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意义and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教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教学
得关于世界的经验; ✓ 教师备课 坚持分析基本原理、分析智力作用、
分析未来意义、分析内容结构、分析内容特点。
一、教学理论
3、当代主要的教学流派
➢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马斯洛
罗杰斯
一、教学理论
3、当代主要的教学流派
➢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主要观点:
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更应该关注 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人性的培育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 民主的关系。
循序渐进 原则
因材施教 原则
方向性 原则
教学原则
伦理性 原则
二、教学要素、过程及其规律
3、教学原则
方向性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伦理性
方向性原则: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选择教 学内容,分析和理解教学内容,结合科学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 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
第八章 教学
目录
一 二 三 四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一节 教学概述
教学的基本内 涵
教学的主要作 用
教学的基本任 务
Basic connotation
Main role
Basic task
一、教学的基本内涵
1.教学的词源考察
✓最早将“教学”二字合在一起使用的文献 是《尚书·兑命》:“敩學半”。
✓唐 代 孔 颍 达 疏 : “ 上 字 为 教 者 , 音 敩 ( 音 xiào),下学者,学习也。言教人乃是益 己学之半也。” 说明当时的“教学”是 指通过教人而学,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教 学,而是“学习”。
基于此,我们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组成的统一活动。也可以说,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 的过程。

教师资格证笔试笔记

教师资格证笔试笔记

教师资格证笔试笔记一、综合素质(一)职业理念1. 教育观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生。

就像在一个班级里,不能只看重成绩好的同学,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发展的机会。

比如在美术课上,不能只表扬画得像的同学,那些有创意的同学也应该被鼓励。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学生的品德、身体素质、艺术修养等都很重要。

我们不能只盯着课本知识,要让学生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艺术表演等。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学生擅长数学,有的学生擅长文学创作。

老师要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加以培养,就像有的同学对昆虫特别感兴趣,老师可以引导他做昆虫观察记录等小研究。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而不是死记硬背标准答案。

例如在科学课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某个理论。

2. 学生观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不能把学生仅仅看作是知识的容器。

比如学生在学校里遇到不开心的事,老师要关心他们的情绪,而不是只问学习情况。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都不同。

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

就像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掌握数学知识,而有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即使现在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可能在未来有很大的成就。

老师要相信学生,给他们机会去成长。

例如有些学生在小学时成绩平平,但到了中学突然对某个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成绩就突飞猛进了。

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老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

当学生犯错时,要以引导为主,而不是一味地批评。

3. 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课堂上,老师不能只是自己在讲,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

比如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规律

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规律

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容、教学手段等根本要素构成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开展的过程。

〔一〕我国对教学过程本质的探讨到目前为止,对教学过程的本质尚处于莫衷一是、未有定论的阶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观点。

1.特殊认识说这种观点依据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的根本主,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为指导,是数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承受的观点。

该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首先,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和认识过程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只不过认识过程是主体直接作用于客体,而教学过程是主体学生通过教师间接地作用于客体,教学过程中师生同样是在传授、承受知识的过程中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同时开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其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间接性,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此为中介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

〔2〕引导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

〔3〕简捷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完全走的是一条捷径,许多知识是人类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总结出来的,但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就能掌握。

〔4〕教育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进展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承受德智体美等全面开展教育的过程。

2.认识——开展说该学说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开展过程,实质上是儿童认识与开展相统一的过程。

认识与开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开展智能、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全面开展个性的统一过程。

无疑,它是对“特殊认识过程说〞的一种扩展,不仅看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一面,而且也意识到了通过认识活动而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开展的一面。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内容简介: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2.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学记》、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功能;2.教育与人口的关系;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5.教育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五节教育制度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制度;2.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3.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4.义务教育制度。

第六节教育目的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的理论;3.我国的教育目的;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高频考点提要:1.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2.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中学课程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课程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一、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

学是为了求知,教是为了帮助学生求知。

教和学的共同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矛盾。

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有规律的过程。

从教和学的关系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教学内容的间接性、教学环境的潜隐性、教学中介的多样性、教学发展的高效性、教学主体的发展性。

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

其目的在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像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3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传授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自始自终充满着多种多样的身心活动。

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不但需要发展智力,同时还要发展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

而一切心理品质又都是与身体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身体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

教学最终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其身体和心理达到最健全的发展水平。

二、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规律是指教育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稳定、普遍的联系。

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这正是教学过程规律性的体现。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了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三章 中学教学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三章  中学教学
17
• 教师不能满足“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 教学应该重视( B )(2014下)
• A、传授知识 • B、发展能力 • C、培养个性 • D、形成品德
18
• 简答题(2015上) • 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
第一节
教学 概述
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意义 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 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 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 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活动。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补充: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能力是一种心理特 征,是顺利实现某种心理活动的条件。
• 知识与能力的联系: • 1、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知识
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水平的高低。 • 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
• 优点: •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 • 对学生智力发展有积极作用; • 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教学任务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 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技巧
相互促进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 审美情趣,奠定学生 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 能力和创造才能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辨析题: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两种 对立的教育理论:
形式 教育
洛克和 裴斯泰洛奇

《教育学》笔记第七~八章-教学(上)

《教育学》笔记第七~八章-教学(上)

第七~八章教学(一)教学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意义和任务1. 概念: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 意义: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智育的主要途径,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中心地位。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 任务:教学任务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一般任务为:(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智力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其原因在于: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二)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1. 概念: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

(1)孔子:学-思-行的统一过程,重在说明学习过程。

(2)夸美纽斯:个体认识论为基础的教学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

(3)赫尔巴特:“统觉理论”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4)杜威:“从做中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

(5)凯洛夫: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 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第七章教学

第七章教学

的两个方面 2、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题作 用的双重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3、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发展的漫长过程; 4、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
(二)意义:
1.教学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教学是培养、锻炼教师的最好课堂; 3.教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工作: 全面安排,教学为主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设计目标,激发动机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系统讲解,掌握概念 4.练习巩固,培养技能 5.小结反馈,理解升华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大基本规律:
1.教学过程的简约性
(学生主要是通过掌握间接知识来认识世界的) 2.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3.教学过程的发展性 4.教学过程的教育性(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育性原则: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 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 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1.以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 3.以获得练习技能为主的方法 4.以发展创新能力和研究素质为主的方 法
(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5.参观法 6.演示法 7.实验法 8.练习法 9.实习法 10.探究学习法
(四)讲授法与谈话法
评 价 与 反 馈
教师备课要做的三件事是: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根据教学任务,课的类型有新授课、巩
固课、技能课与检查课。

第七章 教 学
一、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特点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

普通教育学第七章教学

普通教育学第七章教学

8.发展性原则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述
教学方法是指师 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 完成教学任务、实现 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 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 的总称 教师教的方式 和手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学习的方式和手段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特性
• 目的性。教学方法产生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
一、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 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 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
方面和始终。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的八大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 昆体良(约35-95)的教学过程思想
第一节 教学概述与教学过程
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
• 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
• 凯洛夫的教学过程理论
第一节 教学概述与教学过程
当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 • 赞科夫的教学过程理论 • 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 •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完成教学任务,配合某种教学
方法而采用的器具、资料与设施。它的范围很广, 主要有:教学用书、教学用资料、直观教具、现 代化教学手段以及专用教室等。 教学手段通常是教师配合某种教学方法而采
用的,对教学方法起到补充、解释的作用,但它
本身不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 指导性的简约理念和要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它具 有为完成一定任务而活动的方法特性,也属于方 法范畴。 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传授/接受教学模式、问题/ 探究教学模式、精读多练模式、自学辅导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等。 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起着单一的教学方法所难 以起到的具体而明确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学方 法是构成教学模式的基础及要素。

教资科二知识点总结

教资科二知识点总结

教资科二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教育的起源。

- 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这是最古老的教育起源观点,是一种非科学的观点。

-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但它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的教育起源说。

- 古代社会的教育。

- 古代中国。

- 夏代: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庠”“序”“校”等是学校的名称。

- 西周: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孔子是私学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 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

- 隋唐:科举制度建立,对中国及世界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古代埃及:设置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和寺庙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其教育的一大特征。

- 古代希腊、罗马。

- 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 古希腊的雅典教育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 古罗马的教育在共和时期以农民 - 军人教育为主,帝国时期以培养忠诚的官吏和顺民为目的。

- 近代社会的教育。

-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 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

-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 现代社会的教育。

- 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三章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三章

四、教学的一般任务★★★ 教学不仅是实现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德育、 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 (一)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 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二)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体力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 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五)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上述五项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使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是基础,发展 智能是核心,发展体能是保证,思想品德是方向,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理想目标。
当代外国教学过程理论主要有: 1.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2.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 3.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5.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论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特殊认识 过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 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时 应注意的问题
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
孔子 学——思——行 儒家思孟学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 辨之、笃行之”(《礼记· 中庸》) 夸美纽斯 建立在感觉活动基础之上 赫尔巴特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标志 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凯洛夫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0世纪50年代 强调师生交往、认识结构的构建、 信息加工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 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 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一)教学过程本质的不同观点 1.特殊认识过程说 2.认识发展说 3.实践说 4.认识实践活动说 5.交往说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教学过程是教育活动中最核心的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和交流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来实现教学目标。

1.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目标设定和学生的学习来达到教育的目标。

教师需要清楚地定义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教学是有组织的活动。

教学过程需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和教学活动的组织结构。

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层次,以及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与互动。

3.教学是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的过程。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

4.教学是社会化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都存在着社会化的关系和交往。

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规律1.教学过程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合理设置教学的阶段和步骤,以及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

2.教学过程具有循环性和循序渐进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不断巩固和回顾已学的知识,同时逐步引入更深入的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

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循环的周期和内容,确保学生的学习得以循序渐进。

3.教学过程具有个体化和差异化。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体化和差异化的教学。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指导。

4.教学过程具有互动性和合作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都需要进行有效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鼓励学生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教育学(一)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本质与基本要素。

2、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特点。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重点掌握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包括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以及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如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以及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的文化功能。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有效发挥的条件。

(四)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功能。

2、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

3、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与要求。

(五)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类型。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如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六)课程1、课程的概念、类型及其制约因素。

2、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3、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与主要内容。

(七)教学1、教学的概念、任务与意义。

2、教学过程的本质、基本规律和基本阶段。

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运用恰当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如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等。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八)德育1、德育的概念、任务与意义。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3、德育原则、德育方法与德育途径。

4、新时期德育改革的趋势与特点。

(九)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与职责。

2、班集体的培养与建设。

3、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与艺术。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3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3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3第三章中学教学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教学的基本知识,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高频考点提要1.教学的含义与特点;2.教学的意义;3.教学的任务。

高频考点速记一、教学的内涵(一)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二)教学的特点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其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第二,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第三,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一)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增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三、教学的任务(一)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式教诲组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首要有英国教诲家XXX和瑞士教诲家XXX。

形式教诲论者认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

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XXX和英国教育家XXX是其主要代表。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是最有效的途径。

教学是一门专门组织的有目的、有意识、
有计划、系统的教授知识的活动。

(教学成为学生掌握大量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
高效过程,通过间接经验的获取。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通过科学的教学过程实现素质教育,使学生全
面发展。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学校以教学为主培养人,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
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从感知到理解,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

这种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复杂过程。

人类社会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由不知到知、由不完全知到完全知、由不精确的知到确切的知的过程。

学生的认识活动也遵循这样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师生正是在传授、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同时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因而,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

学生智力、体力的发展和道德的形成,都离不开对知识的掌握,都要受认识规律的制约。

教学过程不等同于一般认识过程,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学是个体认识,不是对人类历史的总体认识,因此教学过程主要是获得间接经验的过程;其次,由于个体知识、经验的差异性,教学的个体认识往往是不相同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水平,因此这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然而,教学这个认识活动本身避免了前人的艰难摸索和失败的过程。

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来认识宏观世界,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认识过程中的错误,少走弯路。

因此,教学过程是一条认识的便捷通道。

(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充分发展,使之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因此,促进学生发展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从获取经验的性质来看,教学过程的重要特点是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但是,学习间接经验不能离开直接经验,教学活动还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

鉴于此,教学活动要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同时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快,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固,而学生的能力又是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互为发展的条件,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只有通过教师来组织调节或指导活动,学生才能迅速地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品德,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而,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地处在统一的过程之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