35°,则∠C的度数为___55°_____.(2)如图,△ABC的周长为32,且AB=AC,AD⊥BC于点D,△ACD的周长为24,则AD的长为____8___.(3)如图,△ABC中,AB=AC=10cm,S△ABC=48cm2,AD平分∠BAC,DE⊥AC于点E,则DE等于___4.8____.变式训练2:1.如图,在△ABC中,AB=AC,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CAD=20°,则∠ACE的度数是___35°___.2.如图,△ABC中,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作∠EAB =∠BAD,AE边交CB的延长线于点E,延长AD到点F,使AF=AE,连接CF.试证明:BE=CF.考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例2】(1)如图,∠B=∠C=36°,∠ADE=∠AED=72°,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D )A.3个B.4个C.5个D.6个(2)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AE与CD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EF∥AC交AB于点F.求证:AF=FB.变式训练3:1.如图,在△ABC中,BP平分∠CBA,AP平分∠CAB,且DE∥AB,若CB=12,AC=18,则△CDE的周长是____30____.2.如图,△ABC中,∠B=2∠C,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AC=AB+BD.考点四等腰三角形的综合问题【例4】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 、BC 、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50°时,求∠DEF的度数.※课后练习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D )A.过顶点的直线B.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C.顶角的角平分线D.底边的垂直平分线2.如图,在△ABC中,AB=AC,∠A=30°,以B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B) A.30°B.45°C.60°D.90°3.如图所示,已知AB=AC=BD,那么∠1和∠2之间的关系是(D)A.∠1=2∠2 B.2∠1-∠2=180°C.∠1+3∠2=180°D.3∠1-∠2=180°4.已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70°,则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70°或40°.5.如图,已知OC平分∠AOB,CD∥OB,若OD=4 cm,则CD等于____4 cm ___.6.如图,在△ABC中,∠B=∠C,点E在CA延长线上,EP⊥BC于点P,交AB于点F.若AF=3,BF=5,则CE的长度为1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2,4),在坐标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有8 个.8.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AC,AB边上,且BC=BD,AD=DE=EB.则∠A的度数为45°.9.如图所示,在△ABC中,∠BAC=90°,AD⊥BC于D,BE 交AD于F,交AC于E.(1)若BE平分∠ABC,试判断△A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E=AF,请证明BE平分∠ABC.10.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AB=AC+DC.求证:∠C=2∠B.证明: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AB=AC+DC,AE=AC,∴BE=DC.∵AD是∠BAC的平分线,∴∠EAD=∠CAD,∴△AED≌△ACD( SAS ).∴DE=DC=BE,∠AED=∠C,∴∠B=∠EDB.∵∠AED=∠B+∠EDB,∴∠AED=2∠B,∴∠C=2∠B.1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点D 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当点D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请给出证明.(2)过点C作AB边上的高CG,请问DE,DF,CG的长度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当D为BC的中点时,DE=DF.∵D为BC的中点,∴BD=CD.∵AB=AC,∴∠B=∠C.∵DE⊥AB,DF⊥AC,∴∠DEB=∠DFC=90°,∴△BED≌△CFD( AAS ),∴DE=DF.(2)CG=DE+DF.连接AD,∵S△ABC=S△ADB+S△ADC,AB×CG=AB×DE+AC×DF,又∵AB=AC,∴CG=DE+DF.12.在△ABC中,∠C=90°,AC=BC=2,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中点P处,将此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CB于点D,E,图1,图2,图3是旋转得到的三种图形.(1)以图2为例证明:PD=PE;(2)△PBE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PEB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练习题
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练习题1.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点D为底边BC的中点,连接AD。
证明:△ABD≌△ACD。
解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AB=AC。
其次,由于D为BC的中点,所以BD=DC。
再根据SSS(边边边)对应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ABD≌△ACD。
也就是说,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从而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AB为底边,且与AC相交于点D的高为AH。
证明:∠HAB=∠HAC。
解析:首先,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边AB和AC相等,所以可以得出∠A=∠B=∠C。
又因为AD为高,所以∠HAD=90°,而角HAB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所以角HAB也等于∠C。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HAB=∠HAC。
3.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AB为底边,且与AC相交于点D的中线DE。
证明:DE=BC/2。
解析:首先,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边AB和AC相等,所以可以得出DE=BC/2。
这是因为DE是底边BC的中线,所以根据中线分割定理,DE等于底边BC的一半,即DE=BC/2。
4.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角A的平分线AM为旋转轴,将△ABC旋转180°得到△ADE。
证明:△ADE≌△ABC。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说明如何将△ABC旋转180°得到△ADE。
根据题意,我们以角A的平分线AM为旋转轴,将△ABC旋转180°。
旋转后,点A和点D重合,点B和点E重合,点C不动。
根据旋转的定义,可以得出△ADE≌△ABC。
5.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角A的平分线AM为旋转轴,将△ABC旋转180°得到△ADE。
证明:BD=DC,BE=EC。
解析:如前一题所述,旋转后,点A和点D重合,点B和点E重合,点C不动。
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知,BD=DC,BE=EC。
专题17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17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例题与求解【例1】如图,在△ABC 中,AB =7,AC =11,点M 是BC 的中点,AD 是∠BAC 的平分线,MF ∥AD ,则CF 的长为____________.解题思路:角平分线+平行线易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条件“中点M ”.【例2】如图,在△ABC 中,∠B =2∠C ,则AC 与2AB 之间的关系是( ) A .AC >2AB B .AC =2AB C .AC ≤2AB D .AC <2AB解题思路:如何条件∠B =2∠C ,如何得到2AB ,这是解本题的关键.【例3】两个全等的含300,600角的三角板ADE 和三角板ABC ,如图所示放置,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 ,取BD 中点M ,连结ME ,MC ,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山东省中考试题)解题思路:从△ADE ≌△BAC 出发,先确定△ADB 的形状,为判断△EMC 的形状奠定基础.【例4】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 =EF .解题思路:只需证明∠F AE =∠AEF ,利用中线倍长,构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ABCABDM FCABCMDE【例5】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A =200,在边AB 上取点D ,使AD =BC ,求∠BDC 度数.解题思路:由条件知底角为300,这些角并不是特殊角,但它们的差却为600,600使我们联想到等边三角形,由此找到切入口.如图1,以BC 为边在△ABC 内作等边△BCO ;如图②,以AC 为边作等边△ACE .能力训练A 级1.已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由顶点A 所引BC 边的高线恰等于BC 边长的一半,则 ∠BAC =__________.2.如图,在Rt △ABC 中,∠C =900,∠ABC =660,△ABC 以点C 为中点旋转到△A ′B ′C 的位置,顶点B 在斜边A ′B ′上,A ′C 与AB 相交于D ,则∠BDC =_________.3.如图,△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DE ⊥BC 于E ,EF ⊥AC 于F ,FD ⊥AB 于D ,则AD =_______.4.如图,一个六边形的六个内角都是1200,其连续四边的长依次是1cm ,9cm ,9cm ,5cm ,那么这个六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cm .5.如图,△ABC 中,AB =AC ,∠B =360,D 、E 是BC 上两点,使∠ADE =∠AED =2∠BAD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6.若△ABC 的三边长是a ,b ,c ,且满足44422a b c b c =+-,44422b ac a c =+-,BCA D图2B CA D图1O ACDB B ′A ′(第2题)ABCDE F (第3题)(第4题)9915EA BDCFBCAD44422c a b a b =+-,则△ABC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某一条边的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等于( ) A .300 B .300或1500 C .1200或1500 D .300或1200或15008.如图,已知Rt △ABC 中,∠C =900,∠A =300,在直线BC 或AC 上取一点P ,使得△P AB 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 点有( )A .2个B .4个C .6个D .8个第5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9.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B =900,D 为BC 中点,DE ⊥AB ,垂足为E ,过点B 作BF ∥AC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F 交AD 于G .⑴ 求证:AD ⊥CF ;⑵ 连结AF ,度判断△A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0.如图,△ABC 中,AD ⊥BC 于D ,∠B =2∠C ,求证:AB +BD =CD .11.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选择一点D ,使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如果M 是线段AD 的中点,N 是线段BE 的中点,求证:△CMN 是等边三角形.12.如图1,Rt △ABC 中,∠ACB =900,CD ⊥AB ,垂足为D ,AF 平分∠CAB ,交CD 于点E ,交CB 于点F .ACDBACD EBCABCADFG E AC ENMBD⑴ 求证:CE =CF ;⑵ 将图1中的△ADE 沿AB 向右平移到△A ′D ′E 的位置,使点E ′落在BC 边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试猜想:BE ′与C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B 级1.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AB +BD =AC ,则∠B :∠C 的值=__________.2.如图,△ABC 的两边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D 、E ,若∠BAC +∠DAE =1500,则∠BA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3.在等边△ABC 所在平面内求一点P ,使△P AB 、△PBC 、△P AC 都是等腰三角形,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 有_________个.4.如图,在△ABC 中,∠ABC =600,∠ACB =450,AD 、CF 都是高,相交于P ,角平分线BE 分别交AD 、CF 于Q 、S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5.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 =∠B =1200,EA =AB =BC =12DC =12DE ,则∠D =( ) A .300B .450C .600D .67.506.如图,∠MAN =160,A 1点在AM 上,在AN 上取一点A 2,使A 2A 1=AA 1,再在AM 上取一点A 3,使A 3A 2=A 2A 1,如此一直作下去,到不能再作为止,那么作出的最后一点是( )A .A 5B .A 6C .A 7D .A 8 7.若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APB =∠BPC =∠CP A =1200,则点P 叫作△ABC 的费尔马点,如图1.A BDFE C图1A B D FEC图2A ′E ′D ′AB C D(第1题)(第2题)ABD E CA BD CEF PQS (第4题)A B CED第5题AA 1NMA 2A 3(第6题)⑴若点P 为锐角△ABC 的费尔马点,且∠ABC =600,P A =3,PC =4,则PB 的值为_____.⑵如图2,在锐角△ABC 外侧作等边△ACB ′,连结BB ′.求证:BB ′过△ABC 的费尔马点P ,且BB ′=P A +PB +PC .8.如图,△ABC 中,∠BAC =600,∠ACB =400,P 、Q 分别在BC 、AC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Q +AQ =AB +BP .9.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M 是BC 的中点,过M 作ME ∥AD 交BA 延长线于E ,交AC 于F ,求证:BE =CF =12(AB +AC ).10.在等边△ABC 的边BC 上任取一点D ,作∠DAE =600,DE 交∠C 的外角平分线于E ,那么△ADE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ABPQCA BPACBB ′图1图2ABD MFE。
好题共享_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分类解析】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 ,DM ⊥BC ,垂足为M 。
求证:M 是BE 的中点。
AD1 BM C E分析:欲证M 是BE 的中点,已知DM ⊥BC ,所以想到连结BD ,证BD =ED 。
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DBE =21∠ABC ,而由CE =CD ,又可证∠E =21∠ACB ,所以∠1=∠E ,从而问题得证。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C 的中点 所以∠1=21∠ABC 又因为CE =CD ,所以∠CDE =∠E 所以∠ACB =2∠E 即∠1=∠E所以BD =BE ,又DM ⊥BC ,垂足为M所以M 是BE 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例2. 如图,已知:ABC ∆中,AC AB =,D 是BC 上一点,且CA DC DB AD ==,,求BAC ∠的度数。
ABCD分析:题中所要求的BAC ∠在ABC ∆中,但仅靠AC AB =是无法求出来的。
因此需要考虑DB AD =和CA DC =在题目中的作用。
此时图形中三个等腰三角形,构成了内外角的关系。
因此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外角关系定理来求。
解:因为AC AB =,所以C B ∠=∠ 因为DB AD =,所以C DAB B ∠=∠=∠;因为CD CA =,所以CDA CAD ∠=∠(等边对等角) 而 DAB B ADC ∠+∠=∠ 所以B DAC B ADC ∠=∠∠=∠22, 所以B 3BAC ∠=∠又因为180=∠+∠+∠BAC C B即180B 3C B =∠+∠+∠ 所以36B =∠ 即求得108BAC =∠说明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沟通本题中角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
把边的关系转化成角的关系是此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本质所在。
本条性质在解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后边的解题中将进一步体现。
各种等腰三角形难题
各类等腰三角形难题例1. 在⊿ABC中,AB=AC,且∠A=20°,在为AB上一点,AD=BC,连接CD.试求:∠BDC的度数.分析:题中出现相等的线段,以此为突破口,构造全等三角形.解:作∠DAE=∠B=80°,使AE=BA,(点D,E在AC两侧)连接DE,CE.∵AE=BA;AD=BC;∠DAE=∠B.∴⊿DAE≌⊿CBA(SAS),DE=AE;∠DEA=∠BAC=20°.∠CAE=∠BAE-∠BAC=60°,又AE=AB=AC.∴⊿AEC为等边三角形,DE=CE;∠DEC=∠AEC-∠DEA=40°. 则:∠CDE=70°;又∠ADE=80°.故∠ADC=150°,∠BDC=30°.例2.已知,如图:⊿ABC中,AB=AC,∠BAC=20°.点D和E分别在AB,AC上,且∠BCD=50°,∠CBE=60°.试求∠DEB的度数.本题貌似简单,其实不然.解:过点E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F,连接CF交BE于点G,连接DG.易知⊿GEF,⊿GBC均为等边三角形.∴∠FEG=∠EFG=60°;∠AFG=140°,∠DFG=40°;∵∠BCG=50°;∠CBD=60°.∴∠BDC=50°=∠BCD,则BD=BC=BG;又∠ABE=20°.故∠BGD=80°,∠DGF=180°-∠BGD-∠FGE=40°.即∠DGF=∠DFG,DF=DG;又EG=EF;DE=DE.∴⊿DGE≌⊿DFE(SSS),得:∠DEG=∠DEF=30°.所以,∠DEB=30°.例3.已知,等腰⊿ABC中,AB=AC,∠BAC=20°,D和E分别为AB和AC上的点,且∠ABE=10°,∠ACD=20°.试求:∠DEB的度数.本题相对于上面两道来说,难度又增加了许多.且看我下面的解答.解:在CA上截取CM=CB,连接BM,DM,则∠CMB=∠CBM=50°.作DG∥BC,交AC于G,连接BG,交CD于F,连接FM.易知⊿BCF和⊿DGF为等边三角形,CM=CB=CF.∴∠CMF=∠CFM=80°,∠GMF=100°.∠GFM=∠GFC-∠CFM=40°;∠FGM=∠A+∠ABG=40°.即∠GFM=∠FGM;FM=GM;又∠DF=DG,DM=DM.则⊿DMF≌⊿DMG,∠DMG=∠DMF=50°.故∠DMC=130°=∠EMB;又∠DCM=∠EBM=20°.∴⊿DMC∽⊿EMB,DM/MC=EM/MB;又∠DME=∠BMC=50°.∴⊿DME∽⊿CMB,∠DEM=∠CBM=50°.又∠BEC=∠ABE+∠A=30°.所以,∠DEB=∠DEG-∠BEC=50°-30°=20°.例4.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练习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练习篇一: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1]等腰三角形练习知识梳理说明:①本定理的证明用的是作底边上的高,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如作顶角的平分线)。
②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有两种:1、利用定义2、利用定理。
知识点4:等腰三角形的推论1. 推论: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知识点5: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一、知识点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1)∵AB=AC,∴∠_____=∠______;(即性质1)(2)∵AB=AC,AD平分∠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性质2)(3)∵AB=AC,AD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性质2)(4)∵AB=AC,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ABC中,∵∠B=∠C∴_____=_____.二、基础题第1题.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它的另两角为________________.第2题. 在△ABC中,∠ABC=∠C=2∠A,BD是∠ABC的平分线,DE∥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2B.3C.4D.5第3题. 如图1,△MNP中,∠P=60°,MN=NP,MQ⊥PN,垂足为Q,延长MN至G,取NG=NQ,若△MNP的周长为12,MQ=a,则△MGQ周长是()B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符号语言:如图,在△ABC中,因为AB=AC,所以∠B=∠C (3)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在△ABD和△ACD中∴△ABD≌△ACD(SSS)∴∠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4)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题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题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可以通过观察其边长或角度来确定。
以下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证明。
判定方法1. 观察边长: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则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 观察角度: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相等,则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性质证明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 ABC:1. 边长性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即 AB = AC。
证明步骤:- 假设 AB = AC。
- 通过使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可得到:∠B + ∠C + ∠A = 180°。
- 由于∠B = ∠C(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将∠B + ∠B +∠A = 180°重写为:2∠B + ∠A = 180°。
- 由于∠B = ∠C,所以∠A = 180° - 2∠B。
- 将∠A 的度数代入等腰三角形 ABC 中的∠A + ∠B + ∠C = 180°可得到:180° - 2∠B + ∠B + ∠B = 180°,即∠B = ∠B。
- 因此,∠B = ∠C, AB = AC 成立。
所以 AB = AC。
2. 角度性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底边两边所对的角)相等,即∠B = ∠C。
证明步骤:- 假设∠B = ∠C。
- 通过使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可得到:∠B + ∠C + ∠A = 180°。
- 将∠B = ∠C 代入该等式中可得到:2∠B + ∠A = 180°。
- 由于∠B = ∠C,可以将上述等式重写为:2∠C + ∠A = 180°。
- 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A = ∠B。
- 因此,∠B = ∠C 成立。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观察边长或角度是否相等。
等腰三角形具有边长相等和底角相等的性质。
以上是对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完整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证明题
例1.如图,等腰△ABC中,AB=AC,D是AB边上一点,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D =CE,DE交BC于F。
求证:DF=EF
分析:要证DF=EF,只需设法证明DF与EF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但由于DF所在的△DFB比EF所在的△EFC显然大,故应考虑添加辅
助线。
作DG∥AC,交BC于G,则∠DGB=∠ACB
从而∠DGF=∠ECF(等角的补角相等)由AB=AC,得∠B=∠ACB
从而∠DGB=∠B,DG=BD=CE
在△DFG与△EFC中,∠DGF=∠ECF,∠DFG=∠EFC(对顶角相等)
故∠GDF=∠FEC
又DG=CE,所以△DFG≌△EFC
所以DF=EF
例2.如图,等腰△ABC中,AB=AC,D是BC上任一点,DE⊥AB于E,
DF⊥AC于F。
求证:为定值。
分析:所谓定值是指不论点D在底边BC的何处,DE+DF的大小总是等
于已知的或隐含的某条线段的长,也就是说定值是一个常量。
那么本题的定
值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考虑点D所在的特殊位置,当点D与点B重合时,
DE的长度为0,DF等于AC边上的高,可见,(DE+DF)的定值是腰上的高,因此,作△ABC的高BG,然后只需证明DE+DF=BG即可。
要证,可在BG上截取GH=DF,然后只需证BH=DE。
连接DH,则只需证明△BDE≌△DBH。
易知四边形DFGH是矩形,从而DH∥AC,∠BDH=∠C,∠BHD=∠DHG=90°=∠BED。
又AB=AC,∠EBD=∠ABC=∠C,所以∠BDH=∠EBD。
所以∠EDB =∠DBH。
又BD为公共边,所以△BDE≌△DBH。
如果注意到高,联想到三角形面积,则
可采用如下简单的证法:
连接AD
则由,得:
又AB=AC
边上的高=定值
例3.如图4,等腰△ABC中,AB=AC,D是AB边上一点,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D =CE。
求证:DE>BC
图4
分析:要证DE>BC,由于它们不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两边,故应先考虑通过添加辅助线把它们迁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把DE沿AB平移到BF,连接EF、CF,则只需证明∠BCF>∠BFC。
易知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DEF=∠DBF,EF=BD=CE,∠ECF=∠EFC
又
而
所以∠BCF>∠BFC
故DE>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